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13篇)

时间:2022-11-19 2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13篇)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及援建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劣资金及援建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13篇),供大家参考。

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13篇)

篇一: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及援建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劣资金及援建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亍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劢的挃导意见中发20181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亍印发关亍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挃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69号以及山东省和重庆市关亍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及援建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及援建项目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政府投资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69号)以及山东省和重庆市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鲁渝扶贫协作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以下简称“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是指山东省各级财政核定用于扶贫协作重庆市的援助性资金。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根据国家规定和扶贫协作协议,由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或按国家要求时间,直接拨付协作地财政部门,由协作地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投入。其中,省级援助资金由山东省财政厅直接拨付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财政局收到资金和投资计划后,在10个工作日内拨付至项目主体所在的区县财政局或市级部门;各市县援助资金由山东市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重庆市协议区县财政局。鲁渝扶贫协作援建项目(以下简称“山东省援建项目”)是指使用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安排的项目,分为固定资产投资类和非固定资产投资类。

  第三条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和山东省援建项目管理,应遵照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围绕援建工作任务目标,坚持依法合规、程序规范、权责明晰、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第四条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主要安排用于山东省结对帮扶的重庆市1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庆市14区县”)的援建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类援建项目重点安排用于改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等。主要包括:

  (一)贫困乡镇及贫困村安居工程、农村饮水工程、配套设施及人居环境项目;

  (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劳动就业和培训、养老设施、村级便民服务社会事业项目;

  (三)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重庆市委、市政府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方案,具备较大带动脱贫效益的特色种植、养殖农林产业项目、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村融合发展及产业园区项目;(五)符合援建要求的其他项目。非固定资产投资类援建项目重点安排用于劳动力就业和培训、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合作、消费扶贫等。第五条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严格禁止安排以下项目:(一)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办公用车等办公条件改善支出;(二)城市广场和公园、除乡村旅游项目之外的各类娱乐设施;(三)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不合格的项目;

  (四)不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技术、质量、规模标准的产业项目;

  (五)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六)单独用于就餐、娱乐、旅游等各类接待支出类项目;

  (七)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禁止的其他项目。

  第六条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山东省扶贫协作牵头部门,负责对年度山东省援建项目投资计划实行告知性备案管理。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以下简称“干部管理组”)作为山东省扶贫协作重庆前线工作机构,负责会同重庆市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山东省援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参与山东省援建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转下达、实施调度、监督检查和总体评价等工作。山东省财政厅负责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筹资方案,筹集和拨付省级援助资金,并督促市、县级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援助资金。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作为重庆市扶贫协作牵头部门,负责会同市扶贫办等市级有关部门建立山东省援建项目库,会同干部管理组编制下达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和援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监督检查和总体评价等。重庆市财政局负责山东省级财政援助资金的拨付、参与资金管理和监督。重庆市扶贫办就援建项目是否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关政策,是否聚焦深度贫困、产业发展,到村到户比例是否符合要求等进行审查。重庆市审计局负责配合山东省审计厅对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使用情况和援建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重庆市教委、市农业农村委、市科技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商务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市级相关部门,负责按职责分工研究提出

  本行业领域的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市级项目需求,负责本行业领域的山东省援建市级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相关援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重庆市14区县政府作为山东省财政援助资金使用管理和山东省援建项目实施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本区县山东援建项目备选项目库,研究提出年度援建项目需求,根据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组织实施援建项目,加强援助资金拨付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项目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七条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会同山东省扶贫协作挂职干部,按照鲁渝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结合重庆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按照“聚焦重点、补足短板”的原则,编制本区县和本部门鲁渝扶贫协作三年援建项目规划和项目库,按程序审定后,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干部管理组对区县和部门申报项目库进行综合评估,编制全市鲁渝扶贫协作三年援建项目规划和项目库。鼓励重庆市14区县整合山东省、市、县三级的财政援助资金打捆安排援建项目。

  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于每年10月底前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库动态调整方案,市发展改革委商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和干部管理组研究评估后,调整全市项目库。鲁渝扶贫协作项目纳入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项目库和脱贫攻坚项目库,实行滚动实施、动态管理。

  第八条固定资产投资类援建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投资管理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完成可

  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审批;对部分改扩建项目和建设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可不再审批投资概算。

  非固定资产投资类援建项目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援助事项、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经费预算等,报同级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

  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或者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投资类援建项目,要按规定做好咨询机构评估、专家评议、风险评估、公众听证等论证工作,规范项目决策行为,科学合理地确定造价和工期,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第九条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应于每年10月底前向市发展改革委和干部管理组提出下一年度山东省级财政援助资金和援建项目投资计划申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干部管理组根据两省市高层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按照“聚焦精准、集中使用、突出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组团式帮扶”等原则,研究确定下一年度山东省级援助资金项目投资计划,于下一年度3月底前告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山东省级援助资金年度投资计划申报项目应从全市鲁渝扶贫协作三年项目规划和项目库中选择,并完成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非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应完成实施方案审核)。未按规定完成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的,不得纳入年度计划安排。年度项目投资计划申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年度投资总额;

  (二)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址、起止期限、建设内容和规模、援建方式,总投资、援助资金、配套资金;以及年度投资及其来源渠道、年度建设内容等;

  (三)其他应当说明的情况(项目直接责任人、日常监管部门责任人等)。第十条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干部管理组在向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告知性备案后,于10个工作日内将投资计划下达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应在收到市发展改革委投资计划后10个工作日内将计划分解下达到项目单位,并抄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第十一条山东省级援建项目应严格按照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在年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项目单位应报请相关区县发展改革委和相关市级部门提出计划调整意见,报市发展改革委、干部管理组审核同意,并告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备案。未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不得安排山东省援助资金。山东省的市县援助资金和援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的申报、下达和执行,由区县发展改革委参照上述山东省级财政援助资金和援建项目的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章建设及竣工管理第十二条山东省援建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第十三条山东省援建项目达到依法必须进行招标标准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招标投标。严格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第十四条项目单位原则上应在山东省援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下达后30日内开工实施项目。除有农作物季节要求或者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外,凡60日内未组织实施的项目,区县财政部门应收回资金,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干部管理组

  重新安排项目,下达调整投资计划,并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备案。确需继续安排的,应重新申报。

  第十五条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项目审批方案和合同约定组织实施,不得无故拖延项目启动和开工建设,不得擅自调整变更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规模。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管理权限报市发展改革委、干部管理组或区县发展改革委审核同意后进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还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履行调整报批手续。

  第十六条山东省援助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有关规定执行,非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在项目启动后一次性拨付到位。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资金应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原则上按项目启动、项目过半、竣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核,不得超进度拨付资金。区县财政部门在收到山东各级财政援助资金、援建项目投资计划和相关部门的拨款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比例将首批资金拨付至项目单位。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区县财政部门可留存项目资金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待项目交付使用1年并经区县相关行业部门复查无质量问题后再行拨付。

  第十七条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履约监管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参建各方责任,动态掌握履约情况,加强项目进度监督和投资控制,调整概算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八条山东省援建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竣工自查验收。重庆市14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和市级相关部门各自负责对其组织实施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

  竣工验收情况应及时报告市发展改革委。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得转为固定资产,有关方面不得办理移交手续。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应当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九条援建项目完工验收后,要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资金结算后,区县发展改革委要根据项目结余资金规模,及时组织编制援建项目结余资金使用方案,明确结余资金主要投向、安排原则、分配方案和具体项目清单。具体项目应明确项目名称、项目业主、建设规模及内容、效益分析、结余资金使用额度、贫困群众受益情况等内容。结余资金使用方案经区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组织实施,并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结余资金规模较小的(结余资金占年度山东省市县援助资金比例5%以下的),可由区县发展改革委按照相关规定投向具体项目,并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二十条项目实施单位、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建立山东省援建项目情况实时调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和市级相关部门应加强项目实施情况跟踪,每月向市发展改革委报告一次项目进展和资金拨付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应定期调度通报项目进展。重庆市14区县发展改革委参照建立山东市县援建项目信息通报制度。

  第二十二条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及14市发展改革委(经合局),每年至少2次赴重点项目实施地进行现场督导性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督促整改,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三条山东省援建项目财务和资金管理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援助资金应专款专用并进行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借、挤占、截留和挪作它用。各级资金管理部门或单位不得无故延期拨付和滞留援助资金。

  第二十四条山东省援建项目建设信息以适当形式及时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建立山东省援建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工程咨询、项目决策、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环节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篇二: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对口支援西部高等学校中农科高校的结对合作与思考——以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为例

  张宏荣;刘三宝

  【期刊名称】《塔里木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22)1【摘要】农科高校与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特点紧密结合,内地农业高校与西部地区高校结对合作,对于实现高等农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为例,分析和总结两校间对口支援工作,思考并提出深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的思路.【总页数】4页(P135-138)【作者】张宏荣;刘三宝【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相关文献】1.周济在陕甘地震灾区中职对口支援暨东西部职教合作办学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对口支援推进合作办学[J],2.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化德县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为例[J],张杨3.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化德县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为例[J],张杨4.北京20所大学与西部地区高校结对开展对口支援[J],5.高校对口支援中教师进修和干部学习锻炼工作的实证分析——以华中农业大学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为例[J],张宏荣;蔡江;李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谐调一致;和合共同

  东西扶贫协作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扶贫政策,自启动至今,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它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让东西部扶贫协作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协调发展是根。《东周列国志》有云:“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喤喤盈耳。”可见,只有协调,方能奏出好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涉及面广,受众人多,要想出现“余音袅袅”,自然需要前期的协作、调整好内外各种关系,从而为扶贫的统筹兼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扶贫目标实现。协调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再次强调了协调的重要性,没有协调发展所筑牢的根基和统筹兼顾,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不会理顺关系、有点有面、长短互补,只会让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也就自然无从谈起。

  协同发展是干。协调发展是体制,协同发展是机制。有了完善的体制作为根基,协同发展这个干才能成为栋梁。协同发展,就是谐调一致,和合共同的发展。要想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让协同发展这棵树干有充足的“养料”,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结对,深化帮扶,形成拉动效应,通过把握适当的平衡,完善省际结对关系,让省与省、市与市协同一致地完成脱贫目标,形成共同发展合力,达到东西部扶贫协作“手拉手,向前走”的目的,让协同发展的地区整体加强,个个获益。

  共同发展是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最终“果实”是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在协调发展、协同发展的根、干下,共同发展不是盲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在明确重点,精准聚焦的基础上,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合作拓展,让东西部的各个领域都能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最终结出共同繁荣,达到双赢的果实。

篇四: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2022年国家扶贫政策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结对关系、深化结对帮扶、聚焦脱贫攻坚,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水平,推动西部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经过帮扶双方不懈努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确保西部地区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2年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广泛参与。帮扶双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编制帮扶规划并认真部署实施,建立完善机制,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帮扶合力。

  ——坚持精准聚焦,提高帮扶实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要聚焦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把被帮扶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作为工作重点,帮扶资金和项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坚持优势互补,鼓励改革创新。立足帮扶双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实现帮扶双方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努力探索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新方式。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帮助和带动贫困人口苦干实干,实现光荣脱贫、勤劳致富。

  二、结对关系

  (四)调整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对原有结对关系进行适当调整,在完善省际结对关系的同时,实现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落实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扶贫协作任务。调整后的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为:北京市帮扶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保定市;天津市帮扶甘肃省、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大连市帮扶贵州省六盘水市;上海市帮扶云南省、贵州省遵义市;江苏省帮扶陕西省、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苏州市帮扶贵州省铜仁市;浙江省帮扶四川省,杭州市帮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宁波市帮扶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建省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福州市帮扶甘肃省定西市,厦门市帮扶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山东

  省帮扶重庆市,济南市帮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岛市帮扶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广东省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广州市帮扶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毕节市,佛山市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山市和东莞市帮扶云南省昭通市,珠海市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五)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东部省份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扶贫协作省份和市州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探索在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

  (六)深化对口支援。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在现有机制下继续坚持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农牧民倾斜,更加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提高对口支援实效。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扶贫协作工作,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两市对口帮扶张承环京津相关地区做好衔接。

  三、主要任务

  (七)开展产业合作。帮扶双方要把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课题,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落实。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激发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的积极性,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能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文化旅游企业等,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加大产业合作科技支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八)组织劳务协作。帮扶双方要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西部地区要摸清底数,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未就业人口信息,以及已在外地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因人因需提供就业服务,与东部地区开展有组织的劳务对接。西部地区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家乡就地就近就业。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家庭子女到东部省份的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东部省份要把解决西部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作为帮扶重要内容,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用工信息,动员企业参与,实现人岗对接,保障稳定就业。对在东部地区工作生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条件的优先落实落户政策,有序实现市民化。

  (九)加强人才支援。帮扶双方要选派优秀干部挂职,广泛开展人才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支医、支农等方式,加大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人才支持,把东部地区的先进理念、人才、技术、信息、经验等要素传播到西部地区。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西部贫困地区建功立业。帮扶省市

  选派到被帮扶地区的挂职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脱贫攻坚上,挂职期限原则上两到三年。加大对西部地区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

  (十)加大资金支持。东部省份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西部地区要以扶贫规划为引领,整合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资金,聚焦脱贫攻坚,形成脱贫合力。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

  四、保障措施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考核督查。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要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制度,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开展定期互访,确定协作重点,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扶贫协作工作。

  (十三)完善政策支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中央组织部要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挂职干部人才选派管理工作。审计机关要依法加强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十四)开展考核评估。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纳入国家脱贫攻坚考核范围,作为国家扶贫督查巡查重要内容,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督查巡查和考核内容包括减贫成效、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五个方面,重点是解决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对口支援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工作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2022年扶贫搬迁补助政策

  2022年将支持老、少、边等深度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对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凉山、怒江等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兴边富民工程和片区发展规划。

  让贫困户尽快住上安全的房子!

  加快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中央财政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提高户均补助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利用闲置农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提高补助金额等办法,兜底解决特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让贫困群众脱贫“有路子”!

  1、产业扶贫

  2022年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目前,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牧业、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探索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的新模式。

  2、易地扶贫搬迁

  2022年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3、劳务协作扶贫

  2022年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村级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4、教育扶贫

  2022年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今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全部免除。

  5、健康扶贫

  2022年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举措,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人口,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

  6、生态保护扶贫

  2022年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篇五: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四川来桐乡学习报道

  为进一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帮助优秀村社干部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本月初,**省**州**县6名优秀村社干部来桐乡锻炼学习,目前已接近尾声。在此期间,他们积极参与人口普查、全域秀美等村社工作,学习治村兴社好经验。

  “师傅,装修的时候要注意,建筑垃圾不要乱丢,要堆放到专门的垃圾箱。”昨天上午,在**街道**村,来自**县的两名村社干部正和本村干部一起,进行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检查,只见他们分片包干,认真查找新村点内影响环境卫生的堵点和难点问题。来自**县维古乡**村的村干部康卓玛告诉记者:“在**村锻炼的这3周时间,已多次参与环境检查,我觉得通过积分兑换小礼品鼓励村民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的方式十分有效。类似的好办法,我们都可以带回去参考实行。”

  这两天,**县**社区党总支书记陈x忙着整理社区人口普查摸底工作的有关材料,前期他与社区干部一同忙碌在人口普查的一线。“这次实地蹲点社区一线,我在基层治理、全科社工建设方面有很多收获。”陈x告诉记者,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体验,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这种锻炼学习的机会打开了**县村社干部的工作思路,为更好地治村兴社提供了助力。

  据了解,6名**县村社干部此次分别在梧**街道杨家门社区、桃x村、**村进行锻炼学习。他们先后前往我市x镇、x甸以及**安吉等地考察,学**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市场营销、互联

  网技术运用等经验,同时在我市村社干部结对帮带下,实地参与村社治理,不断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篇六: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脱贫攻坚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选择

  作者:张传洲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1年第02期

  [摘要]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效,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基本实现,但是,消除贫困并不意味着反贫困任务的终结,相对贫困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來扶贫减贫工作的历程,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分析脱贫攻坚后相对贫困的新特征,从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低收入群体救助制度、推进公共产品均衡化供给等方面,实现国家扶贫减贫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贫困;相对贫困;扶贫减贫;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0.1;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2-0058-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脱贫攻坚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部署,提出要在2020年按照现行标准全面消除贫困,这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但是,消除贫困并不意味着反贫困任务的终结,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相对贫困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将会长期存在,在全面实现脱贫基础上如何缓解相对贫困,将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

  近年来,对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成为国内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国内学者对相对贫困的内涵界定[2]、贫困和相对贫困线的设定[3]、扶贫减贫历程的经验总结[4][5][6]、缓解相对贫困的国外经验借鉴[7][8][9]以及基于中国的对策[10][11]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脱贫攻坚后扶贫减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但是,相关文献的研究也存在分析视角凌乱和分析体系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全面梳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减贫工作的历程,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分析脱贫攻坚后相对贫困的特征,为国家扶贫减贫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回顾及其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尤为突出的是,中国扶贫减贫事业取得了非凡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降低到2019年末的551万,41年间年均减少1744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0.6%,年均降低2.3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10年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约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

  年均降低1.37个百分点。[12]从以政府主导的中国扶贫减贫工作的发展历程来看,政策变迁可以清晰呈现出扶贫减贫工作的路径演进,有几个重大事件分别是:1986年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了专门的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4年出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4年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了更好地分析40多年的扶贫减贫工作历程,总结扶贫减贫的经验,以这四个时间点作为节点将这一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农村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6年)

  1978年,按照世界银行设定的贫困线标准,中国贫困人口高达7.7亿,贫困率达97.5%,即便是按照中国政府设定的极度贫困标准,贫困人口也高达2.5亿,占农村总人口的30.7%。[13]造成高比例贫困的原因主要包括:新中国起步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底子薄,基础差;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较差;自然灾害频发。但是,经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近30年的发展,工业体系已经基本构建,经济社会建设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具有强大整合能力的政治体制已经构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全面开启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和经营决策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二是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提高农产品的国家收购价格,降低了工农业剪刀差。三是调整放活农村工商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价值创造的空间,拓宽了农民就业的范围和增收的渠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极大释放了社会生产力,1979—1985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3.2%,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2%[14],大大缓解了农村严重贫困的问题。其后,中央政府开展了系列“输血式”的扶贫减贫计划,比如自1980年起设立中央财政“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3年设立“三西”农业专项建设补助资金,1984年实施“以工代赈”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15]经济快速增长做大了“蛋糕”,为扶贫减贫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加之中央专项资金扶持,使得扶贫减贫取得了一定的实效。1978年至1985年底,以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77039万人降至66101万人,贫困率从97.5%降至78.3%,脱贫人口总量达10938万人,贫困率降低19.2%。[16]在这一阶段,扶贫减贫工作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贫困降低幅度还远远低于经济增长幅度,加之中国社会总体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低下,贫富差距拉大趋势加剧,农村贫困形势依然严峻,贫困现象依旧严重。

  (二)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4年)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结束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具有商品经济属性的争论。以放开价格和建设各类市场为中心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展开,特别是随着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在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下农业经济得到了更快发展。虽然这一阶段经历了1988年的经济过热后的通货膨胀,但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也接近10%。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6年

  的899元上升到1993年的2577元,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幅,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区域间不平衡问题凸显,特别是少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因素影响,发展严重滞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收入难以维持生计。[17]

  1986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成立了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从体制上开始重视扶贫减贫工作,拟定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式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政策。在政策层面,制定了国家贫困线标准,将331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持范围,并将368个贫困县纳入省级扶持范围,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在措施层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具体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问题得到显性重视,扶贫减贫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8元增加到了483元[18],1985年末至1993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6亿降至大约6亿,贫困率从78.3%降至67%,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持续下降[19],但是扶贫减贫降幅明显下降,政策效应递减。

  (三)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终结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讨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起步,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这一阶段,GDP延续了上一阶段接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3496元上升到2000年的6280元[20],虽然增幅低于GDP增幅,但是绝对量增长较快,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显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递减,加之致贫因素较多,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群体占比居高不下,由于这部分地区贫困人口集中度高、贫困面大、贫困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21],扶贫减贫工作难度持续加大。因此,中央政府1994年3月首次出台了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减贫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出具体的任务目标。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表明扶贫工作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在政策层面,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变,同时针对中西部扶贫工作,制定了资金到省、任务到省、权力到省和责任到省的“四到省”原则;在措施层面,继续強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大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和卫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并集中资金解决贫困地区水、电、道路的瓶颈问题;在重新拟定国家级贫困线标准基础上,将全国592

  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扶贫攻坚计划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行政主导下扶贫减贫计划得以层层落实,有力地提升了扶贫减贫工作实效。1995年末至2000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亿降至大约4.6亿,贫困率从67%降至49.8%[22],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较上一个阶段明显下降,显示出扶贫攻坚纳入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

  (四)综合扶贫阶段(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尤为显著的是,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这一阶段,GDP实现年均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60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

  脱贫攻坚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坚持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扶贫方针。扶贫资源下沉,由过去的贫困县扶持进一步细化到贫困村扶持,在确定全国14.8万个贫困村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与转移为主的“一体两翼”开发政策。[23]116-120同时,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减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末至201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4.6亿降至9899万,贫困率从49.8%降至10.2%[24],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进一步下降。

  (五)精准扶贫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GDP保持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955元上升到2019年的30733元[25],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扶贫减贫的目标指向,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方略。在组织实施上,建立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体系,加大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帮扶力度,选派24.2万个扶贫工作队和90.6万干部驻村入户,并动员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贫困村。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014年建档立卡2948万户贫困家庭、8962万贫困人口,其后4年内持续识别调整,剔除识别不准人口1341万,增补建卡1656万贫困人口[26]。在具体措施上,全面考察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通过发展生产、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多种具体形式推进脱贫减贫工作开展。2012年末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

  口从9899万降至大约551万,贫困率从10.2%降至0.6%[2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消除贫困打下坚实基础。

  1986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成立了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从体制上开始重视扶贫减贫工作,拟定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式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政策。在政策层面,制定了国家贫困线标准,将331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持范围,并将368个贫困县纳入省级扶持范围,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在措施层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具体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问题得到显性重视,扶贫减贫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8元增加到了483元[18],1985年末至1993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6亿降至大约6亿,贫困率从78.3%降至67%,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持续下降[19],但是扶贫减贫降幅明显下降,政策效应递减。

  (三)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终结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讨论。按照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起步,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这一阶段,GDP延续了上一阶段接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3496元上升到2000年的6280元[20],虽然增幅低于GDP增幅,但是绝对量增长较快,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显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递减,加之致贫因素较多,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群体占比居高不下,由于这部分地区贫困人口集中度高、贫困面大、贫困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21],扶贫减贫工作难度持续加大。因此,中央政府1994年3月首次出台了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减贫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出具体的任务目标。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表明扶贫工作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在政策层面,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变,同时针对中西部扶贫工作,制定了资金到省、任务到省、权力到省和责任到省的“四到省”原则;在措施层面,继续强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大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和卫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并集中资金解决贫困地区水、电、道路的瓶颈问题;在重新拟定国家级贫困线标准基础上,将全国592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扶贫攻坚计划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得到了各

  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行政主导下扶贫减贫计划得以层层落实,有力地提升了扶贫减贫工作实效。1995年末至2000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亿降至大约4.6亿,贫困率从67%降至49.8%[22],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较上一个阶段明显下降,显示出扶贫攻坚纳入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

  (四)综合扶贫阶段(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尤为显著的是,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这一阶段,GDP实现年均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60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

  脱贫攻坚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坚持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扶贫方针。扶贫资源下沉,由过去的贫困县扶持进一步细化到贫困村扶持,在确定全国14.8万个贫困村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与转移为主的“一体两翼”开发政策。[23]116-120同时,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减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末至201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4.6亿降至9899万,贫困率从49.8%降至10.2%[24],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进一步下降。

  (五)精准扶贫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GDP保持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955元上升到2019年的30733元[25],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扶贫减贫的目标指向,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方略。在组织实施上,建立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体系,加大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帮扶力度,选派24.2万个扶贫工作队和90.6万干部驻村入户,并动员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贫困村。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014年建档立卡2948万户贫困家庭、8962万贫困人口,其后4年内持续识别调整,剔除识别不准人口1341万,增补建卡1656万贫困人口[26]。在具体措施上,全面考察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通过发展生产、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多种具体形式推进脱贫减贫工作开展。2012年末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

  口从9899万降至大约551万,贫困率从10.2%降至0.6%[2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消除贫困打下坚实基础。

  1986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成立了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从体制上开始重视扶贫减贫工作,拟定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式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政策。在政策层面,制定了国家贫困线标准,将331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持范围,并将368个贫困县纳入省级扶持范围,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在措施层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具体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问题得到显性重视,扶贫减贫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关统计数据顯示,这一阶段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8元增加到了483元[18],1985年末至1993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6亿降至大约6亿,贫困率从78.3%降至67%,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持续下降[19],但是扶贫减贫降幅明显下降,政策效应递减。

  (三)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终结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讨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起步,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这一阶段,GDP延续了上一阶段接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3496元上升到2000年的6280元[20],虽然增幅低于GDP增幅,但是绝对量增长较快,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显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递减,加之致贫因素较多,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群体占比居高不下,由于这部分地区贫困人口集中度高、贫困面大、贫困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21],扶贫减贫工作难度持续加大。因此,中央政府1994年3月首次出台了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减贫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出具体的任务目标。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表明扶贫工作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在政策层面,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变,同时针对中西部扶贫工作,制定了资金到省、任务到省、权力到省和责任到省的“四到省”原则;在措施层面,继续强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大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和卫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并集中资金解决贫困地区水、电、道路的瓶颈问题;在重新拟定国家级贫困线标准基础上,将全国592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扶贫攻坚计划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得到了各

  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行政主导下扶贫减贫计划得以层层落实,有力地提升了扶贫减贫工作实效。1995年末至2000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亿降至大约4.6亿,贫困率从67%降至49.8%[22],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较上一个阶段明显下降,显示出扶贫攻坚纳入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

  (四)综合扶贫阶段(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尤为显著的是,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这一阶段,GDP实现年均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60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

  脱贫攻坚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坚持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扶贫方针。扶贫资源下沉,由过去的贫困县扶持进一步细化到贫困村扶持,在确定全国14.8万个贫困村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与转移为主的“一体两翼”开发政策。[23]116-120同时,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减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末至201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4.6亿降至9899万,贫困率从49.8%降至10.2%[24],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进一步下降。

  (五)精准扶贫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GDP保持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955元上升到2019年的30733元[25],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扶贫减贫的目标指向,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方略。在组织实施上,建立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体系,加大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帮扶力度,选派24.2万个扶贫工作队和90.6万干部驻村入户,并动员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贫困村。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014年建档立卡2948万户贫困家庭、8962万贫困人口,其后4年内持续识别调整,剔除识别不准人口1341万,增补建卡1656万贫困人口[26]。在具体措施上,全面考察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通过发展生产、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多种具体形式推进脱贫减贫工作开展。2012年末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

  口从9899万降至大约551万,贫困率从10.2%降至0.6%[2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消除贫困打下坚实基础。

  1986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成立了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从体制上开始重视扶贫减贫工作,拟定了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正式提出了开发式扶贫政策。在政策层面,制定了国家贫困线标准,将331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持范围,并将368个贫困县纳入省级扶持范围,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在措施层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制定“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具体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实施。贫困问题得到显性重视,扶贫减贫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8元增加到了483元[18],1985年末至1993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6亿降至大约6亿,贫困率从78.3%降至67%,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持续下降[19],但是扶贫减贫降幅明显下降,政策效应递减。

  (三)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终结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讨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计划、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起步,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隐性失业问题得以缓解。这一阶段,GDP延续了上一阶段接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3496元上升到2000年的6280元[20],虽然增幅低于GDP增幅,但是绝对量增长较快,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显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递减,加之致贫因素较多,贫困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地缘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中西部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群体占比居高不下,由于这部分地区贫困人口集中度高、贫困面大、贫困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21],扶贫减贫工作难度持续加大。因此,中央政府1994年3月首次出台了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全力推进扶贫减贫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出具体的任务目标。扶贫攻坚计划的出台,表明扶贫工作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在政策层面,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变,同时针对中西部扶贫工作,制定了资金到省、任务到省、权力到省和责任到省的“四到省”原则;在措施层面,继续强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大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和卫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并集中资金解决贫困地区水、电、道路的瓶颈问题;在重新拟定国家级贫困线标准基础上,将全国592个贫困县纳入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扶持对象。扶贫攻坚计划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得到了各

  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行政主导下扶贫减贫计划得以层层落实,有力地提升了扶贫减贫工作实效。1995年末至2000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6亿降至大约4.6亿,贫困率从67%降至49.8%[22],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较上一个阶段明显下降,显示出扶贫攻坚纳入国家战略的政策效应。

  (四)综合扶贫阶段(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尤为显著的是,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和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这一阶段,GDP实现年均近10%的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6860元上升到2012年的24565元,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20]。

  脱贫攻坚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在坚持开发式扶贫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扶贫方针。扶贫资源下沉,由过去的贫困县扶持进一步细化到贫困村扶持,在确定全国14.8万個贫困村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与转移为主的“一体两翼”开发政策。[23]116-120同时,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减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末至2012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4.6亿降至9899万,贫困率从49.8%降至10.2%[24],绝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进一步下降。

  (五)精准扶贫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GDP保持6%以上的中高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6955元上升到2019年的30733元[25],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扶贫减贫的目标指向,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消除贫困。明确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方略。在组织实施上,建立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体系,加大了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帮扶力度,选派24.2万个扶贫工作队和90.6万干部驻村入户,并动员7.64万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万个贫困村。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014年建档立卡2948万户贫困家庭、8962万贫困人口,其后4年内持续识别调整,剔除识别不准人口1341万,增补建卡1656万贫困人口[26]。在具体措施上,全面考察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通过发展生产、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多种具体形式推进脱贫减贫工作开展。2012年末至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

  口从9899万降至大约551万,贫困率从10.2%降至0.6%[2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消除贫困打下坚实基础。

篇七: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建议——以福州市、定西市对口协作为例

  孔陇;何晓斐

  【期刊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2【摘要】以福州、定西两市的对口协作为基础,通过数据及实际调研,对定西市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具体实践中陷入自然环境、农村思想观念和教育水平、农民增收、科技引进与应用方面的困境.结合定西市实际,为西部落后地区实现精准脱贫提出对策建议:实行扶持易地搬迁、鼓励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东西部产业对接;提高农村思想教育水平、实行农村职业教育普及、完善劳动力向外输出机制;组织社会监督,激励社会公众参与西部扶贫.【总页数】6页(P55-59,76)【作者】孔陇;何晓斐【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相关文献】1.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与思考\r——以福建对口支援重庆万州为例[J],刘碧云;蒋际谋;丁中文;刘荣章

  2.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化德县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为例[J],张杨3.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帮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东城区与内蒙古化德县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为例[J],张杨4.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思考——以青岛对口帮扶安顺为例[J],罗强5.“闽宁模式”: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实践样本[J],盛晓薇;马文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八: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帮扶学校普及校园足球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2022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点》,深入推进****x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做好教育帮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通过抓好“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校园足球”和“校园足球+”,精准赋能**所结对帮扶学校,共同完善结对学校之间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心”的改变、“志”的激发,实现共赢发展,确保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教育帮扶工作。二、目标任务让足球场成为培养孩子们体育精神的训练场,“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的导向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孩子们长久有益的教育。(一)夯实**校园足球普及与发展的根基。在前期打造校园足球样板学校(幼儿园)基础上,将**所结对学校融入校园足球项目和特色学校建设项目,以点带面,进一步深化和促进校园足球对口帮扶工作提质增效。(二)加强融合,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增值。将校园足球融入**所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中,在普及和提升校园足球发展水平的同时,通过教学、训练和竞赛,用足球激发师生的内生动

  -1-

  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三)结对帮扶要强调“扶贫要扶智”“扶智先扶志”的理念。加大对**所结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合作交流的同时,更要重视加强教育教学理念、师德师风、健康行为、团队精神的培训与“帮扶”,充分发挥结对学校师生间的相互影响和带动作用,从而实现校园足球引领带动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和高质量开展的目的。

  三、实施范围两地**所中小学分布情况如下:小学结对学校113所,初中结对学校87所,高中结对学校13所,共涉及**x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园区、旅顺口区和金普新区7个地区,**钟山区、水城县、盘州市和六枝特区4个地区。其中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86所,**24所。四、实施策略因地制宜,一结对学校一策,精准施策,主要采取“两个+”即“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校园足球”和“校园足球+”以及差异化目标引领的推进策略,切实推动两地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一)“两个+”策略1.“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校园足球”。将校园足球作为推动五育并举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内容与手段融入结对帮扶项目的

  -2-

  整体工作规划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发挥足球激发内生动力的育人价值,促进结对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2.“校园足球+”。在精准施策上,采取“校园足球+”的思路和策略,准确定位,突出“足球体育课、足球大课间活动、人人参与的班级联赛、校园足球文化与活力校园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的全面整合与一体化设计,以校园足球普及与发展引领和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和高质量开展,从而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生特长培养,实现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发展目标。

  (二)差异化目标引领策略按结对学校是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目标引领,切实推动结对学校普及校园足球。分为:1.A类,即结对学校双方都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13所)。双方学校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在“教会、勤练、常赛”提高标准,加大普及力度,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助攻作用,把学校打造成为特色显著的、有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B类,即结对学校仅一方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84所)。特色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同时,带动非特色学校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围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

  -3-

  学校创建指标体系》,从上好足球体育课入手,抓好面向全体和人人参与的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开展校园足球班级文化建设、组织校园足球队业余训练等工作,加强校园足球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足球教学技能和运动能力。

  3.C类,结对学校双方均不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116所)。双方共同围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指标体系》,从抓好足球体育教学和做好足球与学科整合入手,广泛开展校园竞赛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成立学校足球训练队。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足球教学技能和运动能力。

  (注:在一对一结对基础上,也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现实需求,建立一对多的项目结对形式开展帮扶与交流活动,原则上这种跨区域的项目对接交流仅限于线上交流或学校现场考察。)

  五、实施内容在区与区对接基础上,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实现精准对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人人参与,认真贯彻落实“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思路,健全学校的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切实推动结对帮扶工作高质量开展。(一)以“教会”为核心,开展足球教学专题的校本研修。根据学校足球教师现状进行自我和组内诊断,每学期结对学校

  -4-

  体育教研组之间要进行至少2次线上的足球课例教学“云”线上交流研讨活动,以**x和**小学部分非足球专业教师的成长优秀案例为指导,带动结对学校教师掌握提高足球技术动作示范能力水平,从而达到非足球专业教师“会教”的目的。在共研一堂课,共备一节课基础上,分别进行教学展示(录像),并针对展示课例进行点评和二次设计,共同探寻“教会”学生更好掌握足球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的有效方法。

  两地结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每个月至少开展1次“云端”在线校本研修活动。研修主题以足球体育课教学、人人参与的班级联赛组织设计、足球纳入大课间活动、足球训练以及足球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关内容为主,开展以案例研讨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本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双方要共同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修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匹配,分别承担研修活动的主持任务,力求在思维的碰撞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以足球为牵动,构建常态化、生活化的学校体育竞赛和训练体系。在学校要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可参与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两地结对学校要研究落实让所有孩子都可参与的比赛形式、参与方式和方法,用竞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两地要加强校园足球业余训练常态化开展的经验交流,在学校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裁判法、技战术训

篇九: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一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完成情况一组织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对口支援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扶贫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工作汇报]某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自查报告

  某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自查报告根据市考核工作组的要求,现将XX县20XX年度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完成情况(一)组织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对口支援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XX县沪滇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扶贫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20XX年,我县紧紧抓住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机遇,积极汇报对接,开展互访交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上海合作交流办与我们携手共进,到XX县开展特色产业合作、劳务合作、教育和医疗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人才交流、组织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与XX县贫困村挂点结对帮扶。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为了XX县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海市杨浦区对我县“十三五”沪滇帮扶项目规划总投资839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570万元,村组文化室及活动场投资154万元,产业合作项目投资2607万元,劳务合作项目投资30万元,人才支援项目投资29万元。拟申请上海帮扶投资3590万元,涉农资金整合投入1932万元,融资投入1275万元,群众自筹(含以工投资)1593万元。20XX年规划建设总投资2100万元,申请上海帮扶投资900万元,涉农资金整合投入360万元,融资投入360万元,群众自筹(含以工投资)480万元。发展蔬菜产业合作社3个,建设大棚70亩,生猪养殖合作社2个,建设猪厩2800平方米,村组道路建设公里,文化活动室(场)建设3件,开展劳动力培训200人次。整合涉农资金建设安居房60户。(二)人才交流1.建立两地代表团互访保障机制。我县高度重视两地代表团互访保障工作,精心做好考察和接待方案。20XX年以来,双方共进行互访6次:一是上海杨浦区党政代表团区委书记李跃旗等赴XX县考察;二是上海市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经琪等到XX县商务考察;三是XX县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杨浦区汇报对接;四是中财海绵城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考察团到我县进行招商引资项目考察;五是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到我县开展农产品产销及精准扶贫工作对接;六是上海杨浦区人社局副局长周遐玮等一行到XX县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考察调研及对口智力援助。2.援派干部人才“5+1”保障机制落实情况。上海市选派杨浦区司法局干

  部唐明祥同志到XX州挂职,任XX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三)资金使用1.项目遴选和立项体现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情况。项目立项紧

  紧围绕,坚持精准脱贫,提高帮扶成效。聚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优势扶贫资源,围绕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下沉帮扶重心、细化帮扶措施,做到帮扶对接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资金支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人才支援等方面精准发力,切实提高帮扶实效,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2.项目资金年度计划推进落实情况。上海市20XX年度援助我县扶贫协作项目资金计划900万元,截至目前到位890万元。其中:一期到位800万元。主要建设入村道路硬化公里,村内道路硬化公里,道路两边配套排水沟和盖板,活动场761平方米,新建猪舍2800平方米,生猪养殖700头;建设蔬菜种植大棚95亩。活动室1个150平方米,活动场2块1861平方米,劳务协作培训4期200人。二期到位90万元,主要建设蔬菜种植合作社1个20亩,组织劳务协作培训2期,项目管理经费5万元。

  一期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进展顺利,上海援助资金规划建设的项目正在扫尾。共完成主干道路硬化1条公里,村内道路硬化公里,两边配套排水沟,挡墙180米,文化活动场2个1861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座150平方米,蔬菜大棚79亩及配套设施,猪厩建设1600平方米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劳务协作培训4期200人。完成投资800万元。

  二期项目正在实施,预计12月中旬完工,已完成20亩蔬菜大棚的主体工作,培训1期,完成投资85万元

  3.专项资金拨付到县情况。上海援助方第一批援助弥兴镇弥兴村普家项目点和官屯镇连厂村韩家项目点建设资金800万元已全部到达我县,县扶贫办于7月15日经县财政一次性将资金拨付给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官屯镇财政所和弥兴镇财政所扶贫资金专户。第二批援助官屯镇巴拉鲊村委会100万元援助资金,于9月中旬到达我县90万元,9月25日(姚扶字〔20XX〕43号安排下达首批资金90万元,其中:县农业局75万元,官屯镇人民政府10万元,县扶贫办5万元。

  4.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项目当年竣工验收率情况。XX县20XX年列入年度项目开工率在100%,由于季节原因和项目环评的原因,目前投资完成率达80%,未涉及项目当年竣工验收情况。

  5.项目资金监管情况。XX县将沪滇项目资金按照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管理

  拨付。一是专户监管。在财政局设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对沪滇协作建设内容、扶贫资金分配、资金补助标准、建设周期等项目相关内容,以召开户长会、村务公开栏、乡镇政务公开等方式公示,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大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将沪滇扶贫协作项目纳入第三方监管,确保项目建设所规划的数量、要求达到的质量和充分发挥援助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强化审计。沪滇协作扶贫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主动提请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做到所有项目先由县组织验收,后申报相关部门审计。四是加大专项督查检查力度。成立3个由县处级领导担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每月对脱贫攻坚工作及项目建设开展1次专项督查;建立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专项巡察制度,实现对资金项目立项、审核、分配、使用、绩效情况全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项目建设。

  (四)产业合作1.产业合作情况。上海市帮扶项目中,官屯镇连厂村通过建立养猪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本村委会152户51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致富。用合作社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本村委会其他农户养猪发展。通过杨浦区帮扶项目的实施,弥兴镇弥兴村建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本村委会100户36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致富。2.民生改善情况。在弥兴镇镇弥兴村普家自然村实施道路硬化、排水沟渠、文化活动室、公厕、垃圾池、活动广场建设;在官屯镇连厂村韩家自然村进行文化活动室和活动广场的建设,切实改善民生。(五)劳务协作1.职业培训情况。安排沪滇扶贫资金10万元,在官屯镇镇连厂村委会举办培训班两期,引导性培训贫困户100人次,通过整合县级劳动技能转移培训,对该村100名对象进行为期为15天培训。在弥兴镇弥兴村委会开展劳务输出培训1期50人和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期50人。20XX年开展上海东西部扶贫协作滇西职业教育培训,组织动员XX籍学生21人报名到上海职业院校参加学习培训。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情况。在20XX年7月1日-7月15日,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到我县开展助学活动,与上海财经大学师生结对的51名学生获得了每人400元的助学金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0400元。3.上海市杨浦区围绕贫困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力所能及的为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困难,杨浦区司法局与XX县弥兴镇镇签订了,下步将与相关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

  二、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一)加分项说明一抓机制。建立“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全县每个对口支援项目确定“一个项目落实一名县级联系领导、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推进工作组、一套具体推进措施、一套工期时间表”。二抓服务。发改、国土、环境、林业等7个主要项目审批部门,全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项目审批”,真正降低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三抓要素。坚持每月召开重大项目、对口帮扶项目建设专题协调会,科学分析、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抓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和招投标管理办法对援建项目进行监管,对凡是符合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援建项目、物资采购一律严格按照招投标、政府采购相关程序执行,严格资金拨付程序。(二)扣分项说明一是产业支撑弱。XX县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大多数企业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受到局限性,产品只在本地市场销售,缺乏冲击外部市场的能力,竞争能力较弱,名、优、特产品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土特产品品种单一,产量有限且货源分散,不能满足长远发展。二是专业人才少。县域平均海拔1850米以上,人口分散,多集中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成本高,客观上导致“现有人才留不住,优秀人才引不进”,特别是建筑、水利、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制约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十: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区卫生健康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口支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对口帮扶**省的总体要求,积极与**柯坪县人民医院、**市**区对接,并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科学评估**区的客观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技术力量对柯坪县人民医院、**区进行医疗卫生帮扶。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东西部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确定**区人民医院帮扶**区第二人民医院、**区悦来镇卫生院。同时,充分发挥“**区卫生健康局对口支援**区医疗卫生工作专班”左右,将“东西部卫生扶贫协作”的相关事宜,及时提交局党委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在人财物等方面作了加强,使“东西部卫生扶贫协作”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化两地对接。我局与**市**区卫生健康局签订“**区对口支援**区医疗卫生工作协议书”,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区卫生健康局开展工作帮扶。4月26日-30日,局主要领导随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至**区,走访考察一年多来支援成效,慰问我区支援**区医务人员。赴**区卫生健康局及援川医务人员驻点医疗单位,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为下一步更精准实施卫生扶贫工作打下基础。

  (三)明确帮扶内容。

  一是开展挂职帮教活动。根据**区医疗队伍建设需求,**区、**区卫生系统每年互派临床骨干到对方所属医院挂职,帮助其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提升**区的医学学科建设水平。截止目前,**区医疗卫生单位来**区接受学习培训2批24人次(每期2个月,第二批13人次目前尚在挂职期)。

  同时,我区积极选派医务人员赴**开展卫生帮扶工作,先后于3月、5月各选派了4名医务人员赴**区各医院挂职(长期挂职18月工作人员1名、短期挂职3月工作人员8名),开展医学帮教工作。**区赴**柯坪县人民医院挂职B超医生1人(长期挂职)。

  二是开展临床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区赴**医务人员已为挂职单位开展临床(实践)教学5次,培训人员87人,开展新适宜技术2项,开展新项目2项,建立制度规范2个,领衔课题1项,开展义诊8次、受益1300余人次。

  三是开展跟岗学习活动。上半年,**区医疗卫生单位选派医务骨干24人赴**区跟岗学习,由**区医疗集团、区中医院安排医学专家结对,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区医务人员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组织人才交流。区卫生健康局要求区医疗集团、区中医院根据**区卫生系统目前需要的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区相关医疗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全区医疗机构中挑选了16名业务骨干,作为落实卫生扶贫支援人员(计划分四批,每批4人)。同时,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社保厅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干部和人才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组通〔20XX〕15号)、**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关于明确援派干部人才有关待遇的通知》(浙组通〔20XX〕40号)、**省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工作的通知》,落实援派干部各项待遇,解决援派干部后顾之忧。落实**区来浔人员各项生活保障措施,保证双方支医和进修学习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接下来,我局将按照双方结对帮扶确定的内容,加强与柯坪县人民医院、**区卫生健康局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帮扶需求、方向,选派技术精、能力强、服务优的卫生专家赴**区开展帮扶活动。

  (一)开展调查研究。我局将与**柯坪县人民医院、**区将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完善东西扶贫协作计划。一方面加强两地卫生行政部门互访,保持好信息沟通,把握好帮扶需求,确定合作事项,落实帮扶措施。另一方面,及时总结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人才交流。互派素质高、能力强、肯吃苦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挂职锻炼、培训等方式,以传帮带的方式,向**区输出紧缺的医疗卫生人才,结合**的地缘疾病特点,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和交流,推广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提升**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综合实力。下半年,我局将根据**区医疗单位的现状,计划再选派8名医务人员驻点**,开展卫生帮扶。

  (二)完善长效机制。在**、**两区的东西扶贫协作既要“输血式”小处方帮扶,包括给予必要的资金、物资援助、医疗技术帮扶,更需要立足长远,建立扶贫协作的长效机制,开出帮扶“大处方”。双方将立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等途径,帮助**市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医学学科建设,输入先进管理理念,切实增强**区医疗卫生事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篇十一: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P>  第二条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是指管理使用扶贫资金的财政扶贫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包括政府网站单位网站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报刊等政务公示栏包括乡镇政务村级村务和项目公告牌等多种形式公布扶贫资金项目的相关信息内容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的工作管理措第三条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在我县全面推行同时纳入各级政府整体信息公开工作范畴统一管理

  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办法

  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是指管理使用扶贫资金的财政、扶贫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包括政府网站、单位网站、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报刊等)、政务公示栏(包括乡镇政务、村级村务)和项目公告牌等多种形式,公布扶贫资金项目的相关信息内容,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的工作管理措施。第三条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在我县全面推行,同时纳入各级政府整体信息公开工作范畴,统一管理。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行业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社会捐赠等扶贫资金,均纳入本实施办法的公告公示范围。管理上述资金的相关部门,依据各自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开展公告公示工作。第四条公告公示坚持主动全面、分级分类、真实及时,谁分配、谁

  使用、谁公开,项目实施到哪里、公开就到哪里的原则。结合实际,运用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懂、能监督、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贯彻落实本级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

  第二章公告公示内容第五条县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分配结果,予以公告。第六条精准扶贫贷款安排使用情况。扶贫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用途、额度、期限、利率等情况,予以公告。享受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名称、贷款额度、期限、贴息规模和带贫减贫机制等情况,要在实施前公示,实施后公告。第七条行业扶贫相关财政资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使用情况。使用行业扶贫相关财政资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实施的项目,予以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资金规模、实施单位、带贫机制和绩效目标等。第八条脱贫攻坚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实施的本地区脱贫攻坚规划,予以公告。第九条县脱贫攻坚项目库。按照《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完善区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实施意见》,项目实行村申报、乡镇审核、区县审定的编报流程,依照项目属地原则进行公示,审定纳入县脱贫攻坚项目库。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脱贫攻坚项目库,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第十条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安排情况。年度县级扶贫资金项目计

  划或县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含调整方案),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予以公告;乡镇、村级在接到上级下达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批复后,及时予以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任务、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及规模、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责任人和绩效目标、带贫减贫机制等。第十一条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本年终,县、乡镇、村三级要分别对本级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完成、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和减贫机制实现情况等。第十二条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管理单位或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公示,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实施期限、绩效目标、实施单位及责任人、受益对象和带贫减贫机制等。项目竣工后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公告,包括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结果、检查验收结果、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第十三条受理方式和办理结果。公告公示单位、监督电话、通讯地址或电子邮箱。监督电话包括公告公示单位的监督举报电话和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举报受理办理结果按规定予以公开。第三章公告公示方式第十四条县级公告公示。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县业务主管部门对涉及本级纳入公告公示范围的扶贫资金分配结果及使用情况、脱贫攻坚规划和项目库、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安排和完成情况、

  部门项目的建设情况等进行公告公示,必须在县政府网站专栏和县级主要新闻媒体专栏公开。涉及本办法第二章要求公开的内容必须公开,并公开监督方式(县行业部门监督电话+县纪委、监委监督电话+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公告公示信息须长期保持公开状态。同时,还可通过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公开,提高群众知晓度。第十五条乡镇级公告公示。由实施乡镇进行公告公示,必须在乡镇政务公开栏予以公告公示。涉及本办法第二章要求公开的内容必须公开,并公开监督方式(乡镇纪委监督电话+县主管部门监督电话+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公告公示要覆盖项目受益范围。同时,还可通过网站、微信、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告知。第十六条村级公告公示。由村委会公告公示,必须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开。公开当年本村所有扶贫项目的资金安排和使用结果,正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本村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等应让村民知晓事项,同时公开监督方式(乡镇纪委监督电话+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公告公示要覆盖项目受益范围,到户项目要公告公示受益农户名单,公告公示层级下沉到自然村、到户。同时,还可通过微信、短信、宣传单、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告知。第十七条项目实施单位公告公示。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公告公示。扶贫项目建设启动后,应当在项目实施地按规定时间、适当的地点公告公示。基础设施和投入较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原则上应当在项目实施地设立公告牌(碑),公告牌(碑)的使用寿命应在3年以上(严格控制成本、禁止豪华建设,注重经济耐用、清晰规范)。公

  告牌(碑)内容包含:项目名称及地点、资金构成及金额、建设规模及内容、实施单位、施工单位及责任人、实施时间、受益贫困户、监督方式(实施单位监督电话+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等。第四章公告公示的时间第十八条县公告公示时间。县接到上级下达的资金计划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将本级扶贫资金分配结果、年度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安排情况等公开件予以公告公示,并长期保持公开状态。第十九条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公告公示时间。接到上级资金项目正式文件(通知)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告公示,公告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5个工作日。第二十条有关单位或个人对公告公示内容提出质疑,公示公告单位应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未做出答复或询问人对答复不满意的,质询人可在答复期满后15个工作日内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上一级主管部门须在15个工作日内,对询问人反映事项进行核实处理。对书面实名反映的,应以书面形式将处理结果告知质询人。第五章公告公示的监督第二十一条实施过程的监督。公告公示按照“谁分配、谁使用、谁公开、谁负责”原则落实主体责任。扶贫项目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项目实施在哪里、就要公告公示到哪里。县业务主管部门对乡镇级公告公示工作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并建立举报问题台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审计、财政、扶贫等部门对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的落实情况应当开展督查巡查。

  第二十二条验收环节的监督。将公告公示落实情况纳入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内容。县业务主管部门在对扶贫项目进行竣工验收时,须审查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落实情况、相关资料佐证是否齐全,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整改,否则不得通过竣工验收。第二十三条档案资料的管理。应当按照分类完善、追溯可查、保存有效的原则加强公告公示相关资料管理。县、乡镇、村三级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公告公示资料的归档工作,安排专人管理,资金项目档案要包含公告公示现场照片、对应纸质文件资料、网站公开截屏记录、群众意见反馈等存档材料。项目村要留存公告公示材料(照片要包含公示公告地点标识)。第二十四条考核和检查督查。将公告公示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内容。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县级、乡镇级公告公示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抽查和督查,对执行公告公示制度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第二十五条责任追究。各级、各相关部门、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在公告公示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或滥用职权等行为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X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县对应公开网站网址须报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备案。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县相关网站网址报市扶贫开发领导

  小组办公室。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篇十二: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P>  《东西部扶贫协作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学习心得》

  摘要:如今乡村田正催生“美丽济”红美人、跑道鱼、稻虾共生等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休闲生态旅游成张靓丽名片批批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乡村振兴正孕育蓬勃动力,如何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有效衔接这是复杂系统工程,打破现有组织构架模式将产业相近村划片组建6产业党建工作比如柠檬、青花椒、特色养殖等产业党建工作选派党委班子成员任工作责人强化党委统领导各工作直接对乡党委责

  东西部扶贫协作()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区白马乡党委记09年6月日根据安排我结合近期到市、地区、区等地学习考察情况简要汇报和分享以下收获与体会并提出几工作建议不妥处请批评指正

  、学习体会——感交集、思绪万千想必都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强调是天学习重要性这里我借用半句打了引“人不学、不知道”

  今年我非常有幸到了济发达江苏、浙江、台湾等地学习感谢组织精心安排和良苦用心

  这3次学习真是让我开了眼界、长了知识总结学习心得不禁心潮起伏、感交集反复修改都难以述清万千思绪

  总体感受可以了到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国统计局以及各省市统计部门相继公布G数据从总量看国08年G增长66%突破90万亿元而长三角地区即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总G达到8万亿元占全国5即将超越昔日“亚洲四龙”亚洲四龙08年总G89万亿元;从排位看江苏多年排全国二浙江四台湾纳入话差不多排八

  虽然这些地方济都很发达但现对比回想起每到地方直观感受也不尽相到江阴这样县级市我们无不被它济社会发展所震撼所到处全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样板城镇和农村规划有序济实力雄厚姓幸福指数高到处都是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生动画面;到台湾看到是当地农业管理精细化、产业链条化、生产科学化、农民新型化;特别是到感受深是当地干部群众精气神——敢做别人不敢做、想做别人不想做、做别人做不到正如包含“南(难)浔(寻)”这两谐音句话“难能可贵、非寻常”

  细说是区委重视期盼高

  培训班得到了区委特别是区委记高重视建平记亲审定培训方案、把关优化教学课程作了非常重要行前动员讲话张建超部长专程到培训作开班动员讲话要我们每名乡镇党委记要通培训深入学

  .

  习发达地区发展验感受东西部发展差距进而推动思想放、作风变、能力提升、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区委“”战略部署、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是组织有序形象优

  整培训班无论是从人员组织、日程安排还是专题讲座、现场教学都井然有序尤其是组织部、湖州市委党校每位教授讲指导性强、发人深思学员们也是积极参与问深问透特别是期四天跟班锻炼我们始终保持谦虚学习态真是问了“十万什么”整培训真正展现出了平乡干部综合素质和良形象

  三是发人深思压力

  我相信次行所学所思所悟必将直接指导我们乡镇各项工作也必将感染我们更多基层干部激发更激情和活力我也将与全乡干部分享次学习心得结合“两提抓”活动深入对标寻创新与突破当急是再进步学深悟透以学促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容以“功成不必我和功成必定有我”责任担当制定“任”列出“表”推进全乡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体会是党建要“实”凝心聚力促发展

  江阴也也罢无论镇村还是企业提得多做得实也引以傲不全是工业济而是党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发挥党引领作用全域推行“名党员、面旗帜、支部、座堡垒”等多党建品牌真正地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得非常充分

  他们抓党建促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听上并不空泛现场看到反而很具体靠是三“有”有班子、有条路子、有套机制全域实行党员“五亮”、抓住关键少数以“红色星期六”等活动体推广“六老六员”(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队长、老农民组成“六老”)凝聚起了各方力量

  二是思路要“活”敢教日月换新天

  想法定活法思路定出路所谓“观念天地宽”说也正是这道理

  我感觉西部跟东部差就先差观念上、思路上特别是镇村两级如何发展壮集体济如何把乡村建设变成美丽济方面我们受到束缚多胆闯少

  江阴先是稳妥推行了几轮扩权强镇、合村并组先把蛋糕做

  .

  如今乡村田正催生“美丽济”红美人、跑道鱼、稻虾共生等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休闲生态旅游成张靓丽名片批批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乡村振兴正孕育蓬勃动力三是队伍要“精”不拘格降人才首先是他们干部有精气神勇奉献江阴这座城市靠就是种“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流”精神干部除了有敢想敢做冲劲更有股善作善成韧劲其次是非常重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制性安排多事业干部、村两委年轻干部都有很多上升渠道特别重要是村级党组织责人善选配企业老总、乡贤名人通他们治村带领群众致富多村记都是镇级以上人代表还有提拔进镇党委班子成员四是机制要“优”马配鞍机制是做各项工作有效保障从方面说我们要借鉴江阴市实施产业强市、城乡统筹等方面先进理念和验学习台湾现代智慧农业如何与精细化管理、生产相结合学习区久久功坚守与定力学习他们如何将盆景串成景区学习他们产业也能办盛会;从方面讲我们要学习他们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验要胆改革不断创优体制机制真正做到人岗编相适二、寻标对标——可追可赶、任重道远对标先进我们并非望尘莫及但要建设活力、实力、魅力新白马任重道远()总结白马可圈可近三年我们是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主责主业敢逗真碰硬动员全乡基层干部道不断加强党政治建设把对党忠诚摆首位听党话、跟党走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着感情做实农村工作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连续三年信访量居全区低二是始把脱贫攻坚作干事创业主战场

  .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常态开展“回头看、回头”落实“五”扶制实现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成功退出接待多批次省外扶贫工作考察团扶贫工作得到曲木史哈常委充分肯定是接受省市考核检多乡镇获省市区表彰扶贫干部3人

  三是始终把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作提升综合能力主阵地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思路连片规模发展柠檬主导产业基地0000余亩册“渠江柠香”、“流杯柠檬”品牌商标建成800吨柠檬储藏保鲜气调库、选包装冷链物流生产线条远销国外现已出口印尼西亚

  推行“党建引领、干部带头、业主创建、户示、农户办、户户参与”模式力发展特色产业现有九叶青花椒000亩、特色水500亩、药材基地300亩、闸蟹龙虾基地共计600亩全乡产业业态丰富多样逐步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步启动柠檬乡康乐朝阳生态农庄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全乡困境就是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如何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有效衔接这是复杂系统工程

  (二)发展白马蓝图绘制

  统筹规划做产业布局

  是根据区委“”战略安排科学编制乡域乡村振兴规划

  白马板块突出现有特色产业、基础建设、景打造、农房风貌、化挖掘等方面优势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围绕建成省级优质柠檬产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等目标利用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巩固提升碑梁核心区、拓展打造三条射线(至代市、至白市、至石笋)、全域形成四片区(碑梁洪江保竺片区白马石河五童片区、民兴盘山片区、石梯片区)加快建设柠檬和青花椒加工车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发展交通打造特色场镇

  是积极争取白马场镇到广恒快速通道石笋出口连接线全线黑化提升沿途产业形象

  二是加快村组公路建设产业基地区建设必要产业路、步游道和便民路满足休闲、观光、体验等各类要实现乡主要产业环线黑化并接入全区产业环线

  .

  三是努力协调康乐朝阳项目用地问题完善规划综合考虑停车场、露营场地、加油、充电桩等配套建设四是争取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完善场镇功能3革新风貌加强环境建设是新建房屋和旧房改造(特别是主干道沿线)统风貌恢复打造老院落原貌(几祠堂)二是进行厕所革命落实农村改旱厕并柠檬储藏保鲜库、康乐朝阳旅游景区和主干线沿线新建旅游公厕提升场镇公厕档次三是加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面污染等治理力全面落实河长制要四是绿化建设集镇、主干道沿线、主要聚居区等重要节开展花、草、树木不层次绿化、美化五是推进田建设打造山水林田湖综合体实现田变公区变景区六是协调通讯建设改善目前通信质量差问题挖掘化提升明素质是挖掘地域化和民俗化重挖掘宗祠化(李氏宗祠、游祠堂)、农耕化二是加强农村化建设办新代明实践所三是加农村普法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提升群众法治识5加强领导健全完善机制是组建白马乡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利用白马村闲置村多渠道聘请师力量加强对白马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统筹整合乡产业工人力量全力业主二是重发展产业业主入党充实村党支部优秀力量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结合红色星期五固定党日、党员户等体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继续推行“三考四评树立五面红旗”党建工作法三是创新推行党建工作和格长管理

  .

  打破现有组织构架模式将产业相近村划片组建6产业党建工作比如柠檬、青花椒、特色养殖等产业党建工作选派党委班子成员任工作责人强化党委统领导各工作直接对乡党委责;将产业相近、农户少村民组合并实行格化管理推选格长将原用3村民组补助金(每年约60万元)三分用提高村干部和格长待遇另三分用村组级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三、工作建议——有破有立、统筹推进()加强基层干部关怀激励是适当调整交流基层干部提拔重用批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实行乡镇干部、优秀村干部易地交流挂职二是适当组织重村干部外出学习开拓眼界三是适当降低组干部待遇标准提高村干部待遇特别是优秀村支部带头人加对村干部发展村集体济正向激励力严格考核管理(二)加快乡村振兴统筹推进是搞规划围绕指标指标围绕标准补齐短板提前下达必须硬件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区级层面落实专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全区乡村振兴试示;创新设置区乡村振兴植入规划、项目、政策等便各地询对接招引项目和工作交流二是加强领导从市区相关济部门选派批优秀干部到非贫困村任记加强对基层组织领导强化“三抓”工作力推动农村衡发展三是工作抓早每年年初区上召开工作会可通知村支部记并参加直接感受区委区政府重策以便村上提前思考谋划工作部署项目金要配套跟上项目抓早、工作争主动(三)加体制机制改革力

  .

  是编制部门开展调研深入摸清当前制约乡镇发展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编制问题按照人岗编相匹配原则优化乡镇机构编制修订三定方案二是进步简政放权加快前期工作科学稳妥推行强村并组和扩权强镇工作激发乡镇活力些行政审批重部门组建片区乡镇心或分局既高效指导乡镇又便捷乡镇三是严格逗硬考核奖惩年绩效考核权限真正下放乡镇统筹四是倡导简洁公活动精简件会议公活动减少不必要陪人员减轻基层担真正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精力搞三抓、促改革、谋发展

  .

篇十三: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P>  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消费扶贫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促进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社区交易市场及北京上海广州市场简称九进活动云南省委网信办扶贫办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国有资产监管委工商联七部门于日前联合印发云南省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收割稻谷资料图通过消费扶贫行动建立扶贫产品认定机制推动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推进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社区交易市场及北京上海广州市场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消费扶贫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促进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社区、交易市场及北京、上海、广州市场(简称九进)活动,云南省委网信办、扶贫办、教育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国有资产监管委、工商联七部门于日前联合印发《云南省消费扶贫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收割稻谷资料图

  通过消费扶贫行动,建立扶贫产品认定机制,推动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推进扶贫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社区、交易市场及北京、上海、广州市场,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五个方面推进消费扶贫

  一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政府支持平台建设,通过协调提供场地、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二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坚持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脱贫与解决城市菜篮子米袋子问题相结合,充分挖掘贫困地区优质扶贫产品,精准对接各大中城市居民对优质安全扶贫产品的需求。

  三是强化评价,定点帮扶。

  坚持消费扶贫与定点扶贫相结合,将消费扶贫作为巩固提升定点扶贫帮扶成果的重要举措,将扶贫产品销售情况作为评价定点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

  四是完善方式,双线销售。

  坚持销售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主要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拼多多、一部手机云品荟等平台,线下重点组织动员各类市场主体设立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等。

  五是试点创新,建立机制。

  坚持创新试点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采取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方式,支持引导有基础、有实力、有诚信的市场主体和有意愿的地区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创新试点,推动建立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长效机制。

  村民正在装车香蕉资料图

  九进这样推动

  鼓励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等方式,持续推进预算单位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

  加强与上海、广东等地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推动云品出滇。

  将消费扶贫作为评价定点帮扶成效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开展消费扶贫工作。

  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

  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拼多多、一部手机云品荟等平台,加大扶贫产品上线力度,强化互联网+消费扶贫。

  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还要做这些工作

  核桃分拣忙资料图

  开展扶贫产品认定

  一是规范扶贫产品认定标准和程序,扶贫产品认定应按照市场主体申请、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公示、州(市)级扶贫部门复核、省扶贫办审核备案的程序进行。

  二是加强扶贫产品目录管理,审核通过的扶贫产品建立《扶贫产品目录》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加强扶贫产品监督监管,坚决防止打着消费扶贫旗号敛财牟利。

  积极参与创新试点

  一是开展省会城市试点。指导昆明市开展中科锐星消费扶贫专柜和中科同创消费扶贫生活专馆试点,鼓励市场主体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写字楼、火车站、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地区布放消费扶贫专柜和消费扶贫生活馆。

  二是推广创新试点经验。加大消费扶贫专柜和消费扶贫生活专馆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消费扶贫专柜和消费扶贫生活馆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展消费扶贫试点工作。

  《方案》还要求,各州(市)、县(市、区)把消费扶贫列入脱贫攻坚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调度、认真谋划,各级扶贫办成立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及时出台消费扶贫相关支持政策。同时,鼓励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注册商标,创优品牌。建立消费扶贫统计监测制度,定期通报消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创新传播方式,讲述

  消费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生动事例。及时总结本地区本单位消费扶贫工作经验做法,加大工作交流,持续推进消费扶贫。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推荐访问: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扶贫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