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解释正确选项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时间:2023-11-23 11:00:11 来源:网友投稿

四川 谢俊杰

学生解答选择题时善于运用排除法,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手段。但排除法属于否定性思维,在运用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排除掉部分选项后,仍会有少数干扰项无法判定。因此,就需要运用肯定性思维,正面解释选项,尤其是解释正确选项。可以说,正面解释正确选项是对知识、能力、方法、思维的综合考验。现实中,学生面对正确选项的解释总是存在各种问题,对选项产生怀疑与纠结。故笔者以2022 年全国甲卷部分选择题为例,梳理学生正面解释正确选项的困境,以期寻求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通常,干扰项会被命题人设置各种“雷坑”,诱使学生“入坑踩雷”。事实上,正确选项也会设置“坑”,只不过这种设置意在伪装自己,使学生避开正确选项,造成错选。这种情形与学生自身知识、思维等因素叠加,使学生更难以进行解答。

(一)概念不清

众所周知,概念是构成一门学科的基本元素,是学习该学科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相对更加熟悉核心概念、重大概念,但也未必能准确理解。对于某些理论性强的概念,教师往往不会深入阐释,学生也因理论的枯燥而缺乏兴趣,这种状况就极容易导致学生在命题人概念考查中避开正确选项。如例1。

例1.(2022· 全国甲卷·30)1939 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 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本题A 选项中包含了具有较强理论色彩的概念——新民主主义。教学中,思想史部分主要会在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谈到《新民主主义论》,经济史部分主要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及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史部分主要会在民国时期提到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会提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相关内容。由此可知新民主主义并不是陌生词语,但真正从概念角度讲,学生对新民主主义的内涵也只是一知半解。

根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观点:新民主主义在政治上表现为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共和国。那么,这个观点与材料情境中朱德、毛泽东的论述是完全一致的。而学生无法解释A 选项,就是概念不清所致。

(二)知识断层

少数学生的历史知识主要源自教材。对教材叙述的内容学生比较清楚,而对教材没提到的内容,学生则缺乏足够的认知。而高考试题经常会选择在教材空白处命制,考查学生能否在知识前后贯通中补齐空白。如例2。

例2.(2022· 全国甲卷·28)1846 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 年又减少5.4%,1848 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D)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本题所考查内容主要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历史,既包含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影响,也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原因。换言之,材料情境实质从内容上串联了两次鸦片战争。而目前旧教材并没有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过多的叙述,这无形中成为了学生的知识断层处。因此,不少学生陷入了因知识不足而无法顺利解题的不利处境,加之D 选项又是军事话题,而材料是经济主题,更加重了学生在选择时的躲避心理。

当然,本题也可以利用鸦片战争的史实进行递推分析,得出正确答案。鸦片战争是进入工业时代的西方列强对外拓展市场与原料产地的必然结果,在题中表现为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但经过上海的进口货值与列强的预期有很大的差距,表现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下跌,故列强欲以此为借口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扩大侵略权益。这种思路就是用逻辑的方法,从熟悉知识入手,推导结论,弥补和解决知识断层的问题。

(三)迷信教材

在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中,教材是权威,教材内容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不容置疑。秉持这种认知的学生,一旦遇到与教材或由教材引出的历史认知有冲突的试题时,会显得特别慌张。哪怕面对正确选项,也会以怀疑的眼光审视,因为教材不是这样叙述的,最终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如例3。

例3.(2022·全国甲卷·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B)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本题最令学生困惑的是材料情境——梁启超“传播革命思想”,因为梁启超的维新派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点也历历在目。基于此,学生会对四个选项反复纠结。这种情形源自迷信教材、照搬教材,以至于缺少理性思考,思维僵化,将灵动的历史固化,将人物形象脸谱化。

(四)逻辑断点

逻辑断点困境主要表现在对材料内的语义关联缺少逻辑构建,在关键处的理解上出现逻辑链条断裂,无法在两种或多种事物、现象中建立有效逻辑联系,导致无法正面解释正确选项。如例4。

例4.(2022·全国甲卷·31)图为1978 年和1987 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B)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本题材料情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饼状统计图;
二是对统计图的说明性文字。前者主要针对各种所有制结构,后者的关键指向社会商品零售主体。两者的逻辑关联是“谁在零售”导出从业群体,继而在变化中找到就业问题。但有部分学生无法建立两者的逻辑桥链,自然也就不能将思维指向B 选项。

此外,甲卷第27 题也属于这种情况,学生缺乏对材料文字的归类整理,导致逻辑混乱,无法准确说明康熙的目的。

(五)理解深度不足,角度单一

理解材料缺乏广度与深度,停留于材料表象,对常见的历史事物认识角度单一,只看到事物常见常用的一面,最终造成误选。这是此类困境中常有的问题。如例5。

例5.(2022·全国甲卷·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 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本题材料设计内容多,信息量大,设问中“这一系列变化”又要求学生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与变化相关的信息,当中不乏一些隐藏信息。显性变化信息是家庭农场发展,大农场衰落,二者生产率差距缩小。隐性变化信息有:蒸汽机提供动力变为内燃机提供动力,大型设备变为小型机器。其中设备体积变化对应了动力设备的变化,考查了学生对两种动力设备的认识角度。通常,对两种设备的教学更多强调出现的时间、燃料能源差异、动力差异,而忽视了体积差异,而本题中的“坑”就在于变换了历史事物认识角度。

同理,全国甲卷第33 题中的进口货物在一般意义上讲,要么用于加工再生产,要么国内销售直接消费。但材料所列货物属于可直接使用的成品,学生若缺少这一层面的理解,又会导致在A,C 两项中徘徊。

上述几种常见的困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类、逻辑思维类、阅读理解类。分门别类,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施策。

(一)善用知识迁移方法

知识是无穷尽的,高三复习不可能也没必要将知识无限拓展。概念也是如此,至多能将核心概念、重大概念、常用概念进行梳理。因此就知识类困境的突破而言,更多的是从方法入手。仍以上文的30 题为例,学生即使不熟悉“新民主主义”概念,也可通过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锁定考点的办法作答。具体而言,材料提供的时间指向全面抗战时期,空间指向抗日边区,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不难发现在这一时空下,最常用的知识点莫过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思想成熟等。这些知识表述在材料与答案中均没有直接呈现,但方向是明确的。因为材料中两位伟人的话已经指向了上述知识点。

(二)回归材料,见招拆招

无材料不成题,无论材料是以何种形式呈现,无论材料本身的阅读理解难度如何,都应在解题时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地分析材料,结合选项来见招拆招,“榨干”材料信息是关键。秉持一份材料一分证据一分话的原则解读材料,才有可能避免材料与教材冲突引起的认知不协调。

(三)日常训练跳跃思维

正如前文所述,学生面对题目材料情境时出现不同频率、不同程度的思维断裂,不能找到事物或现象间的联系,特别是因果逻辑联系。因此可以采用学科术语、概念事物现象专有名词联想法训练跳跃思维,也可以借此在无形中勾勒出历史内在联系图谱。如提供“自然经济”这个概念,让学生回答能联想到的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联想,同时对联想到的每个点都说出联想理由。实际上,这就是在训练学生的关联性思维,搭建正确的思维桥梁。

(四)培养多角度认识事物,分类细化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对于历史学科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物质名词,教师要注意从历史学科之外或常用视角之外归类整理其属性。如提到煤炭资源,在历史学科话语体系下首先会想到其用途,譬如金属冶炼、蒸汽机的能源来源,其次会想到煤炭开采。但试题也可以从煤炭的生成、色泽、燃烧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其他角度设计,那么就煤炭的任何一方面的属性特征而言,在具体语境下都可能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新民主主义本题选项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新高考·高二数学(2017年9期)2018-03-16跟踪导练(四)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5期)2017-11-14阅读理解时代英语·高三(2017年4期)2017-08-11跟踪导练(5)时代英语·高一(2017年4期)2017-08-09如何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人间(2016年33期)2017-03-04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试题与研究·中考英语(2016年3期)2017-01-05邓子恢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年12期)2016-12-22浅析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之异同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今天是几月几日幼儿智力世界(2016年8期)2016-05-14

推荐访问:路径 困境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