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具体案例

时间:2022-06-16 15:0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具体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具体案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具体案例4篇

【篇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具体案例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年——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b、调整产业结构;
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篇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具体案例

中国共产党历史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成立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党的代表大会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中的大会。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中的大会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中后的首次大会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标准条件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中国革命在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在以后更需要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将来要发展,要成为人口中的大多数,农民在使用机器耕种之后也变成工人。最后全体人民都是工人。(我们党历来依靠无产和半无产。)一切党员必须承认这点。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更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 共产主义而斗争。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制度的要点另外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地不破坏私有财产的制度,但社会主义就首先要在工业中然后在农业中破坏私有制。在农业中组织集体农场,这时,只能依靠工人及贫雇农,不能依靠一般农民,只是团结农民。)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
3、因此,我们做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如果在中途不 能坚持革命斗争,就不能再做共产党员。这种革命斗争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斗争在内,并且还要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行武装斗争(但不是说要当一辈子兵)。
4、一切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因此,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否则,就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
5、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乡村中互助组、互助会、合作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方式之一,是半社会主义。不怕牺牲自己一点,努力为合作社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营工厂生产竞赛,更是社会主义。)
6、一切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否则,就不能做共产党员。
7、一切党员都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除开经过批准的少数党员外,每个党员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之外,再做一件党的组织或支部所分配的社会服务的工作。不能这样做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
8、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都必须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

【篇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具体案例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内部:
1、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社会的基础。
2、外国列强的入侵,使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经济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存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4、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外部:
1、帝国主义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力量。
2、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离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的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垂成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于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了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
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而望袁兴叹。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

文学革命运动,这就是新文化运运动。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接着,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俄共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
上海共产党发起组于1920.8正式建立毛泽东、何叔衡在湖南进行了建党活动。
1920年秋,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同年冬,王烬美、邓恩铭等建立山东共产党小组。1921年春,广州建立共产党小组。
1921年3、4月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也建立了旅欧共产党巴黎小组。日本留学生中也建立了共产党小组,成员有施存统、周佛海两人。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首先是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如1920年9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群报》等宣传阵地相继成立。
其次是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如梁启超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再次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创办了一系列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和各种形式的学校。
最后就是建立了共青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

负责组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时间:1921.7.23-8.3;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出席代表:12人,上海李达、李汉俊;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王烬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3位党员。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全文十五条目,吸取了(上海党小组北京党支部,和陈独秀在广州起草案上海征求党内的同志意见和李汉俊起草寄予广州陈独秀的四个纲领)国内四个党纲和参考俄、英、美共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自此我国的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
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22.7.16-23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
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勾结镇压,尤其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了低潮。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的问题。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党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
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广东海陆丰农民大发展并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湘区党委派人在湖南衡山、毛泽东在湖南韶山也开展了农民运动。这一切都预示着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概况1925.1.11—22,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代表党员994人。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国民大革命
革命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如唐代替隋,清代替明)不算是革命,因为封建王朝的阶级属性没有改变。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

高潮。高潮:
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转折点: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提出的排斥共产党的《整理党务决议案》。失败标志:
戴季陶主义的出现,西山会议派的出现,蒋介石在广州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都预示着国共统一战线开始遭到破坏。
在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公然背叛革命,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因此正是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
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一)中国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及的领导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和坚决依靠广大的农民作为自己的主要同盟军;

(三)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革命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通过南昌起义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八七会议
地点:汉口。
内容: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

央的统治,撤销了陈独秀***的职务,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意义: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现在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
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大会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认识不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毛泽东、朱德以灵活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发展和伟大历史转折陈绍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1931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共产国际代表的支持下,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1.对革命性质、形势和阶级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分析。2.对革命道路问题和城市斗争的方针问题提出了错误的政策。3.在土地

问题上推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极“左”政策。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
1933年9月,蒋介石在德、意、美等国军事顾问帮助下,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红军在博古、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的错误指挥下,先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继而又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的错误。中央红军作战几年,节节失利。
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向红二、六军所在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这时,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这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主力军在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外因: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
内因: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捐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内战,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创造了条件,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
洛川会议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必须坚持抗日战争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并规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全国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理论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全面地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提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的全部发展过程,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强调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规定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这两篇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是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纲领。
党坚持团结、抗战、进步、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的路线。
党在1939年7月,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反对国民党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
1939年冬至1940年初,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高潮,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和在反对顽固派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1941年1月,面对第二次**高潮,我们党争锋相对,坚持在斗争中求团结,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高潮(皖南事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领导解放区克服严重困难的斗争
党制定了关于坚持敌后抗战、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十大政策:1.对敌斗争2.精兵简政3.统一领导4.拥政爱民5.发展生产6.整顿三风7.审查干部8.时事教育9.三三制政权10.减租减息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党的“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实现了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的基础上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敌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大发展,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国的抗战,促进了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而进行的战争,也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
战争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2)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存在有两面性,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因此,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就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3)党的建设,就是要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来增强党的战斗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新中国的成立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选举产生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源、张澜、高岗为副**,以及由五十六人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同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此,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党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反革命势力,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从1956年到1966年,新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是建国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国家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同时,还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八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她的路线是正确的,她的历史功绩在于正确地分析了形势,适时地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来,制定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以及经济上的一系列正确方针,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八大”的重要文献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针,它的基本内容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虽然遭受挫折,但从总体上看中国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坚持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形成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外,中国也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强调指出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了新的重要论点,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满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是我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
随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研究了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
历史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党领导人民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写下光辉篇章,我们坚信也一定能够在新的世纪继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篇4】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具体案例

.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共党史: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9月—1949年10月
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0月—现在
新民主主义时期:
1、中国共产党创立(1921年7月—1923年5月)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3年5月—1927年7月)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年8月—1937年7月)4、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社会主义时期: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0—1956.12)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1966.4)3、十年的“*****”(1966年5月—1976年10月)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现在)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1、中国共产党创立
1920年—1921年,各地的先进人士纷纷组织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上海—陈独秀、北京—李大钊、湖南—毛泽东、武汉—董必武山东—王烬美等,同时法国、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23在上海、义小组。1921年7月23-8月3日,在上海、嘉兴南湖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这标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特点:
;..

.
(1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历史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帮助下建立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的,没有欧洲那样产生改良主义的社会基础,但党受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第三,党成立时理论准备不足。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称这段时期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大革命时期”。
(1)背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
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
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2)战争过程: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

.
(3)战争影响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借口外国领事和外侨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theSecondChineseWar)又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1)战争背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国民党新军阀间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在国民政府统治下,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巨额财富,成为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
(2)战争过程
主要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战争影响
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使农民获得土地为主要目的。所以又称为“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
;..

.
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4、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1945年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社会主义时期
1、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
从1949年10月到l956年,可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一段1949年—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7月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
同年l0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
1952年开展“反贪污、反浪费、
;..

.
反官僚主义”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三反”、“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
第二段从l952年开始,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县委在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l954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地委领导全区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7年,地委认真执行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一年,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进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此,地委根据中央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对右派分子进攻实行反击,以稳定新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
1962年秋至1965年间,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农村以清工分、清账目、清财产、清仓库为主要内容,城市以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3、十年的“*****”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爆发了。历史已经判明,“*****”是一场由
;..

.
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第一阶段:从“*****”的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第
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全面发动的标志。
第二阶段:从中共“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全国
代表大会。1970年至1971年间发生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的事件。这是“*****”推翻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结果,客观上宣告了“*****”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第三阶段:从中共“十大”到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
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灾难。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历史转折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
第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二、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各条战线上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赞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
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对内改革2、对外开放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实行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粮棉煤生产居世界首位。11亿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人民生活较前有了显著的改善。新的工矿企业建设起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思想路线,战略决策的成果,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成果。十年的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大为改观。
(4)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党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目标”,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路线提出的三个目标也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解决温饱,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5)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

.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七、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十、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1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党不断的运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全党战斗力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道路。
1、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
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

.
一、实事求是:即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用客观实践检验真理;

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即把方针放在本国实际和本国人民力量的基点上,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前进道路。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的主要内容是:(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
;..

.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2000年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6、“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主要内容是“五好”“五带头”,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和广大师生员工反应好;
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和带头弘扬正
;..

.
气。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
“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因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
7、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学习型党组织是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增强效果、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学习宣传与组织建设像飞机之两翼缺一不可,像舟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完成党的任何工作都需要学习先行,组织保证。
同志们,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应该有明显的收获和较大的进步,在各自的学习、工作岗位上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工作、学习上作出更优异的成绩,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学习、工作。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