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0篇)

时间:2022-11-20 19: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0篇)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如今的中国式教育多多少少都存在了一些问题,有些父母更是无视或者忽视这些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0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0篇)

篇一: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如今的中国式教育多多少少都存在了一些问题,有些父母更是无视或者忽视这些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是没有及时得到改正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现代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常见问题浅析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作为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除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外,自身的观念认识和知识水平也要不断提升,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并向好的方向发展。针对现代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常见问题浅析如下:

  一、不适时的赞美,让孩子变得虚荣。

  有的家长自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出色,人前显摆,见人就夸。其实针对孩子的优秀,过度的称赞会让孩子变得虚荣且浮躁,只有适时的夸奖才能启到增强孩子自信心的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很自信的孩子,家长不妨收起你的赞美,让孩子沉下去踏实地学才是关键。该问题的处理原则:

  1:平常心对待孩子的优秀

  2:多赞美孩子的行为和品行,少赞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3:不要在别的家长面前过多赞美你的孩子,如果要赞美就去赞美别人的孩子

  4:要学会运用鼓励、激励代替空洞的赞美二、物质生活丰厚,让孩子好逸恶劳。

  在当今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有的家长在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有求必应,造成孩子追求高品质的享受,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其实这样是培养一个寄生虫。该问题的处理原则:

  1:再富也要穷孩子,每月定量给零花钱,让孩子自己规划安排支出。2:别把孩子当猪养,对食物的需求要全面均衡,不能过盛。3:不要用过多的金钱、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做事,让孩子明白有付出才能收获。三、孩子的事,家长替代做,让孩子懒惰成性、严重缺乏自立能力。有的家长,心疼孩子,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家务硬是一点不碰,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殊不知这样的孩子非但懒惰不说,学习还不好,其实他懒惰的性情已经根深蒂固,自然会用在学习上,学习也会累的。该问题的处理原则:1:孩子的事,自己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别人没有义务来无偿帮助你。2:家长的事,孩子帮助做,让孩子明白他是家中的一份子,家里的事他也有份。3:家长在孩子事情上,能懒就懒一点。

  四、把孩子圈养在眼皮底下,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勇敢孩子已经是中学生了,有的家长怕孩子遇到危险,孩子的所有事情都

  参与处理,生怕孩子吃亏。其实孩子的世界有他们的游戏规则,只要不过火,应该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只要大方向、大原则不违反就行。该问题的处理原则:

  1:放养孩子,回归自然,遇到孩子征求意见时,家长只提建议,选择让孩子来做。

  2:让孩子交上积极向上的朋友,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家长不必事事过问。

  3:进行付出和挫折等素质教育,让孩子明白,生活除了美好外,还有不如意、困难和挫折。五、没有家风和家规,随意性,导致孩子与家长逆反、对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让孩子听话,那就得按规则办事。该问题的处理原则:

  1:用家风树立正气,父母应树立好的风气,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2:用家规监督行为,违反规则就得罚,包括父母。3:让家规去惩罚违规者,而不是人来惩罚。六、自己做不到的行为,偏偏要求孩子做到。有的家长,自已在玩手机、看电视和打麻将等,让孩子去看书学习。该问题的处理原则:

  1: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去做什么,用你的行为习惯深深影响他。

  2:麻将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学习时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经常喝得醉熏熏的回家。架可以吵,也可以打,但找个孩子不在的地方尽情的吵和打。

  对于现代的孩子,哪些方式比较好

  1、对孩子多关注、多关注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多用好的书籍吸引、引导孩子,用故事、实例鼓励孩子;

  2、家长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谈话,在孩子说时不要打断孩子,就算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孩子说完,不要一听到不妥地地方就开始吵孩子(这样孩子以后就不和您说了);

  3、等孩子说完后,您要心平气和地把您的看法告诉孩子,说出他不恰当的地方以及您给孩子的建议。

  4、和孩子谈话时最忌讳的是家长居高临下地看孩子,要平等、要民主、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对孩子需要尊重,您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就不可能了解孩子。

  5、您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了,才能知道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才能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才能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篇二: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华师幼儿园张煜

  内容摘要:当前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的开发,许多家长都是怀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中,通过双方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进行的,孩子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中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特别反对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不少观念和行为上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进行教育时候感到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阻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如何改善、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各方位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针对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家长更好的掌握孩子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

  一、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在良好的幼儿园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幼儿园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当前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问题之一:家长期望值过高,重视知识学习,忽略行为教育当前家长把家庭教育的中心由原来较多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现象,不惜血本下大力气对孩子进

  行教育和开发智力,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兴趣班。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孟子》一书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宋国有一个农夫,他看到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就一棵一棵地把禾苗都拔高了一些,一看果然长得快了,他很满意。当他十分疲倦地回到家中时,儿子问他干什么活这么累。他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咱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儿子赶忙跑到地里一看,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孟子.公孙丑上》自然界的生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顺其自然,使之逐渐成长,就可以长得茁壮;若操之过急,违背了规律,就会犯“揠苗助长”的错误,受到惩罚,遭到失败,前功尽弃。

  有的家长还要求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课程。不难发现,一些家长接孩子离园的时候,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你们学了什么?……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园传授了多少知识,写了几个字、会算多少道题、认识多少拼音成为一些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标准之一。而他们忽略了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性格特征,尤其是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的早期训练。

  问题之二:过分溺爱,锻炼机会少随着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选择放弃。具体表现为:过分宠爱,提供锻炼的机会甚少,由于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身边,或者是怕孩子受欺侮,又或者怕不卫生、学坏,不让他们独立的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了。人为地隔裂了孩子和其他同伴的接

  触,使得孩子不能以伙伴的行为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敢说“不”。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的,但许多家长以孩子的安全为由,对其行为诸多限制,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甚至不准其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玩耍,孩子就像一个提线的木偶,失去了自我。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马卡连柯经过观察研究,认为独生子女“成了最困难的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危险物”,他说:“可以完全肯定地说,教育独生子女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很多”。《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第396页。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独生子女现象严重,为了照顾孩子,小家庭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在教养态度上极容易出现溺爱,纵容护短,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极弱,经受不了一点失败。

  问题之三:亲子关系淡漠,游戏的机会极少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幼儿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怀和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也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或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需要和孩子一起玩,长时间便会失去兴趣。亲子关系逐渐谈漠,使孩子在孤立的空间中成长,从而使孩子对任何事物失去安全感和责任感。孩子的性格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社会后很难与人接触,从而得不到发展。问题之四:缺乏有效地科学育儿知识一些年轻的父母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更谈不上科学育儿,不懂怎么样的教

  育才能有效地让幼儿全面发展,怎样去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单凭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这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个性。他们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而忽略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关心身体健康多于关心心理健康,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心理环境。所以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时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

  问题之五:单亲家庭的增加,造成幼儿心理的阴影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具大的变革。离婚率逐年上升,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随之增多。在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有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以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氛围里的孩子,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使得家庭气氛紧张,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造成严重幼儿心理的缺陷,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一、家园共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思全集》第3卷,第498页。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素养高,就较为重视子女的各方面教育。一般都能很好地组织家庭生活,教育能力也强,会选择、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效果好,教育思想也较为端正。善于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能力调解成员之间的种种矛盾,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和生

  活气氛,使子女生活在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家长的文化素养高,一般有广泛的学习兴趣,有追求新知和探究真理的精神,重视文化知识的作用,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能够指导、辅导孩子学,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教师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个别咨询、上网查询、订阅幼教书刊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以及方法,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理念。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家长"相信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性格特征,了解他们所需,及时转变身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做他们的支持者、引导者;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想法。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鼓励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鼓励孩子的小小进步,让他获得成功的经验。在提高家长赏识能力以外,还要不断提高幼儿欣赏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

  二、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环境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环境称为“家庭的气象”。他认为应当应当香视“家庭的气象教

  育”他说:“气象就是样子,家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子一定变成那个样子。家庭气象,好比立个木头,小子好比木头的影子,木是直的,影子一定直,木是弯的,影子一定曲。他认

  为:“小孩子的脾气,学干事极容易,学好事极难。”一个家庭里,“如果只有父母极和气勤谨,而亲戚极乖张。极懒惰,小孩不知不沉地也学会那些人的样子。”只有把全家所有成员都教劝好,才能搞好整个家庭教育。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应该学习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互相体谅,心理相容团结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得“战争”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家长应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和广泛兴趣的培养孩子的认识活动是受到兴趣和需求直接影响的,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家长应该鼓励、尊重孩子由自发兴趣引起的各种学习,使孩子的活动、学习、游戏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尽最大可能培养孩子宽泛、多样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多种智力潜能的全方位开发,也有助于孩子在多种体验、多种感受中奠定个人兴趣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能适应日后的环境。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能力,并不是简单地靠书本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加以培养的,有的家长忽略了生活、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机,却刻意追求书本上的教育内容。其实,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家长不能仅仅要求孩子识字、会计算,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兴趣、社会经验技能,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式孩子的成长特点,创设多样教育活动于丰富的环境,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尝试自己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最佳的机会和可能。让孩子在愉快地学习气氛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体会成长的乐趣。

  四、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在家可根据家庭环境开展动手制作玩具,或根据幼儿兴趣玩泥巴、沙子、促进亲子间关系。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好妈妈"、"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械,进行户外体育游戏。还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讲述儿童故事,即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又增进亲子间的交流。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从而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此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外出参

  观、郊游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

  五、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爱子女是女子教育工作成功的基础,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了父母之爱。才会从感情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那么,怎样爱子女才是正确的呢?1.要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法国资产阶级教育家卢梭特别反对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他告诫做父母的说:“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儿童的不幸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他举例说:“儿童先是要你的手杖,然后要你的表,再要求飞翔于空中的鸟,甚至要求闪耀于天上的星星,凡是他所看到的都要得到,你不是上帝,怎么能够使他满足呢?”这样做对孩子的将来是很有害的。他说:“惯见一切事物都屈从于自己的儿童,一但投身社会,到外碰到的尽是违逆自己意思的事情,从前以为世界上的事可以从心所欲,现在这个世界竟沉重地压倒了自己。”《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86-87页。2。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要统一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

  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3.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去施爱.比如说:年幼时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似乎是不爱孩子其实恰恰相反,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反之,如果父母不让孩子从小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怕孩子累着,什么事都是父母包办代替,这样做表面看是很爱孩子.长大以后生活处理能力差,将来一旦离开父母、家庭,他将会痉在独立生活的道路上将是寸步难行。

  六、加强挫折教育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受到挫折,怕孩子一旦失去信心,对任何事都失去勇气,不善表现自己,事事都保护。宁愿自己苦点。都不让孩子受挫。要提高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还要教育孩子做好对付挫折的心理准备,增强其对挫折的容忍力。孩子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他们所想的和想做的和实际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假如孩子有对付挫折的心理准备,又具有对付挫折的容忍力,那么他在挫折面前就不会惊慌失措,就能够沉着应付;要提高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做起,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上有意识地去培养,有计划地让孩子经受一定的失败,加强劳动能力,设置一定的障碍。放手让孩子在失败中不断前进,不断提高。当孩子在挫折中失败时,要及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让他感觉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挫折不知如何面对。教育孩子能正确对待自己,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当然对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的孩子要帮助他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学习成绩较差,遭受挫折较多的孩子,要帮助他建立自信,以增强其对待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家庭教育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每位家长都

  能走出教育的误区。不断学习、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关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只有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让科学的育儿方法进入到千家万户,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使孩子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篇三: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前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的环境,父母

  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于终生难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不同于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师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时期影响着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接受许多不同教师的影响。但家庭则不同,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任何教师都长,甚至长大成人,踏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之后,还和父母保持亲密的联系.因此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还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基础地位,起着关键作用[1]。

  我国的家庭教育在观念和方式上还仍然存在着不少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和误区,需要人们分析和解决。

  2.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

  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2]。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2.1.1.智育第一。很多家长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

  位的责任。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常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不少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3]。2.1.2.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现在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仅不重视心理健康,而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甚至把心理疾病当成精神病来看待。对心理健康认识的不足,使家长重视身体强壮,而忽视心理建康[5]。2.1.3.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老师,这根本就是放弃家庭教育的表现.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却显得苍白无力[6],而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土壤。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2.2.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能采用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情况也是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忽视个性,强行塑造。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

  2.2.2.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当前早期教育中,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

  2.2.3.用打骂来惩罚孩子.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取棍棒教育。打骂会使孩子的心灵及身体受到摧残,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专制体罚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忧虑、孤僻的性格,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偏激、固执,甚至进行对抗[7]。如此一来你还觉得拿出棍棒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吗?

  2.2.4.“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偏重”“子女优先”等特点.它表现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育上对子女“关心过度”[8]。即对子女操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多、监督过多,给予物质和心理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2.2.5.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2.2.6.隔代抚养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

  (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2)导致教育的“脱代”。(3)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的“隔阂”。祖辈爱孙与父母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似是彼此都爱孩子,不同点是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3.提升家庭教育效果的对策与建议青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于家长,不但应为家庭教育投入心血和热情,而且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努力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9]。3.1.更新观念,端正家庭教育的方向。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子女身心发展的认识

  形成的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

  家长的教育方式、行为,并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0]。家长要切实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观念,端正家庭教育的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破除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陈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家庭教育的关键.3.2.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反映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但如果期望值背离了社会需要或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期望值过高,不但不利于教育的实施,相反还会造成教育的负效应。过高的期望值是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家长而言,以科学的态度为孩子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是尤为重要的。3.3.适应个性,顺其自然。每个人生来都不相同,天资也有差异,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事实证明强行塑造的家庭教育方法,往往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常言道,知子莫如父(母).父母对于子女的个性、爱好、天赋等应该是最了解的,优秀的家长能够体察入微地掌握孩子的心理、生理状况,顺应天性,按照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引导孩子去做需要做的事。3.4.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还可能影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3.5.放手让孩子尝试错误。在有的家庭中,当孩子在准备做新的尝试时,家长或是说当心啊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这样既剥夺了孩子尝试新事物获取新经验的机会,又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放手让孩子去大胆尝试,进而获取新的感性经验。不要害怕孩子犯错误,更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就像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一样,犯错误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当孩子自动想要尝试新事物时,大人就算已预知会遭到失败,但仍应该让孩子去试试看,也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的滋味。3.6.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6.1.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关系。一个完善的家庭,一种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

  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关系。既有父母对孩子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期待、鼓励、循循善诱,又有孩子与父母一起交流思想情,给孩子的心灵留下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心理上的满足。另外,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方式上要尽量保持一致,并且能从教育科学角度上努力寻求这种一致。3.6.2.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良好的教训应当有良好的榜样来陪衬。仅发于口头的教训,只不过听之于耳。儿童特别急于侦察何者为矛盾,何者为假冒伪善。”[11]约翰gottman说到:“家长是孩子的情绪教练员,他们教导孩子应对人生起伏的策略。在各行各业,父母的影响包括家庭关系甚至超过智商,情感的意识和处理感情的能力将决定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因此在家中父母做好表率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一

  举一动、一言一行,特别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是一本无字的教课书,都会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注意自己率先垂范的作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身立教。“要想孩子好,家长首先要好。要想孩子能做到的,首先家长要做到[12]。”3.6.3.培育学习知识的氛围。学习是一种个人行动,但他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都喜好学习,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感兴趣,日常闲谈经常涉及一些耐人思索的问题,那就等于为子女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子女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对学习知识发生兴趣[13]。家长要改变“一次教育”的旧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家长勤奋学习的行动本身,一方面对子女是无声的教育和无形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家长增强了教育孩子的能力.

篇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由于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出现了弱化甚至缺失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弱化的原因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是孩子的情感归宿,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而家庭教育则担负着对儿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到的素质、知道行为规范、帮助自我谋生等责任。因此,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多元文化的冲击、信息时代的到来、独生子女的增多等因素都使得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家长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的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特别是一些父母由于育人观念陈旧,将注意力放在知识传授上,始终把应试教育与升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忽视了对子女兴趣、理想、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对孩子由“望子成龙”“盼女成风”逐渐演变为“逼子成龙”“逼女成风”。其结果就是抹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主动精神,使孩子成为家长的“附庸”。这些家庭教育观念中传统的、专制的、保守的成分,是当代家庭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二)家庭教育内容比较片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重智力教育,轻德育培养。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造财富。因此,我国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了家庭教育的第一位,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名校,不惜花大量的钱为孩子买辅导书、配电脑、请家教等,而在孩子的德育培养上却不舍得花钱,费心思。殊不知,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个人能力再强,不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天津市进行了一项7—14岁儿童家庭教育调查,当列出健康、学习、安全、品德、兴趣爱好等九项指标要求家长回答“您平时最关心孩子什么(选三项)”时,87.2%的家长选择了学习,为第一位;而最关心孩子品德的比此低25.4个百分点。当进一步要求家长对所选三项内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时,将品德排在第一位的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8.1%。从这一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飞速发展中的国家,德育教育正在逐渐减弱乃至丧失,德育教育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

  2.重知识学习,轻实践锻炼。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都还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因此,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精力来抓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给他们布置了大量的课外作业,请家教帮他们辅导,送他们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甚至部分家长限制孩子的外出、交友、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们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青少年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受住各种挫折,磨练坚强的意志,

  形成良好的品德。(三)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娇宠教育型。这种类型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他们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上,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对他们缺乏管束,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好吃懒做、任性放纵、缺乏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等不良品质。父母对孩子的娇宠表面上看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影响孩子生存技能和自制自理能力的培养。

  2.专制教育型。这种恰好与娇宠教育型相反,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一旦孩子未达到其要求,轻则说骂,重则遭受皮肉之苦。这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的心理逐渐扭曲,从而无形中形成了残暴的性格。

  3.放任教育型。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明显缺乏责任心,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照顾。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学习上不过问,生活上不关心,品德上不教育,对子女的成绩不表扬,对子女的缺点不批评,一味地让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将导致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形成扭曲的心态,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4、狼性教育型。狼性教育就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上,对孩子进行“狼”的教育而非“羊”的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和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家长从孩子小时就开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其以后在社会上有竞争力。这种教育类型是在社会竞争压力的背景下而衍生出来的教育方式,这种一味的培养孩子的竞争观念和竞争意识的做法,最终只会导致孩子缺乏爱心,甚至是性格的扭曲,从而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建康发展。二、我国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社会因素1.传统腐朽思想的存在。大部分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

  希望孩子们能光宗耀祖。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们认为子女的成才与否与家庭的荣辱兴衰密切相关,认为家长的功过决定着孩子们的成长成才。这样,父母自然就把自己所承受的压力转嫁给孩子们,客观上就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2.多元文化的冲击。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西方腐朽思想、不良思潮纷纷涌入我国,加上国内封建残余思想还继续存在,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而且社会上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上的凶杀、迷信、暴力等不良文化带来的负面冲击也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3.好的物质生活的影响。随着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给家庭教育带来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试图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取得好成绩,不注重树立子女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随之而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子女普遍的骄纵溺爱情况。(二)家庭因素

  1.家长教育观念和方法错误。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因而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片面、教育方法的失误。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这种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必然导致不科学、

  不合理教育方法的出现。而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常会给孩子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巨大伤害,从而影响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进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长身心素质偏低。目前我国家长的身心素质普遍较低,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没有以身作则,这势必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俗话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现在很多家长心理素质偏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孩子缺乏耐心,看见孩子做错事,不是耐心地讲道理,而是大发脾气,不是打,就是骂。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

  3.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一个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紧张压抑气氛,极易引起孩子们情绪不稳定、心灵失衡。父母之间的争吵会让孩子们产生恐慌的心理,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卑、封闭、厌倦家庭和仇视社会的畸形性格,进而形成反社会的扭曲心理,严重的还将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三、解决家庭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父母、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因此,解决家庭教育,重点应放在家长的肩上。(一)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家长更应该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使之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胜任对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庭充满温馨,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和期待,从而激发他们推动自己不断进取。(二)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辐射和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家庭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必须随着时代对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应该是观念上的变革,因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全面施教、以身作则、爱严结合、要求一致。(三)联合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其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最深刻、最长久的。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几乎构成了青少年全部的生活空间。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不仅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导致心理疾病: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家长必须和学校联系沟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融合,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向一致,优势互补。家长应该学会借助学校丰富的教育知识和资源、丰富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改进家庭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篇五: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其一、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知,使他们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其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亲子关系淡漠。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为人父母的忙于事业、忙于挣钱;子女则忙于学习。忙碌的生活使家庭成员彼此缺少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更缺少相互理解。“中国独生子女人格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尽管有96.5%的父母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与孩子谈话,85.7%的孩子表示“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和父母谈话,而实际上亲子之间“经常谈话”的仅为50.8%,而且77.9%是就事论事地谈孩子的“学习”问题。难怪同一调查显示,认为“爸爸很理解我”、“妈妈很理解我”、“非常符合”自己情况的仅为36.6%和48.2%,都没有超过半数。而在孩子谈到最烦恼的事情中,涉及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高达32%。也就是说,在多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其三、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渴求与父辈之间平等相处、平等交流。一切由家长说了算的这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其四、目前我们的一些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尤其是德育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忽视对孩子道德教育和良好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让孩子在双休日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剥夺了孩子参加劳动、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性实践等活动的机会。这种“重智轻德”导致了当前一些孩子娇惯、任性、心理脆弱、缺乏毅力、不易与他人合作等问题。

篇六: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之马矢奏春创作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

  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联

  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2]。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

  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育

  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

  成长。

  2.智育第一。很多家长只是督促子女好好学习,

  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责任。作为家长,孩子的

  学习状况经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动摇

  的事情。很多家长忽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

  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

  习成绩(分数)。

  3、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现

  在意义上的健康包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

  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但不重视心理健康,

  而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甚至把心理疾病当成精神病来看待。对

  心理健康认识的缺乏,使家长重视身体强壮,而忽视心理建

  康。

  4、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

  教师的事情,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老师,

  这根本就是放弃家庭教育的表示。关于那些不直接介入认识过程的

  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

  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却显得惨白无力,而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土

  壤。如果家庭教育不克不及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

  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

  陷。

  5、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调查资料标明,目前青

  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克不及采取正确合

  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情况也是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

  具体表示在:

  6、忽视个性,强行塑造。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

  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快乐喜爱,

  只是一味的依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

  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

  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

  7、过早过多

  的智力开发。当前早期教育中,表示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

  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

  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很多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

  力教育,把家庭酿成了学校。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

  8、

  用打骂来惩罚孩子。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

  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纳棍棒教育。打骂会使孩子的心灵及身体

  受到摧残,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专制体罚下长大的孩

  子,很容易形成胆小、忧虑、孤僻的性格,有的则发生逆反心理,偏

  激、固执,甚至进行对抗。如此一来你还觉得拿出棍棒打孩子是很

  管用的管教方式吗?

  9、“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我国

  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偏重”“子女优

  先”等特点。它表示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

  育上对子女“关心过度”。即对子女费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

  多、监督过多,给予物质和心理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上的

  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独立性

  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10、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

  当前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问题,主要表示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

  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

  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

  用了。

  11、隔代抚养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

  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

  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

  晦气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

  12、(1)延长儿童“童

  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这种偏爱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

  (2)导致教育的“脱代”。(3)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的

  “隔阂”。祖辈爱孙与父母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分歧之点。相

  似是彼此都爱孩子,分歧点是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

  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

  阂。

篇七: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使家长们与孩子交往时间少了。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听到这个故事,我不免心酸,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

  2.只重分数,忽视“做人”的教育。在应试导向下,家长把家庭教育重心完全倒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最重要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成才先成人。“做人”的教育,尊敬师长,与同伴之间相互谦让,和同伴的合作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应当高度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

  3.忽视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存在个体间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庭不发掘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甚至贬低孩子,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家长要寻找孩子与众不同之处,引导孩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全能全优的。

  4.孩子缺少创新能力目。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按师长和家长要求

  做事。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5.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不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如强行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不知道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几点建议:为了更好地提高家长的素质,使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我提几点建议。

  1.尽量多表扬。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乐于学习。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3.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可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从而有利于发挥潜能,增加自信。4.刺激学习欲望。不只限于书面,还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5.定下家庭学习规矩。例如,“不完成作业不许出去玩”“说不出今天所学到的东西不许看电视”等,并且自始至终地执行。

  6.多引导孩子提出问题。爱提问题的孩子比被动接受知识的孩子知识掌握得快而且觉得负担轻。家长要培养孩子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篇八: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现代的家庭教育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站点,也是永恒的站点。在这里,人们第一次开始接受教育。有句话再熟悉不过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就说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大影响。之所以说家庭是永恒的站点是因为,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更是终身教育。俗话有言:三岁定终身。由此看来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发展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然而当今有许多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过于强烈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古代有皇位世袭制,上一代的人总是要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并且要把自己打下的江山发展的更加牢固更加辉煌。他们都习惯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的皇位世袭制之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思想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不管父母一代是否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论贫富贵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走上社会可以找到一份收入很理想的工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系列的想法都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因此,他们从小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是小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参加各种奥赛班,学习各种乐器,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早一步学到更多东西,比其他孩子更加突出更优异。虽然说比起那些山区连能否上学都成问题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们已经很幸福了,但是看到他们身子还那么的单薄的时候,背上的书包已经沉重不已,我还是感到心痛。那沉重的书包里,装满的不仅仅是各种课程的书本,更多的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寄托,那无形的重量才是真正让孩子们疲惫不堪的力量。然而这样的道路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走吗?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孩子在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不仅圆了父母的梦,更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比如说出了名的“狼爸”萧百佑,以“打”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送进了北大。他一直坚信,不打不成材。他认为孩子儿时的幼儿园老师只能教会他们游戏玩乐和一些基本指导,因此需要通过家教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引导。而且他曾经也是在他母亲的棍棒下成为出色的人。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在这样残酷的教育下,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思想道德方面是否也同样的优秀。在我看来,父母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很正常,但不能太过强烈。一味的给孩子灌输各种文化知识,有得必有失,很容易就会忽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太过强烈也会容易使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是孩子难以承受。虽然这种思想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过度了,则很可能产生负面反应。蓬莱一名女孩展展因摸底考试发挥失常,担心父亲的责怪,竟趁父母不在家时,喝下了50毫升百草枯自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父母给予的压力过大,造成惨剧。这时候那些要求过于严格的父母是否该反省,是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不让孩子担任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没有集体荣誉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是不可行的,这样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做人,以致思想品德素质较差。一些偏激的孩子甚至会因为这些思想的影响,抵触心理过于强烈而走上违法

  犯罪歧途,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2、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心灵脆弱自古以来,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限制和保护太多,以致忽视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从小到大,家长就担心孩子这个那个,恨不得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帮孩子做一切事情。有的家长还会包庇孩子的一些错误,明明孩子做错了,总是为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为这样可以减轻对孩子的伤害。其实孩子犯错都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错却不让孩子明白道理,会让孩子的品德方面有很大的缺失。如果一个孩子学了很多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去与人很好的交流相处,不能独立自主,顽强自理,甚至有可能做出不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才是真的害了孩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道理也是众所周知的。相反,一个没有掌握那么多知识但综合素质较好的孩子则会更加突出,将来会更加受社会的欢迎。这个社会是综合性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只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够坚韧的。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懂得适当的放手。有首歌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并不仅适用于某种爱情,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有一名18岁高中男孩因失恋2次割腕自杀,未遂。其母坦言,从小到大都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他一直百依百顺,在家他简直是小皇帝,连双袜子都没有自己洗过。失恋对于他而言应该是长这么大以来最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长期处于被爱的位置,从来都是他拒绝他人,当他遭到拒绝的时候,他便难以承受以致有轻生的想法。溺爱,会使孩子心灵过于脆弱,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亲情的缺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人生拥有的第一份感情便是亲情。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如果家中没有了亲情,我们也就失去了避风港。这意味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支柱。又如开头说到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亲情就是家庭教育中最亮的那部分,如果亲情长期缺席,灯则会暗淡,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相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便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缺少了许多亲情的关怀,成长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不少孩子孤独、自闭、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孩子产生仇视心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予孩子相对更多的是金钱而不是关爱。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采访留守儿童,问他知道什么是幸福吗,他的回答是,见到爸爸妈妈就是幸福。而对于富家子弟,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父母是名人,是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孩子总是用不完的钱。他们在钱的使用方面十分慷慨,甚至可以说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缺乏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而且他们会过分的依赖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为无论做错什么都有自己的名人父母善后,可以不需要对自己的错负责任。前几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和今年的李天一事件都反应出了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是离异家庭,孩子在家庭中不能获得完整的来自父母的爱。社会当前的离婚率偏高,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4、家庭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这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等,有的孩子甚至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聚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看色情录像、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严重的社会恶习。曾经有新闻报道,两名初二的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成长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5、教育方式不正确,正面积极鼓励不够,限制性太多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积极的鼓励孩子,使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拿到小红花、没有取得好成绩要么抱怨孩子,要么就一直觉得无所谓。前者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或者会潜意识里注

  入威迫感,孩子可能会为了拿到小红花或取得好成绩而不择手段;后者虽然让孩子很释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但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追求,长大后可能会无所作为。有的孩子在课外娱乐活动上经常没能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是浪费了学习时间,或者是担心孩子出去玩会染上不良习惯,于是便总是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却让孩子缺少了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了对新事物主动探求的能力。就比如说有些十五六岁就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或许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远远赶不上智商,而且其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欠缺。实际上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探究当前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调整父母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但父母不应该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而把过多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不然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觉得在教育方面应该更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比如说,如果孩子的成绩达到一个名次,父母就会奖励给孩子一样东西。但是最好不要是直接金钱奖励,我觉得可能会过早的让孩子产生对金钱的欲望。奖励可以使一些物质的奖励也可以使精神方面的奖励。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直这样教育我的,有时会奖励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有时会奖励我和同学出看一次电影。但这些只是辅助性的激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鼓舞孩子自主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如空气对于植物的成长,如果空气不好,植物自然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只有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父母之间的争吵应尽量减少,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的心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还会因为父母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学习积极性等。尤其是要尽力避免离婚现象,因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长得后心理是有缺陷的,因为他没有得到平衡的爱。父母既然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平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换位思考,感其所感。父母的角色很重要,除了要做好父母,还要做到亦师亦友。放假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美丽的景色,体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家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家中,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类活动,如定期家长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日、父母话信箱、各种相关竞赛等。这样可以使家长通过学校更加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更有方向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更好的改善家庭教育。4、社会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家庭的发展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场所,对家庭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学术性讲座、交流会之类的形式,在社区内可以多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等,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各个家庭加强家庭教育;还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学校,让有需要的家长接受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以利用网络推广相应的服务网站或网络交流平台。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提高道德修养,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社会成长环境。https://www.worldcup16.com/总而言之,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社

  会各方面都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成长的肥料,肥料的量要适当,施肥的方式要正确,施肥的时间要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篇九: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希望有所帮助!

  一、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待过高

  我们都知道,人的智商有差异,按照正态分布规律,人群中只有大约1-3%的高智者,1-2%的弱智者,90%以上是正常智商的人。高校也有差异,最好的那几所我们称之为名校。

  问题来了,虽然名校每年招生就那么多,但几乎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进名校,或者考得尽量好一些。

  通常,家长会给孩子一个较高的目标,用邻家孩子的考试“成就”或媒体宣传的榜样去激励孩子,要求孩子倾其所有时间去拼。结果呢?失望者居多。

  问题的症结,就是家长们普遍缺失人类学的知识,缺乏对自己遗传基因的审视,盲目地对孩子高期待。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加德纳认为人基本具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较弱。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有余力,科科优异,有的孩子十分努力,仍旧偏科;表现在成绩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从高到低的排列。有人将原因归结于非智力因素差异,这也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是智能这个内因。拼命努力,也只会提高一定的成绩,所谓勤能补拙,但不能补智。

  由此,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条件、学习能力和某一突出智能的成长需求。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

  其实,父母过高的期许还是缘于没有把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梦想。

  二、家长没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

  我一直跟家长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既然是要过美好的生活,就不能剥夺孩子们童真时期的天然快乐,年少时期的素质成长,成人以后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

  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愿望被断送了,发展从何谈起?学校的学习毕竟有限,未来的发展终究要靠自己终身不断地学习。

  我看到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年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序非常靠后,接近最低,这是十分悲哀的事。

  从这个意义上看,家长一定要想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分数,一个好大学——好分数未必有促进未来发展的好素质,上了好大学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找到了好工作也未必能幸福,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好的素质对个人发展很重要,素质好的人幸福感才会高。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考得好,分数高,要过幸福的生活;考得不好,分数不高,也要过幸福的生活,这是天赋的权利。幸福和分数无关,和高校无关,和别人无关,但是和今后自己以良好的素质努力成长有关。

  幸福是什么?所谓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三、家长自觉不自居地与孩子对抗

  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对抗,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双输。

  家长跟孩子对抗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孩子很叛逆,结果之二是导致孩子很懦弱。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这个理论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适用的。比如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知道回家要批评、挨骂甚至挨一顿打,就选择了不回家,家长找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回来了,觉得孩子能找回来就谢天谢地了,从此不敢再批评他的一些小错误,担心一批评,孩子又会离家出走。

  有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心理,为了不让你批评我的小错误,我要犯一个大错误,我用离家出走这种更危险的事情来吓唬你。

  这种对抗的结果,如果家长赢了孩子,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懦弱,可能变得越来越自闭,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有少数孩子做出很极端的事,这些都有案例,是惨痛的教训;如果孩子赢了家长,可能就会更加滋生这种“拆屋”心理,直到被宠坏。所以无论是谁“赢”,结果都是输。

  很多最后出问题的孩子都是这样,一点点地对抗,家长一点点地屈服,不断对抗,不断屈服……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产生对抗的机会。

  家长跟孩子对抗的本质是: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要征服孩子。要想杜绝对抗,家长就要从内心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严格教育,宽容对待。家长也有少不更事,渴望父母理解和宽容的幼年时代,一长大就全忘了,这叫缺乏“同理心”。

  四、慈父严母教育容易出问题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

  为什么“严父慈母”比“慈父严母”更好?因为父亲的严格是有理性的,注重抓重点问题,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改过的空间。母亲的严格中感性的成分更多,大多数母亲严格起来,语言往往会超越理性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伤害,分不清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把孩子放回自己“肚子”里去了。这不适合人的成长。

  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观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分歧,有了分歧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寻求统一再面对孩子。在承担的教育任务上,要有明确的分工。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的规则,界定价值观,指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策略等大方向的事情,应该是父亲的责任;母亲的责任则是尽量温婉平和,给孩子生活上的滋养,精神上的鼓励,信心上的培育,用自己的知性美去影响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但会成大事,而且还会经营小家,培育出更优秀的下一代。

  总之,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做一个理性而严格的父亲。

  五、唠叨的父母教育效能低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热血沸腾,打算捐款5美金;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过犹不及,效果是一样的。

  家长们总以为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其实,在唠叨过程中,很多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果是经常唠叨,你讲什么话孩子都不想听了!甚至当父母讲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家长不妨试试看,同一句话要求三遍,看看有哪个家长不嫌烦?

  通常,家长和孩子的矛盾是在玩耍和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孩子心仪玩耍,家长揪心成绩,这时对孩子提要求,说一遍就可以。孩子不自觉,没按要求来,不要急,反正你已经知道了,多说几遍情况更糟。好的做法是:

  1.给孩子的要求要十分清楚;

  2.要有一个玩耍和学习的时间约定;

  3.多听听孩子在校的故事,多鼓励孩子;

  4.陪伴学习,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

  只做题目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玩耍有学问,也是一种成长,沟通是技能,也是一种成长,陪伴更有助于孩子成长,可惜家长们常常忽略这些可资发展的行为。

  我和孩子说话只说一遍。比如我告诉孩子:“我们七点出发。”到了七点钟,我说:“七点了!”孩子就会说:“爸,走吧。”

  六、不要哄孩子,要讲道理

  中国人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批评他,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

  孩子天生不懂事,所以才有学校。既然孩子不懂事,他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我们没有必要生气,去批评他。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来犯错误的,而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他不犯错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个地方不懂呢?他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七、家长的示范超过一切教育

  这一点最重要,家长的示范作用超过一切教育的价值。

  这句话应该怎么来理解呢?

  老师们常常说,同学要互相关心啊,要宽容相对啊,我听完很不满意。孩子应该要在被宽容中学会宽容,在被同情中学会同情,在被关心中学会关心。

  教育中有两个词语叫做“经历”和“体验”。大人都知道,有被关心的经历和体验,才知道被关心是多么的快乐,所以也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孩子也是如此,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学会真正对待别人的方法。

  我们教育的问题就是说教太盛,而经历和体验不足。

  要让孩子有经历和体验,不光是需要孩子去做,还需要我们成人的努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这种品格。知行合一很重要,在孩子面前,家长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他们往往会在我们身上学会“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

篇十: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当前的离婚率偏高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家庭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这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等有的孩子甚至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聚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看色情录像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严重的社会恶习

  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现代的家庭教育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个站点,也是永恒的站点。在这里,人们第一次开始接受教育。有句话再熟悉不过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就说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着重大影响。之所以说家庭是永恒的站点是因为,家庭教育不仅是摇篮教育更是终身教育。俗话有言:三岁定终身。由此看来家庭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爱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发展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然而当今有许多父母不注重家庭教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过于强烈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古代有皇位世袭制,上一代的人总是要自己的下一代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并且要把自己打下的江山发展的更加牢固更加辉煌。他们都习惯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的皇位世袭制之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思想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不管父母一代是否取得一定的成就,不论贫富贵贱,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将来走上社会可以找到一份收入很理想的工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系列的想法都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因此,他们从小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是小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参加各种奥赛班,学习各种乐器,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早一步学到更多东西,比其他孩子更加突出更优异。虽然说比起那些山区连能否上学都成问题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孩子们已经很幸福了,但是看到他们身子还那么的单薄的时候,背上的书包已经沉重不已,我还是感到心痛。那沉重的书包里,装满的不仅仅是各种课程的书本,更多的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寄托,那无形的重量才是真正让孩子们疲惫不堪的力量。然而这样的道路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走吗?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孩子在这样的路上越走越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不仅圆了父母的梦,更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比如说出了名的“狼爸”萧百佑,以“打”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四个孩子送进了北大。他一直坚信,不打不成材。他认为孩子儿时的幼儿园老师只能教会他们游戏玩乐和一些基本指导,因此需要通过家教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引导。而且他曾经也是在他母亲的棍棒下成为出色的人。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在这样残酷的教育下,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思想道德方面是否也同样的优秀。在我看来,父母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很正常,但不能太过强烈。一味的给孩子灌输各种文化知识,有得必有失,很容易就会忽视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太过强烈也会容易使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严苛,是孩子难以承受。虽然这种思想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过度了,则很可能产生负面反应。蓬莱一名女孩展展因摸底考试发挥失常,担心父亲的责怪,竟趁父母不在家时,喝下了50毫升百草枯自杀。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为父母给予的压力过大,造成惨剧。这时候那些要求过于严格的父母是否该反省,是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不让孩子担任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没有集体荣誉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是不可行的,这样并没有真正教会孩子做人,以致思想品德素质较差。一些偏激的孩子甚至会因为这些思想的影响,抵触心理过于强烈而走上违法

  犯罪歧途,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全稳定。2、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心灵脆弱自古以来,中国大多数父母都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限制和保护太多,以致忽视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从小到大,家长就担心孩子这个那个,恨不得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帮孩子做一切事情。有的家长还会包庇孩子的一些错误,明明孩子做错了,总是为他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以为这样可以减轻对孩子的伤害。其实孩子犯错都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有错却不让孩子明白道理,会让孩子的品德方面有很大的缺失。如果一个孩子学了很多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去与人很好的交流相处,不能独立自主,顽强自理,甚至有可能做出不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才是真的害了孩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道理也是众所周知的。相反,一个没有掌握那么多知识但综合素质较好的孩子则会更加突出,将来会更加受社会的欢迎。这个社会是综合性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仅只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温室里的花朵是不够坚韧的。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懂得适当的放手。有首歌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这并不仅适用于某种爱情,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有一名18岁高中男孩因失恋2次割腕自杀,未遂。其母坦言,从小到大都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他一直百依百顺,在家他简直是小皇帝,连双袜子都没有自己洗过。失恋对于他而言应该是长这么大以来最大的打击。正是因为他长期处于被爱的位置,从来都是他拒绝他人,当他遭到拒绝的时候,他便难以承受以致有轻生的想法。溺爱,会使孩子心灵过于脆弱,失去爱与被爱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3、亲情的缺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人生拥有的第一份感情便是亲情。家是我们的避风港,如果家中没有了亲情,我们也就失去了避风港。这意味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失去了可以依靠的支柱。又如开头说到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亲情就是家庭教育中最亮的那部分,如果亲情长期缺席,灯则会暗淡,孩子很有可能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相对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便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缺少了许多亲情的关怀,成长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造成了不少孩子孤独、自闭、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孩子产生仇视心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予孩子相对更多的是金钱而不是关爱。我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采访留守儿童,问他知道什么是幸福吗,他的回答是,见到爸爸妈妈就是幸福。而对于富家子弟,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父母是名人,是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宽裕,孩子总是用不完的钱。他们在钱的使用方面十分慷慨,甚至可以说没有计划没有节制,缺乏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而且他们会过分的依赖父母的社会地位,以为无论做错什么都有自己的名人父母善后,可以不需要对自己的错负责任。前几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和今年的李天一事件都反应出了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是离异家庭,孩子在家庭中不能获得完整的来自父母的爱。社会当前的离婚率偏高,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品德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4、家庭的不良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文化素质不高,这使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出现误区,导致孩子出现许多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经常在网吧过夜等,有的孩子甚至于社会上的不良人士聚在一起,逐渐沾染上赌博、看色情录像、小偷小摸和打架斗殴等严重的社会恶习。曾经有新闻报道,两名初二的学生为打游戏机入室盗窃杀人。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成长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5、教育方式不正确,正面积极鼓励不够,限制性太多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积极的鼓励孩子,使孩子缺乏自信心,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拿到小红花、没有取得好成绩要么抱怨孩子,要么就一直觉得无所谓。前者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或者会潜意识里注

  入威迫感,孩子可能会为了拿到小红花或取得好成绩而不择手段;后者虽然让孩子很释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但这样会造成孩子没有目标没有追求,长大后可能会无所作为。有的孩子在课外娱乐活动上经常没能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是浪费了学习时间,或者是担心孩子出去玩会染上不良习惯,于是便总是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却让孩子缺少了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了对新事物主动探求的能力。就比如说有些十五六岁就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或许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远远赶不上智商,而且其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欠缺。实际上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探究当前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1、调整父母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但父母不应该因为自己没有得到而把过多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不然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的时候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觉得在教育方面应该更多采用鼓励式的教育。比如说,如果孩子的成绩达到一个名次,父母就会奖励给孩子一样东西。但是最好不要是直接金钱奖励,我觉得可能会过早的让孩子产生对金钱的欲望。奖励可以使一些物质的奖励也可以使精神方面的奖励。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直这样教育我的,有时会奖励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有时会奖励我和同学出看一次电影。但这些只是辅助性的激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鼓舞孩子自主的理想追求,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如空气对于植物的成长,如果空气不好,植物自然不能茁壮成长。同样的,只有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父母之间的争吵应尽量减少,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感情不和对孩子的心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孩子还会因为父母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规律、学习积极性等。尤其是要尽力避免离婚现象,因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长得后心理是有缺陷的,因为他没有得到平衡的爱。父母既然相爱并有了爱情的结晶,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平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换位思考,感其所感。父母的角色很重要,除了要做好父母,还要做到亦师亦友。放假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美丽的景色,体验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使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家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家中,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家庭教育类活动,如定期家长会、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家长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日、父母话信箱、各种相关竞赛等。这样可以使家长通过学校更加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更有方向的引导孩子的发展,更好的改善家庭教育。4、社会积极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小家庭的发展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场所,对家庭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规规矩矩的学术性讲座、交流会之类的形式,在社区内可以多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等,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各个家庭加强家庭教育;还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学校,让有需要的家长接受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当今科技发展迅速,可以利用网络推广相应的服务网站或网络交流平台。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提高道德修养,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社会成长环境。https://www.worldcup16.com/总而言之,当前的家庭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社

  会各方面都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成长的肥料,肥料的量要适当,施肥的方式要正确,施肥的时间要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人。

篇十一: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临清市刘垓子镇中学家长学校教材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主讲:张建福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是新生一代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虽然家长对教育子女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其在教育子女时存在着许多观念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本文通过剖析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对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怎样通过家庭教育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家长更好地掌握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是新生一代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启蒙教育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仍未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未能克服家庭教育中的盲目性,为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甚多,归纳起来有三个误区:(1)望子成龙,操之过急。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未来,踌躇满志者都希望自己下一代能保持荣耀,事业失意者寄望于下一代完成自己未竞的业绩。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但由于几千年沉积下来的旧观念,加上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舆论导向上的偏颇,导致一些家长给孩子确定了不适当的目标,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强迫小小年纪的幼儿学这学那,平时还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甚至揠苗助长,要求孩子在双休日、假期里参加各种兴趣班,有的家长还甚至要求幼儿园布置家庭作业,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写字和计算等。由于家长的期望过高,干预了孩子的活动,孩子就象一个提线的木偶,受人摆布,失去自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社会事业需要各门专家、学者,同样也需要各类合格的劳动者,要个个孩子都成为专家,是不可能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劳动者,才是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应取的目标。至于孩子将来成不成名,成不成家,有赖于孩子的天赋和未来社会实践取向的选择及其进取的程度。(2)过分溺爱,懒散成癖。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所以家长溺

  爱孩子现象十分普遍,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自己心血浇灌的对象,倾注过分的爱,形成严密的保护层。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身边,怕孩子受欺侮,怕孩子身上弄脏,不让他们独立活动,把一切都包办代替,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甚至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屁护,从来不敢说“不”,这种纵容护短,包办代替,抑制了孩子独立思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及弱,逐步使孩子养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和懒惰、挑三拣四不爱劳动的弱点。

  (3)疏与教养,放任自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有的父母忙于事业,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得把孩子给老人或保姆照看;有些家长只顾坐在麻将台前不分日夜地“酐战”,丢下孩子不管,久而久之,孩子缺乏了父母的关怀,缺乏了父母的沟通,因此亲子关系淡漠,游戏的时间和机会甚少。有的由于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家庭解体,生活在单亲家庭,而离异家庭中的家长,有的视子女为累赘,经常训斥、打骂孩子;有的家长为弥补离婚后对孩子的伤害,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长期以往,致使孩子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还有的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和或父母品行的不端,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使他们从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从而影响了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1、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我们知道,即使是建筑这种可按一定蓝图施工的工程,也还得根据当地的地质状况和人文环境来设计和施工。人的塑造是一项比建筑复杂得多的综合工程,而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好比是这项工程的奠基阶段,对后继工程影响至大。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曾提出“人性善”和“人性恶”的观念。其实,善和恶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以取得最佳教育成果。因材施教是家庭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这里包括正确评估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程度,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确定适当的培养目标,根据孩子的身体、智力和心理发育的不同阶段,制订合理可行的教育计划,实行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目标。2、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学会正确做人是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从小教育孩子正确做人是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教会孩子“学会生存,自强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提高全面素质”是我们教育孩子正确做人的主要内容。教育孩子正确做人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第一,抓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成果,养成参与劳动的好习惯。

  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劳动的兴趣,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把力所能及的劳动看成一种生活的需要。第二,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积极向上的优良品德的培养。第三,从小抓顽强意志和一定要完成任务的毅力的培养。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千余名天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发现有成就的人都是些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具有一定完成任务的毅力的人。

  3、重视孩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儿童个体属性确定培养目标以后,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智商高的孩子,目标定位可高些,对智商低的孩子,目标可低些,切莫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培养其良好的素质。要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要扶着孩子走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走路。《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实践证明各行各业都有成就的人,可未必都是高学历的人,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头脑灵活,善于学习。学习方法林林总总,一个共同点是:学习任何技能和本领都必须专心致志。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作了总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所以,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品质。

篇十二: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之羊若含玉创作

  家庭教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家庭教导不雅念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导价值不雅念是指家长与教导不雅点和教导行为相互联系关系着的一系列主不雅评价的态度倾向[2].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导不雅念对孩子的成长和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导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不雅念,这些不雅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2.智育第一.许多家长只是督促子女好勤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导之第一位的责任.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经常是他们存眷的核心,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摇动的事情.许多家长疏忽孩子个性、精力和优越品德的形成,把教导懂得为纯智育,把家庭教导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3、重视身体健康,疏忽心理健康.“现在意义上的健康包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力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但不重视心理健康,并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甚至把心理疾病当成精力病来对待.对心理健康认识的缺乏,使家长重视身体强壮,而疏忽心理建康.4、过火依赖学校教导.许多家长认为教导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只关怀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先生,这基本就是废弃家庭教导的表示.关于那些不直接介入认识进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导和道德品质的造就,学校教导却显得惨白无力,而家庭是造就孩子的第一土壤.如果家庭教导不克不及较好地施展其功效的话,孩子的情商教导和道德品质教导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5、家庭教导方法方面的问题.查询拜访资料标明,今朝青少年的家庭教导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克不及采取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导方法的情况也是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示在:6、疏忽个性,强行塑造.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快活喜爱,只是一味的依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大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依靠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造就和塑造孩子.7、过早过多的智力开辟.当前早期教导中,表示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辟.家庭教导的重要方法应该是通过怙恃的言传身教,通过怙恃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今朝许多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端强化智力教导,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认为“教导越超前越好”.8、用打骂来惩罚孩子.一些家长基本不斟酌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纳棍棒教导.打骂会使孩子的心灵及身体受到摧残,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力.在专制体罚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忧虑、孤介的性格,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过火、执拗,甚至进行反抗.如此一来你还认为拿出棍棒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法吗?9、“关怀过度”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着重”“子女伶先”等特点.它表示为家长在情感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导上对子女“关怀过度”.即对子女操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多、监视过多,赐与物质和心理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导上的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自力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成长.10、不注意优越家庭教导情况的营造.优越的家庭情况是进行正确家庭教导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长疏忽了这个问题,主要表示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失落坏缺点,一旦发明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11、隔代抚育问题.在许多家庭中,由于怙恃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抚育带来了许多晦气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12、(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阅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心,这种偏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宠爱.爱得过火,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剃头育.(2)导致教导的“脱代”.(3)疏远儿童与怙恃的关系,导致亲子的“隔膜”.祖辈爱孙与怙恃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合之点.相似是彼此都爱孩子,不合点是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导支点的不合,很容易导致亲子隔膜.

篇十三: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冋题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2]。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生长和成长至关重要。然而,现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生长。2.智育第一。很多家长只是催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责任。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经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摆荡的事情。很多家长忽视孩子个性、

  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果(分数)。3、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现在意义上的健康包含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可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合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但不重视心理健康,并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甚至把心理疾病当作精神病来看待。对心理健康认识的缺乏,使家长重视身体强壮,而忽视心理建康。4、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只

  关心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老师,这根本就是保持家庭教育的表示。关于那些不直接介入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品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却显得惨白无力,而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土壤。如果家庭教育不克不及较好地阐扬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品德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呈现重年夜缺陷。5、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问题。调查资料标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克不及采取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情况也是

  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示在:6、忽视个性,强行塑造。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成长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快乐喜爱,只是一味的依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7、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以后早期教育中,表示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应该是通过怙恃的言传身教,通过怙恃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可是目前很多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

  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

  化智力教育,把家庭酿成了学校。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8、用吵架来处罚孩子。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纳棍棒教育。吵架合使孩子的心灵及身体受到摧残,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作创造精神。在专制体罚下长年夜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胆怯、忧虑、孤僻的性格,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偏激、固执,甚至进行对立。如此一来你还觉得拿出棍棒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法吗?9、“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偏重以子女优先”等特点。它表示为

  欧阳歌谷创编

  2021年2月1

  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育上对子女“关心过度二即对子女操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多、监督过多,给予物质和心理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水平,抑制了他们自力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成长。10、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以后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冋题,主要表示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失落坏毛病,一旦发明孩子的冋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

  潜移默化的作用了。11、隔代扶养冋题。在很多家庭中,由于怙恃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扶养带来了很多晦气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二12、(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年夜水平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合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2)招致教育的“脱代”。(3)疏远儿童与怙恃的关系,招致亲子的“隔阂二祖辈爱孙与怙恃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合之点。

  相似是彼此都爱孩子,不合点是祖爱孙偏于“慈以宽”“容二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不合,很容易招致亲子隔阂。

篇十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但是家庭教育的天然性也伴随着它的不可控制性。家庭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效果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及家庭的客观条件,有的家庭达不到所需的条件就起不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我国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按照社会学的有关原理,个人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环境中完成的。其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人生伊始,个体从母体中获得生活的过程,就是个体求生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统一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通过家庭实现的。童年时期建立亲密情感,学习语言,内化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等人生社会化的奠基性工作主要是通过家庭进行。家庭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儿童社会化方面的功能是任何其它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学校也是一种对于个人社会化具有特殊价值的环境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它还利用其自身的独特组织方式教授学生家庭以外的文化、角色、价值标准以及礼节和仪式等。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主要还是知识性教育。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却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

  (二)、重智轻德

  据1995年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国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视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学识和讲究礼貌;对责任感及宽容地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略多于5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究礼貌是重要的;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世界各国中处于最低位置;同样,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中国家庭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成人”和“成才”这两个互为关联的发展方向,更多的家长为孩子选择了“成才”。社会就业的艰难使许多父母认为没有好的成绩就考不上好大学读不了好专业,而考不上好大学读不了好专业就找不到好工作。为此许多家长十分看重子女的学业成绩,盲目地请家庭教师,以分数高低定奖惩。子女学业成绩的高低升降决定家长情绪上的喜怒哀乐,决定了家庭气候的变化。而在子女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家长则给予较少的关注,更不注意向他们提出具体而系统的品德发展要求。他们不懂得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懂得思想品德教育对智育的导向、动力、激励作用。许多孩子就是因为未能树立远大的理想,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把今天的努力学习与将来为社会作贡献联系起来,才逐渐丧失

  了学习动力,导致品德和学业成绩的双差。多蒙茜·洛·诺尔特的一段话让我们警醒思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

  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三)、重艺轻劳

  早期教育理论主张重视0到3岁幼儿的智力开发,这实际上是要通过亲子交流,发现孩子的性格特征和潜在能力,而并不是要教这么小的孩子学认字或弹琴等专门技能。然而,不少华人家长并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有何天分或爱好,还误以为培养孩子学习技艺越早越好,送年幼孩子去上各类课外班,其实这反会“揠苗助长”。因为幼儿学习是以兴趣为主导的,如果孩子本来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愿意模仿弹琴或跳舞,不妨让他们自由发挥一阵。过早让幼儿上课,他们很可能会受不了枯燥而使兴趣消亡,就更别提学出成就了。即便是年龄稍长的孩子,如果没对准他们的特长兴趣去培养,也会枉费时间金钱,得不偿失。

  在重艺的同时,很多家长轻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有些家长这样说,我们从小受苦,不能让孩子再受委屈,当父母的辛辛苦苦图什么?不就是图孩子生活幸福吗?这是心理补偿。有些家长这样说,我们家经济条件又不是达不到,人家孩子有,我们孩子也得有,绝对不能让人家比下去,这是攀比心理。这些家长根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致使孩子不愿干,也不会干,对劳动缺乏正确的态度。他们缺乏劳动习惯,缺乏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对劳动成果不珍惜。由此而引发了其他方面的道德欠缺,如不尊重他人的劳动,不懂得勤俭节约,一味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尤其容易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像现在不少家庭的孩子是高消费、超前消费、洋消费,穿讲名牌,吃讲高档,不爱惜粮食,零用钱失控。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勤劳中包含着对幸福的理解,对道德的向往,对人生的追求。艰苦是人生的营养品,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勤奋获得的。(四)、过分依赖隔代教育与保姆教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家长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少,为了养家糊口,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把时间投入在工作中而无暇顾及到幼儿的教育。为了孩子的安全,忙碌的家长们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父母或请来的保姆。而父母与保姆的教养成效是远远不能与家长自身相比的。第一,责任心。祖父母辈的责任心是不如父母辈的,这是由当今的社会文化传统所决定的。每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第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会去关注其他人。由于这种原因,祖父母辈往往会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体与安全方面而忽视孩子的其他方面,从而导致溺爱与其他种种问题的产生。而保姆的责任心更是不如父母的。第二,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教育方式也在随之不断变化。经过教育培训的保姆或许这方面能够胜任,而对于孩子的祖父母辈往往是不能胜任的。祖父母辈一方面由于教养过多个孩子一方面由于时间远久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早以根深蒂固,而他们这种成旧的教育方式是不能适合当今教育要求的。

  当然,隔代教育与保姆教养并不是不可取的,只是我们的家长必修有所轻重,平时多抽些时间来教育孩子,要记得自己家庭教育的主导地位。

  二、家庭教育的改进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学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也应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一)实行开放式家庭教育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家庭教育,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也需要开放式的家庭教育。(1)在家庭内部创造开放、和谐的环境。要让孩子适当地、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家务劳动和参与家庭的生活决策,要让他们知道柴米贵,知道父母恩,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在学会做人方面打好基础。要优化亲子关系,进行心灵的沟通。家长要主动地把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一是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有人格的需要受到别人尊重的人。二是要善于了解和理解孩子,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沟通的方法。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要更多地带领他、教导他;当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更多地与他商量;当孩子进入少年以后,家长则应该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另外,家庭要积极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时代特点,进而理解生长在当代的孩子,以尽可能地减少代沟现象的出现。三是要克服与孩子交往的冷热病,建立与孩子进行沟通的制度,如定期开家庭民主会,按计划远足、度假或开展家庭游戏等等。四是试着让孩子独立。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家长应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将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会独立处理问题。(2)将孩子对他的同龄人开放。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他们的同龄人、小伙伴。应在邻里之间提倡建立家庭学习小组,几个孩子在一家学习、游戏,让他们互相模仿、互相启发、互相激励。这等于是模拟多子女家庭,对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3)对社会开放。要尽可能地抽时间带孩子接触社会,参与其中的真实活动,如科研、做工、经商、务农、军训等。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让他们丰富生活,培养兴趣,结交朋友,锻炼体魄,磨练意志,体验生活,在宽松的氛围中享受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快乐

  (二)科学的教育态度

  1、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已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大人围着他们转,对

  他们太“尊重”了。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解,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应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成人平等的人。家庭教育中不尊重孩子的情形是普遍的,如家

  长不重视孩子的看法和观点;用不耐烦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自己心里有火,借骂孩子来出气;忘了履行自己许过的诺言等等。

  尊重孩子应该从小开始,并贯穿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性,父母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条件下建立的。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2、关爱——孩子需要有理智的爱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无比顺利、灿烂的未来。他们不愿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孩子重吃一遍;自己失落的梦想,孩子又一次失落。但对孩子必须爱得适度,爱得理智,过分的“无微不至”的爱,只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爱孩子爱到孩子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孩子的面子就是自己的面子,以致“爱”到蛮不讲理、专横霸道的地步。这种爱的错位,必然产生各种被爱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病症。只有让孩子有发展空间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生活的主人是孩子,学习的主人也是孩子,超越了这个位置,无论什么样的爱都不好接受,都会出问题。3、信任——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开发量不足10%,每个孩子哪怕是残障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家长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充满信心,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命潜能、不同的个性品质,做父母的不应该强求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应该帮助孩子在自己的实际基础上发展,因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只能建立在自己的长项上。做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充满信心,耐心地帮他挖掘出那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让鼓励与信任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4、理解——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要教育孩子还要学会理解孩子。孩子各方面发展都尚不完善,他们和成人的想法往往十分不同,所以,成人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就要学会“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正确地理解孩子。其实,只要父母回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成长之路,就不难发现,成长并非是一个一直都天天向上的过程。即使成年人,有时也会重复犯这些同样的错误,而某些缺点,则如同皮肤上的小划伤,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自行消失。因此,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理解他们,从而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5、悦纳——父母的赞扬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就看家长能否发现和挖掘。父母应努力给孩子创造可以表现优点、聪明才智的机会,注意孩子的点滴成绩,因为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具有激励价值。父母应当学会分享,而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点滴进步、点滴成就,对孩子而言就是比表扬、物质奖励更好的激励。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因他而快乐、自豪时,他会受到巨大的激励,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更好!所以父母对孩子不在于用力、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

篇十五: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父母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教育之基,一方面是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指家庭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都起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然而,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分享。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脸孔严厉

  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摆出严厉的脸孔,只会令孩子对父母却步。父母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孩子,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的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所带来的奇妙的教育效果。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忽略优点

  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父母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中国人比较谦逊,所以有些父母不习惯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孩子。其实,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则会不思进取。

  父母要及时、对应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起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的目的。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限制说话

  孩子喜欢问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孩子安静。当别人问孩子问题时,有的父母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做,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孩子自我表达能力差,并会渐渐不再跟父母说话,严重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利于日后的社会交际。

  有的父母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孩子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

  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孩子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父母这一做法会让孩子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另外,唠叨还会使父母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孩子会感到父母和自己是在一起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嘲笑挑剔

  父母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孩子“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须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来恢复,甚至永远无法重新建立起来的。另一种可能是,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不但不会尊重父母,长大后还会找机会报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乱发脾气

  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孩子有可能变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或是变得自闭、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样爱乱发脾气。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低估孩子

  父母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孩子跟随自己意愿行事。使得孩子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变得习惯于依赖、习惯于被命令,变得缺乏思考力。

  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因此,作为父母,应客观而清醒地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偏赅全

  父母用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自以为是地认定孩子的发展,并以孩子的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方向。例如,有的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你又给我惹麻烦”、“总是这样”、

  “没出息”等,暗示了不能改变,会让孩子也认定自己比别人差,因而放弃改正。慢慢地,孩子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认定,也容易变成偏见,导致父母经常错怪孩子,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甚至使孩子变得反叛。

篇十六: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过往现实,我们发现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终生受益,反之则会贻误孩子的前程。今天的家庭教育在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我们忽视。

  一、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主要表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权利和教育目的的认识上,前者通常家长都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子女教育视为家庭私事;后者认为家庭教育是为了孩子的个人前途与命运,很少有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富强、为社会育才。该种观念长期影响导致的结果是抹杀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抹杀了孩子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培养,最终成为家长、国家和社会的附庸。

  二、教育方式过于极端

  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溺爱有加和严厉过度两种情况,无论是那一种都是不可取的。已有研究调查表明,少年犯的产生父母要承担相当大的家庭教育责任,在实施调查的426名对象中,家庭教育溺爱娇惯型的为42人,占9.9%;粗暴打骂型的为197人,占46.2%;放任不管型的为95人,占22.3%,其中教育口径不一以及家庭结构缺失者共92人,占21.6%。可见问题少年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其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影响,处于极端环境下的教育方式导致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三、苦难挫折与独立生存能力教育缺失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实施和人们意识的增强,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主流,家长过于把孩子看做是未来和希望而溺爱有加,忽视了孩子在苦难、挫折中获得的成长经历体验,更忽视了孩子在困难中获得的自理与独立生存能力。孩子更多的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但随着孩子步入成年所表现出来却是独立、健康生存与生活的问题。

  四、单亲家庭教育问题严峻

  单亲家庭环境下,孩子的心灵缺陷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单亲或“冲突家庭”是一种非和平幸福的环境,使孩子容易产生病态心理,行为过于放纵,并且缺乏自制力,更不习惯于社会规范等问题。老师们普遍反映单亲家庭的孩子不易沟通及管理,该种情况的存在不能不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总的来说,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家长都已达成共识:现代家庭应为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是唯一出路;即家庭教育要适应社会变革,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做到优生、优育、优教。同时,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让千百万青少年健康成长。

篇十七: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对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做父母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在竭尽全力地为孩子好,结果却常常大相径庭。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有所帮助!一、家长普遍对孩子期待过高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较弱。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有余力,科科优异,有的孩子十分努力,仍旧偏科;表现在成绩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从高到低的排列。有人将原因归结于非智力因素差异,这也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是智能这个内因。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条件、学习能力和某一突出智能的成长需求。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对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其实,父母过高的期许还是源于没有把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梦想。二、家长没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既然是要过美好的生活,就不能剥夺孩子们童真时期的天然快乐、年少时期的素质成长、成人以后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年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序非常靠后,接近最低,这是十分悲哀的事。家长一定要想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考得好,分数高,要过幸福的生活;考得不好分数不高,也要过幸福的生活,这是天赋的权利。

  所谓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还自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三、家长自觉不自觉地与孩子对抗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对抗,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双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孩子很叛逆,结果之二是导致孩子很懦弱。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有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心里,为了不让你批评我的小错误,我要犯一个大错误,我用离家出走这种更危险的事来吓唬你。这种对抗的结果,如果家长赢了孩子,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自闭,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如果孩子赢了家长,可能就会更加滋生这种“拆屋”心理,直到被宠坏。所以无论是谁“赢”,结果都是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本质是: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要征服孩子。要杜绝对抗,家长就要从内心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严格教育,宽容对待。四、慈父严母教育容易出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为什么“严父慈母”比“慈父严母更好?因为父亲的严格是有理性的,注重抓重点问题,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改过的`空间。母亲的严格中感性的成分更多,大多数母亲严格起来,语言往往会超越理性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伤害,分不清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

  的人,又把孩子放回自己“肚子”里去了。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观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

  分歧,有了分歧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寻求统一,然后再面对孩子。在承担的教育任务上,要有明确的分工。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的规划,界定价值观,指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策

  略等大方向的事情,应该是父亲的责任。母亲的责任则是尽量温婉平和,给孩子生活上的滋养,精神上的

  鼓励,信心上的培育,用自己的知性美去影响孩子。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但会成大势,而且还会经营小家,培育出更

  优秀的下一代。总之,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做一个理性而严格

  的父亲。五、唠叨的父母教育效能低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热血沸腾,打

  算捐款5美元;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过犹不及,效果是一样的。家长总以为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

  其实,在唠叨过程中,很多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果是经常唠叨,你讲什么话孩子都不想听了!甚至父母讲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家长不妨试试看,同一句话要求三遍,看看有哪个孩子不嫌烦?

  六、不要哄孩子,要讲道理中国人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跟孩子讲道理。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他,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

  就可以了。孩子天生不懂事,所以才有学校。既然孩子不懂事,他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我们没有必要生气,

  去批评他。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来犯错误的,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他不犯错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个地方不懂呢?他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七、家长的示范超过一切教育教育中有两个词语叫做“经历”和“体验”。大人都知道,有被关心的经历和体验,才知道被关心是多么快乐,所以也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孩子也是如此,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学会真正对待别人的方法。我们教育的问题是说教太盛,而经历和体验不足。要让孩子有精力和体验,不光是需要孩子去做,还需要成人的努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这种品格。知行合一很重要,在孩子面前,家长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他们往往在我们身上学会“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

篇十八: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小议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叶英孩子的教育主要源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三种教育的启蒙教育更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小议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叶英

  孩子的教育主要源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三种教育的启蒙教育,更是教育的“必经之路”,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庭教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呢,笔者结合对女儿的教育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父母担任子女“第一任教师”能力偏弱,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当前很多父母缺乏对自身的“约束”,有的言行大胆,有的放之任之,使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该是老师的事,忽略的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善于积累和学习,对孩子的问题“一知半解”或“避重就轻”,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亲子教育的理念没有根本形成,父母与子女“互动”不够。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孩子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孩子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根本达成一致,相互脱节。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象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各做各的,使孩子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道理无法一以贯之地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应用,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一是父母加强自身学习和养成,成为孩子信赖和引以为傲的“第一任教师”。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

  .

  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宽严相济,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此外,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要善于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

  二是不断强化“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到持之以恒。目前,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通过父母的共同努力,使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家长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营造环境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利用假期带孩子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游玩,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增强孩子对地理、文史等方面知识的涉入;在孩子认为相对枯燥的各类艺术学科中,家长的亲力亲为,与孩子同学习同练习,创造机会给孩子以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孩子在艺术领域无限遨游的兴致。

  三是在学校教育中相应地融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日趋完善。学校要构建一套家校交流的教育平台,通过家长座谈会、交流会、恳谈会不断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发挥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通“三位一体”教育互动网站,既可以了解校方教育的重点、难点、家长配合教育的要点,又可以形成一个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探讨教育方法,畅谈教育感想,分享教育成果。目前,因独生子女过多导致孩子们普遍感到没有“玩伴”,学校要经常性地利用“夏令营”、“校园开放日”等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与同龄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会沟通的技巧等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重视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家长要善于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依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栋梁。

  教育精品资料

  2

篇十九: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4、学生上课外班和不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7、孩子做家务,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有多大?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

  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篇二十: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P>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念是指家长与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相互关联着的一系列主观评价的态度倾向[2]。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观念,这些观念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2.智育第一。很多家长只是催促子女好好学习,同时也把这些认为是家庭教育之第一位的责任。作为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常常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不少家长无视孩子个性、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把教育理解为纯智育,把家庭教育残缩为纯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提高学习成绩(分数)。

  3、重视身体健康,无视心理健康。“现在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仅不重视心理健康,而且无视心理疾病的存在,甚至把心理疾病当成精神病来看待。对心理健康认识的不足,使家长重视身体强壮,而无视心理建康。

  4、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仅以孩子的分数评价学校和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老师,这根本就是放弃家庭教育的表现。关于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校教育却显得苍白无力,而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土壤。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较好地发挥其功能的话,孩子的情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将成为空白,人格方面将出现重大缺陷。

  5、家庭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调查资料说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善于掌握特别是不能采用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情况也是经常的和多见的,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6、无视个性,强行塑造。许多家长无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和个性,不管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既定要求和模式,专制地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或者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去强行培养和塑造孩子。

  7、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当前早期教育中,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认为“教育越超前越好”。

  8、用打骂来惩罚孩子。一些家长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动不动就对其加以训斥,更甚者采取棍棒教育。打骂会使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孩子的心灵及身体受到摧残,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专制体罚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忧虑、孤僻的性格,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偏激、固执,甚至进行对抗。如此一来你还觉得拿出棍棒打孩子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吗?

  9、“关心过度”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在亲子关系上普遍存在着“子女偏重”“子女优先”等特点。它表现为家长在感情上过度依恋子女,在生活上、教育上对子女“关心过度”。即对子女操心过多,忧虑过多,指导过多、监督过多,给予物质和心理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出了子女所能耐受和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10、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长无视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11、隔代抚养问题。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在外工作无法全身心的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教给祖辈照管。认为这样就没了后顾之忧。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隔代抚养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12、〔1〕延长儿童“童稚”心理。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2)导致教育的“脱代”。(3)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的“隔阂”。祖辈爱孙与父母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似是彼此都爱孩子,不同点是祖爱孙偏于“慈”“宽”“容”,而父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 当代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