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学习张富清(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张富清5篇
学习张富清篇1
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
张富清1924年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1948年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55年转业到湖北恩施来凤县。
去年11月,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张富清配合信息采集,出示了一张《立功登记表》、一张报功书、几枚徽章等原始资料,让家人和工作人员震惊。
***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
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1924年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1948年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55年转业到湖北恩施来凤县。
去年11月,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张富清配合信息采集,出示了一张《立功登记表》、一张报功书、几枚徽章等原始资料,让家人和工作人员震惊。
这张泛黄的登记表上记录了张富清在西北野战军4次立功的经过:
一、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歼敌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二、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三、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四、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张健全是张富清的小儿子,今年也有57岁了。看到父亲私人收藏的历史资料,他也感到非常惊奇,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却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子弹曾擦着头皮飞过
记者偶然获悉这个消息,联系到张健全想采访他的父亲,他却感到为难,直到后来对老人称“是有人想了解一下过去战争的情况”,老人才勉强答应。
张富清老人和老伴孙玉兰,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一间简陋两居室里。他听力不佳,需要靠84岁的老伴转述。在记者的请求下,老人从箱底翻出一个盒子,从里面拿出立功证书、报功书和军人登记证,这些都是1948年至1951年间的原始资料,显示当时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彭德怀。
张富清告诉记者,他1948年3月参加解放军,当时不分白天黑夜战火正猛,他记不清打了多少仗,但记忆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那天拂晓,他和另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冲进敌群中展开近身混战,也不知道战友去哪里了。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缓过神来继续战斗。后来又感觉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都翻了起来,他才意识到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一道浅沟。
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手榴弹和炸药包一起炸响,将碉堡炸毁。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再也没有见到。
张富清说,他多次参加突击组打头阵,但当年他的身体其实很瘦弱,他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张富清总结说。
因为打仗勇猛,彭德怀到连队视察鼓劲的时候,多次接见张富清和突击组战士。永丰战役后,彭德怀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还亲手给他授功。
转业后依然保持突击队员本色
1955年,张富清转业到湖北省来凤县。
今年68岁的田洪立,曾与张富清在来凤县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
记者问起田洪立是否知道张富清是战斗英雄,他非常意外。他回忆说,张老为人正派,从不倚老卖老、夸夸其谈,工作中总是挑最困难的任务,但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
田洪立记得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
在建行来凤支行里,许多人知道这位离休的副行长,但都没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33岁的年轻行长李甘霖却对张富清敬佩有加。
李甘霖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得知张老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他嘱咐老人:“您是离休老革命,医药费全部报销,可以选好一点的晶体,保证效果。”后来老人做完手术回来,李甘霖发现老人只选了一个3000多元最便宜的晶体。
张富清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贡献了。医生给我推荐7000多元到2万多元的晶体,我听到同病房的一名农民只选了3000多元的,我也选了跟他一样的,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张富清虽然从未向同事讲过自己在战争年代中当突击队员的经历,但他在行动上一直是奉行着一名突击队员的标准。
深藏功名连子女都没讲
因为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张健全无意中知道父亲的身份。最近一次,趁着陪父亲在医院看病,他试着询问父亲一些战场的经历。老人向他出示了两处伤口,一处是右边腋下,是在战斗中被敌人的燃烧弹灼伤,一处就是头顶的子弹擦伤。
记者问,这么英勇的事迹为什么从来不讲呢?
老人说,这些往事,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证书和勋章,我没必要再拿出来到处显摆。
曾有领导在上门探望时,询问张富清老人有什么要求。他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还有一些整连整排牺牲的战友,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好很多倍了。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给组织找麻烦提要求呢?”
张富清老人还欣慰地说,他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党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他最满足的事。
学习张富清篇2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张富清老人是湖北省来凤县一名普通离休干部,95岁高龄的他平日里看着和其他老人没什么不同,其实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张富清曾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可70年来,他将荣誉深深封存心底。直到2018年全国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他的英雄往事才重现在人们面前。
1948年,24岁的张富清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在枪林弹雨中,他争当突击队员冲在前,消灭敌人的火力点,端掉敌人一个又一个碉堡。在永丰战役中、他与战友协作上城墙、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为大部队进攻扫洁了障碍,为整场战役的胜利作出突出贡献,为表彰张富清的战功,纵队司今员王震亲自为他戴上军功章,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握着张富清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了一大功!”
张富清随部队一路进军,千里征战,攻坚克难。战斗中,他的头皮曾被弹片掀开。有人问:"你为件么不怕死?”工他坦然回答:“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信仰的力量激发了英勇的壮举,砥砺了朴实的初心,让他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一次次战斗到最后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张富清响应国家号召,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陕西老家,而是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从武汉一路西进,来到地处偏远,人才匮乏的湖北省来凤县。
张富清将曾经的赫赫荣耀深藏心底.甚至很少向自己的儿女们提及。从转业到1985年离休,30年间,无论岗位如何变换,张富清从不跟党和组织讲条件,提要求,默默无闻地甘做社会主义建设的螺丝钉。他说."想到并肩作战而英勇牺牲的战友、我还活着,吃得好,住得好,生病药费给报销,知足了,我哪里还有资格显摆哪。”
对自己,张富清选择甘守清贫,对家人,他选择不谋私利。做精减职工工作,先动员妻子"下岗",有招工指标,对儿子搞"信息封锁",做白内障手术,只用便宜的人工晶体······ 一次次“忘我”的选择,坚守廉洁奉公,不搞特殊的原则,彰显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品格风范.
离休后,张富清不忘关心党和国家大事,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身体允许时便会参加党员主题活动。88岁那年,张富清因病被截去左腿。手术后,大家都以为耄耋之年的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可张富清说:“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他撑着行走支架在家里—遍遍地练习走路,最开始因为走不稳经常摔倒,受伤流血时有发生。最终,老英难张富清又一次打了“胜仗”,现在他不仅可以自由走动,甚至可以下楼买菜。他不向命运低头、不服输、不怕难的精神,再次向人们彰显了战业英雄的木色。
2018年年底,张富清的儿子将父亲珍藏了一辈子的"宝贝",交给了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人员:3枚奖章,1张特等功报功书,1本记录着军一等功1次,师一等功1次,师二等功1次,团一等功1次,"战斗英雄"称号2次的立功证书······这些被张富清深藏的代表着革命荣光的红色记忆,终于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
有着71年党龄的张富清始终胸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保有对党的无限忠诚:95年人生,他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忘记走过的路。更没有忘记出发的初心。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国家*****颁布**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励音"。老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迹,也将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学习张富清篇3
富足于精神,清廉于物资——时代楷模张富清
近段时期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微博等多处都有看到,听到张富清这三个字,出于好奇,随手点开,还不等把视频看完,就已泪流满面。张富清,一位95岁的老党员,用他简单又不平凡的一生经历,诠释了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不忘本色的政治品格。
老人曾是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员,多次参与解放战争,并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张富清同志用钢铁般的信念和意志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革命军人的血性和忠诚书写在了国家红色的历史长河之中。
老人退役转业后,因一句祖国需要便去了湖北省最为偏远,艰苦贫困的来凤县,为了让高动管理区的老百姓富起来,提出在几十里的山上给老百姓修一条路,50多岁的张富清攻城拔寨打先锋,经过4个月和社员们不懈努力下终在绝壁上修出了一条路。老人就一个信念“死我都不怕还怕吃苦啊”。无论身处何职,他始终将老百姓放在心里。2012年做了腿部高位截肢后,仍坚持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来,心里想着:我要发扬保持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要站起来,我要锻炼,我要学习。
在曾经的硝烟战场上,视死如归,奋勇杀敌,是张富清对党和国家的承诺,在如今的宁静岁月中质朴节俭,知足常乐,便是他自己坚守的人生信条。
老人用他的一生书写着对党的忠诚,一辈子坚守初心、不忘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在地方,为民造福。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的人生。张富清老人像他的名字一样,富足于精神,清廉于物资,这是一位伟大的时代楷模。
我们虽生于成长于和平年代,但我们美好幸福的日子离不开像张富清老人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半生,为了人民幸福生活付出了半生的革命老党员。******强调,“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了祖国的发展,我们也应拼尽全力,为祖国作贡献。
为国家和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汇聚起强劲动能,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坚定信念,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奋力拼搏!
学习张富清篇4
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有感
有这样一位老英雄,******称赞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湖北来凤县离休干部,今年95岁的张富清老人。革命年代,他曾立下赫赫战功,退役后他又主动选择到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在工作岗位上不改军人本色、奉献一生。
最是初心动人心!直到2018年底,湖北来凤县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大家才看到了这位战功赫赫的老英雄张富清,他不仅是“人民功臣”,是“战斗英雄”,更是一名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就是这样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如此,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如今,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唱响“中国好声音”,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联通了世界,更贴近了世界人民心与心的距离;
13亿中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走出“中国自信”的步伐。看到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成绩显著,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要学习张富清老同志,“深藏功与名”,始终以党的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将党的使命作为我们人生的奋斗目标,不忘吾之初心、牢记吾之使命,在新时代砥砺奋进。
纵观现实,有些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不积极作为,我们要牢记,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更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道德堕落、生活腐化。
要有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松柏之所以无畏严寒,于大雪中傲然挺立,正是凭借其坚贞不屈的铮铮傲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有松树般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想清楚入党为什么、当官图什么、用权干什么,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工作起来才会产生百折不挠、无怨无悔的韧劲和动力。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张富清老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用行动实现他们的誓言,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们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作为基层一线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信仰铸造忠诚,以忠诚升华信仰,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要勇担职责使命,保持为民初心。伟大梦想指引正确方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伟大事业宣示道路旗帜,“四个伟大”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指引了方向。在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更要勇担使命,提高为民服务的职责担当,敢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学习张富清老同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伟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要勇树英雄旗帜,涵养“功成必定在我”的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之复兴献出一份力量。
学习张富清篇5
学习张富清同志心得体会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陕西洋县人,1948年3月在陕西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连至亲好友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直到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了解到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忠诚战士,是衷心体国、夙夜在公、淡泊名利的先进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学习榜样。为深入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县委决定,在全县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坚决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在祖国建设时期,坚决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儿,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面对生死考验、紧急关头,他无私无畏,主动请缨担任突击队员,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当前锋打头阵、翻城墙炸碉堡,与敌人殊死搏斗,负伤不下火线。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支援地方建设,他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来凤工作;国家精简人员,他率先动员妻子放弃铁饭碗;坚守工作岗位,忠孝未两全成为毕生遗憾。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廉洁齐家的高尚情操。张富清同志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从不以此为资本要待遇、要名誉、要福利。他珍惜军人荣誉,却选择深藏功名、回归平凡,婉拒媒体采访党要我接受采访,我就接受采访。他珍爱党员身份,始终保持清廉本色,从不利用职务为亲属谋利,教育子女自强不息、自己奋斗。他始终坚定信仰、笃定信念,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向我们传递着时代的正能量。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张福清同志住着老房子,用着老家具,生活清贫却时时想到的是响应党的号召,处处想到的是减轻国家负担。他热爱学习,95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工作上离休了,思想政治上不离休。他珍爱生命,88岁截肢,仍乐观向上、坚持锻炼,靠着假肢和支架重新站了起来。他以奋进不息、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为英雄写下了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