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会精神【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16 14:55: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两会精神【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两会精神【优秀范文】

2022年学习两会精神3篇

第一篇: 2022年学习两会精神

2019两会学习两会精神三

2019年全国两会关于房价相关提案最新政策解读

1、房地产相关政策有哪些新动态

70年产权到期有了新说法

在3月15日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就网友最关心的“房屋70年产权到期后怎么办”的问题,给出了明确回答。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有句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对70年住宅土地所有权到期续期问题,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做出了回应,就是可以续期,不须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

李克强总理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在此前的3月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部长通道”中回应社会热点问题时也已明确表示,“请大家放心,居民购买住房,其财产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

再次强调:“房住不炒”

3月5日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

对于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真正实现房住不炒。

两会期间,“房住不炒”成为新热词,很多代表就此发表了看法和建议。

房贷趋于收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10日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确实要适当平衡。随着住房产业的政策调整,增速估计会适当放慢。

去年个人房贷增速较快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全国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其中,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占比达到45%。人民币

今年1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量仍达到6293亿元,不过最新公布的2月数据显示,新增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 3804亿元,环比1月的6293亿元降幅明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郭树清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给出意见,“分类实施房地产金融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推进去库存”。

棚改进一步推进货币化安置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闭幕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2017两会的最后一波部长通道中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5年开始,启动棚改三年计划,今年有条件全面完成棚改任务。

货币化安置提高效率,搬出后就可以入住,免除周转之苦;
可以对房子自由选择。去年,货币化安置比例近一半,今年将进一步推进货币化安置。

“因城施策去库存”

因城施策去库存,这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对房地产领域的总安排。

陈政高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分化严重,而且日趋严重。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情况大不一样,这就给调控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一二线热点城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以及内地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去年因大量投机性资金的涌入而出现了大涨的现象,在去年10月持续调控之后,到目前仍有部分城市存在房价反弹性上涨压力。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需要高度警惕和控制。

另一方面,不少三四线城市仍然存在大量的库存,需要积极想办法来化解高库存带来的金融压力。

基于市场的分化,在房地产调控上,就必须实行分类指导、因城施策:热点城市的调控重点应当是控房价、防风险、防泡沫;
而三四线城市和县城的重点依然是去库存。

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提高设计水平和工程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认为,特色小镇不应被曲解成房地产的“圈地项目”,应多规合一,结合当地特有资源做全方位的产城开发和建设,要让当地百姓成为“特色小镇”之主体和最终受益者,而非开发商。

房地产税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今年不审议草案

谈到房地产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说,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中列出来的,所以本届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房地产税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据我了解,我们今年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2、两会代表有哪些房地产相关新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李晓林:

让买房者以不低于5%的首付款进入市场

李晓林的提案《关于在三四线城镇房地产市场中分散杠杆风险加大去库存力度的建议》,建议提出为**三四线城镇楼市去库存这一难题,着力将已经由开发商加杠杆可能形成的风险分散化,由购房人和银行与开发商分担。

具体措施包括让银行积极配合,与政府配套政策有机互动,加大对三四线城镇包括机构和家庭购房者的买房贷款支持力度,让买房者能以最低不低于5%的首付款进入市场,再以同期居民存款利率作为房贷利率基准并适度适时从优放贷,最大限度吸引购房资金,通过加快开发商的解困步伐使银行和政府的风险得以减缓乃至规避。

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

加快住房公积金条例修改

张泓铭今年向大会提案三条,一是建议商品住房小区车位应区别情况确定产权;
二是对住房的空置情况要心中有数;
三是加快住房公积金条例修改,保障交纳者权益。

住房公积金方面,他建议明确住房公积金的私人产权属性;
明确住房公积金限于区域内的互助性;
明确交纳者同政府是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明确住房公积金的外部经济关系是商业关系;
明确住房公积金同住房保障是友好的外部商业关系;
明确规定把公积金增值余额净值,归于交纳者个人。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

借鉴股票“T+1”,买房后三至五年才能再交易

梅兴保建议用“T+N”年交易制度遏制炒房,即房子正常交易后购房者须在三至五年后才能进行第二次交易,遏制房地产炒作。就像股票实施“T+1”制度是为了防止当天炒作,而为了防止炒房,可考虑实施“T+N”年交易制度,北上广可以先出台这项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

建立房地产长期限价机制

许家印对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提出两点建议:其一,建立房地产长期限价机制,要根据区域、建设标准、交楼情况科学设立不同的限价标准;
其二,完善房地产开发商企业资格认证,改变目前有钱就能进入房地产的现状。此外,他认为,房产税不一定能降低房价。

3、其他热点声音

“房地产税开征起步幅度要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周学东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看,建议开征房地产税,这是抑制炒房最有效的手段。但开征起步时幅度要小,例如税率低一些,条件宽松一些,例如从夫妻名下第三、第四套房产开征。

“建议地方政府2017年成立房地产公司。”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公开表示,全国地方政府应成立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和房地产基金,以此作为抓手来调控房价。

“去年全国有二十余热点城市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但随着严格的调控政策落地,今年的房价不会再出现明显上涨”。李稻葵表示,但是我国尚缺一个长期、有效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即地方政府手中不掌握有房源。

他介绍,香港地区与新加坡有超过六成的居民居住在政府所有的房屋中,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即成立各地的房地产公司和基金,将手里的房源对外出租或视情况出售,以此作为调控房价的有效抓手。

“对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住房供应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程建议,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对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住房供应方式。

对于低收入人群,由政府提供廉租房或发放租房补贴;
对于中等收入人群,发展限价房、住房合作社等多种住房供应方式,政府给予土地、税收优惠,限制上市交易条件或不允许上市交易;
对于高收入人群,通过商品房市场满足房屋需求。

第二篇: 2022年学习两会精神

教师学习两会精神

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全国各行各业的“两会”代表齐聚北京,代表们带着人民的殷切期盼,代表人民把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提交“两会”讨论。

2018年是全面落实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起点。我们必须以百倍的信心和千倍努力来践行誓言,实现梦想。我认识到,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深水区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高科技领域发展势在必行。科技的发展靠国家投入资金和政策支持,更要靠全体科教人员的团结努力和共同奋斗。

教师是一门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当尽不犹豫地热爱它。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心怀学生,勤奋踏实,无私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寻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本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榜样,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第三篇: 2022年学习两会精神

2011年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今年的“两会” 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实事求是地讲,进入新世纪,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超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不和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须下更大气力予以保障和改善。2010年,我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一方面,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扑面而来。处于社会高速转型期的公众,也加速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公民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开始进入所谓“税感”时代。从围绕个税起征点的持续热议,到车船税草案征求意见时的广泛参与,再到社会舆论对小小“馒头税”的高度关注,无不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为自己争取利益,积极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的时代大背景下,执政者只有以更鲜明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回应民心所思所盼,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真正体会到民生的持续改善,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实现。



当下,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发展过程中因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了民生问题,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也就迎刃而解。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就是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




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1年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阳春三月,几日来北京的天气格外的晴朗,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也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了帷幕。天安门广场鲜艳的红旗随风飘扬,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已经记不太清楚自己真正关注两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但是每一年新年刚过全国人民开始期待着两会的召开,期待着国家能出台一些对百姓有利的新政策。“两会”上从不缺乏亮点,无论是国家出台的新政策,还是代表委员们献计献策以及争相报道采访的各国记者等等,无一不成为人们关注“两会”的理由。



2011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011年×月×日×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首先,对“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其次,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11年的工作,温家宝总理从十个方面强调了今年的工作之重。首当其冲的是“三农”问题,也有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建设等热点问题。



整个工作报告从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相信坐在电视机前关注“两会”的全国百姓心里应该是很开心,会议中提出了很多百姓所期望看到的新政策。对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百姓心里的感受用几个词概括可能是“自信”,“好、快”,“幸福感”。



这次两会对我触动是挺大的,一个国家为了发展制定出“五年”计划,并按照这样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上强国之路。试想,如果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中也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而组成,我们的事业、生活可能会更美好。所以,我想个人强,中国一定会很强。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强大起来,这个国家也一定会强大。


2

2011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3月3日15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协商议政,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明确定位,彰显了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常委会把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统筹各民主党派、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采取专题调研、视察考察、大会发言、委员提案等方式,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集中议政建言,取得积极成效。



(一)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二)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帮助党和政府排忧解难
(四)围绕促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

(五)围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切实加强团结联谊工作

(六)围绕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

(七)围绕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经常性工作创新

在新的一年里,人民政协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自身建设的目标,同心协力搞好政治协商,积极稳妥推进民主监督,扎实有效开展参政议政,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发展迅速,为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保障改善民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彰显中国的务实和远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成就突飞猛进,作为新世纪的研究生,我更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为我们的祖国贡献终身。



2011两会心得体会

3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如何**民生难题,人们期待从两会找到答案

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合力

2011年全国两会的大幕已经开启。两会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的舞台,也是亿万群众论政的平台。



两会年年开,热度逐年涨。两会话题在开幕前已成社会热点,参与网上两会调查和讨论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报道两会的记者人数已经超过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总人数。两会,为何如此令人关注?

关注源于两会议题紧扣两会。无论是总结过去一年还是布局新的一年,无论是回顾“十一五”还是谋划“十二五”,在两会议题中,“民生”二字的分量越来越重。“期待物价不再涨”,“期待住房有保障”,“期待就业更充分”,“期待上学不再难”,“期待分配更合理”……民有所呼,“会”有所应。如何**民生难题,人们期待从两会找到答案。



关注源于政府对民意的尊重。从邀请基层群众走进中南海为政府工作报告提意见建议,到“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向社会公布;
从人大立法充分吸收社情民意,到政府决策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对民意的尊重已经体现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正是出于对民意的尊重,才使得人民大会堂里的每一项表决,都凝聚着亿万群众的热情和智慧。



关注源于两会日益透明开放。现场直播、团组开放、在线访谈……透明开放的两会让群众同步掌握会议动态,将两会会场从人民大会堂延伸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会内代表委员认真履职,会外人民群众积极建言,会场内外形成良性互动。两会大门向公众敞开,激发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热情,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步。



关注源于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在灾难中挺立起不屈的中国,在危机中挺立起强大的中国,在辉煌中挺立起清醒的中国,党和政府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世界的赞叹,更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促进着人们对两会的持续关注,更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关注源于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当前,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是,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中,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中,人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既体现在对党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更体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从两会受到关注,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热度,也看到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巨大合力。这份热度,必将催生春暖花开的中国;
这份合力,必将创
4

造撼动世界的奇迹。



个人学习2011年两会心得体会
2011年两会心得体会——如何能够让人民幸福

温总理2月27日接受有关网站联合采访谈到幸福感时说:要让人民生活的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认为国家领导人的主导思路是正确的。不能为gdp而gdp,不能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如果追求gdp和经济发展,最终没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让人民生活的舒心、安心和放心,这样的发展不如不要。



所谓幸福,其核心内容就两个字:民生。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给环境和社会带来相关副作用,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通货膨胀、部分官员腐败,民众在医疗、住房、养老和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生活质量方面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和回避。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果不能较好的解决,让人民生活的舒心、安心和放心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个国家的民生不好,所在国家的人民自然就不会感到幸福。



两会正在北京召开,相信民生事宜一定会成为代表和委员们最为关注,也是整个会议期间最为热点的问题。



如何才能够使人民感到幸福,这并非是简单的一句话能概括的,也不是短时期内轻易能够做到的。



我认为要想使人民幸福,政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得到保障。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就是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虽然不一定吃得有多好;
人人有衣穿,虽然不一定穿的有多漂亮;
人人有自己的房子住,虽然面积不一定有多大;
人人能够看得起病,虽然不一定都享受高干病房。



二是人民群众受教育和充分保障就业的权利。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让民众不要再为小孩的受教育问题操太多的心,保证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虽然不一定都要上名牌大学。全社会的年轻人,只要不是懒惰,能够确保就业和得到合理地劳动收入,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是白领。



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饮食健康得到保障。人民呼吸的空气是没有化工污染的、清新的,饮用的水是洁净的,吃的食品是健康的。




5

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网络的健全。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地处乡村还是城市,养老保险的网络健全,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五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坚决打击各种腐败,使全社会绝大部分民众心平气顺。



要做到上述五条,说起来简单,看起来容易,其实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支撑,没有政府财力的大量投入,没有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是很难做到的。中国虽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gdp世界第二,中国的人口数量也是第一,再多的gdp和外汇储备平均到每一个人身上也是少得可怜。中国如何在保证经济有一定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政府在未来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之一句说,我希望在两会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关于民生的提案的到贯彻落实,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也关系到我们的子女和后代。

6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