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撰写方法:(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6 17: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论文撰写方法:(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论文撰写方法:(全文完整)

 

 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 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反映出学生历史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今年小论文可能要缩减分值, 恢复到以前的结构式, 可能是几道简释题加上一段小论文。

 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小论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 一是史论题, 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 二是史料题, 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 自拟题目, 撰写论文。

 2003 年上海卷高考的小论文题, 就是典型的史料题。04 年和 05 年都可以看作是史论题。

 这样做即可克服阅读的盲目性, 节约时间, 还能保证论文不会游离主题。

 可是, 在实际考试中偏离主题的论文大有人在。2003 年高考卷中很多学生忘记了“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

 2004 年很多学生未能兼顾文明在时间(纵向)

 和空间(横向)

 上的传承和交融。

 2005 年忘记是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要有自己的思考, 写成流水帐。

 第二对于史论题, 由于题干题目已经提供, 只要略加改造即可。

 改造的思路是, 让观点明确即可。

 例如 2004 年我们可以用“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人类文明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005 年的主题可以是:“战争毁灭文明, 不能让二战悲剧重演”、“牢记战争教训, 避免世界大战”。

 有时主题可以宽泛活泼些, 可以用副标题加以限制和说明。例如, 2005 年可以用 “文明一定能战胜野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60 周年的反思”。

 作为史料题, 先要阅读史石料, 阅读时必须注意材料(们思找到中心句或关键词, 图片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图片主题。

 例如 2003 年题的六幅图片,《南京条约》 是中国“千年变局” 的开始(外因促成内变的), 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中的产物, 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产生的……再通过归纳法, 就可以概括出贯穿六幅图的主线: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如果范围要小或具体些, 可以选择中国社会结构中某一领域的变化加以深化。

 如政治、 经济、 外交、 思想等。

 当然主题的选择要扬长避短, 最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 以便能保证自己下文有话可说。。

 也就是拟定提纲或打腹稿)中能给我, 文献材料可以论文总体结构为:

 总——分——总。

 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 确立分论点, 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

 例如以“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 为论点, 分论点可以是:

 文明在传承中发展, 文明在交往中丰富。

 结论:

 文明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

 论据:

 传继概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文明交替加以说明, 交融:

 可以选择概括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按照古代到近代现代)

 加以概括说明。

 材料式的小标题(分论点)

 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提出, 小标题不宜太多, 否则变成罗列史实的帐单了。

 如 2003 年 36 题给的六则材料, 围绕自己所确立的主题, 确立出不同的小标题。

 若以外交史为选题, 主题可以是“中国由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放的近代化历程”。

 小标题可分别是 “天朝上国梦的破灭”,“对西方文明艰难的抉择”,“主动融入世界,迎接挑战的决策” 等。

 若从抗争史的角度运用该材料, 重点在于说明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若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运用该材料, 则主要论证外国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瓦解作用。

 史论式的小标题可以采取结构分析法。

 剖析文明社会的结构:

 可以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展开, 而各自文明又有本身的结构, 例如物质文明——农工商, 政治文明——各种制度, 精神文明——文史哲艺科。

 有时为了说明文明社会结构中的某一部分面貌及其特点, 或综合描述某一文明结构的整体面貌及其特点, 还就必须正确理解各个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实际就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对于事件的分析, 可以以背景(原因)

 ——经过——影响纬线, 可以根据事件的演变过程确立小标题, 再结合内在逻辑进行论说。

 其中对于背景的分析,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由大到小, 由远到近, 由世界到中国, 由概括到具体的思路组织材料; 经过应

 该概括; 影响的剖析可以按照由小到大, 由近到远, 有本国到世界, 由具体到概括的思路。

 有的观点也可以运用对照法(正论和驳论), 来论证我们的观点。

 :

 (l)

 题目:

 要简洁、 醒目, 既能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 又能引人注意。

 为了更好地揭示论点, 也常常用副题, 作为对正题的补充。

 (2)

 绪论:

 主要导出论点。

 绪论必须写得简明扼要, 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3)

 本论:

 必须根据论点, 或正面立论, 或批驳不同的看法, 要周详地论证文中的全部论点。

 这一部分内容多, 为求眉目清楚, 可以加上小标题或用不同的序码。

 其中小标题可以是并列式、 递进式、 正驳对照式。

 基本要求:

 符合题目要求, 做到史论结合, 层次分明, 段、 文中要兼顾逻辑性 (主要包括知识逻辑——历史学科的四大要素、思维逻辑), 书写工整。

 本论部分是论文的核心, 必须全力把它写好。

 (4)

 结论:

 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 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 从中引出结论和思考, 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a)

 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 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 要明确、 简练、 不能含糊费解。

 论据服务于论点, 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 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

 论证是用理论(文明史理论)

 做指导, 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

 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

 b)

 c)

 d)

 ①主题明确符合要求, 力争富有创意。

 ②论据充实, 引用的材料恰倒好处。

 ③论证过程科学准确, 逻辑严密, 详略得当。

 ④结论正确, 首尾呼应。

 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能抓住本质, 给人以深刻启示。

 ⑤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

 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 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

 ( 2003 年). 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 自 拟题目 ,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30 分

 注意:

 ( 2004 年)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 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益, 心理东西本自 同”

 对联赞叹了 人类文明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 哲学家、 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科学家、 文字家……各有讨论。

 假如你是历史学家, 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 请自 拟一个题目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选题 2 分, 观点 12 分, 史实 12 分, 文字 4 分)

  (2) 观点: 如体现以下基本观点

  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给分)

 人类文明是前后继承、 创造、 发展的; (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给分)

 人类文明是互相补充、 交融、 促进的。

 (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给分)

 如从其他视角 论述, 体现人类发明发展的道路、 方式是多 样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经验, 也有教训……、 应按上述规则给分。

 ( 2005 年)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 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

 请结合所学史实, 以野蛮贱踏文明, 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 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

 ( 选题 2 分, 观点 10 分, 史实 12 分, 结构 2 分, 文字 4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 指策划、 准备、 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 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 人质、 劳工, 以及掠夺财产、 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 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 对任何平民的杀害、 灭绝、 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

 ( 2 )

 观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和空前野蛮的暴力行为, 它毁灭着人类的文明,践踏着人类的尊严, 侵犯着包括生命权在内的人类各种基本权利。

 考生可从人权、 人的尊严、人道与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 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 战争与法治文明, 暴力与正义等视角 来进行反思。

 ( 题目 就是论点, 主题突出。

 )

 人类崇拜敬畏上帝, 因为在人的观念中, 上帝是造物主, 是上帝赐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

 上帝在哪里? 其实, 上帝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人和自然都是上帝的子民,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别具一格, 提出主题, 给人心灵震撼。

 )

 纵观文明史的长河, 人作为自然中的一分子, 是自然界中最具智慧的物种,而自然也就象母亲一样, 呵护着我们, 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和工作娱乐的舞台。由于人类经验不足, 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落后, 人们以自己的本能在适应自然, 虽然生活的艰难, 但是人类与自然基本能和睦相处, 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生息繁衍至今。( 能从历史的角 度, 来说明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就能受到自 然的呵护。

 )

 但是由于人们长期认识的错位, 私欲的膨胀和科学精神的激励, 人们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自然却缺少理性的认识, 对自然赐给人类的福音却是熟视无睹。

 人们把自己的衣食父母当作奴隶, 把自然看作肆意掠夺和索取对象。

 正当人类陶醉在自己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创造中的时候, 正陶醉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科学发明的时候, 正在享受科学文明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成果的时候……人类也在不知不觉遭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生态灾难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类的警示。

 美丽的草原原本是自然的恩赐,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这本是草原的天性。但是人们并没有尊重大自然的意愿, 而是一味地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借助科学的工具向自然索取。为了吃饭而烧毁了草原用来耕地; 为了羊毛羊肉而过分畜牧;为了一己私欲而灭了草原人图腾精神的寄托—狼。

 人类确实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也自以为赢了自然。

 可是, 向自然的过度的征服和索取, 人们也开始不断地遭到了自然的报复, 现在草原退化了, 沙漠吞噬着草原, 美丽的草原风光不在, 沙尘爆开始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家园。

 自然与人类生存, 难道一定要遵守两难的选择吗? 其实,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错误往往都在人类的本身。

 人类在适应、 改造自然的同时, 人们也应该想到如何善待自然, 抚慰自然。

 历史的实际是, 当我们在反思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时, 往往会发现, 人类的失误往往是人类并未成熟的观念和偏激的行动所造成的。

 但是, 由于自然的宽容大度, 人类的一点一滴的错误, 最终会汇成灾难性的破坏, 终究还是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因为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从反面论证人与自 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 史论结合, 能说明主题, 只是事例显得单薄, 论说语言还可以凝练些。

 )

 人类是个群体动物, 人类应该珍惜上帝恩赐给人类的朋友。

 人类也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和行动善待自然。

 其实, 早在一百多年前,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中就警告过人们说: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好在, 人类毕竟是智慧动物年, 人类的伟大, 就是能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在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 人类终于觉悟了: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共识, 为了美好的未来,人类善待自然, 才能得到自然的呵护, 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呼应主题,提出对策, 文章思想得到提升。

 )

 点评:

 文章立意明确, 层次清楚, 能从历史的角 度, 从宏观上论证人与自 然的关系, 论证过程较为严密, 只是史料选择上显得单薄。

  ——浅议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点评:

 用 神话传说揭示主题, 思路独特, 寓意深刻)

 我们常说, 科技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近代的辉煌, 得益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自 18 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来, 英国独领风骚近二百年;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美德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最丰, 所以异军突起。

 20 世纪中期,美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一路领先雄居榜首……。

 科技推动了经济的进步, 经济改变了世界面貌。

 而且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 揭开了工业时代的序幕, 电话新开了人类通讯史上的新篇章, 汽车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状况, 载着人类向前发展, 向前奔驰……” 科技发展让人类从刀耕火种, 茹毛饮血进化到用按钮来制造产品, 从低矮潮湿的房屋走进舒适的高楼大厦, 从一个步行者变的能上天入地, 总之, 是科技让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 20 世纪后期以来一直感觉特别好的美国人开始忧心忡忡。

 美国总统布什大声疾呼“今后 4 到 8 年的发展将决定美国究竟是否保持领先还是落后世界”。

 美国人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来自何方, 原因何在? 日本与德国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 与同样拥有强大的科技与经济实力。

 观察世界风云的变幻及其原因, 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位伟大的世纪老人说过的一句话:

 科技是生产力, 科技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的优势就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的优势,科技已决定国家强弱民族辛酸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似乎成为了指引人类前进的阿拉丁的神灯。( 点评:

 列举科技的进步作用 , 结论承应主题, 前后呼应。

 )

 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所面对的困扰和灾难也越来越多。

 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沙尘暴屡屡肆虐, 地球升温, 海洋大片死亡, 土地沙漠化, 臭氧层破坏等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包括 SARA 的出现也是野生动物对高科技社会中人类的一种报复。

 核扩散, 核爆炸带来的灾难比如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 切尔诺贝里和事故造成的后果都是毁灭性的; 生灵涂炭的近代化战争比如世界大战, 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更是匪夷所思的; 还有科隆技术的出现也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威胁。

 在这里科技似乎成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点评:

 概说了 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以潘多拉的魔盒作结论, 虽然能呼应主题, 但转折太突兀, 最好能点出人类在其中...

推荐访问:小论文撰写方法: 撰写 完整 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