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激励与地方保护(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26 12: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晋升激励与地方保护(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晋升激励与地方保护(全文完整)

 

 晋升激励与地方保护:

  一个基于政治控制权收益的解释

 刘瑞明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10069)

  内容摘要:

 本文在一个基于政治控制权收益为目 标的晋升激励框架下, 整合既有的理论认识, 利用一个模仿博弈模型, 对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同构及其引 发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给予一个完整解释。

 本文研究表明:

 在以政治控制权收益为目 标的晋升激励体制下, 出于对政治控制权收益中的相对位置的考虑, 在信息约束与风险规避条件下, 地方政府官员 将采取模仿经济发展战略上的方式最大化自 身利益。

 而这种经济模仿发展战略必然导致产业同构的形成, 这进一步引 发地区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原料市场的互相争夺, 地方保护主义与人为的市场分割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随后的经验验证中, 历史资料支持了 上述逻辑。

 最后,本文指出:

 由于政府组织中对相对绩效的激励需要与政府主导型经济中道德风险的两难冲突,从短期看, 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缓解这一冲突, 但长期来看, 产权改革和市场环境的维护才是出路所在。

 关键词:

 晋升激励

 政治控制权收益

 经济模仿

 产业同构

 地方保护

 一、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由于损害了 地区间的分工收益而受到了 普遍的指责。

 大量的研究( 如张可云, 2001; 魏后凯, 2001; 银温泉、 才婉如, 2001; 李善同等, 2003; 郑毓盛、李崇高, 2003; 林毅夫、 刘培林, 2004; Young, 2000; Sandra, 2002; Park, 2003; Naughton,2000; Bai, et al, 2003; 等)

 表明:

 我国区际贸易壁垒高筑, 区域市场分割严重, 区际专业化分工水平相对较低随之而来的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市场分割、 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的产生?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 既有的理论认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五类。

 第一类是财政分权说。

 这类文献强调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使得各地呈现种种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

 如沈立人和戴园晨( 1990)

 分析了 在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下的“诸侯经济” 发展中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现象。

 银温泉和才婉如( 2001)

 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财政分权体制强化了 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经济激励, 各地为保护本地资源、 市场和税基而各自 为战、 为寻求高额利润而过度进入某一行业。

 Young(2002) 更是在“生产法” 下, 利用大量的实证数据, 对中国的资源分配扭曲作了 测算, 他认为中国是在资源分配充满扭曲的情况下推行渐进的改革, 下放财权制造了 既得利益者, 地方政府为了 保护既得利益, 便会制造更多的资源扭曲, 认为中国的分权化导致了 地方官员 控制下的“零碎分割的区域市场”。

 Wong(1992)也认为财政分权是导致一些微观扭曲的因素, 例如更多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过度的投资和重复建设等。

 第二类是政府竞争说。

 政府竞争说强调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对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影响。①。

 由于这违背了 比较优势的发展原则, 从长期看将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

 ① 注意, 在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的严重性的测度上, 存在较大的分歧, 如我们所列的一些文献( 如, Park, 2003;Naughton, 2000; Bai, et al, 2003; 等)

 也指出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表现得并不那么严重, 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地区专业化程度是在不断提高的。

 我们认为, 这种分歧只是存在于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严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所有这些文献都没有否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广泛存在性和严重性。

 如周业安( 2003)

 认为市场化改革带来了 经济领域的分权, 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 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 由于垂直化行政管理架构和资源流动性的限制,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良性增长, 保护性策略和掠夺型策略可能被选择, 从而增加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 损害经济增长。

 依此, 认为合理的分权和促进资源流动的政策将有助于改变不利的竞争格局。

 与此相近的观点同样体现在其他一些文献里( 如, 周业安、 赵晓男,2004; 谢小波, 2004; 等)

 。

 第三类是晋升博弈说。

 晋升博弈说注意到政府激励体制中除了 财政经济激励外还存在一种更为根本的晋升激励。

 从晋升激励对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影响角度出发, 他们不仅利用经验数据验证了 晋升激励假说( Li, H., Zhou, L., 2004; Ye Chen, Hongbin Li,T, Li-An Zhou, 2005; ),而且构建了 一个零和博弈的政治锦标赛模型, 认为由于政治晋升博弈中一个官员 的晋升以降低另 一个官员 的晋升机会为代价的基本特征使得同时处于政治和经济双重竞争的地方官员 之间的合作空间非常狭小 , 而竞争空间非常巨大。

 从而解释了 我国长期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 “大而全” 的地区发展战略和地区间形形色色的产业大战和恶性竞争现象( 周黎安, 2004)第四类是分工抑制说。

 分工抑制说则将其视角重点放在分工上, 探讨是什么因素导致了 各地区之间的分工抑制问题。

 如王小龙、 李斌( 2002)

 的文章通过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表明, 地方贸易保护是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博弈的结果, 这一结果在短期内可能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 但长期内这将阻碍经济发展。

 陆铭、 陈钊、 严冀( 2004)

 考察了 在收益递增条件下产生重复建设和区域经济分割的根源, 认为由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产业比较优势和区际贸易利益分享份额的不同, 落后地区选择暂时不加入分工体系, 虽然它将失去当期分工的收益, 但却可以提高自 己在未来分配分工收益的谈判中的地位, 甚至可能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赶超。落后地区的这种战略性行为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其自 身是有利的, 但却造成了 社会总产出减少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第五类是赶超战略说。

 从自 生能力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赶超战略说认为改革以来中国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很大程度上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在分权式改革下的逻辑延伸。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是各个地方为追求自 身利益而忽略各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发展赶超战略的后果, 这种赶超战略将导致企业失却自 生能力, 最终导致效率的损失。

 为了 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促进经济增长, 必须首先彻底放弃各种形式的赶超行为, 并解决传统赶超战略所遗留下来的许多企业缺乏自 生能力和社会负担的问题( 林毅夫, 2003; 林毅夫、 刘培林,2005; )

 。

 虽然这些理论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为理解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提供了 很好的思路。但从逻辑上讲, 他们的理论不但各有偏颇, 而且它们只能回答哪些因素可以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问题, 而不能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问题。进一步地, 我们需要提出的问题是, 难道具备了 以上的各种条件,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就必然发生吗? 显然, 既有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是乏力的。

 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是, 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很大程度上来自 于区域经济产业同构。

 因为无论处在那种经济激励机制下, 如果不存在产业同构, 则地区间贸易对双方利益都有利, 贸易会自 动发生, 从而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也就不会产生。

 但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 以往的理论研究往往忽视这一点而直接探讨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或者将产业同构问题与之并列探讨, 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

 我们认为,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正是这类产业同构现象导致了 各地之间的产业大战、 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恶性竞争现象, 从而带来经济的低效率。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各个地区要在近乎相同的时间以差异甚小的规模发展相同的产业? 我们注意到, 既有理论的都至少未对广泛存在的产业同构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①。

 ②因此, 问题

 ① 必须加以注意的是, 周黎安( 2004)

 的模型中有两个重要的假设, 即地区产出外溢性假设和零和博弈假设。我们认为, 在如此严格的假设下, 其分析结果只是众多结果中的一种, 其并未进一步说明此二假设从何而来。而对于这一逻辑尤其是零和博弈假设的探寻正是本文的主题。

 ②当然, 并非所有的产业趋同都会带来低效率, 只有那些发展不符合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构现象才会引 起过度竞争和低效率。

 给予足够的重视。

 进一步地, 由于并未关注和探讨在信息约束和风险规避下的模仿行为导致了他们也不能将产业同构现象内生化, 而只能将之处理成为一个外生因素。

 这就使得在他们的论证中, 逻辑上缺少了 极其关键的一环。

 同时, 我们发现, 在周黎安( 2004)

 的晋升激励假说的框架下整合既有理论可以很好地将产业同构内生化, 从而很好地解释由产业同构引 起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现象。

 有鉴于此, 本文试图在一个以政治控制权收益为目 标的晋升激励框架下将既有理论整合, 并结合模仿行为经济学的逻辑, 在一个模仿博弈模型下, 给出产业同构及其引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的完整解释。

 限于篇幅与论述主题, 本文只关注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框架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进行理论阐述, 力图在一个以政治控制权收益为目 标的晋升激励框架下将财政分权论、 政府竞争论、 资源产权论、 晋升博弈论、 分工抑制论和赶超战略论整合在一起, 结合模仿行为经济学加以论述, 为产业同构及其引 发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的形成刻画一个严密的机制; 第三部分是模型部分, 利用一个简单的模仿博弈模型对产业同构问题给以解释, 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第四部分是经验实证部分, 从多个角度出发, 利用经验数据资料为我们的理论提供一个实证支撑; 第五部分是简短的结束语, 用以总结全文并为产业同构的治理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

  二、 理论分析

 分工带来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分工受市场制约”的“斯密定理” 揭示了 市场对于分工的重要性。

 杨格( Young, 1928)

 扩展了 这一定理, 将分工与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指出不仅分工取决于市场的大小, 而且市场的大小也取决于分工的深化。

 交易是市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专业化程度越深、 专业化种类越多, 分工结构越发达,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量就会越大, 市场也就越发达。

 从分工的角度看, 经济发展要求市场分工的不断细化, 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拓展, 最终形成统一的大市场( 王小龙、 李斌, 2002)。

 目 前广泛存在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 限制了 交易的自 由进行, 进而阻碍了 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最终将对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从本质上讲, 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是地区间产业同构的一个表现。

 因为, 如果不存在产业同构现象, 也即在各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分工的情况下, 地区间进行贸易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区域交易互利的前提下, 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不会存在。

 只有当地区间的产业结构是相同的这一前提下, 地区间为争夺市场, 才会出现各地为自 身利益, 人为设置贸易壁垒, 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才会出现。构成了 理解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市场分割的关键。

 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公共事务的代理,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可以直接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或间接的通过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对私人经济活动进行引 导。

 在地区资源产权国有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对于地区经济资源具有实质上的经济控制权, 其行为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具影响。

 因此, 对于地方政府的激励又成为理解产业同构及其引 致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关键。

 很多研究都指出,市场分割、 地方贸易保护主义等之所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其根源在于市场化条件下地方利益主体的自 利行为, 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矛盾的必然结果( 沈立人、 戴园晨, 1990; 王小龙、 李斌, 2002; 等)。

 虽然, 从另 一方面看,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 强力推动者的角色, 并且在地区经济民营化的过程中成为主要力量( 张维迎、栗树和, 1998; 钱颖一, 1997, 1998; 等)。

 而政府作为一种类似于企业的组织, 同样依赖于权威的作用才能有效运行( Coase,1937;张五常, 1992)。

 在这种权威组织中, 其组织形式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层级式( Hierarchy)

 的模式。一般而言, 在政府机构中, 有中央和各级区域政府之分, 它们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中央政府通过委托各个区域政府来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 各个区域政府通过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

 ① 可以检验, 无论是在晋升激励的框架下, 还是在财政分权激励的框架下, 这一论述都是成立的。

 ①因此, 产业同构问题

 制定对经济进行引 导或直接从事经济活动来达到经济发展的目 的。

 区域政府的发展战略、 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绩效。

 政府又是由一个个政府代理人构成, 我们称为政府官员。

 在政治体制中, 政府官员 具有不同的职能, 行使不同的权利, 划分是标志就是不同的官阶, 一个官员的官阶越大, 他所行使的职权相应的也就越大, 官阶越小, 则他所行使的职权相应的也就越小( 刘瑞明, 2005)。

 在中国的政治激励体制中, 对于官员的激励主要是通过政治控制权收益的增大来进行。

 这主要是因为, 当一个官员所控制的资源越多越有价值时, 他所享受的政治控制权收益越...

推荐访问:晋升激励与地方保护 晋升 激励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