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14篇

时间:2022-11-03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14篇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  标设计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中,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需认真设计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14篇,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14篇

篇一: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新课改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

  标设计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中,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需认真设计教学目标,站在单元的视角上构建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尊重学生中心地位,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思维潜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美术作品创作,拓展学生美术知识面,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

  新课改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立足美术教材的单元化视角,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单元知识点,在课堂学习中具体研究美术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新时期,如何进行单元画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

  一、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简介

  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这使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思想受到重视。长时间以来,中学美术教材体现了“一课一教”的形式,很多学校一个星期仅仅设置一节美术课程,但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只能初步接触简单的知识或完成作业,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应该和学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活动相结合,引进多课时的学习活动,巧妙地落实教学改革。单元化教学主要是把某一个主题单元思想为出发点进行教学设计,科学配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练习环节,保证学生知识掌握更为深入与系统,不断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形成单元教学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单元化研究型教学。

  二、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

  (一)三维目标

  对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来说,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设计和组织美术教学活动。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教师应挑选具体的行为动词,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一方面应包含美术技能操作的过程,另一方面应包含处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可以说,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假如是新课改教学的核心特色。在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关注教和学的融合,思考师生行为活动的全过程,开展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设计与表述要和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过程方法目标结合。在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全方位思考和精心设计,凸显单元课时的特征,使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二)单元化研究型

  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生活环境进行教学设计。立足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向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三维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学生提出作业要求。师生应一同经历教学设计与创作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命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不仅要科确保学生获得知识,还要系统性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三、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有效思考

  (一)借助对媒体技术,让学会感知艺术表现形式

  在单元化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围绕单元作品的历史创作背景,以学生审美思想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设计形式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通过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感知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判断和欣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的主要特色,拉进学生和作品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完成分组合作学习

  目标,启迪学生审美思维,帮助学生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如“造型·表现”单元中,涉及“熟悉的物品”“情感的记录”与“人类的朋友”几项内容,均围绕造型表现进行内容设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大致的学习内容,展示与造型表现相关的图片,刺激学生视觉,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特征,初步感受所学知识,为美术教学做好铺垫。

  (二)围绕教学目标,构建互动教学体系

  在单元化研究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单元化教学的重点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及理解能力,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优化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图像识读、作品审美和创业实践,加深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美术学科素养。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鉴赏一些美术作品,再引导学生发挥思维能力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推动美术教学活动进行。

  另外,教师还要建设互动性学习体系,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由于初中学生存在个性化发展倾向,且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所以教师应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全方位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组织相应的美术实践活动。教师应围绕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通过互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教师应立足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挖掘学生兴趣点,通过优美的美术作品开展绘画教学。如“设计·应用”单元的教学中,包含花的变化、图案之美、装点生活等内容,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感悟生活的美妙,通过花形状的变化、美丽的图案以及绚丽的生活绘制,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对此,教学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花的世界,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熟悉的花是什么样子的?花的颜色有哪些?你们能不能绘画自己喜爱的花呢?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创作自己喜爱的图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由此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情感,主动和教师沟通,形成完成的互动教学体系,在加强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推动美术课堂活动的开展。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创作

  单元化研究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创作的作品能够体现美术作品的韵味,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注意对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多层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另外。要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进行自我意识表达,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知识面,提升单元化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简介,其次介绍单元化研究型教学目标设计,最后从分析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感知艺术表现形式,围绕教学目标、构建互动教学体系,发挥教师引导职能、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总结美术作品知识、升华美术作品主题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初中美术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有效思考,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谭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

  [2]赖文杰.核心素养背景下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以《个性鲜明的木刻人像》为例[J].东京文学,2019(2).

  [3]张美林.地域资源以单元化教学形式融入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探究——以南宁市东盟文化为例[J].明日风尚,2019(16).

  [4]温碧云.初中美术系统化单元教学《寄情山水》单元课程[J].参花(下),2019(1).

  [5]孔祥平.构建高品质美术课堂教学——单元整体化教学策略研讨会在广元市苍溪县教研室成功举办[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9(3).

  [6]胡爱武.浅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化教学设计[J].艺术大观,2019(12).

  

  

篇二: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基本信息

  年级

  一、二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

  单元(或主题)名称

  《水累生活•一从涂鸦到成图》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新课改要求改变了之前让学生抱着一块石头、一株草等局部图的临摹,从一年级的《水果游戏》、《拉根线条去散步》、《练笔成图》等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水墨课在不断向趣味性和儿童的自身体验性转变。在涂鸦中体会水果的韵味,这正是契合了儿.童发展的天性,通过玩闹、体验发现趣味,在不断探索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画工具。尝试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不同的笔墨效果。2、学会分析笔墨的粗细、干湿、浓淡层次,掌握点、线、墨块的不同表现方法。3、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水墨的独特表现语言,体会水墨画的艺术之美。

  重点:认识水墨画材料,了解画材的特性,掌握多种水墨语言。难点:掌握和控制水和墨的量,学会毛笔的控制方法,掌握毛笔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水墨游戏》2课时----------->《拉根线条去散步》2课时------------->《水墨画树》2课时《练笔成图》2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水墨游戏》

  课型新授课四

  章/单元复习课口

  专题复习课口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1.教学内容分析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我国的水墨画与其他的画种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由所

  用工具材料决定,墨色的干湿、浓淡、线条的粗细变化,在宣纸上可以生成许多不同的笔墨趣味,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这

  对孩子来说吸引力是很大的。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一年级学生拥有大胆想象、探索创新、动手实践的欲望,学习活动要具有趣味性、游戏性强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变化多端的用笔游戏、墨与水的游戏、大胆创作这些活动实施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水墨的多种表现形式,感受笔和墨的变化,体验创造表现的乐趣,以此触发学生学习水墨的兴趣,激发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游戏、创作的学习活动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用考造纸上画出不同的笔墨效果。学会表现、观察比故粗细、干湿、浓淡等不同的笔墨效

  果。

  2.在游戏活动中学会控制毛笔。掌握点、线、墨块的不同表现方法,基本掌握墨色的浓淡层次体会笔worn。3.在体验、探索、游戏中感受水墨的独特表现语言,体会水墨画的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重点难点L认识水墨画材料,并了解画材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掌握多种水墨语言,大胆、果断、自2.掌握和控制水和墨的

  量,学会毛部撷防法,掌握表现出笔累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5.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汽一:视频导入教师活动1

  老师今天带来一段视频,小朋友们想不!

  想看?

  i

  那小眼睛仔细看,视频中有哪些工具、;材料?

  :它们视频中用到了水和墨汁。水和墨很调皮,

  还想到宣纸上玩游戏。

  师示范:用毛笔蘸水墨在宣纸上画点。;

  什么?示范:看,这条线有什i

  I点在慢慢变扩大,水墨在宣纸上有慢慢渗开来

  iTo小朋友们再看,这是蘸了淡墨的,笔尖吸浓墨。你发现了

  么变化?

  i线从浓变淡了。

  这条线还不是很明显,这支毛笔是吸满!

  清水的,再看。

  !墨由重慢慢、慢慢变清了。

  这条线更明显了,简简单单的墨、水和:

  宣纸就能形成这么奇妙的变化。

  1

  谁知道,我们中国有一种绘画形式在世i界上是非常独特的,就是用宣纸、墨和水i画出来的,是什么?听说过

  吗?i

  !水墨画,也称之为国画。

  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老师;刚才拿的这支笔是什么笔?

  i毛笔。

  出示墨汁'这个呢?这种特殊的纸是?!墨汁、宣纸。

  我们以前说的文房四宝,你知道是哪四j宝吗?

  :笔、墨、纸、砚。

  以前的墨是用砚台磨出来的。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毛笔、水、墨和宣纸,玩:一玩水墨游戏。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活动意图说明:以工具材料的欣赏图片导入,初步认识、了解中国画以及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不知不觉进入学习内容。

  [环节二:初学引异

  r.«■0•・OBBOBB■■■■・•・■—・・•・・・•・・・•・«■»・■MB■―OBB・♦学生活动2

  OBB■■

  !教师活动2

  1

  ;师:今天的游戏一共有三关,闯关成功;

  ;;的小组可以得一枚星星,比一比哪一组最先!ii

  I第t

  I

  i这两幅画上画满了粗粗细细的线,小朋1i友们敢不

  敢来挑战,试着用毛笔画一画,线i|条要有粗细变化哦!

  

篇三: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随着九月的脚步踏近,很开心新学期又开场了。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效劳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扎扎实实的搞好美术教育工作,争取在美术教育方面获得新的进展。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谈谈我本学期的工作方案: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的课目编制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根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开展的需要,表达人文关心,关注学生的安康成长。本教材在选择组织方面,关注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长的需要,描绘视觉审美的丰富含意,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效应得到加强,教学目的和评价标准也做了一些控制,专业要求力求降低,综合才能那么相对详细。本册教材的课目是单元设课,每一课目即为一个单元,教材分为12个单元,各单元设置了“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学习屋〞等板块,既保证了课堂教学主体内容的完好性,又提供了学习的完善和迁移途径,还可根据学校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相关的课程,满足学生深化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开展相关的美术学习活动。二、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等美术语言,但学生运用的绘画创作工具根本都是彩色笔,绘画的方法和形式较为局限,但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只要师生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

  三、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感受才能,进步艺术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学会适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进一步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描绘。3、掌握一定的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学习运用比照与和谐、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理解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方法、媒材加工方法进展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装饰与制作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4、结合实际,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展筹划制作表演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四、教学措施1、多理解学生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制定实在可行的教学方案。2、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4、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到达最正确教学效果。5、老师加强自身学习和美术教学根本功的训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良教学方法,努力进步美术教学程度。6、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进步创新理论才能。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根底不一样,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局部学生对色彩有区分才能,把握物体形状的才能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才能。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老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开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才能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进步画画的才能。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施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进步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培

  养学生安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想象才能、形象思维才能和创造才能。

  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培养学生安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想象才能、形象思维才能和创造才能。要求:1、初步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2、培养安康的审美情趣,进步对美的感受才能。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构造和空间关系,学习粗浅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进步绘画表现才能和设计制作才能。四、教学内容1、欣赏儿童可以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5、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展制作。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展有创意的制作活动。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展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展综合练习。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安康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2、改良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稳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展。3、深化钻研教材,抓根底,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展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详细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进步。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开展,积极进展教学改革实验,努力进步教学质量。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一、学生状况分析1、学生有浓重的绘画兴趣。2、学生已具有必须的分析决定潜力和造型表现潜力,能进展完好的画面构思、表现。

  3、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决的美术学习目的。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方面。详细有绘画、泥塑、剪纸、手工、欣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大的开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一)、全册共20课,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那么。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个性是语文(文学)学科的综合。如第10课是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的综合,第2、8、13课是美术与语文(文学)学科的综合,第19课那么是美术学科与现实社会相联络的综合。(二)、各课资料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老师进展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三、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2、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透过各种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3、鼓励学生透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展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究体验活动,开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潜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敏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美术理论潜力,增强动手潜力和审美潜力,浸透人文精神。教学难点:开展学生的艺术感知潜力和造型表现潜力,培养审美情操,浸透德育。五、教学措施1、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透过比拟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考虑、鉴别、决定,进步学生审美兴趣。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理论潜力,用心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3、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即中是老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大胆改革。5、改变评价方法,采用自己评价、小组评价、群众评价、老师评价或家长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开展,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篇四: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学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情境走进春天,了解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春天的常用色彩及春天的活动,利用各种方法表现春天。【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春天的美,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对色彩的识别能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色及人和动物的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春天的色彩变化和各种人与动物的活动,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难点】感受春天的色彩、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冬去春来,鸟语花香,春趣盎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顺势导入新课《走进春天》环节二:感受春天,尝试发现

  (一)感受春天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学生思考回答:看到了树木、田野、花草、放风筝的人、农民在耕地、踏青的人等;从春天的色彩、春天里人的活动等感觉到春天来了。(二)尝试发现1.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小组内成员互相展示描述并讨论:你发现春天都有哪些色彩,主要是以什么颜色为主?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有粉红色、黄色、绿色、湖蓝色等,主要以绿色为主。2.除了用色彩表现春天,还可以通过什么表现春天?你知道哪些?学生描述如:添画小燕子、蜜蜂、蝴蝶等表现春天。3.谁来说一下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看法。这么美的春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它留住呢?你能把它画出来吗?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一)实践练习布置作业:今天我们就以春天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里的所见所闻画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二)展示评价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比一比,哪幅画面最美丽?你认为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一)课堂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可以到大自然里尽情感受春天的美,还要做个护花使者,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小学美术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撕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

  新精神。能力:尝试用手撕彩纸、用水彩笔、油画棒绘画以及剪刀和胶水

  等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情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可以通过用撕贴和绘画的手法共同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教学准备:彩色卡纸、范画。学具准备:彩色卡纸、绘画工具、胶水(剪刀)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大家插好自己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用心感受:就很快到达目的地。老师描述:我们身边有洁白的云朵在笑着和小朋友们打招呼,一行大雁嘎嘎的叫着在向我们告别,它们要去南方过冬了,同学们能猜到我们到了哪儿呢?(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天空)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飞向我们美丽的天空。(出示课题:美丽的天空)二、教授新课1、认识天空的色彩根据季节、时间、天气的不同,天空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老师面前有一些色卡纸,请大家选一选,你见过的天空什么颜色的呢?引导:大家仔细想想,晴朗的天空—蓝色、夜晚的天空—黑漆漆的、日出或者日落时的天空是一片金色……(学生自由进行选择)确定几个颜色的卡纸贴在黑板上。2、认识天空中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美丽的天空也从来不寂寞,它的朋友可多了,瞧(鸟、白云、跳伞的人,太阳下山月亮出来了、焰火……)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鸟、白云、热气球、太阳、等……3、认识艺术中的天空老师:同学们我们用发现的眼睛看到了天空的很多朋友。让我们看看俄罗斯绘画大师康定斯基的《蓝天》,看看他是怎样用彩笔描绘美丽的天空的好吗?请大家打到课本第16页。A、欣赏大师的'作品:康定斯基《蓝天》天空在生活中如此美丽,在大画家的艺术作品中就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看蓝天上漂浮着五彩缤纷的图形,有的像木马、飞鸟、乌龟……在画家的笔下,天空是多么的有趣和生动呀!B、欣赏小画家的撕贴天空作品刚才我们不但欣赏了非常棒的大画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我们的天空,一年级的同学们也不甘示弱,他们用灵巧的小手也完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天空图,请看第17页同学们的作品。老师:这些小画家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天空呢?学生:撕纸(撕贴)和剪贴三、学生实践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要快快完成啦,那请听要求:我们用画的方法每人来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好吗?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协助学生剪贴。四、展示、评比每小组选出好的作品请同学占到讲台上一起欣赏。小学美术教学设计3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依照教材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感觉美、表现美和制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辟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制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经过让学生观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日子感觉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间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别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具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怎么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照,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我依照儿童对新奇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写生、经历画、想象画的练习。经过这些绘画活动,使学生知道得了本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进展了他们的观看能力、形象经历能力、想象能力和制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全面进展的基础上进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经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总得来说取得了以下的成效:1.教学过程中,能别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通德育教育。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制造能力。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办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能力和大胆的制造能力。存在问题: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预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部分学生作业迟交和拖拉现象比较严峻。改进措施: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办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2、适当调整单元内教学内容。3、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难预备的材料由学校统一预备,课前提早布置学习用具和材料。

  

  

篇五: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教学难点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线构成作品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墨水宣纸画纸色卡纸学生毛笔水笔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引入承上启下二新授内容1小组探究练习要求分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用毛笔画出形象各异的线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多解析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合作探究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为下一环节赏析中国画作好铺垫

  初中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六年级美术第一学期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体会线的韵律

  单元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以视觉语言为主题单元化编排教材,是少儿版初中美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二期课改的重点,对于美术学科而言,由于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美术学科也提出新的要求——即视觉读写能力的培养。线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因素,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通过单元教学让学生体会线的韵律、学习线的知识和线的表现技能。在以往的教学中,把学习“线”的侧重点放在用线来造型,追求描绘形象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过分拘泥于对绘画基本技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线所表现的艺术美感的体验与感受。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对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以及通过记号笔、毛笔、水笔等绘画工具创造性地进行线的练习,把学生的注意点从表现形象引向线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并感受中国画中线的韵律美,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单元教学内容:通过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以及命题创作练习,初步感受线的韵律美;小组探究如何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多样又充满韵律美的线;体验线构成作品中的线与国画中线的不同韵律美,感受中国画博大精深,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以线为主的作品欣赏,了解美术作品中的线不仅能够造型,其本身还具有韵律美;能运用线进行简单的主题创作,用中国画笔墨探究线的特殊韵味,用几何线设计线构成,用所学的韵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线。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小组探究,发现并了解美术作品中“线”这一造型要素的意义。用三种绘画工具尝试和探索线的表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不仅能造型,而且不同的线有不同的韵律美,尤其体会中国画中“线”的艺术魅力。理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知道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单元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线的丰富多彩,线不仅能造型还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审美特征,尤其体会中国画中“线”的艺术魅力,渗透民族精神教育。2、现实生活中,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单元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注意点从线可以塑造形象引向线的韵律美,并真正体会不同的线有不同的韵律美。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预初年级的学生因为绘画基础还比较薄弱,虽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对线本身所拥有的韵律美一般都很少关注,对线与美术作品主题的关系更不会去思考。所以,在本单元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教师演示、作品展评等),有趣的练习(图文配对、听音乐画线、小组竞赛等),比较分析等方法把学生带进“线”的艺

  术世界,充分感受和体验“线”所蕴涵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懂得线美化着我们的生活。

  感受线的韵律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线会使人产生不同感受,线是丰富多彩的,初步感受线的韵律美;用记号笔画线的形式表现一幅主题画。过程与方法:图文配对、听音乐画线、欣赏以线为主的作品,自选主题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作品并展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线不同的韵律美,理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在表现主题画中体验线的韵律美,知道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感受美术、书法作品中线的韵律美,理解不同韵律的线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教学难点:用记号笔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命题画,体会线所具有的表现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4张铅画纸(主题作品展示用)、双面胶学生:记号笔、彩色画纸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一支彩色铅笔与一幅用笔组合的作品设问。解析: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揭示课题快速明了。二、欣赏感悟线的韵律美1、读图说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并编号。2、图文配对练习解析:学生依据媒体出现的文字,找到黑板上相应的线。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线会引发不同的表情联想。3、听音乐画线解析:听音乐画线,体验线除了能造型还如同音乐的旋律一样具有节奏美和韵律美。音美结合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走近线、感受线的魅力,体现了新课程学科整合的新理念。4、欣赏、分析以线为主的作品解析:引导学生发现大师是怎样运用线的韵律美表现创作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明白合理运用线的韵律美,可以更好地突出作品主题。运用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补充欣赏,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局限于书本图例,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自然整合。5、欣赏生活中的几幅画面解析:让学生感受线在生活中所展示的魅力,明白线装饰着我们的生活。6、欣赏同龄伙伴的作品,激发创新思维。三、作业要求主题:小雨沙沙杨柳依依光芒四射微波荡漾1、用自己喜欢的线,表现一个主题。2、体现线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注:在学生分组讨论主题表现方法,教师演示帮助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练习。解析:学生自选主题,用记号笔进行线的表现练习,保证作品展评时更清晰,达到审美的基本要求;四个命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景象,既亲切又熟悉,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也降低了难度,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让美术走进生活,让教学贴近学生。体现了新课程教

  学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四、作品展评1、要求将作品贴在对应的主题下,注意有序排列。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解析:作品展评,要求学生将作品贴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对应的主题下,这样很自然地生成了四幅大作,既体现了审美又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创作所带来的美的享受。五、拓展欣赏今天课上我们通过美术作品初步感受了线的韵律美,体验了记号笔表现的线的韵律。如果改变工具、材料、表现形式,线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解析:出示不同工具、材料、表现形式的以线为主的作品,激发学生作进一步探究新知,增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体验线的韵律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国画与线构成中线的不同韵律,尝试用水笔、尺或圆规设计一幅线构成作品。过程与方法:小组探究、作品赏析、实践比较、交流感受等方法,完成线构成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毛笔画线的乐趣,体会传统国画与线构成中线的不同韵律,喜欢用线表达自己的情感,美化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在与线构成比较分析中提升对中国画中“线”的韵律美的理解。教学难点: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线构成作品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墨水、宣纸、画纸、色卡纸学生:毛笔、水笔、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言引入,承上启下)二、新授内容1、小组探究练习要求:分组合作探究,怎样才能用毛笔画出形象各异的线?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多?

  解析: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合作探究,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为下一环节赏析中国画作好铺垫。2、小组探究成果展示解析:小组探究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笔墨的神奇所在,同一画笔能表现不同韵律的线。3、出示吴冠中的《山花烂漫》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大师画中所用到的线是怎么画的?为何要用这些深浅不一、形状不同的线?与作的主题有什么关系?4、欣赏《五牛图》,进一步分析传统国画如何运用线的韵律表现形象的?5、写意山水画作品的浏览欣赏,了解山水画中用线的独特之处。解析:选用三种国画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我国传统国画中线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6、比较感悟:学生用尺或圆规随意画几,根线,并与墨线作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

  7、欣赏学习线构成的基本法则(5种构成法)

  三、学生练习(播放背景音乐)作业要求:1、自选一种线构成法,完成创意设计。2、标注:构成名称3、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各组彩卡上。

  四、作品展评1、学生交流体会,和灵感的出处。2、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3、教师点评

  解析:以“线构成”作为练习,要比临摹一幅写意国画易于操作,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让学生用“最机械、最缺乏情感的线”创作出具有特殊魅力的“线构成”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创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充满情感的中国画线的理解,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作品展示以小组形式呈现,更能体现构成的独特美,一个小组就是一件作品,6个小组作品放一起展示又生成了一幅大作,让审美贯穿在教学中。

  

  

篇六: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10篇

  小学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教学重难点: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2、新授:(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5)师生梳理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学生作品展评:五、收拾与

  小学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课时1-2课时教学实施一、课前准备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能对其外貌特征进行描述。2>教师请学生欣赏几幅不同风格的肖像画作品。通过讨论,得出谁是最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出示范作,猜猜“这是谁”?“为什么”?“他为什么受尊敬?”

  得出画肖像画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的道理。2.发展阶段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要画出最受尊敬的人,可以从他的职业特点入手,并能进行描述。通过不同职业人物衣着的比较,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肖像画的风格多变,注重色彩与线条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绘画,并能运用拼贴,拓印等多种制作方法来绘制作品。欣赏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3.收拾与4.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卫生。三、课后拓展1.想象一下,还可以怎样来画肖像画。2.还有谁受尊敬,可以来画一下。

  小学美术教案篇3

  课型:造型课、表现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暖色的色彩特点及暖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完成简单的暖色作品。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感受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的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难点:创作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并且注意作品中冷暖色的搭配和感受。三、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加强观察、欣赏和教师演示。四、教学准备: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学生:绘画用具、收集暖色绘画作品。五、教学设计:1、导入:图片欣赏组织学生观察欣赏教师准备的暖色为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什么颜色居多?生活中有哪些暖色?暖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2、教学组织:(1)欣赏书中名家作品鼓励学生大胆指出暖色并说出表达给我们的感受(2)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请学生观察搜集来的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暖色在艺术作品中适合表现什么情感和内容?在暖色作品中出现的冷色起什么作用?3、艺术实践根据对生活中暖色景物的观察,用你喜欢的形式,画一张以暖色为主的画。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注意绘画用具的安全,启发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大胆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4、展示延伸(作品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让学生体会颜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算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评议的能力。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完善,体现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暖色暖色:温暖热情欢快喜庆点彩:用大小、色彩不同的点绘成

  小学美术教案篇4

  教材分析: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本课中学生要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可将纸条、草绳、草叶等材料,通过剪、粘、穿编等方法,编织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纸穿编成的“仙鹤”展翅高飞,活灵活现;用玉米叶穿编成的龙,利用了玉米叶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纹理清晰,精美绝伦;用草叶穿编成的蝗虫,造型逼真;用彩色纸条穿编成的变色龙,色彩艳丽,趣味盎然;用草叶穿编成的小兔子,技法独特,新颖有趣;用麻线穿编成的小毛驴,精巧细腻,憨态可掬。这些作品能在材料选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给学生以帮助。

  本教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双手,促进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又开拓了学生造型的新领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教学思路: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采用激趣方式导入教学。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穿编工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拆分、恢复,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教师应适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如色彩的搭配、经线的裁剪、图案的设计等,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作品质量。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认识编织概念―欣赏与编织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编织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实践制作―展示评价。

  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一顶太阳帽,交流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工艺,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回忆身边常见的编织物品,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感受编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二)发展阶段

  拆开、恢复草帽,探讨它是如何编织而成的,了解编织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并动手试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学生欣赏收集的不同材质的编织工艺品图片,思考:编织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可以怎么添加?怎么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作品。(三)展示与讲评阶段学生展示作品,简述制作心得及感受。(四)收拾与整理阶段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教案二(一)引导阶段课件展示编织工艺品,请学生讲一讲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师提问:“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发展阶段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穿编技法,探索其规律。观看教师示范穿编一件简单的作品,巩固基本技法。分组讨论,总结步骤,解决难点。对穿编技法进行改进、创新。对穿编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在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选取什么材料,并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制作出来。(三)展示与讲评阶段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应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四)收拾与整理阶段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篇5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教具准备:全开白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树叶、图例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二、导入: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三、布置作业: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要求:1.团结合作。2.注意卫生。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学会自制图章,进行拓印,学习形式美的原理和感受造型的乐趣。2.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刻制图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具准备:橡皮擦、地瓜、水粉颜料、刻刀、图例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唱一唱,准备上课。二、引导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一)欣赏用图章拓印的作品,感受用图章拓印的艺术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二)学生思考:1.看到的印纹与上一节课的有什么不一样?2.这是怎样产生的?三、教师出示几枚图章,引导观察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沾上颜料印上,看看出现了什么,激发刻制图章的愿望。四、示范刻制图章,强调难点和安全。

  1.在橡皮擦或地瓜切片上画出图形。2.沿着描绘好的图形把不需要之处刻去。五、指导拓印:1.把图章沾上各种颜色进行拓印。2.用排列或重叠等各种方法拓印,发挥想像力,印出一张有意思的画。六、学生练习。七、教师进行实际指导。八、展示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表达观摩同学作品的感受。九、小结。十、整理、打扫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使学生对由于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3、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否能简单地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教具学具:收集自然界中表面粗糙、有凹凸的物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引导阶段:用自然界中有dash;―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2、发展阶段:

  (1)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蘸上颜料后敲印以及用各类拥有纹理的物品敲印,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探究,从而找出产生纹理的原因。

  (2)利用印纹制作画面时要注意色彩的协调、疏密的安排(可以是没有具体物象的)。

  (3)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图章时,先剪出图形的外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厚薄明显的地方线条光滑而清晰),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要构图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四、学生评价作品,小结。

  五、课后拓展:

  1、用印纹和彩纸剪贴来组织画面,譬如:用叶脉敲印出草丛,配上彩纸剪贴的蝴蝶,可以产生另一种作品的效果。

  2、对印出的纹理进行联想,看看能成为什么然后再通过简单的添加,完成作品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5年级第一学期“黑白灰”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在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黑白灰,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黑白灰独特的美。

  在艺术创作中,很多创作者都很善于利用黑白灰艺术独特的,美感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本课通过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从而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黑白灰绘画作品的.创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难点是运用黑白灰知识创作一幅画。

  (二)教学目标

  ①欣赏黑白灰艺术作品,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②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

  ③引导学生用黑白灰进行绘画作品的简单创作。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有关黑白灰的艺术作品。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学具:学生准备一种自己较喜欢的绘画工具,如水粉、油画棒、彩色水笔等。并准备一个墨镜。

  (二)教学过程:

  ●欣赏:黑白灰的艺术作品。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讨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第一印象。

  ●启发:作为观赏者,你认为这些作品用黑白灰画面来表现,是否表现得很好,谈谈你的感受和。

  ●交流:鼓励学生说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或真实感受。

  ●体验:看彩色画面,说感受。再戴上墨镜看彩色画面,体验黑白灰的层次感觉。通过对彩色和黑白灰作品的对比,说说对黑白灰作品的感受。

  ●构思: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设计的黑白灰作品,互相提出不同建议。

  ●创作:以黑白为主,画一幅画。表现题材不限,表现方法自选。

  ●:以自我展示为主。教师不作结论性。

  三、学习建议: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是否积极动脑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独特感觉进行。

  ●在讨论和赏析过程中,针对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

  ●针对学生能否将自己的认识理解和简单设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进行。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篇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条造型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采用课堂模拟写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用线造型的表现方法。2、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教具:实物自行车、图片、图画纸、学生作品、记号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导出主题――自行车。同学们,谁会骑自行车啊?谁骑过自行车啊?看来大家对自行车都非常熟悉了,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就跟自行车有关,板书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二、新授。1、了解自行车的历史。自行车是最简单的一种交通工具,别看它简单,它也经历了将近年的变化才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最先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课件展示图片)仔细观察,思考,提问:和现在的自行车相比,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已经有了哪些相同的结构部件,又缺少哪些部件呢?2、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拼图游戏(课件展示),初步了解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部件。(2)每个部分还有一些小部件,比如:车身,车把,前后轮。课件展示举例部分,引导学生说说有哪些小部件。(3)欣赏不同类型的、新颖的自行车。3、观察引导: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1)我们平常画画用到了哪些线条?(直线、曲线、折线、螺旋线、交叉线等等)(2)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各部分有哪些线条?)车把、车轮、车身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较明显的比如,车身和轮胎钢丝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条和刹车线是曲线、减震是螺旋线、齿轮是折线三、教师示范画(1)师展台示范画车身、轮胎、链条等。(2)对比、讲解:车身零件之间的衔接,轮胎要画几个圈、钢丝的画法,链条的精细描写等四、让学生讨论:你认为这些画为什么画的好,哪些地方不足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小朋友进行交流。(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五、临摹自行车局部。(要求只画一个局部,构图饱满,线条丰富、流畅。)教师巡视辅导。六、与交流:(1)学生优秀学生作业,师(2)师最后,我们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以问题的方式导入,同学们大部分都见过自行车,并能较完整的说行车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各部分采用的不同线条意识模糊,对于这一点,我采取两种办法解决。首先,我现场板画并分析各部分线条的不同,然后又让学生分组观察教材中优秀的学生作业是怎样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细节的。这也是我认为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不足的是,从学生作品来看,我输忽了自行车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各部分过于松散、紧凑、大小关系不能把握等情况,教学中我应该在现场板画得时候就注意引导学生多注意相互之间的比较,并加强在学生作画中的指导。另外,由于平时类似的课程教学较少,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正反应出线造型是学生的弱点,今后应加强练习。

  小学美术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运用所学知识,装饰美化节日的教室

  2: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美的真正魅力来自于自己的亲手创造。

  重点难点:

  重点:发挥各自的特长,团结合作

  难点:制作,把握整体效果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整体规划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元旦就快到来了,大家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呢?(学生讨论)

  2:怎样来美化我们的教室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才能更完美的效果,看谁的主意好)

  我们学了美术字,可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节日标语,我们学过剪纸,窗户上可贴上美丽的窗花,我们学过彩练、纸花,可在教室中间向四周拉彩练,,挂上好看的纸花,有书法和美术特长的同学可在教室贴上自己的大作。。。。

  3:谁来完成每一项工作呢?看哪些同学自告奋勇地上?

  (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可独立制作,也可以组为单位。注意不要冷落任何一个学生。)

  二:提出要求,大胆创作

  1:分组拿出一个美化和计划,把具体任务和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人,再分头创作。

  2: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有分工又要有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把握整体效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学生分头行动,播放欢快的音乐,制作气氛。

  4: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的制作中,与学生同乐,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肯定和鼓励学生。

  三:观摩,分享成功喜悦

  共同观摩大家的劳动成果,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评议、肯定和鼓励。然后教师点评。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美化了教室,创造了美。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哪里来?靠的就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来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小学美术教案篇10

  课题:妈妈的节日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教具学具:绘画与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妇女节)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新授: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

  4、发展阶段: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四、:表扬优秀作业

  

  

篇七: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初中美术《画画你我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美术《画画你我他》主题单元设计

  适用年级七年级

  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依据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即学生通过

  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方法而设置。通过观察方

  法和表现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本

  课宗旨还在于力图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关注身边的新同学,为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学重点:认识各种不同表情的变化,初步掌握肖像画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能准确观察出同学头部的突出特点,选择恰

  当的表现手法,完成对同学的肖像描绘。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

  以

  “漫画自画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相貌特征,着重探寻对头部发型、脸型及五官的观察与画法以及对面部表情及神态的把握。专题二:从说出同学肖像的

  最突出特点出发,认识到五官的因人而异,了解到表情的丰富变化及分类;

  专题三:“画画好伙伴”通过游戏与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观察到眉毛、眼睛、

  嘴巴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

  示范及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升华到如何在掌握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刻画人物的神态及性格;最后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同学的肖像画的

  绘制。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人物头部外形、五官特征的绘画表现方法;全面认识表情的变化主要从眉毛、眼睛、嘴唇三方面来体现;初步掌握绘制肖像画的夸张、省略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同学的仔细观察,能抓住同学的神情动态,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大胆地描绘出同学的相貌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了解同学的个性特点,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对应课标1、尝试描绘人物相貌,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头部外形特征,五官表情特征,并以绘画方式进行表现。2、强调观察感受并通过归纳描述,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精神状态,以简单

  概括的表意方法描绘人物肖像。3、通过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艺术感知能力和

  造型表现能力。

  1、人物哪部分是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分,2、五官的基本结构及画法,主题单元3、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脸部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问题设计4、运用什么方法,能够使人物形象的特点更加鲜明,5、描绘肖像画可以采用哪些表现手法,专题一:漫画自画像(1课时)专题二:表现人物表情(1课时)专题划分专题三:画画好伙伴——怎样选择适合的绘画表现形式,(1课时)专题一以自画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相貌特征。所需课时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专题一概述本专题以自画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相貌特征,培养自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爱好,选用艺术家的自画像作为范例,以强调生动、鲜明地表现形象特点、生活态度引领教学。观察表现人物形象的外轮廓,以脸型和发型构成的整体结构入手,传授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表现方法。强化和夸张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内容,能够使人物形象的特点更加鲜明。专题学习目标研究人物头部,人物头部主要由脸型、发型、五官组成。了解五官基本结构以及画法。

  通过欣赏艺术家自画像,分析脸型、发型,并了解省略、夸张等表现手法1、人物头部特征主要通过哪二个方面来体现,专题问题2、五官的基本结构和画法,

  设计3、人物脸部主要有哪几种脸型,4、运用什么方法,能够使人物形象的特点更加鲜明,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网络资源库源常规资源课件教学支撑环境美术教室其他绘画用纸、铅笔等绘画工具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学导入:1、大家都是新朋友新面孔,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大家互相的认识熟悉起来。同学们,当一个人走入你的视线,那么你最先注意到的是这个人的哪一部分呢,(学生回答:头部)2、头部是一个人最具特征的部分。3、头部的形状:(讨论分析)脸部形状和头发的形状构成头部形象的整体轮廓,形成了人物头部形状的大体特征。头发也是较有特征的地方。强调一下头发的形状也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4、“猜猜他是谁”——了解脸型及五官的特点多媒体展示“潘长江”和“赵本山”的漫画像,分析人物脸型和五官特点点击打开链接发型: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脸型:田

  国目用,甲申由风(瓜子脸、圆脸、长方脸、三角形脸等)眉毛: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眼睛: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

  鼻子: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嘴巴: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耳朵: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

  耳朵。5、同学们,很多艺术家都给自己画过像,用自己的画笔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出示《自画像》图片:(1)凡高(2)伦勃朗(3)徐悲鸿(4)鲁本斯那么,大家来讨论一下老师刚刚所展示的《自画像》,它们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五官和神态;五官动态的细微变化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师:同学们,许多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画笔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我们是否也可以用画自画像的方式,带给同学们一份惊喜,一个会心的微笑呢,二、自主赏析1、欣赏、分析作品:戴逸如——《自画像?牛博士专利》潘丁丁——《自画像》詹同——《自画像》说说“他们”的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幽默、夸张、形象、风趣、生动、令人难忘⋯⋯)2、小组讨论:(1)仔细观察,“他们”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每个人的脸部形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仍可以归属于一定的脸型。我们常常

  

篇八: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小学美术“水稻”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胡月山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年第10期

  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潮流是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他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美术学科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主题单元教学是一条较好途径。

  所谓美术的主题单元教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将有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整合,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单元为单位,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教师改变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者的角色和一课一练的教学习惯,以主题为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系统、结构化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现以笔者小学美术拓展课中开展的“水稻”主题单元教学为例,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两方面加以介绍。

  1.主题选择

  主题是学习者学习或探究的对象。中国是水稻的故乡,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为减少世界贫困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以稻米为主食,背过有关水稻的诗……水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水稻文化底蕴深厚。笔者学校在两幢教学楼之间的空中农场内(图1),开展水稻的种植(桶装)体验(图2),使水稻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水稻种植,可以增长学生的农业知识,开展写生、创作、设计等美术多门类学习,以及美术与科学、综合实践、语文等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水稻主题符合课标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中“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这一要求。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开展水稻主题单元教学,很有价值。

  2.单元架构

  选定主题后,便要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水稻主题单元设计主要采用“逆向设计”,即先设计好学习的目标和成果,然后再按照目标与成果的要求展开学习过程的设计。

  水稻主题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考虑到教学对象(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教师擅长(写生与创作)、资源优势等因素,主题单元又下设了三个单元内容,每个单元目标各指向一个素养,亦涉及其他几个素养。在目标基础上,确定了能够反映单元目标达成情况的九个水稻学习成果和评价要点。最后,设计了相应教学过程,共计13课时。这种“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形成了较为整体的、相互关联的、有序的单元学习架构(图3),防止学习中目的不明确与重点不突出,为有效开展水稻主题单元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1.水稻成长记录,培养美术表现素养

  “美术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通过水稻主题单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水稻种植,观察水稻成长,并以观察日记画、定期写生等美术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水稻成长记录,可以更好地认识水稻、表现水稻,为水稻创作打下基础。

  (1)日记画空中农场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获得水稻种植的亲身体验。谷雨时节,孩子们在家长和教师陪同下,种下一桶桶的水稻秧苗。之后,学生们按时浇水、施肥,随时观察水稻的长势,俨然成了水稻种植的小能手。种植过程虽然有点脏和苦,但孩子们是享受的,他们惊讶于无土栽培的奇特模式,陶醉于禾苗的那一抹绿色,惊喜于每一株稻穗的成功長出,想象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情景……可以说,水稻种植让孩子们增长了农科知识,享受了田园乐趣。在水稻主题单元教学中,除了亲身体验种植,还让学生用日记画记录水稻的成长过程。在记录的时空上,每隔两周左右记录一次,可以去现场写生、回家记忆画或查找资料后画;在记录的形式上,以较理性的结构图配合较感性的日记,借鉴中国画的题词落款手法,呈现出美术

  和科学、语文的跨学科整合特色,完成了不少精彩的作业。学生们用清晰的结构图记录了水稻幼芽期、幼苗期、出穗期、结实期这一基本成长过程,还用文字记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施皓尹同学写道:“几株水稻苗竟已长出细长的叶片,一抹绿色无比清新……在阳光下显得光滑而美丽。”孙闻忆同学画了一颗硕大的稻谷并记下了自己的发现:“颗颗谷粒饱满,表面绒毛细软而多密”……这样的日记画自由新颖、注重研究、抒发感想、形象美观,不断加深了学生的水稻感知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图4至图7)

  (2)定期写生

  空中农场的水稻为写生提供了一个好平台。日记画中,写生是其中的记录方式之一,但这是随机的、零散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水稻成长的定期写生,并以教师组织下的集体写生为主,达到充分感知水稻的典型之美,提高全体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笔者安排了两次水稻定期写生。

  第一次是水稻分蘖盛期写生。此时稻叶茂盛、姿态优美、生机勃勃,是研究稻叶结构、形态特点的好时期。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前来写生,引导学生观察稻叶特点,在构图上突出水稻,在塑造上用较长的、流畅的线条表现修长的稻叶,并注意叶子正侧、长短、疏密等变化,让学生掌握了要点,完成了较好的作业,提高了造型能力。(图8、图9)

  第二次是水稻成熟期写生。这是水稻丰收典型期。通过观察、示范等方式,启迪学生在构图上注意取景变化与加减处理,在塑造上注意稻谷的形状特征与排列规律,从不同角度展现水稻的成熟美。通过针对性指导,学生完成了较好的作业(图10、图11),提升了感知与造型能力,培养了美术表现素养,为后面的创作积累了素材。

  2.水稻版画创作,形成创意实践素养

  当下的绘画早已不再局限于描摹对象,还体现在创造一种新观念,强调创新意识和寻找一种新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水稻版画创作的目标,不仅让学生学会将原有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创作中,更是从创意构思、转换媒材等角度寻求水稻表现方式的突破,逐渐形成美术的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1)创意构思

  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意构思,教师利用之前的水稻种植活动照、日记画、写生画等素材唤起学生的回忆,并提供水稻之美、水稻故事、水稻畅想等创作思路,让学生经素材选择、画面重构或大胆想象,确定各自不同的版画构思线描稿,并在胶板或PVC板上用记号笔勾出线稿

  (也可转印)。接着,通过欣赏版画家徐冰《打稻子的姑娘》、谢敏杰《我家的杂交稻》、伍必端《丰收的喜悦》等作品,探讨艺术家们在黑白对比、刀法组织等方面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自己线稿中主体与背景大的黑白对比想怎样处理?灰部变化在哪里?”等问题。最后,学生们摆脱了现实束缚,进行个性化、创意化的画面处理,并在板上填黑留白(也可标注),完成了线稿到版画稿的转化。

  (2)个性刻版

  在前期学过几节版画课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出示刻版步骤图(刻主体外轮廓—大留白—细节)让学生稍作复习,要求学生按序刻制,并运用阴阳刻法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和适度的灰部变化。接着,教师作刀法的局部示范点拨,鼓励学生大胆、个性化刻版,表达自己对主题氛围、形体结构的独特感受,让画面呈现儿童意趣的“刀味”。(图12)

  (3)不同印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一些印刷经验,教师播放水稻黑白版画印刷微视频,明确水稻印刷一般步骤(调墨—上墨—覆纸磨印—揭纸签名)。接着让学生讨论:除了这种印法,你还想怎样印?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一两种操作难度较大的印法,稍作局部演示帮助解决。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印法大胆尝试,教师做好巡视与协助工作(较难的套色等则要个别甚至课外指导)。最后,学生印完的作品清晰整洁,富有“印味”“版味”。更可贵的是,学生选择了烘托水稻主题的油墨色彩,尝试了一版多色、套色、挡版法等不同印法,并印在彩纸、牛皮纸、明信片等材料上,许多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图13至图15)

  教学中,虽然版画创作的程序多、时间长,又脏又累,但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这一媒材的趣味性、复数性和独特效果,他们乐此不疲,在掌握了更多版画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3.水稻成果策划,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水稻主题单元教学中,留下了许多美术作品、活动痕迹、感悟认识等不同性质的成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策划活动,让水稻成果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分享,从中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第一个活动是“稻香实小”系列作品展,分水稻版画原版、版画、版画明信片、手绘明信片、故事创作、写生六块内容。以学生策划、合作布置为主,教师在旁协助,最后成功展出,让大家深刻地体会到水稻文化、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图16)第二个活动是学生精选水稻活动照片和作品布置在空中农场入口的墙面上,提升了农场品位,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图17)第三个活动是水稻明信片寄送,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印有水稻版画的明信片上,写上祝福或宣传语,寄送给亲戚朋友,水稻文化以美的方式传到了校外。(图18)第四个活动是水稻主题单元活动微视频制作,师生共同构思,全体社团学生参与拍照,一位学员配音,完成后上传网络发布,文化借新媒体传到了远方。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宣传美化水平,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助推他们更好地成长。

  至此,笔者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逆向的设计,完成了水稻主题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发现美、记录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较完整的美术创作过程,以及研究性、综合性的深度学习,从而让学生构建新知,促进学科大概念理解,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经历着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其中对美术各领域的深入学习以及跨学科的不同涉猎,也是一种研究性、综合性的学习。综上所述,主题单元教学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參考文献:

  [1]奚传绩,尹少淳主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5.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4.

  [4]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5-7.

  [5]何荣杰,张艳明主编.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15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4.

  [7]〔美〕格兰特·威金斯,〔美〕杰伊·麦克泰著.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盛群力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1(2020.8重印):6.

  [8]奚传绩,尹少淳主编.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3.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胡月山,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高级教师。

  

  

篇九: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分析

  林佳

  【摘要】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摸清教学的脉络,并且合理地定位课程。目前这些标准的课程流程并没有被有效地落实下去。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设计,然后介绍了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实施要点。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教育事业中,美术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发展,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把美术学习和生活相互结合,设计更加丰富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得到突破。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目标定位不合理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缺乏整体性目标,导致教师在定位相关课时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并不合理的情况。有很多教师会把教学过程当中的内容作为课时目标,这会让美术课程逐渐转换成为一种手工实践类的课程,不管是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意识,或者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效果都会有所降低[1]。

  (二)美术活动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之前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内容大多都比较分散,而且教师安排的美术活动过程大多都是按照教材内容的相关顺序进行设置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并不能完全了解不同学生的美术能力。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十分吃力。小学进行美术教学,不但要求培养学生去发现美,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注意观察生活当中常见的美,并且通过观察,激发其内心正能量的一面和积极的情感。学生也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刻意地创造美,利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素材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创造出一系列非常独特并且具有意境的作品。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在不断进行,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转换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关注点放在小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方面,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完成相关的美术活动;同时要坚持单元化教学理念,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美术相关的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设计

  (一)课时设计承上启下

  小学美术进行单元化教学时,教师需要着重设计每一个单元的课时,同时也要对每一节课间的独立性及完整性有充分的了解。在完成小学美术的单元化教学过程中,要规划多种不同的课时,使其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而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特别是完成单元化教学时,教师也要尽量设置相关的侧重点。教师要注重设计的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延续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给之后的教学内容作铺垫。而在完成单元化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上一节课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也要检查其中的内容是否已经讲完,要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了上一节课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在结束课程时,教师必须要准备好下一个课程的材料,同时也要设置和这些课程有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之

  后这节课程的大致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促使教学的连续性能够实现[2]。

  (二)单元化教学课程

  在设计相关的单元化教学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合理地划分不同的内容,让其能够成为单元组合,然后再全面地对课题里面的一些课时任务以及课程特征等各部分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课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探索欲,再将其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设置一些和学生学习内容更加符合的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思考在实际教学时应该使用怎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个单元当中的学习任务的熟悉程度,并且找到学生所认为的重难点,然后再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明确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是新课标提出的最为重要的内容,而制定明确的目标,也是小学美术进行单元化教学最重要的核心。在之前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思维很有可能会被局限,在某一个单元课时的教学中,往往只达成最为基本的教学方面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最为基础的知识或者是技能,剩下的教学目标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就达成。而单元化的教学,可以将美术课程当作整体,使用单元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目标划分成几个相对较为独特的部分,之后再对主题活动进行设置,当学生再进行某些单元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前达成目标的要求。

  在完成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时,教师需要消除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意识,形成单元的教学理念,将单元主题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所渗透。同时要结合美术活动,把单元目标当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和学生綜合能力培养相互结合起来,并且根据一些具有差异的维度要求和教学模式,设置具体的

  单元课程教学目标,然后再凸显学科育人的实际价值。比如在对一些知识以及技能目标进行设置时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某些单元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哪些美术类的知识,包括在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以及涉及哪些使用的工艺等。

  三、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实施要点

  (一)合理策划单元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时,往往会有一些教师将原本教学设计过程中两节课时的内容扩展成为用三四节课才可以上完。对于很多完成学习任务比较快的学生,教师还要给其安排更多的新任务,而对一些学习进度相对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就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会让原本的单元教学设计被彻底打乱。不同学生的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将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并且很难达到学习的目标[3]。

  单元化教学不是无限制地延长教学课时,而是要使学生创作和讨论的整体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教师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如何进行单元化教学,同时也要有所意识。单元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分析课程的情况下,充分了解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之后得出教学规则。因此,教师需要制定更加独特的教学计划,同时要建立多元的教学方案以及评价体系,根据单元的实际教学要求,明确单元化教学所需要的课时以及教学活动等,从而更加全面地对教学活动有所把握,使单元化教学可以顺利地实施,并且可以有效地执行。

  (二)积极实践和创造

  小学美术评价机制,必须要随着新课改进行全面的改革,教师也要尽量抓住学生愿意受到表扬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进行艺术类的

  创造,使用“你很棒”或者是“画得很好”等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实践兴趣。同时,也要逐渐学会如何创造美,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來完成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进去,从而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所提高[4]。

  比如在课余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绘画比赛,不要制定一些无法完成的要求,或是严格地限制,要让学生共同动手来进行创造,然后再选择其中非常形象并且具有特色的画作,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散想象力并且创造美;还可以通过介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的目标[5]。教师也要尽量鼓励学生学习其他人在作品当中的色彩搭配,或是意境感等相关的美术知识,从而使学生可以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对于美的见解,促使学生发展其审美观,使学生能够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这是一种学生可以大量参与的比赛形式,也可以充分地体现出美术教学改革以及创新[6]。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观发展的有关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地实现改革和创新,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了解美,并且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有所提升,让学生的审美层次有所提升,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可以获得一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琴.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小学,2022(04):102.

  [2]黄芹.谈小学美术单元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数码设计(上),2022(12):224.

  [3]孔祥平.构建高品质美术课堂教学——单元整体化教学策略研讨会在广元市苍溪县教研室成功举办[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03):3.

  [4]张锐,杨洁,王燕,等.美术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关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J].教育(周刊),2022(35):30-33.

  [5]丁任杰.紧扣核心素养知识的单元化教学设计研究心得[J].现代教学,2022(S2):60-61.

  [6]胡爱武.浅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化教学设计[J].艺术大观,2022(12):1-2.

  

  

篇十: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教学过程有条件的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学生观察和想象动物奔跑的特征和规律

  实用文档

  美术《春天来啦》一、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2.重点、难点。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2.感受与想象。(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3.思考与表现。(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4.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7.课后延伸。(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处处有鲜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2.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2.欣赏与感悟。(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3.思考与表现。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观察鲜花。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2)尝试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3)归纳画法。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4)课件播放。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4.作业与辅导。(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评价与拓展。(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彩蝶飞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学习纸蝴蝶的制作,学生肯定喜欢。纸蝴蝶的制作过程,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做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2.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三、教学设计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2.营造情境。(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的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方法。(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5.作业与辅导。(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6.评价与延伸。(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2)要求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本等。

  《剪花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材分析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1.编写思路。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的特点是纹样的连续性。它的组织方法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的。上下方向连续的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的称为横式。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印印画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本课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学习用树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的基础,教学《倒影》、《印人像》也就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些自己喜欢的树叶和绘制的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教学过程1.回忆激趣。(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2.尝试探趣。(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3.发散思维。(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4.小组合作。(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5.布置作业。(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6.创作辅导。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7.作业展评。(1)让学生自评作品,按“有趣”、“精美”、“有创造”三类分别贴在黑板上的相关区域。再请学生互评,教师小结。最后,让学生用小毛巾擦干净手,整理好自己的工具材料、课桌椅,保持教室整洁。(2)课后在学生掌握拓印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新材料的大胆拓印创作,举行一次课外拓印画比赛

  《倒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的兴趣。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教材中的《山山水水》、《饮水的熊》、《丹顶鹤》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确立景物的主体,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媒材,是表现的关键。2.重点、难点。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课件、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猜谜入题。(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画?引导学生往带来的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2.欣赏感悟。(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课件播放表现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3.尝试练习。(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己在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2)师生共同小结:①想好表现的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4.激发思维。(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表现。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大胆表现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6.作业展评。(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印方法?(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的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

  《印人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印,用油彩拓印等,都是新的学习内容。初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法,如怎样制作印模,怎样去磨印、拓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的直观演示。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和拓印的具体步骤图示。学生已经掌握的对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的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对折印制的。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难点: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三、教学设计●方案一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教学过程1.课前探究。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4.欣赏与实践。(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5.展评作业。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6.课后延伸。(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可爱的猫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本课与《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现可爱的动物。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猫咪,更是许多小朋友乐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于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各种生活习性、可爱的姿态、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学生作品,有的大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的神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2.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1.辨声揭题。(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2.回忆交流。(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3.讨论分析。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4.欣赏感悟。(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5.练习体验。(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6.交流评价。(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老牛和小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牛是勤劳的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和描绘。本课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积累的有关牛的知识,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了解牛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各种牛的异同,概括地画出牛的形象,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并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母子情”或“父子情”,在心中树立牛的美好形象,进而感受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重点、难点。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教学过程1.课前探究。(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2.创设情境。(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3.欣赏体验。(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4.把握特征。(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5.引导构思。(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6.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7.作业讲评。(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

  《奔跑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大千世界,适者生存。猛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动物善于奔跑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跑、跳、闹,好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会变会动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探究的兴趣。所以,会动的玩具、动画片、游戏活动等很受小学生欢迎。在动物园里,孩子总喜欢围在一刻不宁的猴子前不肯离开。画奔跑的动物,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的。2.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教学过程(有条件的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学生观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察和想象动物奔跑的特征和规律。)1.提问揭题。(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2)揭题:可有的动物跑得比汽车还快呢!你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的本领吗?我们学习了《奔跑的动物》之后,就知道了。2.欣赏激趣。(1)看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咕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2)看奔跑动物的定格画面,观察动物的腿部在活动和静止时的区别。3.尝试表现。(1)展示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个动作。(2)让学生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3)示范和分析奔跑动物的画法。重点强调腿的画法,注意腿部的斜度、腿与身体的连接部。(4)分小组抽签,让学生按抽到的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小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4.启发想象。(1)让学生充分考虑要画的场面及表现方法,课件展示变换的多种场景。(2)课件展示《狩猎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及优秀学生作品,重点欣赏奔跑动物简练、夸张的表现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3)让学生自编动物奔跑的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的场面。思考:哪些动物在跑?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5.作业辅导。作业要求:自选材料,创造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的动物。6.作业讲评。(1)讲评作业时主要看故事是否精彩、表现方式是否独特、画面是否完美等,多鼓励、少批评。(2)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

  文案大全

  

  

篇十一: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小美四年级上册设计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划分:

  通过对四年级教材分析,结合《课标》精神,我把第5课《有趣的字母牌》,第8课《笔的世界》,第12课《多姿多彩的靠垫》,第13课《降落伞》,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划分为设计.应用单元。虽然教材把《有趣的字母牌》规划在综合探索版块,但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它更侧重设计应用范畴,因此我把这一课也划分进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四年级要完成第二学段目标任务,还要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的要求。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较低段孩子们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正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在应用设计学习领域,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但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美术自信、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单元教学构想

  单元主题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着力组织开放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

  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材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通过该领域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意识;更好地理解物的功能性、感知物的材料性;掌握一定的工具使用方法,熟悉一定的工艺流程、制作技巧。初步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与应用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

  2.感受本单元各课涉及的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提出的目标和每节课的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

  第8课《笔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笔的设计理念,设计的笔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和分析笔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观察分析笔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画法设计一支新颖的笔。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五、本单元评价要点1.·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2·能否大胆地进行想像,并表达自己的创意。3·能否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活动。4·能否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5.能否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6.能否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7~8课时。第5课《有趣的字母牌》1~2课时第8课《笔的世界》1课时,第12课《多姿多彩的靠垫》1课时第13课《降落伞》1~2课时

  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1课时七、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呈现方式,评估方式。(略)

  

  

篇十二: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篇一:小学美术教案全套小学美术教案全册美丽的昆虫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看样东西:(师展示蝴蝶标本),好看吗?这是二年级的小同学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二、讲授新课1.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请学生将各收集的昆虫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2.概括(教师结合标本进行):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3.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4.讲解示范作画步骤: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接用黑彩笔画,如果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用学过的线和基本形来装饰。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四、作业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五、课堂小结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蜒、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下来。我的小天地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难点: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学生欣赏讨论: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相关知识:1.古典油画的特点2.《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画面特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代名作《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这幅作品虽然好,可是同学们总觉得它离我们台遥远了是吧?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现代一点的东西。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学生讨论)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二、学生作业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三、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交流讨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四、拓展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五、教学反思民间面塑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课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课件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三、小组探究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篇二:小学美术教案<<飞天&&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创作一幅飞天作品。2.隐性内容与目标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难点:如何运用线表现飞天的形象。(五)学习材料图画纸、彩笔等,课前搜集的“飞天”资料。二、教学设计参考(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设计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由于学生对什么是石窟缺乏感性认识,对飞天的艺术特点不了解,因此,教学中应尽量直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在表现飞天的过程中,常常不知道怎样表现飞天的姿态,教师要注意辅导,可加强对作品的具体分析,掌握其基本规律。在作画中可提供一些飞天动态的参考,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另外,应该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解决他们作画中出现的问题。三、教学评价(一)能否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二)能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教材中我国古代飞天的特点。(三)能否利用本课教材

  及教师提供的资料,画一幅飞天的作品。(四)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鱼的基本形态特点。能力目标: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出鱼形纹样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鱼的外形特征。鱼身上的花纹。教学难点: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出鱼形纹样。(四)教材课型、课时课型:设计应用。课时:一课时三、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作、铅笔、剪刀、双面胶、彩纸,海底世界背景图。学生准备:铅笔、剪刀、双面胶、彩纸,塑料袋。课型:设计应用。课时:一课时三、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作、铅笔、剪刀、双面胶、彩纸,海底世界背景图。学生准备:铅笔、剪刀、双面胶、彩纸,塑料袋。(二)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课属“设计应用”学习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以往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了一些设计知识。鱼儿是人类的朋友,在他们的世界里鱼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在本课课上,通过影片情景的创设,带学生进入一个美妙而神奇的海底世界,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中激起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出示课件海底各种鱼的身姿中欣赏感悟鱼的结构,形与花纹;在观察教师示范中,探究,尝试,掌握设计制作方法;在集体装扮海底世界的展览中提高每一位同学的欣赏评价能力。因此,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欣赏,开阔眼界,探究,获取知识的机会,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参与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悟,在探究中掌握创新方法,在欣赏评价中提高审美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1、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谁能猜出会是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海底世界》影片)海底世界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课。(课件出示:课题)2、你们知道海底世界里有哪些动植物吗?(珊瑚、鱼、海龟、龙虾、海星、海参、海螺等)师述: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世界共有两百多万种动植物,都非常珍奇。(“创设情景,兴趣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所以我利用播放《海底世界》影片,把学生带入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欣赏造型各异、纹样独特的鱼儿,感受到海底的神奇与美丽,为后面探究表现做好铺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与丰富的自然情感,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二)欣赏感受:1、这么神奇的海底世界里什么最多,最活跃?(鱼2、鱼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它们都有哪些形状?(课件出示:椭圆形、圆形、柠檬形、菜刀形、三角形,桃心形等)3、鱼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有哪几部分组成?(课件出示:鱼是有头、身、尾、鳍组成)4、刚才我们看到鱼成群结队地在水中嬉戏,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它们美丽的身姿,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看看鱼的形状、花纹和颜色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重点

  指导欣赏有的鱼身上的花纹是条状的、有的是横状的、有的是点状的。5、这些鱼美不美?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你们喜欢吗?用什么美术方法表现呢?(绘画、剪贴、拍照、摄像等)6、这节课我们就用剪贴的方法来表现鱼好吗?(美术课始终都要注重欣赏,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课件展示鱼儿的美丽的身姿,让学生在细心的观察中了解鱼的结构,鱼的形状,鱼身上的花纹,加深了对鱼儿的印象,激起了创作的欲望。)(三)探究方法,尝试制作:1、现在打开书13页,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剪对称鱼的?2、学生边说师边演示剪出鱼的形状。(展台展示)(先对折纸,再在对折线上画出鱼的半个形状,最后剪。)师剪出一条不成功的鱼问:这是什么原因?(没在对折线上剪,位置不对就剪两半了,怎么办?(应在对折线上剪3、师在剪出一条成功的鱼,展台展示问:这些鱼上下鱼鳍一样吗?花纹一样吗?这是对称的鱼,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篇三: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春天来啦》一、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2.重点、难点。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2.感受与想象。(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3.思考与表现。(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4.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7.课后延伸。(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处处有鲜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2.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2.欣赏与感悟。(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3.思考与表现。(1)观察鲜花。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2)尝试表现。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3)归纳画法。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4)课件播放。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4.作业与辅导。(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评价与拓展。(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彩蝶飞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学习纸蝴蝶的制作,学生肯定喜欢。纸蝴蝶的制作过程,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做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化为能力的过程。2.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2.营造情境。(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的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色彩之美)。(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方法。(2)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3)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学生想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5.作业与辅导。(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些;对画得快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6.评价与延伸。(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剪花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的特点是纹样的连续性。它的组织方法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的。上下方向连续的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的称为横式。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三、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基本排列组合方式。(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再组成漂亮的花边?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同配合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1)提问: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几步才能完成?(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断。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打扮。(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是否会剪断。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印印画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篇四:一年级美术课件单元走进大自然美妙的单元重点微观与宏观体验美的乐趣主题小世界课题美妙的小世界教学准备欣赏图片、单色画笔美妙的小世界名称学习欣赏·评述作业内容画画自己身边的小世界领域课时1—2课时知识重点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建议注意培养大胆发言,大胆技能要求用线条自由表现细节形象事项作画的习惯单元概述本单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激发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美术学习的兴趣,从微观与宏观不同角度,引导儿童在多试点的美术探秘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比较、体验、描述身边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初步感悟“美无处不在”的道理。本单元由《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两课组成,两课关系是欣赏对比的一种递进关系。一、教材分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本课一开始就以“美与自然”为主题。从动态的视觉感知活动切入,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多视点的美术探秘情境,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能初步感悟到:“美”是无所不在的,“秒”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是本课课题的深刻内涵之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见《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本课选择自然界中的小生物、小动物作为观赏对象,引导儿童科学地学习“观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此为本课重点;借助科学手段从微观角度观察小世界,并进行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及时提供多种视觉造型语汇给学生作评述参考,如“色彩、花纹、形状、外形、形态、鲜艳、生动、美丽、奇特、画面„„”。总之,本课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内涵的文化底蕴,到生态式的审美观念及自由式的作业呈观方式,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酌情抓住学生的多个兴趣点,循序渐进的开展若干个美术探秘活动,也可以分小组选择教材内容进行合作式探究与交流发展的活动。本课教学可视条件在室内或室外进行。美术探秘活动设计:探秘1——它是谁“走近些”——猜猜小圆圈里有什么?(花海中的一朵花„„)“再走近些”——猜猜大圆周里有什么?(花瓣、花蕊、小昆虫„„)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美丽的鲜花,勤劳的密封„„真美妙!)探秘2——他们在干什么?假设与联想——扒开身边草地、岭南版美术教案拨开地上落叶,细看书上、石头,你会发现很多忙碌的小生物,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观察与欣赏——小蜜蜂、小蚂蚁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怎么样?联想与表达——小生物的名字与故事。探秘3——它们有什么特征?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色彩有哪几种。说一说——不同季节的小生物在干什么?议一议、画一画——逆向选择什么季节的色彩和什么工具,画什么小生物?探秘4——这是什么?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这是什么?说一说——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

  探秘5——画家祥和小朋友说什么?说说——我看到了什么?(花叶、昆虫)猜猜——画面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春、夏、秋、冬,奇妙、生动)找找——画家用什么色彩表现小世界?(绿、黄„„、田园一角)想想——画家想告诉我什么呢?(美是到处都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发现)学学——我喜欢想画家学什么?(学画大自然中的小世界。)教“教”的过程“学”的过程过程调控学环节课欣赏图片,放大镜小画片,画纸,画笔教师指导资前料收集准备课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1、观察与思考,集体·设置悬念,吸堂草丛,花丛,池塘„„回答„„引学习兴趣。入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探秘1)2、创设由远而近的情境。设问:你发现了什么?(探秘2)3、板书课题。课1、观察比较四季图片堂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发不同的色彩(探秘3)展2、设问:用放大镜、显微镜又能看到什么?(探秘4)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很小、奇怪”的感觉?(探秘5)反提供反思的内容:思评1、小组收集()份资料价2、我能观察,发现()种小生物3、我能用()描述小世界的美的形态、色彩、花纹我学会关注()课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后品延伸预活动过程令学生兴奋。计2、小组议论:发现了·重点引导对形勤劳的小蜜蜂、团结与色的注意。一致的小蚂蚁。·教师不作结论。3、思考与自由发言:转入下一个环我认为“小世界”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1、语言评述季节特征·鼓励学2、思考想像:用词组生大胆发言,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提出见解,教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师不作任何裁判。小组派代表对自选·引导学生抓图片进行讨论与评住自己感兴趣的述:细节,进行视觉美(形态、色彩、语汇描述。花纹)妙(动态、花纹、生活„„)3、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小世界1、联想与表达自评,他评鼓励、每人画一种小生自信物,合作创作小生物提示学生注意:世界:临摹与变化——全临摹或举临摹美无所不在,但《显微镜下的肥皂要画出细节泡》2、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思考:保护身边环境,怎样从我做起。果二、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模式:以问题情境与美术探秘活动贯穿全课。教学后记: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论,持续性注意力比较弱,教师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激发他们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绘画引导单色勾线为主,可诱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事物细节的描述,并尽量画面画满。第2课《神奇的大世界》一丶教材分析本课神奇的大世界试图在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知道或仍未知道“神奇景象”的基础上,神奇的大世界激起他们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神奇的大世界来探秘、表现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感受。素材和资料的收集是本课拓宽学生对神奇大自然了解、认识思维空间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更多地引导和准备多种素材,特别是有关国内外的《国家地理杂志》、《人与自然》等方面的资料,教师通过筛选,有针对性、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走进神奇的大世界,从而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主阅览所收集和提供的图片资料;2、能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资料、图片的感受;3、掌握用色彩或黑白表现图形的方式方法;4、从小培养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意识。神奇的大世界三、教学重点学习欣赏资料、图片;构思、构图、表现的基本方法。神奇的大世界四、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怎样引导学生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画面可视而生动的图形。处理难点的设想∶1、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欣赏资料、图片;2、引导他们把自己对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感受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基本方式;3、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照资料、图片进行临慕,要画得与图片、资料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更具有创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方法设计种种1、直观法-----通过播放课件或多媒体等素材资料,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情境;2、讲故事、表演导入法-----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故事或儿歌等引入,再展开师生扮演角篇五: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教材分析: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教学重点: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教学难点: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课业类型:工艺制作教具准备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彩纸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三)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6、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施教时间:9月4日-9月8日札记: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看谁涂得更好看教材分析:《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教案)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

  涂色,以点、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画画,,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难点: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课前准备: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课件等常规用具。学生:蜡笔、油画棒、水彩笔任带其一均可。课时: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辨识色彩游戏(拿出色彩卡让学生辨识,看谁的反应最快,能说出色彩的名称。)教师快乐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做个辨识色彩游戏。2、美术字揭课题在学生体验好各种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采用谈话法揭题。并且拿山事先准备好的课题,展示在黑板上。[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玩辨识色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色彩的认识。]3、了解绘画种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作品等)a摸一摸,看一看绘画作品b想一想,说一说内心感受c找一找,认一认绘画种类d画一画,动一动体验感受[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蘸色、调色,观察色彩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绘画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布置下节课带工具材料。施教时间:9月11日-9月3日札记:新入学的学生好动,还不适应小学生活,40分钟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

  第二节一、欣赏分析,传授新课1、课件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作品。)[《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益。]2、分析大师作品教师提问:“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3、观看教师范画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简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4赏析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了解油画棒与蜡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画棒粗犷有力,蜡笔柔和匀净。]二、合作创新,动手实践根据学生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1)临摹画一幅作品。(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作品。(3)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

  

  

篇十三: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工具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工具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工具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充实美术学科内容不断充实美术学科内容不断充实美术学科内容努力完善教科书编排体系努力完善教科书编排体系努力完善教科书编排体系切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切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切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要优化版面设计要优化版面设计要优化版面设计要注意使用年限要注意使用年限要注意使用年限重视学生审美文化素质重视学生审美文化素质重视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力图建立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的美力图建立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的美力图建立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的美术教科书的科学体系

  1.确立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基本依据(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3)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4)注重美术学科自身的性质(5)学习、借鉴和应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从组合要素分析,中学美术教学目的是一个双层次结构。中学美术教学目的的双层次结构,即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与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美术教学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目的、德育目的、美育目的。美术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指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双基”水平(“双基”即美术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美术心理素质、美术鉴赏力能得到提高与发展。1.要使学生的美术“双基”水平得到提高2.要使学生的美术心理素质得到提高3.要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3.中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1)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的原则。(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遵循渐进教学的原则。(3)传授“双基”和开发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的原则。

  4.美术教材的作用美术教材的概念:一切用于美术教学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教案、教学参考书及教

  学辅助材料(如挂图、范画、幻灯片、录像带、磁盘等。)都是美术教材;狭义的理解认为,它是指美术教科书或美术课本。

  美术教科书的作用:中学教科书是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简明地反映中学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他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也是考核美术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课外扩大美术技能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1.它直接体现中学美术教学大纲2.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它是学生用于学习的主要工具4.它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5.美术教科书编制的基本要求(1)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不断充实美术学科内容(3)努力完善教科书编排体系(4)切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5)要优化版面设计(6)要注意使用年限(7)重视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美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力图建立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的美

  术教科书的科学体系。

  (8)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图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科书。(9)注入宏观美术教材观念,使美术教科书的形式向多样化、立体化方向发展。(10)不断完善教科书的编审体制,力图建立一个健全的编审机构。

  6.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1)感知阶段(2)分析阶段(3)理解阶段(4)评价阶段

  7.五要素与六关系构成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五要素相互联系与作用,又产生六对关系:教师—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教训内容;学生—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

  8.美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般说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四个关系,即直接技能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

  技能知识、间接经验的关系;所授技能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掌握双基、发展能力与培养创造性才智、提高素质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这四个关系是美术教学过程的基本关系、本质关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四条规律要遵循:(1)按照学生的认识与实践过程的规律组织教学;(2)教学和教育的统一性;(3)教学和发展的统一性;(4)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9.美术教学方法的特征:(1)美术教学方法是美术教学中一切活动方式的总和,是一系列的行动规则与程序。(综合

  性)(2)美术教学方法直接作用于掌握美术教科书的内容,所以理当为其教学内容的性质所制约。

  (制约性)(3)美术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师生共同使用,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方法。(灵活性)(4)美术教学方法是未达到美术教学目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贯彻美术教学原则服务的,

  而美术教学的目的、任务及原则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发展来确定的。(发展性)

  10.要素和途径中学生进行美术自学的基本要素或条件主要是:(1)积累一定的艺术理论学识。(2)掌握一定的美术“双基”。

  (3)具有一定的审美品质。(4)有较好的审美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学生美术自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识。(2)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3)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11.美术活动教学的基本要求(1)美术活动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与周密的计划。(2)美术活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3)要正确处理美术活动教学与课堂美术教学的关系。(4)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5)组织活动教学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12.对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1)客观性;(2)完整性;(3)一致性;(4)多渠道性;(5)定性和定量结合。

  13.美术教学效果标准一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或者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

  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的标准。二是美术“双基”掌握标准。这是指通过美术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水平与掌握的程度。三是能力发展标准。这是指通过美术教学,提高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素质,做到

  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也就是说,学生的能力发展既包含了其在美术活动中一般能力的发展,也包含了其特殊能力的发展。

  四是思想教育标准。这是直通过美术教学,做到“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品德、意志,形成他们的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14.美术教师的备课要求(1)明确意义与把握原则。(2)熟悉大纲与了解学生。(3)钻研教科书与确定教法。(4)编写教案与设计板书。

  15.板画设计的作用教师版画的示范性、直观性、技巧性: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二是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四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与能力。六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补充内容: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

  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1、学习内容

  本学习模块包括绘画与雕塑两个门类,也涉及运用多种材料以及各种造型语言的现代艺术。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别绘画

  学习活动建议·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

  验相关联的绘画、雕塑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感受和认识形体的明暗、虚实和色彩的冷暖以及空间等现象,通过绘画活动,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和色彩等知识。

  ·使用多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选择具象或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雕塑

  ·选择学习中国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

  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种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

  进行创作实践。

  ·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

  ·认识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2、成就标准

  通过“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绘画或雕塑造型活动。

  (2)恰当地使用绘画或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

  (3)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或雕塑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作出评价。

  (5)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绘画或雕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1、学习内容

  本模块内容分为设计与工艺两个门类,涉及现代设计领域中最主要的设计类别和常见易行的工艺制作。

  “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别学习活动建议设计·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

  验相关联的设计、工艺作品,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招贴画等)、工业造型设计(服装、生活用品等)和环境艺术设计(室内、展示、校园等)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以及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等材质的工艺制作中选修一种或数种内容。

  工艺·学习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进行有创意的构思和设计的方法,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进行设计或工艺创作实践。

  ·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的基本过程。

  ·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综合性设计项目的活动。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2、成就标准

  通过“设计·工艺”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设计或工艺活动。

  (2)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3)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4)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以上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或工艺作品作出评价。

  (6)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耐心、专注和计划性。

  (7)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处理一个设计或工艺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类别书法

  学习活动建议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书法、篆刻作品,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通过观摩、分析和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并进行实践,表达自篆刻己的思想和个性。

  ·使用不同的毛笔、刻刀等工具以及宣纸、刻石等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

  ·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篆刻作品。

  2、成就标准

  通过“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

  (1)积极参与书法或篆刻活动。

  (2)恰当地使用书法或篆刻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古今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

  (3)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4)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或篆刻的一般技法,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5)以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或篆刻作品作出评价。

  (6)在研究性学习之中,学会处理一个书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

  

  

篇十四: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艺术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视觉性

  美术学习中的欣赏与创造活动都通过视觉来实现。美术课程通过各种图形、视觉图像的刻画、暗示、诱导,使学生产生艺术的体验和联想,完成感受、理解、表现等美术活动,表达思想情感,进行情感沟通。

  (2)审美性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体验和感悟视觉形象中美的因素。美术课程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官的愉悦与情操的陶冶相互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3)创造性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形象、空间、直觉、想象、情感等进行创造活动。美术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实践性

  美术学习重视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美术课程通过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构建新的实践能力结构。

  2.课程理念

  (1)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指导学生欣赏传统和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美化生活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选择,多元发展

  美术课程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赏”、“练习”、“评述”等各种美术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和实践途径学习美术。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需要,支持学生联系各自特点和兴趣开展学习,从有利于自主选择来设计课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拓展视野,在文化情景中认识和学习美术

  美术课程要重视学习和传承祖国民族与民间优秀美术传统,了解和尊重世界美术成就,在多元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突出美术课程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加强体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展体验感悟渠道,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人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在美术学习各环节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美术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倡导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美术课程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注意加强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即要体现学生对美术学习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习收获;要实行日常课堂学习、作业练习、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多级多维激励性评价手段,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和个性特长。

  3.设计思路

  (1)美术课程的设计思路

  美术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组成。美术课程内容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各学习模块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并通过活动建议具体展开。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修课程。

  拓展型课程:是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美术的某些专长奠定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自主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针对美术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从而获得并应用新的知识,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探究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学习模块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模块由“表现与应用”、“欣赏与评议”两部分组成。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模块由“平面造型”、“立体造型”、“设计艺术”、“电脑美术”、“摄影艺术”等部分组成。探究型课程仅提供参考内容。

  ●内容与要求根据三个阶段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与编制,针对学习模块落实教学目标。●活动建议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美术与社会及生活的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

  (2)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是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编制,分为导言、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与要求、实施意见五大部分。

  导言明确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表述课程的特征,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整个阶段划分为一至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至七年级

  三个阶段,分别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表述。

  课程设置对具体的设置年级和课时安排提出要求和建议。内容与要求包含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根据课程目标提出具体内容与要求,分三个阶段分别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知道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基本法则,能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美术要素构成规律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等学习活动,有创意性地表现学习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形成设计与创作的初步能力,美化环境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既善于向教师和同学学习,又能进行独立的创新活动,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了解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学习美术的兴趣,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能运用美术手段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能融人集体的美术活动,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美术成果。

  

推荐访问: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中小学 教学设计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