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生命整体成长

时间:2024-03-08 16:21: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娟

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了相关的活动感受和体验,导致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之外不愿看到的诸如言行相悖、口是心非、人云亦云等现象。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实践性学科,内容囿于教材、时空囿于课堂、方式囿于说教上。当教材知识遭遇生活尴尬,当机械说教遭遇多元现象,当线性结构遭遇立体成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就可能遭遇危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超越教材、走出课堂,进而讓有限的活动能够生发出无限的可能。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充分彰显活动的育人功能、体现活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性成长。

一、链接经验,优化教学内容

链接学生的经验,将教材有限的内容与学生无限的生活和经验相对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超越教材,是促进学生生命整体性成长的前提、条件和根本性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教材中的知识是具有一般性、普适性特征的,是根据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编写的,它的实践、展开必须与学生的具体经验相结合。教材的结构是线性的,而学生的生命成长则是立体的。教材的条文、律令等是简单化的,而学生的生活等是复杂性的。链接学生的经验,就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链接学生的经验,要注重“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有形教材”与“无形经验”等的对接。打破教材、课堂的边界,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回归生活,突破课堂、教材的局限、制约,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盈和灵动。比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中的“家的意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素材。由于这些素材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因而更具有亲和力,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生活化、经验化的素材,在多媒体课件中的相关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有学生搜集的照片很温馨,如小时候爸爸妈妈教自己走路的场景;
如自己发高烧,爸爸将自己抱在怀里的场景;
妈妈往自己的碗里夹菜的场景,等等。还有学生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真实的照片,比如地震来临时妈妈保护孩子的照片;
父亲在风雨里、烈日下努力劳动的感人场景,等等。这些生活化材料的引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素材,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层面,而是走向了一种具体化、现实化的层面。这样的一种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形成一种认同感。

二、催生情感,优化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不仅内容要链接学生的经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更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以情生情,从而让学生对相关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内在的情感共鸣、情感认同、情感升华。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迁移。情境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内驱力,也是学生实践的动力引擎。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是情感育人的基本路径。比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选择“弘扬社会正气”“体现为人民服务”等典型性素材,实现了情感迁移,促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呈现了来自本班学生真实生活的一组题材,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受到情绪、情感的渲染,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等良好品质。情感能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能引发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认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行为。如,在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有学生认为,应当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社会、报效国家,体现生命的意义,有学生提议,周六日可以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劳动,体现生命的意义,还有学生建议,可以到社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现生命的意义。在这些提议之中,有的指向当下,有的指向未来。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现实性行动,比如参加一些公益性劳动等,同时又要肯定学生对未来的美好理想的憧憬而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知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让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情绪、情感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身的情感育人,也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以境生情,还可以通过师生、生生的交往以情生情,等等。在情感的渲染、迁移、共鸣、认同、升华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情感建构。相较于认知建构,情感建构更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嵌入要素,优化教学过程

指向学生生命整体发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展开,更要从教学过程上展开。从教学过程上展开,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布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可以借助一些事例,引导学生思辨,等等。借助“问题”“任务”“事例”等手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笔者将其称之为“嵌入要素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能优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嵌入相关的要素,如问题、任务、事例等,能让学生突破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低阶认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要突破教材局限、课堂局限,就必须设置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就必须设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实践,就必须援引相关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嵌入要素,能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思维力,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实践力。比如,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例,从“爱国心”“爱国志”“爱国情”“爱国行”等四方面入手,并用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如果说邓稼先等科学家研发原子弹失败,他们的人生选择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如何表现我们的爱国之情?等等。借助事例和问题,引发学生的热烈研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辨,包括因果性思辨、层次性思辨、辩证性思辨等。如,在“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一问题的思辨之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家”与“国”两个字进行思辨,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等思想。这样的一种嵌入要素式的教学,能优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走向丰富、走向深刻。

嵌入要素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而且能促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情感,引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行为。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情感驱动下应用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实现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促进学生生命整体性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法治道德生命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3期)2015-12-04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

推荐访问:促进学生 成长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