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激励系统再造

时间:2022-07-26 12: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干部激励系统再造,供大家参考。

村干部激励系统再造

 

 村干部激励系统再造

  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解决的是村干部的激励问题。

 激励是指一种过程, 通过这种过程, 一个人的努力被调动、 指向和持续到目标实现。

 [2] 激励是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 但在村民自治组织的设计中完全被忽略了。

 基层治理并不是规则的科层制治理, 在正式激励系统之外, 存在着一个庞大的非正式激励系统,包括乡 土激励系统和灰色(私人) 激励系统, 正式激励严重不足。

 所谓乡 土激励系统, 是指村干部这一角色的社会价值, 村干部既是国家政权的代理人, 也是村落社区的当家人, 是一个公益性的角色。

 能够为世代居于此的村民服务, 对村干部而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村干部及其家人也会因此受到当地村民的尊重。

 这种激励是真正的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的激励, 来自传统乡 土社会的价值系统。

 而所谓灰色激励系统, 是指村干部这一职位可以给村干部带来职务之外的好处, 村干部的中介角色使之具有丰厚的社会资本, 一些村干部借此或许可以与上级领导建立密切的私人关系, 从而在生产经营、 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拥有更多的机会。

 由于没有科学的激励系统, 导致村级治理乱象丛生。

 或者说,村干部之所以能够忍受长期低工资而愿意为乡 邻服务, 上述两种非正式激励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地方甚至是主导性作用, 从而较好地弥补了正式激励不足的问题。

 非正式激励主要是基于自我实现的激励, 但在市场经济和专业化治理的背景下, 随着乡 村治理和乡 村社会转型, 非正式激励系统面临着解体,正式激励不足的困境就表现出来:

 在基层治理中, 由于正式激励严重不足, 乡 政府对村干部的激励演变为惩罚为主, 罚款、 扣工资、 撤职等是常用手段。

 这种不科学、 不合理的正式激励系统, 已经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那么, 如何进行正式激励系统的设计呢?由于村干部不可升职, 存在职业天花板, 村干部激励系统的设计就更加富有挑战性。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发的, 动机则产生于人的需要。

 需要及其满足是激励和管理的前提, 否则, 任何激励设计都没有意义。

 人有两类不同的需要:

 一类源自人类的动物本性——逃避痛苦的内在动力, 加上后天习得的适应基本生理需要的动力, 如填饱肚子是一种基本需要,它使得挣钱成为必需。

 另一类与人类独有的特性相关, 取得成就的能力以及通过成就体验心理上的成长, 主要指工作内容。

 [3] 这就是著名的双因素理论, 也称保健一激励因素理论。

 那些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外在因素是保健因素, 当它们得到

 改善时, 人们没有不满意, 但也不会感到满意; 那些导致工作满意的内在因素是激励因素, 只有工作中内在的成长因素才会增加工作满意感。

 [4]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 行政、 监督、 人际关系、 工作条件、 薪水和安全感等, 激励因素则主要包括成就、 责任等。

推荐访问:村干部激励系统再造 再造 村干部 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