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3-10-02 19:40:05 来源:网友投稿

解富贵

高中地理属于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与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体,有着交叉性和区域性特征。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也要重视实践教学。新课程改革也明确强调,要注重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训练,结合多种课程模拟实验活动,利用多样化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各个单元地理知识的实践操作,包括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地理模型的制作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并深入掌握地理知识中较为抽象的概念与相应理论,从而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格局,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禁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理解地理知识,且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及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与高度融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又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灵活设置主题,科学设计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兴趣永远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各项能力的动力。这样,才能够让學生自发地产生更多学习和实践的驱动力,从而懂得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需转变教育理念,打破以往固有的教学思路和快节奏的教学“套路”,从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不拘泥于课本,灵活设置一些模拟实验,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获取地理知识、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大气组成及非垂直分层相关知识后,进一步进行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大气热力性质相关知识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如以大气环流为主题进行模拟实验设计时,以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步骤。如准备水杯、热水和泡泡水,吹出泡泡后用装满热水的水杯接住泡泡,在热力作用下泡泡开始快速转动,颜色不断变化。此时,可将室内光线调暗,用强光照明来观察液膜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液膜存在气流流动的现象。其原理在于泡泡上存在薄膜干涉,其表面色彩在不同厚度会表现出不同颜色,在热力作用下其表面接触的温度越高其变化和转动越快,由此也证明了大气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关系。

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陈述,在近距离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中对相关知识进行了验证,使地理知识全部烙印在脑中,也懂得了如何利用实践去证明理论知识。这种通过亲身验证和总结得来的知识往往要比教师语言描述和实验演示更加印象深刻,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与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快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二、结合单元内容,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立体展现地理知识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评价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也是衡量学生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标准之一,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想象力、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能够打破固有教学观念,合理进行课堂时间的调配,重新进行课堂教学模块的规划,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使其能够自由探究、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地理知识,利用地理学科知识的神秘感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主动性,以保证学生所习得的地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能够扎根在学生脑中。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其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较为抽象的概念,很多高中学生在刚刚接触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时,往往无法快速消化和准确理解,无疑增大了地理模型制作的难度,且工

作量巨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到模型制作当中,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启发、辅助、指导下,根据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难点,进行模型的设计制作,并在制作过程当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教师帮助下予以纠正和有效解决,从而使整个课堂的实践环节能够更加流畅有序。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不同时期地表某一区域的形态,并调整时间,引导学生以固定时间段为节点进行地表形态图形数据设计和制作立体地形图,可以选择彩泥或太空沙作为模型材料,或以纸塑方法进行模型设计与制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制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地表形态的深入理解。例如,河谷的基本地貌特征、河流侵蚀地貌基本特点、河道弯曲角度变化、河谷宽度变化、某一河谷位置形状变化等,在所有小组完成模型制作后,让学生按照顺序轮流观察相同地点的地表形态变化情况,并尝试探究发生变化的原因。如此,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地表形态全景图的制作与观察下激发探究欲望,同时也可以将脑中已经成型的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学生大脑思维更加活跃。

三、促进家校联合,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地理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客观地讲,很多地理知识都是人们通过生活当中的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得来的,是无数先辈在主观研究与客观总结与发现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所以地理学科的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中地理知识中涵盖了地球表面典型的地形地貌,包括山川峡谷、险峰平原,同时也包含了各个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还包括各地区、各民族及各个国家的基本经济状态、城市功能等。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为此,教师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促进家校联合,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宽教学视野,真正将高中地理教学延伸到户外,将课堂搬进大自然当中,使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时,教师可以联系本章的教学主题,以每一节课程为社会实践调查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了解具体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处区域以及整体布局。

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学生能准确划分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和不同行业集中区域,并分析为何如此进行布局设计,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第一小组的调研目标是服务业区位选择,让学生尝试绘制城市中不同的服务业所属区域和较为集中的几个区域,如以服装制作及销售服务行业为调查主题,明确城市当中各个不同服装购物场所所处区域,分析如此进行区位选择具有哪些优势和为何如此考虑,其对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哪些作用或价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城市当中不同区位因素和整体布局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区域发展的连锁效应。

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与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作为重要学科之一,学科本身也极为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需改变传统观念,尤其要从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求新,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在整合、分配后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学生要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社会实践、亲自参与各项操作活动等,逐渐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教师也要灵活设置主题,根据课程要求和单元目标科学设计模拟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兴趣,并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实验模型,实现地理知识的立体化,在家校合作支持下,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其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使其具备应对未来更多挑战的能力和素质。

猜你喜欢模拟实验教师教学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年3期)2019-09-10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输气管道砂冲蚀的模拟实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2期)2017-01-15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中国海上油气(2015年3期)2015-07-01弹道修正模拟实验装置的研究弹箭与制导学报(2015年1期)2015-03-11

推荐访问:地理 实践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