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路径研究

时间:2023-10-26 13:42:03 来源:网友投稿

曾艳

摘要:进入新时代,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随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角度,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11-0023-04

******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大学阶段是青年认识世界、接触社会和了解自我的关键起点,更是树立、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新时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朝气、有责任、有担当,尤其在遭受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面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他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或者网络空间里,也有一些不友好的“标签”与当代大学生联系在了一起,成了大学生群体的另一种“人设”。沉迷于手机,成为过度依赖手机等设备的“舔屏族”;不思进取、成为甘于安逸的“佛系青年”;喜欢定目标却是永远做不到的“积极废人”;选择反叛内卷却成了最无所作为的“躺平一族”等等。这些不良现象折射着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问题,也揭示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短板,需要引起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由于受到当今社会多元意识形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思想意志不够坚定,理想信念缺失,崇尚功利主义等问题。具体体现在:在政治素养上,对党的历史和理论体系不够了解、不愿了解,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疑;在政治立场上,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在重大社会事件和舆论热潮中立场不坚定,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势力煽动和蛊惑;在个人追求上,不谈奉献意识、不讲为公精神,演变成“精致利己主义者”,时刻奉行功利主义,追求高地位、高收入、少劳作、少付出,从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乏和集体意识的丧失。

(二)心理问题易发多发

目前,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频发,由此导致其在应对挫折、与人交往和自我调节等方面出现障碍。比如,在应对挫折方面,有的大学生经历较少的挫折教育,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无法积极面对,有时选择放弃、逃避等行为,导致心理压力的不断积压,这种趋势可能造成极端行为甚至自杀行为的发生;在与人交往方面,有的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差,把人际关系视为沉重的包袱,关键时刻缺少必要的朋友来疏导心理障碍,从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在自我调节方面,有些大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上,缺少客观正确认识,不会寻求合理的解决路径,常常自己被问题所困扰,自我调节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的能力较差,这也导致一些小问题积累成大困扰。

(三)自律自爱意识不强

在社会纷繁复杂的诱惑面前,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逐渐沉沦。学习上,有的大学生受到社会一些“读书无用论”“唯关系论”的影响,从而不能端正学习目的,形成了功利性强、投机取巧的学习态度,加之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大学生把精力和时间都投放在打游戏、刷微博、刷抖音上面,以“不务正业”为常态;生活上,有的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关注、扩散、传达媚俗、低俗的信息,逐渐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念;有的因为追求虚荣、相互攀比,为一时的面子和不当的需求参加套路贷、裸条贷,陷入经济泥潭,无法脱身;有的求异求怪,想方设法地求关注、搏眼球,甚至以不惜违反道德节操、法律法规为代价,在青年群体中逐渐形成和蔓延出一种失去敬畏、玩世不恭的不良风气。

(四)进取奋斗精神不足

虽然当今社会的人才竞争逐渐加剧,但是大学生群体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地通过提升自我来优化竞争力,另一种则是消极地看待和应对社会竞争。就后者而言,其本质特点是缺乏必要的进取精神和上进心。经常表现为在面临挑战时选择逃避、轻言放弃,没有勇气和魄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在日常生活中甘心当“宅族”“蹲族”“躺平族”,不关心社会形势变化;对待失败不寻找自身原因,总是埋怨大环境和周边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不踏实、不努力、不认真,崇尚“60分万岁”;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总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以上种种使得部分青年群体缺少朝气和活力,有损国家青年群体的整体竞争力。

二、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多元意识形态交织

******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1]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世界上各种新文化、新思想、新语言在这里汇聚,激荡起青年学生的思辨和讨论。当下,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复杂多样的话语渠道和强势的话语权来宣扬狭隘含义的民主、人权和个人英雄主义等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误导和煽动了一批不明真相的青年学子,使他们一味的通过西方语言来评判中国发展,盲目放大西方国家取得的成就和中国当下发展的局限,对青年群体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较为消极的影响。

(二)互联网文化的冲击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将良莠不齐的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一些青年學子过分依赖互联网的便利,把思考、娱乐、沟通都交给互联网,将独立思考、体验生活和与人交往的现实需要通通让互联网来满足,这使其逐渐沉沦为互联网的“奴隶”。此外,亚文化通过互联网赢得了更广泛的受众;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荼毒青年人的心智;微商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的经济模式重塑大学生的经济观念;“炫富”“拼爹”等互联网发酵的话题扭曲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互联网文化的多样性会使大学生在认识社会、塑造价值方面产生迷茫与混乱,从而会导致个人行为上的错位。

(三)不良诱惑日益增多

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不良诱惑逐渐增多,如在互联网背景下,五花八门的游戏大大分散了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各种“新、奇、怪、异”的网络小视频充斥在移动终端,具有色情、暴力、反社会性质的言论、图片也可搜可见,校园贷、套路贷不断布置着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圈套。根据“奶头乐理论”,如此种种诱惑极易让大学生在错综复杂、眼花缭乱的社会中迷失自己,放弃自律和进取的决心,陶醉于消遺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追求物质欲望和感官刺激地不断满足。

(四)思想工作方式落后

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未能与时俱进,工作方式简单,工作方法过于传统,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遭受挫折,“老师工作难,学生不接受”,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的环境下,高校管理者的保守教育理念未能与学生的新兴需求相同步,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未能与学生的新认识和新想法相对接,习惯性地依靠老药治新病,往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面对复杂问题和复杂环境,教师对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了解不够,缺少平等对话的基础和渠道,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系统性不高。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路径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保障。构建主体、内容、方式、环境“四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协同多元的育人队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2]高校要形成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优秀校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协同育人的工作队伍,多角度、多途径满足学生环境适应、学业学习,社会认知的成才需求。一是做强辅导员队伍。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党政管理干部培养选拔总体规划。其次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准入机制、明确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再次要强化学习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技能,推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二是依靠专业老师。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每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因此高校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者学业导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身份优势,通过课程思政、学涯指导、班集建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行为价值引导,汇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增强育人实效。[4]三是挖掘校友资源。高校校友与在校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亲近性,是高校开展“三全育人”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高校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实践指导教师、论坛讲授嘉宾等,加强与校友的交流,吸纳他们参与学生教育和专业指导,成为育人的资源供给者和具体参与者。[5]

(二)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學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践行全面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和能力培养中。一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价值教育。结合时政热点,以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参观红色遗迹,祭奠英烈扫墓,聆听报告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坚定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组织赴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包括支教、实习、调研、参访等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走出书本,深入基层,在实践中感受祖国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贴近实际、喜闻乐见的党团日活动,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在选树榜样的过程中强化价值教育。通过团干培训、指导活动、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培养一支有德有能的团学干部队伍;通过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严把学生党员考察、培养、发展、教育等环节,抓实抓好学生党建工作,培养一支有信念、勇担当、爱学习的学生党员队伍。发挥这些学生骨干、朋辈典型的凝聚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对标优秀,明确方向,更好成长。三是在新媒体的建设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流群体。高校要依托官网、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密切同青年学生的联系,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触角,让思政教育充满时代感、贴近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工作和互联网的有效衔接、使思政工作既有“面对面”,又有“键对键”。特别是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创新方式,通过网络空间的师生交流、舆论引导、主题教育成为一种新常态。

(三)完善对不同群体的引导帮扶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之一。[6]高校要优化定向式扶助,完善对新生、就业困难学生、贫困生、学困生、心理障碍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帮扶,实现精准供给。对于新生群体,如何适应校园环境、稳固专业思想、保持奋进精神成为普遍问题,通过开设新生研讨课,举办新生午餐会、学长学姐说、专业教师走进晚点名等一系列活动,精心组织新生教育,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情、了解专业、做好规划。对于毕业生群体,通过服务毕业生群体的党团日活动、就业把脉、模拟面试等活动,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就业力。对于经济困难群体,通过走访慰问,开展送温暖活动,做好奖助学金评选,引入社会力量设立奖助金等方式帮助学生度过经济难关。对于学习困难群体,通过固定晚自习、朋辈辅导,组建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帮扶,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能。对于心理困难群体,通过摸信息、建档案、常约谈、办活动等形式落实帮扶到点、覆盖到面和点面结合。

(四)營造春风化雨的育人环境

校训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是高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凝练表达,也体现出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高校要加强对校训精神的解读、宣传和践行,发挥校训在传承文化、塑造人格和引领风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校训成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7]一是加强校训文化的宣传,推动校训精神内化于心。高校可以通过以校训文字命名教学楼、校道、建筑、景观等将校训文化宣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以及在录取通知书、荣誉证书、校园证件等资料中醒目标识校训,提升校训的可视性;通过新生入校、毕业离校、校庆纪念日等重要节点以讲授、征文、座谈等形式开展理解校训、感悟校训、重温校训主题活动,提升校训的可感性。二是加强校训文化的践行,推动校训精神外化于行。高校可以通过开发校训精神传承的校本课程、选树践行校训的先进榜样、讲述校训故事等形式诠释践行校训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践行校训的内生动力;通过教学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活动等将践行校训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中,涵养学生践行校训的成长自觉。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引导好当代大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会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J].求是,2013(17):9-1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001).

[3]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4]汪阳,刘宏达.我国高校班主任制度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21(5):134-139.

[5]刘志坚.“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校友协同育人的系统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4):88-9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

[7]陈小环.依托高校校训涵养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2):97-100.

Research on theway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eng Y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Entering a new er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ideologic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 because of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This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Nowadays, the ideological mainstream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s generally positive, but problems such as lacking ideal belief or repeatedl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still exist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status in the new era, and explores the way to improve the above work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mproving path

猜你喜欢提升路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2022年1期)2022-01-28大学生就业趋势民生周刊(2018年13期)2018-08-22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高中时代(2017年9期)2017-12-26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10期)2016-11-18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廉政瞭望(2016年8期)2016-09-12

推荐访问:新时代 政治工作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