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作文素材积累:冬奥会主题(完整)

时间:2022-07-18 14: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届高三作文素材积累:冬奥会主题(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届高三作文素材积累:冬奥会主题(完整)

 

  高

 三

 下

 学

 期

 作

 文

 素

 材

  2 2022 届专供(2 2 022 .2 )

  一、冬奥会新闻时评 1. 冬奥会开幕式惊艳的是中国文化魅力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满目绿色涌动滋长,充满了令人激动神往的生命力。这惊艳的一幕在网上霸屏,被称为“中国式浪漫”。

 开幕式这场视觉盛宴,美轮美奂,“中国式浪漫”实际是 中国文化的魅力四射。除了二十四节气,还有不少中国文化元素,诸如引导牌采用发光的雪花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图案;引导员头上戴的虎头帽,来自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用冰雪雕刻出的门窗,透过门窗看到的是中国春夏秋冬的大好河山;空中上演“迎客松”,欢迎全世界来宾的到来;舞蹈表演《构建一朵雪花》,演绎了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一滴墨从空中滴落,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 以上种种,动人心弦的都是中国文化的韵味。几天前的虎年春晚上,那些让人惊叹的同样是中国文化展现出的超越时空的魅力,冲上网络热搜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演活了,“青绿腰”还引起竞相模仿。创意舞蹈《金面》灵感源自三星堆“重量级”文物青铜大面具;太极表演《行云流水》,让人如醉如痴。

 更早的,2008 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向世界介绍了四大发明、飞天、丝绸之路、音乐、书法等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让人经久难忘。

 中国文化的魅力是如此光彩照人,从 2008 年到 2022 年,开幕式上同样的中国文化闪耀,却又书写了不一样的精彩篇章。就如“张艺谋工作室”自述的那样,这次“没有只讲中国故事,讲的是大家的故事,实现了从‘我’到‘我们’的飞跃。”折射的是对中国文化更自信、更有底气!

 诸如百年奥运历史上,第一次有这样的主火炬,全部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名字都在上面。“它由全世界构成,无论火的大小,它是我们心中的火。”“开幕式不再只为我去表演,而是为了你去表演,为了大家去表演,文化自信就是表现在这一方面。” “张艺谋工作室”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瞬间,我们敞开 博大的胸怀,找到 人类最朴实共通的地方,告诉大家我们要“一起向未来”。这个理念与初衷,其实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诸如“ 天下大同”的理想,“和而不同”的中道思维,“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共存格局,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体现了中国对和谐世界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冬奥会开幕式出圈了,“一个开场就炸出眼泪”,惊艳的是中国文化魅力,也是文化自信的魅力。

 2. 北京冬奥:振奋精神 凝聚力量 北京冬奥会,是一次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奥运会。

 由于冬奥会的举办,北京在今年春节,又一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 2008 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 2022 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北京也成为了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中国也以实际行动向全球证明,我们始终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者,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

 不忘初心,弘扬奥运精神。为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离不开和平二字,守护人类和平,为世界和平不懈努力奋斗,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原始的样子。面对全球区域风险冲突加剧,单边主义盛行、全球经济压力下行等现象,北京举办冬奥会,就是要表达出我们应该不断坚守维护世界和平的初心,努力化解分歧,消弭冲突,真正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传承创新,振奋中国精神。在传承中创新,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从而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亦是如此。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大量中国元素与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有机融合,在充分表达奥运精神的同时,也让中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是开放的中国,我们有传承更有创新,中国愿意同世界其他各国一起,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团结合作,凝聚世界力量。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团结起来才是正确选择。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发展大势,北京冬奥会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团结”,这使得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人民都应该携起手来,不断加强团结和合作,加强交流沟通,从而凝聚起推动全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众志成城,展现中国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这是北京冬奥会举办不容忽略的背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上下努力,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积极进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的是同胞之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卫战等,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积极进展,这也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奠定坚实基础。不得不说,这就是中国力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北京冬奥,正在深刻地诠释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有力地呼吁,我们应该更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3.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 冰雪之约,中国之邀。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 100 天前夕,从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的冬奥会火种顺利运抵北京,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大幕即将激情开启。在赛事筹办进入冲刺阶段,北京以完美成绩回应全世界的期待:12 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场馆,在满足办赛要求的同时,充分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已成为令人瞩目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个“中国第一”“奥运首创”的见证下,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

 总书记深刻指出:“ 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 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北京冬奥会筹办既是兑现承诺,也是发展契机。服务冬奥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城际交通网络构建起“一小时生活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延庆将场馆建设与生态环保共绘一张蓝图,“最美冬奥城”初露芳容;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化的雪水回收贮存,为来年造雪下好“先手棋”……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每个重大建设项目都是一场攻坚战,从立项、建设到完成的过程中,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历史已经证明,诸多愿景与规划,都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重大活动和重要项目上。毫无疑问,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为我们现代化进程输出强大推力。

 相比于冬奥会十多天的精彩比赛,经济社会发展则有“绵绵用力”的客观维度。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实践,正是着眼于 “可持续 ”的发展价值之上。以北京冬奥会赛区之一的崇礼为例,这座昔日默默无闻的塞外小城,如今已是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每 4 个当地人中就有 1 个人吃上了“冰雪饭”,“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了真实的映照。把产业发展融入到时代大格局中去谋划,冬奥会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当前,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京津冀“冰雪经济”逐渐升温,促动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等冰雪产业链实现整体发展。在发展的概念里,时间是衡量成果的最大标尺。所以,我们相信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利好效应不只是赛时 17 天的体育盛宴,而在于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举办城市和国家做贡献。

  2

 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看,奥运精神不仅体现出 体育竞技的魅力,也展现出 国民素质的提升。之前,国人有一种普遍认同,就是“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一条冬夏分明的“季节线”横亘已久。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步履临近,它以喜人态势推动着冰雪运动人口的“金字塔”不断夯实。如今,我国冰雪运动已经跨越南北,贯穿四季,成为中国人的体育娱乐新时尚。《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 2020》显示,我国每年参与冰雪旅游人数不断上涨,61.5%的人有参与冰雪旅游经历。“三亿人上冰雪”正在从愿景逐渐变为现实。一场全民瞩目的冬奥赛事,让人们对冰雪运动从陌生到亲近,也就此搭建了从“运动”通往“健康”的桥梁。

 共赴冰雪之约,共享冬奥机遇。根据过往来看,许多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曾在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加快了自己的发展进程,在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之际,更推进了自身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基于此,当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抵达北京,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所在。此刻,在疫情挑战下,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体育精神和发展动力。一场冰雪之约,它将实现美好愿景达成的最大公约数,也将为世界充分展现一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中国。对此,所有人都充满期待。

 二、冬奥会人物素材 1. 羽生结弦 羽生结弦,日本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1994 年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两岁时被诊断患有慢性哮喘,发病时常常彻夜无法入眠。父亲为了让他更强壮,在他四岁时就把他送去和姐姐一起学滑冰。为了提高体力和耐力,他经常服药、针灸,还做了气管扩张手术,在生活和训练时还经常戴着口罩,用来提高心肺功能。

 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背后默默的 努力。羽生结弦为了突破自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十六岁时冲击成人组比赛冠军,疯狂训练四周跳,四周跳是在 0.7 秒的滞空时间里旋转身体四周,落冰时的冲击会达到五倍的体重重量,他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甚至双脚失去了知觉,就连教练也感叹他的精神。

 年仅十九岁的时候就拿下了索契冬奥会的金牌一鸣惊人,是六十六年以来最年轻的男单奥运会金牌得主。后来又拿下了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的大满贯。从 2007 年到 2018 年一共拿下了二十四个冠军,十九次打破世界纪录。他就是天生为花样滑冰而生,靠着无与伦比的表演征服了世界,被誉为漫画里走出来的男神,粉丝们封他为实力和颜值并存的“冰面王者”。

 2018 年平昌冬奥会上,央视的解说员陈滢激动的形容羽生结弦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称他为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

 2014 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海站羽生结弦在场上热身的时候,不小心和中国选手闫涵撞到了一起,两人重重摔倒在地,羽生结弦被扶到场边后失去知觉,恢复意识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闫涵怎么样。闫涵虽然自己爬了起来,但伤情也不容乐观,接受简单的诊断和治疗,轻微脑震荡。俩人虽然都受了伤,严重影响比赛状态,但 都执意重新回到赛场。

 结果不言而喻,羽生结弦四分三十秒的表演,八次起跳,五次摔倒,以 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体育精神完成了比赛,终于在发布成绩的时候失声痛哭。闫涵也是多次出现失误无缘奖牌,十八岁的他在这之后在训练中多次受伤,左肩关节习惯性脱臼,2017 年肩部骨折,植入五枚钢钉,所以,1996 年出生的中国选手闫涵也是非常努力、值得尊敬的选手,我们可以追随天才的脚步,但绝不允许遗忘努力的闫涵。

 2017 年在世锦赛的颁奖礼上,兴奋的中国选手金博洋拿反了国旗,羽生结弦第一时间帮他调整国旗,这一幕在当时很快冲上热搜,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 善良的羽生结弦,也让更多人体会到 体育竞技精神。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因为疫情原因不向境外观众售票,羽生结弦的日本粉丝们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出请求,拜托中国的观众可以替他们为羽生结弦加油,最终这个要求竟然让华春莹亲自回复:“交给我们吧。”,真是又暖又爱。当然,就算没有他们的请求,中国的观众也会为羽生结弦送上真诚的掌声和祝福。(角度:

 拉进世界距离)

 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首秀开场就失误跳空,原因竟然是因为冰面上有一个小洞,而羽生结弦只是安慰自己说运气不好, 及时调整状态,冷静完成比赛,这 稳扎的基本功和 临时应变能力让人敬佩,央视解说也毫不吝啬得赞美他就像一把镶了钻的宝剑,即使被藏在金丝楠木的书柜里,也无法遮挡他耀眼的光芒。

 2. 谷爱凌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凭借出色的表现夺得冠军。年仅 18岁,滑雪天才,斯坦福“学霸”,热爱篮球、越野等多项运动,会跳芭蕾,还是时尚界的宠儿……谷爱凌跻身“全民偶像”的同时,也被不少网友赞许为“别人家孩子”的天花板。

 【适用角度】保持热爱,勇敢追求。

 歌德:“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从一接触滑雪运动开始,谷爱凌就对滑雪产生了超乎常人的热爱。因为热爱,她刻苦训练;因为热爱,她追求卓越。因为热爱,要求完美,她在北京冬奥会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动作,从而胜出。

 【适用角度】自律努力,未来可期。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而把握命运需要高度的自律精神,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谷爱凌“一边读全日制的学校,一边训练并参加比赛”,她自觉而自律,训练时的自律体现极高的职业素养,这也是她在体育上不断突破的必然;学习上的自律,让她如愿考上斯坦福大学,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适用角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对谷爱凌来说,赢一直都很重要。”科比也说过:“总有人是要赢的,那为什么不是我呢。”谷爱凌说:“我进入任何一个比赛,都必须有可赢的希望。”她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完美地诠释了她的信条。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想要拿金牌,但更想做到自己的最好。”不满才是向上的车轮,这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留下更多的回味。

 【适用角度】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2 月 8 日,谷爱凌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采访时说:小时候,我每年暑假都会回北京,看天安门、逛胡同、爬长城,吃好吃的。说起来特别巧,2008 年的时候,我只有...

推荐访问:2022届高三作文素材积累:冬奥会主题 冬奥会 作文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