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畅想那时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

时间:2022-06-17 19: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畅想那时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畅想那时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

畅想那时的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3篇

畅想那时的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篇1

 ******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前,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于我们协力推进“四个全面”,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畅想那时的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篇2

创建美好生活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亚洲的一些主要城市人口过剩、肮脏不堪且杂乱无序, 然而“亚洲绿色城市指数”结果表明,这些城市已经发生变化并逐渐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佼佼者,其中新加坡效果最为显著。而西门子技术在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广州是举足轻重的工业中心,每当被问及这个城市给人们的感觉时,人们都会这样回答:“广州是一个人们乐于工作而不乐于居住的城市”。广州是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省会,给人“虽然工资较高,然而却毫无生活质量可言”这样的印象。三十年前,广东率先实行了改革开放。广州城市人口约790万,人们正饱受着交通拥堵、工业烟雾污染和夏季电力短缺等问题的困扰,这使得广州已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城市。

即便这个城市的面貌早已有了改观,人们依然固守成见。2010 年 11 月,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大约有9,700 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参赛来宾和数以百万的电视欢众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愉悦地享受着自己的休闲时光。过去几年,广州建成了一个新的城区,新城区以摩天大楼、文化设施、公园和滨江大道著称。此外,公共铁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出行采用自驾车和乘座公共汽车的居民有了更多选择。广州的新城市地标是 432 米高的西塔,造型优美,夜晚灯光璀璨,熠熠生辉。

广州市政府并未在此做出什么惊人之举,只是将发展规划和政策向市民需求方面倾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城市环境并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其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多数来自于西门子公司。(参见 2010 年春季版《未来之窗》第 38 页)。例如,西门子公司为广州市政府提供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技术,使1,400 公里之外的云南省水力发电厂输送的电力高效传输到广州。该系统不但保证了电网的稳定运行,也保护了周边环境。西门子还为广州的地铁线路、广州至邻近城市佛山的通勤铁路提供了信号系统。另外,灯光璀璨的西塔幕墙照明也是由西门子公司设计的,欧司朗(Osram)公司生产的 1,0000 盏 LED 灯使得西塔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

亚洲许多其它大型城市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实际上,亚洲大陆此时正在进行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能效变革运动,亚洲各个城市是其主要参与者。“亚洲绿色城市指数”表明,亚洲人口超过 100 万的大型城市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先驱。“亚洲绿色城市指数”以及“欧洲和拉丁美洲绿色城市指数”是一个由西门子赞助、经济学人智库(EIU)开展的研究项目,它通过建立共享信息平台,公布客观数据,促进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 个人口超过 100 万以上的城市。亚洲城市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过去 5 年,这些城市的人口以每天约增加 100,000 人的速度增长。专家预测,到 2025 年,中国将有200 个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截至 2011 年,这个数字是 90个,而欧洲仅有 25 个这样的城市。因此,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可持续性发展不再是一个新鲜时髦的词汇,而是一项改变人类生活的基本措施。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据,亚洲城市如果想应付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必须每日新建 20,000 个公寓、 250 公里长的公路,更为重要的是,要兴建日处理量达到 600 百万公升饮用水的基础设施。

在处理这些难题方面,新加坡成效显著。在“亚洲绿色城市指数”排行榜上,新加坡独占鳌头,但是香港、大阪、首尔、台北、东京和横滨仅取得了高于平均值的评定结果。弗莱德理查(Friederich)是经济学人智库(EIU)研究项目调研团队的负责人,弗莱德理查表示:“亚洲城市分析结果清晰地表明,高收入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能耗”。尽管“能源消耗量急剧上升,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达 15,000 欧元”的事实没错,但是能源消耗量也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再次降低。

在众多权威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22 个被调查的国家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 4 至 6 吨,低于欧洲国家的排放水平(欧洲国家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 5.2 吨)。亚洲城市年人均垃圾产生量是 375 公斤,远低于拉丁美洲(465 公斤)和欧洲(511 公斤)的垃圾产生量。然而,在空气污染和可再生能源问题上,亚洲城市需要奋起直追。例如可再生能源仅占亚洲总电力生产的 11%,远低于拉丁美洲所占的比例。拉丁美洲水力发电应用较广,占发电量64%的份额。

新加坡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便从发展中国家脱颖而出,从此踏进了发达国家行列,这令新加坡国民颇感自豪。(参见 2010 年春季版《未来之窗》第 44 页),这或许得益于在教育和研究领域颇具远见的、系统性的投资。现在,新加坡更是净水技术的主要中心(参见 第 30 页)。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和运行引人瞩目并广受赞誉(参见 第 94 页)。

在进一步提高环境与气候保护以及减少能源消耗方面,这个城市国家的最新方案是制定法规,要求新建建筑物必须达到未来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高标准,“城市广场”就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代表作。“城市广场”是一座综合购物中心,向世人展示了大型综合建筑也能够达到未来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最高标准。“城市广场”面积为 65,000平方米,整座广场安装了照明、通风和空调传感控制器,这使得“城市广场”每年节省 1100 百万千瓦的用电量,几乎等同于 2,000 个四室公寓的耗电量。为确保人人都对此给予重视,“城市广场”的显示屏上显示该建筑物实时用电量、用水消耗值以及其它参数。

“城市广场”这类建筑的影响力,已经远远波及到新加坡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有统计表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 40%,所以利用先进技术以节省能源具有深远的意义。西门子公司身体力行,率先展示这种改善的能力。在未来 2 年内,西门子公司将投入 170 万欧元,用于 7 家设在印度的办事处和工厂的改造,以将其建成拟提高 15% 的能源利用率的一流建筑。这种现代化改造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和气候,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由于能源消耗量较低,因此西门子公司有望在不到 4 年的时间内收回全部投入。

能耗减少三分之一。新世界百货位于首尔,是韩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商店之一。

西门子公司对韩国新世界百货(Shinsegae)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高效的空调系统、电力供应系统和照明系统,使新世界百货减少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运营成本也减少 20%。西门子公司在亚洲许多城市承接了类似的工程。北京的奥林匹克游泳馆(即“水立方”—译者著)、上海国际博览会的中国馆、吉隆坡双子塔、台北 101 大楼以及雅加达太古广场上的高层建筑都采用了西门子的楼宇技术。

运输系统是城市中第二大能源消耗系统。与如今工业化国家的人们一样,对于亚洲中产阶级来说,拥有一辆汽车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是,在亚洲人口超过 100 万的大型城市里,这个美梦却变成了交通拥堵的梦魇。于是,城市规划者们建设了地铁和通勤铁路系统,为饱受堵车之苦的司机放弃方向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运输系统越庞大复杂,其对控制技术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控制技术用于协调运输,确保火车在平安运行的同时,让车次间隔时间更短。

曼谷采用了这种技术并取得了的成功。自 1990 年至今,泰国首都曼谷的汽车数量已经翻了一番,目前车辆总数达到了 550 万。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曼谷城市规划者们授权西门子公司建设市内首个高速铁路交通系统,即曼谷空铁公共交通系统(Skytrain BTS)(参见 2006 年春季版《未来之窗》第 26 页)。

该系统(BTS)全长 23 公里,每日载客为 400,000人次。BTS 建成后,西门子公司随后承接了曼谷首条地铁建设工程。现在,该地铁每日载客为 180,000 人次。

2010 年,西门子公司在曼谷建成了第三条快速公交线路。该条公交线路将新曼谷机场与市中心连接起来。至此,每日有 600,000 多人搭乘公共汽车、出租车,或自驾车往返于机场和市区。曼谷铁路系统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与环境压力。

西门子公司在亚洲许多城市承接了类似的工程。

吉隆坡的机场铁路、香港的西铁以及北京至南京的高铁,都使用了西门子的控制系统。

上述所有案例表明,现代城市规划需要具备两大要素:首先是决策者的政策方向和远见;
第二是在建设环保、高效节能和节约型基础设施时赖以使用的革新技术。在亚洲大型城市的建设中,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本哈德 巴茨(Bernhard Bartsch)

畅想那时的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篇3

绿色发展 美好生活

——来自2012绿色发展遂宁会议的报道

本报记者 刘裕国

《 人民日报 》( 2012年06月21日   13 版)

  绿色遂宁,绿在自然、绿在经济、绿在社会、绿在心灵。5月9日至11日,以“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在成渝中心城市四川遂宁隆重举行。

  这场关于绿色的思想盛宴不仅吸引着国内包括政、学、研、民、媒等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来联合国相关组织的直接参与。如今,会议已然落幕,但由此次会议引发的关于绿色发展模式的叩问,关于明天我们前行道路的深思仍将延续。

  绿色盛宴  味源遂宁

  以绿色的名义,怀揣着责任和梦想的人们,从四面八方相聚于川中遂宁。全国目光聚焦四川遂宁绿色发展经验。

  以“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于5月9日至11日在遂宁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主办,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太湖文化论坛、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资源环境监督管理机构协办,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承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贾庆林为会议发来贺信。他希望与会同志深入讨论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全国政协副**张梅颖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张梅颖指出,“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立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将成为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长期性、制度性会议品牌。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不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人间正道。作为西部欠发达丘陵地区的遂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顺应发展大势,难能可贵,很有远见。希望会议为我国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实实在在的意见和建议,把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长期战略。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会议作出批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副主任王少阶,四川省政协**陶武先出席了会议。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致辞,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宁主持了开幕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委负责人,著名科学家和专家学者,部分城市负责人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官员等200余名海内外嘉宾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派代表出席会议。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遂宁市通过五年的绿色探索,向与会嘉宾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卷。会议期间,在低碳循环工业所在的厂房里,在高效生态农业所在的田间地头,在现代服务业所在的城区、湿地公园,与会嘉宾们切身体会着绿色发展在遂宁的“兴旺发达”,绿色发展带给遂宁这片土地的巨变。

  此次会议所发表的《2012绿色经济遂宁共识》,不仅是会议精神的总结,它同时将恒久地扮演着对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指南的角色,它将永久地散发着对美好生活再创造的墨香。

  绿色发展  智慧碰撞

  此次会议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为核心议题,致力于提供一个互相沟通、思想碰撞、达成共识、推动发展的国际化平台。来自国家部委的政界人士以及来自经济、规划、农业等领域的学界专家们,分别围绕“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绿色发展·产业提升”、“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低碳城市”等议题展开了思想交流,在“绿色论道”上共谋明天的发展之道。

  “绿色发展的内涵就是经济绿色、自然绿色、社会绿色、心灵绿色。”在 “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主题演讲上,这样的绿色发展定义引起与会专家学者共鸣。

  同样,“绿色技术在促进新能源、新产品、新产业开发方面具有突出作用……”“要构建生态型林业、市场型林业、高效型林业、文化型林业,发挥价值优势对接绿色经济”……这样的一些务实可行的施政策略,更让绿色发展从高屋建瓴的理论与脚踏实地的实践融为一体。

  人与城的关系或许是当下最为关注,也是最饱受争议的话题。

  在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建设专题会议上,各位专家“百花齐放”,“生态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服务”点醒人们一个城市的立城基石;
“城市尺度下的绿色建筑规划和实施路径”则具体指引城市建筑突破钢筋水泥重围的前路。

  “遂宁理想——从田园城市到生态城市”、 “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规划实践”等论述则展现出城市升级的现实演进版本。

  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作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是人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人们达成这样的共识。

  无论哪一种发展模式,都离不开产业基础这个亘古不变的基石。尤其对于“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为宗旨的绿色发展模式而言,产业提升则是其最大的考验。

  对于这种考验,遂宁给出了现实的答案。与会专家们坦言:“之所以国际国内这么多专家学者关注遂宁,并不是遂宁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是绿色发展本身的魅力。”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程虹更是以瑞士为参照,道出遂宁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发展绿色经济的“另类智慧”。

  “实际上,绿色经济理念、循环经济理念,以及践行这种理念的思路、途径和科技手段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再生资源。”在“绿色发展·产业提升”专题会议上,这样的共识浓烈地蔓延着。

  “绿色”、“低碳”,这些看上去时髦的字眼,对于当前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来说却是不容忽视、不容懈怠的严肃命题。

  无序扩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功能和结构不相匹配、社会及基础设施服务不完善、特色风貌丧失……当这些“消极”的词汇描绘着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时,参加“绿色发展·低碳城市”专题会议的专家学者们发出这样的呼吁——发展绿色经济,建设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生态文明时代,城市转型必须做到生态型、微循环、小尺度!

  来自遂宁的绿色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经验给出现实的答案和模本——把市民幸福变成一件具体的事情,不仅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同时实现高效政府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绿色共识  恒久留香

  这既是一场思想交锋,也是一场对先进发展方式的共识凝聚。

  所有的智慧最终凝聚在《2012绿色经济遂宁共识》。

  “在世界面临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愈来愈尖锐的矛盾,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巨大压力,面临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的当下,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化解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是一场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潮流。”这是此次会议形成的重要共识。

  “绿色发展包括自然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和心灵绿色四个方面,内涵深刻,它要求人类在追逐、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诸多关系,确保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平衡与可持续。”这是此次会议形成的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的共识。

  如何推进绿色发展?会议达成“五点共识”:第一,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发展绿色经济,核心在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解决农产品安全、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
以绿色制造业的发展,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解决资源浪费、粗放低效等问题;
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社会就业,解决社会保障等问题,从而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确定的结构性增长。

  第二,效率、和谐、可持续是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实践证明,发展绿色经济,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能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是提高人们幸福指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态、循环、低碳、高效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推动生态环境由“被动保护”向“主动建设”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应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资本在更高层次融合互动。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应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方式。推动高效发展,应大力培育高端高效产业集群,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

  第四,科技人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树立“技术就是经济”的观念,以经济效益来衡量技术创新的价值,以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为目标,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新兴科技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着眼于绿色经济价值链、产业链,培养、开发和造就一大批绿色科学研究人才、绿色技术工人、绿色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

  第五,体制机制创新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体系、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形成推动绿色生产、建设绿色环境、倡导绿色生活、促进绿色消费的行动计划。构建从宏观到微观、从城市到乡村全覆盖的绿色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政策,形成产业引导、激励扶持、生态约束等机制。建立完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标准,全面系统、科学测量绿色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会议号召,与会各方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力量、贡献智慧,携手同行、不懈努力,共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推荐访问:美好生活 畅想 心得 畅想那时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 畅想那时的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心得 对生活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