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3-10-07 09:35:07 来源:网友投稿

熊劲松,吴庆松

(1.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9;
2.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以湖南为例,脱贫摘帽后的欠发达地区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仍有待在后续乡村振兴过程中予以巩固,其中人才短缺问题最关键。2021年3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将培养乡村产业振兴人才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项目组通过参与民盟湖南省委会乡村振兴“百村千户”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到欠发达地区人才短缺的现状,并据此提出建议。

调研组实地走访湖南娄底涟源地区、怀化地区、湘西地区、益阳地区等多个乡镇。通过实地调研,运用走访法、问卷法、询问法以及个案法等方法,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23 份,因语言沟通障碍及文化差异等原因作废27 份,有效回收率82%。调研对象为当地脱贫摘帽后的村民、村干部以及产业带头人。调研结果表明:在欠发达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人才短缺问题严重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慢,环境恶劣,留不住原住人才

走访调研结果显示:在80 后、90 后青壮劳力中,留守山村的人数占比不及10%,外出务工的人数占比大于90%。从学历层次看,留守年轻人中,初中学历人数占比大于90%。造成劳动力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务农的经济效益差。如单靠种地,即使不计算自身人工费,除去农药、化肥、种子、机械等成本,一亩地收入尚不及600元。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比在外务工一个月的收入还低。此外,目前乡村产业规模小,基本停留在小作坊家族式经营层面。农产品包装加工受季节等因素限制,难以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从而无法吸纳足够的劳动力前来就业和持续就业。现有的乡村生产建设人员,既缺少致富带头人,也缺少有能力和有担当的管理与技术人才。一些先富起来的当地小微企业家,小农意识很强,为避免竞争,大部分不愿意带动后富。在村“两委”中,有能力、有作为的干部较少,大部分年龄老化,思想保守,缺乏开拓能力。

(二)现有培训模式无法真正培养乡村产业振兴急需人才

目前,脱贫摘帽后的欠发达地区人才培训成效甚微,未有效切合当地实际项目。走访调研发现,虽然针对农村地区的培训,如原有的“一村一大”、致富带头人培训、村干部培训等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完全满足农村发展需要。其原因为课程体系过于理论化以及宏观化,不符合农村培训的要求。农村干部以及致富带头人亟须通过培训获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针对农村地区的项目较多,但由于培养体系仍处于摸索阶段,体系尚不成熟。在问卷中,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培训情况来看,针对性的技术能力、产品开发与推广能力、基础管理能力等有待加强,满意度和认同感有待提高,且在短期难以成长成型。如表1、表2所示

表1 现有培训情况调研矩阵分析

表2 现有培训项目认同情况调研矩阵

(三)基础条件薄弱,支柱产业欠缺,无法吸引外来乡村振兴人才

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普遍较差,交通不便,加上农副产品保质期短,造成产品难以走出去的窘迫现状。在欠发达地区中,大部分村镇缺少产业,有产业的村镇也基本上停留在小作坊状态,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仍然是主体。在山区,大部分产业为养殖业,然而养殖业存在巨大经营风险,一旦信息有误或病灾发生就会导致亏损。

自对口帮扶促进乡村振兴以来,地方政府以及扶贫工作队组织地方兴建了不少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及水利等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鉴于欠发达地区山区面积过大的共同特点,距达到乡村振兴的要求仍然很远。此外,扶贫工作队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帮扶地区与对象的帮扶效果受扶贫工作队的经济能力与社会关系影响较大。通常,扶贫工作队指导当地产业以及部分贫困户发展,基本依靠内销模式,即依靠扶贫队所在单位的内在需求,由本系统人员购买所帮扶村落的产品。由于对外销售能力有限,若脱离帮扶组织,农产品销售将失去保障,产品将滞销。同时,在现有基础条件下,运输能力薄弱,近年来所发展的乡村产业,无法实现连片发展与规模经营。此外,农副产品的保质期短,没有广阔的销路对接,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连片发展,从而不能吸引外来投资与外来人才。据调查发现,很多欠发达地区吸引的乡村振兴人才寥寥无几,原有人才(包括青壮劳动力)反而处于净流出的状态。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吸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是当务之急。

(四)土地政策滞后,阻碍了项目进驻,阻断了人才流入

人才通常与项目紧密捆绑。但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土地政策仍较为滞后,部分地区由于土地性质难以变更,即使项目入驻也无法落地生根,导致人才流入渠道不畅通。土地性质难以变更主要体现在农田实际情况不一。例如,由于水利设施久未维护,部分堤坝已经垮塌,而修缮需要的资金缺口高达数百万,资金缺乏导致这部分农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然而基于目前土地政策,农田无法改变性质做其他用途。

此外,部分人才即使愿意重归故土,原有的宅基地虽然在,但是由于原有房屋结构老化,无法重建,即使修缮后也达不到现代化房屋的舒适度,人才便打消了回乡养老的念头。

(五)农牧人才欠缺,市场把控不准,农牧产业发展难以持续

在欠发达地区,专业型的农牧业人才欠缺,难以准确把控突如其来的市场风险。然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仍离不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产业,如种植业与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产业人才的欠缺,导致经营户普遍存在经营风险防控能力差,对市场把控不准,往往“先赚钱,后赔本”的现象。例如,对涟源生猪养殖企业调研后发现,非洲猪瘟爆发后,国家重点扶持生猪产业,鼓励企业增加生猪养殖,且给予每头猪500 元的扶持资金,部分企业在三年内获利数百万元。而从2020年至2021 年,不到一年时间,平均一头猪亏损500元,大规模养殖亏损几百万元。究其原因,其一是企业对政策风险把控能力差,对市场行情以及市场政策把握不准;
其二是在离开了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殖原生态土猪的收益不如养殖饲料猪的收益。土猪肉销售价格虽然高达每公斤50 至60 元,但土猪生长周期长,一般为10个月左右,而养殖饲料猪周期一般仅4个月左右;
其三是目前的生猪宰杀制度导致亏损。前几年由于非洲猪瘟影响,生猪短缺,不管多远都有市场。而近年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生猪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山区路况差,运输距离远,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在同等情况下,采购商会优先采购距离近的养殖场生猪。当地市场原来可以一次性运送10 头猪到宰杀市场,而目前屠宰政策规定必须当天宰杀,而每天当地需求量有限,远远低于10 头,且需要一天一运送。该政策极大抬高了运输成本,也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一)科学规划乡镇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留住原住人才

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是有乡村人才驻守乡村。乡村人才是指有技术、有情怀、有长远目光的致富能手。借助工作队的力量培育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带动乡镇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是当务之急[3]。针对此问题,一是要改变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培训制度,在调研的基础上开设课程,通过简化内容、增加操作等方式加强人才的培养。二是通过培养当地产业带头人,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增加农村地区的人气。培养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不仅要教会他们技术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三是帮助欠发达乡镇建立“一村一策”的培训体系,培养本地人才。越是这些地区,村“两委”干部的文化水平越低,因此在这些地区首先要对当地干部进行培训。可借助乡村振兴工作队伍的人脉优势,联合当地乡镇一级地方政府,对尚未掌握基础写作、现代化办公等基础能力的村干部,实行“一村一策”开设公文写作、计算机辅助办公、网络维护与直播营销、新媒体运营等课程,帮助干部率先掌握基础能力。加强对致富能手的培训,主要对致富能手开设科学育种、科学养殖与种植、病虫害防御、现代新媒体营销等课程,提高本地人才的综合能力。四是以党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换届合理规划村党政班子,摒弃裙带关系,将有能力的人才增补到党政班子,充实村“两委”队伍。以湖南涟源古塘乡古仙界村为例,该村通过村民选举将在广东投资办厂的能人请回该村担任村主任,发挥其运营特长,带领村民走向了富裕,乡村得到了振兴。

(二)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构建嵌入式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培养乡村产业振兴人才

本文认为,培养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还需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将高职院校的教师融入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构建人才联动的共同体。从目标体系、联动机制、评价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以目标体系为主体,机制畅通为主导,构建“1+3”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而言:

一是构建目标机制,即通过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需要达到哪些目标。首先是培育受益人数的目标,因为目前最大困扰是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大,产区的农民就是最好的培育受益潜在人群,他们有产业情怀,但存在技术、技能的短板,缺乏产业行业方面的经验。如果借助乡村致富带头人的项目,让产业核心区的每所高职院校每年培育1 000 名农民工,就能较好地缓解人才需求短缺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技能目标,即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中,需要帮助提升的技术技能目标。例如,根据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作物特点、人口特征、土地特征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依据较发达乡村地域优势、网络、交通等硬件条件,有针对性地对欠发达乡村进行商务支持,让农民生产的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达到生产销售良性运转的理想状态。最后是效益目标,即通过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帮助农民增加多少产量、增加多少收入的目标。让农民安心产业,促进产业发展。

二是构建联动机制,让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良性循环。首先,需要建立兴趣爱好和技术技能的联动,如根据农民的兴趣与爱好分组选课,结合知识与技能技巧确定其教学内容,将选修模式纳入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的教育课程体系中。其次,建立师资队伍的联动,如通过网络共享平台,让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师分享先进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信息、教学内容等。再次,建立名师课堂与培育对象之间的对接联动,如开展网络名师“专递课堂”,与网络对接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对象进行专业教育讲座、专业展示、专业辅导教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薄弱地区也能通过网络平台与优质教师资源进行沟通,从而拓宽视野。最后,建立农民之间联动,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和实地学习,选择优秀对象与其他对象互动,提供良好的示范。

三是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其目的是让高职院校专业团队能更好地投入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中来,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技术入股、绑定专家的技术投入和收益;
也可以采用目标悬赏奖励方式,只要专家服务团队实现了预先设立的目标,就可以拿到约定好的奖励。总之,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模式,让高职院校服务团队通过技术的输出,获得增益与回报,保障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机制的长效性。

四是构建评价机制,采取的方式主要有文献整理、调研访谈等,从农民对乡村产业技术掌握情况、对产业商贸流通技能掌握情况、增产增收情况,以及农业品牌与区块特色打造、农村环境生态创建等方面入手,形成有效评价指标与体系,考评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益和服务效果。

(三)政府引导走“产业联片、合作联盟、公司联营、乡镇一体、统筹发展”的道路,为乡村产业振兴招募人才

欠发达地区走“产业连片、合作联盟、乡镇一体、公司联营”的道路,需要当地政府科学谋划和布局,为乡村产业振兴储备人才打下基础,如图1 所示。

图1 发展思维导图

首先,统筹全乡镇的产业以及帮扶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队伍。对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队伍科学统筹,打破地域壁垒,避免单干蛮干,拓宽产业渠道。其次,统筹规划乡镇一体的发展布局,做到全地区一盘棋,关键是打通村与村之间、村与乡镇之间的道路。当地政府部门要科学布局、统筹投资规划,为乡村产业振兴连片打下基础。最后,建立合作联盟,解决原有产业规模小、产品基本靠内销的弊端。通过整合几个村、全乡镇甚至全县的优势力量建立产业联盟,抽出帮扶干部带领当地干部以及产业带头人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源,为大规模发展打下基础。

(四)科学谋划土地使用政策,以项目进驻带动人才进驻

一是进一步调研农村土地情况,科学规范土地流转以及土地使用情况。通过调研摸底对山区旱地、耕地进行科学鉴定。建议在乡村振兴中,若遇到切实可行、能够带动乡村振兴的产业需要占用少数旱地的情况,在土地政策方面,可以以县为单位认证落地,在确保耕地不做他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判断土地性质,让真正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产业不因土地政策问题而被拒之门外[4]。二是允许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在祖宅原址上进行改扩建或新建。通过灵活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扎根故里带来人气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发展门路。也可以通过聘请其担任村“两委”方式,让人才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用项目进驻带动人才进驻。

(五)通过加强产业经营户风险防控能力培训培育人才

首先,加强对产业致富带头人的风险防控教育。政府部门以及当地技术指导人员要及时将市场信息传递给产业带头人,让他们具备基本的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具备一定的风险把控能力。其次,强化农村产业带头人风险意识学习[5]。对产业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做好科学研判,同时做好政策方向的引导。再次,欠发达地区通过新型政商关系以情感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欠发达的地区,通过产业扎根以事业与情感、政府与企业为纽带相互维系,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服务型的政务体系,以情感留住人才。最后,对当地现有产业带头人开展好智力帮扶,重视现有人才。通过政府部门牵头搭线,打通咨询通道,让社会公益性智力帮扶团体与产业带头人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猜你喜欢欠发达带头人人才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欠发达农村环境下村民治理环境意愿的实证分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1年7期)2021-11-02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2021-01-14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