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教学探析

时间:2023-11-27 13:01:11 来源:网友投稿

曹海永

摘要:“语文园地”是语言的“园子”,是多姿多彩的“大观园”。丰富语言实践是该板块教学的题中之意。注重情境创设的体验性:通过组织具身学习,创设游戏情境;
开展主题研学,创设实践情境。注重素材组合的整体性:需关注“语文园地”内部各板块之间、各单元“语文园地”之间、“本身”与单元其他内容之间的素材组合。注重任务设置的挑战性:讲求适度拓展,让任务更丰富;
适度“越级”,让任务有层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园地;
情境创设;
素材组合;
任务设置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园地”,是语言的“园子”,聚焦语言的理解、体会、感悟、积累和运用;
具有学科性、丰富性和实践性,包罗万象,是多姿多彩的“大观园”。这样的园地,离不开学生的躬身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丰富语言实践理应成为“语文园地”教学的题中之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1]。如何通过其中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内容,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语言实践的品质,丰厚学生语言实践的底蕴?本文结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内容,探析其教学要点。

一、注重情境创设的体验性

“语文园地”首先是好玩的,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二年级下册八个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丰富多样,仅“识字加油站”就分别涵盖公园、职业、食物、玩具等各类元素。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朗读、分析、抄默的拘囿,走进具有体验性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参与,实实在在地获得。

(一)具身学习,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在游戏中学习。“语文园地”的教学,需要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学习。如“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出现了一组与儿童玩具相关的词语:陀螺、毽子、不倒翁、玩具枪、橡皮泥、七巧板、溜溜球、遥控坦克。为了让学生高效掌握这些词语,教师可以创设“玩具总动员”的游戏情境,带领学生认玩具、收玩具、说玩具、猜玩具。

认玩具,让学生看图说出玩具名称,调动自己的词语积累和认知积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类玩具,建立文字与图片的初步联系。收玩具,让学生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画、拼等,做好各种玩具词卡;
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要求,比一比谁收玩具词卡收得最快。说玩具,让学生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要求介绍清楚玩具的名称、特点、玩法……猜玩具,让学生现场用一个动作演示这个玩具的玩法,比如“抽陀螺”“踢毽子”“捏橡皮泥”“搭七巧板”“耍溜溜球”等,让其他同学来猜玩的是什么玩具。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玩具的玩法。比如,拿一个毽子,让同桌两人尝试不同的玩法,比比谁扔得远,还可以用书本来打毽子……然后全班展示,要介绍清楚玩法的创新点,并请其他学生提建议。

在这样的系列游戏情境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具身学习体验,由单一的字词学习转为立体全面的学习,默会的知识也巩固深化了。

(二)主题研学,创设实践情境

“语文园地”的教学还要向四面八方打开。教师要能根据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不同内容,让学生突破课堂时间和教室空间的限制,组织学生通过组团访学、汇报共学等研学方式,在切身实践体验中抓取不同层面语言实践的灵感,得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组织学生游览公園,绘制导览图;
品尝特色美食,记录并比较口感、味道等;
采访社会各种职业的工作人员,体验不同的工作;
行走长江路,争当文化场馆的小导游
等等。

以“语文园地六”为例,在“识字加油站”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停留在词语教学的层面,而要通过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展览馆、科技馆、研究所等场所,现场指导学生识字,了解与之相关的故事等;
可以发动家长志愿者带领“红领巾访学团”分赴博物馆、哨所、诊所等地,启发学生参观、体验、交流、汇报,不断深化语言实践。

实践情境就是学生“语文园地”学习的源头活水,主题研学促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建立语文知识、语言材料和语用能力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结。

二、注重素材组合的整体性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园地”获得知识与提升能力,除了活动化、游戏化的情境创设,教师还需注重素材组合的整体性:要打通学习素材之间的壁垒,使其前后贯通、相互联结,并有机组合,以使学生走出课堂时,能有对相关知识的整体建构和收获。教材在编排上是有整体考量和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落实素材组合的整体性。

(一)“语文园地”内部各板块之间的素材组合

关注“语文园地”内部各板块之间素材组合的整体性,需要我们发现“语文园地”每个板块素材之间的联结点。比如,在内容主题上的相对聚焦,在过程方法上的相互支持,在目标层级上的逐层进阶……例如,“语文园地一”的编排相对聚焦:“识字加油站”,让学生看公园导览图中识字;
“字词句运用”,让学生交流春天里看到、想到的景物,朗读句子;
“日积月累”,让学生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我爱阅读”,描写了笋芽儿在春天里快乐成长的场景。各板块内容的联结点是“春天”,据此,教师就可以设计“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朗诵会活动,将活动地点设置在公园,带领学生根据公园导游图分组寻访。可以分几个活动环节:第一,“我眼里的春天”——朗诵与自己看到的景物相关的阅读材料,如“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等;
第二,“我心中的春天”——朗诵与自己感受到的景物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暖暖的阳光”“温润的天气”等;
第三,“诗人笔下的春天”——朗诵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第四,“笋芽儿眼里的春天”——朗诵与“春天里的成长”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此,整个单元的相关素材就被有序组合了起来,学生自然而然融入朗诵会情境,在游览、观察、感受、品鉴、感悟中得到语言的生长。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语文园地”内部各板块之间的素材关联并不紧密,甚至相对独立,我们在组合素材时可以偏重主要内容,兼顾其他内容。

(二)各单元“语文园地”之间的素材组合

关注各单元“语文园地”之间的素材组合,需要教师整体研究每一册教材几个单元“语文园地”之间素材的内在联系,进而发现教学的逻辑点和生长点。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整体考虑:同样是一个板块的编排,在不同的单元中其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素材与要求是怎样勾连起来并渐次提高的。如二年级下册的八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二”的“字词句运用”部分是前后关联的编排:“语文园地一”要求学生“补充合适的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提供了“_____的天空、_____的阳光、_____的田野、_____的微风、_____的柳条、_____的草坪”等素材供学生填写;
“语文园地二”要求学生“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提供了“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
大树/又粗又壮/就像……”等素材供学生参考,仍然是表达对春天景物的感受。这和“语文园地一”是一脉相承的,但很明显,词语的实践运用已经升级到了句子的表达。可以将这两个单元的“字词句运用”素材组合起来,创设“寻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融入,感同身受,获得对天空、田野、柳条、阳光、微风、草坪的真切而丰富的感受。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无需讲授比喻句的知识,因为新课标附录3在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涉及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文体、文学等知识内容,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2]当我们找到这两个单元之间的整体关联,即可让学生在“寻找春天”的实践体验中,充分感受春天,用词语或句子表达出自己对春天景物的细致体察和喜爱情感。

(三)“本身”与单元其他内容之间的素材组合

这里的“本身”是指“语文园地”的内容。很多“语文园地”的编排,与本单元课文、写话、口语交际的编排有着丰富的内在联系。讲求“语文园地”本身与单元这些素材的组合,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让“语文园地”教学拥有更为丰厚的实践土壤,拥有更为坚实的实践根基。以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学为例,“语文园地一”的编排从“识字加油站”到“字词句运用”,再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都与第一单元春天主题的课文编排高度相关。如此,上文提及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朗诵会活动、“寻找春天”的学习活动,都可以整合相关的内容素材。教学“语文园地二”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识字加油站”所列举的词语,涉及各种职业,与本单元《千人糕》一文也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可以由一句话“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设计一个语言实践的练习:还有哪些食物或者事物,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出现在我们眼前?进而引出各种职业的角色,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角色扮演,可以介绍自己的职业名称、工作内容,还可以模拟工作场景等。这样的“识字加油站”,能在夯实学生字词基础、加强其语用实践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对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进而达成学科育人的教学价值和追求。

三、注重任务设置的挑战性

“语文园地”的教学需要设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语言实践内在动力和创造活力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实际上,儿童天生是喜欢挑战的,其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园地”教学要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力的无限可能性。那该如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呢?

(一)适度拓展,让任务更丰富

就语言实践而言,教材在每个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编排上也是各有变化的:语言的感受——补充合适的词语,如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语言的体会——读句子,如让学生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自己的发现;
语言的联想——读词语,如让学生联想表达的食物,拓展语言;
语言的积累——读背古诗、名句,如记诵关于奉献或诚信的句子、《弟子规》的节选、十二生肖歌等;
语言的表达——照样子说一说,再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立足这些內容设计挑战性任务,可以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拓展:除了天上的云、田野、大树,还有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它们分别像什么?拿出各自的画板画一画;
可以抓住春天里同一种景物让学生拓展——“书上说天上的云好像‘一群小绵羊,好像‘巨大的棉花糖,你觉得还像什么?画出你眼里、你心中的云”;
可以让学生用“像”“好像”“就像”等说一说,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和汇报的机会。

(二)适度“越级”,让任务有层次

“语文园地”的教学要基于教材,尤其是在低年级,但通过教材做适度的“越级”其实也是对学情更准确的把握。以“语文园地四”为例,教材在“字词句运用”中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写下来,分别是形容生气、形容高兴、形容难过。教学中,如果教师依托“你的心情我能懂”的体验性情境,设计演一演、说一说的学习任务,学生积累的词语就容易混乱无序;
如果教师往前迈一步,创设情境时还能为情境设置不同的层级,顺势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如让学生在演一演、说一说的基础上梳理出形容“生气、非常生气、最生气”、形容“高兴、非常高兴、最高兴”、形容“难过、非常难过、最难过”的词语,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的要求就更高,能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方向更为明晰。

参考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5,65.

猜你喜欢情境创设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情感读本·理论篇(2016年9期)2016-11-05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探析 园地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