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文化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五力”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5-10-29 14:00:06 来源:网友投稿

唐长远

[摘 要]对于山区学校文化建设中,有些学校忽视文化立校的重要性,视之为“摆设”,难以达到文化引领的发展高度。为提高认识,就办学理念策划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剖析办学理念策划重要性;
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知。在学校文化构建中,核心理念的策划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学校定位策划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标识力,学校使命的策划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统领力,学校精神的策划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化力,管理理念的策划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形构力。

[关键词]学校文化;
办学理念;
高质量发展;
策划;
维度

与学校领导交谈,极少有人把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关联起来,显现出缺少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必要把学校文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维度剖析清楚,以达双赢效果。下面以阳山县第二中学(以下称二中)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策划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一、策划核心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文化建设始于办学理念构建,办学理念包含核心理念、学校定位、学校使命、学校精神、教育理念。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需要有一个逻辑起点作为“红线”串联起来。核心理念作为起点,是基于核心理念要起到支撑起整个文化体系的作用。核心理念是指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活动的最高指导思想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贯穿于所有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环境建设的质的规定,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二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重视对核心理念的策划,在易海峰校长带领下,对核心理念的策划进行如下五方面的思考。

(一)世界观

要实现文化的注魂工程,就必须重视学校文化构建与世界精神的契合,让世界精神引领学校发展。宇宙中为什么会充满这么多有趣的事物。原因之一,是存在着一套被称为“自组织”的进程,它可以让某个有限的区域实现秩序。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基于对“天行健,地势坤”世界假设。运用世界生生不息的原生力量激励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达到了为学校文化注魂构建目的。二中假设世界存在的自组织是一种高明的自然法则,是世界力量、世界秩序、世界信息的自我诠释。他们效法自然,把核心理念定位为“高明”,这是对世界完美性的一种假设。

(二)人性观

人性观制约着学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定位。历史上,人被定义为社会动物、文化动物、符号动物。二中认真查阅了“人论”文献,把人定义为“具备运用知识达成自身目标的物种”。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是“理智”——即人是能够运用知识符号实现自身目标的动物。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所阐述的就是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二中把核心理念定位为高明,凸现人性天赋的优势。

(三)教育观

核心理念要凸现教育功能,就需要准确定位学校教育本质是什么。二中近年来思考教育内涵,特别是山区教育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本质是“让人成为人”,成人的标志就是培养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即能够运用知识来实现自身目标的人。教育的高明之处就是达成让人成为人的目标。

(四)环境观

环境制约着文化,核心理念的策划必须考虑环境因素,运用当地文化有利因素来思考核心理念的设计。阳山地名的意象是太阳照在高山上,寓意高明。当地人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人称为“高明人”。当地面临着高山峻岭,交通不便的生存困境。当地的生存秘诀就是运用智慧解决生存难题,运用知识谋求生存已是当地人不言而喻的生存法则,是他们生存基因中烙印着的行为规范。二中从当地文化中寻根,把阳山这个地名的高明定位为学校文化核心理念,彰显着文化的根系。

(五)学校观

二中是一所有着2000多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历任校长都希望创办出学校的特色文化。易海峰校长同样也思考着学校文化特色定位在哪里,二中办学优势在哪里。今年,二中全新的校区将投入使用,新生的二中将会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二中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身份定位,他们考虑再三,定位“高明”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理念,喻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二中走进一条以知识之光照耀的发展之路。

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找到精神之源,统一思想,聚焦思想共识的凝聚力。二中的核心理念界定,诠释了解决山区生存问题动力就在于知识。高明的定义支撑起学校文化力量之源——知识就成了学校文化达成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有了这样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的界定,整个学校办学思想就清晰起来,这样就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定调了高明发展之路,走知识兴校之路就成了二中高质量发展的认知力量,前进的思想动力。

二、策划学校定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标识力

在策划出核心理念后,接着,要策划的是学校定位。学校定位就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环境要求、发展趋势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发展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是对学校最本质特征的框架性勾勒。如何把学校办成高明的学校,让学校定位的标识性来标明自身是一所高明的学校,这就是学校定位对核心理念的身份转述。基于对高明的学校办学核心理念的界定,二中把学校定位为“让人成为人的学校”。他们把人定义为“具备运用自身知识解决生存问题的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能够运用知识符号的动物。

(一)国家课程需要

2022年课程标准中提到“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二中思考中“成为人”的品格,也是学校属性观的具体体现。让人成为人就是学校本身固有特性,也是二中学校身份标识的符号解读。

(二)地方育人需求

二中地处山区,生存问题是当地人的根本问题,学会生存成了当地教育理所当然的教育诉求。纵观阳山教育史,当地人就是仅仅依靠所学的知识来应付大山急流,他们一代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科学种养知识使当地人过上了温饱生活。今天的阳山,依然需要借助知识的力量融入现代化,知识就成了当地教育的发展需要。正是传播种知识的教育让当地人希冀着明天,正是知识信念,增强了他们生存的信心。

(三)当地文化需要

阳山县教育局提出“办山区有影响力教育”的教育目标,即按客观规律办教育,按人的成长规律育人的思路。二中为落实县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让人成为人的学校定位,就是落实按教育规律办学,让学校像学校;
按价值规律任教,让老师像老师;
按认知规律成长,让学生像学生。把成人作为学校定位主体,凸显了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的主体地位。

(四)学校文化需要

二中的学校定位,意味着在学校定位方面把高明的核心理念转换为让人成为人的身份标识,找到了成为一种具备高明基因的身份定位的标识符号。“让人成为人的学校”就成了二中代言词,二中就是一所培养规范国民的学校,把成为人作为对高明核心理念的回应,明确提出了学校身份标识的符号。

学校定位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学校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表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学校能够把一个启蒙的学生培养成为能依靠自身的知识解决生存问题的人,学校由此实现了育人的身份诠释。教育要达成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于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人性品格达成才能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让人成为人就是二中体现出的“树人”观,这就成了二中身份价值的诠释。

三、策划学校使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统领力

要使核心理念在学校文化中生根发芽,就必须把核心理念从学校定位到学校使命等进行系列设计,让学校使命承载起核心理念执行力,引导学校文化沿着核心理念的“红线”表现出鲜明目的性,表达学校的使命担当。学校使命主要是指学校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学校为社会的繁荣、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所应承担的角色和义务。二中把学校使命定义为“培养优势发展的人”。

(一)生存法则

物种生存遵循的是优选法则,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遵循优选的法则。二中在策划学校使命时,定义为培养优势发展的人,考虑的是从众多的可供选择的使命中进行自身使命的界定,让优势发展契合自然的生存法则。教育学生要生存,必须是一种理智高明的优势选择。人要成为人,根基就在于人的先验性——人具备了成为人的天赋。发挥出人的天赋优势,才能完善人的发展。

(二)发展法则

人类之所以成为非同寻常的物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致力于扩充大脑,使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外部信息,进行更为复杂的分析推理,并采取更多的行动来达成目的。他们专攻“认知生态位”,获取的能量越多,人类的命运也就越美好。纵观历史的发展轨迹,从山顶洞人到现在的全球联通,人类所依赖的是人的理性思维走到了现代化,是人的思想性带领我们迈向文明。二中从人类历史长河追溯中得到启发,把学校使命定义为培养优势发展的人,体现的就是人的理性在达成生存目标上的价值。

(三)教育法则

经过上千年的教育实践的沉淀,优质教育的模式越来越清晰,优质教育必须是个体优势发展的教育,教育的现代化必须是个体教育的优势化。没有个体教育的落实,就不可能实现个体的优势发展。二中的有识之士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使他们自觉地选择了优势教育模式,培养优势发展的人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已经成了学校使命的符号标识。《中庸》开篇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这话诠释了教育要旨在于顺从天性而教。

(四)学校法则

二中从1984年创办起就提出“创新体艺教学,创办体艺教育强校”,延续至今的不懈努力,使他们在探索迎合学生优势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二中完全中学的属性,使他们在特色教育方面聚合了办学资源,创出了自身的优势教育模式。该校多次获得过国家级奖励、省级荣誉靠的是自身特色化的办学策略。

从高质量发展角度来审视学校使命的策划,可以看到学校使命的界定能够聚集学校有限资源投入最能体现学校优质发展的项目方面,从而达成教育的优势发展。学校使命的准确界定,能以优势目标统领学校资源,实现教育主攻目标的有效投入,从而实现教育优质项目的落地,实现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四、策划学校精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力

办学理念需要策划出学校精神,用明确的学校精神焕发出师生信念的力量,这是学校核心理念进入师生的精神领域进行文化塑造的构建过程。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这就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对美好人性的向往的基础上。学校精神是意指学校群体呈现出来的风尚、思想境界、意志品质和行为准则,以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活力。[2]二中把学校精神界定为“知识引领我们”。

(一)学校精神源于对宇宙力量的认知

二中把学校精神设定为知识引领我们,是基于对宇宙力量与宇宙秩序的认知。《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表述出了天地中存在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运行力量,人应当顺从天地运行规律来实现生命价值。对天地运行规律的认知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知识,按照天地运行规律办事就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信念。二中的学校精神定位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以道法自然为信念,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宇宙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二)学校精神源于对时代精神的认知

新时代的伟大复兴精神呼唤着学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呼唤着学校对理性精神的回归。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一种尊重规律,按教育规律办学,按人性规律任教、按人的成长规律育人的有序化行为,这就是知识引领我们的体现。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出:“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在策划学校精神方面要有一种理性思考,要有一种按客观规律办教育的精神涵养。

(三)学校精神源于对学校师生的认知

阳山曾经是一个贫困县,摆脱贫困走向富足一直是当地人的千年诉求。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使他们过上了富裕生活。经历了知识引领人们过上富裕生活的体验,让师生们真正感受到知识引领的强大精神动力,他们对知识的信心正是融入现代化的必备精神素养。二中树起了知识引领的大旗,让知识赋予学校前进的信念力量。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赖于强大的精神作为支撑,让坚强的信念为构建文化自信提供信念的力量,高质量发展发展必须依赖于高效的精神动力作为力量之源来推动。如果一所学校文化建设忽视或错失了文化精神的构建,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有形无神的空壳。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为内生力量来推动,优秀的学校同样需要强大精神作为内生力,以信念的力量凝聚师生内生潜能。

五、策划教育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形构力

教育理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的价值观对教育活动内在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行为持有的基本态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信念,也是学校所主张的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理念涉及的是实践观,即是学校以什么样的观念投身到实践之中,也就是说学校怎么办才能体现出办学的核心理念,构建出自身的行为文化规范。二中教育理念设定为“让优秀可以看见”。

(一)落实课程标准需要

课程标准中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优秀可以看见就是让学生通过行为文化凸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放飞自身的个性,让自己天赋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释放与显现。任何的实践行为都是自身内在核心理念的形象化的形构过程,是一个人展示自身优秀素养的舞台与时刻。二中要实现课程标准,最能体现课程标准落实的则是构建自身的行为文化,让高明的文化理念通过师生的行为展示出来,让抽象的高明理念行为化、形象化、环境化。

(二)落实学校文化需要

构建学校教育理念,确立学校文化的实践观,是学校文化落地的需要。落实核心理念的高明设计,达成成人的学校定位,促成优势发展的目标,聚焦知识引领的学校精神,都需要有让优秀可以看见的实践观来体现,构建出行为文化的育人成果,让行为规范来体现出高明理念的丰富内涵。正是有了实践观让优秀可以看见的策划,二中的学校文化建设就有了落地渠道,有一种让师生行为、环境文化形象化的渠道。漫步二中的走廊、展厅,翻阅学生美术作品集、作文集,阅读二中的《教坛拾贝》,我们感受到二中弥散着的文化气息,聆听到了师生脚步踏出的文化节奏。

(三)落实个体成长需要

当今世界,成为自己已成了价值观的标志。今天的学生,重视自身的认知与定位,关注自我的包装、设计。课程标准提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增强课程适宜性。”二中的教育理念定义为让优秀可以看见,正是基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实践需要。

综上所述,办学理念策划是一个多维度构建体系,每一个维度都有其独自的功能与架构,以此共同构建起一个有呼吸的学校文化共同体。系统构建正确与否,都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细节落实,都需要办学理念的正确界定与合理构建。

参考文献:

[1](春秋)子思.中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9.

[2]沈曙虹.办学理念策划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6.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五力学校文化 五力齐发筑同心 汇智聚力促发展华人时刊(2023年19期)2023-11-16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06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4期)2021-07-22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24期)2017-01-05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年11期)2017-01-04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未来英才(2016年19期)2017-01-04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

推荐访问:高质量 文化建设 注入

上一篇:山西博物馆 下一篇:鸟妈妈与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