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伟大意

时间:2022-06-17 16: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伟大意,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伟大意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4篇

第1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舵手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征文

程慧杰

(金坛市政法委 平安创建办公室 )

内容摘要:科学的理论、正确的决策是成败的关键和保证。只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正确的决策作保证,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才能披荆斩棘,力挽狂澜,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领导全国人民取得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吹响了团结抗日的第一声号角,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战争统一战线,预期指出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做出正确的军事部署,取得革命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总体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民族伟大复兴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

九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死气沉沉中走了出来,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1.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担当了武装抗日的先锋队。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妄图****。政府当局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错误政策。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立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和《对日战争宣言》,第一次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野心,号召全中国人民迅速动员武装起来,开启了武装抗日的伟大斗争。从1931年底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陆续向东北派出大批干部,加入到当地的抗日武装中,并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2.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的解放战争,必须结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了这一历史要求,自觉承担起建立并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重任。1935年8月,发出了著名的“八一宣言”,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共瓦窑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任务。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从民族大局出发,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当时就指出,“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片国土沦丧,在这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正确预见并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帮助全国军民统一了思想,正确把握战争的进程,做出正确的军事部署,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坚强意志和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源于她是一个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甘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振兴而不懈奋斗,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的前途,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从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二、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60多年前,还在受列强欺凌的国家,数亿人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的国家,如今14亿多人民的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财政收入接近8.31万亿元,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国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神舟号成功发射,三峡大坝、亿万农民告别千年古税,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重大事项和工程捷报频传,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进出口额达2.9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141.7倍。30多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10年突破2.8万亿美元。这30多年,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78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153元。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工业技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取得世界领先地位;
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日本地震核辐射受灾群众,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三、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深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
  1.致力于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一个政党领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1956年毛泽东开始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提出希望经济上轨道的时间比革命走上轨道的时间要短一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经过艰辛探索实践总结,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使困扰了人民群众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被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年前,江泽民就指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十二亿多中国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进入新世纪,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历史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3.致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在过去经济发展中的传统价值观认为,自然财富是无限的,人的物质需求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只要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就能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在这种旧的价值观支配下,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一方面人们无节制的消费和肆意开发自然资源。自然不是被当作与人亲和、协调的对象,而是被当作征服、统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人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并以功利主义、不计后果的态度掠夺自然,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认识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科学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完成这一崇高的社会理想,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历史证明,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

第2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陈 习 新

内容提要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在长达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衰落和开始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桎梏是中华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理性选择的结果,是任何力量所无法动摇和改变的。

九十年奋斗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落后挨打——近代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自秦汉以来,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至17、18世纪的“康乾盛世”,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经历了大机器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一种新的文明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然而,当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没有看到这一点,仍然闭关自守、洋洋自得地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于是,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急剧地坠入任由列强宰割的悲惨境地。自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成为列强干预和控制中国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从1842年至1919年间,这些不平等条约体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842~1860年为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构成了不平等条约体系最早的三块基石。英法美三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
中英、中美、中法、中俄《北京条约》。列强从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特权:大块割取中国领土权(沙俄割占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割去了九龙司);
增开商埠权(增开南京、汉口等11个商埠,并从沿海向长江流域扩展);
公使驻京权;
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水巡逻权;
鸦片贸易合法权;
外国公使在内地租屋买地权;
贩卖华工权等。

1860~1919年为扩大期。在这个时期,除英法美俄等国外,又有更多的国家跻身于这个体系之中,总数达20多个国家。主要条约有:《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条约、《辛丑条约》等。《马关条约》是一个空前的屈辱和约,它给中国带来了领土的大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后经俄、德、法三国干涉赎回);
外交的大失败(一直作为中国屏障的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财政的大出血(中国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后又加上3千万两“赎辽费”);
主权的大出让(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成为新辟的口岸);
经济的大损失(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纸条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严重丧失,经济上帝国主义的残酷勒索使中国的经济几近崩溃,军事上中国的国防能力遭到全面限制,思想文化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意识遭到摧残扼制。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争取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华爱国志士,一代又一代炎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和努力。然而,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图强、农民阶级的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革命,都没有找到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二)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党诞生的伟大意义——点燃了中华民族希望的星火

革命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单纯的改朝换代,而在于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在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带领人民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振兴进行过长期的多方面的努力,但这些英勇的斗争成效甚少,屡遭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能代表人民利益并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和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有了发动者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正是这个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虽然当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所以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二、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党的执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8年的民主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扫除了障碍。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领导者,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中历史地形成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互相关联的两项历史任务。只有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民族复兴创造前提,开辟道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爱国志士曾经虔诚而热烈地向西方学习,希望按照西方的榜样,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但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如果中国成为独立的、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就会丧失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是它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原本就是一批炽热的爱国志士。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党的创始人在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也曾经信奉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以此作为救国的思想武器。他们是在总结学习西方屡遭失败的教训,并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抛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幻想,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爱国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诚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的反革命军事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是由某些中间党派的领袖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的,他们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他们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这三种方案在长时期的政治实践中受到反复的检验。其结果是:第一种方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它的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方案也没有得到中国人民的赞同,就是原本持有这种主张的人,除少数走向反动外,多数也承认了它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只有共产党代表的第三种方案,逐步地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真诚拥护。党的领导地位,就是在同主张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民族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地确立起来的,这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党的执政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理性选择的结果

政党就其本义而言,是一批有主张、有理想、有政治目标者组成的政治集团。因而,作为政党,就应该有其主义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依据。一个主义就是一面旗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这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中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人数少,文化素质较低,但他们却是中国社会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而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找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与实践中,始终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不断发展壮大,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斗争实践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成为了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党,是人民通过长期实践考验而选中的政治领导者。

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证明了自己是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许多真诚的爱国者逐步看清这个基本的事实,都把共产党人视为同道和朋友,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因此,到了全国解放战争后期,不仅工农基本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广泛地团结了起来,而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许多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开始自愿地接受党的政治领导了。1948年,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中发出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就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1949年1月22日,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55人联合发表政治声明,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为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建设新中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成了中国广大爱国者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就是这样历史地形成的。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长期斗争中理性的选择结果。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立党为公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时期对此都有许多论述。毛泽东同志说过:“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分水岭。“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在“七一”讲话中,江***又指出:“八十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从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明确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的宏伟目标。一九**年,周恩来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提出分两步走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这一目标充分反映和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指出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取得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军事、从内政到外交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全面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本质特征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九十年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从列宁阐述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这四个不同的层次之间的关系中,可以看出政党与群众须臾不可分。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其中,领袖是政党的一部分,政党是阶级的一部分,阶级是群众的一部分。这种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部分服从整体,整体决定部分。”如果部分脱离了整体,部分就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此,领袖和政党只有自觉服从本阶级及其群众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才能始终代表和领导本阶级和群众前进。这一政党构架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执政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
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民是永恒的主体;
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就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真理来源于人民的实践,人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人民是创造、发展和检验真理的主体。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名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所以,能否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是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奠基石。

(二)坚持理论创新、保持先进性,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个执政多年的大党能不能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关键在于其在指导思想上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毛泽东同志就领导我们党开始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从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初步阐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方针,到1964年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遗憾的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思想影响,这个探索在“*****”期间中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到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完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再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如发展是硬道理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论、“三个有利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党的十四大报告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作出全面、系统的概括,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示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的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创造性地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党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中央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突出地提到全党的面前,实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

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新时期深刻地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根据实践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形成了我们党进入新世纪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以其卓越的绩效表明:坚持理论创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经验。

(三)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九十年奋斗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富有革命创造精神的党;
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奋斗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党;
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经得起胜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顺境和逆境的考验,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
是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党。历经磨难,斗志弥坚,千锤百炼,更加坚强。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参考书目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

邓小平《邓小平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版。

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2003年7月1日人民网>

第3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浅谈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 生 姓 名:李亮

学 号: 1242058113

院 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 级:12工程管理1班

2013年 11月 1日

浅谈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李亮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昭示人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2个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92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92年;
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2年;
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92年;
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新局面的92年。中国共产党92年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关键词: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  奋斗历程

一、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用重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相继侵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
另一方面又残酷地统治中国、剥削中国,企图变中国为它们的殖民地。与此同时,地主封建势力仍然在中国具有优势的统治地位,而且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欺压广大的中国人民。因此,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社会主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决定了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为着完成这一任务,中国的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在艰难的尝试中都失败了。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建立起来的。 

(一)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世界范围来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民主革命,就是由新兴的并在经济上不断强大的资产阶段来领导,消灭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开辟道路。然而,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是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决定了中国的农民不是先进的资产阶级,而在封建主义的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则是一个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它们都不可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重任。因此,旧式的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事实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前,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和封建主义进行了90年英勇顽强的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有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这些斗争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阻止了帝国主义****的步伐。但是这些斗争都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正解的斗争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也不可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 

因此,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前的80年,是封建统治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的80年。中国人民在这80年间的斗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 但正是这些斗争为中国的前进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其表现有二:一是中国社会注入了现代因素,即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了,且中国工人阶级一旦得到农民的支持,就可以形成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二是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80年来屡遭失败的原因和要取得胜利的条件,即必须有先进阶级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即没有共产党就没的新中国。于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以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提上了日程。

(二)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正当人们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带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毛泽东同志曾以史诗般的语言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历史充分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亿万人民引向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党从成立时候起,就是作为黑暗旧中国的批判者和否定者而出现的,始终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并为实现这一使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92年来,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人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 在新民主主革命时期(从1921年7月党的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共28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向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历史性转变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使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从1978年到2010年,经济以年均 9.8%的速度稳步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8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外汇储备超过2847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6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粮食、棉花、肉类、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同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显著提升,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传播,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科学文化事业硕果累累。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相结合,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与历史上一些国家的崛起导致血腥战争截然不同,中国的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无限机遇。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到那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极具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从中获得诸多教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必须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整体意志,有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能够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崇高的政治威望,可以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为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中国,能够担当这个历史重任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没有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没有民族的强盛和复兴。中国共产党奋斗的92年必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一道永载史册。

作者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12工程管理一班李亮,性别男,年龄20,电话号码182256575025.

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修订版

人民网

百度文库

第4篇: 1000字论述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改变以及总结成就经验的伟大意

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要论)
郑必坚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8日07版)


中国共产党96岁了!相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96年是非常短暂的。但是,正是这短短的96年,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这种“深刻改变”,不是丢掉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也不是另造一个不同于中华文明的什么文明,而是使具有悠久辉煌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打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站起身来,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经过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要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首先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是什么关系
(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样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叫做“两个先锋队”的定性。
1

实际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性质一以贯之的深刻观念。早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已经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的共产党,因而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样以“两个先锋队”来规定自身性质的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前所未有,在世界政党史上举世无双。
(二)“两个先锋队”,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近代以来中国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特点,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
请看吧,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大潮和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我们常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都是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救亡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从立党第一天起就是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先锋队。
请看吧,创党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李大钊、陈独秀,还是毛泽东、周恩来,都深受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向西方寻求真理也是为了救国救民,而当他们从爱国主义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并创建中国共产党后,依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这样的爱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人中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伟大传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深情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
2

请看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救国、兴国、强国的政治路线,都贯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同一个主题。这些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这个党是一个敢于为民族担当又善于为民族担当,能够扭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引领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先锋队。
再请看吧,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在有如大浪淘沙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封建复古派不行了,西化派不行了,依靠西方实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不行了,还有中国共产党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那一套也不行了。只有作为“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真正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长期救国斗争反复检验而作出的历史抉择。这也是基于近代以来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反复较量的结果而得出的总结论。
(三)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在长达96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真正从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出发,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大义出发,无论挑战何等巨大、局势何等复杂,甚至错误和曲折也不在少数,终归能够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赶上时代而又继承传统,作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相结合的伟大业绩。
历史事实就是这样:不赶上时代,只能落后挨打;
不继承传统,只能丧失根基;
不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一切无从谈起。这也即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96年走过来,这里就有我们党已经正式作出明确结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以邓小平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传统中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结果是,中国人站起来了,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传统中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结果是,中国人富起来了,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各种艰巨挑战而不断完善、更加强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在继续实践当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在继续深化当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高度自觉,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专就“继承传统”而论,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又是怎样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呢(一)我们强调“从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即是说,不是着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学识修养,不是着重于学术各家各派,也不是仅限于文化领域,而是着重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紧密联系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包括紧密联系经过失败之反思而后达到成功的曲折历史进程,来看党是怎样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
(二)基本的事实,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主要有以下十六点。第一,中国共产党突破国际共运的常规,高举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伟大旗帜,明确宣告自己在当今时代的

4

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一条,贯通于96年来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全部立场、观点、方法,贯通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历程。
第二,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总态度总方针,就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一是充分肯定“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二是明确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三是郑重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正是根据这个总态度总方针,还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组织发表了一系列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既回击了“共产主义不合中国国情”等**叫嚣,又在民族救亡的斗争中“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对于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郑重确认这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分析了五四运动的功绩和不足,继承了这个运动的“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主流,并且以此强有力地推进了党对自身党风学风的改造和人民大革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开辟出一条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农民为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道路,当然也是同认真体察中国国情和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历史经验分不开的。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思想,包括党领导的人民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作为持久战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战略道路,以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战
5

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对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军事斗争包括农民战争经验教训的把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第六,成功地运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项基本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不仅来自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还来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的“大义为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宝贵思想。
第七,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首先注重的是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并给“实事求是”这样的中国古代成语赋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意。延安整风时期为克服教条主义而提出的“古今中外法”(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国际经验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方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这样的中国特色语言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未有过的。第八,“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已为中国人民所家喻户晓的根本宗旨和工作路线。这同中国自古就有的“民贵君轻”“民惟邦本”和“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道理是一脉相承的。第九,“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进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崇高精神。这些精神,从根本上说,来自党和人民奋斗的实践,同时也来自中华民族优良的文明传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
第十,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京赶考”,以及把郭沫若所写的关于李自成打进北京后腐败垮台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已成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历史新考验之自我警醒的箴言。

6

第十一,“统筹兼顾”与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的基本方针。这是具有中国人“兼容”思想的治国方针。毛泽东同志说:“这是一个什么方针呢?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第十二,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50年代作为学术文化指导方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直接引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提法的方式,强调发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思想活跃、兼容并包的重大特色,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中起了巨大而深远的解放作用。
第十三,启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仍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贯通全局的主题。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十四,中国古人把“小康”作为与“大同”相对应的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共产党关于当代中国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布局中得到强有力的升华。这就是确认在“解决温饱”后,将经过“进入小康”和“全面小康”两个阶段,而后再经过30年努力奋斗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中国的现实生动表明,“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赞同和企盼,为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发挥了历史性巨大作用。
第十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把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此紧密又如此生动地联结在一起的追求,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7

这个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性质的充分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双重使命的生动反映,是多少代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最集中表达。
第十六,最后,还必须如实指明的一点,是关于中国共产党96年战斗历程中的错误和曲折。96年走过来,我们这个党多灾多难。但我们这个党又有一个长处,就是能够自己起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翻身,进而取得更大的进步。96年的历史,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吗?冷静反思,这种情况,首先当然是同党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分不开,同党在中国人民中间的长期深刻影响分不开,同党的机制和党的奋斗精神、经验积累特别是自觉整风传统分不开;
但与此同时,不能不说这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以史为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深刻文化影响。
(三)以上十六点,并不完全,但仅就这十六点,可以大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高度来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这种继承是全局性的,而不局限于文化领域。这种继承又是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的,而不局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就是以“十六点”重大列举的方式所要表达的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同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关系,所要表达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继承传统”和“赶上时代”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呢(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

事业伟大征程中,在新的思想解放中把对中华民族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提到新的高度。应当说,短短四年,“赶上时代”有重大发展,“继承传统”也有重大发展。(二)这里着重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治国理政提出的十项重大方针,看党中央“继承传统”这一指导理念的突出发展。
第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同志多次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持续探索和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而且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第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和完善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志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他还带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第三,关于新发展理念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种种挑战,党中央强调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出了创新、
9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及其提出的时代课题,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贯穿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尚和合”、不能“竭泽而渔”等文明传统。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同志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关于“国家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协商”和周恩来同志关于“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等论述,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针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目标缺失、价值取向多元、价值准则混乱等问题,党中央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精辟阐释。他还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
10

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第六,关于反腐倡廉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同志这些充满政治智慧和下决心从严治党的有力论述,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推进反腐倡廉过程中,***同志还主持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反腐倡廉。他说:“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同志一再强调,“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要求组织部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免和“能上能下”制度,着力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他强调,“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做出表率。他希望全党各级干部“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特别是,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历史经验。
第八,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同志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他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走和
11

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九,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同志提出要像2000多年前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那样,同欧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他强调,两千多年的对外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第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同志反复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三)以上这十点,也并不完全。但仅从这十点,仍可充分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的每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重大方针中都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性。与此同时,又可以充分体会到,新陈代谢是思想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正如***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针。
1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坚持“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举世无双的“两个先锋队”,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爱国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一体,“继承传统”与“赶上时代”紧密结合,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根”和“魂”。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6年全部历史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
面对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这两个大局的持续深刻大变动,***同志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对继承传统又赶上时代这个带有根本性的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和深化。“不忘初心”,就要“继承传统”;
“继续前进”,就要“赶上时代”。而归根到底,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始终坚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成为特别巨大的精神力量,归根到底说明了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各族劳动人民,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创造力。中华民族的一切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我们这样的伟大人民、伟大民族,它的活力和天才是不可穷尽的,它的前程是不可限量的,它的爱国主义传统必然具有特别巨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威力。任何抹杀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企图,都是没有根据的。
(三)我们今天弘扬的爱国主义,是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3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是因为她山川壮丽、辽阔广大,不仅是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仅是因为她是我们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母亲,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今天是真正属于人民的了。
今天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我们祖国的国土、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热爱在我们国土上用劳动和战斗创造了伟大历史并继续创造着更伟大历史的人民,热爱我们祖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进的明确道路。
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中国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大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必须依靠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可以预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传统、赶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将是具有全人类意义的大事件。
(作者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14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