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黄梅戏文化产业研究

时间:2023-10-04 11:35:07 来源:网友投稿

檀雨桐

(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一百多年前,黄梅调从湖北省黄梅县及其周边的各类民间伎艺中崭露头角,而后逐步完成了从民歌、说唱到戏曲的形态转变,一路走到安徽省安庆地区,吸收了安徽高腔、弹腔剧目等成熟戏曲的经验,最终成就了黄梅戏。黄梅戏在中华大地上几经沉浮,最终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地方文化中最有活力、最为活跃的代表。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代视域下,黄梅戏已从中国传统地方戏曲中的一员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综合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信息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大众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等,黄梅戏所赖以依存的社会环境正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同时,伴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的显著变化,包括黄梅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受到了明显冲击,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发展的现实困境。例如,艺术传统渐趋薄弱,戏曲人才数量急剧减少,受众群体大量流失,创新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黄梅戏在新时代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黄梅戏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内容不仅与黄梅戏本体有关,还关系到黄梅戏相关的文化艺术知识和技术,关系到黄梅戏产生与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资源和空间等,关系到黄梅戏民俗的传播、传承和社会认同等。思考黄梅戏文化在新时代如何打破发展困境获得再生的问题,“我们既需要把握它们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寻绎其中的思想观念;
既要从地域文化的层面对它们加以触摸,更需要将它们放在中华文化的大视野中予以考量”[1]76。

这就意味着不仅要从内容上复兴民俗传统、丰富传承手段,更要在形式上寻求社会传播的创新方式,积极开发新型文化产业。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产业的影响力已扩展到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各领域,在信息科技、大众传播媒介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文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资源。人们通过产品开发、营销、消费等环节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审美和观念态度,文化的产业时代已悄然到来。文化产业将同传统农业、制造业一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环节,成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条件,更将是我国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5年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给出了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第一,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指从其具有的特殊属性、用途或目的考虑时,体现或传达文化表现形式的活动、产品与服务,无论他们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文化活动可能以自身为目的,也可能是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提供帮助。第二,文化产业指生产和销售上述第一项所述的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产业。”[2]436也就是说,文化产业指的是在市场流通中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文化事业,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实现文化艺术娱乐生活形式向文化艺术娱乐产品形式的转化。

(一)黄梅戏文化旅游产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和品质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反映到旅游产业中即是对旅游景点、场所、产品和服务思想文化内涵的追求。近年来在不少地方,以地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题或内容的旅游线路、项目、产品等纷纷成为新的旅游开发热点。

1.以黄梅戏相关节庆内容为重要资源

黄梅戏是与民间传统节日紧密相关的地方传统文化形式,例如:传统春节灯会、农历正月初五“财神日”庙会等各种民间节日的民俗活动都离不开黄梅戏的身影,迎神赛社、婚丧嫁娶、庆学庆寿、开工动土时更是请来黄梅戏戏班表演。在安徽大学《黄梅戏民间班社运营状况调查》项目的调查结果中就曾提到黄梅戏的请戏事由中有节庆戏一项,包括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1]129通过节庆活动实现游客对于黄梅戏文化的体验式参与,不仅能够以地方文化资源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兴黄梅戏的民俗形态,有力推动黄梅戏的保护与传承。

这种发展与复兴的具体表现是在与黄梅戏文化相关的节日期间组织、开发含有黄梅戏内容的旅游项目,推出以黄梅戏民俗内容为基础设计的旅游产品,并由黄梅戏国营剧团、民间戏班或相关社会文化组织和团体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实施。在维护黄梅戏民俗传统和文化利益的同时,黄梅戏剧团、黄梅戏文化团体以及地方民众又能够从旅游产业经济链条,例如黄梅戏表演、展览、旅游产品消费、旅游组织和餐饮交通服务等环节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使得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民俗文化真实性与传播商业化之间的平衡。

2.以黄梅戏相关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为典型景点

有一定黄梅戏文化背景或历史基础的村落、街区和古建筑等都是珍贵的黄梅戏文化旅游资源,可开发为典型的黄梅戏文化旅游景点项目。这些项目能以展示、复现等“活态”方式保护、传播和传承黄梅戏文化,不仅是黄梅戏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更能令这些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等成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黄梅戏文化传播实体媒介。在对村落、街区和建筑等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和凸显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空间,恢复其文化生态;
应重视对景点建筑的维护保养和建筑内黄梅戏文化及其体系的真实性、完整度和多样性,例如应当考虑在这些黄梅戏文化旅游景点内增设黄梅戏表演等活态展示项目。

另外,应当鼓励与黄梅戏文化相关的艺术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与黄梅戏文化旅游、黄梅戏文旅消费品工业组织积极合作,开发黄梅戏文化相关的旅游工艺品,实现纪念品在这些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内的配套销售,同时更要坚持产品设计理念和方式上的创新融合、多维度展现黄梅戏文化艺术的内涵与特色。

无论是开发黄梅戏节庆活动,还是开发黄梅戏村落、街区和历史建筑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修复黄梅戏文化的民俗生态,丰富其社会形态,令其在重塑的文化生态中继续传播、传承和发展下去。但在黄梅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问题,以维持文化产业开发形式与文化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例如如何培养和建立起文化旅游景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文化保护意识。

(二)黄梅戏文创产品

黄梅戏文创产品之“创”,一方面是指对黄梅戏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是指以黄梅戏内容或元素作为新开发文化产品的创意来源。《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技艺、坚守传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对技艺有所创新和发展;
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在制作传统题材作品的同时创作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作品,推动传统产品功能转型和审美价值提升。”[3]可见,传承和创新一直是包括中国传统戏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思路,处理好文化产业开发中传统传承与创新发展两方面的关系,对黄梅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黄梅戏传统产品的创新是在保留和维持黄梅戏民俗本质和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在不改变黄梅戏核心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的前提下,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和时代特征,将新的思想内容、审美观念、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融合到传统的黄梅戏故事内容、舞台表演和大众传播等文化产品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黄梅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与当下的大众生活逐渐疏离,进而慢慢丧失了自身的艺术再造能力。而创新意识有利于黄梅戏传统产品适应当下大众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迎合当下社会民众的精神趣味和文化偏好,从日益关注和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角度重新融入当下的社会生活常态。

以黄梅戏文化内容或元素为创意来源开发新的文化产品是黄梅戏文化产业的新趋势。对黄梅戏文化中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内容和要素加以提炼,并将其运用到与大众日常文化生活相关的产品构思、设计与应用中,是黄梅戏文化资源与消费市场需求的巧妙结合。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体感互动、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黄梅戏文创产品,利用数字化科技模拟黄梅戏舞台表演、黄梅戏剧目实体景观等,让社会民众可以切身体验与黄梅戏文化相关的各个具体内容与环节。再如,将黄梅戏的服饰、砌末、妆饰等体现中国古典工艺美学特色的元素作为文具、明信片、手工艺品等工业产品装饰与设计的艺术来源。这样的黄梅戏文创产品融合了黄梅戏文化艺术的思想内涵,在市场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中能够促进黄梅戏文化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黄梅戏文创产品本身并不是黄梅戏文化艺术的完整形态,所以在对黄梅戏文化内容和艺术元素提炼的过程中应当以保护黄梅戏文化艺术思想内涵的真实性为原则,彰显其“自由灵动、随意活泼、即兴率真的自由品格”[4],避免对黄梅戏文化艺术思想内涵的曲解、误用和破坏。

(三)艺术会展——黄梅戏文化展示

艺术会展是传播、推广黄梅戏文化的重要手段。“传播力的强弱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命力,而且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否从地方性文化走向公共性文化,往往需要依赖各种渠道的有效传播,在全球化的宏大语境下,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开始深刻地反思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将自己推广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场域当中,以此来形成更为强烈的话语权和文化资本价值。显然,参加各类展会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实现渠道,沿着观展者、媒体和同行业者的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往往能够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而且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也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的应有之义。”[2]458

黄梅戏文化主题的艺术会展是黄梅戏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梅戏文化产业开发效果的集中展示。黄梅戏艺术会展通过提供黄梅戏文化产品的展览、宣传、体验、消费等服务内容,为黄梅戏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创造出一个高饱和度的现实空间。社会民众能够在这个空间中通过学术论坛、艺术展演、互动交流、产品孵化与交易等具体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到黄梅戏文化的艺术推介与多元传播中。

黄梅戏艺术会展集中性强,更应在其各个环节中处理好文化与市场、资本之间的关系,“不能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3]。会展作为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具有强大的调节、整合、联动和传播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能量巨大的复杂经济形态。黄梅戏艺术会展中的产品销售、审查监管、商业权益、评价指标等不仅影响了会展平台的营销利润,更关系到黄梅戏文化本身的声誉与形象。要防止黄梅戏文化在艺术会展中一味屈从资本而偏离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原则,避免黄梅戏文化艺术在市场消费的过程中遭到损害,甚至威胁到黄梅戏文化艺术的生存,始终把握好手中的“天平”,不能让文化沦为资本的牺牲品。

(四)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集群是指将众多文化产业项目集中在同一区域范围内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聚体,是“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所形成的本地化的产业氛围”[5],也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组织形式”[6]。例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武汉昙华林艺术区、浙江西湖艺创小镇、嵊州越剧小镇等文化园区、小镇都属于文化产业的集群形态。

通过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这样一个集生产、经营、传播、体验、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空间,能够营造出黄梅戏文化社会传播和产业应用的现实环境,使其成为地方文化品牌与信誉的象征,形成对外文化宣传窗口。同时,体量庞大的规模经济、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种类繁多的产业项目及其溢出效应、集聚效应能够对地方文化产业竞争力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调整地方文化产业布局,充盈地方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储备,以集群经济的渗透和辐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能够将单体型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聚合。无论是文化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还是文化艺术会展等产业形式,都能在集群范围内独立或组合开展,是对黄梅戏文化社会资源的全面集中、规划与整合。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其范围优势和文化高附加值优势,不断创造和适应社会消费需求;
同时还应突出集群内部各类产业形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发挥产业项目的个性优势,引导良性竞争,促进融合发展。

文化保护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文化产业开发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文化产业开发,是黄梅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可行路径,属于“以有效传承服务之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3]黄梅戏文化产业是将黄梅戏文化与产业经济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创造文化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要兼顾文化与经济两方面就要遵循保护与开发相配合、需求与供给相平衡、合作与竞争相协调的原则。

(一)保护与开发相配合

黄梅戏文化产业“保护”原则保护的是文化根本和精神源头,“开发”原则开发的是市场效益与发展前景。在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坚守保护原则就会丢失产业特色,使产业内涵“变味儿”;
反之,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保护,不积极寻求创新开发,则会使文化发展之路越走越窄,逐步失去社会竞争力,甚至为时代所淘汰。

黄梅戏文化产业开发应以黄梅戏文化的保护、传播与传承为根本要求,以实现黄梅戏文化持续创新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进步为核心内容。在黄梅戏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应着重思考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避免对黄梅戏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尤其是过度商业化。例如:落实与完善黄梅戏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相关制度与规范,加强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对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引导与扶持等。

(二)需求与供给相平衡

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能力相平衡始终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目标,二者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体现为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步富裕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为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黄梅戏文化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应从关注社会民众的现实需要、满足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在稳定、持续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致力于强化社会民众的文化意识、提高社会民众的文化素质。

面对当下的时代和社会现状,黄梅戏文化产业要取得发展的主动权就需要积极地调整自身的发展状态,发挥自身的文化、艺术特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信息网络和大众媒体等科技手段,以新产品研发、产品品质提升、文化品牌打造等促进黄梅戏文化产业供给升级,同步适应社会民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速度与步伐。例如:让黄梅戏文化的思想内容努力回归现实生活和艺术本色,开发社会民众喜闻乐见的新产品等。

(三)合作与竞争相协调

首先,表现在文化内容与产业形式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黄梅戏文化产业开发的社会基础是黄梅戏文化获得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并自觉、自发地参与到黄梅戏文化产业的生产、消费等环节中去。所以,在黄梅戏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中,应竭力避免盲目追求速度与利润的错误观念、不当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良行为和舍本逐末的市场导向等。只有将黄梅戏文化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充分融入文化产业,并以其规划和引导文化产业开发,才能增强黄梅戏文化在市场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黄梅戏文化在产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其次,表现在不同类型产业项目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黄梅戏文化产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文化现象,涉及的不仅有直接从事黄梅戏文化艺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经营团体,即演员和戏班、剧团成员等,还有间接参与黄梅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政府部门、学术研究组织与个人、大众传播媒体、民间机构、博物馆、商业组织等等。在开发过程中如何认识产业项目与组织间的关联性与互补性,如何协调、平衡来自各方的利益需求和风险因素,如何以良性竞争促深度交流与合作,在全产业链达成共赢是黄梅戏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促进黄梅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充分开发能够不断创造出黄梅戏文化的全新社会形态,实现黄梅戏艺术领域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联动,令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就如费孝通先生说的:“我们现在不光要发展经济,也要重新认识人文资源……还要利用这些原有的资源给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来服务于我们新的生活。”[7]

同时,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也能够从社会经济环境的角度重塑黄梅戏的文化艺术生态。“全民全力营造有利于戏曲发展的生态环境,才是戏曲再生的真正当务之急。”[8]这种生态环境不仅包括传统观念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还应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传播环境等,只有令黄梅戏文化艺术所处的生态环境与其本身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与社会进步的时代需求相适应,才能够切实实现黄梅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二)凸显地方文化优势

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有突出的地域文化价值。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地方文化及其产品的消费成为了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梅戏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能满足城镇市民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是黄梅戏文化集地方文化优势和特色于一身的突出体现,更是这些美好地方文化艺术形象的外在表现。

黄梅戏文化产业还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产业模式、产品类别传递出黄梅戏作为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优美艺术气质。尤其是在文化产业辐射范围内的社会民众,通过生活环境中的黄梅戏文化产业本身及其产品得到潜移默化的精神享受和审美熏陶,能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对现实社会的归属感。这种文化归属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在驱动力,有利于在社会民众中普遍树立起广泛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创造地方文化经济效益

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发展,除了具有文化历史意义、地域文化价值外,还具有不可忽视的地方经济效益。全球化使全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方式充分交融、互动,人们对于文化的态度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重视在多种文化滋养下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的作用和影响力。文化产业的回报往往不是即时回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剧是一项隐性投资,其经济回报也是隐性的,因为准确的经济数字很难统计。而以文化的眼光来看,跟着这些看不到的经济隐性回报,诸如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在包括上述从业人员在内的地方社区中发挥着地方认同感的重要作用”[2]444。虽然黄梅戏文化产业需要在长期、稳定的投入下打持久战,但从长远来看,黄梅戏作为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本,对拉动地方经济,尤其是对促进地方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黄梅戏文化产业能够进一步完善地方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丰富文化消费市场,从而拓展地方文化经济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其次,黄梅戏文化产业能够培育出新的地方经济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最后,黄梅戏文化产业能够辐射产业上下游及外围相关支撑行业,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例如:辐射消费品工业、加工制造业、公共服务业、餐饮业和文化教育行业等的发展,吸收文化、艺术劳动力并为其提供就业岗位,吸引文化、艺术人才和资金,创造潜在的经济效益。

面对新时代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的局面和形势,黄梅戏文化及其产业应坚持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为不竭发展动力,在充分建立健全黄梅戏文化产业法律保障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并且竭力聚合与黄梅戏文化产业相关的社会力量,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呼吁全社会的普遍参与,实现黄梅戏文化产业各方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黄梅戏文化产业艺术黄梅戏《中国梦》黄梅戏艺术(2021年3期)2021-11-06黄梅戏《祝福》黄梅戏艺术(2021年1期)2021-03-29大型黄梅戏《寸草心》黄梅戏艺术(2018年1期)2018-07-08纸的艺术读者·校园版(2018年13期)2018-06-19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黄梅戏艺术(2016年3期)2016-07-08因艺术而生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艺术之手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爆笑街头艺术爆笑show(2014年10期)2014-12-18文化产业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推荐访问:视域 黄梅戏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