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帮忙节目如何“接得住”群众需求

时间:2023-10-02 08:40:33 来源:网友投稿

奚雯霞

民生节目历经了“黄金十年”,走到了瓶颈期,帮忙类节目作为民生节目的分支,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内部因帮忙节目形式的一成不变缺乏创新,在外部因新媒体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帮忙类节目逐渐褪去锋芒,观众流失、收视率下降、竞争力减弱。江阴市融媒体中心自2011年起开设帮忙类节目,节目名称几经更迭,传播方式也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同步转向手机移动端,节目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

(一)同质化严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此前各级媒体帮忙节目的方向,大多以帮忙和调解为主,涉及家庭矛盾、消费纠纷、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类型重合,同质化难以避免。后来转型过程中,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帮忙节目团队将“小帮忙”向“大民生”转化,虽然内容进行了延伸,但是本质上“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仍然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二)缺乏及时互动,观众快速分流

“帮忙类”节目的特色在于“民生”二字,它的素材来源于普通百姓的求助,播报方式和展现形式接地气、口语化。但是自媒体的生活性、通俗性、平民感更加突出,零距离的交流和互动更是让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很多观众纷纷转场,投向了更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新媒体领域。此前,笔者所在的帮忙节目团队虽然能够在微信、抖音、视频号等一些新媒体的互动中,做到第一时间联系和回复,但是这种互动呈点对点,比较单一。

2020年,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开设全媒体志愿服务专栏《一帮到底》,栏目抢抓新媒体机遇,不仅在传统电视平台播出,在《江阴日报》《江广新闻》、微信公众号“江阴发布”“最江阴”以及“最江阴”APP进行发布,还通过多媒体、全覆盖的方式,增加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应。开播两年,《一帮到底》收视遥遥领先,抖音号粉丝三个月达3.6 万,点赞突破140 万。扎根内容、创新形式,努力“接住”群众需求,方能全面挺进主战场,有底气、有信心奔跑在新媒体的赛道上。

(一)创建帮忙品牌,线上线下齐互动

帮忙节目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电视、电台、微信、抖音等传播渠道的变化,更多的应该是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服务模式的转变。

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帮忙节目团队曾接到江阴某乡镇一位准大学生的求助,希望有好心人帮她爸爸破旧的轮椅进行更换。一份孝心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一天之内,20 多辆轮椅从江阴的四面八方“推”进广电大院。如何处理这些爱心,成了节目组头疼的问题。经过商量,栏目组成了帮忙品牌“爱心中转站”。市民闲置的医疗物品,包括轮椅、医疗床、呼吸机等都可以送到中转站,然后由栏目组进行对接,在相关媒体进行发布,让真正有需求的市民进行免费申领。

为了能让该品牌板块长远发展,线下,节目组招聘了一支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对百姓捐赠的物品进行清理和消毒,并根据平台登记情况进行信息查对核实;
另外,向社会招募“爱心中转车辆”,组建配送队伍,实现从捐赠到受赠的闭环。同时线上,栏目组在“听见江阴”微信公众号设立创设“爱心中转站”下拉菜单,有“捐赠”和“申领”需求的市民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登记。栏目组对捐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的预热,形成收视期待,也进一步丰富节目组的题材内容。这种有效互动,带动帮忙类节目创造了一个小的高潮。

(二)抢抓社会热点,媒体政府共发力

紧跟政府和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在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等关系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节目组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创新切入这些热点,既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0年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农业生产端、农产品流通端和销售端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些农产品出现滞销,甚至烂在了田间地头,让人格外惋惜和揪心。节目组梳理题材时发现,很多滞销的农户面临几大问题:规模大、产品储存时间短、农户自身有着疾病或变故等特殊原因。针对这些情况,2020年,帮忙节目组创设公益板块“澄农帮”。

1.依托现有媒体资源,搭建帮忙组织架构

依托江阴市融媒体中心旗下电视帮忙节目、电台早晚高峰节目、微信公众号“最江阴”“听见江阴”为主的宣传报道,“最江阴”APP 团队搭建助农平台,以及《江阴日报》“澄闻速递”配送队伍,打通到市民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助农公益项目“澄农帮”的融媒体运作闭环。

2.立体式多元化传播,实现深度帮忙

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通过立体式多元化渠道对帮忙信息的收集、解决、回访等完整过程进行传播,用足媒体资源,将网络、报纸、广播等多方互动,展示传媒力量,形成既深度又有舆论效应的深度帮忙。记者在接到江阴市某乡镇的老农雪梨瓜滞销的事件后,第一时间对瓜农面临的困境在电视端进行了深入详细的报道,与此同时,通过短视频、朋友圈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手段,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经过前期的充分预热,栏目组策划了“全澄寻找‘吃瓜‘群众”活动,在最江阴APP“澄农帮”平台上对滞销瓜进行为期7 天的销售,每天60 份雪梨瓜几乎都在2 分钟内秒杀售罊;
趁着热度,记者还深入田间地头为滞销瓜直播带货,现场100 份雪梨瓜一个小时秒光。短短一周时间线上线下共帮助瓜农老胡销售雪梨瓜5000 多斤,使滞销瓜在江阴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俏销瓜,解了瓜农的燃眉之急。创新的方式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好评,“澄农帮”品牌也被广大市民、受众所接受和喜爱。

如今的帮忙节目题材,来源基本分为两类:一是通过热线电话、平台留言等形式直接反馈;
二是借力其他部门资源,如12345 或者信访件等。在过滤题材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小微诉求“够不上”上节目的要求,很多诉求因为题材雷同而被“踢出局”。这个时候,就需要记者将责任和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力争让能够“帮上忙”的诉求全部“清零”。

帮忙节目要帮到家,即便是“小微”也不能置之不理,可以动用社会资源或公益组织,构建一个大容量的帮扶体系。社会上有的是拥有慈善胸怀的人士和社会公益组织,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栏目组的帮忙压力,也可以融通社会各阶层与弱势群体的联系,起到很好的爱心传递,共谱正能量的示范作用。同时,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帮忙节目团队形成了非常严格的诉求回应机制:热线电话能够第一时间回复的当场回复;
需要联系相关部门的,由记者对接,当天给出回应;
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与求助对象及时沟通回复进展。视频号抖音号公众号评论区所有留言必须条条有回应。

2021年,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帮忙节目同时开通视频号以及抖音号,节目内容移动优先播出。“一帮到底”抖音号播出了《这条村道有点难行》后,很多网友将类似的问题在评论区进行反映,希望得到解决。帮忙记者第一时间进行梳理,并针对群众呼声最高的“某镇双桥路路面坑洼,急需解决”的难题,来到现场进行直播,并现场请到相关部门,明确答复,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倒逼部门明确解决的时间点。而工作中,很多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帮忙记者也梳理成类,相同问题通过帮忙节目的报纸版面进行回复,让受众第一时间得到相关解读。

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渠道、内容和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帮忙类节目更要坚持高素质,扎根内容,创新形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提升受众互动获得感,以更敏锐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政府重点,同时,也要重视面广量大的小微诉求,抱着“百姓事、天大事”心态,共同达到政府、社会、媒体的同频互振,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努力实现县级融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江阴市江阴类节目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20魅力江阴小主人报(2022年19期)2022-11-18风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2年10期)2022-11-03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8期)2022-11-01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船舶(2021年4期)2021-09-07《登江阴黄山要塞》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江阴特产——马蹄酥小读者(2019年24期)2020-01-19《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中华诗词(2019年2期)2019-08-27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新闻传播(2016年12期)2016-07-10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推荐访问:基层 群众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