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分析

时间:2023-10-06 18:00:08 来源:网友投稿

王 奇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创业教育称之为教育中的 “第三本护照” ,把其放在了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一)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受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创业精神是一种挑战自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创新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善于思考、敢为人先的思维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创业者创办企业的能力,增加创业成功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受教育者开拓进取精神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1]。

(三)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方的学;
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学习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过程的参与,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助于转变原有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二者结合不紧密、不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认识不足

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开始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将创业教育视作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相比于美国,中国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许多高校甚至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整个专业教育体系之中,更谈不上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目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依据授课对象、专业内容、专业发展现状来决定,授课范围局限性大。另外,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创业管理、创业概论等通识课为主,理论性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此种状态对于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其日后的创业实践[2]。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难以满足要求

在高校中从事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较为强大,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却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综合性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授课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业实践方面的指导能力。目前,既掌握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又具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较为稀少,这也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无法深入融合的一大原因。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对教材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现有教材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创业技能的训练,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材的设置和专业课程融合度较低,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教材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存在着照搬照抄、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滞后,严重影响创业者对国内发展政策、创业形势及创业程序的学习与了解,不利于创业者的实际操作。

(四)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平台

目前,许多高校及地方政府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但由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另外,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平台受管理体制及管理水平的影响,难以真正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创业予以辅助。许多高校仅仅是提供一个可以让学生摆摊的地方,没有合理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缺少相应的资助政策,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又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创业实践,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构建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理论性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认知,实践性的教学则是对学生认知的检验。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学校可以选用专业授课教师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师联合授课的方式,通过教师合作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接受知识、了解专业与创业就业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融合类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课程体系进行实时反馈,而且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这样,教师对自身的授课方式、授课进度进行调整,使得自身的授课能够始终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在对自身调整的过程中,融合类课程也在逐渐走向整合与完善。

(二)优化 “双师型” 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者与引领者,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素养的提升。高校需要引进兼具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的双师型人才,既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又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实践性经验。高校可以利用培训、调派等形式,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另外,高校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教师能够定期到企业交流,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并以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企业运转的实际情形。同时,高校可以定期邀请社会中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到学校进行演讲,向学生传授成功的经验,使学生对创业更加了解[3]。

(三)编撰具有融合特色的教材资料

一方面,高校需要依据当下的国情对基础性的教材进行筛选,并结合学校的专业性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案例、训练练习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编排。另一方面,高校借助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的东风,充分重视与 “内部创业” “创业管理” “创业技能” 等相关的内容,并将其与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共同编入学生的教材资料中去。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依据自身开设专业的情况,添加相关创业案例、创业分析、网络创业课程等,进而丰富学校的创业教育教材资源库。

(四)创设综合性的实践教育平台

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学校而言,高校可以设立辅助学生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使学生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得到来自学校的帮助。高校通过组织创业模拟大赛、组建创业团队、组织创业论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外创业活动,使学生更具自信与动力开展接下来的创业行动。另外,社会与政府也需要充分关注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支持,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与充分的准备进行创业[4]。除了国家级的企业孵化器及创新创业大赛,各地方政府、企业通过成立创业园、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目前,许多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创设实践教育平台,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 “三段对接式” 创业教育体系,通过成立 “三创” 模拟社团,建立创业实践工作站,以 “创意—创新—创业” 为主线将创业模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5],较好地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也面临着多样的难题与挑战,需要不断去实践与摸索。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高度融合。同时,要重点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类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互融互通、彼此支持,提高专业教育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性支持,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机制。

猜你喜欢教材融合专业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0期)2022-01-18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融合菜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08-22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1期)2021-03-19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教材精读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融合》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

推荐访问:教育 融合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