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五篇

时间:2023-01-02 19:15:07 来源:网友投稿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  一、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现状  生物工程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综合了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手段,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考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五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

  一、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现状

  生物工程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综合了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手段,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很大。但是,由于国内高校扩招,不但综合性大学开设了生物院系,很多地方性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也都开设了生物院系,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多,与化工、机械等传统专业以及IT等热门行业相比较而言,我国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化不足,生物制药、生物保健等相关产业并不发达,不足以吸纳过多的毕业生,生物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两极分化,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硕士或博士学历,另一方面需求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只具备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即可,导致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从就业角度看,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前景黯淡。

  二、小学期情况简介

  小学期又称暑期学校(SummerSchool)。自美国哈佛大学1871年首次开办暑期学校起,小学期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我国高校现在正在流行的暑假小学期,就是向美国学习的产物[3]。所谓暑期小学期就是利用暑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成立“暑期班”,开设选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报名参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各校所开设的小学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三学期,是开放式的,课程内容、具体要求不一而足,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灵活性、机动性强。因此,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每年暑假,将小学期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加强就业技能训练,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小学期应该有多长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目前各高校也是长短不一,但普遍是将小学期安排在暑假。蚌埠学院就将小学期设置在每年暑假的第一周到第四周,为期近一个月。国内高校学生在选修小学期时,会获得一定的学分。蚌埠学院对于选修暑期小学期的学生,也会给予一定创新学分的认定。目前,结合就业现状并综合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发酵工程方向、生物技术方向以及生物制药方向,学校在不同阶段,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在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小学期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与技能,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项目制,指导老师提出项目,由学生负责实施完成,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总结。这样,教师可有效利用小学期,有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可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益[4]。从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除近20%的学生读研深造外,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主要进入企业,从事生产第一线或参与产品检测以及科研等工作。所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能体现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原则,即要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专业实践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实践体系,因此,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设置小学期课程体系时,以就业为导向,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等四方面进行课程设置。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小学期课程设置

  (一)基本操作技能实践

  该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指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专业素养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基本操作技能。在对用人单位进行满意度调查时,发现有企业认为部分学生存在动手能力不足,基础实验训练不充分的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小学期课程设置时,有意识地通过基础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本实践结合学生的相关课程开展情况,利用大学一、二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内容主要主要包括“五大化学”实验以及物质的提取以及生化分离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专项操作技能实践

  该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指结合用人单位的生产实际,引导进行各种专项专业实践(如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跨专业综合实践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具体生产实际、生产条件及工艺路线,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本实践利用大学二、三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开展,部分安排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部分安排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完成。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将重要的、对动手能力有很高要求的课程融会贯通于实验,以加强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如酶工程实验研究的是微生物发酵产酶生产工艺,要求能熟练地对酶进行提取与分离,测定酶的活力。学生通过在学校实验室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对比,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微生物发酵产酶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参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验室操作与生产实际的区别,培养从事发酵实践的技能技巧,有利于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三)综合能力技能实践

  该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指引导学生结合顶岗实习、科研训练等活动开展综合能力技能实践,通过该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本实践利用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开展。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已具备专业基本技能的条件下,被安排在企业完成。学生到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学校派出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开展工作,进行锻炼。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同学,安排参加科研训练,让学生参加教师课题,或者鼓励他们申报校级或院级科研创新项目,通过科研工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学习科技论文写作,以此开拓学生的学术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四)创新创业技能实践

  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至关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该实践,引导学生不断地开展技术改造革与新,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本实践利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开展,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可引导开展创业实践,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引导他们在大三年级的暑期小学期开展创新实践,鼓励他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各级各类创新竞赛,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四、有效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主体明确的责任制

  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暑期小学期实行项目制,指导老师全权负责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对学生全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强化动手能力,勇于面对困难,通过主动学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二)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向来很难给出科学又明确直观的分数,因此**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暑期小学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评价占50分,总结性评价占50分。在小学期期间,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定性评价,小学期结束后,指导老师在根据学校所制定的评价表对学生参加学习的结果进行打分,最后计算总分。

  (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以前,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虽建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但企业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合作流于形式。在将小学期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后,由于学生的小学期课题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指导教师的紧密参与,可给提供一些免费的技术指导与咨询,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小学期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总之,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实行基于就业导向的小学期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得到加强,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专业对口率明显增加。指导教师通过参与指导学生,提升了科研与技术开发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双师型”转变。另外,企业把去实践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员工来培养,吸纳优秀毕业生成为正式员工,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2

  摘要:

  以服务内蒙地区经济为导向,将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定位为发酵与生物制药,全面修订了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对课程群、实验环节、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过程进行了改革。实践证实,专业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以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从2000年开始,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生物发酵制药企业逐步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中西部地区。在此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物发酵制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国内相对集中的大型生物发酵基地,分布着众多规模较大的生物工程企业,其生产吨位及规模位居全国第一[1]。为了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内蒙古科技大学于2001年新建生物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07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14年被学校确定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发酵、生物制药等行业需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特色,为自治区及全国生物工程相关产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1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目前发酵与生物制药等生物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工程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扎实的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具有解决复杂生物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了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合内蒙地域经济特色,修订的培养方案强化了发酵与生物制药专业方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在制定过程中,建立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大量收集听取相关企业与已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同时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使培养方案制定的既科学又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方案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了优化,适当加大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比重,为本科教学厚基础的要求提供保证;为发酵与生物制药等专业方向设定了模块,供学生任选其中几个模块学习,使学生在加强基础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拓宽学生就业的口径;增加任选课程的门数和学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广博知识的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强化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构建课程群

  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但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课程集群[2]。围绕发酵与生物制药的专业培养方向,以建设主干课程为主线,以大的课程群为体系,根据专业知识体系的需求,将生物学基础课分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群、微生物学课程群;将专业课程分为发酵工程课程群和生物分离课程群。在建设课程群的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

  (1)有效地协调课程群内部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分配以及课程群之间的有效衔接。

  (2)合理确定课程体系之间的比例,安排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整合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同时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与新知识。

  (4)在教学中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4实验训练环节的改革

  生物工程是一个实验性的学科,对专业的主干课程都配置了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纵观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共分为三大类实验,分别是化学和物理等通识类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实验,以及发酵工艺和生物分离工程专业实验。基础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专业实验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比如在发酵工艺实验中,包含了三大综合性专业大实验体系:抗生素发酵生产体系、酶制剂生产体系以及啤酒发酵体系。这些综合性实验都是按照实际的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教学内容,达到模拟生产的目的。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了周边企业常用的单元操作模块,进行实验内容的安排。

  5加强实习管理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目前电子实习和金工实习在校内的实习基地完成,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生物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在校外共建立了12个稳定的有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都是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大型发酵制药企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联合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人员共同编写了实习指导书,包括实习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我们探索了实习的指导方式,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习过程,以此弥补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同时,强化了实习过程考核,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学院相关部门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定时检查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实习笔记及实*结,帮助学生查找以及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6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考核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数据、判断推理等科研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是其他任何教学环节或课程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专业教学质量总体水*的高低。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通过规范流程,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

  (1)根据生物工程生产特性,将毕业设计的课题规划为与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题,区分为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课题两大类,且分别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要求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不低于三周的现场实习;

  (2)依据生物学科的优势,毕业论文类的课题要求必须具备科学基金的支持,使得课题具有实际的科研价值;

  (3)将提前进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保证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所做课题与毕业论文课题一致,工作具有连续性,促进了学生提前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4)对指导教师进行了基本要求,根据教师职称、学历、科研项目以及以前指导情况,规范了可指导的学生数;

  (5)规范了学生在就业企业或研究生录用学校等校外进行论文的管理方式,形成了正式的三方协议(学院与学生、学院与家长、学院与企业或其他学校)。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与就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一致或直接相关,提高了学生就业后对于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而考研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科研训练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素养。

  总之,地方院校建设生物工程专业,要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紧扣发酵与生物制药这一培养方向主题,对课程体系、实习、实验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实践证明,就业企业对我们专业的学生评价很高,认为毕业生具有“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近几年可就业岗位与毕业学生比达到5∶1以上,学生成为内蒙古地区发酵与制药行业的人才首选。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3

  摘要:

  生物工程作为工科专业,以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为主,因此,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而高年级学生专业生产实习的开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设置,对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模式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对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后续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生物工程;生产实习;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Q8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7)09-0029-02

  一、引言

  生物工程是以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为基础,由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而成的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是21世纪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联结生物学理论创新与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纽带,是实现生物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工具。目前,国内已有过百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以及具备进一步深造与发展潜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1]。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当前,许多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针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同时,缺乏专业性与系统性。本文针对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分析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了以产物为主线的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

  二、传统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鉴于生产实习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在专业设置中均设有生产实习这一环节,多数高校的生产实习以企业实习为主,但是,传统的企业生产实习的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一)实习基地不足,基地质量较低

  虽然多数高校均与众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但是,由于近年来企业管理制度的日益,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高校生产实习的意愿日益降低,使得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日益困难。另外,由于企业始终将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实习安排只能跟随企业的生产设置,很难按照学校的培养方案进行,这就使得生产实习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实习时间的安排有限,很容易导致实习过程中只能接触到生产过程的某一环节,使学生难以得到系统的学习机会,难以达到生产实習的实习目标。

  (二)学生动手机会不足

  随着现代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管理水*的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的环节越来越少,同时,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得其很难为实习学生提供“练手”的机会。此外,生产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始终放在首位,这也是制约企业接纳学生的关键因素,企业不愿承担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人身安全的风险,因此,更不愿让学生直接参与实习[2]。综合以上因素,绝大多数企业实习是以学生参观实习为主,学生很难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能发挥生产实习的真正作用。

  三、生产实习模式探索

  面对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基地质量差以及学生动手机会不足等问题,有必要对当前的传统实习方式进行改变,探索新的生产实习模式,以保证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目标及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实现。

  (一)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建立

  为更好地完成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我校一改传统的企业实习方式,在校内建立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台,购置了生物工程上游、中游及下游实验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以自动化发酵罐为核心,建立起完整系统的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创新性的目标产物,从菌种出发,经过上游的种子制备,中游的发酵及过程监控,下游的产品分离纯化与制备,获得最终的产品。在宏观上,整个流程基本与工厂的生产过程相似,可全面展示由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得到真实直观的产品,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热情;在微观方面,由于全程操作均由学生自己参与完成,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每一步操作每一个细节均有清晰直观的认识,实习效果较传统实习也有大大提高。同时,实习过程采用小组分组实习的方式,不同组可选取不同类型的产物,不同的发酵工艺,如胞内产物与胞外产物、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等方式,可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

  (二)生产实习新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联系

  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我校生产实习的安排与设置正是以这一目标为指导,通过生产实习的实践过程,一方面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将相对孤立的专业知识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的认知水*由点及面,从宏观方面加深对本专业的认知。

  由图1可以看出,专业生产实习将本专业设置的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程实验孤立的操作系统的串联在一起,使学生的视野由实验的高度上升到生产的高度,这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研发、深造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基础。

  (三)生产实习模式的后续探索

  后续,我校将继续完善和提升生产实习*台的硬件设施,首先,购置不同类型的发酵罐,包括通风搅拌式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鼓泡塔式反应器等,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发酵需求;另外,在发酵菌种的选择方面,在常规微生物的基础上,拓展到植物悬浮细胞、丝状细胞等,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下游操作方面,继续拓宽单元操作的范围,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实习*台。此外,后续将探索将教师的科研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模式[3,4],在教师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生产过程,应用该*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保障生产实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与科学前沿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四、结语

  在包括生物工程专业在内的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生产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整体认知水*。通过采用新的生产实习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动手机会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4

  一、地方院校转型及专业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

  1.相应的学科应该与学校转型相适应

  在进行学院转型和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重要原则是相应的学科与学校转型相适应,首先各个专业教学的改革要与学校转型的程度相一致,只有这样具体的专业调整才能够和学校相适应,有效地借助于院校的优势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另外,学科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学校转型的帮助,只有遵循学校转型的规划和方向,才可以实现有效的学科规划。总而言之,两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积极配合,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

  2.学生特点与专业改革相融合

  在进行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要能够实现学生特点和专业改革的融合。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院校的转型,学生永远是这些活动的中心。如果学生无法适应这些教学的改革,无论改革理念有多么先进,这些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转型时,必须要实现学生与教学的一致,实现学生能力、学生特点与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相统一,只有如此,才能让后续的工作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下去。

  二、生物工程专业在教学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定位、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生物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科定位、专业设置不够合理,这阻碍了教学的进步。地方院校生命科学院设置的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数量、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课程比例不协调,一般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重不够和谐,往往容易造成专业课程稀少,一般课程较多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学生数量不稳定,每年的招生计划不够稳定,这必然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在就业上,由于学生素质、教学质量、教学体系的不够完善,使得就业也成为了一大问题。

  2.教学理论与实践矛盾突出

  在教学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师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等现象的产生,使教学秩序混乱,理论化过于严重,实践性很差,这必然不利于学生本身的成长。可见,理论和实践的突出矛盾是影响教学改革的突出因素。

  3.教师考核方式不灵活阻碍教学转型

  教师的考核方式不灵活也阻碍了教学改革及院校的转型。在很多的考核中,考核方式单一模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抑制了教师的活力和激情。目前对教师的主要考核方式还停留在对单纯的课堂讲授、教案等纯理论上的考核,在教师职称的评定方面也是唯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是好,所谓教学成绩的评定也是纯纸面上的指标。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很多教师不得不去为了应付相应的“政策”做一些无用功,很少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教学,无法和学生展开深入探讨和分析,这对于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是相当不利的,只有加速教学改革,深入院校的教学转型,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4.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一些院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要力量,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学生缺乏能动性和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的改革。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条件,那么所有的教学转型和教学改革将不能得到深入开展和实践。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学生缺乏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学体系、制度存在不少问题。所谓“一代新人赶旧人”,我们要始终相信学生的潜力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看培养机构有没给他们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与*台。因此,要想实践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和院校的有机转型,就必须首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潜在素质,提高他们的根本实力,适应教学改革。

  三、如何实现地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及转型

  1.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

  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院校教学转型,首先要站在学校的立场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和社会需求的呼声,在管理制度,对教师考核晋级,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培养与就业模式等方面做出制度性的改变。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形式和管理制度,站在人性化的立场进行分析,结合时代的要求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需要来确定改革的方向,科学、理性地把握改革目标,力求实现成功的教育转型。

  2.彻底改变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要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不断地强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对生物工程专业来说,要逐步改变重理论课、轻实验课,重闭卷理论考试轻动手操作、设计能力,重课堂轻社会实践等种种弊端。建议大学学习全程开展理论占三分之一、实验课三分之一、工程实习三分之一的时间分配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实践课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走得更远。

  3.加快师资结构与教师队伍的转型

  加速师资结构的调整和教师队伍的转型,首先要考虑不断地聘请科研一线、生产一线、管理一线资深人员进课堂讲课,培养理论实践结合型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对在编教师的引导和时间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对年轻教师的引导和培训,他们充满激情与活力,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要鼓励他们多下企业,沉到生产一线,打造一批精干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型教师队伍。这首先需要学校从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方面进行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凑效。对于那些多年来一直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老师,应该让他们继续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因为要改变他们往往较为困难。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要加强对他们的重点培训,让他们在懂理论的基础之上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地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他们在教学中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为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他们进步和成长。

  4.学校加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生物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实现。就学校而言,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有地方实习,有机会练手,或者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增设实验室,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空间,给他们足够的实践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总而言之,只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他们成长,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和灵魂所在,要改变传统错误的教师评价方式,尤其要改革职称评审中重课题、论文和课堂教学的纯理论式的评价方式,从评价机制上激发教师转型的积极性。这势必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职称评定是省一级行政部门主管制定政策,单靠学校很困难。所以很多问题可以探讨,但实施很难。另外,教师也要提升个人的内在自觉,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软实力,塑造高贵的灵魂和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总之,要善于从多方面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养,不断地进行师资的整顿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学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成长,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总体而言,地方院校教学的转型不仅仅是国家对教育的整体统筹,更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践行。目前我国地方院校的专业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矛盾重重,教学考核方式过于落后,学生本身能力不足等。要改变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从整体上把握改革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从各个维度来加速专业教学的转型,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5

  摘要:

  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对于学生理性认识本专业、提高专业兴趣、提升专业自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授课老师素质提升、教学内容及方式改进、特色学科建设、因材施教、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导论》的教改之路。

  关键词:

  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自信力;课程改革

  2015年,*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生物专业人才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就开设生物工程高校数量看,2003年國内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达165个,2014年增长至293个[1]。目前,我国每年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约6万人,由于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水*较低,再加上专业的局限性和一些教育形式的缺陷,造成生物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暂时性过剩现象,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2]。麦可思2015年就业蓝皮书中将生物工程列为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3]。这也使部分生物工程类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学习和未来出路感到焦虑,并产生心理负担,从而影响专业自信心。

  那么如何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信力和就业能力呢?除了加强实践教学、鼓励自主创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开设高质量的专业导论课很重要也很必要。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有助于拓展其对专业应用的整体把握,有助于其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及毕业设计环节,最终可以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信心和就业能力。本文以提升生物工程专业自信力为目的,探讨新形式下工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改的方向。

  一、生物工程《专业导论》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对生物工程导论课程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探讨,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其教改成效[4]。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参与式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结合,通过问题情境案例、讨论和交叉领域专题四种方式,实现知识—趣味—专业背景融合[5]。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于2015年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授课,结合专业教师的主要研究内容向学生展示生物工程专业包含的内容和最新进展,既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也顺利地承接下一个学期将要开始的专业课程。但是以往的《专业导论》课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对于如何从教师素质、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教改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以下内容将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专业导论课教改的方面

  1、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素质。如何做好学生专业发展的领路人,专业老师除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思考以下的问题:

  (1)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获取已经不再是什么难题,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前瞻性的指导?

  (2)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确保自己的研究及教学能够紧跟专业前沿?

  (3)如何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何解读行业发展政策,从而对学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教学内容及方式。《专业导论》课程具有概括性、前瞻性及引导性的特点,因此其授课内容及方式也与其他专业课有所区别。具体来讲,大纲的制订应该主要从研究前沿、应用领域、特色专业方向、企业导师讲座和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授课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包括教师面授、网络课件、小组讨论、ppt展示、讲座以及慕课等方式。生物工程学科目前已经在化学工业、能源工业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酶制剂行业为例,其制备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小的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催化、日用化学和食品药品制造领域。因此,《专业导论》课程向学生讲述生物工程应用领域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扩大眼界,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

  3、特色学科建设。余水静等[6]提出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课程体系具备模块化和特色化特点,这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笔者以为,建设特色学科需要专业教师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做深入的调研。其次,要深入基层,充分了解社会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专业课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引领或者紧跟市场需求。最后,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生物产业,通俗地讲就是要“接地气”,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使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培育出研究型、教学型和工程型等不同层次人才。因此在讲授《专业导论》时,应该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愿景相结合,教学大纲应该从科研、生产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制订,使导论课内容不仅能够涵盖生物工程就业的主要的领域,而且能够做到有所侧重。另外,可以聘请生物工程相关研究所或者企业导师为学生开展“企业导师面对面”的讲座,从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角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发展现状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要的标准。通过以上方式的课程教改,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专业课学习不再迷茫。

  5、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课题。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在这方面做出了初步探索并初见成效[7]。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创业、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教师在讲述专业导论课时,应该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同大学生双创相结合,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本科生不可或缺,对其客观理性地认识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培养其专业兴趣,增强其专业信心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加强导论课教学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物工程《专业导论》教学只有不断思考、摸索、实践及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合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职业素养以及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推荐访问:生物工程 论文 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五篇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 生物工程专业论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