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

时间:2023-10-04 14:10:05 来源:网友投稿

●黄 瑞

金融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为广大金融服务一线岗位提供了实用型人才。伴随金融行业高速发展和金融科技不断融入,高职金融专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面对行业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立足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以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来应对甚至推进行业的发展。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教育标准化的重要性,全面推进教育标准化建设;
2012年教育部发布首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涉及18个大类共410个专业;
2019年教育部修订和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覆盖19大类,80个小类,共347个专业。专业教学标准的推出,使各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有标准可循,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极大地保障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院校均是自主制定课程标准。对于课程标准的建设,受地区差异、自身发展特色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质量保障上也就显得有些不足。

因此,我们以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为切入点,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研究高职金融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为金融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一)促进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开发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载体和基本单元,金融专业课程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一门门金融专业课程为学生逐步搭建起金融职业知识技能结构体系,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什么?如何教?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条件、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供了依据。金融行业发展迅速,运作模式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地方高职院校建设课程标准,需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通过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过程等标准化建设,促进课程开发和建设。

(二)提升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课程标准,教学活动将没有依据,各教师按自己的理解设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势必得不到保证。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建立全国统一的金融课程标准既困难重重也不实用,目前教育部已经建设有专业教学标准,在此框架下由各地方根据当地情况自主建设课程标准。地方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本地区的金融课程标准,为课程实施、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提供依据和准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三)促进同行交流及国际合作

地方高职院校制定出金融课程标准,有利于本地区和跨地区同行之间的交流,分析制定课程标准的原则、程序、建设主体、建设内容、执行情况等方面,有利于探讨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是无国界的,国际上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德国等,在课程标准建设方面各具特色,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背景下总结反思和提炼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推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基本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是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08年以前高职教育以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文件,比照本科教育特征,强调学科体系,降低教学难度,职业教育特征不明显。200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职业能力成为课程标准建设的出发点。

许多高职院校采用引入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加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标准建设的工作中。典型做法是,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调研方法,设计关于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的访谈题目或调查问卷,对行业专家或高管开展访谈或问卷调查,将收集的资料充分整理分析,提炼出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然后分解细化,形成具体的课程标准。

(二)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以职业资格为参照制定课程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早期职业资格标准本身并不完善,各类证书繁杂,职业资格证书中体现的职业能力梯度不明显,导致课程标准建设难以找到合适的对应依据。国家也看到这个问题,从2014年开始着手开展清理职业资格工作。2016年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共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总量减少44%。以金融专业为例,以前金融类职业证书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证券从业人员资格、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券经纪人、基金销售人员从业资格、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经过清理以后,根据人社部2017年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金融专业直接对应的职业资格包括经济专业技术资格(金融方向)、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券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然而,清理后的职业资格标准依然存在职业能力梯度不明显的情况,课程标准建设难以找到合适的对应依据。以证券从业资格为例,考核科目为《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然而仅为这两个科目的内容作参照来设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标准,显然范围偏窄,应用性强的内容比如金融产品营销、沟通与礼仪等并没有涵盖进来,没有对应的技能要点可供参照,难易程度上也没有层层递进的梯度设计。所以,以职业资格为金融专业课程标准建设参照存在一定局限性。

以行业企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导向来制定课程标准,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第一,所选取或邀请参与的企业及专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代表行业的典型特征甚至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调研过程专业化,无论是访谈题目或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是访谈或调查实际实施、或者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到最终得出调研结论,每一个调研步骤和环节如果稍有偏差,将对调研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能找到专业上对口的企业就可以了,有时很难获得行业代表性企业的帮扶,愿意积极配合的企业大多出于招聘新员工的目的,并没有开展长期教育活动的打算,使高职院校处于被动局面,这样制定出的课程标准也就不那么典型不那么具有代表性了。至于调研过程,一般就是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施,高职专业教师还承担着教学、科研、比赛、学生就业指导等各种工作,容易导致人才培养调研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明确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原则

当前高职开展课程标准建设,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那么,职业能力是否是课程标准建设的最佳原则?有学者从历史角度考察了职业教育发展变化过程,指出农业社会重视操作技能训练,工业社会强调培养职业能力,信息社会偏向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关切人的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桑雷,2020)。

图1 职业教育培养转变

当前我国已快速步入信息社会,高职教育强调的职业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更替对人才的要求,以金融行业为例,最近几年来智慧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学制3年的高职金融专业,是否要密切跟上行业的迅速变革开设新课程来培养学生对应的职业能力?2015年前后互联网金融火爆之际,许多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甚至互联网金融专业。2018年网贷平台风险频发,2019年央行和银保监会对网贷平台加紧监管,“能退尽退,应关尽关”。已经开设有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该专业招生和就业情况受到极大影响。新兴业态尚处于探索发展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当局采取审慎态度。那么高等职业院校是要等新业态发展趋于稳定,还是要在新兴阶段就将其引入人才培养范畴?显然除了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底蕴和定位特色考虑以外,还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让学生进入行业后快速适应并胜任工作,在随后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中能不断适应并发挥出创造力。

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培养过程,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就需要明确这个原则,并在制定标准中对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具体化可操作性的设计。因此,对金融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原则的确立,不应仅仅是具体的职业技能,不应仅仅参照于职业资格或是企业需求,而是在参照职业资格和企业需求基础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确立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主体

正如前文所论述的,无论是以职业资格为参照,还是引入企业专家来参与,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都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为**上述问题,可以考虑由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地方金融行业协会牵头,地方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制定适应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特征的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教育部金融类专业教学标准和高职教育方针政策,搭建金融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框架要求,地方金融行业协会邀请行业内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金融机构参与,研判本地区金融发展趋势,提出当前行业企业对高职金融人才的规格要求,与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协商达到共识,制定出本地区高职金融人才培养和课程标准建设。所以,建议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的主体,是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地方金融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地方的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骨干教师,三方紧密联系、良性互动、共同制定地方层面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三)构建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机制

课程标准建设是一项具体工作,在制定的时间上,既要考虑作为标准文件的稳定性,也要考虑到经济金融行业发展和金融创新对人才培养带来的新要求,因此建议每两年开展一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

根据前面的建议,地方层面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涉及到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地方金融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骨干教师,如何组织协调各方按照一定的目标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规范的工作机制来保证了。

图2 地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主体

首先,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总招集人牵头组建地方层面高职人才培养联席会,协调各方工作安排,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作为联席会议成员。除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法律、政策以外,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方面教育部已经发布的标准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国家关于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引,结合本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特点,设计出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框架要求,组织制定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和核心课程标准。

其次,根据金融行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地方金融行业协会组织有基层金融人才需求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建设过程,确定金融机构的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共同确定核心课程并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图3 课程标准实施监控体系

再次,地方高职院校按照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核心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依据,直接指导课程教学,金融专业教师和院校根据课程教学过程以及毕业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反馈的情况,定期向地方层面高职人才培养联席会就课程标准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使课程标准根据金融行业发展处于动态完善过程中。

(四)核心课程标准落实保障

核心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标准是怎样实施和落实的。根据金融核心课程标准,对照提供硬件和软件保障措施。在硬件保障方面,主要配备有资质的教师、提供能开展实践性教学在内的多形式教学活动场地和模拟操作平台;
在软件保障方面,根据核心课程标准设定督导检查指标体系、同行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以及毕业生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性多元化全方面全过程对课程标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课程标准实施状态数据收集,形成和积累课程标准实施的数据资源,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并根据数据资料深入分析原因,反馈给课程实施教师、学校和地方高职人才培养联席会,为核心课程开展定期修改和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

猜你喜欢职业资格课程标准金融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教学考试(高考地理)(2020年4期)2020-11-17——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教学考试(高考数学)(2020年1期)2020-11-16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君唯康的金融梦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2期)2018-12-29P2P金融解读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10期)2016-01-31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共产党员(辽宁)(2015年16期)2015-12-08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50期)2015-01-05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推荐访问:课程标准 核心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