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13篇

时间:2022-11-08 08: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13篇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摘要:乡村振兴国家大战略和疫情双重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同时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13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13篇

篇一: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践

  摘要:乡村振兴国家大战略和疫情双重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相继呈现,诸如:乡村立法制度不健全,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等。若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康、平稳、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须探寻既能促发展又能破困境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乡村之路。基于此,对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研究

  引言

  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政府不能当“独裁者”,应该当“引导者”,应当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美丽建设中来,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参与中获利的同时为乡村发展贡献集体智慧和力量,同时引进企业投资,发展智慧农业,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乡村振兴样板,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1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涵盖基础设施、景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传承、乡村旅游以及产业发展等,需要加强整体规划,才能提升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本土特色和乡村发展需要的综合考量,助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产业为特色,以现代科技为爆点,做现代智慧服务型乡村。

  2乡村振兴下美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内生动力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由于深受农村固有传统的影响,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村民把自己置身局外,让政府在乡村建设中唱“独角戏”。调查发现,90%的村民都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不关注,信息和政策的传递多为单一的自上而下模式,缺乏主动性,参与意识薄弱。

  2.2村庄规划缺位,乡村建设无规划可依

  一方面,村庄规划缺位,大部分村庄没有编制村庄规划或编制的村庄规划未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导致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审批体系中村庄规划空缺,乡村建设项目无规划可依。另一方面,部分村庄规划实用性不强。“多规合一”前,无论是原有城市规划体系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对乡村产业、村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均缺乏布局和安排,导致各地乡村产业等项目落地存在一定困难。

  3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3.1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

  3.2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乡村文化中包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更是推动乡村持续性发展的灵魂。根据乡村发展需要和地方特色精准文化定位,理清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才能确保助力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融合,助力传统乡村文化的创新传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将智慧现代注入乡村,能实现乡村的长足化发展,更能使农民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提升其生活质量。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发展乡村,提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但由于在初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建筑均质化状态,“千村一面”问题也得以显现。

  3.3规划方面,分类引导村庄规划编制

  坚持美丽乡村建设先规划后建设,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开展项目建设的法定依据。应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实际需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3.4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力量

  产业是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一是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通过政府帮扶机制和企业反哺形式加以解决,但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从长期来看,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必须构建乡村财源基础,而财源基础的根本在产业;二是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形象,推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更好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而实现这个目标,乡村产业的作用不可替代。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更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争取民意支持,农民的支持是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持久深入的内在动力。同时,产业发展为乡村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和比较优势。

  4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以三亚市天涯区水蛟村美丽乡村为例

  4.1村庄概况及现状问题分析

  水蛟村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中南部,是三亚市天涯区的一个黎族行政村距三亚市区车程20分钟。目前水蛟村现状问题如:村庄主干道沿线景观性不足,村庄道路有开裂现象;缺少雨水排水管网、服务设施简陋,使用率低,缺乏旅游服务设施,村民庭院杂乱,黄土裸露,缺少路灯、垃圾桶、标识系统;三产产业缺少互动,产业单一,资源未整合,未得到合理开发应用。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着力打造主干道沿线沿线村民庭院、围墙等进行景观提升,同时沿线进行绿化和围墙整治,基础设施排查,实现雨污分流,结合村民使用需求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趣味性活动场所,结合现有村民活动场所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标识系统等,整合水蛟村现有资源如温泉、蔬菜基地、垂钓园、精品民宿等资源,实现三产联动;

  4.2规划目标

  与村庄规划衔接,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黎族风情、温泉度假旅游为特色,以现代科技为爆点,打造一个集温泉度假、亲子娱乐、田园休闲、乡村文化的智慧型综合服务村庄,引领三亚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成为三亚一流的现代智慧服务乡村,成为三亚人民的后花园。

  4.3重点打造产业

  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高旅客参与性,大力发展体验旅游、休闲度假等“文旅+乡村”的融合产业业态。村庄总体定位为一个集温泉度假、创意旅游、亲子娱乐、田园休闲、乡村文化的智慧型综合服务村庄。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本底,结合“三亚智谷产业园”,打造农人主播培训基地、三亚的冬季菜篮子基地和都市农庄。多元化产业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业态,形成一、二、三产业链。目前水蛟村以第一产业(芒果、水稻种植)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难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未来水蛟应以一产为基础,一二三结合,形成“1+2+3+X”的模式,以多元化的产业带动就业,提高经济活力。

  结束语

  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振兴不在于乡村是否变成城市,关键在于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和城市的差距是否缩小;也不在于村民是否变成市民,关键在城乡户籍所附带的公共福利是否平等、城乡公共服务是否均等化。要实现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标。应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韩莉,战炤磊.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J].唯实,2020(12):64-67.

  [2]李日生.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美丽乡村建设之我见[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95-196.

  [3]朱明霞.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篇二: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第二章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与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相衔接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全域规划布局富民产业培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深入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示范镇引领传统美丽乡村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学转型提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XXXX年度XXXX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XXXX人民政府

  -1-

  XXXX年X月

  项目名称:XXXX年度XXXX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XXX万元(补助资金XXX万元+自筹整合资金)

  项目实施单位:XX项目监管单位:XX资金监管单位:XX方案编制单位:XX审核人员:XX编写人员:XX参编人员:XX

  -2-

  前言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有序、精准推进后续帮扶,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合XX实际,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进“品牌打造、农业现代化、旅游业新跨越、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保障健全、社会治理新体系构建、基层组织建设、乡村人才培养”等九大战略实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我县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确保我县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风文明建设、村规民约建设、文化氛围营造、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宜居农房建设、劳动力转移输出、环境保护”等为抓手,着手规划“十镇百村”工程,从而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脏、乱、差、散”为重点,力争用X到X年时间,使示范村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基

  -3-

  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带动和促进全乡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健康发展。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支撑较强、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XX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

  -4-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项目点基本情况……………………………….X目标要求………………………………………X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XX项目建设内容、技术标准及投资概算….......XX项目效益分析………………………………..XX资金及项目管理……………………………..XX组织保障……………………………………..XX项目后续管护措施…………………………..XX

  -5-

  第一章项目点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西北部,东邻XX,西接XX,南接XX,北邻XX。乡政府驻地距县城XX千米。辖XX、X个村委会,XX个自然村,XXX个村民小组。辖国土面积XXX平方千米,耕地面积XXXXX亩,人均占有耕地约X.XX亩,基本农田面积XXXX亩,森林覆盖率XX%。境内居住着汉、回、彝等少数民族XXXX人,占全乡镇(街道)总人口的XX.X%。截止XXXX年末,XX乡总户数XXXX户XXX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X户XXXXX人。主要以水稻、玉米、洋芋、蔬菜种植、山羊、生猪养殖为收入来源,XXXX年末,人均纯收入XXXX元。

  XX委会地处XX乡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X公里,距县城XX公里。东邻XX,南邻XX,西邻XX,北邻XX。XX村委会辖X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XX户X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XXX人。主要以水稻、玉米种植、生猪、山羊、牛、鸡养殖为收入来源,XXXX年末,人均纯收入XXXX元。

  优势及短板分析:优势:地理位置优越,XX距离XX乡政府驻地新街只有X公里,有XX过境路连接,来往XX、XX、XX镇十分方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乡村旅游开发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经过整村提升项目、宜居农房建设,

  6

  全村村落整齐,设施完备,布局规范,民族特色鲜明。民族文化氛围良好:汉回混居各种文化交融,既有回族的传统又有汉族的文明,人民群众能歌善舞。短板:基础设施落后、没有特色产业,后备发展不足。

  第二章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与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相衔接,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突出全域规划布局、富民产业培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深入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努力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示范镇,引领传统美丽乡村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学转型提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二、总体目标按照“打造亮点、整体提升、争创品牌”的要求和“当年创建、次年认定、分年度”推进的思路,自XXXX年起,选择

  7

  基础条件较好、有主导产业、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镇开展示范建设,每年打造X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XX个示范村,力争到XXXX年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典型示范乡镇、示范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带动全市乡村全面振兴。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大示范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整体生态环境,为推进示范点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形成多元化可持续乡村振兴建设投入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立足乡镇、村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基础、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实际,探索符合本地区特点、形式多样的乡村振兴模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首创精神,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避免同质化发展和重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主动创新创业,积极投工投劳,用自己勤劳双手实现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8

  ——坚持严格标准、择优认定。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要求,科学确定示范创建条件,严格按条件组织竞争性筛选,择优认定,确保少而精。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工作考核结果实行淘汰制,对示范效果不显著、不达标的及时撤销创建资格。

  四、主要任务(一)着力健全完善乡镇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引领,按照X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总体要求,加快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乡村振兴重点片区建设规划和各类示范村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和人口空间布局,宜留则留、宜聚则聚、宜迁则迁。根据镇村类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编制好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合理安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空间,围绕“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对村庄的建筑风格、村庄风貌、田园景观、特色产业等进行个性化引导。示范村镇必须有建设规划方案。连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围绕XX、XX、XX、,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小镇。(二)着力培育富民强村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培植壮大乡村旅游、都市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等农村新型产业新业态。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大户等农业

  9

  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农业经营销售环节,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私人定制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业产业“互联网+”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子,把发展美丽经济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建强基层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到XXXX年,实现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

  (三)着力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农村公厕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垃圾乱堆乱放、简易填埋等突出问题。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到XXXX年,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XX%,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XX%以上。以道路硬化及村镇绿化、亮化、美化等村容村貌改造提升工程为重点,提升村容村貌品质,到XXXX年所有行政村完成“四化”建设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四)着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行政村主干道路实现硬

  10

  化的基础上,加大入户道路建设,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全面提升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加大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美化和垃圾治理力度,到XXXX年,乡村振兴示范点村内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率达到XXX%。不断完善城乡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新型城乡公交网,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综合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工程措施,到XXXX年实现农村集中供水率达XX%以上。推进农村电网通信等设施建设,村庄内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通信设施齐全,村庄防火、防自然灾害等安全设施配套齐全、标识明确易辨。

  (五)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统筹整合农村各类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完善村庄综合服务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权益保障体系,到XXXX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XX%以上,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XX%以上,示范点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机制,提升脱贫成效。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红色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档立卡,纳入保护名录。

  11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X、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农村地区,特别是像XX村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推动像我们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快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XX村虽然已经修通了许多道路,但部分道路都是用泥土和碎石铺成,人难走车难行,不足以发挥道路应有的作用。因此,道路硬化任然是XX村生产生活的头等大事。之前XX村修建的土路,地形起伏不平,道路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崎岖难行,尤其排水不畅,一旦下雨后将会长期积水,道路泥泞,给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阻碍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而水凝混凝土路面以其特有的适用性和造价低廉性,将非常适应我们农村的道路建设,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X、党员活动室是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党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职工群众、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基层党员活动室承担着政策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XX村原有党员活动室面积狭窄,设备老旧,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X、农村垃圾已是建设美丽乡村最大的障碍。如今巨大

  12

  的垃圾数显以及垃圾种类给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下农村的垃圾已经不仅仅是影响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已经影响到土壤和地下水,基至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以及村民的健康,村庄的自然环境得不到改善农作物的产虽得不到保障村民的健康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条件下美丽乡村的建设该从何处下手,因此农村垃圾房建设十分必要。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1、村级道路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贫困乡、人民脱贫的需要,该项目的建设成降低当地农副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的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引进外地资金和技术,带动当地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林业、养殖业的开发,将产生极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村级党员活动室项目建成后,可以一室多用,一是改善该村党员活动场所和村委会的办公条件;二是便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和改善村民办事场所困难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益,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3、建设农村垃圾房,一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长;二是有利于节约生活垃圾处理成本,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促进村民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有利于乡村文明建设。

  13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技术标准及投资概算

  一、项目建设内容(一)基础设施建设。X.道路硬化:XX村委会XX村村内道路硬化XXX米,均宽X米,XXX平方米,单位投资XXX元/平方米,投资概算X万元;XX村委会大刺棚村村内道路硬化XXXX米,均宽X米,XXXX平方米,单位投资XXX元/平方米,投资概算XX万元,合计XX万元。(二)基层组织建设X.完善XX村委会XX村党员活动室,概算投资XX万元,包括活动室建设、围墙建设、挡墙建设、场地硬化等。(三)环境卫生整治X、垃圾房建设:XX村委会XX片区垃圾房建设X个,大刺棚片区X个,单位投资X万元/个,总投资XX万元。二、项目技术标准X.混凝土路面的路基必须密实、稳定和均质。路基填料应优先选用碎(砾)石土、天然砂砾等透水性、强度和稳定性好的材料,有足够的压实度,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基(垫)层施工原则上要求在原路基的基础上铺筑一定厚度的级配砂砾材料找平层,并整平、压实。厚度要求采

  14

  用XX~XXcm,宽度应大于面层的宽度,以便有足够的位置供立侧模用。村道支线压实度不低于XX%。砼路面的厚度不低于XXcm,抗压强度要求达到XXMpa以上。表面应平整、耐磨、抗滑。

  三、项目投资概算XXXX年度XX乡XX行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道路硬化XXXX米,XXXX平米(XX村XXX米XXX平米,大刺棚XXXX米XXXXX平米),计划投资XX万;垃圾房建设X个,计划投资XX万;新建党员活动室及附属设施(附属设施包括:挡墙、围墙、场地硬化),计划投入XX万。共X项X件,规划总投资XXX万元,其中:示范村建设补助资金XXX万元,整合部门资金X万元。

  第五章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道路建设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是下一步农民发展产业增收的前提。二、社会效益极大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实现脱贫致富巩固提升目标,更新思想观念,为乡村振兴和构建和谐村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综合素质

  15

  的提高,对维护社会稳定,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起到推动作用。三、生态效益项目实施投入使用后,村容村貌将得到极大地改善,可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利用耕地资源。各项基础工程的设计,避开有林地带,对现有植被无较大损害,对于工程开挖的弃土,边坡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种树护路,对于全乡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六章资金及项目管理

  资金及项目管理严格执行《XX脱贫攻坚社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XXXX〕XXX号)等文件。

  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实施项目,严禁擅自调整变更。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公示、审计、决算、验收、移交和资料归档等相关工作要求。项目纳入财政资金审计监督体系,由各受援部门会同同级审计部门组织开展审计;项目完成后,项目责任单位负责提供项目决算报告,由XXX各级受援部门组织对决算报告进行审核;各级受援归口部门对项目建设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后续运维方案等内容进行验收。项目验收合格后,各受援部门组织和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办理账务管理、资产移交及产权登记手续。接

  16

  收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后续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的后续运行管理方式,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项目责任单位应按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在项目验收合格后X个月内完成项目资料整理,按项目申报层级分别交XX省各级受援归口部门归档。县财政局和县乡筹办将适时组织抽查。

  第七章组织保障

  一、健全组织领导保障机制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乡长XX任组长,副乡长XX任副组长,扶贫、财政、水务、国土、城建、农业、文化、民宗、电力、畜牧、通讯等相关负责人和村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在县乡村振兴筹备办的指导下,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段,编制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组织技术培训,组织小型物资采购;负责票据的汇总、审核、上报,对项目的规划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价。行政村成立由村委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及村三委成员和项目村村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在乡镇(街道)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

  17

  段,配合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德矛盾纠纷,完善项目实施,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价。

  项目村组成立建设项目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村干部、老党员、退休干部、群众代表组成,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负责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思想工作和前期基础工作。

  二、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乡、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乡、村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严把技术质量关,抓好工程进度,搞好督促落实。广大基层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三、健全检测评价机制成立检测评价机构,健全监测评价体系。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日常统计,定点跟踪,抽样调查,实地检查等检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和监测数据,全面反映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情况、财务情况、物资采购情况、计划执行情况、管理机构运行情况、项目受益人反映及农户影响等情况,并从中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及影响,完成并定期上报检测评价报告。对检测评价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汇总,研究计划执行中的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促进项目实施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向上定期汇总、整理、

  18

  上报检测报告和报表。

  第八章项目后续管护措施

  改变过去工程项目重建轻管的经验教训,本着“质量是生命,管理是核心”原则,工程竣工后交付村委会(自然村)管理,由村委会(自然村)选专人管护,同时签订相关管理责任书,做到修、管、用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

  X.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实行后期管护。

  X.建设项目后期管护的主体是实施项目建设的行政村或村民小组。

  X.各项目收受自然村要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的后期管护工作,明确管护责任。确保建设项目正常使用,发挥项目的长期效益。

  X.建设项目是公益性建设项目,在项目使用过程中,任何单位、各行政村(村民小组)和个人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收取任何费用。

  X.建设项目后期管护要求:建设项目后期管护的总体要求是:确保项目资产安全完整和正常使用,对毁损问题及时修复;对故意损坏项目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责令限期修复或照价赔偿。

  19

  (X)道路:保持路面畅通,无杂草、杂物、危险物和障碍物,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X)桥梁涵洞:保持桥梁安全通行,保持涵洞畅通、及时疏通,防止洪水冲毁。

  (X)防洪沟:安排专人定期巡视,保障防洪沟畅通。

  20

  

  

篇三: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8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word可编辑版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

  Word可编辑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

  1、规划工作流程

  

  Word可编辑版

  X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规划深度《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及省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与国家和省规划相衔接,又要符合当地实际,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振兴基础、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保证通过采购人一次性验收合格。(3)规划成果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组成,成果形式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最终成果为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A3幅面文本;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彩色大图4套,展示图纸幅面;文件U盘资料和多媒体演示文档。3、规划理念(1)创新。特色乡村是创新的载体,它通过小空间大投资推动各地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彰显乡村的“特色”。(2)协调。特色乡村协调发展理念在于对“和”字的把握。一是协调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协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矛盾。(3)绿色。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致力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色乡村的建设无论在项目引进,生产经营和创新方向等方面都应当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开放。特色乡村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打造吸引投资者、创新者、旅游者的新平台,关键在于乡村的包容度。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平衡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的关系,公开公平公正地去规划乡村的建设,才能吸引国内外的高端要素和人才,形成特色乡村的创新创业平台。(5)共享。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规划建设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中都坚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坚持人是发展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4、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Word可编辑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202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5、规划策略

  (1)功能构成策略:复合聚集,提升产业能级;(2)配套保障策略:构建配套体系,提升服务质量;(3)景观绿化策略:梳理景观体系,提升环境品质;(4)道路交通策略:发展低碳交通,强化区域联系;(5)花卉观光策略: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打造花旅品牌;(6)产镇融合策略:坚持城乡统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7)市政支持策略:完善市政设施,集约利用能源;(8)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6、战略研判

  (1)围绕1个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紧扣“一大两新”要求,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促进产业

  

  Word可编辑版转型升级。

  (2)落实6大策略

  7、功能分区规划分为五大功能片区休闲居住区:乡村居住小区统一规划,构成居住组团。商业街区:以现有主要商业街道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提升景观质量,赋予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乡村特色,形成独特商业街。文化体验区:以现有核心文化广场为基础,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定期体验式节目设计,打造核心文化活动体验区。公共服务区:以现有公共服务区为基础,新建文创中心、双创中心、国际物流电商中心等,形成乡村的产业园。8、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总体思路8.1设计理念在总体设计体现出魅力、传承、民俗、活力。以“文化”为纽带,以“特色”为驱动;聚合乡镇资源,传承地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特色旅游乡村街道塑造成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复兴街道生活。

  

  Word可编辑版

  8.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以街道为轴、整合资源、提升特色乡村商业、增加内涵、完善配套、节能环保”。(1)以街道为轴道路本身就承担着分流交通、连接乡村东西、南北方向的作用,因此道路是一条重要东西及南北向轴线。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应合并精简道路标识、标牌,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适应知名特色旅游乡村要求。(2)整合资源沿街建筑风貌提升改造不能仅以主要街道及轴线为中心,应结合中主要街道周边次干道、支路等道路增加具有特色的商业内街,将商业及步行交通引导至商业内街。通过改造,形成轴线,通过轴线向两侧发散带动特色乡村旅游商业。(3)提升特色商业通过增加特色商业内街,同时修理遮挡绿化、植入特色绿化,完善标识系统,结合重要商业空间出入口合理布置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等,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提升特色乡村旅游商业花街的目的。(4)增加内涵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展现乡镇内涵与形象的建筑被遮挡。通过此次主要轴线的提升改造应将标志性建筑前敞开,道路与公共通廊交接口等重要空间节点上设置小广场与街头绿地;另外通过添加艺术雕塑、街道家具等弘扬地域文化。8.4设计原则(1)提升沿街风貌品质

  

  Word可编辑版

  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及重要节点实施改造,提升沿街风貌品质。(2)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主要道路两侧沿街商铺的形式的布置应结合街道慢性系统设置,带动次级道路的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商业街区还应从优化次级道路商业结构和商业界面,使商业界面综合的,立体的发展。(3)突出历史文化内涵针对沿线历史文物众多、厚重的特点,在整治过程中,整治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让历史建筑更加醒目的展现出来,突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4)注重景观提升体现旅游特色乡村的特色,以绿化景观作为载体,通过构建多彩的绿地系统,丰富街道、广场,节点等花卉植物的配置,形成“一路一景”,提升乡村的形象,从而达到打造特色乡村的目的。(5)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配套完善市政设施,解决市政配套设施凌乱、缺失、形象不佳等问题,同步完善无障碍设施。(6)完善地下设施服务功能根据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道路整治配套完善地下管线资源。(7)彰显生态性的原则适当调整道路断面、标高和材质,努力实现40%生态目标的要求,系统建设慢行系统,在保障商业氛围的基础上,引导和倡导绿色理念。(8)坚持“经济性”原则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内容取舍结合,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能保留的设施尽量保留,形象较差的设施采用维修和更新的手段,适应立面空间整治提升的效果。8.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Word可编辑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修订本)(2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2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程》GB50348-2004(2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8.6建筑立面改造原则(1)连续的建筑立面建筑外立面具有外显性,在物质文化实体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外显和内在的有机结合体(2)现代主义体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外立面是人们表达自己文化观念、传承文化意识的重要符号,通过了解建筑特色文化,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3)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材料许多外墙装饰材料岁月痕迹斑驳,改造中应灵活利用现代材料和本土地方性原有材料,合理的表达出文脉的延续性,通过改变饰面材料、材质、颜色等方式,

  

  Word可编辑版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改变原有建筑的立面视觉效果。

  (4)改造后立面与保留立面风格统一协调改造立面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从立面上突出竖向线条,对窗户,颜色,雨篷等建筑元素统一样式,改善了原来单调的立面,使立面干净清爽,风格明显。(5)节点空间结合景观、绿化等要素一体化统一考虑建筑立面节点空间、景观的优劣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对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居住环境、品质和形象都具有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拥有较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就应该将景观与建筑立面进行一体化的设计,营造出更加优秀的空间。8.7建筑立面特色整治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他在民族文化系统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筑队人们的意义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人们精神交流、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通过特色街巷整治,整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精粹。参照传统建筑风格,对特色街巷外立面进行改造整治。根据“6米线”原理,仅对地平以上6米(行人正常视线范围)之间的建筑外墙改造,减少工作量,节约工程投资。

  

  Word可编辑版8.8建筑立面元素控制

  8.9沿街建筑灯光亮化设计(1)目标定位建设具有突出特色和代表性的照明发展轴线、生态景观轴线、主要空间区域和标志性节点,初步搭建特色乡村功能照明系统及景观照明架构,并重点建设服务于重点景区的联系道路及周边地区,满足特色旅游及节日庆典的需求。生态:在照明手法与技术手段上,倡导绿色及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合理利用,严格控制照明规模,防止光污染和光侵扰。宜居:增加夜间户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引导新的夜生活模式,塑造舒适、便利、宜人的人居环境。旅游名片:照明充分体现乡村的优势特色,通过完善、强化景点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照明,增强对外吸引力,从而促进夜间乡村晚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2)创新理念整体构图。采用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手法表现手法。运用传统中国画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点睛式”的重点勾勒色彩控制。在夜景照明规划中,建筑的照明色彩应统一协调,整体色调控制以黄白色为主调,以形成节制、高雅的夜景画面。节能控制。严格选择灯具、科学控制亮度b.减少泛光灯的使用,采用新

  

  Word可编辑版

  型的LED光源等。生态学原理。限制大功率霓虹灯的使用,减少光污染,节约能源,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9、配套设施规划9.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街道总工会,工商所,村委会等公共服

  务设施,对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为特色乡村打造添光增彩。(2)教育设施规划保留现状幼儿园,保留现状中小学。(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卫生院,对大门等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4)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提升改造民族文化广场景观效果和民俗活动展示功能。(5)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延续现有主道路,农资销售,商品零售,商业服务,美食店等沿街布置,打

  造商业主街。10、给排水规划(1)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给水工程规划与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2)给水管网规划以环网布置为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水量水压的保证

  程度。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特色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

  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色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规划目标1)特色乡村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为特色乡村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Word可编辑版2)合理配置区域供水设施,优化供水成本、降低供水能耗。(3)规划采用的主要规范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1、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片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2)充分掌握和分析规划区的现状资料,根据地形、水文气象、水源和水环境情况、城市性质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状况等,尽量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经济的排水系统。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规划目标1)完善片区排水系统,因地制宜确定污水治理方案,污水处理率达100%,保护环境。2)在阐明现状排水情况、调查现状排水设施及管网情况的基础上,排水工程规划将预测排水量,确定排水规模,对片区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规划。(3)排水工程相关规范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排水与海绵城市统一协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统一性,统筹规划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系统。2)因地制宜确定排水目标深入研究水的相关问题和水对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排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布局排水工程设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5)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6)污水量预测1)折减系数城市给水厂供出水中包括漏失水量、自然蒸发、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这些水量不产生污水量,不进入污水系统,一般占供水量的10%~20%,所以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本规划取0.85。2)地下水渗入量及部分未预见水量考虑到管道及管道接口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下水渗入现象,再加上存在部分未预见水量,所以设计水量时应考虑10%~15%的增加量。本规划取10%。3)生活污水量片区最高日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85%计,生活污水量根据给水量计算。(7)雨水量计算设计流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q·Ψ·F其中:Q—设计雨水流量(L/s);Ψ-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F—汇水面积,hm²。q—暴雨强度,L/(s.hm²)。暴雨强度公式:

  2411(10.877lgP)q(t10.1)0.81

  

  Word可编辑版

  其中:P—暴雨重现期,取P=5年;t为雨水径流时间:t=t1+t2;

  t1为地面雨水径流时间:t1取10min;t2为管(沟)径流时间;(8)污水系统规划污水排放系统依据地形布置,污水顺坡排放,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向北排放,接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经转输后进入北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污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400。为避免污水干管与雨水干管交叉,污水干管敷设于雨水干管之下,并且污水干管便于周边支管的接入,规划污水干管覆土暂按2.0m考虑。(9)雨水系统规划雨水系统依据地形布置,雨水顺坡排放,就近排入片区现况水系内。雨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雨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500。为便于周边支次管网的接入,规划雨水干管覆土暂按1.5m考虑。(10)管材污雨水管道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8kN/㎡,管材必须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Word可编辑版

  3)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应按部标《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规划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进行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一、二类公厕所占比重不低于30%,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4)垃圾收集站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5)垃圾转运站规划按照规范合理配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间距不小于5米;大中型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量大于200t/d,服务半径一般为3~5公里。根据以上对生活垃圾量的预测,生活垃圾量的转运主要通过小型转运站解决,而大中型垃圾转运站主要用于工业垃圾的转运。13、电力电信设施规划一、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及计算;该次规划通过用地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根据规范中相应指标同时结合区域特殊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确定规划区预测用电负荷。(2)10kV中压配电网络规划:1)10kV配电线路组网方式:规划区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电压等级,10kV主干线电缆网络宜按单环或双环组网,组成环网的电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2)10kV中压配电网线路规划:根据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电缆化的要求,结合规划区负荷的不确定性,沿规划区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下预留10kV电力线电缆沟,40m及以上道路沿道路两侧敷设电缆沟,40m以下单侧敷设电缆沟(与电信电缆异侧敷设),在穿越公

  

  Word可编辑版

  路时采用电力排管敷设。3)10kV变配电所设置:新建变电站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变电站宜按“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设

  置。10kV配电网应能接受电源侧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规划区的全部用电负荷,10kV配电网设计应根据负荷密度、供电容量、允许压降以及供电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合理的优化计算。

  变电站宜采用室内站或箱式变。室内站宜采用两台变压器设计,两路进线,并根据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每台变压器出线4~6回;低压采用单母分段联络接线方式,装设分段断路器;低压进线柜宜装设综合配电测试仪。箱式变宜采用欧式箱变或美式箱变,低压侧4~6回出线。

  变压器容量选择: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油浸式,630KVA,干式,800KVA。4)10kV开闭所设置:当变电站的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10kV配电装置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建设开闭所。开闭所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同时进行,可单独建设也可与配电站配套建设;开闭所宜根据负荷分布均匀布置,其位置应交通运输方便,具有充足的进出线通道,满足消防、通风、防潮、防尘等技术要求;开闭所电气接线应简单可靠,宜采用单母分段,两路进线、6-10路出线;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综合自动化要求设计。(3)道路照明系统规划:1)规划区域设计照度:主干路和立交桥的平均照度为15~25LX,次干路为10~15LX。2)光源选择及灯具布置:在确保照度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发光效率高,损耗低及寿命长的高压钠灯,主干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杆灯具,立交桥采用高杆灯,大交叉路口采用中杆灯。灯具及灯杆选型应根据当地周围建筑风格和景观合理配置,与环境协调。3)敷设方式及路灯控制:照明电源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专用箱变或附近变配电所供电。在绿化带和人行道下照明线路通常穿PE50塑料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5米。穿越道路改

  

  Word可编辑版

  穿DN50热镀锌钢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米.照明控制采用光控,时控及手控三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控

  制方式,并采用分散电容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大于0.9。二、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规模预测电信用户预测主要预测电话业务。电话主要包括业务电话、住宅电话和公用

  电话三部分。根据相关规划提出的经济分析、用地功能及相关预测指标,参考人口发展预测规模等因素,采用单位用地面积指标法,对规划区内电话用户进行预测。

  (2)通信网络规划为保障通信畅通,结合规划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其数据通信需求大的特点,确定规划区内应形成用户层—主干层的完备的通信网络以确保规划区内的各类通信需求。随着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因其通信容量大,信号衰减小,保密性及抗电磁干扰性强,成本不断下降等优越性,逐步取代同轴电缆而实现全光缆化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规划确定主干层网络应以光缆为主,铜芯电缆仅入户时使用。(3)通信局所规划根据本规划所确定的通信网络结构,在一期规划范围内新建电信模块局1座,远期程控容量为4万门。增加交换和汇接设备,通过中继光缆管道与规划区所有端局相互连接,形成环网。(4)移动通信规划规划确定规划区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应实现无间隙全覆盖。各移动通信网络BTS系统间距控制在600~800米间。(5)邮政局所规划规划区内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一邮政支局以保证实现信函基本次日投递。(6)有线电视规划规划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有线电视网络前端中心机房。进线光缆由乡村基地广电卫星地面接收站引入。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光缆传输,铜芯电缆

  

  Word可编辑版

  仅入户时使用。(7)电信管网规划:规划区通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的建设应同步进行,使市话管道网化,实现规

  划区通信主干电缆埋地化。电信主干管道中敷设主干线路、中继线路、长途线路、专用线路。一般采用

  树枝型和环型结构,局向用户辐射方式,规格逐渐递减;新设局所主干线路长度一般不超过2km,超过2km以上采用光缆为优。

  逐步实现光纤到户,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实现固定电话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按照“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策略。

  电信线宜设在道路的一侧,即电力线走向的另一侧。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工业、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13、智慧乡村规划(1)智慧乡村概念智慧乡村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乡村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乡村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乡村的和谐、可持续成长。(2)智慧乡村总体框架规划以智慧乡村运营管理应用、智慧乡村民生服务应用、智慧乡村产业服务应用三大应用体系为基础,建设“两大体系、两重网络”。“两大体系”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和统一保障的城市级信息安全体系。“两重网络”为:无所不在的高速网络及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3)智慧乡村五大平台体系

  

  Word可编辑版

  (4)智慧乡村总体目标更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模式更为灵活的敏捷运营机制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务手段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5)智慧乡村建设内容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2)创建智慧城市决策展示系统,打造服务民生工程的用户体验系统3)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能源与资源管理等示范应用工程4)突破智能感知、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等关键技术

  

  Word可编辑版(6)智慧乡村产业链——智慧溯源溯源系统是根据相关部门对于产品追溯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等要求,通过

  电子标签、标签的状态标识(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对产品(进货物资、生产过程、成品)、环境设施、服务人员的可追溯管理。

  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生产型企业有对追溯系统有迫切的需求,可分为:1)以对产品个体信息管理为基础,很容易实现生产型企业内容ERP和CRM等管理功能。2)追溯系统的建设,对产品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进行了工业化的“流程再造”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3)通过溯源系统提供的查询界面,查询产品生产信息,做到放心消费。4)以追溯系统的建立为基础,将为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大流通、大循环创造自己出条件。

  14、产业发展规划抓住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和XX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特色乡村,实现“产、城、人、文、

  

  Word可编辑版旅”的高度融合目标。依托优良景观资源与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导入和构建旅服务体系,辐射周边、吸引游客,打造旅游产业。形成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经营形态。主要围绕“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篇四: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挑战杯项目计划书模板乡村振兴

  策划名称:

  乡村生态旅游

  创业创意设计主题:

  生态旅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标对象:

  农村

  创业计划背景: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更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再看一看城市居民的现状:城市生活实在让人头疼,光、噪声、汽车尾气污染,令人谈之色变,网民朋友们更是别出心裁地发表出生动而又暗含着让人发以深思的说说,说说中这样写道:“早上起来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啃个染色馒头、中午、在食堂要个注水肉炒农药韭菜、来碗翻新陈米饭、瘦肉精的肉下菜、完事泡壶香精茶、下午买条避孕药鱼、开瓶甲醇酒、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睡觉。”虽然你不可能那么的不幸,偏偏说说中提到的每一件事你在一天之中都能碰到,但你敢确定以及肯定地说,你没吃到其中之一吗?先不谈这些,单单是住房问题就可以让无数人“钱包渐空终不悔,为房拼得人憔悴!”

  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放心生活呢?下面恳请看看我们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优势分析

  一、凸显农村性格充分分析每个农村所具有的自然环境、发展历史、生活劳动方式、节庆习俗、村民的精神面貌等元素,对村落的旅游特色进行准确提炼,是每个村落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形成与其他村落不同的特色。

  二、构成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向城市居民出售清爽的空气、迷人的环境、新鲜身心健康的食品,乡村里的各种元素都变成可以消费的旅游产品,乡村社区从中赢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在乡村中获得悠闲杨开第的心情、新奇独有的体验,并斩获身心健康和欢乐。

  三、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乡村旅游也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的一个典范,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经济的和谐发展,特色旅游村的建设应该是一次乡村合理产业结构形成的过程,应积极提升农产品、乡土文化在旅游语境下的经济附加值、社会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

  四、人性化经营管理。根据当今城市居民生活现状作出适当的旅游决策。使城市人们体验乡村生活,从中可以使他们获知劳动人民的艰辛,从从而珍视其来之不易的工作;还可以使他们减轻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最终达至“双赢”的最佳效果。

  产品劣势分析

  一、交通可能会给旅游增添不便;

  二、部分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方向;

  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1.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旅游地环境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使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识更注重村容村貌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将促进旅游地大环境的改善。同时还将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研发遵从生态规律及当地的文化习俗,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维护,因而能够减少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并使当地居民重新认识文化景观和文化传统的价值,使民间手工艺、音乐、戏剧、舞蹈、饮食等各种文化都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维护并发扬光大。同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维护也存有更深刻的意义。

  3.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的布局更加合理排污、治污更加规范、严格,更加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害虫的防治等,从而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客观上为当地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休憩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产品结构,使传统农业增添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生态农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进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4.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地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建议在充分运用现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美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交通、房屋建设等与当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研发、游客参予融为一体以达至协调发展,提升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同时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旅游业正在蜕变为国民经济代莱增长点。做为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面貌展现出在世人面前,引发了国内外的广为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大

  力推进,日益拥挤的都市快节奏生活,并使乡村旅游沦为人们减轻压力,紧密亲友之间联系的关键的消闲方式。乡村旅游业就是近年来迎合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出来的一门农村新型产业,特别就是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尤为疲软。农家乐消闲旅游业助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村传统文化发扬、城市文明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本次策划就是使乡村生态旅游沦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创业计划与流程

  乡村生态旅游的内容包含:一就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弘扬地区特色,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品味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特别强调调动当

  地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有以下特征:

  一、乡村景观环境就是半自然景观和自然景观共同形成的景观空间,生态特征就是乡村景观共同的特征;

  二、乡村旅游、是一种低干扰程度的行为体系,在当地环境容量的承载范围内,合理的乡村旅游应当具有较强的生态旅游特征;三、以聚落为核心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的乡村旅游就是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进行的旅游开发和生态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极其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同时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多种多样。生物资源丰富,野生生物种类繁多。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区域特色农业,使之转化为旅游资源,并针对我国各地不同的景观和农业生态生产形势,设计出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农业观光园。我国类型齐全的地形十分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发展,而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水乡平原草原高原高山等文化内涵及民俗风情为开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田园景观千差万别。为了满足用户旅游研发的须要,可以在不能失去就是个年产能力的前提下提升规格和布局,迎合游客。例如构筑植物迷宫。造型植物,演示名画,大地艺术的等。可以协调旅游的主要时间,合理掌控名作物的品种和栽种时间,以茂盛的花果为游客提供更多休憩空间和体验载体。相同明朗区相同色泽相同花期的品种合理配搭都能够缔造出来宜人的乡村景观。

  2、农耕文化灿烂辉煌。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不断发站,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步,大量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现代农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都使旅游者充满了好奇心。这对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让游客了解这些动植物等。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亲自参加农业实践,以增强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体验劳作的辛苦与欢乐,得到更多的乐趣。

  3、民居建筑类型多样。主要包含古村落的恢复正常和维护,营造乡村氛围街道服务设施和设备维持传统古色古香的外表,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民间构成了各色各样的具备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无不因其浓烈的乡土特色二倍受游客亲睐。民间绘画简直民间雕刻乡村编织乡村刺绣传统能印染等等经过发掘和改建,可以提供更多演出和参予体验的素材同时研发旅游商品。

  由于各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

  一、民俗风情型。民族风情模式就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有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招待设施,鼓励少数民族农民参予旅游研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

  二、农场庄园型。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发展一种乡村旅游的模式。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

  三、景区充分利用型。景区充分利用模式就是指充分利用旅游景区(点)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迎合周边农民参予旅游招待和服务,并带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发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四、古镇村落研发。古村台北盆地主要就是指民国以前建村,留存了较长历史沿革,即为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地址未小的变动,具备独有民俗民风,虽历经年代久远,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古村台北盆地模式就是指用浓郁的古村台北盆地文化和特色古村台北盆地建筑为核心迎合物,以维护居多,因势利导研发旅游,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除了渡假休闲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红色旅游融合型等等。

  流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类型,然后进行开发。

  活动经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拨付经费

  风险效果评估

  乡村生态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性、参与性十分弱的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须要对其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像城市生活相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将之融合于迷人人与自然、均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就可以最小程度地唤起旅游者的市场需求动机,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次策划分析了乡村旅游背景的优劣势以及策划内容流程。坚信本策划可以给乡村生态旅游拓展一个崭新的天地,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创业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城市化、农民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着眼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定居条件和周边环境的提升;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积极主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筑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乡村旅游一定必须特别注意维持当地农村特色,必须避免某些“城市病”向农村扩散,避免工业垃圾、城镇污染冲刷农村净土。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生产发展、生活充裕、乡风文明、环境提高为目标,既无法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旅游新村建设,把新农村规划直观搞出成旅游新村规划;也无法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而把农村投入使用没农业、村庄、农民、特色的所谓新农村。

  2、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中政府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要由政府来推动,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政府推动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农民有选择是否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以及如何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权利,不应该强求一律。要在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各产业之间人与自然发展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显然前提。必须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关联度小的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旅游也必须充份充分利用其他产业,获得其他产业的积极支持,在其他产业发展中获得大力推进发展。

  4、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牢固树立“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间的内在统一规律,先规划、后开发,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简单粗暴使用,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5、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的关系。乡村传统文化就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必须深入细致发掘杰出的民族民俗文化,不断提高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大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小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著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维护,在实践中探索承继和弘扬乡村杰出传统文化的新路。

  一、背景与简介

  近些年来,老百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肉类食物的建议也随之提升,然而“禽流感”令人谈论鸡色变;“瘦肉精”又而令人们谈论猪色变。而羊肉相对于鸡肉和猪肉而言,更加身心健康,价格也相对不低,因此运用生态环保的模式养羊坚信能存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年4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羊肉价格发生持续下跌,目前全国均价达至每公斤50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广泛少于20%。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羊肉价格上涨集

  中反映了肉羊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供给增长速度太慢市场需求的升温。在当下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养殖效率不低、圈养成本上升、散户选择退出大力推进、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其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的定点监测数据,年7月份第1周全国羊肉平均价格50.6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3.7%。据有关资料对比分析,年同期我国羊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8元,现在涨至50元,同比上涨达到277%。羊是草食性动物,以秸秆型饲料为主,配以营养全面的精料。养羊业的发展,可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草养羊,特别是低产农田,促进土地增值。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变废为宝,并促进农作物秸秆微贮等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高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

  二、市场分析

  羊肉消费已打破了地域性、季节性限制,从区域性消费变成全国性消费,一季消费变成了四季消费。而随之而来的是羊肉产能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年羊肉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养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长期以来,我国羊生产主要靠地方品种,繁殖率高、生长快、产肉率低。由于良种育种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覆盖率高,现代新技术推展普及比较,羊肉档次提高并不大。而我们的创业计划就是必须创建一个规模化的肉羊养殖场,使用最新的生态养殖技术,降低成本,提升繁殖率与产肉率为。

  此外,尽管目前市场猪肉依然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力军”,但牛羊肉消费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逐步向国际“三三制”过渡(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

  三、养殖管理

  波耳黄羊是南方优良品种,具有成熟早、繁殖率强、早期生长快、耐湿热、产品利用价值高等优良特性。适应潮湿、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夏季近30℃的持续高温和80%以上的相对湿度下,仍能正常生长、繁殖,特别适合一些山区饲养。既适宜圈养,又可山上放养,有利于发展规模养殖,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与当地山羊较之,黄羊的生长速度必须快得多,个头也比普通山羊小。3月龄断奶体重公羔仅约25公斤以上,母羔仅约22公斤以上。

  成年公羊体重更是高达65公斤以上,母羊也可达40公斤以上。黄羊肉用性能良好,与其他绵羊品种比,瘦肉多,脂肪少,胆固醇含量低,肌纤维细嫩,膻味轻,味美多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保健食品。另外,黄羊繁殖能力强。母性好,泌乳性能高,成熟早,母羊4~5月龄成熟。公羊一般在8月龄、母羊在6月龄配种。四季发情,可年产两胎或两年三胎,一般每胎产2~3只,多的可以达到4~5只,产羔率平均为229%。因此我们选择以黄羊养殖。

  1、羊舍管理

  羊舍内要求通风、干燥。羊栏面积平均每头羊2平方米,分建成每个8-10平方米的单栏。羊栏地面一般不需浇铸水泥,只在泥土上铺稻草。现也可试用架空羊床,即用水泥板(竹片)架空地面80-100公分,板间留1-1.5公分空隙(以羊粪能掉下而羊脚不会下去为合适),板上不需再垫稻草。;建造符合黄羊的生理要求、便于现代饲养管理的轻型、耐用、高床漏缝地板羊舍或“吊楼型”羊舍。

  2、种羊的挑选

  一是选择产羔率高,一胎产三羔以上的羊或后代留作种用;二是选择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体型大而丰满,成年公羊80公斤、母羊50公斤的羊留种。

  3、饲料管理

  羊的食性比较杂,各类青草、作物秸秆、菜叶、秕谷、豆腐渣、菜饼、蚕沙、谷糠等等皆可作为饲料,同时积极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应用“氨化、碱化、青贮”等养羊技术,利用冬闲田或另星空地种植

  产量低、营养不好的人工牧草喂羊。栽种高产优质饲草,并对饲草展开以青贮居多的调制,保证饲草料一年四季轮供。

  4、饲喂管理

  除搞好常规管理外,重点揪以下几点。

  ①保证供应充足、干净的饮水,适当添加点食盐。

  ②发掘母羊泌乳潜力,实行“一母带双羔或多羔”技术。③特别注意羔羊尽早断奶。哺乳期通常掌控在45日龄以内。

  ④肉羊(特别是老羊)出售前需进行1-2个月的加强饲养,以改善肉质,提高肉用价值,增加养羊效益。

  5、产卵管理

  黄羊的繁殖季节一般按排在春季4-5月配种,秋季9-10月产羔,一年一胎。但一部分羊也可适当调整繁殖季节,按排在9-11月配种,次年2-4月产羔,以实现“一年二胎或二年三胎”。但秋配春产的羊不宜留种,只准用于肉羊生产。

  6、疾病防治

  ①羊黑快疫:注射“羊黑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羊卒死”四联苗预防,发病后治疗效果较差。

  ②五号病:口服“五号病”疫苗防治,一旦发作后,病畜及同群畜全部捕杀处置。③羊肝片吸虫:每年春、秋两季用“丙硫咪唑”驱虫,效果较好。④羊虱:用1%的敌百虫或杀灭菊脂在羊的背部条状涂擦,隔三天再涂一次,但每次都不能涂满全身。四、市场与销售由于冷冻技术的发展,羊肉可以四级供应市场,然而还是供不应求,而且各地都建有活羊交易市场,因此市场销售基本没有问题。五、效益分析以下收益分析按养殖30头母羊,配备2头公羊计算。1、开支种羊费用:母羊每头元,公羊每头~元,按元计,需费用元。饲料费用:每只羊每个月须要饲料费用25元,母羊购入后,5个月产仔羊,期间须要饲料费用元。30只母羊平均值可以产仔羊90只,养殖8个月上市,期间6个月须要喂食饲料,则仔羊须要饲料费用元,种羊须要饲料费用元。共需饲料费用元。2、产出目前每公斤羊的市场价格就是20元左右,1只仔羊8个月后体重在40公斤左右,每只仔羊可以买得800元,90只仔羊可以得生产量元。按仔羊长成90%排序,可以出售成品羊81只,可以得生产量元。3、收益元-元=元,平均值每只挣505元左右。规模化养殖湖羊成本更高,总收入更高,年收益十分丰厚。说明:①相同场家种羊的价格相同,按种羊体重和品质,价格从800~元不等。②此收益分析排序中,仔羊买下后,种羊可以稳步利用。③此收益分析中,各个地方的饲草价格有所不同,收益也不同。六、风险与对策

  养羊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天灾与疾病,冬天下雪的时候要注意羊舍顶棚的除雪工作,避免积雪压塌羊舍造成损失。羊的疾病主要是肝片吸虫病、腐蹄病、羊快疫等,要注意及时防治,同时还必须实行综合性的兽医卫生措施。

  一、背景

  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土鸡市场前景广阔。

  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就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玉米地、高粱等地规模养鸡,喂食五谷杂粮,使鸡民主自由穿穿昆虫野草,饮山泉露珠,严苛管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采用,以提升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来合乎绿色食品标准建议的一项生产技术。

  采用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可对各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土法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

  我们花垣县以土鸡居多的小家禽养殖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养殖户抵挡市场风险能力强、总收入高。实行大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土鸡资源优势,提升花垣县以土鸡居多大家禽的附加值和养殖户的总收入,推动大家禽养殖业迈向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壮大大家禽养殖专合非政府,确保大家禽资源永续利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

  牧民利用天然优质牧草进行放养,不用人工合成化学药物,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放养土鸡毛色光亮、肉质鲜美,绿色无公害,适应消费需求。鸡的售价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同时,还对保护草场、土壤生态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肉鸡养殖业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前,我国肉鸡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等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肉鸡饲养业才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禽肉生产国。

  当前,我国肉鸡养殖的基础环节仍然很脆弱,肉鸡的生长速度、上市日龄、上市体重、耗料比还滞后于外国。在国内,通常把由国外引入的肉鸡沦为”慢大型“肉鸡,因不适合我国传统的烧、饨加工,生产这类肉鸡主要就是出口。国内自己消费的主要就是被称作优质鸡的某些地方品种,或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育种的肉鸡。据研究,我国一些地方品种,在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或某些氨基酸含量都略高于引进品种,存有优质的特性。近年来优质肉鸡生产获得不断发展,香港、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优质鸡的比重占到肉鸡

  总体的90%以上,但其生长缓慢、体重较小,上市日龄较长,须要继续加强这类鸡的育种工作。

  我国肉鸡产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20%―30%的高速度增长以后,到21世纪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肌肉产品出口逐渐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疫病和公害物质残留,提高养鸡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肉鸡产品质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在农区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大,场舍密集,设施不健全,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夏秋成为蚊蝇的孳生地,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生态养鸡,远离居民区,饲养密度低,加之环境的自然净化,可使排泄物培植土壤,变废为宝。生态放养土鸡,大量扑食多种虫体,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和林果产量,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生态放养鸡,以天然饲料为主,生态环境优良,饲草、空气、土壤等没有污染。草地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传染病少,家禽体质健壮,药物用量减少,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纯属绿色食品,有益人体健康是理想的生态养殖业。推广规模化生态养土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市场分析

  现有的市场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大多数市场土鸡具有肉质细致、肉味鲜美等特点,其中花垣湘西土鸡在全省享有盛誉,是湘西土鸡县优势特色资源,产品远销重庆、秀山、吉首、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花垣县就是无公害肉鸡生产基地县,年大家禽存栏将达至50万只,同时实现产值万元,占到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10%,家禽养殖就是我县中低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至年湘西土鸡养殖规模将达至100万只。依照农业部《关于强化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关于实行我省农业和农村战略调整的意见》以及花垣县委、县府明确提出的“一果、二畜、三山珍”的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充分利用湘西土鸡资源优势,推动湘西大家禽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发展壮大土鸡养殖协会,跑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花垣县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财政脱贫致富以及人民群众对湘西土鸡的市场需求打下稳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组建花垣县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是发展壮大花垣小家禽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必要措施,是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1.市场调查

  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在国内市场属于紧销产品,比同类产品市场价格高20%,市场对土鸡产品需求旺盛。随着我县加大对土鸡养殖业的投入,年本地土鸡的出栏将达到100万只以上,对湘西土鸡等小家禽进行精深加工,可向省内外大中成市提供更多的优质土鸡等家禽产品。

  2.市场预测

  年花垣县土鸡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土、特、优”等无公害家禽及其产品需求的增加,土鸡等小家禽市价不断上升,对本地土鸡等小家禽进行屠宰及深加工向市场成批量提供具有风味的优质安全食品,既可增加企业盈利又可满足市场需求是双赢的格局

  3.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禽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的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越起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日本人年均消费量达4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7%,;美国人年均消费量5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0%。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国外进口的禽产品都是冷冻产品,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喜欢食新鲜禽肉的消费习惯。但受国际消费标准的影响,国内对鸡肉卫生标准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尤其安全卫生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如果国内肉鸡产品在质量上,尤其是产品安全性下功夫,国产鸡肉还是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县本地土鸡肉质柔和、味道鲜美、营养多样,可以与天然野鸡相媲美,体型较小等特点,合乎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其市场价格与甲壳养鸡品种售价高于5―10元/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因此,研发与利用本地土鸡这一宝贵的资源,展开规模化养殖,圈养中不嵌入任何促发展生长激素、有毒的矿物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将十分宽广。

  四、执行计划

  1.预期目标

  根据花垣县小家禽产业规划的总体目标,在龙潭镇组建年出栏量为10万只的龙头企业。改建�O的养殖场;建设污水处理配套设施;投入购置原料、辅助材料及职工工资福利等流动资金10万元。林下放养土鸡实行标识管理,合格的上市成鸡脚上贴有标识,一鸡一标。

  2.技术人才

  花垣县畜牧局现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人,在花垣县龙潭镇金溶村一组淹没区,退耕还林带山林鸡养殖,掌握了丰富的饲养和管理经验,加上全县畜牧业服务体系健全,各个乡镇都设有兽医站,有120人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后盾,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能满足项目技术力量的要求,可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帮助,完成项目任务有技术保证。

  (1)资金:本单位固定资产总价少于30万元,目前资产和经济状况良好,没负债,加之该项目明确提出获得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支持,服务设施资金全面落实存有确保。

  (2)仪器设备:目前我国成套的孵化设备品种繁多,而且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不贵,只要有资金,很容易购买。

  (3)资源:我县本地土鸡资源多样,做为保种育种的核心群鸡树木确保;另外我村有亩的竹林靠近城镇,没污染,合乎生态养鸡的环境条件。

  (4)承担单位具备的条件及欠缺条件解决措施:本村具备实施本项目所需的资源、技术力量,欠缺条件为项目经费,拟通过申请上级科技经费补助加以解决。

  3、优选良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可以是三黄鸡,也可以是麻花青脚鸡,如宫廷黄鸡、河南固始鸡、广西岑溪三黄鸡及浙江仙居鸡等各地优良名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

  4、著重耕作

  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提高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5、赖草喂食饲料

  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利影响的饲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鲜味。

  6、严苛防疫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的防疫工作。

  此外必须特别注意预防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出现,及时铲除,肉鸡中后期预防疾病尽可能不必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捕猎生物防治,以增加和掌控鸡肉中的药物残余。

  7、适时销售

  最合适的圈养期就是提升肉质的重要环节。圈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累积比较,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太少,肉质不尽如人意,味道不鲜,超过没优质土鸡的标准;圈养期过长,肌纤维过旧,圈养成本太小,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累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慢于母鸡、明朗晚等特点,确认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此时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累积基本达至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就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更佳结合点。

  五、创新技术

  1.主要技术要点

  (1)选择适合放养的'场地及搭建风雨棚鸡的生态养殖应远离城区、避免污染、环境安宁清洁、有清洁水源,选择地势较平坦的荒山、灌木林,以果林为主,在林地内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易防兽害和易防疫病的地方搭建风雨棚。风雨棚可用竹、木搭成人字型棚架,顶盖石棉瓦加茅草,四周用竹片等做简易围栏,只要能避雨、避暑、补饲、休息就行。为了便于管理,可在风雨棚旁建值班室和仓库。

  (2)挑选适宜饲养的品种采用优质地方良种鸡,例如南阳鸡、肇庆鸡、草科鸡等适应性弱、适宜饲养且合乎市场消费市场需求的品种。

  (3)育雏期管理雏鸡幼小抵抗力差,不能直接进入野外饲养。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转移到山上放养。因此一定要抓好3周前的管理,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

  (4)汪把脱温期管理3周后已经开始步入脱温圈养,退温期特别必须特别注意外界气温,内外温差小,仔鸡抗御力高,调节功能高,一时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必须挑选天气寒冷的晴天饲养,已经开始几天,每天饲养2~4h,以后逐日减少饲养时间,并使仔鸡逐渐适应环境变化。棚舍附近须要置放若干饮水器和料槽,使鸡民主自由捕猎,每天早上不要吃掉,把鸡吞掉民主自由活动,捕猎天然饲料,太阳下山时将鸡群归还鸡舍并吃掉。刮风下雨天气暂停饲养,避免淋湿羽毛而发炎发作,同时还要避免天敌和兽害。

  (5)疫病控制野外放养鸡的活动范围广,疾病防治难度相应大些,因此免疫工作要求质量高、免疫剂量足,严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特别是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囊病等主要传染病,决不能放松。同时要做好定期消毒,发现病鸡应隔离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6)圈养密度及方式针对相同的饲养地确认相同的饲养方式,每群通常500~羽为宜,第3~4周龄已经开始饲养,围栏分区轮牧,内要一周期换一块地,饲养周期通常掌控在一个月左右,这样鸡粪养林,且小草、蚯蚓、昆虫等存有一个生养歇息期,等之下一批仔鸡到来时又存有较多的小草、蚯蚓有供鸡捕猎,如此往复构成食物链。

  (7)饲料营养及饲喂雏鸡3周龄前可用全价饲料饲喂,3周龄后逐渐改喂五谷杂粮。温室育雏可按常规喂饲,脱温后第1周早晚在棚内喂饲,中午补饲一次,以玉米、小麦、稻谷、豆类、红苕等天然谷物饲料逐渐增至代替全价饲料;第2周起中餐可以免喂,喂饲量早餐由放养初期的足量减少至七成,5周龄以上的大鸡还可以降至六成甚至更低些,晚餐一定要吃饱,5周龄后全部换为谷物杂粮,促进寻找食物,以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

  2.技术创新点

  为了堵绝外来疾病的侵袭,在选雏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尽量在本地无传染病史的鸡场,选择种鸡普系登记齐全、管理规范、防疫制度健全的育雏厂调运,鸡的品种可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如三黄鸡、麻鸡、来航鸡等。

  (1)、尽早开食和饮水:雏鸡先在舍内圈养,在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可以在水中重新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维维生素或酿制0.01%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以进一步增强鸡的体质,减轻应急反应,易于胎粪的排泄。水温通常必须吻合舍温(20―22℃),雏鸡通常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以喂食碎米,3日龄后改为喂食全颗料饲料。

  (2)、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刚出壳的雏鸡温度要求摄氏35℃(指与鸡背部同高处的温度)以后每5天降低1℃,在35―42日龄时温度最后降至20―22℃。在保温的同时,还需要通风换气,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纸箱、热炕、育雏笼等。热炕的育雏方法是:炕上用砖砌成墙,用竹片做成拱形,棚高0.8-1.0米,四周用塑料薄膜覆盖做成简易小温室,在炕上铺垫短麦草、干锯末等,炕上的垫料2-3天要更换一次。

  (3)、光照必须适度:1日龄小鸡光照二者23小时(灯泡不要过小,一个炕一个1525W的即可),2-15日龄每天增加1小时,16日龄后不再补足光照。

  (4)、舍内饲养密度要适宜:0-10日龄的雏鸡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龄30-40只,20-30日龄20-30只,42日龄每平方米20只。

  (5)、特别注意通风:鸡舍内要通风,它能够给鸡确保足够多的氧气,但必须防贼风。

  (6)、定期喂不溶性沙砾。沙砾能增强鸡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7)、一片林地以饲养羽为宜,规模小不便管理,规模大效益高,每公顷林地饲养羽土鸡为宜。晚春至中秋可以饲养,冬季气温高,虫草增加,应当暂停饲养。

  六、目标及年度计划

  项目于年3月已经开始,年4月终了,年度实行计划如下:

  年1―12月:项目立项,示范场选点、施工、管理及人员培训等。

  年1―12月:技术培训,示范场管理、推展。

  年1―12月:技术培训,示范场管理、推广。

  年1―4月:项目资料搜集、整理,总结环评。

  七、投资与资金分析

  1.总投资财政预算

  土鸡生长期内,大部分时间为自然放养,仅添一些精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目前,市场上良种肉鸡的价格为每公斤10元,而土鸡价格约在每公斤20元至30元之间,饲养一只2.1公斤重的土鸡,扣除饲养成本,可净赚16元。另外,土鸡的鸡蛋也是俏货,每只鸡年产蛋125枚,每枚价格为0.5元(包装并打出品牌后价格更高),至少收入50元。如果一个养殖户饲养只土鸡,一年可赚到20万元。投资估算合计投资40.5万元。

  (一)扩建厂房须要投资(�O×200元)=20万元;

  (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以及50�O沼池一座需投资2.5万元;

  (三)资金投入种苗、饲料、生产器械、预防器材、工资福利等生产流动资金18元/只×1万只=18万;

  2.资金来源

  提出申请上级科技经费补助金15万元,部门提供更多10万元,单位筹措6.5万元。

  八、效益分析

  项目顺利完成后,总结出来一套实用性很强的竹林下生态养殖技术予以推广应用。在正常情况下,按“小群多批次”的圈养方式,以移民群众的生产条件,自噬体养鸡150羽,每年户均最少可愈3-4套,共600羽,按创业平台率为92%计,可以卖出商品肉鸡510羽,计入鸡苗成本、饲料及药品等费后,按每羽盈利4元,总买进元。

  整个笋区有户饲养土鸡,年总饲养量将达60万羽,年创利200万元以上。示范基地随着鸡苗销量的增长而获更佳的效益。另外,发展笋地林下生态养鸡鸡,按户均年饲养600羽,仅养鸡一项家庭副业就使农民户年纯收入元以上。在笋地牧放散养土鸡,投入劳

  力和资金较少,有一举多得的效果,既抑制了野草、虫类的生长,又节省了饲料,同时鸡粪可肥林壮笋(成年鸡每年可排粪便40-50公斤),节约化肥的投入。总之,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部分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拓宽移民增收的途径。

  (1)效益分析

  产品销售收入=36元×1.8万只=66.24万元;

  (2)成本分析

  基础设施折旧:(10年)2.25万元

  圈养成本:2万羽×10元/只=20万元

  疫苗:7元/只×2万=14万元

  人员工资:1.8万元×2=3.6万元

  成本合计:39.85万元。

  (3)利润=产品销售总收入―生产总成本=66.24万元―39.85万元=26.39万元

  (4)收益分析

  投资利税率为=(利润)/总投资×100%

  (5)投资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净收益=500万元/174.06万元(1-20%)=2.87年

  九、风险与措施

  该项目投资小,技术含量低,管理工作建议严苛,受到市场需求制约,存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该项目应当积极争取至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扶植,导入一流的加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强化管理,提升产品品质维持大家禽“土、特、优”的特色,与圈养户成立成“风险共担风险、利益共享资源”的密切经济联合体共同抵挡市场风险。加工生产过程中要严苛按照国家标准排放量废弃物,积极主动废旧加工下脚料和加工副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土鸡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良种鸡,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进行人工育雏,脱温后再转移到山上放养。小鸡刚开始放养时没有上山觅食习惯,要人为地训练才行。一般需2人配合,一人在前边吹哨并撒抛颗料饲料,让鸡随抢食,另一人在鸡后用树枝驱赶,直到全部上山。每天中午还应在山上吹哨补食1次,强化训练,傍晚再用同样的方法训导鸡归舍,训练10天左右,鸡群就建立了条件反射。

  在舍内圈养20天后,即可挑选晴天饲养。最初几天,每天摆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夏天30日龄、春秋35日龄、冬天45日龄即可转至舍外圈养,初入林地时必须用尼龙网管制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步不断扩大,最出色用丝网围栏分区轮放,摆一周换一块地方,每亩地100-150只即可。

  病死鸡的处理:如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死鸡应立即深埋或烧掉,对场地用具和物品用0.2-0.4%的过氧已酸进行消毒。

  防范鼠害或其它动物侵犯:林地或草地用铁丝网、尼龙网或竹栅栏圈围,避免鸡潜逃或野兽侵略。

  注意天气变化: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雨、雪来临前要做好鸡舍的防风、防雨、防漏、防害工作

  一.项目建设背景

  在县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不断引导与鼓励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龙港镇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创业增收,创建斑嘴野鸭生态养殖中心。

  二.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凤江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凤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涨水,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在乡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一瓶颈,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

  凤江村群众存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低,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完整、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妥当,引致成活率高甚至导致鱼鸭的大批丧生,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轻微压制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给养殖户增添理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使农民真正努力做到养殖脱贫致富,化解乡村紧缺劳动力劳动力问题,就是乡村养殖的紧迫课题。

  三.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绿色野味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经过人工喂食融合野外点亮的野鸭,能够较好维持纯正野性。其肉质红润,脂肪太少,野味浓烈,并以其高胆固醇,低热量、瘦肉率低、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在我县绿色野味品种少之又少,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大,千家万户的餐桌、宾馆、酒店等到处都就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养殖产业孕育出着非常大的商机,随着人民对食品安全及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注重,对于生态野味消费需求量将可以逐年快速下降,后市一路看淡。

  经调研,我们认为根据凤江村区域位置及市场特点,结合龙港城区的消费水平,非常适宜在此地开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由于本县鲜有人进行斑嘴野鸭养殖,市面上极少量斑嘴野鸭皆由外地运入,仅见于个别高档酒店,运输费用占产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该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极大限制了普通消费者对斑嘴野鸭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认为高品质的野味养殖业在我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前景。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养殖规模与方法

  苍南县福利蛋鸭养殖场由残疾人创立,就是全县规模很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自年创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积极支持下,合作社获得较好发展。现养殖场共计水域面积约4亩,杂地面积约3亩,养殖场面积较小,因此须要发展立体生态养殖业,充分发挥非常有限的土地资源缔造最小经济效益。去年底大学生村官至该养殖场略过调研后指出蛋鸭养殖市场饱和度低,附加值高,建议该社可以利用多年的养鸭经验,合作发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斑嘴野鸭抗病能力弱,味道纯正,营养价值低。该品种野鸭养殖在我县尚属空白领域,市场需求量小,附加值低,脱贫致富显著,前景宽广。若市场销路能关上,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展开野鸭及鸭蛋深加工处置,助推本村及即将来临村农户发展有关生态养殖业、禽畜加工业,共同致富。

  所谓生态养殖主要是用谷物、玉米、豆类和黑麦草作为主食喂养野鸭,河道放养经济鱼虾类。野鸭吃剩食物可扫入河道作为鱼食,小部分鸭粪可滋养水生浮游生物供给鱼虾食用,大量节省鱼虾饲料。竞争力弱的小鱼小虾还可以成为辅食供放飞野鸭时它们自主觅食之用,增加鸭子野性。大部分鸭粪还田用作黑麦草肥料或作为邻近番茄、柑橘等经济作物肥料。副产品野鸭蛋可直接供应市场或供应食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野鸭毛亦可销往附近羽绒被服厂。相信依靠科学养殖和精心管理,野鸭生态养殖一定大有发展前景。

  现在养殖场已经著手改建原鸭舍。5月底引入种苗羽展开试养,盖章室内飞棚。先在网棚内圈养,等技术明朗再展开点亮养殖。

  2、具体建设内容

  (1)养殖棚舍建设

  初步建设鸭舍3栋,雏苗舍1栋,加盖室内飞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资6万元。

  (2)种苗及食物费用

  第一年引进三期共羽种苗19万元,人员管理费(3人)一年4.8万元,野鸭食物及鱼虾苗成本20万。

  (3)其它费用

  防疫费0.5万元/年,保险费0.5万元/年,河道及场地租赁费1万/年,交通、通讯、技术培训费等1.7万。明年准备建造一座孵化厂约8万元,这样能大幅减少种苗成本。

  以上几项共需资金61.5万元。

  五.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该品种野鸭圈养90-120天左右可以上市,据目前市场价,每只托柳80-120元,每天食物和管理费用约为0.3元/只。一年能养3套,自噬体只,一年能养只,初步排序营业额在40-50万元左右。如果市场反应较好,养殖经验明朗,准备工作在明年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向周边农户尤其就是低收入农户推展经验,大量供应市场,跑共同致富之路。

  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该生态养殖项目由大学生村官与养殖场合作实行,镇科委负责管理政策指导。项目负责人梅从回去,毕业于华北科技学院的优秀学生,负责管理狠抓养殖场服务设施设施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养殖场创办人陈志光负责管理日常圈养及食补防灾工作。

  七.意义及申请资金扶助

  综上所述,我们指出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弱,见效快,抗炎风险能力弱,在项目实行第三年即可归还投资,更主要的就是能够起著示范点助推促进作用。靠中央对三农政策扶植,撑起一条致富路,唤起周边村民技术创新创业的热情,展现出我县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务实精神。鉴于该社由残疾人创立,时间长,资金太少,力量大,基础设施和技术都较滞后。创业之初资金、人手、物资都倍感紧绷,因此恳求县科技局能够给与该社资金积极支持和技术指导。

  

  

篇五: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活动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短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浙江的台州样板提供更多更好更为有力的台州模块和台州经验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6篇

  【篇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__新时代_***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_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活动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短板,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浙江的“台州样板”提供更多更好更为有力的台州模块和台州经验。(二)总体目标。顺应生态文明兴起和农民改善生活的新需求,以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自然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四大攻坚行动”,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机制从示范创建向示范创建与全域达标创建并重转变,努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变盆景为风景、聚风景为全景的新态势。二、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一)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对照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按照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土特色更加彰显,从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出发点,

  第1页/共19页

  以“两进两回”为重点,加快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全域创建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迭代升级,各县(市、区)每年25%以上行政村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百村精品、千村景区”工程,全面融入“大花园”建设,着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和市民休闲旅游乐园。2021年全市要打造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20个、A级景区村庄203个。坚持“洁、齐、绿、美、景、韵”六美标准,整治农村住宅乱搭、乱建、乱堆、乱挂,治理庭院环境、家庭卫生,创建美丽庭院10万户。坚持点线面联动发展,以点为基、串点成线,集中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公路风景线、水陆联动风景线,变“盆景”为“风景”,实现乡村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积极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申报工作,形成多地同创、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良好局面。有意向申报创建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出台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综合性政策文件,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创建班子,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全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工作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以争创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设施提升、制度建设,探索试点农村环卫保洁和再生资源回收一体化运作,努力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质量和水平。2021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75%以上,建成市级农村生活

  第2页/共19页

  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100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60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全面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位一体”运维管理,巩固提升农村劣V类水剿灭成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试点262座。实施田园革命,全市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50吨。

  (三)实施农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行动。开展农村改厕健康教育、技术指导和工作督导,农村公共厕所由建造基本全覆盖加快向标准化改造转变,农村户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7%以上。统筹推进卫生乡镇、省卫生村向健康乡镇、健康村转变,完善健康乡村建设规范和评估体系,20%以上的省卫生村创建达到健康村标准。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0万亩,营建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面积16.12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0个,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村村通”加速迈向“路路美”。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饮用水体系,完成73.9万人达标提标建设,受益行政村数691个。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窄带物联网覆盖所有乡镇和较大规模行政村。至20__年,新增农村物流服务点2460个,实现行政村直接通邮全覆盖、快递乡镇网点全覆盖。

  (四)实施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弘扬行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整体推进古建筑修复与环境综合治理、乡村休闲旅游有序发展,努力把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样板,全面完成第五、六、七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13个重点村和85个一般村年度建设任务。其中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顺利通过绩效评估,4个重点村力争全部获得A级

  第3页/共19页

  评定。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扩面提质。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十二有”的建设标准,将文化礼堂打造成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村级文化综合体,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堂一色”。今年全市完成428家以上农村文化礼堂新建任务,其中推荐省级精品村的须创成五星级文化礼堂,市级精品村须创成四星级文化礼堂。以“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睦”为主要内容,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至20__年,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80%以上。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各级村庄整治办要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切实承担起综合协调的职能,协助党委政府抓好政策制定、任务下达、指导服务、督促检查、绩效评估等工作。以实干、破难为主线,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形成主攻态势,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充分运用群众的首创精神,与人民群众一起美化家园、改善环境。(二)注重规划引领。坚持县域一盘棋,立足人口资源环境相平衡、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通过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布局。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半篇文章,以规划引领村庄建设、经营、管理。分类分级做好村庄建设规划,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努力在空间形态上使城市和乡村保持应有肌理,防止“千

  第4页/共19页

  村一面”。(三)强化要素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

  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保障能力。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使用绩效。要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美丽乡村建设用地不足难题。

  (四)注重宣传引导。更加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人的素质,构建文明的乡风。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依靠妇联组织、教育机构等搞好宣传发动,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将农村环卫保洁“门前三包”制度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庄环境治理长效管理。

  (五)严格督查考核。各地也加强督查和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市、区)对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专项考核。健全每月数据核实、两月督查通报、季度督评分析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市“百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督查,对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年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篇二】

  第5页/共19页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宜居环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21年美丽乡村及特色景观带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建村函〔2021〕17号)精神,特制定2021年沙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2021年我县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省级财政“以奖代补”村庄有:富口镇车头社区(省级示范村)、富口镇池村、凤岗街道根坑村、夏茂镇洋元村、青州镇朱源村、南霞乡蒋坡村、郑湖乡上洋村;县级财政“以奖代补”村庄有:高砂镇小洋村、高桥镇黄溪坑村、高桥镇上坑村、大洛镇文坑村、南阳乡竹山村、南阳乡坡科村、湖源乡锦湖村;备选村庄有:南霞乡东周村、郑湖乡庆洋村、富口镇洋花坑村。主要任务和要求按《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执行。二、实施办法2021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以村级组织作为建设主体,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如下:㈠3月13日至4月17日:完成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由县住建局村建站备案,同时按核算的工程量完成项目核准、备案。㈡4月18日至5月24日:完成工程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并动工建设。㈢6月25日至9月3日:完成土建工程。㈣9月4日至11月15日: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全面完工并验收。工程竣工后,由各乡(镇、街道)组织初验,合格后向县住建局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由县住建局协同县财政局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动工后由县财政局预拨“以奖代补”资金总额的50%作为启动资金,待项目通过省、市、县验收后拨付剩余资金。

  第6页/共19页

  三、保障措施㈠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抓手,成立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㈡加快组织实施。一是简化审批。县直有关部门要尽可能简化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和审批环节,支持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严把质量安全关。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各乡(镇、街道)要组织技术力量指导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严把质量安全关,确保整治达到效果,起到示范作用。㈢广泛宣传发动。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街道)要发挥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村老人会、妇女组织、党员先锋队等载体入户宣传综合整治的目的意义,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要发挥村两委干部带头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发动村民出资献力,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㈣落实资金保障。各乡(镇、街道)要结合自身实际,整合项目计划和资金投入,把可以安排的资金、可以倾斜的政策优先考虑安排宜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要把项目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依法、依规、依程序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县纪检监察部门、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㈤强化督促检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我县2021年一项重要的工作,该项目的开展情况将纳入对各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考评,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要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加强考评考核。各乡(镇)人

  第7页/共19页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篇三】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_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各“美丽乡村”建设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乡村。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二、主要任务(一)环境治理

  第8页/共19页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三)基础设施配套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道路,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村居内延伸。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

  第9页/共19页

  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

  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加强幼儿园管理,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__区__镇人民政府20__年3月21日【篇四】8月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门头沟区获悉,门头沟区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已经发布,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2021-20__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80个村环境整治,2021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40个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门头沟区灵山脚下的洪水口村。这里是京郊海拔最高的乡村之一,在20年前,它还是无人问津的穷山村,而今这里交通便利,宾客往来

  第10页/共19页

  络绎不绝。从1998年到20__年这黄金20年,洪水口村实现了传统农耕到休闲农业的华丽蜕变,也实现了由落后山村到美丽乡村的华美转身,成为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的出色典范。

  门头沟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已经制定完成了《门头沟区2021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门头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21年任务目标、工作要点、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按照规划,8月20日前,全区138个未拆迁村要全部达到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标准,列入20__年、2021年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行政村全部通过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2021-20__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80个村环境整治,2021年列入美丽乡村创建任务的40个村全部通过市级验收。

  从2021年开始,门头沟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培育创建1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按照规划,到20__年底前初步形成示范功能,通过持续培育,到2022年底前示范功能进一步增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此外,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2021年,门头沟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达标改造农村公厕为234座,年底前实现农村公厕改造全覆盖,全部公厕达到等级标准。2021年,还将重点补足农村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短板,逐步在各镇街配置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点、垃圾桶等设施,同步建设垃圾收集网络平台监管系统,对垃圾收集运输进行全程数据跟踪。

  2021年门头沟区旅游行业协会正式成立民宿分会暨“民宿联盟”,这是北京市首个“民宿联盟”。“民宿联盟”的成立为民宿企业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和

  第11页/共19页

  市场对接的平台。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是最美乡村之一,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精品民宿遍布村

  内。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洪水口村采取股份合作制,先后成立了灵聚灵峡景区、二帝山景区等6个股份合作组织。全村户户入股,人人分红,每位村民每年分红都在7000余元。而且通过险村改造工程,全村都住上了漂亮的二层小楼,不少村民更是端起了精品民宿的生态“绿饭碗”。

  【篇五】各行政村,全体机关干部:为进一步打造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生态__、美丽__”,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创建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实际,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村容村貌美化整治行动,全面实现村庄环境洁化、净化、绿化、美化,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长效化、常态化,不断提升全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二、整治范围整治范围包括全镇辖区20个行政村,重点突出对村庄村容村貌“四化”建设的专项整治。具体整治区域如下:1.各行政村主要入村口整治。对村入口景观进行改造,确保入村口标志标识书写正确,周边环境整洁整齐,花草绿化修剪及时。2.各行政村主要道路周边整治。主要是对诸安公路、杭金公路、安陈公路以及村中主要道路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通道断带进行绿化补种。

  第12页/共19页

  3.各行政村村域范围内“四化”整治。“四化”指洁化、净化、绿化、美化。“洁化”即地面干净,垃圾有效处置;“净化”即污水纳管,水面无异物;“绿化”即花草点缀,绿树成荫;“美化”即墙体美观,庭院美丽。

  三、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各行政村要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七项工作。1.环境综合整治。要求无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贴乱画、厕所脏臭、道路破损等现象(由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可视范围内无污水横流,无管网破损,终端运行正常,长效运维机制建立(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3.垃圾分类处理。要求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处置模式,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就地资源化处置可堆肥垃圾,实现循环再利用(由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4.违章建房整治。要求可视范围内无违章建筑,无乱搭乱建(由村镇建设办负责指导督查)。5.“清三河”工作。总体要求是水面无杂物,水体清澈,无异味(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6.村庄绿化提升。要求有一定比例的绿化,裸露泥地配套种植绿化或铺盖石子,花坛及时修复,绿化定期修剪,杂草专人拔除,其它有条件的行政村可以根据实际适当种植花卉(由农业农村办负责指导督查)。7.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特色精品村培育工作。要求完成__、蔡家畈、矿亭、勾嵊村的景观带建设工作;完成勾嵊村特色精品村培育工作(由农业农村办、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负责指导督查)。

  第13页/共19页

  四、实施步骤1.宣传发动阶段(7月31日前)。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全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动员会,明确整治的任务与要求。各村在7月31日前专题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必须参加,结合镇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内容,制定本村行动方案,明确治理路线,落实责任区域,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发动,让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行动中来。2.排查推进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根据“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任务要求,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分片、分组对各村村域范围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包户党员要做好自己联系户的宣传劝导工作,同时督促农户自行整改清理。3.集中整治阶段(9月1日至9月30日)。按照整治内容和要求,参照“美丽乡村示范镇乡”创建指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工作,形成声势,确保整治活动取得明显实效。4.巩固提高阶段(长期)。按照“边整治、边管理”的原则,制订长效管理制度,落实专门的管理责任主体,建立长效管理队伍,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形成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五、具体措施1.定期通报。每村基本分100分,按考评细则进行加扣分,每月统计排位,结果与镇村干部考核直接挂钩,建立相关镇村干部参加的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微信群。2.示范引领。对综合排位前面的村进行通报表扬,对落后的村进行通报批评。每月召开一次村容村貌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由镇主要领导总结上月工作成效,

  第14页/共19页

  部署下月工作计划,同时推广优秀村典型事例,学习交流先进经验。3.动员充分。工作领导小组在严格执行“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任务要求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我镇农村党员联系户制度的优越性,让各村党员、村民代表等村中坚骨干力量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全民参与热情高涨。

  __镇人民政府【篇六】各有关部门、相关村:为进一步提升村庄整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结合村庄实际,坚持“保持村庄原貌、建设宜居小镇”的理念,特制定荷花路街道办事处程家庄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实施方案。一、村庄基本情况程家庄村隶属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坝子村以东2公里,小清河沿岸,东邻刘家村,西邻马家庄,东北方向临近济南遥墙机场,小清河穿过村庄,村内荷塘众多。程家庄147户,497人,村“两委”成员4人,党员17人,群众代表32人,市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低,多年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程家庄村“两委”成员理路子、建机制、强班子、促发展,现如今大棚建起来了、道路畅通了、设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整洁了、村风也文明了,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村庄基础条件道路:村内主干道路以硬化为主,巷道未硬化,需要进行硬化铺透水砖。村内部缺停车场,无法满足村民停车需求。给水设施:村民给水采用集中供水方式。

  第15页/共19页

  排水设施:村内雨水自由排放,主要道路一侧或两侧有排水沟,部分地段无雨水盖板,需增设,巷道无雨污排水。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对环境影响较大。

  供电设施:村内用电由变压器提供,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村域内电力线采用杆式架空方式敷设。照明路灯设施比较完善,设施良好。

  通信设施:村内广播、电视、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畅通,能够满足村民使用需求。

  垃圾收集设施:村内垃圾箱数量缺乏,收集点增设位置过少,在村内部分地方能看见比较明显的垃圾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大,需增加垃圾箱。

  科、教、文、卫设施:村内现有村委会、占地面积300㎡(新建中);村委门口活动广场有健身器材;村内没有学校和卫生室。

  三、创建优势一是交通便利。程家庄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侧为乡镇主要干道荷花路,东距机场西路仅1.5公里。和东南方向小许家立交桥只有2公里的路程。东北方向临近济南遥墙机场8.5公里。小清河穿过村庄。二是资源丰富。程家庄村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适合莲藕种植,农民也有种植意愿。三是班子健全。该村村委班子组织健全,服务群众意识较强,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能够有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群众支持。该村村民对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有较好的认识,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呼声很高,愿望非常强烈,愿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

  第16页/共19页

  工作。四、建设项目(一)市政工程。道路整治道路整治,基础修复。沥青路面铺设,做法为:原

  有道路清理,一层粘沥青油沥青结合层,道路平均宽度6.0米,30厚细粒沥青混凝土,40厚中粒沥青混凝土。花岗岩路缘石,做法为:600×300×100花岗岩路缘石,30厚水泥砂浆卧牢。雨水工程整治,0.3米宽排水沟,做法为:0.3米宽,0.5米深,240实砌砖墙排水沟,20厚水泥砂浆抹面,400*400*50厚鲁灰花岗岩盖板。生活污水治理,采用暗管收集。

  (二)村庄绿化。在主街道栽植,乔灌木类:大叶女贞、榆叶梅、丁香、银杏、石榴等。地被及球类:红叶石楠球、连翘、红叶石楠篱、小叶黄杨篱等。

  (三)村内美化。主要道路两侧墙面改造包括墙面清理整修、抹面、乳胶漆等。(四)活动场地。文化大院提升、新建健身广场铺设等。五、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预计投资605.771万元,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资金筹措方面,在市、区财政拨付项目经费的基础上,办事处和村委会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建设项目预算见附表1)六、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制定方案(2021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主要任务是,对照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意见,重点抓好相关规划编制、资金统筹协调、组织保障、创建方案的制定出台等,为创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氛围。第二阶段:前期筹备(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5月15日)。主要任务是出台相关政策、规划,落实资金、组织保障,根据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规划,

  第17页/共19页

  立足优势,围绕目标,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合力推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21年5月15日至2021年12月31日)。组织施工单位、监理进驻施工现场,村镇两级监督成员靠上抓好工程质量,实行日汇报周总结,全力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七、组织与建设管理为切实加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办事处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办事处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及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2、广泛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使村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的主体。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使之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4、细化分工。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重要作用,号召群众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尽心尽责。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

  第18页/共19页

  确保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任务如期完成。八、预期建设效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贸服务中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辐射周边的旅游优势,

  进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创建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促使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

  九、建立长效机制(一)创新管护机制。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长期有效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村民共同投入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巩固保持整治建设成果。(二)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方式创新,成立村办旅游合作社,以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创新村民自治机制。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全体村民自治和民主理事制度,探索调动村民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引导广大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好家园。

  第19页/共19页

  

  

篇六: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罕台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书hǎn

  一、设计背景2014年罕台镇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2017年1月,被国务院批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列为中国西部百座特色小城镇(自治区10家);6月被授予“自治区文明村镇”称号;8月被住建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自治区9家);9月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跻身国家西部首个文明城市群;2018年10月,罕台镇被列为自治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2019年1月4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中指出:“各地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乡村规划引领,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灶火壕村、撖hàn家塔村是罕台镇的重点村庄,2016年被列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年被列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适应新时代村庄发展需求,加快推进示范村建设,广泛吸收先进的创意理念,提高村庄规划的设计水平,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按照东胜区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开展罕台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特提出如下要求:二、设计目标

  -1-

  遵循“生态优先、有机更新,尊重人民、群策群力,整体协调、统筹规划”的规划理念,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具有推广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村庄规划样板。

  三、总体要求(一)生态优先,有机更新。立足生态脆弱地区的实际,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牧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不大拆大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有机更新。(二)尊重人民,群策群力。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进村入户深入调查,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建立有针对性的规划目标,充分体现与农民的互动和问题导向。保障村民参与,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三)整体协调,统筹规划。立足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东胜、康巴什、阿镇)的发展基础,以城郊融合类村庄为发展定位,统筹解决城市国土空间与乡村国土空间的关系,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制定村庄的整体发展导向,引导土地集约利用与空间集聚发展。

  四、设计内容(一)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研究。结合罕台镇乡村发展现状特点,按照相关上位规划进一步优化村庄居民点(自然村)体系布局,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设施配套要求,编制中心村规划和一般村规划等;依托中心村,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增强设施的共享性,通过设施的优化配套引导居住人口的集聚达到土地集约利用。(二)村庄规模控制和建设用地边界划定。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村庄范围线和第三

  -2-

  次国土调查成果,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边界,严格控制和规范村庄建设用地的发展变化,不得突破村庄建设用地边界进行规划建设。

  (三)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根据现状农村居民点房屋的位置、大小、布局特点,以及村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合外业调查,摸清村庄内的常住院、闲置院、低效利用院、空闲地等情况,测算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拆旧和新建潜力,汇总计算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及空闲地整治,确定村级规划编制模式,全面掌握村庄土地资源,开展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集体经济利益。

  (四)村庄建设规划。依据村庄人口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情况,预测规划期末居民点的人口规模,确定合理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核准农村居民建设用地规模;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结合村庄的区域位置,交通状况,居民点现状布局,确定村庄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方向;统筹布局村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电商物流,道路、供电、排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合理确定产业用地布局和引导村庄有序发展。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对于拟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地块,结合项目建设现状、乡镇规划要求、企业发展诉求等因素,确定地块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

  (五)村庄风貌设计导则与示例。在现有民居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对村庄的整体风貌和建筑、道路、标识等空间要素风格做出设计导则。在总体空间效果、建筑布局、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及色彩、材质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方面做出具体指导。同时,依据风貌设计导则提供村庄风貌设计方案,包括乡村整体风貌形态,建筑、广场、道路、绿地等局部或单位方案,方便执行层面的具体操作。

  (六)村庄产业规划。村庄产业规划要依据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将传统的小农户

  -3-

  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鼓励村企联合的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培育、发展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并相应安排相关产业用地,并在村级规划中予以落实。

  (七)乡村旅游规划。合理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对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形象、功能和市场等进行定位,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村庄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游线规划,适当策划重点项目及其设计构想。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旅游资源协同,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融合地域人文、乡土特色,保护乡村景观,维护乡村意象。

  五、成果要求(一)总体要求。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文件为基本遵循,以简化、管用、问题为导向,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确保编成的规划“管用、适用、好用”,“管用”就是能解决问题,“适用”就是能落到实地,“好用”就是便于执行。(二)内容成果。设计成果应重点反映设计方的主要涉及构思与设想。提交的成果的内容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及汇报多媒体等。1.设计说明。对村庄现状及其所在地区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重点阐述规划理念、主题和方案构思特点,对村庄的产业布局、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户数、各类用地指标、设施安排、景观塑造、历史传承等进行说明。提出村庄建设工程量及投资估算,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以及有关政策建议等。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内容及表达形式应能充分反映设计思想与方案构思特点。(1)村域位置图(2)村域现状图(3)村域总体规划图

  -4-

  (4)村庄总平面图(5)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图(6)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图(7)村庄风貌整治规划图(8)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图(9)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图(10)给排水规划图(11)电力电信规划图(1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3)河道水系规划图(14)生态及景观系统分析图(15)乡村旅游体系规划图(16)环境卫生规划图(17)节点详细规划图及分析图(18)单体建筑立面设计及现有建筑改造图(19)分期实施规划图(20)总体效果图(三)规划成果提交形式及要求1.提交的成果必须严格按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相关要求并满足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简化、系统、有条理,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深度。2.所有的设计成果的计量单位均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长度单位:总平面图标注尺寸以米(m)为单位;面积单位:以平方米(㎡)或公顷(ha)为单位。

  -5-

  3.所有设计成果的文字说明和文字标注均须采用中文版本。4.图纸和文本文件必须做到清晰、完整、尺寸齐全、准确,同类图纸规格应尽量统一。5.正式成果提交设计说明及图纸A3尺寸5套,同时提交电子版文件(以光盘形式提供)。

  -6-

  

  

篇七: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

  Word可编辑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

  1、规划工作流程

  

  Word可编辑版

  X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规划深度《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及省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与国家和省规划相衔接,又要符合当地实际,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振兴基础、目标定位、主要任务等。保证通过采购人一次性验收合格。(3)规划成果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组成,成果形式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最终成果为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图集,A3幅面文本;清晰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彩色大图4套,展示图纸幅面;文件U盘资料和多媒体演示文档。3、规划理念(1)创新。特色乡村是创新的载体,它通过小空间大投资推动各地集聚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彰显乡村的“特色”。(2)协调。特色乡村协调发展理念在于对“和”字的把握。一是协调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协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矛盾。(3)绿色。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致力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特色乡村的建设无论在项目引进,生产经营和创新方向等方面都应当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开放。特色乡村以开放理念为引领,打造吸引投资者、创新者、旅游者的新平台,关键在于乡村的包容度。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平衡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利益的关系,公开公平公正地去规划乡村的建设,才能吸引国内外的高端要素和人才,形成特色乡村的创新创业平台。(5)共享。共享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规划建设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中都坚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坚持人是发展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4、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Word可编辑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2020〕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5、规划策略

  (1)功能构成策略:复合聚集,提升产业能级;(2)配套保障策略:构建配套体系,提升服务质量;(3)景观绿化策略:梳理景观体系,提升环境品质;(4)道路交通策略:发展低碳交通,强化区域联系;(5)花卉观光策略: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打造花旅品牌;(6)产镇融合策略:坚持城乡统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7)市政支持策略:完善市政设施,集约利用能源;(8)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6、战略研判

  (1)围绕1个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紧扣“一大两新”要求,创新引领,数字赋能,促进产业

  

  Word可编辑版转型升级。

  (2)落实6大策略

  7、功能分区规划分为五大功能片区休闲居住区:乡村居住小区统一规划,构成居住组团。商业街区:以现有主要商业街道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提升景观质量,赋予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乡村特色,形成独特商业街。文化体验区:以现有核心文化广场为基础,通过景观提升改造,定期体验式节目设计,打造核心文化活动体验区。公共服务区:以现有公共服务区为基础,新建文创中心、双创中心、国际物流电商中心等,形成乡村的产业园。8、建筑风貌的规划设计总体思路8.1设计理念在总体设计体现出魅力、传承、民俗、活力。以“文化”为纽带,以“特色”为驱动;聚合乡镇资源,传承地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特色旅游乡村街道塑造成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复兴街道生活。

  

  Word可编辑版

  8.2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以街道为轴、整合资源、提升特色乡村商业、增加内涵、完善配套、节能环保”。(1)以街道为轴道路本身就承担着分流交通、连接乡村东西、南北方向的作用,因此道路是一条重要东西及南北向轴线。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应合并精简道路标识、标牌,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条件,适应知名特色旅游乡村要求。(2)整合资源沿街建筑风貌提升改造不能仅以主要街道及轴线为中心,应结合中主要街道周边次干道、支路等道路增加具有特色的商业内街,将商业及步行交通引导至商业内街。通过改造,形成轴线,通过轴线向两侧发散带动特色乡村旅游商业。(3)提升特色商业通过增加特色商业内街,同时修理遮挡绿化、植入特色绿化,完善标识系统,结合重要商业空间出入口合理布置公共交通换乘系统等,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提升特色乡村旅游商业花街的目的。(4)增加内涵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展现乡镇内涵与形象的建筑被遮挡。通过此次主要轴线的提升改造应将标志性建筑前敞开,道路与公共通廊交接口等重要空间节点上设置小广场与街头绿地;另外通过添加艺术雕塑、街道家具等弘扬地域文化。8.4设计原则(1)提升沿街风貌品质

  

  Word可编辑版

  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及重要节点实施改造,提升沿街风貌品质。(2)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主要道路两侧沿街商铺的形式的布置应结合街道慢性系统设置,带动次级道路的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商业街区还应从优化次级道路商业结构和商业界面,使商业界面综合的,立体的发展。(3)突出历史文化内涵针对沿线历史文物众多、厚重的特点,在整治过程中,整治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让历史建筑更加醒目的展现出来,突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4)注重景观提升体现旅游特色乡村的特色,以绿化景观作为载体,通过构建多彩的绿地系统,丰富街道、广场,节点等花卉植物的配置,形成“一路一景”,提升乡村的形象,从而达到打造特色乡村的目的。(5)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配套完善市政设施,解决市政配套设施凌乱、缺失、形象不佳等问题,同步完善无障碍设施。(6)完善地下设施服务功能根据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道路整治配套完善地下管线资源。(7)彰显生态性的原则适当调整道路断面、标高和材质,努力实现40%生态目标的要求,系统建设慢行系统,在保障商业氛围的基础上,引导和倡导绿色理念。(8)坚持“经济性”原则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内容取舍结合,结合现有实际情况,能保留的设施尽量保留,形象较差的设施采用维修和更新的手段,适应立面空间整治提升的效果。8.5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技术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纹》(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Word可编辑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1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修订本)(2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2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程》GB50348-2004(22)《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8.6建筑立面改造原则(1)连续的建筑立面建筑外立面具有外显性,在物质文化实体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外显和内在的有机结合体(2)现代主义体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建筑外立面是人们表达自己文化观念、传承文化意识的重要符号,通过了解建筑特色文化,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3)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材料许多外墙装饰材料岁月痕迹斑驳,改造中应灵活利用现代材料和本土地方性原有材料,合理的表达出文脉的延续性,通过改变饰面材料、材质、颜色等方式,

  

  Word可编辑版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改变原有建筑的立面视觉效果。

  (4)改造后立面与保留立面风格统一协调改造立面保留原有建筑的形态,从立面上突出竖向线条,对窗户,颜色,雨篷等建筑元素统一样式,改善了原来单调的立面,使立面干净清爽,风格明显。(5)节点空间结合景观、绿化等要素一体化统一考虑建筑立面节点空间、景观的优劣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对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居住环境、品质和形象都具有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拥有较高舒适度的居住环境,就应该将景观与建筑立面进行一体化的设计,营造出更加优秀的空间。8.7建筑立面特色整治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他在民族文化系统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建筑队人们的意义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人们精神交流、精神寄托的重要场所。通过特色街巷整治,整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精粹。参照传统建筑风格,对特色街巷外立面进行改造整治。根据“6米线”原理,仅对地平以上6米(行人正常视线范围)之间的建筑外墙改造,减少工作量,节约工程投资。

  

  Word可编辑版8.8建筑立面元素控制

  8.9沿街建筑灯光亮化设计(1)目标定位建设具有突出特色和代表性的照明发展轴线、生态景观轴线、主要空间区域和标志性节点,初步搭建特色乡村功能照明系统及景观照明架构,并重点建设服务于重点景区的联系道路及周边地区,满足特色旅游及节日庆典的需求。生态:在照明手法与技术手段上,倡导绿色及环保节能新技术的合理利用,严格控制照明规模,防止光污染和光侵扰。宜居:增加夜间户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引导新的夜生活模式,塑造舒适、便利、宜人的人居环境。旅游名片:照明充分体现乡村的优势特色,通过完善、强化景点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照明,增强对外吸引力,从而促进夜间乡村晚休闲娱乐、购物消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2)创新理念整体构图。采用中国山水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手法表现手法。运用传统中国画留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点睛式”的重点勾勒色彩控制。在夜景照明规划中,建筑的照明色彩应统一协调,整体色调控制以黄白色为主调,以形成节制、高雅的夜景画面。节能控制。严格选择灯具、科学控制亮度b.减少泛光灯的使用,采用新

  

  Word可编辑版

  型的LED光源等。生态学原理。限制大功率霓虹灯的使用,减少光污染,节约能源,减少对生

  态环境的破坏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9、配套设施规划9.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办事处,派出所,街道总工会,工商所,村委会等公共服

  务设施,对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为特色乡村打造添光增彩。(2)教育设施规划保留现状幼儿园,保留现状中小学。(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保留现状卫生院,对大门等沿街立面进行景观提升改造。(4)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利用现有街道,提升改造民族文化广场景观效果和民俗活动展示功能。(5)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延续现有主道路,农资销售,商品零售,商业服务,美食店等沿街布置,打

  造商业主街。10、给排水规划(1)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给水工程规划与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2)给水管网规划以环网布置为主,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水量水压的保证

  程度。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特色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

  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色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规划目标1)特色乡村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为特色乡村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Word可编辑版2)合理配置区域供水设施,优化供水成本、降低供水能耗。(3)规划采用的主要规范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1、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1)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借鉴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片区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2)充分掌握和分析规划区的现状资料,根据地形、水文气象、水源和水环境情况、城市性质和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建筑状况等,尽量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进行排水系统的优化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经济的排水系统。3)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城镇功能,补齐乡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生活垃圾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特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规划目标1)完善片区排水系统,因地制宜确定污水治理方案,污水处理率达100%,保护环境。2)在阐明现状排水情况、调查现状排水设施及管网情况的基础上,排水工程规划将预测排水量,确定排水规模,对片区的排水管网系统进行规划。(3)排水工程相关规范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Word可编辑版

  1)排水与海绵城市统一协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统一性,统筹规划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系统。2)因地制宜确定排水目标深入研究水的相关问题和水对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排水工程的建设目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布局排水工程设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5)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6)污水量预测1)折减系数城市给水厂供出水中包括漏失水量、自然蒸发、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这些水量不产生污水量,不进入污水系统,一般占供水量的10%~20%,所以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本规划取0.85。2)地下水渗入量及部分未预见水量考虑到管道及管道接口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下水渗入现象,再加上存在部分未预见水量,所以设计水量时应考虑10%~15%的增加量。本规划取10%。3)生活污水量片区最高日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85%计,生活污水量根据给水量计算。(7)雨水量计算设计流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q·Ψ·F其中:Q—设计雨水流量(L/s);Ψ-综合径流系数,取Ψ=0.6;F—汇水面积,hm²。q—暴雨强度,L/(s.hm²)。暴雨强度公式:

  2411(10.877lgP)q(t10.1)0.81

  

  Word可编辑版

  其中:P—暴雨重现期,取P=5年;t为雨水径流时间:t=t1+t2;

  t1为地面雨水径流时间:t1取10min;t2为管(沟)径流时间;(8)污水系统规划污水排放系统依据地形布置,污水顺坡排放,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向北排放,接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经转输后进入北侧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污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400。为避免污水干管与雨水干管交叉,污水干管敷设于雨水干管之下,并且污水干管便于周边支管的接入,规划污水干管覆土暂按2.0m考虑。(9)雨水系统规划雨水系统依据地形布置,雨水顺坡排放,就近排入片区现况水系内。雨水管网基本沿道路敷设,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以减少埋深,较少土方工程量。雨水管道每隔约30米应设检查井或沉砂(检查)井,在道路坡度较大区段应设跌水消能,管径不小于DN500。为便于周边支次管网的接入,规划雨水干管覆土暂按1.5m考虑。(10)管材污雨水管道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不小于8kN/㎡,管材必须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Word可编辑版

  3)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应按部标《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规划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个进行设置。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为800米以内。公厕规划为水冲式,一、二类公厕所占比重不低于30%,公厕的粪便应排入污水管道。4)垃圾收集站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5)垃圾转运站规划按照规范合理配置垃圾转运站,小型转运站每0.7~1.0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建筑间距不小于5米;大中型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量大于200t/d,服务半径一般为3~5公里。根据以上对生活垃圾量的预测,生活垃圾量的转运主要通过小型转运站解决,而大中型垃圾转运站主要用于工业垃圾的转运。13、电力电信设施规划一、电力工程规划(1)负荷预测及计算;该次规划通过用地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负荷密度根据规范中相应指标同时结合区域特殊性和实际情况确定,最终确定规划区预测用电负荷。(2)10kV中压配电网络规划:1)10kV配电线路组网方式:规划区中压配电网采用10kV电压等级,10kV主干线电缆网络宜按单环或双环组网,组成环网的电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2)10kV中压配电网线路规划:根据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电缆化的要求,结合规划区负荷的不确定性,沿规划区主、次干道非机动车道下预留10kV电力线电缆沟,40m及以上道路沿道路两侧敷设电缆沟,40m以下单侧敷设电缆沟(与电信电缆异侧敷设),在穿越公

  

  Word可编辑版

  路时采用电力排管敷设。3)10kV变配电所设置:新建变电站位置应接近负荷中心,变电站宜按“小容量、密布点”的原则设

  置。10kV配电网应能接受电源侧的全部容量,并能满足规划区的全部用电负荷,10kV配电网设计应根据负荷密度、供电容量、允许压降以及供电可靠性等要求进行合理的优化计算。

  变电站宜采用室内站或箱式变。室内站宜采用两台变压器设计,两路进线,并根据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每台变压器出线4~6回;低压采用单母分段联络接线方式,装设分段断路器;低压进线柜宜装设综合配电测试仪。箱式变宜采用欧式箱变或美式箱变,低压侧4~6回出线。

  变压器容量选择: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油浸式,630KVA,干式,800KVA。4)10kV开闭所设置:当变电站的10kV出线走廊受到限制、10kV配电装置间隔不足且无扩建余地时,宜建设开闭所。开闭所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同时进行,可单独建设也可与配电站配套建设;开闭所宜根据负荷分布均匀布置,其位置应交通运输方便,具有充足的进出线通道,满足消防、通风、防潮、防尘等技术要求;开闭所电气接线应简单可靠,宜采用单母分段,两路进线、6-10路出线;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综合自动化要求设计。(3)道路照明系统规划:1)规划区域设计照度:主干路和立交桥的平均照度为15~25LX,次干路为10~15LX。2)光源选择及灯具布置:在确保照度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发光效率高,损耗低及寿命长的高压钠灯,主干道采用内外热镀锌钢杆灯具,立交桥采用高杆灯,大交叉路口采用中杆灯。灯具及灯杆选型应根据当地周围建筑风格和景观合理配置,与环境协调。3)敷设方式及路灯控制:照明电源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专用箱变或附近变配电所供电。在绿化带和人行道下照明线路通常穿PE50塑料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5米。穿越道路改

  

  Word可编辑版

  穿DN50热镀锌钢管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米.照明控制采用光控,时控及手控三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控

  制方式,并采用分散电容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大于0.9。二、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规模预测电信用户预测主要预测电话业务。电话主要包括业务电话、住宅电话和公用

  电话三部分。根据相关规划提出的经济分析、用地功能及相关预测指标,参考人口发展预测规模等因素,采用单位用地面积指标法,对规划区内电话用户进行预测。

  (2)通信网络规划为保障通信畅通,结合规划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其数据通信需求大的特点,确定规划区内应形成用户层—主干层的完备的通信网络以确保规划区内的各类通信需求。随着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因其通信容量大,信号衰减小,保密性及抗电磁干扰性强,成本不断下降等优越性,逐步取代同轴电缆而实现全光缆化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规划确定主干层网络应以光缆为主,铜芯电缆仅入户时使用。(3)通信局所规划根据本规划所确定的通信网络结构,在一期规划范围内新建电信模块局1座,远期程控容量为4万门。增加交换和汇接设备,通过中继光缆管道与规划区所有端局相互连接,形成环网。(4)移动通信规划规划确定规划区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应实现无间隙全覆盖。各移动通信网络BTS系统间距控制在600~800米间。(5)邮政局所规划规划区内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一邮政支局以保证实现信函基本次日投递。(6)有线电视规划规划与通信模块局同地点设置有线电视网络前端中心机房。进线光缆由乡村基地广电卫星地面接收站引入。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光缆传输,铜芯电缆

  

  Word可编辑版

  仅入户时使用。(7)电信管网规划:规划区通信管道的建设与道路的建设应同步进行,使市话管道网化,实现规

  划区通信主干电缆埋地化。电信主干管道中敷设主干线路、中继线路、长途线路、专用线路。一般采用

  树枝型和环型结构,局向用户辐射方式,规格逐渐递减;新设局所主干线路长度一般不超过2km,超过2km以上采用光缆为优。

  逐步实现光纤到户,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实现固定电话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按照“光进铜退”的网络发展策略。

  电信线宜设在道路的一侧,即电力线走向的另一侧。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工业、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13、智慧乡村规划(1)智慧乡村概念智慧乡村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乡村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乡村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乡村的和谐、可持续成长。(2)智慧乡村总体框架规划以智慧乡村运营管理应用、智慧乡村民生服务应用、智慧乡村产业服务应用三大应用体系为基础,建设“两大体系、两重网络”。“两大体系”为: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和统一保障的城市级信息安全体系。“两重网络”为:无所不在的高速网络及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3)智慧乡村五大平台体系

  

  Word可编辑版

  (4)智慧乡村总体目标更有效率的资源利用模式更为灵活的敏捷运营机制更加便捷的民生服务手段更具潜力的产业发展环境(5)智慧乡村建设内容1)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2)创建智慧城市决策展示系统,打造服务民生工程的用户体验系统3)建设智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应急决策、能源与资源管理等示范应用工程4)突破智能感知、泛在互联、数据活化、安全可信和服务发布等关键技术

  

  Word可编辑版(6)智慧乡村产业链——智慧溯源溯源系统是根据相关部门对于产品追溯的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等要求,通过

  电子标签、标签的状态标识(数据库系统),以及各类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对产品(进货物资、生产过程、成品)、环境设施、服务人员的可追溯管理。

  政府的主管部门和生产型企业有对追溯系统有迫切的需求,可分为:1)以对产品个体信息管理为基础,很容易实现生产型企业内容ERP和CRM等管理功能。2)追溯系统的建设,对产品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进行了工业化的“流程再造”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3)通过溯源系统提供的查询界面,查询产品生产信息,做到放心消费。4)以追溯系统的建立为基础,将为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大流通、大循环创造自己出条件。

  14、产业发展规划抓住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和XX省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宽视野”规划要求,规划建设特色乡村,实现“产、城、人、文、

  

  Word可编辑版旅”的高度融合目标。依托优良景观资源与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导入和构建旅服务体系,辐射周边、吸引游客,打造旅游产业。形成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经营形态。主要围绕“产业打底、旅游增收”的思路,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篇八: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村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村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二、工作目标从20**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三、主要任务(一)推进村庄建设。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

  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

  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

  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完善服务设施。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

  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

  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

  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篇九: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

  2022年乡村振兴推进实施方案范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民进___省委副主委、___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委员说。潘惠丽委员表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但是,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充分。“现在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全链条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农村各层级段教育呈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也十分复杂,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职责、机制不完善。”潘惠丽委员摆出了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对此,潘惠丽委员建议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规划,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她说:“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潘惠丽委员还建议研究制定支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措施。

  2022年乡村振兴推进实施方案范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追赶超越步伐___省委书记胡和平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党的___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___为核心的___立足中国特色___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___新时代中国特色__***和党的___大精神,全面落实___对___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___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___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___大以来,___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___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

  显了以___为核心的___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___大以来,以___为核心的___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___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___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___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___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___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

  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___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___”。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___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___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___新时代中国特色__***和___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___建设,开展“___、___”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___,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___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__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___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___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

  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___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___,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___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___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___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

  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___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___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___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___安市___区农村土地征收、___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___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

  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篇十: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深度挖掘温泉湿地草原黑土等资源优势和满族秽秣族关东文化乡村文化等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温泉湿地游民俗风情游农家采摘游草原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农业观光农家乐田园饭桌乡村住宿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苇编根雕蛋雕剪纸牛初乳等特色旅游产品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逐步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施工方案】

  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

  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

  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二)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

  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

  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

  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

  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

  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

  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

  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万元,考核为不达标

  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

  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

  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篇十一: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XX县XX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

  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1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3531489F2觲K30318766E癮qG361228D1A贚290637187熇3933299A4馤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五、特色产业: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3。种植业4。养殖业六、乡村新格局: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七、创新机制:1。建立村民股份机制,成立股份合作经营公司,实行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土地、宅基地、房屋、规模生产资料等评估入股,经营公

  2

  司全权负责各项经营活动,优先使用村里人才和劳动力。2。经营公司与投资商建立联营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产品

  销路与市场问题。3。经营公司与科研、大专院校建立协作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

  术问题。八、规划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8】1号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依据省、市、县扶贫总体规划,结合XX村的实际现状,编制《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规划提纲: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3835595D3闓282546E5E湞278086CA0沠Rtb321047D68絨X第二节第三节规划背景第四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第五节村庄建设现状第六节现状问题

  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三章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第一节产业现状与问题第二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三节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

  3

  第四章土地整治规划第五章村庄总体规划第六章村庄环境治理规划第七章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第八章村庄管理体制与机制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章组织机构

  XXX2018年X月XX日

  4

  5

  

  

篇十二: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一)规划定位。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

  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二)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力争到X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

  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对已经编制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

  二、主要任务(四)统筹村庄发展目标。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

  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五)统筹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态空间,尽可能多的保留乡村原有的地貌、自然形态等,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和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

  (六)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统筹安排农、林、牧、畐I」、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发展合理空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七)统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保护好历史遗存的真实性。防止大拆大建,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各类建设的风貌规划和引导,保护好村庄的特色风貌。

  (八)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在县域、乡镇域范围内统筹考虑村庄发展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以安全、经济、方便群众使用为原则,因地制宜提出村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规模、标准等要求。

  (九)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引导工业向城镇产业空间集聚,合理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明确产业用地用途、强度等要求。除少量必需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外,一般不在农村地区安排新增工业用地。

  (十)统筹农村住房布局。按照上位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建设用地管控要求,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充分考虑当地建筑文化特色和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提出住宅的规划设计要求。

  (^一)统筹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分析村域内地质灾害、洪涝等隐患,划定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综合防灾减灾的目标以及预防和应对各类灾害危害的措施。

  (十二)明确规划近期实施项目。研究提出近期急需推进的生态修复整治、农田整理、补充耕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等项目,明确资金规模及筹措方式、建设主体和方式等。

  三、政策支持(十三)优化调整用地布局。允许在不改变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主

  要控制指标情况下,优化调整村庄各类用地布局。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的,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调整结果依法落实到村庄规划中。

  (十四)探索规划“留白”机制。各地可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落地机动指标、明确规划用地性质,项目批准后更新数据库。机动指标使用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四、编制要求(十五)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导。乡镇政府

  应引导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认真研究审议村庄规划并动员、组织村民以主人翁的态度,在调研访谈、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协商确定规划内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在村内公示30日,报送审批时应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村民委员会要将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十六)开门编规划。综合应用各有关单位、行业已有工作基础,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和规划设计机构下乡提供志愿服务、规划师下乡蹲点,建立驻村、驻镇规划师制度。激励引导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能人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支持投资乡村建设的企业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工作,探索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

  (十七)因地制宜,分类编制。根据村庄定位和国土空间开发保

  护的实际需要,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抓住主要

  问题,聚焦重点,内容深度详略得当,不贪大求全。对于重点发展或需

  要进行较多开发建设、修复整治的村庄,编制实用的综合性规划。对于

  

篇十三: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2022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一、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使脱贫群众与当地农民的收入比例、脱贫地区农民与全国农民的收入比例不断提高,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二、重点工作抓牢“两个环节”●监测环节自治区层面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确保及早发现、应纳尽纳。●帮扶环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持续跟踪监测,严把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抓住“两个关键”●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农畜产品加工流通设施等产业基础建设,强化龙头带动,用好小额信贷政策,组织实施好到户类产业帮扶项目。●就业帮扶压实各地责任,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深化京蒙劳务协作,探索开展盟市间劳务协作。建立嘎查村脱贫人口

  务工就业协管员制度,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抓细“两个重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资源,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积极主动作为,探索解决人口自然增长、生活成本增加等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促进搬迁脱贫人口稳得住、能融入。盯紧“两个风险点”●医疗保障加强与医保部门协调联动,做好政策解读,强化思想引导,持续跟踪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情况和医保政策落实情况,脱贫人口参保率要达到百分之百。●饮水安全用好街接资金,配合水务部门切实加强农村牧区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护,开发护水员等公益性岗位。抓实“两个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设施出租、股权投资等新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扶贫项目资产加快资产确权移交,做好风险防控,到户类资产要做好指导帮扶。抓好“三类帮扶”●京蒙协作京蒙协作要及早谋划协作项目,推动京蒙企业对接,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工作。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统筹协调各级相关部门与对口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旗县积极引进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优质资源,协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协调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推进消费帮扶工作。

  ●社会力量帮扶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

  用好“两支力量”●驻村工作队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研究制定驻村包联帮扶干部考核办法,压实派出单位和驻村干部双方责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合做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动选优配强嘎查村党组书记,促进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更多本土人才充实村“两委”力量。推进“三项任务”●乡村建设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户厕改建,加快建立全区户厕改造信息化监管平台,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把人畜分离作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抓好试点示范。●乡村治理采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持续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

  ●乡村发展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向常住人口覆盖。推动创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

  三、保障措施强化资金项目监管抓好典型示范引领抓好学习培训调研强化人力智力支撑严格督促检查考核坚持不懈真抓实干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村级规划方案模板 村级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