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魫~”条释义商补

时间:2023-12-01 20:21: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魫”又称鱼枕,指鱼脑骨。宋代以来,人们将鱼枕熬煮加工后用来制作头冠和各种器具。文章在名物考辨的基础上,分析了“魫角冠子”“魫窗”“魫灯”“魫版”“魫笏”的形制,以补正《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魫~”条的收词和释义阙失。

关键词 魫冠 魫角冠子 魫窗 魫灯 魫版 魫笏

名物词的释义是辞书编纂的重要内容。欲明物,先解物,黄金贵、王建莉(2007)提出用解物释名法来训释名物词:“所谓解物,就是在文化层面上辨物、识物,然后揭物,揭示某个名所代表的物之本质、特征、外部形态及其生成发展的轨迹。”对物的认识不清晰,就难以精准地解释相关名物词,进而影响辞书编纂的质量。

“魫”又称鱼枕,为鱼脑骨。元戴侗《六书故》卷二十一释“枕”:“鱼脑中骨可为器者亦谓之枕,别作魫。”《正字通·鱼部》:“魫,讹字,鱼脑骨曰枕。《尔雅》:‘鱼枕谓之丁。俗作魫。”由于对“魫”的认识不足,辞书中“魫~”条的释义多不准确。《汉语大词典》所收“魫~”条词语如下:

魫1 shěn鱼子。

魫2 zhěn鱼脑骨。可作装饰品。

魫2角冠子 见“魫冠”。

魫2冠 古时以鱼枕骨为饰的冠。

魫2窗 以鱼枕骨为饰的窗。

魫2燈 用鱼脑骨架制成的灯。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与“魫2”相关的词语。“魫”“魫冠”学界已有相关研究。王惠莹、陈芳(2018)对鱼枕的材质特点和鱼枕冠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胡绍文(2020)对其进行了辨正,“魫”的主要特点如下:颜色洁白;
大小不一,大的青鱼枕直径3厘米左右;
质地易碎,遇到蛊毒会爆裂;
鱼枕经过高温熬煮色如琥珀、晶莹透明,再经拍打变薄,可以用来制作头冠、酒杯、屏风和简板等。“魫冠”并非“以鱼枕骨为饰的冠”,而是将鱼枕骨熬煮冷却后打薄,再用铸模制成的头冠,色泽莹洁剔透,宋元时期非常流行。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汉语大词典》中“魫角冠子”“魫窗”“魫灯”条加以辨释,并对漏收的“魫片”“魫版”“魫笏”条进行补充。

一、 魫 角 冠 子

《汉语大词典》:“魫角冠子,见‘魫冠”;
“魫冠,古时以鱼枕骨为饰的冠”。孙晨阳、张珂(2015)《中国古代服饰辞典》“魫角冠子”“魫冠”的释义与《汉语大词典》相同。

两部辞书释“魫角冠子”,均引用《东京梦华录》孤例:“修幞头帽子,补洗魫角冠子。”此例异文较多。《东京梦华录》现存的最早版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作“补角冠子”。又作“补洗魫角冠子”,如秘册汇函本、汲古阁本景元钞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等。又作“补角冠”,如日本静嘉堂文库本,此本为黄丕烈所藏元至正年间刻、明初印行本;
现代点校本多以此为底本,如《东京梦华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3、邓之诚(1982)119《东京梦华录注》、伊永文(2007)373《东京梦华录笺注》,均作“补角冠”。

按:“魫角冠子”确,元刻本“角冠子”为形近讹误。据洪钧陶(1984)4061:“鬼”字草书,皇象作,赵构作,赵孟作,字形与“冘”非常相似。“”是一种鱼。《玉篇·鱼部》:“,于鬼切,鱼。”《正字通》:“,旧注音委,鱼名。”文献中不见以“”做头冠的记载,魫冠、鱼枕冠却较为常见。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买》有“修幞头帽子,补修魫冠”。

笔者认为:“魫角冠子”不是魫冠,而是魫冠与角冠的合称。“魫冠”指鱼枕冠;
“角冠”指白角冠,用磨光的牛角制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鲎十二足,壳可为冠,次于白角。”《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七收录鲍溶《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赠白角冠》,将白角冠作为馈赠之礼,可见其在唐代已经流行。宋代的白角冠梳也风靡一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七《宋纪·仁宗皇祐元年》:“先是,宫中尚白角冠梳,人争效之,谓之内样。其冠名曰垂肩,至有长三尺者,梳长亦踰尺。”宋江休复《嘉祐杂志》:“钱明逸知开封府,时都下妇人白角冠阔四尺,梳一尺余。”宋毛珝《吴门田家十咏》其八:“田家少妇最风流,白角冠儿皂盖头。”从宫中、都下到田家,女子都流行戴白角冠。宋仁宗时期,鱼枕冠也风行起来。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记载:宋仁宗之后,“侈靡之风盛行,冠不特白角,又易以鱼枕;
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魫冠和白角冠都是宋代流行的冠饰,其材质分别为鱼枕和牛角,容易破损,所以修补“魫角冠子”的手艺人应运而生。

二、 魫窗

魫窗,《汉语大词典》释为“以鱼枕骨为饰的窗”,不确。其实,魫窗是用魫片做窗格的窗子;
魫片是将鱼枕骨高温熬煮、冷却凝固后切成的薄片。魫片的主要功能不在装饰,而是用来采光,作用类似古代的明瓦、今天的玻璃。

文献中有以魫作窗的记载:

(1) 春浅政宜氊作幕,夜凉深恨魫为窗。(元袁桷《无题次伯庸韵》)

(2) 国朝宣徳间,南昌况公钟受敕知苏,始作亭于上。四隅之柱以石,四面之窗以魫。(明黎扩《新修道山亭记》)

(3) 蚬蚝可作灰,蚝又可以结环堵,其靥谓之镜,可以作窗,若鱼魫然。(清王永瑞《新修广州府志》卷十《物产》)

例(1)“魫为窗”、例(2)“四面之窗以魫”,均言用魫为原材料来做窗;
例(3)言蚝壳、魚魫可以做窗。将大的蚝壳打磨得薄而亮,用来做窗格,轻薄透光,这种窗子称蛎壳窗、螷壳窗。宋俞琰《螷壳窗》:“非蚌非螺片片平,玲珑八面总装成。刚刀刬薄如云母,砺石磨光似水晶。海气满棂长带润,月华过隙倍增明。黄昏照映银台烛,只欠梅花瘦影横。”蛎壳窗的制作方法见于《清稗类钞·工艺类·制明瓦》:“明瓦,以蛎壳磨薄,成半透明之片,夹以竹片,嵌于窗,未有玻璃以前多用之,南方制此者至多。”

魫如何做窗,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鱼枕与玳瑁质地相似,清洗、打磨的方法相同。(胡绍文 2020)我们可以从玳瑁制作器具的方法来类推。

(4) 《南州异物志》曰:瑇瑁,如龟,生南方海中,大者如蘧蒢,背上有鳞大如扇,发取其鳞,因见其文,欲以作器则煮之,因以刀截,任意所作。冷,乃以枭鱼皮错治之,后以枯条木叶莹之,乃有光耀。(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宝玉部》)

玳瑁高温熬煮后变软,再用刀切成所需的形状,冷却后加以打磨,使之富有光泽。将玳瑁熬煮后切成薄片来做窗格,便是“玳瑁窗”。唐徐寅《鲛人室赋》:“度木何人,范环堵于琉璃地上;
作嫔谁氏,织轻绡于玳瑁窗中。”明李东阳《燕长沙府席上作》:“郡庭开宴倒银缸,绮席朱帘玳瑁窗。”

蛎壳窗用打磨后的蛎壳做窗格,玳瑁窗是将玳瑁鳞熬煮切片做窗格。我们可以推断:魫窗当是将鱼脑骨熬煮冷却、切成薄片镶嵌在窗格中;
魫片轻薄透光,便于采光。这也可以从魫窗的特点中得以验证。用魫片做窗格的魫窗薄、透,夜晚会给人寒凉之感,文学作品中多有呈现。写魫窗之薄,如明沈周《仕女图》:“魫薄窗虚日映楼,杏花风荡玉帘钩。”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二《王生渭塘奇遇记》:“窗薄涵鱼魫,炉深喷麝煤。”自注:“魫,鱼骨,通明如玳瑁,故妇人以巨鱼魫为首饰,或以傅窗。”魫窗之透,文人也有吟咏。或在夜晚透出月光,如明樊阜《西楼怨为孔宗鲁悼亡作》:“魫窗月白光如洗,双泪如铅洒髹几。”或在白天透出日光,清李慈铭《拟李昌谷美人梳头歌同子九叔云莲士作》:“魫窗晃眼朝霞明,络珠帐揭春寒轻。”宋张先《玉树后庭花·上元》:“宝床香重春眠觉,魫窗难晓”,则是夜深漆黑无光投射、期待天明的情景。魫窗薄透,会引起寒凉之感,如例(1)“夜凉深恨魫为窗”。再如明朱权《宫词》:“魫鱼窗冷夜迢迢,海峤云飞月色遥。”明郑真《用李廷琼寓中都口号韵》其二:“燕寝声传城柝近,魫窗凉透水云轻。”这种寒凉的心理感受,正是因为用轻薄透明的魫片做窗格,而不是用鱼枕骨做装饰。

三、 魫灯

关于魫灯的形制,有两种说解。一说是鱼脑骨制成的灯。《汉语大词典》释为“用鱼脑骨架制成的灯。”吴山主编(2011)《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魫灯:古代灯名。宋元时有此灯名。用鱼脑骨架制、镂刻金箔、玳瑁等为饰,极精致奇巧。”俞理明等(2020)343释为“用鱼脑骨制成的燃油灯”。一说是用鱼脑骨做装饰的灯,华夫主编(2017)115《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亦称‘鱼魫灯,灯名。魫,鱼脑骨,可以之饰灯,故称。”

诸家释“魫灯”,皆引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外此有魫灯,则移镂犀珀玳瑁以饰之。”但此例记载魫灯用犀牛角、玳瑁等加以装饰,并未言明其制作材料和工艺。

从文献记载来看,“魫灯”是用魫片做灯罩的花灯或仪仗灯;
并非用鱼脑骨做装饰,也不是普通的燃油灯。

鱼枕轻薄透光,可以做灯罩。明杨慎《异鱼图赞》卷三“青鱼”条“江有青鱼,其色正青。泔以为鲊,曰五侯鲭。枕如琥珀,可以笼灯,亦为冠笄,以?丽婷。”自注:“鱼魫即青鱼枕骨也。可为灯罩,又作女冠。”文献中多见“魫”做灯罩的记载。

(5) 魫灯一对,红油铁骨,以魫为笼,余同纸灯。(《大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五《亲王仪仗》)

(6) 魫灯一对,红油铁骨,下有烛盘木座,以魫笼之,竿同纱灯。(《大明会典》卷一百八十五《郡王仪仗》)

(7) 红油纸灯笼六,竹骨竹丝编笼;
魫灯六,用魫为之。(明郭正域《皇明典礼志》卷十七《大驾卤簿》)

以上三例“魫灯”均为仪仗灯,特点是用魫做“笼”——灯罩。制作魫灯要用魫片。明朱衡《请停造鳌山灯疏》:“传奉到监,本监钦遵行据油木工官郝江等开呈,该用楠杉板、枋木植、金箔、银珠、青碌、铜铁、魫片等料,本监节经造办,别无余积。”明徐渭《古今振雅云笺》卷七笺注祝允明《玉魫兰》诗:“鱼魫兰,兰质莹洁,如海中鱼魫骨,取截片作灯。”将魫片加热粘连,便可做成完整的灯罩。明宋诩《宋氏家规部》卷四:“鱼?,火钳之连为全幅,制花灯,叶色明于羊角,置水中视,则见旋纹。”

魫片轻薄透光,做成的魫灯晶莹剔透。由于取材不易、造价高,魫灯不见于日常家用,除了仪仗灯,魫灯多用作花灯,明清文学作品中多有吟咏。如明王鏊《咏鱼枕灯》:“火树千枝总不如,莹然光彩透冰壶。共言鱼枕春裁玉,忽讶龙涎夜吐珠。云母屏开云影动,水晶帘展水纹铺。香罗万眼夸吴市,琐细空劳咏石湖。”“冰壶”“云母屏”“水晶帘”描绘出一派流光溢彩、晶莹剔透的花灯画面。清孔尚任《咏鱼魫灯》:“锦鳞冰作骨,谁始制灯看。熟透樱桃颗,擎来玛瑙盘。山花垂晓露,海日上春竿。宝色年年艳,东风吹不残。”魫灯光彩莹然,清人有点魫灯看秋菊之俗,灯光花色互相映衬,色彩斑斓,谓之“菊灯”。清孔尚任《节序同风录》:“张灯看菊,或鱼魫或羊皮,五彩绚烂,掩映花光,曰菊灯。”

魫片作灯罩可以防水,明人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用红色的魫灯来传递军事情报。

(8) 若夫烽燧之制,古人昼则燔燧,夜则举烽。偶遇风劲,则烟斜而不能示远;
值霖雨,则火郁而不能大明。宜于墩台之上立为长竿,分为三等,上悬红灯,以灯数多寡为虏缓急众寡之候。所谓红灯者,煅羊角效鱼魫为之而染以红,遇夜则悬以示远,数百里之间举目可见矣。(明丘濬《大学衍义補》卷一百五十《守边固圉之略》)

(9) 前明边堠,挂红灯其上,魫、鱼皮为之,胶以羊角,雨湿不坏。(清严遂成《海珊诗钞注》卷四《曲峪镇远眺》“洗兵一雨红灯湿,羊角魫鱼堠火明”自注)

以上两例写明代烽火台上,利用羊角、鱼枕熬煮后制作的红灯,在风雨天气传递情报。制作红色的魫灯,只需在熬煮鱼枕时加入药材,便可使之变色。《大明兴化府志》卷十四“石首鱼”条:“首中两石,不正方圆,名鱼枕,用药煮之,变成頳红,打搧作灯,名枕灯。”

四、 魫版/魫笏

文献中还见“魫版”“魫笏”,辞书未见收录。

(10) 必求善本,先用魫版依八法模搨,次用楮纸准九宫临仿,功夫精熟,变化自由矣。(元吕宗杰《书经补遗》卷二《小楷》)

(11) 问:“人皆曰竹而独名之以草者何?”对曰:“采绿之注,毛氏《传》曰:‘绿,木贼。《尔雅》曰:‘菉蓐草。陆机《草木疏》云:此草生于淇澳之旁,土人号为菉竹。茎叶似竹,青绿色,其性涩砺,可以洗魫笏,利于刃错。绿竹名义如此。”(元何异孙《十一经问对》卷二)

(12) 问:“既不以绿竹为竹,则此草之施于切磋琢磨如何?”对曰:“《草木疏》固云:此草生于淇澳,土人号为菉竹。以茎叶似竹,其性涩砺,可以洗魫笏,利于刃错。盖有不刀锯而切,不鑢铴而磋,不锥凿而琢,不沙石而磨。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故曰如。”(元何异孙《十一经问对》卷二)

例(10)讲练字时求得善本后,先用“魫版”拓摹,再用纸张临帖。例(11)、例(12)言菉竹草质地韧涩,可以用来清洗“魫笏”。“魫版”“魫笏”所指相同。“版”本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笏”本指古代臣子朝见君主时所执的狭长板子,在此均指代书写的简板。

“魫版”“魫笏”是用魫片做的用于临摹写字的简板。熬煮后的鱼枕轻薄透明,剪裁成片用来临摹,字迹清晰,既节省纸张,又古朴素雅。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二“鱼魫作简”条:“前辈以鱼魫作简牌,方广八寸,状如旧家红漆木简板。盖惜字省纸,又便于临摹古法帖。又见旧府第有象牙简板尤好,但不可隐写法书耳,且富贵气也。”古人贫困无纸时,也会剪裁鱼枕冠用来临摹写字:南宋名臣袁韶曾用母亲的鱼枕冠学书,元代杭州烈女王氏剪掉鱼枕冠供儿子学字。(参见胡绍文 2020)书法临摹有“硬黄”之法,将纸放在熨斗上,用黄蜡涂匀,其显字效果和鱼魫一样清晰。明周祈《名义考》卷十二《物部·临摹硬黄响搨》:“于古人书画,置纸在傍,视其大小浓淡形势而学之,谓之临;
以纸覆其上,随其曲折宛转用笔,谓之摹;
置纸熨斗上,以黄蜡涂匀,俨如魫角,毫厘必见,谓之硬黄;
就明窗上以纸覆映光摹之,谓之响搨。”

五、 结语

鱼枕骨经过熬煮、冷却、打磨后,轻薄透光,晶莹剔透,用于制作头冠、窗格、简板、灯罩、屏风和酒杯等。它的主要功能不在于装饰,而是制作的原材料。制作头冠和酒杯,是将熬煮后的鱼枕放到特定的铸模当中定型而成;
制作窗格、简板、灯罩、屏风等,则需要将鱼枕裁剪成片,再进一步加工。魫冠、鱼枕屏与宋代空灵素净的审美倾向有关;
魫窗、魫灯、魫笏则充分利用了鱼枕轻薄透光的特点,更注重实用功能;
酒杯“鱼枕蕉”则融审美和实用为一体,色泽晶莹剔透具有美感,鱼枕遇毒会爆裂,又可保障安全。明清时期,玻璃传入后,逐渐取代鱼枕,用来制作窗格、灯罩和酒杯等,魫窗、魫灯、鱼枕蕉消失。审美风尚的变化,导致魫冠消失。本来就不多见的魫版、魫笏,随着纸张的成本降低和普及,也很快消失。

鱼枕制品淡出生活,导致今人不解“魫”的功用。结合文献用例,《汉语大词典》还可补充“魫片”“魫版”“魫笏”三条。辞书中“魫~”条的释义可以修正如下:

魫2 即鱼枕,鱼脑骨,熬煮后可用来制作头冠或器具。

魫2冠 同“鱼枕冠”,用经高温熬煮,冷却凝固后的鱼脑骨制作的头冠。

魫2角冠子 鱼枕冠和白角冠的合称。

魫2片 鱼枕骨熬煮冷却后切割成的薄片,质地轻薄透光,古时用来做窗格、灯罩或写字板等。

魫2窗 用魫片做窗格的窗子。

魫2灯 用魫片做灯罩的仪仗灯或花灯。

魫2版 同“魫笏”,用来临摹写字的薄魫片。

魫2笏 同“魫版”,用来临摹写字的薄魫片。

以上“魫~”条名物词的释义探讨,也提醒我们:名物词的释义并非易事。全面认识和了解词语所记录的事物,是准确释义的基础。对于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名物词,我们要力争在穷尽语料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史,对该词所记录的事物进行详细的考察甄别,弄清事物的内外特征及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才可能得出词语的准确释义。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2. 洪钧陶编.草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 胡绍文.“鱼枕冠”辨正——兼与《宋代鱼枕冠考析》一文商榷.装饰,2020(12):42-44.

4. 华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下).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

5. 黄金贵,王建莉.解物释名——词义训诂的基本法.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编.汉语史学报(第七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86-205.

6. 孟元老(宋).东京梦华录(点校本).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7. 孟元老(宋)撰.鄧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8. 孟元老(宋)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9. 孙晨阳,张珂编著.中国古代服饰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5.

10. 王惠莹,陈芳.宋代鱼枕冠考析.装饰,2018(4):110-112.

11. 吴山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12. 俞理明,周俊勋,王宝红,等.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词汇释.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 200234)

(责任编辑 马 沙)

猜你喜欢汉语大词典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近代汉语词典》:
汉语词汇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辞书研究(2017年1期)2017-03-07从“全都”义同义复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瑕疵文教资料(2016年29期)2017-02-23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0期)2016-12-30评《〈汉语大词典〉研究》辞书研究(2016年6期)2016-12-23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8期)2016-11-10《汉语大词典》中休闲一词与大学体育发展的关系青年文学家(2015年29期)2016-05-09简论《隋唐嘉话》中的新词新义青年文学家(2015年5期)2016-05-09《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辞书研究(2014年5期)2015-05-11

推荐访问:汉语 释义 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