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芳
(1.杭州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浙江 杭州 311314;
2.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甬优15 由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是粳型不育系甬粳4 号A 和籼型恢复系F5032 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迟熟中稻组合,2012 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 012 017),2013 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籼粳杂交中稻(农办科〔2013〕9 号),先后通过福建、江西引种备案,适宜在浙江、福建、江西作单季中稻种植。与传统的杂交籼稻相比,甬优15 表现产量优势强,熟期适宜,米质优,且具有壮秆大穗,后期熟色佳,抗倒性好等优点。2018年在杭州市区农技推广部门的指导下,杭州临安元生粮油专业合作社引进试种,并开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配套集成和稻米产业化开发尝试。因其稻米外观好,食味适口性好,甬优15 以“浙太”太阳米的品牌获“2018 年浙江好稻米”金奖产品和杭州市名牌产品称号。为更好地推广种植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5,介绍甬优15 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1 生育期
2020—2021 年在杭州市临安区太阳镇种植甬优15,5 月中旬播种,6 月中旬移栽,2020 年、2021 年播齐历期均较对照中浙优8号短2 d,2 年平均播齐历期为97.5 d。2020年、2021 年全生育期分别较对照中浙优8 号长4 d、5 d,2 年平均全生育期为142.5 d(表1)。表明甬优15 灌浆期长于对照。甬优15 生育期较长,在当地可搭配小麦或油菜茬口,但季节较紧,需加强两季作物的田间管理。

表1 甬优15 的生育期
1.2 农艺性状
甬优15 两年平均有效穗11.8 万穗/667m2,成穗率53.5%,株高127.9 cm,每穗总粒291.9粒,每穗实粒数252.6 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8.1 g(表2),同时具有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后期青秆黄熟、有顶芒等特性。与对照中浙优8 号相比,甬优15 植株高、分蘖力弱、有效穗数少,但成穗率、结实率更高、穗型更大、千粒重更重。

表2 甬优15 的主要农艺性状
1.3 稻米品质
甬优15 在2008—2009 年浙江省区试中米质指标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3 等和4 等,2 年平均整精米率为63.8%,长宽比为2.6,垩白粒率为16.0%,垩白度为3.0%,透明度2 级,胶稠度为84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4.1%。2020—2021 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对临安区太阳镇种植的稻谷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甬优15 的米质指标达到部颁2 等,2 年平均整精米率为69.1%,长宽比为2.6,垩白粒率为7.0%,垩白度为2.4%,透明度1 级,胶稠度为84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4.9%(表3)。甬优15 整精米率高,胶稠度较长,米饭适口性广。在大田生产后期做到干湿交替,确保灌浆充分,并且充分成熟后收割,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到优化。

表3 甬优15 的稻米品质主要指标
1.4 病虫抗性
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保护所2008—2009 年抗性鉴定表明,甬优15平均叶瘟0.3 级,穗瘟2.4 级,穗瘟损失率2.5%,稻瘟病综合指数为1.6,白叶枯病6.0 级,褐稻虱9 级,条纹叶枯病抗性1 级。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保护研究所2019 年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3.5 级,穗瘟7.0 级,穗瘟损失率3.0%,稻瘟病综合指数为4.8,白叶枯病6.5 级,褐稻虱9 级,稻曲病中抗。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推广种植年数增加,甬优15 稻瘟病抗性有退化趋势,稻瘟病综合指数从1.6 上升到4.8,抗性从抗转变为中感,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注意稻瘟病防治。
1.5 产量表现
2008 年甬优15 参加浙江省单季杂交籼稻区试,平均产量为591.8 kg/667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6.7%,增产达显著水平;
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02.4 kg/667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10.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 年浙江省区试平均产量597.1 kg/667m2,比对照增产8.6%。2011 年甬优15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34.5 kg/667m2,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9.2%。为验证甬优15 的丰产性,2020—2021年在临安区太阳镇小麦茬口以当地主栽品种中浙优8 号作为对照,根据甬优15 特征特性,按“稀播壮秧、大田早发、主攻大穗”的技术路线,连续2 年开展对比试验,甬优15 2 年平均产量为751.6 kg/667m2,比对照中浙优8 号增产116.1 kg/667m2,增产率18.3%,籼粳杂交稻表现出比杂交籼稻明显的产量优势(表4)。
2.1 提早整田,净化土壤
小麦收割后立即翻耕并灌满田水以淋溶清洗土壤,减少麦田化学除草剂残留对水稻的影响。尽量清理小麦秸秆,如全量还田则需有足够的时间使秸秆充分腐烂,以防水稻发僵,促进稻苗早发。需注意大田的平整度,方便后续水分管理和杂草防治。
2.2 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根据小麦油菜收获期确定播种期,在临安区种植应选择在5 月15 日前后播种。大田用种量为0.80~1.25 kg/667m2,其中手插水育大秧用种量为0.80 kg/667m2,按秧本比11∶2留足秧田;
机插秧用种量1.25 kg/667m2,秧盘播种量50~60 g/盘。手拔秧在1 叶1 心至2叶期施断奶肥,尿素5 kg/667m2,3~4 叶期施促蘖肥,尿素7.5 kg/667m2,在移栽前3~5 d施起身肥,尿素10 kg/667m2,同时喷施防病治虫药剂,做好带药下田工作。
2.3 适龄移栽,合理稀植
作单季晚稻栽培,秧龄控制在25 d 以内,尽可能适当早栽,手插密度行株距27 cm×27 cm,每丛插2 苗,机插密度行株距30 cm×20 cm,每丛2~3 苗。做到浅水浅插匀插,尽量减少漏株、缺株。
2.4 早搁促根,足水促蘖
浅水插种,移栽后4 d 秧苗返青,排干田水,晒田3~5 d,待田间泥土表层收燥,稻株新根发出后灌5~10 cm 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并在分蘖期保持田间有10 cm 左右水层。
2.5 增施磷钾有机肥
甬优15 植株高大,剑叶长,繁茂性好,肥料施用时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在750 kg/667m2产量水平下,一般纯氮施用量为15 kg/667m2左右,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1∶0.8∶1 为宜。施用有机肥有利提高产量,并且对提高稻米品质有明显作用,一般可施用商品有机肥1 000 kg/667m2。切忌后期氮肥过量,避免引起倒伏减产。60%化学氮肥和全部磷肥以及商品有机肥作基肥施入,其余肥料在移栽后7 d 和14 d 作追肥施入,甬优15 原则上不施用穗肥。
2.6 安全用药,严防病虫
播种前种子用药剂处理,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和灰飞虱,本田期应根据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选用安全高效药剂,在确保稻米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把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