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校本研修实践探究

时间:2023-10-01 15:15:04 来源:网友投稿

文 / 王昌东,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教师队伍要“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目前,对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校本研修组织形式与技术手段的融合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涌现出了多种形态的教研方式,如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从协同学习、协同教研、协同教学三个方面构建中高职教师协同发展策略(林志,2018);
“互联网+”“空中课堂”建设,实现县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刘睿瑞, 连洋, 张洪波,2019);
利用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学科学习网站进行互助备课学科学习网站可以开辟示范课堂,为教学研究拓展空间(魏杰辉,2019)。但是,“互联网+”背景下对教师教研的模式创新仍然面临着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定位选择难、技术支撑低效、效果评估模糊等现象(陈思,2018)。因此,持续深入开展“互联网+教研”模式研究,尤其是针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研修途径的探索,对促进校本研修优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1 跨域协同,互联网技术下的多元协作教研。网络的全面普及与应用,促进了教研模式的转型,为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开辟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所谓跨域协同,首先是打破空间的限制,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校区之间,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移动录播设备、智慧教室等来实现教研活动过程的全程视频实时传输与网络互动研讨;
其次是打破时间的限制,可以通过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把教研活动的信息及素材上传至网络平台,并开辟专门的讨论区、留言区,在设定主题的情况下组织大家进行研讨,再对结果汇总分析。例如本文的校本研修实例,当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相关的研修活动时,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开辟主题空间并安排专人主持,让教师们集体备课,并把授课视频放到网络平台,让大家针对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互助协作,集体议课、磨课,这样做即可以让授课对象用第三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又可以让大家在时间上自由度更大,不用再担心某个时间段有些教师因工作冲突无法参加活动的情况。最后,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我们甚至可以更方便地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一些话题的讨论,因为从教学素养方面来说,不同学科之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总之,跨域协同应该是打破时间、空间、学科限制的多元协作教研,有利于名师与一线教师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研讨互动,通过网上观课议课等方式,在摆脱时空束缚后,更有利于推进教研活动的常态化与有效性。

2.2 模式重构,互联网思维下的教研方式创新。互联网最具魅力的特点就是其开放性与共享性,“互联网+教研”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应该是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入传统教研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品质,促进教研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一种以提高教师参与度和获得感的全新教研组织形式。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构传统的校本研修模式,最终还是要解决传统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所以应该关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树立问题意识,从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性“问题研讨”。活动环节的设计要罗围绕问题展开,做到精简且有针对性。(2)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常态教研、专题教研和临时教研相结合,推进网络教研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3)以“教师为中心”落实活动。既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需求,又要考虑到活动组织的科学性,通过精细化的活动设计,获得教师的认同感,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参与感”与“提升感”,也要让教师在活动中有才能发挥的空间,既能让他们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又能实现“智慧众筹”。

2.3 精品共享,互联网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教研”背景下,我们要有流量思维和经营意识,要做到“雁过留痕”, 要通过大数据思维把教研活动中教师所迸发出的零散、琐碎、但又充满智慧的观念与想法汇聚起来,逐步积累成大数据,形成教学成果或主张,吸引广大教师参与。

在以提升课堂教学为目标的研修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校本研修活动结束后,成果往往缺乏提炼,或者有了成果,但资源共享的意识不强,且缺乏有效的共享渠道或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习惯用互联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握互联网思维开放、共享、共赢的核心,打造一个多主体互利共赢的研修环境。在互联网思维下,通过科学的环节设计和技术运用,实现过程性经验分享和研修成果的优质资源共享,从“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教学、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6个环节入手,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全员参与,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完善网络课堂运行机制,实现名师课在线共享等,最终实现教育智慧的共享。

猜你喜欢研修校本教研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年18期)2022-10-21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2年4期)2022-04-30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2期)2020-05-28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红楼梦》(新校本)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推荐访问:互联网 校本 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