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级英语”教学设计——以山东省某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时间:2024-03-01 17:42:04 来源:网友投稿

孟凡艳

教育的目的就是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黄国文、肖琼2021)。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倡导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山东省某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方针政策。由于教材采用英语国家著名作家的原版文章,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大量英语国家文化,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凸显,这就要求任教该课程的教师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把课程思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文秋芳(2021)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中指出:“外语课程的思政作用不可或缺,除了与其他课程有相同的思政功能外,还有其独特之处”。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注重语言学习与审美能力培养,提升对语言文体现象及阅读、写作中的叙事敏感性,提高英语综合技能;
在分析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文体分析、语篇分析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注重培养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在注重挖掘语篇深层次人文精神内涵的同时,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中西文化比较,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该课程思政元素内容丰富,蕴含多元文化因素和价值范式,为思政教育构建了理想场所。外语课程思政应涵盖教学的各个方面,从教学内容到课堂管理,从教师评价到教师言行,应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做到无死角、无盲点(吴卫芬、张亚珍、苗森2020)。该课程教学中以综合育人为目标,以实际行动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建设了“线上+线下”“教材+教辅”“课内+课外”和“显性+隐性”的立体课程思政模式。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理念突出前瞻性、教学目标设计突出精准性、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综合性、教学流程设计突出系统性、教学评价设计突出合理性。

外语教师要全面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为更好地开展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首先,从国家教育政策视角深刻理解课程思政。2016 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其次,从教学理论视角深刻理解课程思政。教育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协调发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强调育人育才协同并进、教育教学相融,全部课程兼具人才“双育”的内容要求(唐德海、李枭鹰、郭新伟2020)。最后,从外语学科理论视角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外语教师要善于从学科视角挖掘语言背后隐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接纳不同的文化。

“高级英语”课程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培养思政能力。学校应重视思政教育培训,遵循“强培训”和“重合作”原则,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及“云端会议”等形式抓好教师思政能力培训。同时,该课程教师还应重视团队合作,结成教师共同体,建立集体教研制度,利用课余时间经常进行线上及线下的教研活动。授课采用“主讲+助讲”模式,充分发挥资深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所有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该高校重视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英语专业为该高校传统优势专业,以国家基础教育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爱教育、精语言、通人文、强师范”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高级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沂蒙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政建设为重点,旨在达成以下综合育人目标:

知识目标:具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知识,熟知中国文化,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能力目标:提高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文体分析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增强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素质目标: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具备师范生从业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落实以上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融入教材;
精心设计教学,把中国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并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品格塑造”多维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是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源泉。“高级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是Advanced English(2017 年版,张汉熙、王立礼编写),教学内容广泛,涉及语言、文化、文学、经济、政治及社会等各个领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其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还有利于提高其语篇分析、文体分析、文学鉴赏和跨文化交际等能力,提升其综合人文素养,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与“高阶”特色。课程教学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方面持续推进,在外语教学内容中有效挖掘育人元素。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体系性:打造立体思政教学资源,延伸课外思政教育阵地。

一是打造立体思政教学资源。首先,完善课程教材内容。该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积极开展与本课程相关的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思政。课程教学团队教师自编出版专著《英汉辞格语义对比研究》《英汉辞格非语义对比研究》及校本教材《英语修辞学》,在教学中采用英汉修辞对比法,探讨中英思维及文化差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写作与翻译能力。他们还将《当代外国文学》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美国族裔文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族裔矛盾和冲突,提高其对美国文化及其社会问题的认知。随着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教学理论基础更加坚实,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将主题内容(如价值观)、语言内容(如语篇结构)及教材活动(如思辨活动)与思政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融入教材,打造知识呈现、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其次,拓展思政教育资源。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优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如慕课、TED 演讲等包含真善美思政内容的多模态网络资源,以此构建了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教材与教辅的相互支撑。

二是延伸课外思政教育阵地。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学校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优势,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实践。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沂蒙革命根据地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听取学习革命故事,感受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气节,激发其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决心。通过参观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如“书圣”王羲之故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实现学以致用,与外国游客进行跨文化交流,宣讲中国文化。这不但提升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升华了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达到了显性思政教育目的。总之,教师不断拓展丰富课外资源,延伸思政教育阵地,将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入教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关键策略是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就像盐溶于水,无形无色却又无处不在(王学俭、石岩2020)。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改革优化教学设计,采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采用BOPPPS 教学模式,即导言(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将思政教育贯穿各个教学环节;
运用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将教学流程设计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细化思政教学内容,将思政教学内容“如盐溶于水”般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课程思政元素的无痕融入。

课前,教师布置导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化背景资料,整合资料,并制作课件,为课堂展示作好准备,以此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知中国文化,进行中西文化对比,从而提高其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例如,在讲授《高级英语1》第一单元“迎战卡米尔号飓风”之前,教师安排学生自主查阅飓风和台风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制作课件并进行课堂展示,激发了其求知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主人公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永不放弃的信念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珍爱生命,珍惜当下,强调生命至上,以此升华文章主题。

课中,教师利用教材相关思政主题,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把课堂教学打造成学生可有效参与的强交互过程,如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交际等,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引导其批判性思考文化多元性,并进行价值引领。例如,在讲授《高级英语1》第三单元课文“敲诈”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就西方所谓“民主公正”发表看法,既深化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思辨能力。

课后,教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采用项目式教学,使阅读、写作与学术调研相结合。教师课下布置拓展阅读与写作任务,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授完《高级英语1》第二单元“广岛——日本最有活力的城市”后,教师要求学生就主题“二战中该不该使用核武器”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正反方进行辩论,并就讨论的观点进行写作并提交到批改网,培养其热爱和平的意识,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教师将思政教育隐性浸入整个教学过程,构建课程思政和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融合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高级英语”课程教师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考核方式。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合作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将思政教育融入各评价环节。其次,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具体落实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反馈,培养其勤奋扎实、诚实守信、善于思考等优良品质。教师还采用“线上+线下”的多元评价方式,实现以评促学,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最后,评价内容具有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测试内容的思政功能,如终结性评价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目的设计,要求学生对作者的价值导向进行解读,对作者观点进行评价,以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

“高级英语”课程始终贯彻“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理念,教学设计结合课程特点、英语专业特色和学校办学定位,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打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培养了大批高素质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服务国家基础教育,为沂蒙革命老区人民的教育事业和全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高级英语教学内容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40期)2017-11-17“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4期)2017-01-04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4期)2016-11-11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英语 高级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