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工站下社区建设论文(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18 19: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社工站下社区建设论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社区社工站下社区建设论文(范文推荐)

 

 社区社工站下的社区建设论文

 一、 引 言

 第一, 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对社工进行结构式访谈, 向社工站负责人了 解社工站基本情况、 运行现状; 与专业社工人员 了 解其日 常工作内容及在工作中如何发挥专业性、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希望得到什么 帮助等; 向社区居民了 解对社工站的满意情况及评价, 是否促进社区建设等。

 第二, 参与式观察法。

 与社工一起开展活动, 参与到工作中观察社工是如何开展服务, 观察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活动或社区事务中的积极性, 是否配合专业社工等。

 第三, 文献调查法。

 查阅、 整理大量资料, 对学者研究进行二次分析, 对专业社工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有关内容作文献分析。

  二、 社区建设及其社工状况——以 X 社区社工站为例

 工作站专职社工及实习 生等工作人员 在对社区居民服务需求进行初步预估之后, 结合本机构服务宗旨, 自 成立以来为促进社区建设开展了 以下内容的服务:

  ( 一)

 提供个案服务, 倾听居民内心烦恼

 社工主要以企业中的单个员 工为服务对象, 运用 专业知识和技巧, 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增强和发展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工站面对的群体主要是企业员 工, 工作压力大是这一群体的普遍特征。

 社工经常接触到的是情绪波动较大、 内心苦闷的案主, 为他们提供个案服务, 疏导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 二)

 开展小组活动, 促进居民行为改变

 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为小组成员 提供有目 的的互动互助, 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 身的成长, 获得行为的改变, 协调各类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进步与健康发展。

 工作站针对社区居民实际情况曾开展过自 信心提升小组, “化解压力、 轻松生活”,“战胜缺陷, 面对生活” 等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中, 社工带领组员 参与小组活动, 在富有启发的活动中获得行为及态度的改变。

  ( 三)

 策划社区活动, 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

 依靠社区力量, 利用社区资源, 在社区内开展“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 等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其主要目 的是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自 己的问题, 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 减少社会冲突, 培养互助关怀、 彼此互济的美德; 促进社区进步和增强社区凝聚力。

 工作站成立以来, 开展了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如:

 艾滋病宣传日 活动、 情系五月 感恩母亲活动、 复古儿童节社区活动、 社交礼仪培训活动等其他有意义的社区活动。

  ( 四)

 开设社工学校, 提高社区学生学习、 生活技能

 社工站成立了 “四点半社工学校”,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辅导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 每个年级配备一至两名 社工。辅导内容包括完成当天家庭作业, 空闲时间则额外布置其他作业。

 根据每位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度施以不同的教学。

 同时, 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 社工学校开设了 手绘工作坊、 家务工作坊、 亲子工作坊

 等, 培养小学生兴趣爱好, 处理不良亲子关系, 为小学生营造幸福快乐的成长环境。

  ( 五)

 实施社会调研, 为政府出谋献策

 社工在开展本机构服务项目 的同时, 也承接政府部门的社会调研项目 。

 为将要推行的政策作前期调查, 预估受惠人群及需要哪些部门参与执行。

 后期调查评估整个政策效果, 是否达到预期目 标, 群众反响如何, 实施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等, 形成调研报告反馈给政府。

  三、 专业社工促进社区建设时面临的困境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社区建设水平的提高, 专业社工在社区建设职能进一步深入, 社工在开展社区服务时亦遇到了 来自 社工本身、 社区、 政府等多方面的困难, 阻碍了 专业社工作用的发挥。

  ( 一)

 专业社工自 身素质有待提高

 社会工作者自 身素质不仅具备社会学、 心理学、 管理学等理论方面的知识, 还应具备处理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熟练运用专业技巧。专业社工本身能力与服务效果直接相关, 尤其是与特殊对象如精神病患者、 残疾人接触时, 良好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造成社会工作者自 身素质不高的原因有:

 第一, 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发展不充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育设置不完善。

 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总体上是“重理论, 轻实践”, 多引 进西方成熟和先进的理论模式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本是一个实务性极强的专业, 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相对缺乏和发展不全,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较少, 缺乏实战演练的平台, 尤其是在社会工作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

 职业社工

 集体表现出经验不足和实务性不强。

 第二, 社工接受的专业培训有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后, 很少再有其他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社工很大程度是靠自 己的摸索来吸取教训和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机构大多是非营利性质, 经费有限。

 除用于服务项目 的开支,很少有结余用来给专业社工提供技能培训。

 机构间亦缺乏互相交流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种种原因导致专业社工自 身素质不高, 直接制约着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服务质量。

  ( 二)

 社会认知度低, 难以顺利开展服务

 我国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只在部分地区的社区服务、 社区救助等领域中较为普遍开展, 大部分公众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 甚至将其与传统的行政工作联系在一起①。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居民的不了 解、 不认同。

 由于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不甚了 解, 造成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不信任。

 专业社工最初在社区开展社区服务, 当涉及居民个人隐私如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和家庭状况时,大多居民要么认为社工是骗子, 骗取居民钱财; 要么以为社工是做推销传销, 害怕上当。

 大多数居民会表现出自 卫、 抵触心理, 对社工的介入较为反感和不信任。

 因此, 社工融入到某个社区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社工耐心真诚地与居民相处, 让社区居民了 解社会工作, 信任社会工作者, 以利于服务的开展。

  ( 三)

 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难度大

 首先, 居民对社区认同感低。

 社区参与即社区成员 广泛地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 体现了 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也是社区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②。

 社区居民参与 到社区事务中, 是当家做主和主人翁意识的体现, 但现实中社区居民参与情况差强人意。

 城市社区居民流动性大, 异质性强, 彼此间没有血缘关系,是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 人际交往较为淡薄, 社区认同感低,容易产生“社区冷漠” 的文化现象③。

 其次, 社区居民参与内容简单,多是社区文娱体育活动, 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少④。

 居民大多只对文体娱乐活动感兴趣, 对于社区管理和决策则不上心, 认为不关自己的事, 习惯依赖于社区居委会等行政组织。

 再次, 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意识制约社区居民参与。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 承担着家庭责任。

 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荣辱兴衰才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家庭利益与居民息息相关, 而社区利益大多居民则不太关心。

 长期的行政化单位体制令居民对社区居委会产生依赖, 凡事依靠居委会解决, 居民自 主性极低。

  ( 四)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限制社工发展

 社会工作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 它的发展要靠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政策照顾不够。

 政府为加大社会工作发展会出台一些有利于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发展的政策, 目 的是从宏观上给予社会工作政策照顾。

 但有些制度具有表面性、 宏观性和空泛性, 全国各地区操作起来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不尽相同, 这需要每个地区因地制宜, 结合自 己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本地区适用的政策。

 现今对于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政策尤其重要, 社会工作行业呼吁建立等同公务员 薪酬福利体制, 以

 提高社工积极性, 吸引 更多人从事社工。

  2. 资金保障不足。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着资金来源少、 筹资面窄的问题⑤。

 社工机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购买服务以及少部分的社会捐助。

 专业社工在社区开展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与资金充足紧密相连。

 大多数社工都反映开展一个服务项目 时间长、 见效慢、 变数大。专业社工不是医生, 不可能立竿见影就解决所有问题, 他们是通过在长期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行为, 促使其行为改变。

 目 前政府对社会工作还处在一个观望阶段, 需要专业社工做出成绩来证明政府的投资是有效的, 能给群众带来益处的, 这对社工的考验相当严峻。

  3. 资源链接不到位。

 专业社工在社区建设中不是单打独斗, 往往是以小组或是团队的方式开展社区服务项目 。

 在日 常工作中, 尤其重视与民政系统、 街道及群团组织等主要社会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⑥。同时,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以及志愿者义工队伍都是可利用资源。然而政府在资源链接中的角色不明显。

 民政系统、 街道社区居委会以其管理者的身份面对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 他们不愿意配合社工或是提供所需资源, 专业社工在开展服务项目 时显得捉襟见肘。

 此外,民政部门购买服务招标的形式令机构团体间存在竞争, 民间社工机构团体呈单独发展趋势, 缺乏强强联合的合作精神。

  四、 改善专业社工在社区建设中困境的对策建议

 ( 一)

 高校和社工机构:

 加强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

 职业社工应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的本、 专科学生, 接受社会工作系统教育, 考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

 从源头把关, 避

 免半路出家的业余工作者影响整体质量。

  1. 高校多层次培养专业社工高校培养的对象要进行层次分工, 注重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有相应针对性⑦。

 如专科生侧重技能和应用的培养, 本科生侧重理论与实践综合培养。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性极强的学科, 因实习条件限制, 大多学生缺乏实地带领小组、 开展个案服务和社区活动的经验, 场景模拟代替了 实地演练。

 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最开始从事社会工作时会表现出惊慌失措, 发现实际与案主接触时与书本理论知识完全不一样。

 高校在分层次培养专业社工时也应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

  2. 社工机构间多进行专业技能交流沿海地区与 内陆地区的社工机构应多进行专业技能交流, 输送内陆地区缺乏实践经验的社工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 将成熟的工作模式带到内陆。

 每一位专业社工应有自 己的专长领域, 每个领域的工作手法和服务对象大不相同, 把“一锅捞” 大杂烩式的社会工作细分化、 专业化, 每位专业社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创出新天地。

 不同社工机构之间加强合作, 把每个领域的专业社工定期组织起来交流, 互相学习经验, 并共同开展服务项目 , 把专业化的服务带给社区居民。

  ( 二)

 社工站:

 发挥团队优势, 扩大社会影响

 社工站进驻到社区中是以一个集体形式出现的, 在社会认知度较低的情况下, 社工站应发挥团队优势, 扩大社会影响。

 每次活动应及时在社区公告栏和网站进行张贴宣传, 告诉居民社工站又做了 什么,了 解社工站动态。

 除为特殊群体开展服务项目 以外, 在“3. 15 消费

 者日 ”、 母亲节、 儿童节等节日 开展一些全民教育和娱乐性活动, 吸引 居民积极参与, 愉悦身心的同时增强社区凝聚力, 亦可借机宣传社会工作者。

 每次外出活动社工应统一着装, 佩戴勋章或帽子, 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

 社工站发挥社工影响力多以传递正能量为主, 树立积极向上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此外, 社工站可在社区内部招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活动、 社区照顾中, 并在社区居民间口 口 相传。

  ( 三)

 社工:

 工作方式多样化, 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 他们的行为对于社区建设至关重要。

 一个社区建设优良的社区, 应该是居民相亲相爱, 互相帮助; 团结友爱, 一致对外; 社区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卫生文明。

 要达到这些目 标关键是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事务中, 促进社区发展。

 社工在开展服务项目 时, 应转变工作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

 与社区居委会合作, 逐步把社区管理职能下放给居民和社区组织, 选拔社区领袖,充分利用业主委员会和其他组织。

 社工除负责开展专业的服务项目 之外, 可号召居民成立各种服务大队。

 如绿化大队、 保安大队、 行政大队、 外联大队、 爱心服务大队等, 居民按照自 己特长和喜好加入到服务大队中, 推选大队长和小组长, 让居民担任职务, 强化责任感。

 每月 一次评比, 表彰工作开展好、 居民表现积极的大队, 增加居民荣誉感, 对社区事务更尽职尽责, 改变以往漠不关心的冷淡态度。

 创新工作方法, 把社区利益与居民利益联结起来, 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促进社区建设。

  ( 四)

 政府: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从宏观方面来说, 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对于社会工作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大力推进公开选拔、 竞争上岗等制度, 把优秀人才推选到社会工作岗位上; 社会工作主管部门、 社工组织和购买社工服务的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 科学设置岗位, 不断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体系, 保证社工质量⑧。

 政府部门从各方面重视社会工作的发展, 成立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服务项目 和提高社工待遇。

 社区服务项目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尽可能多配置专业社工到社区服务, 开展多项利民活动。社工待遇的提高吸引 更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社区服务, 壮大社会工作队伍, 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

 程建美 杨梨 工作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

推荐访问:社区社工站下社区建设论文 社工 社区建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