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完整)

时间:2022-06-24 20: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完整)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

著名女主播董卿 成名前的奋斗史[图]

董卿考浙江有线电视曾有一段趣事董卿最早是在一个话剧团工作,后来一个朋友告诉董卿,刚刚组建的浙江有线电视正在招考主持人。骄阳似火,两个人就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去了。考试很简单,就是对着镜头说几句话,但当时她“一点儿镜头感也没有,特别不自在”,可没想到,她却被录取了。之后她成了一个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后来到了上海,再后来进入了现在的。

 

 


       董卿考浙江有线电视曾有一段趣事

 

       董卿最早是在一个话剧团工作,后来一个朋友告诉董卿,刚刚组建的浙江有线电视正在招考主持人。骄阳似火,两个人就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去了。考试很简单,就是对着镜头说几句话,但当时她“一点儿镜头感也没有,特别不自在”,可没想到,她却被录取了。之后她成了一个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后来到了上海,再后来进入了现在的。

著名女主播董卿 成名前的奋斗史[图]

 

 

        董卿误打误撞当主持

 

        董卿的童年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才生,对董卿的希望,就是她能好好念书,考一个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在董卿小时候,家里人谁也没想过她能成为一名主持人,包括董卿自己。那个时候主持人还没红火,家里连电视都挺稀奇的。董卿说,即便到现在,父母都很难想象她成了一个央视的主持人,“今年央视的挂历一月是我,这是按照台里10佳主持人的排名,我给我妈寄去,我妈打开一看,还是很惊讶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董卿小时候是文体爱好者、作文成绩很好,演讲比赛、唱歌跳舞、体育都好。和大多数喜欢文艺的女孩子一样,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是父母都不赞同董卿从事文艺工作,她不顾家里的反对,报考了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毕业大戏还演了《哈姆雷特》中的母后。

 

        毕业后董卿分在浙江省话剧团,但是到了团里之后并没有什么戏可拍。也就是在那一年,董卿的生活出现了变化,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董卿陪一个朋友去考试,自己也顺道考了一下。董卿至今记得那个夏天特别热,她穿着一条小连衣裙就去考试了,导演说主持一段吧,她也不懂要主持什么,导演说那你们就随便聊一聊,后来董卿就这样被录取了,“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呼机,我记得是传达室的大爷喊,董卿电话,我跑好远去接电话,知道自己被录取了!”

 

        董卿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她做主持又做编导,自己觉得自己都快成才了,而且杭州很美,平时上上班,周末去喝喝茶,生活很舒服。就在这个时候,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要向全国招聘,让她去试试,董卿并没有太在意,寄了个她的带子去上海,结果等了半年都没消息,以为没戏了。半年之后董卿接到东方电视台的一封信,通知她去复试,就过了。1996年,董卿来到东方电视台。

著名女主播董卿 成名前的奋斗史[图]

 

 

       休闲的上海生活

 

       董卿到了上海之后董卿才发现自己没什么事干,上海比杭州大多了,虽然董卿是从成千上万人中挑出来的,但没人待见她,“那个时候谁知道我是干吗的啊?我想浙江台毕竟还是个省台,而且我又会编又会写,但在上海就是没人理我,也没什么节目做。”由于日子闲着有些无聊,董卿就去考了上戏的电视编导系。

 

       董卿在东方电视台有起色的是1998年,主持《相约星期六》,一个类似《非常男女》的节目,节目样式讨巧,加上董卿清新自然的主持风格,节目一下子火了,知道现在这个节目还有。董卿也开始尝试什么叫小有名气了。

 

       1999年,董卿在东方台熬了两年之后,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个时候突然成立上海卫视了,董卿想,上海卫视是上星频道,面向全国,她当时觉得挺好的,即便要放弃《相约星期六》,她也几乎没犹豫就去了。到了上海卫视董卿才发现,就是串联节目。

 

       最初新频道成立的喜悦过去了,很快她就感到了失落,与此同时,《相约星期六》依然在,但是已经不是她的了,“一开始上街还有观众认识我,但是很快就会把你忘了,当时觉得很郁闷。”董卿三易其主,丢掉最受欢迎的节目,想找到更大的舞台,谁知换来的生活却是每天无所事事,那时她特别烦闷,也很少出门,甚至电视也不看,就在家读《红楼梦》、《唐宋诗词》。

 

       因此,董卿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她说,她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妈妈都会给她开书单,让她读书,上面全是《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这样的世界名著。一本书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她总能读完。有时读得实在太快,母亲会因怀疑而抽查她,找出名著中的某一章节,让她说说其中的人物关系,她的记性特别好,总能对答如流。

著名女主播董卿 成名前的奋斗史[图]

 

 

       董卿在上海的日子其实也很舒服,没事的时候喝喝下午茶,会会朋友,做做美容,健健身,但她觉得自己还可以做一些事情。在这期间,1999年到2000年董卿做了很多大型晚会,对现在的帮助很大。后来做了上海悉尼歌剧院连线的节目,也因为这个节目评上了2001年的金话筒奖,在当时评委几乎没有一个人认识她的情况下,全票通过。

 

       董卿这次获奖也为董卿带来另一次重要的机会,来到中央电视台。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正好一个负责人是当时金话筒的评委,对董卿有印象,就给她打电话。那个时候董卿已经不是很年轻了,不是20出头什么都无所谓了,毕竟在上海那段也是好日子,有名有闲,“我当时很犹豫,在上海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也许人的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从上海到北京,我害怕失去手上有的那点东西。

 

       而且工作七八年之后你会重新考虑自己还能做什么,女性要考虑要不要成家,这是很关键的年龄,选择会影响一生。“当董卿遇到选择的时候会用排除法,她会问自己,如果从此生命中再没有这个东西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再也没有中央台这个事,我能接受吗?我一定会后悔没有去试一下。”

著名女主播董卿 成名前的奋斗史[图]

 

 

       丢下一切来央视

 

       如果说,当年从浙江到上海的时候,因为不受重视,董卿的心理还有落差,这次董卿从上海到北京做好了一切准备,把能想的都想到了,陌生,恐慌,站在央视的舞台上面对不认识的观众,录完节目的寂寞,从楼上望下去这个地方不是你的。当时西部频道录节目在大兴,董卿也不知道大兴在哪儿,拿着大包小包的衣服鞋子,录完节目站在大兴的街道,一个人在寒风中打不到车,“来到央视不能说有落差,只能说和想象中的差不多。”

 

       那个时候她在北京的西边租房住,家里什么都没有,一个衣柜,里面堆满了衣服,董卿是对家装很挑剔的人,她打开装衣服的箱子,望着蹩脚的衣柜半天,还是把衣服压回箱底。第二天,她请人把窗帘换成布、纱、遮阳布三层的,它们在空房子的阳光中飘拂,有点像家了。

 

       刚到西部频道的时候,董卿每天就是拿着台本一个人嘀咕,西部歌王她都不熟,每次录节目之前都要查大量资料,她可以足不出户,哪都不去,就中午下楼吃碗面。但也就是因为如此,在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董卿可以在程序上不出任何差错。

著名女主播董卿 成名前的奋斗史[图]

 

 

       董卿在来到央视的两年中,董卿主持了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并从西部频道调入综艺频道,折取春晚主持的花冠。这其中的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董卿主持“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连续20天直播,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共有三十场,每晚直播近三小时。

 

       董卿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到十点直播结束,换掉主持礼服又进会议中心,和老师核对次日的考题,回家已是凌晨三点,董卿还要打着哈欠背台词。在经过了青歌赛“残酷”的考验后,董卿很顺利地主持了2005年央视春晚,首次作为“台柱”人物出现。而这个时候,大概不会有人记得,在十年之前,1996年央视和上海合办的春晚上,董卿还仅仅是个剧务。

 

       在成为央恃“当家花旦”之后,董卿也必须要接受一些她之前从没想过的遭遇。去外地主持节目,她的脚歪了,但是仍然主持下来,“第2天看见有报纸报道,说我受伤了,被送进医院,录像被迫终止,我也没当回事,想这个记者没有认真核实,结果接下来就发现有网友跟帖,说据内部人士透露,董卿根本没有送医院,纯属个人炒作。

 

       有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恶意的中伤,就是屎盆子扣在脑袋上的感觉。”董卿说,她是很有忍耐力的人,上学的时候女生都害怕中长跑,但那是她最擅长的,“所以,你的赞扬让我也高兴不了不久,你的诋毁让我也难过不了多久。”

第2篇: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业奋斗史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创业奋斗史》的内容,具体内容: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看看那些,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勇气,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一:...

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看看那些,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勇气,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

一:

刘枫:中科院硕士公共wifi市场创业

27岁的刘枫去年从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有几条康庄大道:要么继续搞科研,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要么听从导师的建议,读博;要么听从母校召唤,回到辽宁中医药大学任教;或出国、入伍、考公务员。如果留在北京,取得北京户口,也绝非难事,而他却作了个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选择——回到三线城市辽宁锦州创业。

他看好了公共wifi市场。3个月时间,他创办的"爱锦州"i-JinZhou公共wifi像一张无形的网,覆盖锦州670余商家。接下来,他打算做锦州的同城电子商城,争取实现不用逛街就能同城购物。

目前,他创办的公司营业额已有**万元,成本开始逐步回收,他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这个收入至少还会翻上几番。

凭借学到的知识,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刘枫想自主创业的想法并非偶然,早在读研究生期间,每次做课题时,他都能把所研究的东西和社会应用联系在一起。

一次,他的导师以研制了一种菌剂,将它应用于甘草,能提升成熟量1倍以上。甘草是根茎植物,在治理沙漠、固土防沙、防风防沙等方面作用突出,而且它不破坏土地,环保意义非常大。还可应用于玉米,提高产量。由于这种菌剂造价比较高,不适合中国传统农业,刘枫的导师就在德国申请专利,并取得成功。而刘枫的着眼点并不在项目本身,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后的市场推广上。科研成果要是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他就觉得是巨大的浪费。

这种菌剂还可应用于碱地治理。2013年,刘枫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合伙开了个绿化公司。凭借研究生所学到的知识,短短一年时间,他掘到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10万元。

揣着这10万元,刘枫胸中的自主创业之火燃烧起来。

一次偶然的网购激发了创意

毕业时,刘枫放弃了几条康庄大道和几乎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回到锦州,这在别人的眼里,是个"愚蠢的决定"。妈妈还是想让他找个稳定的工作,可他说:你给我半年时间,我就能干出点名堂。

一天,妈妈让他在淘宝买件衣服,他懒得开电脑,就用手机客户端操作。看到淘宝上的广告,刘枫灵光一闪:能不能把广告植入到手机——当手机连接公共wifi时,弹出的页面变成广告?他问了几个做技术的朋友,技术上是否可行,得到的答复让他欣喜若狂:没问题!而且,深圳已经开了先河。后来,刘枫在盘锦遇到一名辽工大毕业的同学,说这个技术他来解决。

有了技术,就差钱了。刘枫在一次培训课上认识的一个企业家,看好他这个创业项目,花50万元买下技术,又给他100万元做市场的前期推广。

2014年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刘枫和两个小伙子,3个光棍在光棍节这天成立极乐鸟科技有限公司,"爱锦州"i-JinZhou热点wifi横空出世。

万事开头难。设备造价400多元,全部为商户免费安装,这是一件烧钱的事。在用户用手机连接i-JinZhou时,植入12秒广告。因此,他们的收入全部依靠植入广告。

刚开始,客户不认可,网速也不好,只谈下30多家。这哪行?刘枫开始动脑筋,他把12秒广告分成3段,每一条4秒,前4秒全送给商家,技术上还实现了行业间的规避。然后,刘枫找到移动、联通等移动通信公司谈宽带业务,跑了无数趟,磨破了嘴皮子,最终拿到了大客户协议。

光纤入户,网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对于客户最关注的安全问题,他们与设备生产厂家"极路由"联系,对设备进行加密,外人无法**,保证客户的信息绝不外泄。

先做公共wifi,再做微商城,目标是打造东三省电商王国

做好了前期铺垫,刘枫接下来的步子迈得更稳了。他在人才市场招兵买马,20名大学生帮他跑业务、搞安装。因为都是同龄的年轻人,干劲十足,业务员们凭借两条腿、一张嘴,用3个月时间安装了670多家。

刘枫还与公交公司达成协议,将115路的两辆车作为i-JinZhou移动wifi的试点。其中一辆车的司机也是个年轻人,他对车队领导说:"别给我换车啊,我这车有wifi,东三省第一辆,太牛了!"还热情对上车的乘客说:"嗨,哥们儿,我这车有wifi,免费上网!"

wifi平台建立起来了,他们开始做收费广告。一家家地跑,一点点地磨,大大小小的广告业务陆陆续续开展起来。670余家i-JinZhou公共wifi像一张无形的网,连结了锦州古塔、凌河、太和三大区。接下来,他打算做锦州的同城电子商城,争取实现不用逛街就能同城购物。

他拿锦州市场当敲门砖,跟阿里巴巴谈支付端,最终他拿到支付宝客户端的技术支持,阿里巴巴还答应他根据客户消费情况给予返点;做i-JinZhou微信公共平台,他就跟腾讯谈,一分钱没花,搞定!

刘枫对市场有着清醒的分析。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群体是90后、90后,他们喜欢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而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让手机客户端大有可为。刘枫目光并不局限于锦州,他下一步的目标是在阜新、朝阳、葫芦岛开分公司,把辽西市场盘活,然后运作微商城,达成东三省的电商联动,打造真正属于他的电商王国。

创业是一种成长过程

公司成立半年,刘枫很累,除了每天早晨的例会,他几乎都在路上,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这半年,他经历了很多事:"创业真难,比想象的还难,但难不是借口,相反,它应该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公司刚起步,租个办公室都是件难事。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的迟建国科长就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免费给他们使用。对那些愿意支持自己的人和商家,刘枫打心眼里感激。

公共移动wifi的市场空白,并不代表没有竞争对手。当时,有一家杭州的公司与他争夺锦州市场。但当做到100多家的时候,他们退出了,还联系刘枫求收购。刘枫分析:对方之所以支撑不下去,不接地气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技术与实践应更切合实际,而技术不够完善也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枫想:我是锦州人,不能糊弄家乡人民,我要把基础和服务做好,家乡人民才能信任我、支持我。

一名中科院的硕士毕业生,从北京回到锦州,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创业,不觉得可惜吗?刘枫坦言,刚回来时确实很迷茫,读了那么多年书,所学知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少之又少,确实很不甘心。但他又想,科研往往是理想的状态,即使失败了,得到的也是一种结果。而创业不同,它更多的是一种成长过程。

其实,在创业艰难时刻,他动摇过,但随之又坚定了信心,妈妈曾劝他:"算了,儿子,找个工作吧。"刘枫说:"妈妈,再给我5年时间,让我任性一回!"

未来的路远远不止5年,刘枫还年轻,谁能说未来就不能属于他呢?

二:

一个"90后"大学生创业十年赚两亿资产

一个"90后"创业者的奇迹

"拿出1000万元为临沂大学设立助学基金,在企业内部和我家里都有不同声音,而我感觉这里曾帮助过我,是我成长的地方,所以就坚持了下来。"近日,在临沂大学李海鹏基金捐赠仪式结束后,年仅30岁的山东鹏宇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海鹏对记者说。

坐在记者眼前的李海鹏,瘦瘦的身材,戴副眼镜略显书生气,并没有想象中财大气粗的样子。

"我骨子里有一种干事业的激情"

李海鹏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细观他的创业史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会有不少启示。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每当看到年老的父母为了孩子而劳作不息的身影,我心里特别疼,我渴望自己快点长大成才,我骨子里有一种干事业的激情。我特别希望赚很多的钱——以让自己的父母、家人过上好日子。"在回忆创业之初的情形时,李海鹏说。1981年,李海鹏出生于东营市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

2000年李海鹏考入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2004年毕业。由于家庭困难,上大学第一年的8000元学杂费、生活费还是父母东拼西凑借的。在校期间,李海鹏一边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但刚开始时并不顺利。"有一次,我在临沂一家家政公司打工,被派到了一个有钱人家去打扫卫生。那人要求非常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返工。我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一点点地擦,一点点地清洗。一天下来,本来说好给50多元钱,最后那人还是以擦得不干净为由仅给了30元钱。"他先后干过家政、业务员、倾销员等,2001年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二手出租车,简单装饰后就租了出去,最多时他曾买了七辆出租车营运手续。就这样,李海鹏在别的大学生还伸手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利用寒暑假,他还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锻炼,这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后来他利用积攒的40多万元钱,同别人合伙在深圳开了一家汽车装饰品加工厂,用工达到200多人,在2004年大学毕业时,他就已经拥有了五六百万元的资产。上大学期间,除了第一年8000元的花费,李海鹏没跟家里再要一分钱。

"我觉得能靠自己干一番事业"

"假如说刚开始打工时,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那么到毕业时,我的想法有了改变,我觉得能靠自己干一番事业。"李海鹏说。也许是发现了自己的经商天赋,2004年大学毕业时,李海鹏没有像其他的大学生一样考研或者是考公务员,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利用闲置资金,在临沂开了一家火锅店,主营火锅、烧烤和特色菜,2006年酒店还被评为"临沂市十大火锅名店"。随后他又逐渐涉足文化、投资、建筑装修等行业,逐步完成了资本积累。

"竞争激烈,眼光必须转变得快。"针对好多项目为什么仅干两三年就不干了的疑问,李海鹏说。从创业至今,他涉足过几十个行业。近两年,他开始收缩战线,化零为整。2009年,他在菏泽创办了占地200多亩的山东皓宇服装有限公司。2010年,他又将企业总部搬到了济南。

今年5月份,企业改制成了控股集团,旗下有十几家企业,核心业务以投资担保为主,总资产达到七八个亿,年销售收入十多亿元,年仅30岁的李海鹏担任了董事长,如今他又开始筹划企业上市的事情。

今年年初,由《法制晚报》联合创业之家网站,历时半年调查,制作了2010年中国"90后"青年创富榜,李海鹏以2。1亿元资产位列第27位。

"毕业后创业首先要有规划"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临沂大学的捐献只是个开始,我要将慈善进行到底。"李海鹏说,他甚至还计划到国外进行捐助。2006年5月在临沂师范学院65华诞之际,李海鹏就慷慨捐出12万元在社会发展学院设立"海鹏助学基金"。2007年1月和7月,李海鹏还分两次向共青团临沂市委的"希望工程"捐资共12。5万元。2007年9月,李海鹏赞助临沂市第五届"书圣文化节"20万元。

李海鹏的创业经历,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90后"的非凡之处。面对很多大学生羡慕的目光,李海鹏只是淡淡地说,"在校期间要好好学习,勤于参加社会实践,毕业后创业首先要有规划。"他并没有特别鼓励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创业。

第3篇: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

王卫的成功经验

1都是一点一点滚雪球滚大的

快递行业的民营老大“顺丰”,如今价值10亿身家的老板王卫,90年代初开始亲自往返深港两地背货。王卫用了漫长的18年时间,从珠三角再到内地,然后覆盖全国,建立了一个中国快递行业指标性的大企业。

这个发展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他不能像其他企业家下班可以回家,放假可以度假。从第一单快递开始,王卫凡事亲力亲为,从未脱离对一线掌控,以至于有传他累出一身病,每天靠大量中药支撑才能工作。而快递公司老板所吃的苦,也是坐在空调房发发邮件就搞定几百万生意的IT老板所无法承受的。

每个快递品牌都不可能是由资本快速打造出来的,它们需要的是时间和忍耐。这也是快递行业发展十余年来知名企业凤毛麟角,成功者更是稀缺的根本原因所在。

每一家快递公司,无论几个人的小加盟点,还是几万人的“顺丰”,都是要一票票地“送出来”。每个快递员也就是一家快递公司的成长轨迹,先是自行车送几单货;
业务多了以后改成电动自行车,送几十单货;
之后再换摩托车甚至小面包,雇几个人送上百单货。从早期原始的方式积累财富,逐渐升级到现在的规模,每家快递公司都有几乎一样的创业史。

“四通一达”或是顺丰,都是蚂蚁搬家似的,一点点滚出来的大雪球,这种最原始的积累方式势必造成高昂的时间成本。

陈平说:“每个快递公司,你只要买一辆新车,新建一个站点,服务就有所下降。因为添置新设施或者建站就要招新人,新员工进来后必须先培训三个月,时间成本应运而生,而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所以快递业的扩张是在润物细无声中产生的,这个行业不可能有膨胀性的爆发。

深谙快递管理之道的陈平,做好了二次创业所需要的时间成本预算,虽然融资到位,他仍然没有调整简陋的办公环境,因为快递这块蛋糕要一口口吃。但凡新进入的企业,都是由小规模开始慢慢做大,这样的成长需要漫长的等待,高昂的时间成本会挤掉很多竞争者。过高的时间成本是快递虽然看似进入门槛最低,却只有几个寡头垄断市场的原因之一。

百世汇通总经理周建在几个月前还是快递门外汉,现在他不仅要推进公司的直营进程,还要解决两家公司合并之困。

三十个亿也砸不出一个新“顺丰”

2009 年10月,红极一时的同城快递“小红马”宣布退出快递业务市场。不断提升的外部成本,行业内低价恶性竞争导致的运营成本压力,资金无法及时补充,是导致 “小红马”退出江湖的主要原因。珠三角地区的老牌快递DDS,曾用低价策略一举攻入上海市场,却终在“四进四出”后,因资金乏力退出上海。

近期业内最热的话题莫过于DHL退出中国,经过一年多努力,中外运敦豪的国内快递业务仍持续亏损近亿元,无回天之力。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所持有的全宜快递、速递公司及金果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深圳友和道通,这就意味着,国际四大快递巨头之一的DHL正式从中国内地快递市场退出了。业内专家透露,就连“顺丰”这个第一梯队企业,也因为购买五架飞机后大大拉高成本,未来甚至可能被拖累到亏损的境地。对于二次创业的陈平,徐勇则表示不看好:“星晨急便如果没有资金进去的话,我不看好,它需要烧钱,而且它的商业模式出问题了,它不应该搞加盟模式。所以说这是核心。”

资金,如今已经成为快递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顺丰”想要维稳霸主地位,王卫就必须将势力继续扩张,甚至做到海外去。看着越来越正规化的“顺丰”统一着装、大批新购置的箱式货车、包机、自有飞机、自建仓库,未来的大规模发展不是十亿、二十亿资金能满足得了的。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目前百世、如风达、京东商城等一些电商正在为配送员配置每人 3000多元的手持终端做GPS定位系统,力图实现每个订单的可视化跟踪。

百世汇通的周建说:“小件员配的数字手持终端我们已经在批量使用了,业务员从站点拿到快件到最终传递到用户手里的这个过程,一览无余。”周建所说的这个高科技手段,会提高快递员的操作效率,“现在的一千多万单一天,到年底可以达到1500万单一天。”这些必要的成本不断攀升,徐勇形象地说:“以申通为例,三年之内给他注入三十亿元人民,都未必能砸出一个新的‘顺丰’ 来。”

行业里还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王卫吃个饭。”王卫和“四通一达”的观念很接近,这些快递企业只要不缺钱,就不让外部资金进去,就像钉子户涨拆迁费一样,熬一年涨一点,这也是“四通一达”目前的概念。

徐勇说:“现在汇通没熬住,但结果这个公司的风险就转嫁给百世了。百世是看汇通,海航是看天天。其实大家都在观望的状态,谁都不愿意急于做最终的决定。”

快递业是典型的投入大、产出慢的长线型行业,每个并购者或投资人都不会向投IT行业那样,心甘情愿地去砸钱。五年之内,资金链将形成一条生死线,圈出为数不多的几个幸存者。而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中,势必成就未来中国快递行业里高端品牌和领军人物。

顺丰内部人士透露,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他的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的时候,王卫随家人搬到香港居住。高中毕业之后,王卫没有继续升学。十几岁的时候,王卫曾经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过小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的影响,香港大约8万多家制造工厂北移到了大陆,其中53000多家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当年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有一句话:“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天天都是鞭炮不断。”大量工厂北移催生了“前店后厂”模式,香港与珠三角信件往來頻繁。因为分属不同的关税区,往往邮寄要花上两三天。“比如工厂里缺一个什么急件,今天说,明天要,要去报关,得一个星期,谁能等得起?”一位与王卫同期创业,但后来专攻保税物流业务的深圳公司老板说。

王卫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寻找出路。一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当用拉杆箱子也装不下的时候,王卫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他跟父亲借了10万人民币,于1993年3月26日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他是公司6名创始人兼快递员之一。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的砵兰街租了几十平米的店面,用来接货和派货。顺丰的业务以一种不规范的形态起步。除了顺德到香港的陆路口岸,番禺到香港和澳门的快船也是王卫当时倚重的业务路线。

王卫的一个朋友告诉过我:“他是我认识的最有钱的工作狂,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事实上,这是从创业初期保留下来的职业习惯。一位顺丰早期员工说:“那时候顺丰只有十几个人,大家围在王卫身边,同吃同住,每天唯一的任务就是跑市场。我们这些业务员都象疯了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早年间,在砵兰街的邻居也对他印象深刻,说他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晚上才离开。“那时候这条街没什么人,他来了之后,一直有货车上上下下拉货,慢慢这里开始有别的物流公司,还有足浴店。他带旺了整条街。”

“当时王卫抢了EMS不少生意。送一个文件就几十块,很好赚。”一个顺丰前高管总结说,当时王卫的策略是“割价抢滩”。“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用低于市场均价 30%的价格揽货,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虽然一票货只收几十元钱,但生意红火的出人意料,“每年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作为起家业务的香港件,不但成就了王卫的第一桶金,目前仍是顺丰业务的主力军,占到公司业务总比重的40%。到1997年时,顺丰已经在局部垄断了深港货运,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货由顺丰一家承运。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快递的时光隧道,1993年其实算是第一个里程碑。顺丰、申通和宅急送这3家在后来的岁月里影响深远的快递公司都是这一年成立的。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非常典型的创业路径。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全都是“异乡人”,全都是为了解决个人生存问题,在经营上也具有强烈的偶然性。王卫是在广东做夹带的香港人。申通则是一群浙江桐城人在杭州和上海跑货运。至于宅急送的创始人陈平,他创立这家公司则完全是在日本受了宅急便的启发。在创业初期,宅急送也送过鲜花和牛奶,甚至一度差点成了一个搬家公司。

当时,广东省内绝大部分快递公司都聚集在东莞市的虎门镇。从交通来说,虎门是广东高速公路网络的一个重要的交汇点,东去和北上有广深高速,向西有虎门大桥,还有常虎高速。不过,2010年,一位快递公司老板去虎门做调研,发现当年的快递公司有一半都已经消失了。

这三家公司成了行业标本和幸存者,不过,它们的命运各不相同。2005年,顺丰的营业额是16亿元,基本和申通持平。当时,业内有“南顺丰,东申通,北宅急送”的说法。2010年,顺丰营业额120亿,申通60多亿,宅急送20多亿。这一年,王卫开通了韩国和新加坡的派送业务,并且拥有顺丰自己的两架757飞机。陈平在宅急送多元化转型失败之后,把自己的别墅抵押出去,创立了星辰急便,打算从头再来。他把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字念给我听:“路遥无为。”至于申通的董事长陈德军,他和王卫同年,40岁。他开始淡出公司业务层面,把日常运营交给自己的妹夫打理。

那一天,我坐的车沿着北青公路开了20分钟。我要从申通的公司总部赶到佘山别墅区见上陈德军一面。他在这里买了房子,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在隔壁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他喜欢飙车,罚单雪片一般飞来。他还喜欢打牌斗地主,有时候通宵达旦。我发现他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厚嘴唇,黑皮肤,小眼睛,大个子,大巴掌,不过握手的时候却非常轻柔,想要显得绅士的样子。早年间奔波动荡的生活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痕迹。他撩起裤腿,给我看他小腿肚上的一大块伤疤。

“我想要放下。我这个岁数,身体才是第一位的。我不想那么累。我也不理解王卫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前几天我在广州开会还见到他,他看起来很憔悴,听说他喝很多中药。”

聊了一会儿,他接到一个电话,报喜鸟的老板找他打球。他忙不迭地走了。

冒险家王卫

平常,王卫是个再沉默谦和不过的人。前几年,有人跟顺丰公司的一群人一起吃饭,一直吃到最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坐在角落、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多话的人就是他们老板。他常去各个点部视察,见到快递员,他会主动自我介绍说:“我是你的同事王卫。”他信佛,据说他的办公室里摆了有8尊佛像。

有一天,王卫站在镜子前面,他看到了这么一个人:作为一个男人,他算得上年轻,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刚到40岁。在同龄人里,他算不上有多起眼。虽然个子很高,总有一米八上下,但他的长相和衣着都显得过于朴素。他留着简单的平头,脸庞瘦削,颧骨突出,皮肤因为早年间的操劳和后来的户外运动显得黝黑粗糙。他的穿着不怎么讲究,一件普通的衬衣就能出门。他也不怎么说话,沉默的时候显得更加严肃,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平常,王卫是个再沉默谦和不过的人。前几年,有人跟顺丰公司的一群人一起吃饭,一直吃到最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坐在角落、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多话的人就是他们老板。他常去各个点部视察,见到快递员,他会主动自我介绍说:“我是你的同事王卫。”他信佛,据说他的办公室里摆了有8尊佛像。

有一天,王卫站在镜子前面,他看到了这么一个人:作为一个男人,他算得上年轻,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刚到40岁。在同龄人里,他算不上有多起眼。虽然个子很高,总有一米八上下,但他的长相和衣着都显得过于朴素。他留着简单的平头,脸庞瘦削,颧骨突出,皮肤因为早年间的操劳和后来的户外运动显得黝黑粗糙。他的穿着不怎么讲究,一件普通的衬衣就能出门。他也不怎么说话,沉默的时候显得更加严肃,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推荐访问:奋斗史 心得体会 中国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 中国奋斗史心得体会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