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完整)

时间:2022-06-25 1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完整)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6篇

第一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根据集团公司党工部《关于在全公司深化开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的补充通知》要求和开展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现将学习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坚定不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到我们工作发展的全过程。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发展动能的提升,更要注重经济软环境的打造。安全生产是发展底线,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安全生产关系到集团公司的公共利益,作为安监干部,必须要解放思想,充分认清新时代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树立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要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使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要求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在安全生产战线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解放思想,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在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肩负的使命。安全生产是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以下简称“一优三减”),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以下简称“四化”)的提出及推进,有利于集团公司科学决策和理性管理,把失误降到最低;
有利于数控操作和大幅度减人,把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如磐石的安全生产基础。

二、解放思想,转变方式,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推动事后监察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管理绩效是行为”的理念。绩效就是行为,集团的安全管理,应注重过程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国家强调公司构建安全分级管控隐患排除治理也强调的事前管理,加强安全日常基础管理,规范日常行为管理,应作为我们今后安全监督考核的重心。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应急管理机制改革,我们要将工作重心放到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上,强化危险源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防早防小,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不断增强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权。

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责任担当、爱岗敬业,要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去谋划下一步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能力提升。将高质量发展与我们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为一体,筑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四、实现传统监管向科技强安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安全管理工作要主动顺应集团公司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网络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落实高危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和质量。解放思想,砥砺奋进,全面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追赶超越、争当先锋的生动局面,严格落实安全主题责任。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和部署,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抓早抓小,履职尽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领导有部署我们行动、上级有指示我们有落实、企业有需求我们有服务,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安监人的担当和作为。

五、推动安全管理改革创新。畅通信息联系,优化工作衔接机制,对生产单位实行分类、分块管理,改进安全生产检查、挂牌督办等制度措施。发挥好安委会综合协调、考核检查的作用,做实各条线安全监管职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六、强化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理念、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专业知识,施行 “一优三化”、 高质量建成及应用“四化”,是提升煤矿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建设在新时代的重头戏,是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一次革命,是抓好安全监察工作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是新课题新挑战,必须顺应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而大力推进。一是 “一优三化”“四化”最大的作用力是安全,安全监察队伍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着力推进,并把各单位部门提高认识、积极建设、重视应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监察的重点,做到监察有办法、有计划、有考核,对思想认识不够、缺乏统筹规划、工作进度滞后、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建设轻应用的单位部门及人员要及时予以惩处。二是对安全监察队伍全面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全新安全生产体系下对安全监察人员的新要求。三是建立全新的安全监察模式,找准各阶段的监察切入点和重点,确保顶层设计和实施无安全漏项;
确保正常自动化、智能运转的程序和设施,不出现违章指令人为干预,当好“电子警察”。四是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把对“四化”中的“三新”培训纳入监察范畴,促进作业人员熟练掌握“应知应会”并严格落实。五是及时掌握和应用相关信息,争取政府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

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安全关”是我们安监干部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冲锋在前、示范表率,让发展高质量与安全高保障交相辉映、同频共振,才能做到量质并举、统筹兼顾,共同推进集团公司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战略步伐。

第二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时刻,***亲临X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视察X重要指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X市X区要紧密结合实际,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让十九大精神和***视察X重要指示在X落地生根,努力推动X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视察X重要指示,要深刻理解、把握内涵要求

***在X视察期间,对发展实体经济、抓好创新驱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加强基层党建等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这是我们在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根本遵循。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视察X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的具体化。我们要充分认识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懂其中蕴含的核心要义,弄通其中贯穿的思想精髓,做实其中阐明的战略举措,紧密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做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切实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视察X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把学****视察X重要指示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结合X区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X的生动实践。在产业发展上,更加注重壮大实体经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在城乡建设上,更加注重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文化建设上,按照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要求,深挖汉文化景区、户部山、回龙窝等历史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X;
在党的建设上,牢牢把握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指导方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把***视察X重要指示转化为激励X区加快发展的强劲动力。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强化“任务落实年”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必成事项、必解问题、必需人才“三必工程”,以党建促发展,以作风促落实,苦干实干拼命干,既放远眼光,又拉近远景,以钉钉子精神把十九大精神和***重要指示落实到一项一项工作、一件一件事情上,绝不辜负***重托,奋力开创新时代X区发展新局面。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视察X重要指示,要在目标上同向同步、发展上开拓创新

围绕十九大战略安排和***对X发展的指示要求,立足X区实际,锁定奋斗目标,把牢发展方向,在实干中开拓创新,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对标十九大战略安排,明确新时代X区发展目标。未来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紧密结合区情,科学谋划X区发展的目标定位、阶段任务和思路举措,把落实十九大战略部署与***视察X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强富美高”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新时代X发展总定位总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把“强富美高”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加快未来三年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集中攻坚、提速提效,坚决打赢全面小康建设决胜仗。要深入实施“七大战略”,着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平均数、大多数和极少数的关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全体小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现代化理念引领发展,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基础。把现代化目标、现代化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快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路径,**发展难题,深化体制机制和思路方法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整合,加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催生更多创新成果,**影响发展的制约瓶颈和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激发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决胜全面小康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效衔接起来、贯通起来。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视察X重要指示,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推动十九大精神和***视察X重要指示落地生根,要有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要有奋发有为的争先意识,抢抓发展先机,增创发展优势,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要勇于解放思想。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突破、各项事业的进步,无不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只有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围。当前X区正处在发展的爬坡期、转型的攻坚期,要想迈上新台阶、寻求新突破,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要放大发展格局、放远发展眼光,把X区放到淮海经济区和全省大格局中审视考量,跳出X看X,既要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又要打破梯次转移、跟随发展的思维定势,坚决克服“求稳”思想、“守成”观念和“畏难”心理,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谋划推进工作。

要善于抢抓机遇。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振兴X老工业基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等重大机遇,依托丰富的楼宇资源优势,搭建平台载体,围绕传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楼宇经济及总部经济新模式、社区经济新模式、金融超市及融资平台建设、文博会及全国性非遗产品展销中心打造等,开展专项研究,持续打造现代物流、智慧信息、电商科技、家装文化、健康养老等重点园区,以点带面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挖掘产业成长空间,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X区发展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

要勇于担当作为。“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繁重的发展任务,需要各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作为。要增强勇于担当的意识,立足岗位、忠诚履责,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把本职工作做好。要增强勇于担当的魄力,把握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在解决大事难事中体现智慧。要树立鼓励担当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工作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第三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农业农村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务必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在发展乡村产业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强化改革助推和科技驱动,重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促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要立足特色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在加工和品牌营销环节的发展,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作为农业“接二连三”的联结点,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产业融合串起来,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商,将产业基地与终端市场连起来,打造产销融合有机整体。二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要平台和主要载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创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积极探索构建产业化联合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切实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建立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体系,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管理机制,确保监管责任无遗漏、风险应对无缝隙,坚守生命安全红线和健康底线。突出抓好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紧扣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千方百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推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结合实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实际工作入手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当前,一是要突出五个重点,即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要加快农村厕所改造,对新建房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沿线及农家乐,鼓励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乡镇、村聚居点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污水,鼓励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推行“户集、村收、乡运、区域处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排查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使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改造提升农村住房。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加快危房改造步伐,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具有乡韵乡愁的乡村建筑,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别是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际工作中要避免千村一面、一刀切要求,要坚持因村施策,精准施策,分层分类推进。要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突出房前屋后、院坝、道路、溪河两岸“四个区域”,特别是门口、路口、村口、河口等“四口”节点,以基本消除白色垃圾、基本消除不规范的垃圾堆放点“两个基本消除”为阶段目标,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立相结合,以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是要建立“省级主导、县市主责、乡镇主事、村社主体,农民主角”的责任机制,形成统筹合力,上下共同努力。尤其要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上多下功夫,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奖惩激励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建、民管。要探索建立受益村民适度付费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下乡工商资本、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旅游业主、环保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坚持花小钱、少花钱,量力而行,多管齐下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问题。

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乡村绿化行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要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切实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模式生态化,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估等措施,切实做好农业面源防治,助力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田就是湿地公园、蔬菜就是绿地、果菜花就是花海、森林就是碳肺的新面貌。一是“绿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调减低效粮食作物、壮大提升优势特色产业为路径,探索并推广“水中养殖生态鱼、江岸种植经果林”模式,让荒山变绿山,成为城市的碳肺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二是“治污”。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行耕地地力综合培肥,开展化肥减量试验示范,加快推进施肥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有机肥代替化肥。三是“改土”。加强污染源头治理,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的防控机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开展耕地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四是“净水”。加强水生生物生境的保护和修复,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推动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池塘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引导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支持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把水产养殖场建设成为美丽渔场、水上景观。五是“减载”。严格畜禽养殖适养、限养、禁养区域划分和管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整县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形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持续运行机制。推广“畜-沼-果(粮、菜、茶)”生态循环模式,形成种养一体化的绿色发展格局。坚持种养结合,以就近就地还田还地为主,支持畜禽粪便有效储存、收运、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

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紧扣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繁荣发展。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系统梳理“三农”改革任务,紧盯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二是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明确集体资产所有权,合理合法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水利设施产权及水价、供销、农垦等领域改革,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工作。三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按要求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四是要稳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优选一批有坚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有资源禀赋、有群众基础的村,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各级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益按股分红。五是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其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和经济实体。鼓励村集体以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为依托,以村为单位组建劳务服务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到2020年,80%的村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六是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开展“合股联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因地制宜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形成“大集群、小单元”,立足实际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必须把这个基础夯得实实的,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党的领导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重点是要建强基层党组织,选好带头人,整顿软弱涣散村,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时俱进提高基层组织的建设质量。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农村千千万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着力从农村创业带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一批村党组织书记,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全覆盖向贫困村、后进村分类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储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始终把农民群众置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依靠农民群众促发展,与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切实加强实施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推进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强化基层战斗堡垒的战斗力,充分释放组织振兴第一牵引力的拉动效应。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务必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人民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滚石上山的精神,不断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思考发言2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在X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第X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我们要对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亿万市场主体能够活力迸发,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就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既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第五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新起点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21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1

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十四五”期间,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将持续冲击国际分工体系,扰乱全球价值链产业链。我国应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等,充分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通过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定向跟踪我国在关键领域存在的技术短板和产能缺位,综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心得体会: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X指出,X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为全国发展探路”要求,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X拐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X“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决定X高质量发展全局的2

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的高起点、走在前列的高定位、跨越拐点的高要求,必须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问题意识,补齐突出短板,不断夯实跨越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基础,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X拐点”的内涵 率先跨越“拐点”,是“走在前列”的硬指标。X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然意味着要率先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具体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X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但支撑高速增长的比较优势在减弱。X推进高质量发展,已不具备高速增长期的比较优势,也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与路径,必须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X拐点”,把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与路径转到高质量轨道。因此,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研判当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态势, 把准方位、精准施策,更好谋划经济向高质量转轨的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实现中央对X“走在前列”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拐点”,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形成的“拐点”,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质量水平的提升。其中,要素质量的提升,表现为资本、劳动、技术等领域的高级要素和创新要素供给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需求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居民消费力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
供给质量的提升,表现为产业、产品、服务供给质量达到较高水平;
体制机制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二是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开放结构,在微观结构上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三是时间能量的消耗。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不是一个可精确计量的特定时间点,而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时间区间。

对于X而言,高质量发展“拐点”具有特殊内涵,融“拐点”共性与X个性于一体。这意味着,跨越“X拐点”既要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一般演进规律,也要紧扣X实际情况,体现X区域特质。因此,判断经济高质量发展“X拐点”,一要从高质量 发展的演进规律出发对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以评估;
二要体现X特色,3

结合X的区域特质、特色定位加以评估;
三要树立时间区间理念,既要寻找由特定物理峰值构成的具体拐点,也要通过综合判断,得到标识“X拐点”的合理时间区间。

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X拐点”的研判 基于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的研判:跨进高品质消费、高质量生活阶段的门槛。

正如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所指出的,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普遍遵循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进过程。但各经济体面临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向高级形态的演进既具有普遍性,也存在前进、波动、停滞、倒退、飞跃等多种形态。

恩格尔系数是判断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X城镇、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从1978年的51.1%、62.2%下降到2021年的34.7%和36.3%。2021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为29.3%,X恩格尔系数低于这一指标。根据统计,2021年,X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21年的26.7%下降到2021年的26.5%。如果仅从恩格尔系数指标判断,X已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但考虑到住房、教育、医疗等生产性消费上涨与居民收入存在不相适应性,导致恩格尔系数偏低。加之地区和不同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较大,尚不能得出X已进入富裕阶段的判断。

近年来,X消费力增长强劲,平均增长显著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伴随内需扩张的则是消费层次的迭代升级,形成倒逼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强大动力,这正是X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21年,X城乡居民拥有汽车比例已超过1/3,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耐用品已经成为家庭“标配”。此外,移动手机、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也基本普及,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组合音响等享受型消费也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X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同时,随着居民对消费品品质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X现有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面临极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存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变的强烈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内需成为驱动生产的关键因素,需求结构的升级则倒逼供给体系的变革,由此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量的扩张为导向的生产模式,要求以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供需匹配推动社会向高阶形态跃升。

基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研判:整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并向更高阶段迈进。

4

工业化阶段是判断一个地区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参考。根据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式(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X目前仍处于工业化阶 段,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地区差异较大,苏南等地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21年X霍夫曼系数为0.59,大致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X在经历了改革初期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以后,逐步转化为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惯性大,具有自我强化机制,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X的产业结构形态。

根据诺瑟姆曲线,以从业人数比例衡量,我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17.7%,远超同期第一产业在GDP中5.4%的占比,表明农业经营效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45%,与第二产业在GDP中45.0%的占比大致相当;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为39.3%,低于第三产业在GDP中50.1%的占比,表明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仍有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X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还未达到成熟状态,仍需要深度调整。

综合判断,当前X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尤其需要看到,X实体经济发达,制造业体系完整,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制造业的规模、质量与效益。苏南地区制造业基础较好、竞争优势突出,尤其需要推动制造业的高点提升,以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塑造制造业新竞争优势为 导向,不断赋予工业化进程以新内涵。在这一阶段,X需要深入探讨工业化的深化提升与提升制造业及整个产业体系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去工业化”倾向,促进工业化进程深化与工业化质量内涵提升的良性互动。

基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研判:城市化进程进入从加速期向稳定期的拐点,“半城市化”、“逆城市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从全球发展规律看,现代化既是工业化的进程,也是城市化的进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然建立在高质量的城市化基础之上,高质量的城市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口支撑和空间支撑。改革开放以来,X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目前城市化率已接近70%,正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由于5

全省各地发展存在差异,一些苏中、苏北地区仍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仍有较大空间。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基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半城市化”问题,甚至在城市内部形成了特殊形态的“城乡二元结构”;
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在城市化成熟阶段才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X省统计局调查表明,到“十二五”末,全省仍有7%的人口虽然统计在城镇化率中,但未取得城镇居民的待遇,仍然是农民。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的同时,“两栖”农民大量存在,并未充分彻底转移。

“十二五”期间,X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预计“十三五”期间,约800万农村劳动力进城转户,意味着X农村劳动力彻底、充分转移将大大提速。与全国一些地区相比,苏南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较好解决了“新城市化”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问题,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也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当前,X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支撑高速增长的重要指标相继达到峰值,X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已取得实质性成就。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X拐点”,转变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前提。这一转变可通过支撑过去高速增长的指标变化加以衡量。从劳动力年龄峰值来看,X已越过劳动力供给峰值,这直接决定X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主要污染物排放峰值来看,近年来X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表明X主要污染物排放进入下行通道,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峰值。鉴于X能源消耗在高位运行,加之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性、复合性、交叉性,部分指标具有潜伏性、隐蔽性,因此X要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仍需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从传统产能峰值来看,伴随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推进,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传统产业产能陆续达到物理性峰值,这为X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新动能渐成主干,X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正获得可靠支撑。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X拐点”,能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要素、新动力是基础。X在全国较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较早开展经济结6

构调整,一些质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新动能蓄势发力,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发展,避免了经济断崖式下滑造成的破坏。在新动能培育方面,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2021年,X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1.7%,贡献率稳居“三驾马车”之首,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从需求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2021年,X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提高到42.7%和31%,表明X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新产业、新业态中,X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32718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9200亿元,均居全国第二。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规模和增速领跑全国。新要素、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标志着支撑X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已形成,将成为X跨越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关键力量。

质量效益指标稳定提升,正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但一些关键指标仍有待提高。质量效益指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反映。近年来,X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增长,从2021年****元/人上升到2021年****元/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1年为18487美元),但与美国(2021年为98990美元)还存在很大差距。对标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X在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等一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上还相对落后。这些指标既反映当前地区发展水平,更影响长远发展后劲,是决定未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力争迎头赶上,形成支撑X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

综合分析,X正稳步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拐点。当然,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X拐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量的积累达到相当程度之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很有趣! 妙笔生花。

7

第六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高质量政绩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政绩考核,高质量的政绩考核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提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要求,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鲜明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
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也是一个明确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自觉把思想意识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上来,自觉在工作和重大决策中注重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用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从重视gdp增长速度,到推动经济社会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部署,在考核导向上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不断提高政绩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勇破难题、担当奉献。

推荐访问:高质量 心得体会 发展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毛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