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

时间:2024-02-19 13:21:02 来源:网友投稿

赵童飞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产生的收缩、沉降等病害问题,结合施工设计与施工规范,在基础底板、梁、墙等位置进行临时施工缝的留设及相关施工。在进行后浇带设置过程中,其位置、距离等都需要通过准确的计算确定,尤其是宽度的确定需充分考虑施工的便利性,以免产生应力过度集中而发生裂缝问题,通常为800~1200mm。卫生间、地下室等防水要求较高的位置需要设置后浇带,需对止水带构造进行深入考虑,确保较好的止水效果。按照不同的作用,后浇带通常可分为沉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三种。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甚至在施工后期会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此时借助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该项技术主要指的是为了避免现浇混凝土结构因为不均匀收缩、沉降以及外界气温变化而导致裂缝问题出现,工作人员根据标准要求来预先设置特定宽度同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混凝土带于梁、墙、板等部位的一类施工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解决裙房及基础设计问题。一般来说,若是建筑物高度超过22层则需要借助后浇带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后浇带的设置主要是能够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的重力沉降影响,包括裙房结构及基础沉降问题。利用后浇带设置能够将裙房结构划分为两个部分,再经过对沉降量的准确测量、计算,得到准确的整体结构内部应力,明确主楼与裙房的施工顺序,缓解沉降问题;
2)解决温差收缩问题。后浇带施工在预防结构变形裂缝问题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大体积结构浇筑过程中每间隔一段距离设置长宽合适的后浇带,采用钢筋进行后浇带缝隙连接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收缩应力,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能够有效解决沉降问题。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设置能够暂时分割施工主体结构,进而能够在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之后在进行与裙楼之间连接部位的施工,有效避免了主体结构的大量沉降而影响裙楼结构稳定性,同时又能够将主体结构与裙楼连接成为一个施工整体[1]。

我国太原市某建筑建设面积为1320m2,施工设置地下2层,地上12层。其中,地下1、2层为停车场,地上1、2、3、4层为商业办公场所,5层以上为住宅。由于该建筑工程的长度达80,需要设置后浇带进行施工。从筏基开始进行后浇带设置,朝着一定方向采用对齐的方式进行布置,采用钢筋进行后浇带的衔接,未出现断裂现象。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现场勘查,结合施工实际进行后浇带设计,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后浇带设置的位置受力通常偏小,如在梁、板等跨度1/3结构处,或者是弯矩、剪力较小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在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没有进行断离处理,而是选择让钢筋连续通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需要对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进行临时性的断开处理。

3.1 做好前期准备

为避免后浇带施工出现漏浆问题,需要对后浇带周边浇筑的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同时需要与钢筋支架配合做好两侧的隔档,避免浆液流出,以及需要及时做好后浇带施工区域的清理作业。这些都是在后浇带施工前需做好的充分准备。此外,若是后浇带的防水施工要求较高,如地下室底板、卫生间底板等,不能采用直搓的方式进行后浇带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空洞与裂缝问题。唯有做好全面、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确保后浇带施工的较高质量[2]。

3.2 封闭式浇筑施工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是后浇带施工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混凝土收缩裂缝问题,则需在完成施工浇筑之后的两个月后,再进行后浇带的封闭式浇筑施工,如此可确保混凝土构件收缩成型。若是在建筑主体与裙楼之间设置的后浇带,则需待主体结构沉降稳定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封闭式浇筑,通常是在建筑主体封顶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封闭式浇筑施工。为更为精准地掌握不同建筑工程之间的沉降值,可采用专业的器具仪器进行沉降量检测,确保沉降量满足施工需求后方可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封闭浇筑施工。

3.3 底板后浇带施工

在对建筑底板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三层钢丝网的铺筑,来对侧模进行保护,同时需要采用钢筋作为混凝土楼板骨架。此过程需要注意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漏浆问题,确保较高的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处于后浇带内的连接钢筋骨架与底板钢筋不能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同时避免钢筋骨架与水的长时间接触而发生锈蚀,以及避免污水、废弃物等进入后浇带。

3.4 地下室后浇带的防水施工

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防水施工有着较高要求,同时也会对后浇带施工造成较大影响。许多建筑工程施工通过在外墙与底板后浇带,以及两侧混凝土接缝位置设置钢板止水带的方式进行防水处理。值得注意的是,需将钢板止水带厚度控制在3mm左右,宽度控制在300mm左右。完成外墙后浇带施工后需要采用预制挡土板进行外部防水,注意确保挡土板与底板抗压板的配筋尺寸、数量一致,同时将单层防水卷材铺设在挡土面上,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效果[3]。

3.5 后浇带混凝土配制、浇捣与养护

后浇带浇筑施工使用的混凝土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确定强度,选用无收缩或者是微膨胀的混凝土为宜。混凝土、砂石骨料等的配比需要经过试验确定。在实际施工中,为有效提高后浇带的混凝土配制质量往往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1)降低水灰比,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严格控制,采用添加早强型减水剂的方式,将水灰比控制在0.4以下,将坍落度控制在1~3mm以内;
2)采用添加适量UEA膨胀剂的方式形成能够收缩自补的混凝土;
3)配置微膨胀混凝土,采用为膨胀水泥与水、砂、石子以合适的比例进行混合,微膨胀水泥主要是采用普通水泥加入一定比例的生石膏获得,在实际施工中还可以根据施工需要进行合理调配,获得理想的混凝土膨胀率。

在进行混凝土拌制过程中需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利进行生产,控制好浇筑顺序,尽可能地由一端向另外一端以分层斜面的方式进行浇筑,避免振捣施工形成侧向压力而影响施工质量。以及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的方式,避免出现施工缝问题。在完成后浇带的浇筑施工之后还需做好相应的保养措施,尤其重视做好对表面的收面处理。若是较大体积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在完成收面作业之后还需采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保温养护,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避免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微膨胀混凝土浇筑的后浇带需采用蓄水养护的方式维持一周以上的养护管理,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膨胀率[4]。

4.1 局部底板钢筋保护层断裂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粒径往往较保护层厚度大后浇带 留置时没有考虑局部底板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断开情况。后浇带施工的粗骨料粒径要较保护层厚度大,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较为常用隔断钢丝网法进行分割施工,避免出现混凝土浇筑过程大量粗骨料的集中。受到振捣施工的影响,部分水泥砂浆流失,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蜂窝、麻面问题,降低后浇带的抗渗性与承载力,也加速了钢筋的锈蚀问题。若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拆除所有构件,则需在后浇带封闭前进行浇筑施工。此外,在进行总体支撑拆除存在较大难度,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成本。

4.2 止水钢板位置混凝土断开

止水钢板位置的混凝土断裂也是后浇带施工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是采用将止水钢板顶部和底面钢筋焊接的方式进行处理,再配合钢丝的使用来断开钢板。由于这一位置的后浇带施工空间较为狭小,具备较高的施工难度。加上不能确保隔断设置能够充分满足施工要求,也会对施工流程的检验造成不利影响。而采用将止水钢板焊接在受力钢筋上会。焊接施工的成本较高,安全系数也比较低。尤其是后浇带浇筑后需要进行凿毛,此时将会花费较高的时间成本,并不能有效改善建筑整体结构性能。

4.3 新旧 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问题

后浇带施工前需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需要赶在封闭前进行必要的凿毛处理。工期的延迟也会对后浇带的封闭时间造成较大影响。若是施工工期相差较小,后浇带及其中的金属物质不会与水发生直接接触,避免了钢丝网与水直接接触而发生锈蚀。钢丝受损,现场施工人员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凿剔。这样的施工方式范围较为狭窄,浇筑施工能够充分满足抗渗要求。而许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会导致成本不断增加,以及影响后浇带的施工质量[5]。

5.1 优化底板钢筋保护层

在施工成本控制方面,施工企业可通过在对后浇带施工模板进行断开设置的方式,也就是将混凝土浇筑条设置在后浇带混凝土断裂的位置,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混凝土条的使用宽度需结合后浇带的设计宽度进行确定,同时选择结构应力较小的位置进行后浇带的布置。在地下室后浇带、超长楼面后浇带设置中,需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温差,尽可能地降低应力。尤其需要将后浇带的间距控制在合适范围,充分发挥后浇带设置施工的重要作用。

5.2 优化止水钢板布置

在完成底板钢筋施工后,需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止水钢板的安装。在进行安装施工前需准备高度合适的混凝土支座,做好止水钢板焊接点位的预先设置,做好对止水钢板与底板钢筋的固定措施,采用铁丝捆绑、钢丝网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整个布置过程需要确保钢筋桩位置的固定不变,以及保持钢筋桩与上端钢筋的一致高度[6]。

5.3 优化接触面凿毛处理

在混凝土初凝后,施工人员需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钢筋网的拆除,然后采用钢刷进行接触面的处理,使混凝土表面形成齿样,之后采用清水进行处理面的清洗,采用水泥浆对裸露在外的钢筋进行涂刷,避免与空气接触。水泥浆材料的选择需与混凝土的配合比保持一致,但不能掺拌粗骨料。完成钢筋的涂刷防锈处理之后需要对后浇带进行封闭,避免杂物掉落其中。经过优化的接触面凿毛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对于施工工期较紧的现象,可采用预制板对沉降后浇带进行事前封闭的方式,也能够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5.4 优化 后浇带的平面布置

在案例建筑工程施工中,尽可能将后浇带设置在结构应力较小的位置。在进行平面布置过程中,严格落实“抗防兼具,以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在形体交接位置进行地下室的建造设计。采用设置超长楼面后浇带的方式对温差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降低了应力影响。注意需结合建筑长度将后浇带设置间距控制在合理范围,案例建筑物为矩形建筑物,将后浇带间距设置为30m,结合建筑结构以及出于施工便利,将后浇带宽度设计为800mm。

5.5 优化 支撑体系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置需要经过经缜密测量与计算后设置支撑体系。经测量、计算,案例建筑工程采用独立设置后浇带支撑与模板的方式平衡结构的受力情况。通常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可采用上下调节的支撑方式来避免出现顶板坠落等问题。在支撑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后浇带两侧的受力支撑要设置2排以上,并确保各排间距设计合理;
2)由于悬臂结构梁的形成需以后浇带局部断开作为基础,因此需要尽可能早的进行支撑拆除,同时能够作为其他支撑的备用;
3)为确保后浇带支架安全可靠,应在平行方向加上扎带;
4)结合施工设计与现场的轴线定位对模板的安装标准进行合理确定,确保模板结构完整、严密,支撑稳定。

5.6 优化加固处理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钢筋施工会对后浇带的应用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需要对钢筋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实际操作工程中需注意把控以下要点:1)要分裂断开后浇带的梁板受力钢筋,发挥筏形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实用性;
2)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受力筋的衔接,将加筋率控制在30%以内;
3)结合工程实际于两侧增加混凝土垫块和马凳,并放置密实,确保钢筋绑扎高度和保护层满足设计范围。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更好地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但是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复杂性,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把控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剖析技术应用常见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凸显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质效提升。

猜你喜欢后浇带底板钢板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8期)2022-09-22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9期)2021-07-16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7期)2021-07-16软土地基上超长底板节制闸沉降及应力分析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6期)2016-04-16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中国房地产业(2016年9期)2016-03-01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现代冶金(2016年6期)2016-02-28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大型铸锻件(2015年4期)2016-01-12底板巷一巷两用的回采工作面防火实践江西煤炭科技(2015年1期)2015-11-07底板隔水层破坏的力学模型及破坏判据江西煤炭科技(2015年1期)2015-11-07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焊接(2015年3期)2015-07-18

推荐访问: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