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13篇

时间:2022-11-18 18:20:10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13篇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为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13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13篇

篇一: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的要求,探索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作法是:

  一、加强教育培训,增强一把手自我监督意识

  增强一把手的自我监督意识,是做好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正面教育。使党政一把手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一是开展“双读双写”教育活动,即读廉政文章、廉政警句,写读后感、廉政笔记的教育形式,定期向县处级领导干部送一期有关廉政自律方面的参阅资料,要求每位县处级领导干部撰写廉政笔记和读后感,县纪委不定期对县处级领导干部读写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取得实效。二是深化学习“两个条例”。自3月下旬开始,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县处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重温“两个条例”活动,通过学习和对照剖析,进一步增强县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正确行使党内监督权利的意识。三是引导领导干部撰写理论文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高志军带头撰写,理论文章3篇,其中《贯彻落实条例,完善权力监督》一文被收录全省廉政反腐优秀论文专集。

  另一方面,利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经常性地组织一把手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以胡长清、成克杰、田韩案等重大案件和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通过深刻剖析他们的犯罪过程,使一把手以此为鉴,警钟长鸣,在思想上始终绷紧自我监督这根弦,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教育培训,使一把手养成自觉接受组织和干部群众监督的良好习惯,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虚心接受组织上、班子内部和广大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创新形式,实行党政“一把手”廉政报告制度。

  我们认真执行《县(处)级单位“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汇报制度》。汇报每季度进行一次,截止目前,已召开一把手汇报会四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办公室将每次汇报情况综合后存入廉政档案,作为上级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

  按照市纪委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廉政报告的要求,由县纪委主要领导向谈话对象(局级)提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从政的要求,转告干部群众对其廉洁自律情况和所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反映,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一把手”廉政谈话一般每年安排一次,必要时随时进行。

  三、健全制度,实现对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根本所在。我们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入手,以制管人,以制律人,保证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规范有序。一是建立一把手交流轮岗制。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的一把手进行交流轮岗。这样既可以打破关系网,避免形成地方利益、集团利益,又可以净化可能滋长腐败的土壤。二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按照先审计后上岗的要求,紧紧围绕反映一把手实绩的主要方面,重点审计一把手在原工作单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经济项目经营管理情况、个人经济收支情况以及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同时,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制度,不定期地对一把手进行考察和审计,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施政行为公开制度。权力运行过程公开化是一切监督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一把手政务公开制度,杜绝权力暗箱操作。要根据一把手的工作职责,制订出可操作性强的政务公开制度,在严守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对一把手的职责、权限以及决策内容、形式、程序等事项,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切实纠正某些一把手在执行规章制度上搞特殊化和“制人不制已”的行为。

  首先,出台《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的监督办法(试行)》。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执行“四大纪律和八项要求”情况、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选人用人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情况、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作风建设情况等相关方面。监督实施方式上,主要有任前廉政谈话、函询、谈话、立案查处、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个人重大事项和廉政情况报告、列席常委会、党委(组)会等方式。

  二是党政“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度。在每年的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后,市级党政领导分别召开由所属责任对象参加的廉政工作专题会议,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所属责任单位(直接分管的市直部门和联系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部署、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对所属责任单位党政“一把手”的廉洁自律提出明确要求。

  三是党政“一把手”汇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分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一把手”向市纪委全委会汇报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并接受评议。

  四、党政“一把手”不直接审批财务制度。

  党政“一把手”不再行使本单位财务的直接审批权,由副职领导分管财务,财务单据实行“一单联签”制,即日常经费开支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分管财务领导签批把关;业务专项经费开支由经办人、证明人、分管业务领导签字,分管财务领导签批把关。“一把手”对总体财务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签批分管财务副职的报销开支。超过一定数额的财务开支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实行分管领导签字、行政“一把手”审批、党委书记定期检查审核的方法,加强对了财务审批工作的监督。

  五、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听证会制度。工程项目在正式立项前,必须对立项理由、资金估算、工程周期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项听证。规定范

  围内的各类工程项目必须统一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严禁规避招投标或擅自肢解工程总量及变相违规操作。资金额度较小,按规定可不进入统一招投标程序的工程项目,也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招投标和承发包方案,并报市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审核。严禁党政“一把手”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承发包活动。

篇二: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一把手”的监督难点及对策

  作者:石学峰来源:《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5期

  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能否成功解决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事关反腐败斗争能否真正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重大问题,也是新时代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的重大课题。当前,我们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尽管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实际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提出有效对策。

  一、对“一把手”监督的难点

  目前,我们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虽然成绩斐然,但依然存在监督难问题,突出表现为对“一把手”的决策难监督、用人难监督以及使用资源难监督。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一把手”地位特殊,赋权过重过多

  “一把手”在整个领导班子中位居首位,处于“班长”位置,是整个领导班子中的“帅”。上级部门在让“一把手”负总责的同时,也往往强化了“一把手”的权力,授予了其更重与更多的权力。在很多地区、很多单位、很多部门,党政“一把手”大都由同一人担任,有的“一把手”甚至身兼多职,许多重大事项,“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是监督者。最为重要的人权、事权、财权、物权往往都揽在“一把手”个人手中。这种对“一把手”赋权过重过多的问题,直接致使许多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都对“一把手”产生依赖,由此造成唯“一把手”意见是从。

  (二)监督结构不平衡,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

  一是自上而下监督太远,往往是“雾里看花”,不能精准监督“一把手”。自上而下的监督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都难以克服和逾越的障碍。一方面,从主观层面来看,由于私心使然,有的上级往往不愿监督下级“一把手”。比如,有的上级与下级“一把手”之间已经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订立“攻守同盟”,一旦“拔出萝卜”将会“带出泥”,因而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而且还千方百计和想方设法阻碍对下级“一把手”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从客观层面来讲,上级与下级“一把手”之间的层级越多、距离越远、分工越细,就越鞭长莫及和越难全面深入掌握下级“一把手”情况,监督力度就越薄弱。

  二是同级相互监督太软,往往“有名无实”,不能发力监督“一把手”。邓小平曾说:“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的领导成员彼此是最熟悉的。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同级监督“一把手”效果令人堪忧,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同级相互监督太软,往往“有名无实”,不能发力监督“一把手”,从而致使监督最终流于形式。一些人认为,“一把手”掌握着人权、财权、事权以及话语权,根本无法监督,想监督也监督不了。

  三是自下而上监督太难,往往“纸上谈兵”,根本无力监督“一把手”。这一方面是由于等级授权的缺陷所致,由等级授权产生的领导干部,往往只会对上级特别是上级“一把手”负责、逢迎、表忠心;另一方面又在于下级监督上级结果运用不甚理想,一些人认为,监督“一把手”是自找苦吃,会受到“一把手”的报复,因而不敢监督。

  (三)监督制度体系整合率低,缺乏实施细则,落实不到位

  客观而言,目前我国的监督制度,无论就数量还是涉及面,其建设成果都比较显著。但是,当前真正对“一把手”产生约束力的监督制度却实在有限。从根本上讲,就是监督制度还存在缺陷,不够系统和规范,实践中缺乏制度约束和执行制度不力。

  一是监督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制度体系整合率低。从监督制度的制定来看,往往哪里“起火”、哪里“冒烟”,就哪里“灭火”、哪里“灭烟”,监督制度建设缺乏全局意识和系统思想。这样制定的监督制度虽有较强的针对性,但确实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且制度与制度各成体系、关联不够,制度体系整合率低,难以形成综合效应。

  二是监督制度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一些监督制度过于笼统和原则,缺乏实质性的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从而导致监督制度的实施受阻;有些监督制度完全依赖于“一把手”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严重忽视了监督制度应有的异体监督和外在约束;有的监督制度则内容抽象且严重滞后,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制度之间契合度也不高,所以经常出现几十个制度也管不住“一把手”的问题。

  三是实施监督制度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极大地妨碍了监督制度对“一把手”的规范和约束。

  二、有效解决“一把手”监督难的对策

  如何**对“一把手”的监督难点?当前,亟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一把手”权力的界限

  要明确界定“一把手”权限。建立“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基建等工作制度规定,对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和重大项目、大额度资金的审批权、重要人事任免权等作出明确具体的界定,并通过法规制度予以确立,逐步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明确各权力层次、权力主体的职责权限,防止越位、缺位、错位。

  (二)建立上级领导对下级“一把手”监督责任制度

  上级党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要经常研究分析干部考察考核、民主评议和信息信访等渠道所反映的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下级“一把手”监督失控出现严重问题,要追究有关上级领导人的连带责任。

  (三)实行严格的经济和财务制度

  “一把手”犯罪绝大多数与钱财有关,为了有效防止“一把手”经济犯罪,要建立起严格的经济和财务制度,实行财务“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财务制度公开、财务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实行储蓄实名制,公开收入状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四)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加强审计监督,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把手”进行任期内和离任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将会对“一把手”经济权力的使用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但我国目前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以离任前审计为主,任期内的同步审计工作还未跟上。在离任前很短的时间内对“一把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难度,且有的经济犯罪错综复杂,事前又作了较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加强“一把手”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显得非常迫切。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以监督“一把

篇三: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管理监督的几点思考]加

  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管理监督的几点思考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做好干部教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加强全方位管理,加强党内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

  这次会议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作为****,我们在深感使命光荣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下一步,如何结合我**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突出抓住管好干部、从严治吏这个关键,特别是**一把手监督难题,将是我们探索尝试的重点。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抓源头,严格把好思想教育关。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行使权力的关键岗位,实现对干部严格有效的管理监督,关键在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

  督。在一把手的选用管理上,要切实把好关口,特别注重德的表现,选准用好那些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原则性强的领导干部。要注重针对性教育管理,加强对上任之初、退休之前、提拔无望和任职时间较长的一把手的教育监督;

  针对一把手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要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教育引导一把手树立民主、制度和群众观念,增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每年在年度考核时对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测评,对测评结果差的要限期改正。

  二、着力抓重点,切实加强关键领域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规范一把手的选人用人行为,强化对党委(党组)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坚决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在重大决策上,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制度。实践中最有力有效的监督还是来自上级的监督,特别是上级一把手的监督,以及任命、管理部门的监督。要不断强化上级抓一把手管理监督责任制,督促上级一把手勇于尽责,经常检查下级一把手用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抓好经常性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防止思想滑坡;

  开展党纪政纪教育,消除法治盲区;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克服侥幸心理。二是抓好针对性教

  育。对管人财物、管工程,以及财务、审计部门“一把手”等重点对象重点抓;

  在传统节假日,以及领导干部家庭出现婚丧喜庆、子女升学、生病住院、乔迁新居等重点时机重点抓。三是抓好综合性教育。要按照教与引结合、引与防结合、防与惩结合的思路,切实加强“一把手”廉政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高压线意识,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加大监管力度,着力解决“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一是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员派驻制度。派驻人员代表上级机关参与入驻单位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在“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在“拍一板而定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防止下级“一把手”独断专行,甚至为所欲为。二是尽快制定重大事项报告抽查制度。尽快建立抽查制度,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改变重报告轻核实的现状。抽到的报告要事事核实,较真到底,使其不敢虚报、漏报,将抽查情况存入个人档案。三是不断推进纪检和组织部门联合巡视制度。巡视工作要对各级班子“一把手”实现全覆盖,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深挖线索,严肃查办,纠风正纪,重典治乱,形成威慑,以此强化上级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创新领导体制,着力解决“同级监督太软”的问题。一是不断强化上级纪委领导权。在人事安排方面,落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

  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为主的工作机制,确保上级纪委对纪检监察战线人事工作的领导权;

  在执纪问责方面,特别是在查办腐败案件时,更要突出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权;

  在制度设计方面,尽快出台保障双重领导体制运行的具体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二是逐步增加纪委在干部管理中的话语权。配备直属单位“一把手”时,要增加纪委发言权,真正把干部的道德品行考察作为首要标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三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乘势而为开新局。在体制机制创新及磨合时期,要勤勉敬业,以高度的职业自觉,切实做好对同级班子“一把手”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可能违纪的有关线索和问题,纪委书记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一抓到底。建立分权机制,着力解决“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权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核心环节。一是班子内部要进行科学分工、合理授权。要通过分工合作,防止“一把手”权力上一把抓,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大事小事一言堂;

  防止副职“工作时是包身工,决策时是稻草人,拍板时是局外人”,充分发挥出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二是坚决执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在“三重一大”

  问题上,要细化优化固化决策程序,禁止“一把手”在重大问题上率先发表导向性意见。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严格实行票决制,同时写实决策详情,要求参会人员对自身投票情况背书,以便日后实行责任追究。三是逐步试点、稳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要在试点单位公布“一把手”权力清单,明确界定“一把手”到底有多少权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逐步减少“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做到全程有效控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四是借鉴探索“一把手”不直接分管重大敏感工作。对人财物等敏感工作,推行“副职分管、‘一把手’监督、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新的工作决策机制,把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权力约束机制。

篇四: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1)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监督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

  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

  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2)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

  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二、党政“一把手”难监督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经济原则对“一把手”的用权观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体制变革过程中,某些“一把手”受私利驱动,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甚至超出组织赋予的权限,把权力的触角延伸到领导活动和私人领域,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有的甚至置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其自觉接受监督是不可能的。

  (二)体制不顺制约了监督机构作用的发挥。党委对包括监督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都在同级党委(党组)。人大及其常委会,纪委(监察局)、组织部门、检察院、审计部门都受同级党委的领导,查处案件或处理问题都要征得同级党委的同意,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对党委的权力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难以实施有效的约束。

  (四)传统的人治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樱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制度、法律,但人治一直居主导地位,从来没有真正的法治,法律、制度只是权力的附庸。这种传统强调人本身的自律,认为人本身可以做好自我监督,即使出台了一些法律制度,也是相信人能自觉去遵守。人出了问题,总是习惯于把主要原因归结为本人素质不高,而不善于从体制和法律制度上查找原因。

  三、加强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监督重点,使“一把手”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二)拓宽监督渠道,着力构建“一把手”监督管理网络

  1、强化自我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教育的倾向,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不断提高对自我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自重、自盛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警钟长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强化上级监督。江泽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对下面出现的问题,不仅不能见微知著,而且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还麻木不仁,甚至包着、护着,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查处的不查处。这种倾向既贻误党的事业,又害了同志,必须坚决加以纠正。”因此,上级党组织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承担起对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主要责任。要建立健全上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与下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长期拉帮结伙、工作平庸、群众意见大的“一把手”,上级组织部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3、强化班子内部监督。毛泽东同志曾强调:“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办法。”④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的领导成员彼此是最熟悉的。”他强调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这就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树立正确的监督意识,坚决克服班子成员之间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一把手要带头接受监督,

  班子成员既要自觉维护“一把手”,尊重“一把手”,支持“一把手”,又要大胆监督“一把手”。特别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这“三重一大”,监督主要领导干部是否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4、强化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党内监督制度,是保证党内监督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比如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使“一把手”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又如,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罢免制度。要把目前党内法规对罢免问题的原则规定具体化,制定操作性强的罢免程序,使罢免制度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还比如,要建立同级监督责任制,不仅要有实施同级监督的具体内容、尺度和责任,而且要有不接受监督和放弃监督如何处理的具体规定,做到监督有条例,操作有细则,从而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提高党内监督的效能。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各级执纪执法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保证制度的落实。

  5、强化群众监督。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⑤普通群众参与监督,发挥对“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关键是要让群众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首先,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把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原因、决策依据、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证公正。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包括信访举报和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为主的群众监督,人大和政法系统的法制监督,政协和群众团体的民主监督,报纸、电视、电台的新闻舆论监督等。第三,要让干部群众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拓宽

  群众参与干部工作的渠道,扩大领导干部民意测验、民主推荐的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

  6、强化财经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一要逐步扩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二要把审计的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由被动的事后审计改为主动地事前和事中审计。三要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把审计结论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制度法规体系

  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必须要有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作保证。才能保证监督的效果。一是认真执行现有制度。对已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如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和交流、基层评议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逐步完善有关制度。要对干部监督工作现行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对一些目前还适应或基本适应实际需要,但明显存在着不足甚至缺陷的制度,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增强其时效性;对一些已不适应当前实际的制度,要及时废止。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注重在科学性、准确性上下功夫。三是积极探索新的制度。要在实践中探索制定新的制度,不断推进监督制度创新。在制订新制度时应注意:首先,要确保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如一些监督制度及方法的制定,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操作程序上的严密性、合理性、规范

  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侧重于事前、事中的动态性预防监督。对适于进行定性量化分解的监督制度,尽量采取量化分析评价。其次,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要注意到新制度之间以及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和配套性,努力使制度形成体系,发挥整体效能。

  (四)健全监督机制,形成“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合力

  干部监督是一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形成一个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应灵敏、措施有力、统一管理的干部监督网络和“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3、健全责任追究机制。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健全干部管理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上级党政一把手要负责监督下级党政一把手,副职要监督自己分管部门党政一把手,随时了解和掌握下级一把手的表现。“一把手”还要管好同级班子成员,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要把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责任制度化、法律化,明确要求,抓好落实。如对监督职责内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长期失察或发现后不报告、不处理的;对党风廉政建设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拖案不结或干扰阻挠案件查处的;对选人用人严重失察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不认真纠正、不严肃处理的,要根据监督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查处有关领导在干部监督中的失职行为,并视其情况,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以至追究法律责任。

  4、健全党委议事机制。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⑥各级党委要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防止个人说了算。同时,党委还要经常专题研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要研究解决好对“一把手”实

  施有效监督的问题,经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可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篇五: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银行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的报告范文

  银行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措施落实状况的报告范文

  一、基本状况

  经过逐项梳理总行《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及省行《某某省分行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责任清单落实措施》的落实状况,发觉总行和省行措施在我行均已落地实施,需持续跟进和长期坚持。

  二、详细作法及成效

  关于如何落实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措施,不断提高监督实效,在详细实践中,某某分行党委、纪委逐步发展形成了三个正确处理的思路。

  一是正确处理党内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的关系。强化党委在监督中主的责任和导的作用,以党内监督统领和带动其他各类监督,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二是正确处理监督一把手和监督班子成员的关系。各级班子中,一把手是关键,同时每名班子成员也是分管领域、部门和条线的一把手,其监督本质是统一的。

  三是正确处理监督和支持的关系。监督不是站在对立面,更不是制造对立面,而是团结大家围绕共同目标同题共答、同心同德,把中心决策部署、上级行重点工作落实好。特殊是在对下监督中,既保持监督力度,又持监督温度,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担当尽责者撑腰鼓劲。

  近年来,我们的主要作法有:

  第一,抓责任履行,压实管党治行政治责任。从党组织集体、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三个层面,把落实两个责任分解到位、落实到位。全行各级组织和主要负责同志坚决扛起扛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谋划推动,做到与业务管理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定期与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谈心谈话、警示提示;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加强班子内部监督。

  其次,抓精准监督,规范关键少数权力运行。纪行纪检

  组发挥派的优势和驻的权威,做长牙的老虎,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一是紧盯重点领域。对问题易发多发的授信等领域和资源配置权力比较集中的人、财、物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督导帮助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堵住根源漏洞。二是紧盯权力。强化对权力配置、运用和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发觉问题、订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消退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去年以来,驻行纪检组推动相关部门梳理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制度清单,不断查找并堵塞廉洁风险点。三是紧盯四风问题。亲密关注享乐主义、奢侈之风新动向、新表现,抓住详细问题,顶住时间节点,强化日常监督。四是形成监督合力。不断完善党委全面监督、纪检条线专责监督、其他条线部门职能监督、基层支部日常监督、党员和群众民主监督的五位一体监督体系。

  第三,抓警示教化,营造清廉文化氛围。开展案例警示教化、职业道德教化、传统文化教化和廉洁从业教化,促使干部员工把廉洁从业各项规定作为思想自觉、行动习惯和价值追求。实施典型引路,大力弘扬遵章守纪、依法合规、廉洁自律的先进典型,加强正面激励,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以2021年为例,在强化警示教化方面,推动党委利用XX等人典型案例及林传伟案件开展警示教化活动,开好民主生活会,比照检查、问警自省;落实XX教化月活动

  支配,进行视频学习、组织撰写心得体会,实现机构100%覆盖;组织全辖党员干部观看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征集感想体会近40篇。在推动清廉文化建设方面,持续推动清廉文化进班子、进网点、进岗位、进家庭,向中层干部发放《家属助廉倡议书》,引导全行干部员工坚固树立纪律规则法律意识。

  第四,抓制度建设,构建常态化监督体系。不断创新党内监督方式,将述责述廉、党内谈话作为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抓手。建立干部廉洁档案,为全面驾驭领导干部有关状况供应一张详实体检表,让一把手亮出家底,切实增加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自2018年以来,每年年初支配下一级一把手述职述责述党建,压实一把手管党治党责任。

  第五,抓肃纪执纪,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实行有力手段,推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一是用好四种形态。特殊在第一种形态上下更大功夫,干部有问题就指责、教化、处理,常咬耳朵、常扯袖子,抓早抓小、关口前移。二是监督纪律执行。近年来,对省行巡察反馈问题涉及的责任人以及其他问题的多名责任人的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

  近年来,某某分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实行全面从严治

  党,始终坚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实行一系列有效措施,把政治纪律和规则立起来、严起来,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三、存在不足及缘由分析

  一是日常监督不到位。日常监督主要通过巡察、派驻、履责报告、检查考核等形式开展监督,监督抓手不丰富、不详细,推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切实把责任扛起来的措施不够,发觉的问题都趋于表面化,深层次问题不多。

  二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考核评价是关键,但目前监督中缺乏有针对性的考核,不能全面精确反映一把手责任落实状况;考核方式缺少创新,一般是简洁地量化考核,导致下级党组织习惯于在看得见的硬件上投入成本,而忽视了对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作风形象、政治规则上的管控。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剖析根源,主要有:一是相识不足,个别同志相识片面,狭隘地认为监督过多会导致自己束手束脚,影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二是专责监督作用有待加强,大多实行谈心谈话等传统方式,肯定程度上存在监督浮

  在表面的现象;三是监督合力不足,五位一体监督体系各主体间相互通报信息往往只涉及常规问题、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深度共享不够,统筹监督不够全面有效。

  四、工作建议

  (一)落实监督职责,增加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肃穆惩处和警示教化相结合,实行通报曝光、案件剖析、警示教化、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督促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强化自我监督、内部监督,使各级一把手明纪法、知敬畏、守底线。

  (二)强化同级监督,增加权力监督的针对性。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监督观教化,坚持和完善班子运行机制、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党委一把手加强对下级党组织一把手和班子监督。

  (三)做实群众监督,增加权力监督的广泛性。进一步明确一把手权力公开清单的内容,突出工作职责、工作目标、重大问题决策、涉及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处理、监督结果五公开,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织密群众监督网。

篇六: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派驻人员代表上级机关参与入驻单位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在?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在?拍一板而定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防止下级?一把手?独断专行甚至为所欲为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管理监督的几点思考]加

  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管理监督的几点思考7月3日至4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做好干部教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加强全方位管理,加强党内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

  这次会议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作为****,我们在深感使命光荣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下一步,如何结合我**干部监督工作实际,突出抓住管好干部、从严治吏这个关键,特别是**一把手监督难题,将是我们探索尝试的重点。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抓源头,严格把好思想教育关。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行使权力的关键岗位,实现对干部严格有效的管理监督,关键在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

  督。在一把手的选用管理上,要切实把好关口,特别注重德的表现,选准用好那些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原则性强的领导干部。要注重针对性教育管理,加强对上任之初、退休之前、提拔无望和任职时间较长的一把手的教育监督;

  针对一把手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要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教育引导一把手树立民主、制度和群众观念,增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每年在年度考核时对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测评,对测评结果差的要限期改正。

  二、着力抓重点,切实加强关键领域监督。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一把手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规范一把手的选人用人行为,强化对党委(党组)尤其是一把手的责任追究,坚决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在重大决策上,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制度。实践中最有力有效的监督还是来自上级的监督,特别是上级一把手的监督,以及任命、管理部门的监督。要不断强化上级抓一把手管理监督责任制,督促上级一把手勇于尽责,经常检查下级一把手用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抓好经常性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防止思想滑坡;

  开展党纪政纪教育,消除法治盲区;开展反面典型教育,克服侥幸心理。二是抓好针对性教

  育。对管人财物、管工程,以及财务、审计部门“一把手”等重点对象重点抓;

  在传统节假日,以及领导干部家庭出现婚丧喜庆、子女升学、生病住院、乔迁新居等重点时机重点抓。三是抓好综合性教育。要按照教与引结合、引与防结合、防与惩结合的思路,切实加强“一把手”廉政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高压线意识,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加大监管力度,着力解决“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一是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员派驻制度。派驻人员代表上级机关参与入驻单位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在“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在“拍一板而定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防止下级“一把手”独断专行,甚至为所欲为。二是尽快制定重大事项报告抽查制度。尽快建立抽查制度,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查“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改变重报告轻核实的现状。抽到的报告要事事核实,较真到底,使其不敢虚报、漏报,将抽查情况存入个人档案。三是不断推进纪检和组织部门联合巡视制度。巡视工作要对各级班子“一把手”实现全覆盖,加大明查暗访力度,深挖线索,严肃查办,纠风正纪,重典治乱,形成威慑,以此强化上级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创新领导体制,着力解决“同级监督太软”的问题。一是不断强化上级纪委领导权。在人事安排方面,落实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

  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为主的工作机制,确保上级纪委对纪检监察战线人事工作的领导权;

  在执纪问责方面,特别是在查办腐败案件时,更要突出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权;

  在制度设计方面,尽快出台保障双重领导体制运行的具体程序,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二是逐步增加纪委在干部管理中的话语权。配备直属单位“一把手”时,要增加纪委发言权,真正把干部的道德品行考察作为首要标准,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三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乘势而为开新局。在体制机制创新及磨合时期,要勤勉敬业,以高度的职业自觉,切实做好对同级班子“一把手”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可能违纪的有关线索和问题,纪委书记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一抓到底。建立分权机制,着力解决“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权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核心环节。一是班子内部要进行科学分工、合理授权。要通过分工合作,防止“一把手”权力上一把抓,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大事小事一言堂;

  防止副职“工作时是包身工,决策时是稻草人,拍板时是局外人”,充分发挥出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组织运作效率。二是坚决执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制度。在“三重一大”

  问题上,要细化优化固化决策程序,禁止“一把手”在重大问题上率先发表导向性意见。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时,严格实行票决制,同时写实决策详情,要求参会人员对自身投票情况背书,以便日后实行责任追究。三是逐步试点、稳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要在试点单位公布“一把手”权力清单,明确界定“一把手”到底有多少权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逐步减少“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做到全程有效控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生。四是借鉴探索“一把手”不直接分管重大敏感工作。对人财物等敏感工作,推行“副职分管、‘一把手’监督、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新的工作决策机制,把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相对分离开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权力约束机制。

篇七: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对“一把手”监督的途径

  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干部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他们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工作搞得如何,班子状况如何,同“一把手”关系很大。如何加强对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呢?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强化思想监督。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抓好“一把手”党的宗旨观念、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使“一把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公仆意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其次,对“一把手”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帮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提高驾驭矛盾和妥善处理各类社会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贯彻执行。再次坚持抓好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党纪教育,使“一把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权力关、名位关、金钱关、人情关、色情关,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带头遵纪守法,带头*不正之风,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二、强化用人监督。把监督的起点定在对“一把手”的选拔任用上,把人选准选好是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选拔“一把手”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坚持*推荐、组织考核、任前公示,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既有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测评,也有单位内部的测评,还要向纪检监察、*等部门征求意见;既考察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又考察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交际圈,一定要把好推荐关、考察关、任用关,对徇私舞弊、用人失察的要追究责任,为选拔任用“一把手”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真正把那

  些品质好,懂经营、善管理、作风过硬、遵纪守法、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同志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

  三、强化内部监督。班子成员之间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监督权,要强化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监督。一要努力提高*生活会的质量,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要坦诚相见,敢于交流思想,揭露问题,反对一团和气。二要建立议事规则,办事程序,坚持*集中制原则,加强集体领导,企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不得独断专行。“一把手”作为班子的领导核心,要充分发挥班子内部监督的主导作用,经常同班子成员交流思想、沟通情况、互相帮助,自觉接受监督,倾听成员的不同意见,集中集体智慧,作出科学决策。

  四、强化群众监督。人民群众作为领导权力的承接主体,其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支持他们参政议政,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进行*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财务监督。加强财务监督,一要规范“一把手”的开支权限、范围、程序,不能什么开支都是“一把手”个人一支笔。二要实行财务公开,让职工当家作主,增强透明度,防止“一把手”乱收乱支和花钱大手大脚。三要实行会议统派统管制度,使财务人员敢于大胆*“一把手”的违纪违法行为。

  六、强化作风监督。“一把手”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必须把“一把手”的工作作风作为一项重要监督内容。一要督察“一把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基层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考察是否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反群众纪律。二要督察“一把手”对

  企业重大决策和执行上级政策的落实情况,考察是否我行我素、弄虚作假。三要督察“一把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察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带领职工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多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总之,企业“一把手”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他们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支配着数千万乃至上亿的资产,玩忽职守或以权谋私都可能导致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尊重企业家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加强对企业“一把手”严格监督的有效途径。

  【

篇八: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

  纪检监察报社>>>今日报道>>>研究与交流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

  [2010-11-23]

  段宇飞

  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监督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

  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作者系广东省韶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于洁秋

  [关闭窗口]

篇九: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浅谈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监督

  浅谈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监督

  浅谈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浅谈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

  纵观近几年发生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我们不难看出,涉及到不同层面的一把手的腐败案件占了很大的比率。这些人位居“第一”,手握重权,往往因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严重危害。作为一把手,视其地位、作用,应比常人有更大的贡献,可这些人非但没有做到,反而贻害社会,成了党和人民的罪人。对这些人除了惋惜之外,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一把手频频出事,与我们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等不无关系。

  权力的安全运行,不能过多地寄希望于一把手的品质。我们常说,选好一个人,救活一个县、一个乡镇、一个企业等等,却忽视了“人是会变的”这一基本事实。河南省交通厅三任厅长先后落马,出现了“前腐后继”现象。第一任以“绝不收人家一分钱”的血书形式上报省委,第二任称“要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第三任提出“一个廉字值千金”,但结果一个比一个贪。这是不是组织上选错了人?恐怕不尽然。这三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而是到任后诱惑太多,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我们现有的管理机制无法限制他们的行为,只能靠自律,然而仅凭这一点又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反腐败的实践反复证明,即使是原本德才兼备的人,当他的权力失去控制时,也完全有可能因私欲而去搞腐败。因此,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人的先天品质上,以为只要把好选人用人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在一个权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体制空间,仅靠个人的道德维系来抵御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诱惑,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列宁曾经指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完全依靠掌权者的“信念、忠诚和其他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在政治上是完全不严肃的”。

  一把手常常被赋予掌管人、财、物以及职位、机会等重要资源的分配权。因此,什么事都要问一把手,都要看一把手的脸色行事。这样,“有形的制度”根本敌不过“无形的家长制”。有的被刚提拔上来的一把手,为了大捞政治资本,大搞“政绩工程”被上司再度提拔,而留下的却是一点作用不起的工程和几十万

  1

  甚至几百万元的政绩债。有的一把手,连群众提出来的正确意见和建议被指责为“落后的意见”。好的制度到了具有“绝对权力”的一把手那里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正常的“杂音”就被“一锤定音”所取代。加上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在制度设计上缺少约束,具体运作不够透明,极易形成个人专权。班子成员怕占上“不团结”之嫌,不愿说;中层干部怕影响进步,不敢说;群众说了又没用,不如不说。这样就很难实施有效监督。正如一些腐败的一把手所言:“我的权力太大,稍不注意,权力就会转化成金钱,监督机构对于我形同虚设。”“官当到了我这一级,就无人监督了。”这种过度集中的权力,很容易使一把手成为“上管不着、下管不了的”监督死角。对一把手的监督,过多地依赖于一个权力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的体制是无济于事的。下级、普通干部群众、专门机构等监督主体,当呈分散状时,其力量往往小于一把手这个监督客体。有人称这种状况是“上对下监督鞭长莫及,同级间监督客客气气,下对上监督难上加难,专职的监督软弱无力”。

  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呢?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们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历史经验时曾深刻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看来,为了保证一把手确实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我们除了要不遗余力地加强教育外(必须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更要把发现问题和解决的视角放到制度建设上来。当代中国正在走向法治。从人治到法治,意味着包括各级一把手在内所有的权力运行都必须在严密的制度规范、监视和控制之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在行使中尊重民意,按照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主导政策的制定,并减少或杜绝非公共运用。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首先必须确保监督工作的威慑力。要改变目前对一把手虚监、弱监和失监的状况,使其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就必须有可靠的制度保证。因此,从党和国家层面看,要加快《党内监督条例》和《监督法》的制定。有了切实有效、操作性强的党规国法,就可以使对包括一把手监督在内的政治生活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其次,必须突出监督机制的震撼力。从地方各级层面看,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除了坚持并完善已有的制度外,还可以在许多方面进行探索。其中,进一步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尤其是发展党内民主十分关键。而要实现民主。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让大家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因此,要在不同的层面不断深化政务公开,

  2

  积极试行党务公开,并实行包括一把手在内的领导干部个人述廉等制度。同时,加快推进各个层次的巡视制度,把重点放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使各级一把手处在严密的监督控制之下。再次,必须强化权力均衡的制约力。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必须十分重视并加强对其手中权力的制约。一把手手中的权力,是一种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权。为了防止一把手手中的权力被滥用,必须对其权力进行必要的分解和限制,进行有效的制约。而且制约比监督更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十分明确地强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胡锦涛***在此后的一次重要讲话也多次提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前由于我们缺少对一把手权力的牵制和约束,使得这种权力出现失控和膨胀,给其中一些人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前,我们要对现有一把手的权力配置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科学、慎重地授权,不搞事事“负总责”、事事做“第一责任人”,使其权力无限扩张。要切实做到:在横向方面,班子内部之间的权力边界要明晰,使任何方面单独用权都难以为非;在纵向方面,制定缜密的体制程序,使一把手的权力无法畅通无阻地滥用。同时,通过这种职权上的划分,延长权力行使的链条,增加运行中的监督制约的环节。

  3

篇十: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对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的思考

  “一把手”主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群众团体中的主要负责人;由于“一把手”掌控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实际权力,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因而普遍存在“难监督”的问题;从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党政“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违规用人;借选拔任用干部、组织人事调配之机收受钱物、索贿受贿、买官卖官;二是违规用权;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三是违规决策;在“三重一大”问题上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致使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四是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五是违规收受各种礼金“红包”;针对这五个方面问题,我组认为:

  一、切实运用好对“三重一大”内容监督;

  一由派驻出机构牵头细化各综合监督单位“三重一大”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必须向派驻出机构“提前报告”制度,以便于派驻出机构可以全程参与或掌控各综合监督单位的“三重一大”内容及程序,从而为规范“三重一大”议事监督奠定基础;

  二采取“三重一大”公示公告制度;只要涉及到“三重一大”内容,都必须在各综合监督单位网站开设“三重一大”专栏或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并采取“事前公布内容、事中公示决策进程、事后公示决策结果”的方法,做到内容、程序、结果“三公开”,进而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坚持“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议事决定制度;要规范“一把手”决策权的行使,凡是涉及到“三重一大”的,都必须经过党委集体或领导班子讨论研究才能做出决策;

  四要严格“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决策过程分为议题准备、集体研究、贯彻执行3个环节进行监督;在议题准备环节,事项报审前必须提前送达参会人员,保证其有足够时间了解相关情况,避免会议决策流于形式;在集体研究环节,决策会议参加人员必须达到领导班子人数2/3以上,且分管负责人必须到会,会议方可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表决权的人数不足3人的单位,应成立3人以上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避免重大事项决策“一言堂”;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充分酝酿、群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的民主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都要经过充分酝酿,充分发挥纪委参与“三重一大”监督质量;

  二、坚持“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的监督;要切切实实坚持“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组织人事、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物资采购”制度;首先,从年初单位党委组班子分工文件上要加以明确;其次,要落实到具体实际操作程序和操作环节中,力求避免出现分管线领导不签字,签字还是“一把手”的两张皮现象;再次,要正确处理好“一把手”负总责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与“五不直接分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三、牢牢抓住财经制度的“笼子”;一是严格离任审计制度制度;坚持凡离必审、先审后离,凡用必审、先审后用;二是建立财经制度检查制度;建议由综合派驻机构牵头,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采取定期、不定期、“飞行检查”等形式对各综合监督单位进行财经制度检查;三是执行预算评估制度;联合财政,每年对各综合监督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四、完善监督网络;首先在单位内部设置检举箱,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力求做到“两个结合”:“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相结合,完善监督网络,实行对一把手的全程立体式监督;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通过开通监督电话、公布电子信箱、实行公开承诺等措施,架起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舆论监督桥梁;

  总之,必须科学地分解和配置“一把手”的权力,健全和完善“一把手”选人用人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做到“关口前移”和“关口后移”相结合,重点从规范事权、财权入手,规范“一把手”权力运行;

篇十一: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P>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范文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监督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

  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篇十二: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P>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1)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地围绕增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是,对“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有权力运行不够公开、监督制度不完备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等等。如何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要花大气力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决定组织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要格外慎重。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在德方面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选为“一把手”。要建立科学的初始提名制度,坚持“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充分酝酿、讨论决定”的选人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到各级“一把手”岗位上。要规范交流轮岗制度,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及时进行轮岗交流,以解除因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形成的滋生腐败的隐患。要实行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发

  现“带病”上岗和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一把手”时,要严肃追究首推者和审核把关者的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合理分权。进行合理分权,形成权力制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权力滥用的机会。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按照班子职责分工,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适当分解,实行党政正职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执法等制度。要明确权力运行流程,完善权力公开机制,重点公开决策权和用人权。进一步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民主集中制。探索建立议决权、否决权分离制衡机制。建立相应的权力运行激励机制,对执政为民、规范用权、有所作为的“一把手”,也要“大开前门、严堵后门”,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意识。要加强对“一把手”的廉洁从政教育,建立健全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家庭助廉教育和身边工作人员廉洁教育相结合、廉政宣誓教育和廉政承诺教育相结合等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制度,引导“一把手”充分认识到滥用权力导致腐败的危害,牢固树立“监督是关心、是爱护”的理念,增强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监督的意识,并把自觉接受监督当成一种内在需求、一种日常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自觉营造有利于监督的氛围,主动打造有利于监督的平台。

  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合力。要突出上级监督和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明确上级党组织和同级班子成员监督“一把手”的责任。上级党组织明知下级党政“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或班子成员明知“一把手”有违纪违法行为,不提醒、不报告、不监督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切实发挥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审计,定期对“一把手”进行经济审计。要在建设、财政、国土等重点部门设立内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在党务、政务等公开的基础上,加快网络问政步伐,不断扩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支持报纸、电视、电台等舆论监督,正确引导网络监督,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威力。建立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与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工作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分析干部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民主评议和信访等渠道反映的“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关于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几点建议精选(2)加强干部监督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防止和遏制党内腐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措施,也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作过精辟论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我们需要建

  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②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人际关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干部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处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位高权重的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难度愈来愈大。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党的干部监督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sO100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有的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接受监督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自视高人一等,自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拒绝监督或逃避监督。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一些地方往往只注重对“一把手”的工作实绩特别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忽视对其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对下级“一把手”存在的问题,总是遮遮掩掩,处理起来也是避重就轻。三是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有的班子成员认为“提了没有用,还得罪人,不如不说”;有的担心被“一把手”误解自己有“野

  心”、想“篡权”,不敢监督;有的怕反对意见提多了会当成“闹不团结”,影响自己的前程,不愿监督。因此,往往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团和气的状况。四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的同志认为自己职位卑微,上级“一把手”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打击报复,故宁可“多栽花少栽刺”,信奉“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不敢挺直腰杆对上级领导进行监督。五是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有的“一把手”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不经过群众讨论,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使群众很难真正有效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没法监督。目前,对一些“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导致监督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针对性,收不到应有的实效。

篇十三: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P>  加强对银行高管人员监管的几点建议

  按照银监会“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其要旨之一就是严格规范基层高管人员的“失范”行为,防范案件风险,将强化银行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和履职监管作为提高监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高管人员任职和履职监管。一是科学设置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对高管人员的资格准入,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硬杠和素质同重要的办法,努力做到高管人员资格审查更加科学和全面。既对高管人员的学历、专业年限进行审核,还应加大对高管人员政治素质和道德操守的考核比重,防止重硬杠、轻素质、表面化、考核走过场的做法和倾向。二是加强任职期间的行为监管。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约见谈话的动态监管方式,推行问卷调查制,拓宽对高管人员任职业绩评议的信息采集渠道。制定高管人员持续教育的培训计划,突出法律法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其可持续履职能力。三是积极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不称职、不合格的高管人员一律实行市场退出,坚决克服“成为高管定终身,没有硬伤不下岗”的错误认识,严肃查处高管人员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有违诚信的行为,做到有进有出,促进高管人员资格退出机制的形成,切实提高高管人员的整体素

  质,使高管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维护高管人员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纠正高管经营管理的不当做法。一是纠正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做法。银行经营的考核不仅应考核其资产规模,存款总量、贷款质量,更应侧重考核其管理水平。把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纳入主要考核体系,由此纠正高管“盲目乐观扩规模,弄虚作假搞业绩”的行为。特别是应把案件发生率纳入考核范畴,作为高管人员是否能进一步提职的重要考量标准。二是纠正盲目信人不要制度的做法。一些高管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作为信条,只讲“义气”,不讲原则。应及时对现有制度执行中的一些疏漏,以及不适应、不合理的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督导基层分支机构健全工作流程,细化内部岗位职责,明确每名员工、每个岗位的具体责任,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三是纠正粗放经营不讲细节的做法。基层很多高管粗放经营司空见惯,凡事不讲细节,工作不讲流程,办公不讲秩序,决策不讲民主,还把此陋习当作“超脱”和“潇洒”。这正是我们和先进地区、发达国家多数银行高管的最大差距所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不注重细节,工作作风粗暴的高管的银行治理能力很值得商榷。在日常监管上,应注意

  高管的管理和行为细节,以“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就要求监管方式和理念也应适应细节考核的要求,一切从细,一切审慎,防止疏漏,防止蚁穴溃堤。

  三、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管。关键岗位是基层银行机构案件高发易发环节,加强对关键岗位的控制是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重点所在,并且,未来银行基层高管中的大部分人员将从现有关键岗位人员中产生。因此,必须着手建立银行关键岗位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关资料完整、翔实地录入,形成上下左右互动信息平台。解决在当前各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和重要岗位变动随意性较大,监管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强化事中监督岗位的人员配备,增加风险控制岗位,将操作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加强业务过程监控;应严格执行重要业务、关键岗位人员轮换、强制休假和离岗稽核制度,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四、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合规企业文化。积极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用实际案例现身说法。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意志力,使基层高管和基层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提升其职业操守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使依法按章办事和

  合规经营成为心灵习惯,从根本上降低内部道德风险。此外,还应规范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建立和落实员工行为排查制度,明确具体操作程序和规定,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谈心制度,畅通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

推荐访问:如何加强对银行一把手的监督 加强对 把手 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