现代化视阈下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3-12-01 12:42: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琢

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7月,******在视察吉林时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为着力**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强基层、夯实基础,吉林省委将2022年确定为“基层建设年”,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社会治理效能显著跃升和党建引领能力显著跃升确定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六个显著跃升”奋斗目标之一,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将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组织推进到城市最前沿,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一、强化引领思维,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全面领导

以党的政治领导力把准城市社区治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政治属性和高度政治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政治领导力体现在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能力和实践效果。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担负着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应切实发挥好其政治引领作用。首先,坚定城市社区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城市社区治理中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基层党员干部和社会工作者必须增强道路自信,保持清醒政治头脑,提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能力,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贯彻执行;
其次,要有效防范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风险。基层党员干部和社会工作者应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以党的思想引领力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合力。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新斗争,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给予理论上的探索和回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能够全面、深刻、鲜活地反映、指导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理论自身。党传播新思想能够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思想共识。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高低,取决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程度。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党创造的新思想、新理论的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越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和基层社会治理合力也就越强;
党运用新思想能够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实践指导。面對复杂多变的基层社会治理环境,党的思想引领不仅是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理论,提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更应是运用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迷茫、困惑、分歧的问题,这是党的思想引领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旨归。

以党的群众组织力激活城市社区治理动力。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集中反映为依靠、动员、组织和教育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能力。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应根据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运用组织资源、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实现组织优势向力量优势成功转化。十二届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试行)》,就如何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大疫过后大巩固、大突破、大提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巩固组织阵地方面,提出建立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履行对基层治理专干的日常管理职能,建强街道、社区、网格党组织,建强用好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在增强组织功能方面提出开展“双报到”活动。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街道社区党组织报到,组织处级以下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建立“双三长”制。从在本小区居住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职工等在职人员中选配兼职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平时配合社区日常“三长”开展工作,“战时”迅速下沉,加强基层力量。常态开展“敲门行动”。街道社区定期组织人员对辖区居民、驻区单位、“四小”门店等登门排查,平时联系服务群众,“战时”开展拉网式排查,全覆盖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以党的社会号召力增强城市社区治理实效。社会号召力是指社会公众基于对政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形象认同、价值认同,由此形成的各个社会群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围绕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党的强大社会号召力,是有效整合社会利益、调动社会力量、构建价值同心圆、增强基层治理实效的重要保障。根据“基层建设年”的部署安排,我省启动实施了以“百个场所惠民生、千家机构进基层、万个岗位强基础”为主要内容的强基惠民“百千万”工程。通过建设社区食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课堂”,200个以上惠民服务场所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通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组织推动县级慈善会深入村(社区),1000个以上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进驻基层开展服务;
通过设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依托社工站配备专业社工、设置巡访关爱员,3万个以上基层工作岗位增强了基层工作力量、夯实了基层服务基础,突显了党的社会号召力对于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实效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引领能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全面过硬

加强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总书记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指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是指导和落实党的建设的一套目标、制度、流程、载体、方法。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因此要抓好党支部建设,推行党支部标准体系建设。要突出政治标准。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健全组织标准。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域众多、内容广泛、情况不一,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分类别、分领域统筹推进,确保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发力、精准推进。要完善制度体系。以贯彻落实好《党支部工作条例》为基础,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制,推进党员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

引领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迫切要求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不断提升党的城市工作水平。街道社区党组织是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中心,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需要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提升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能力;
通过向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民办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内有关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通过选优配强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优化提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对基层各类组织的政治引领,锻造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在推动城市改革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中的能力,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力。

加强互联网等领域党建工作。******指出,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互联网时代对提高基层党建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要依靠基层党建传统优势和成功经验巩固现有实践成果,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基层党建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的新轉变,从而打破时空限制,密切党员群众联系、激发党组织的生机活力。通过多网合一、互联互通,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管理服务深度融合;
通过“互联网+党建”模式,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做好党建工作分析研判,加快推进党务工作信息化、规范化、便捷化;
通过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打造党建宣传移动窗口,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构建党员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学习的宣传平台,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巩固和扩大党的网上阵地。

三、突出引领担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

壮大共建“主心骨”。第一,共建融合一体化。一是平台共建。创新共建模式,整合搭建以党群活动中心、党员服务站为主阵地,驻区单位相配套,开放式、共享型、融合性的社区党建活动平台,逐步形成街道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组织党建多元互助局面。二是活动共创。以社区为主体,辖区内各类党组织主动融入,结合“三会一课”和社区实际共同打造公益、文化、创业、企业、青年、平安、绿色等特色主题社区。第二,先锋引领常态化。一是争创“先锋班子”。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实干型、发展型、和谐型社区“两委”班子。在机制上,按照上班机关化、管理企业化、决策民主化、办事公开化的“四化”要求,把党建工作从党内覆盖到社区全盘工作。二是争建“一流支部”。以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为落脚点,积极开展“民心工程”,向居民小区楼宇延伸,向商圈市场内的各个商家、店铺延伸,着力解决社区工作和居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基础保障规范化。一是加强阵地保障。完善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服务站、文化普及服务站全覆盖。二是加强队伍保障。选派机关党员干部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副书记,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组织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进社区服务,强化人员配备,增强工作力量。

凝聚共治“向心力”。第一,注重基层管理,强化社区自治功能。一是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组建小区楼宇居民微信群,打造“全天候”的业委会;
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代表“六位一体”协商机制,加强区域自治共治。二是引领社区教育深化。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户外视频、宣传栏、社区书院等阵地,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引领社区文明提升。以移风易俗活动为抓手,开展婚丧喜宴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带头承诺,以良好党风带动民风转变。坚持开展“文明楼院”“绿色小区”等评选活动,凝聚正能量,共享和谐社区。第二,发挥辐射效应,强化群团纽带功能。一是党建带团建。成立社区团支部,定期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帮扶、推优活动,促进社区团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高。二是党建带群建。募招退休党员干部、青年大学生等对象,建立群团服务站,实行轮班制,利用党建阵地,整合工青妇资源,下发服务项目清单,在服务社区中发挥群团作用。

画好共享“同心圆”。新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民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只有强化服务联盟,实行抱团服务,社区群众才能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第一,“抱团”服务聚合力。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互联网+服务”工作模式,畅通热线、窗口受理渠道,让网上、网下高效互动、紧密衔接,借力互联网的便捷优势,满足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对社区设施维护、环境改造、路灯更换、阶梯防护栏等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部门联办的方式,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办理,高效回应群众期盼。第二,“微”服务暖民心。一是驻区党员“微课堂”献爱心。驻区单位联合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绘画、剪纸、作业辅导等服务。二是退休干部“微管家”保平安。发挥老教师、老干部等退休党员威望高的优势,成立老党员爱心服务队,协助处理广场舞扰民、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等社区老大难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微治理”带来的获得感。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2A5〕《吉林省城市社区治理效能实现路径研究》、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重大课题〔2023ZXZD01〕《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与实践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 隋幸真

猜你喜欢党组织基层社区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清华党组织公开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09-19社区大作战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基层在线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3D打印社区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3期)2020-03-25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走基层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10期)2014-08-23

推荐访问:党建 路径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