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

时间:2023-12-21 10:00:09 来源:网友投稿

郑得坤 赵雨萱

摘要:应急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理论分析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基础上,使用2012—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应急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不同区域之间,应急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
在中、西部地区,应急产业的集聚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应加快应急产业转移,完善应急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建设,加强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各省依靠自身的优势产业来打造产业园区,提高应急产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应急产业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GMM估计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mergenc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Zheng Dekun, Zhao Yuxuan

( School of Finance,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Abstract:
Emergenc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mergenc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12 to 2021 were used to carry out empir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level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emergency industry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agglomeration of emergency industries has helped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transfer of emergency industr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industry development fund support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of emergency industry. Each province relies on its own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to build industrial parks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mergency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emergency industr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conomic growth, GMM estimate

0 引言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乏力,下行压力较大。作为一种经济布局现象,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集聚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优势、专业化投入优势和知识溢出优势,不仅能节约运费、减少劳动消耗,还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1]。

国外关于应急产业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应急技术产业、应急管理市场和国土安全等问题,国内关于应急产业的研究随着国家对应急产业的重视而逐渐形成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应急产业发展模式、影响

因素、产业政策等方面[2]。鲜有文献涉及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長的研究。事实上,加快推进应急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应急救援能力与国家公共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急产业可以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本文在理论分析应急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使用2012—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认为,应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动应急产业集聚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由于应急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不同区域应立足本区域产业发展阶段,因地制宜推动应急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

1 文献综述

本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领域的文献:关于应急产业集聚的研究和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1.1 关于应急产业集聚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却少有文献关注到应急产业集聚。唐林霞和邹积亮(2010)用自组织理论全面分析了中国应急产业的内外部驱动机制,提出了诱导政策、监管政策和行业发展的指导政策。通过实证研究,Andrews & Brewer(2010)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很可能拥有更好的应急产业。Wankhade & Murphy(2012)指出,迫切需要紧急服务之间的多机构合作或“互操作性”,这不仅是因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的性质不断变化,而且提供安全和高质量服务的公共服务预算压力巨大。龚倩生(2012)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应急产业空间集聚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但文中应急产业统计口径过窄,样本数据过早,未能捕捉到近几年中国应急产业飞速发展、集聚水平快速提升的影响。曹广喜等(2021)运用区位熵法定量考察了我国应急产业的集聚程度,并测算了公共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产业集聚与财政支出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郝晓龙(2015)在分析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南地区应急产业集聚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应急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应急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魏继刚(2012)通过定性分析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应急产业集聚是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的引导、促进和支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文章只有定性分析,缺少定量考察。

1.2 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研究结论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潘文卿(2012)采用2001—2007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结论,制造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黄繁华(2020)以长三角城市群2003—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发现服务业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2)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集聚是产业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众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林伯强和谭瑞鹏(2019)利用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产业集聚适度时,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产业集聚过度时,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黄宝凤等(2019)采用2010—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对高技术产业进行门槛效应分析,当高技术产业聚集度超过一定门槛时,其正向效应显著下降。郭丽艳(2020)利用2003—2016年中国各省数据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拥挤效应,此时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降低。周小柯(2015)等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呈现“倒U型”,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集聚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张云飞(2014)基于Fujita&Thisse理论模型的分析认为,城市群内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1.3 文献评述

综上,我国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将视角聚焦于应急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对我国应急产业集聚效应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目前,对于应急产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产业的现状、财务绩效、法治建设、空间溢出效应以及政策路径上[3],关注应急产业的集聚效应的文献并不多见。

因此,本文首先从全国整体层面出发,分析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产业集聚效应的异质性,再将全国样本按照产业集聚程度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一步分析,最后为促进中国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与本文关系最密切的文献有两支,第一支是周小柯(2015)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制造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呈现“倒U型”,在中部、西部地区产业集聚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第二支是曹广喜(2021)在定性分析中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区位熵法定量考察了我国应急产业的集聚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测算公共财政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響,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财政支出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从这两支文献可以看出,周小柯(2015)的研究涉及中国东、中、西部的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中部塌陷”现象,但她并没有针对该现象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曹广喜(2021)则是研究应急产业集聚和应急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关注的是应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从理论上讲,应急产业集聚可以通过合理的劳动分工、技术溢出与规模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应急产业是一种覆盖范围广并且具有交叉性的新兴综合性产业,所以会引起各种类型的企业在空间内聚集。各个企业经过分工协作,可以提供多样和专业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应急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化分工,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升。

应急产业集聚可以促进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首先,产业的集聚不仅可以使相关企业共享信息、劳动力、公共设施资源等,还可以减少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转而将成本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应急产业需要高端技术人才,产业的集聚也会促使高精尖人才集聚,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

因此,一定水平的应急产业集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还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经济增长。

此外,应急产业集聚效应异质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受到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应急产业集聚空间表征变量、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行政等级的差异,决定了其集聚效应的具体表现。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规模较大、行政等级高的城市更有利于应急产业集聚专业化效应的发挥,产业多样化效应则可能更倾向于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规模大的城市,竞争化效应在行政等级高的城市、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更容易发挥作用。因此,不同产业集聚的空间异质性会影响产业集聚不同效应的发挥。

我国幅员辽阔,地级城市达280多个,各个城市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制度环境、经济基础以及区位地理方面均有差异[4],因此,产业集聚对区域增长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两个研究假设,以待后文实证检验。

假设1:应急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假设2:不同区域之间,应急产业的集聚效应存在异质性。

3 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根据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及202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文拟选取C27医药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C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仪器仪表制造业这六个行业的加总[5]作为应急产业的核算范围,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研究样本是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Wind金融数据库以及各省统计年鉴,研究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对于部分缺失数据,本文运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填补。

3.2 变量选取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人均GDP,为了削减异方差性,本文对人均GDP对数化处理,记为lnPGDP。

(2)解释变量:产业集聚度LQ取对数,记为lnLQ。

本文运用区位熵法对应急产业的集聚度进行测算,计算公式见式(1):

其中,LQ表示产业区位熵指数,q表示该产业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若LQ<0.5,则产业较为分散;
若0.5≤LQ<1,则产业较为集聚;
若1≤LQ<1.25,则产业中度集中;
LQ>1.25,则产业高度集中。

(3)控制变量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文最终确定选取资本存量(K)、劳动力数量(L)、人均受教育年限(S)、进出口总额(T)/GDP×100作为控制变量,并分别取自然对数lnK、lnL、lnS、lnT。

K代表资本存量,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要素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对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选择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代表资本投入,并对其对数化,记作lnK。

L代表劳动力数量,在我国,不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经济体系,劳动力的投入向来对经济的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劳动力的投入可以实现地区规模经济,同时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本文选择我国14—64岁人口作为衡量劳动力数量的标准,并取对数lnL。

S代表人均受教育年限,本文选择用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控制变量,并取对数1nS。

T代表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本文采用进出口总额/GDP×100作为衡量对外贸易水平的指标,并取对数lnT。

变量的定义与说明见表1。

3.3 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计量模型,见式(2)。

其中,Y表示总产值,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L表示劳动力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α表示劳动力产出的回归系数,β表示资本产出的回归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项,μ≤1。

为了削减异方差性,本文对所选取变量均做取对数处理,构建基本模型见式(3)。

其中,PGDPit表示i地区t年的人均生产总值,LQit表示i地区t年的应急产业集聚度,GOVit表示i地区t年的应急财政支出,Kit表示i地区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Lit表示i地区t年的人力资本投资,Tit表示i地区t年的进出口总额,α表示待估参数,μit表示随机误差项。

3.4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所有变量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原始序列平稳,可以进行下一步运算。

为避免产业集聚与所选取其他解释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GMM估计法,首先从全国整体层面出发,分析应急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产业集聚效应的异质性,再将全国样本按照产业集聚程度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一步分析[6]。

全国层面的系统GMM估计结果见表3。

通过观察表3可知,应急产业集聚的估计结果系数为正,而其平方项的估计结果系数为负。这说明我国应急产业集聚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应急产业的集聚可以有效促进应急产业的快速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拥挤效应便会逐渐显现,应急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增长。

通过观察控制变量的估計结果,发现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人均受教育年限、进出口总额的估计系数均为正,说明这四者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影响力度来看,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进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度基本相当,分别为0.0542、0.0549、0.0539,人均受教育年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较弱,为0.0429。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多依赖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对外贸易。

鉴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极为明显,本文应当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进一步将全国的样本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并以此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就我国东部地区而言,资本存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均呈现出正向相关,说明资本投入与人均受教育程度是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劳动力数量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呈现负向相关,说明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存在着拥挤效应,此时,再向东部地区投入劳动力将不会推动经济的增长。应急产业集聚度的平方项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的系数为负,说明我国东部地区的应急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与上文的假设一致。这一现象表明,当东部应急产业的集聚度不断提高的同时,负外部性也在逐渐增加,当其超过正外部性时,应急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反而不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进出口总额项系数为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负向相关。

就我国中部地区而言,资本存量的系数为0.140,远高于东部地区的资本存量系数,因此,资本投入对拉动中部地区的增长尤为重要。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显著。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正向相关显著性水平不高,但产业集聚仍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出口总额项系数为0.550,与经济增长呈较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就我国西部地区而言,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人均受教育年限与进出口总额均与经济增长呈正向显著相关,且劳动力数量的边际弹性相较于资本存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边际弹性较大,因此,要注重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同时,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加快西部地区应急产业的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4 结语

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探究了我国应急产业的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通过选取变量对全国样本进行整体回归分析,再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依次分析不同地区应急产业的集聚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应急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应急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三点启示:(1)应加快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应急产业协调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应急产业集聚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集聚程度较低,因此,应当突出东部地区应急产业集聚的战略中心地位,支持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应急产业集聚区网络,增强东部地区应急产业升级辐射能力[7]。东部地区应加强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应急产业集聚并发挥其经济效应,促进区域应急产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2)完善应急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应急产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治约束规范和改善应急产业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应急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方面,形成规范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通过政府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应引导多元化资本投资方式[8],以应急产业联盟、博览会、投资交易会的形式,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应急产业发展方向。(3)加强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明确企业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领先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政策激励(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鼓励应急企业投入技术研发[9]。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培育,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等形式的产学研,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政府应鼓励高校扩大应急管理学生的入学率。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转变教育理念,突出跨学科教育,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的跨学科人才。此外,职业教育培训在应急产业人才培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保证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应急产业的不断发展。除了逐步扩大应急产业人才教育培训覆盖面外,还应增强应急产业人才的能力。最终,要构建应急行业综合教育培训体系,以适应未来应急行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先宝,徐斐.中国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6(4):45-53.

[2] 尹宗贻.中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机理与绩效评价[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

[3] 丁鹏玉.中国应急产业竞争力及发展演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4] 卢星星.产业集聚异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5] 张廷海,王点,宋顺锋.中国应急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财贸研究,2018,29(9):42-54,75.

[6] 周小柯,席艳玲,吉生保.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基于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现代化,2015,35(1):25-27.

[7] 曹广喜,高升,周玲.应急产业集聚和应急财政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36(4):98-106.

[8] 王春晖.区域异质性、产业集聚与创新: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7(11):34-41,156.

[9] 张云飞.城市群內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1):108-11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长三角地区应急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评价体系与提升策略研究”(2022SJYB1215 )

猜你喜欢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对外经贸(2016年11期)2017-01-12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金融集聚研究简述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金融集聚研究简述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反腐与经济增长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商(2016年27期)2016-10-17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应急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