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智慧小故事,菁选20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3-01-13 15: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智慧的小故事1  春秋时鲁国单父县*职务空缺,鲁国国君请孔子推荐一名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巫马期上任后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年,单父县大治。不过,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智慧小故事,菁选2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智慧小故事,菁选20篇【通用文档】

智慧的小故事1

  春秋时鲁国单父县*职务空缺,鲁国国君请孔子推荐一名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巫马期上任后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年,单父县大治。不过,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于是孔子又推荐了另一名学生宓子贱。宓子贱弹着琴、唱着小曲就到了单父县。他在官署后院建了一个琴台,终日鸣琴,身不下堂,日子过的很滋润,一年下来单父县也大治。

  后来,巫马期很想和宓子贱交流一下工作心得,于是他找到了宓子贱。两个人的谈话很快就进入了正题。巫马期羡慕地握着宓子贱的手说:“你比我强,你有个好身体啊,前途无量。看来我要被自己的.病耽误了。”

  宓子贱听完巫马期的话,摇摇头说:“我们的差别不在身体,而在工作方法。你做工作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可是事业那么大,事情那么多,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勉强支撑,最终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我用的方法是调动人的工作热情,事业越大可调动的人就越多,调动的人越多事业就越大,于是工作越做越轻松。

  善于努力的执行者远不如善于借力的执行者。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组织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

智慧的小故事2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智慧的小故事3

  约翰是一家公司的总裁。有一次他跟太太去旅游,小孩被绑架了。绑匪要求赎金100万美金。

  夫妻二人再三考虑,还是报警求助。不幸的是,歹徒好像洞悉*的侦察手法,对于*的行动了如指掌,因此*始终无法救出约翰的小孩。经过几天的煎熬,约翰父亲决定答应歹徒的要求交付100万美金,让他们的小孩能安全回来。

  电视里正在报道他的小孩被绑架的新闻,还分析说:“从过去的记录来看,这类案子中,即使歹徒得到了赎金,人质安全回来的几率还是很小。”

  这时,约翰想:“既然这样,我何不把这笔赎金变成赏金,让全市的人来帮我救小孩。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许我的小孩获救的机会更大一些。”

  打定注意之后,他就直奔电视台,他利用新闻局早报的时间,在电视上公开向大众宣布他的小孩被绑架的事件,他希望大家能帮忙救出他的小孩。说罢,约翰把100万美金全部倒在主播台上,然后对大家说:“只要谁能帮我救出我的孩子,这100万的赎金就成为悬赏的奖金。”

  约翰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尤其是绑架约翰小孩的歹徒,看了约翰把赎金变赏金的报道后,更是不知所措。

  有的"歹徒认为:“约翰现在把赎金变赏金,不如把小孩送回去,并假装是救出小孩的英雄,一样可以拿到100万的赏金。

  而歹徒的首领却坚持反对把小孩送回去。

  这样一来,本来行动一致的歹徒,因意见不一,且互相争执,最终起了内讧,互相残杀。他们的内斗惊动了附近的邻居,有人报警了。

  *发现这些歹徒竟是犯了绑架案的绑匪,于是将他们绳之以法,并成功地救出了小孩。

  [成功解读]

  许多人做事都以常规的方式去做,结果决难获得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把赎金变赏金,按常规的方式或许是死胡同。但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却能闯出一条成功的路来。

智慧的小故事4

  瀑布的智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智慧的小故事5

  珍爱梦想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们以《未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长大后拥有一个一流的牧马场。他在作文里将牧马场描述得很详尽,还画下了一幅占地二百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其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面设置图。

  第二天,他自豪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比尔·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比尔·克利亚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写下了一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到办公室去找他。

  在办公室里,比尔·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站在眼前的毛头小伙子,认真地说:“蒙迪·罗伯特,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梦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合实际了。”

  蒙迪·罗伯特低着头,没有辩解,但一直珍藏着那份作业。正是那份作业鼓励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在实现梦想的创业征程。多年以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无巧不成书。十几年过去了,比尔·克利亚老师带领他的学生们参观一个一流的牧马场。牧马场的主人极其热情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全体师生。比尔·克利亚老师没有想到牧马场的主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年的学生蒙迪·罗伯特,更没想到那份作业还被珍藏着。

  比尔·克利亚老师流下了既高兴又忏悔的泪水,庄重地对蒙迪·罗伯特,也对参观的同学们说:“现在我明白了,当时我做老师的时候,就像一个偷窃梦想的小偷,偷窃走了很多孩子的美好梦想。但是,蒙迪·罗伯特依靠坚忍不拔地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我盼望所有的同学,都要展开梦想的翅膀,用梦想挽起明天,拥抱生活的灿烂!”(蒋光宇)

  大道理:青春的梦想,人类的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未来的真实投影。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先把自己的一生和人类的发展变成科学的梦想,再靠坚忍不拔地努力把科学的梦想变成现实。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就是梦想。

智慧的小故事6

  满而不覆

  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

  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智慧的小故事7

  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智慧的小故事8

  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表现得像个不善言辞的人;

  当他在祭祀宗庙和议论朝政时很善于明辨,对答如流;

  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

  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

  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

  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智慧的小故事9

  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

  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智慧的小故事10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的前途。虽然他有庞大的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带来的祸害。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

  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拼搏才有今天。父亲的故事感动了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青年,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于是他立下誓愿:“如果不找到宝物决不返乡。”

  青年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中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达十余米,在一片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经过一年世间让外皮腐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出一种无比的香气。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

  青年把这香味无以比拟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这使他非常烦恼。偏偏在与他相邻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那小贩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信心终于动摇了。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烧成炭,挑到市场,一会儿就卖光了。青年非常高兴自己改变心意,得意地回家告诉他的老父亲。老父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木炭。

  [成功解读]

  这是佛经释迦牟尼说的一个故事。他告诉我们这样的智慧: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掉了自己的珍宝。

智慧的小故事11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智慧的小故事12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智慧的小故事13

  瀑布的智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智慧的小故事14

  珍爱梦想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们以《未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长大后拥有一个一流的牧马场。他在作文里将牧马场描述得很详尽,还画下了一幅占地二百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其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面设置图。

  第二天,他自豪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比尔·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比尔·克利亚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写下了一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到办公室去找他。

  在办公室里,比尔·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站在眼前的.毛头小伙子,认真地说:“蒙迪·罗伯特,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梦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合实际了。”

  蒙迪·罗伯特低着头,没有辩解,但一直珍藏着那份作业。正是那份作业鼓励着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前进在实现梦想的创业征程。多年以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无巧不成书。十几年过去了,比尔·克利亚老师带领他的学生们参观一个一流的牧马场。牧马场的主人极其热情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全体师生。比尔·克利亚老师没有想到牧马场的主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年的学生蒙迪·罗伯特,更没想到那份作业还被珍藏着。

  比尔·克利亚老师流下了既高兴又忏悔的泪水,庄重地对蒙迪·罗伯特,也对参观的同学们说:“现在我明白了,当时我做老师的时候,就像一个偷窃梦想的小偷,偷窃走了很多孩子的美好梦想。但是,蒙迪·罗伯特依靠坚忍不拔地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我盼望所有的同学,都要展开梦想的翅膀,用梦想挽起明天,拥抱生活的灿烂!”(蒋光宇)

  大道理:青春的梦想,人类的梦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未来的真实投影。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先把自己的一生和人类的发展变成科学的梦想,再靠坚忍不拔地努力把科学的梦想变成现实。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就是梦想。

智慧的小故事15

  美国一个肥皂厂的业务员,想把他们厂给买下来,结果在最后一个晚上,他再也筹不到差下的1万美元,他一个人独自走在灯火阑珊的街道,几乎绝望。

  最后他看到一个办公楼里面有一层的灯还亮着,他鼓起勇气跑上去,向那个还在办公室的律师,陈述自己的遭遇,并向他借1万美元,那个律师居然被他的诉说感动,不但借了钱给他,还协助他把工厂过了户。

智慧的小故事16

  一个年轻人准备好了简历,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应聘。广告公司的名气很大,仅仅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应聘者就趋之若鹜。

  当这个年轻人走进招待大厅时,大吃一惊,整个大厅挤满了人,乱哄哄的。他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看着前面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想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

  人群很乱,乱得连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挤不进不,年轻人看到几个工作人员被堵在了外面。他灵机一动,走到那几个工作人员的前面,昂首挺胸,勇敢地对着人群大喊一声:所有应聘的人排成两队!人们立即循声而来,将目光投到这个年轻人身上,众人看着他和工作人员站在一起,以为是应聘的组织人员,一个个立即动了起来,一下子便排成两条长长的队伍,让出了一条宽敞的通道来。

  那几位工作人员冲年轻人微笑着。年轻人将大家的简历收在一起,然后抱着上百份简历,第一个走进了应聘室,整个过程俨然是一个工作人员的所为。他将那些简历放在桌上,从包里掏出自己的简历放在最上面。

  主考官几乎只是象征性地看了一下这个年轻人的简历,就对他说:“你从今天开始上班,你今天的工作就是协助我们完成招聘工作。”

  外面,没有人怀疑这个年轻人的工作人员身份,更没人知道仅仅在十几分钟前,他还是排在队伍最后的一名普通应聘者。

  故事的哲理

  遇到什么,便接受什么,这就是在接受*庸。但遇到什么,就思考什么,进而创造什么,那就是在重塑命运。

智慧的小故事17

  速遣皇舟

  明朝武宗年间,汪应轸出任泗州太守。武宗决定到南方巡视,驿站的使者骑马沿途报告皇帝即将到达的消息,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强索民财以为迎接皇上的费用。独有汪应轸沉着冷静,他托说:“皇帝巡视没有准确的日子,匆匆忙忙作准备,官差役吏四处搜掠,很容易作弊欺压百姓。倘若费用都收集齐了,而皇帝不来,怎么办呢?”

  在皇帝巡视的路上,宫廷使者络绎不绝,对沿途任意敲诈勒索。皇帝到达泗州时,汪应轸率领百余名壮士,排列在龙船旁边,大声欢呼。宫廷使者正为不能下水勒船而颓丧,汪应轸便指挥人们急速拉船前行,倾刻之间,行出百里,出了泗州境界。

  自此以后,凡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敛迹速去,绝无人敢肆意横行了。泗州大治,官民皆颂其德。

智慧的小故事18

  瀑布的智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智慧的小故事19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只鸟,名叫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看着它大喝一声:‘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又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呢。”

  智慧小语:在胸怀大志的庄子眼里,名利富贵不过是一只腐烂的老鼠罢了。庄子有着大智慧,幽默、辛辣、不羁,他永远不会教我们解决问题的小技巧,教给我们的是气魄和眼界。

智慧的小故事20

  瀑布的智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推荐访问:小故事 智慧 菁选 智慧小故事 菁选20篇 智慧的小故事1 智慧的小故事100字 智慧的小故事15个字 智慧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