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说数学”活动的策略

时间:2023-11-30 18:21: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说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

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不同阶段,应用多样策略,开展“说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体验,增强数学语言理解兴趣,锻炼数学语言转译能力,提高数学语言表达水平。文章将联系作者自身的经验,

从引导交流、辨析解决、归纳总结这三阶段入手,详细阐述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说数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说数学”;
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6-0076-03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其内容、语言、思想、方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实际上,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正是学生“说数学”的过程。“说数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数学过程等的活动[1]。通过“说数学”,学生不仅可以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获得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还可以在加深对数学内容理解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以“说数学”为抓手,助力开展“说数学”活动。“说数学”活动由引导交流、辨析解决、归纳总结三阶段构成。通过经历这三阶段,学生会实现语言理解、语言转译和语言表达,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要立足这三阶段,联系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策略开展“说数学”活动,具体策略如下。

一、引导交流阶段——趣味导入,助力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引导交流阶段是“说数学”活动的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引导学生探寻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依据此信息,发现已有知识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从数学语言角度来看,引导交流阶段旨在助力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发展数学语言理解能力。兴趣是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保障。因此,在引导交流阶段,教师要以情境为基础,导入趣味素材,调动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兴趣,让学生与数学语言“互动”,自然而然地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一)导入教材中的趣味素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有力助手[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数学教材几经变革,内容愈加有趣,为教师提供了趣味教学便利。所以,在开展“说数学”活动时,教师可研读教材,挖掘趣味素材,并将其应用于引导交流阶段,创设趣味情境,调动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兴趣,使学生自主与数学语言“互动”。

以“分一分”为例,教材開篇设置了情境图,展现了分类摆放物品的生活场景,具有趣味性。于是,教师借鉴教材情境图,采用实物展示法,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物品,如小汽车、皮球、积木等。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提出问题:“大家看一看这些物品,你会如何分类呢?这样分类的原因是什么?”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迁移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情境,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例如,有学生说道:“我会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小汽车为一类,皮球为一类……”教师及时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并引出教材内容,使他们继续分类。此时,大部分学生兴致高昂,踊跃体验分类活动并积极表达。由此可见,创设生活情境既为学生提供了“说数学”的机会,又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数学语言,增强了理解数学语言的兴趣,便于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二)导入生活中的趣味素材

数学学科具有生活性。已有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撑。《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生活化。对此,教师要研读教材,审视学生生活,把握二者联系,挖掘相关的生活素材并进行加工,以合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自发地迁移生活经验,理解数学语言,积极思考,踊跃表达。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购物是学生普遍都有的生活经历,而购物过程涉及数学加减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表述购物内容:“昨天,老师到超市买面包。货架上一开始一共有15个面包,老师买了6个。请问货架上还有多少个面包?”在场景表述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分析情境中的信息,找出关键信息“一共有15个面包”“买了6个”“剩下的面包数量”等,由此兴致勃勃地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迁移生活经验,自发地列出算式:“15-6=?”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进行了数学理解,便于发展数学语言理解能力,还使学生自主探究了新知,便于深入理解新知,继续“说数学”,增强“说数学”活动的效果。

二、辨析解决阶段——多样方法,引导学生转译数学语言

辨析解决是“说数学”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思维。实际上,辨析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转译数学语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先探究数学,再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由此实现数学语言转译,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第二阶段,教师应采用多样方式引导学生转译数学语言。

(一)教师示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示范是教师教学引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转译能力不高。在此情况下,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亲身示范,为学生提供转译数学语言的“模板”,帮助学生掌握转译数学语言的方法,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呈现算式“13×4”,并和学生一起探究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后,教师进行示范,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计算过程:“两位数乘一位数,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个位,结果表示几个‘一。再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结果表示几个‘十。最后,用几个‘一和几个‘十相加,得出结果。”学生通过倾听,不但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方法,还积累了数学语言转译经验。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可呈现其他算式,如“17×5”,鼓励学生计算,并用数学语言转译思考过程。实践表明,学生通过转译数学语言,加深了对数学所学的理解,同时锻炼了数学语言转译能力,便于提高数学语言表达水平。此外,不少学生因此增强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提高了逻辑思维水平。

(二)感官训练

综合多种感官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的途径之一。《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驱动学生形象、直观地建构数学认知。现有实践证明,在多种感官的支撑下,学生会获得数学现象。数学现象正是学生转译数学语言的支撑。所以,在开展“说数学”活动时,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选用适宜方式进行感官训练,引导学生综合多种感官,获得数学现象,继而进行数学语言转译,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语言。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动手操作是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正是学生综合视觉、触觉等感官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发放格子图,引导其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数格子,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有的学生通过剪切得到新图形,再迁移数学经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生操作后,教师可鼓励他们毛遂自荐,到讲台上演示操作过程,并描述过程及方法。在演示时,有的学生说道:“先从格子图上剪下平行四边形。接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所在直线进行剪裁,获得一个小的三角形。然后,将小的三角形的斜边与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斜边拼接在一起,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原先平行四边形的底,而长方形的宽是原先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底×高。”有的学生说道:“先从方格子图上剪下平行四边形。接着,沿着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所在直线进行剪裁,得到两个三角形。此时,一个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由两个三角形构成,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底×高。”由此可见,数学迁移的过程是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尤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三、归纳总结阶段——交流所得,推动学生进行数学表达

归纳总结是“说数学”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数学所学,迁移已有认知,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知识、数学关系、数学感悟等,重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综观上文,学生通过体验“说数学”活动,建构了数学认知,掌握了数学表达方法,锻炼了数学语言转译能力,如此为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积极地进行数学表达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开展“说数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交流所得,助推其进行数学表达。

(一)交流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表达的基础。交流数学知识是学生归纳总结数学所学的途径。通过交流数学知识,学生不仅可以梳理课堂所学,建构深刻认知,还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数学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时机,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交流数学知识。

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例,在学习该内容后,学生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数学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先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展现学过的不同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具体方法。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回顾所学,将相关知识点一一展现于框架中。在展现知识点的同时,不少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发现共同之处——转化,由此轻松掌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用投影展现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表述探究不同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和方法,介绍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思维导图的支撑下,学生逻辑清晰地进行数学表达,介绍数学知识。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发现漏洞,及时弥补。实际上,不管是制作思维导图,还是交流数学知识,都是学生在进行数学表达。通过多样的数学表达,学生建构了完善的数学认知,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提高了逻辑思维水平,发展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应用数学知识

应用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表达的具体方式。《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生活是数学教学的来源和归途。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生增强数学认知、积累生活经验的必由之路。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后,教师应挖掘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内容,并借此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問题或布置任务,推动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数学认知,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系列活动,了解了条形统计图,学会了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可创设如此生活情境:“课后服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班全体老师决定遵循大家的喜好,组织不同的社团,如音乐社团、体育社团、美术社团。请大家与本班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喜好,记录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判断我们最应该建立的四个社团是什么。”在此生活情境的作用下,学生与同班同学进行交流,获取真实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做出判断。此过程是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的过程,便于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的调查成果。实践证明,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多样的数学表达活动,如调查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等,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所学的理解,还自然而然地锻炼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开展“说数学”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以“说数学”活动为抓手,联系教学内容,立足不同阶段,运用多样策略创设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使学生通过“说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程冬梅.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83-84.

黎诗佳.小学数学课堂开展“说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作者简介:王连连(1988.5-),女,江苏南京人,

任教于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说数学活动策略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课本剧活动的策略与方法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10期)2016-12-26由内而外 说出己见文理导航(2016年32期)2016-12-19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让“说数学”成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催生剂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8期)2016-08-23以“活动策略”构建灵动初中数学课堂求知导刊(2016年11期)2016-06-20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29期)2016-05-28对高中学生“说数学”能力的调查和思考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期)2015-11-30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课堂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