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蒙古舞蹈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完整)

时间:2023-02-05 20: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蒙古舞蹈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蒙古舞蹈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完整)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1

  蒙古舞作为我国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征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它使*民族舞蹈的理论内容变的丰富多彩,也使*传统舞蹈增添了别样的风采。近些年来,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度的信息化为民族舞蹈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使民族舞蹈面临着失去其独有的个性、变得庸俗化等挑战。所以研究民族舞蹈的民族特征、民族精神及其艺术特征,来考究其内在的传承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蒙古舞的地域特征

  内蒙古的地貌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形是复杂而又多样的。蒙古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他们会用奶茶,牛羊肉来款待来客,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具有坚毅的民族性格。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蒙古族养成了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追溯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以前,蒙古族就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因此他们分为森林的狩猎人民和在草原游牧的牧民。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之后,蒙古族人民才真正开始了游牧的生活。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可以随时拆装和迁移。蒙古人非常遵守传统礼仪是个有信仰的民族。因草原的放牧生活是自由而奔放的,他们对节日欢庆也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鲜哈达、火祭、酒祭等等。蒙古人的服饰如腰带、靴子、袍子等等,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成为了蒙古族代表的符号。蒙古族的饮食主要以奶制品和肉类为主,因此蒙古族都比较强壮、彪悍,蒙古族的动作中可以看出这方面的表现。由于蒙古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所以马是蒙古族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蒙古族的舞蹈中,马车也会成为舞台中的重要的道具。赛马是蒙古人很重要的娱乐项目,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蒙古舞中会更多的使用马鞭。在比赛中,蒙古人也会穿着华丽的衣服、头上戴着彩色飘带,这些服饰也是蒙古舞中明显的标志。摔跤比赛也是蒙古族重视的娱乐项目,蒙古族的摔跤比赛中对于偶数是严格要求的,这也证明这个民族非常的讲究对称美。其服饰上的铜钉、银钉、马靴、调子、围裙等都是蒙古舞的服装道具。还有乐器曲艺形式“好来宝”、马头琴等都被移植到蒙古舞的道具中。蒙古舞的装饰,成为了蒙古舞所独有的民族符号。这些符号都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代表,每增加一种,就能够进一步说明蒙古舞所包涵的意义。因此,蒙古人日常的娱乐项目也就演变成了蒙古舞艺术风格,同时成为蒙古舞蹈的重要元素。

  2、蒙古舞的艺术特征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所以舞蹈在具备各种艺术共有的审美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独有的个性审美特征。蒙古舞除具备舞蹈共有的审美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审美特征。在新*成立之初,人民生产劳动的热情的提高,幸福感增加,在蒙古草原上随处可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这些给蒙古舞创作者们以很好的艺术启发,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的蒙古族舞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人民的喜爱并在民间广泛的传播,并且为今后蒙古舞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正如上文所述,蒙古族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中,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活,过着游牧的生活,在与自然的适应中,蒙古族人民有着其独特的性格和感情,蒙古族舞蹈也正是蒙古族人民性格的集中体现。蒙古族的舞蹈普遍的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他们热情奔放、强壮而勇敢。骑着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之上,有着广阔的胸襟。

  蒙古族的舞蹈是蒙古族人民感情的强烈体现,同时也是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展现。蒙古族舞蹈有着很好的表现力,通过利用舞蹈的张驰有力来表现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以此给观众以更高级的视觉享受。蒙古族舞蹈的主旨大多都是讴歌自然,赞美生命、爱情、父亲母亲的题材。正是体现了蒙古族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蒙古族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自古以来,蒙古族就是骁勇善战的民族。他们曾经征战过很多的地方,征服过很多的民族。蒙古族的舞蹈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以蒙古族的摔跤运动为题材的作品,正是体现了蒙古族骁勇善战的性格。蒙古族人民的日常饮食以牛羊肉和牛奶制品为主,因此,蒙古族人民的体魄强健,这些都造就了蒙古族的性格。

  蒙古族与自然紧密的结合,长期的生活在大草原上,与蓝天白云做伴,因此蒙古族人民性格豪爽大气。从舞蹈《蒙古人》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性格。随着音乐中歌手的一声呐喊,草原上的生命都复苏了。在那片天空下,有一位英姿飒爽的蒙古族姑娘,在那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骑着骏马奔驰而来,这一段表演体现了蒙古族姑娘的豪爽。随着更加激烈的音乐声的伴奏,那个蒙古族姑娘更加的自信与愉悦,英姿飒爽,这段又体现了蒙古族姑娘的直率。再如,在蒙古族《牧歌》中,青年的一男一女,在舞蹈中以饱满的热情展示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时代的讴歌,对爱情的种种希望与向往,音乐伴奏以热情奔放,有着传统的蒙古音乐的特色,给观众以蓬勃的感染力。这种蒙古舞的特征完全融合于音乐之中。

  蒙古舞把男性之美和女性之美表现得更加分明。蒙古舞中男性舞者主要表现威武、雄壮的气质,体现了北方民族的粗犷豪迈。男性舞者的步伐沉稳、力度大、幅度大、动作极富张力。如曲臂,硬腕等。圆韵是在蒙古族舞蹈的韵律当中具有鲜明特点的。圆韵分为立体圆、八字圆和*面圆。

  它通过肩部、腰部、胯部的动作的配合而产生,使蒙古族舞蹈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蒙古族舞蹈中的女性是温柔、美丽、欢乐、优雅的,同时也是健康和俏皮的,展现了蒙古族女性勤劳朴实,热情大方的民族性格。与舞蹈中男性美相互辅助、相得益彰。蒙古族舞蹈除了具有上述的特征以外,蒙古族因为是马背上的民族。舞蹈中还有很多驯马和骑马的情节出现。

  这充分表现了蒙古人与马朝夕相处的生活景象。例如,蒙古舞《奔腾》中,通过与马相关的舞蹈动作,表现出了蒙古族男子那种雄壮和彪悍的气质。蒙古人在大草原上骑马奔腾、气吞山河的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蒙古舞中舞者的眼神更体现了蒙古族坚毅而坚强的性格。在节奏上一快一慢,节奏韵律感强,体现了蒙古族男人自信和高昂的气魄。马背上的蒙古族是潇洒而帅气的。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享受,体现了蒙古族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

  总之,蒙古舞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蒙古舞之所以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从蒙古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延伸而来的。蒙古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蒙古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同时,蒙古舞蹈作为一种民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舞蹈的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正是蒙古舞蹈独特的魅力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舞蹈更要传承其艺术特征,创新发展,以求在舞蹈舞台上绽放民族艺术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哈斯乌拉.蒙古族舞蹈艺术[M].北京:*文联出版社,1999.9.

  [2]韩萍.*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周萍.*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庞志娟.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J].集宁师专学报,2005.3.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阅读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1)

——什么是民间融资及其的特征3篇

什么是民间融资及其的特征1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民间融资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以资金筹借为主的融资活动。据此定义,正常的企业间商业信用不在民间融资范畴之内。但如果商业信用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时间并收取利息或其他报酬,同样会被纳入民间融资范畴。

  民间金融包括所有未经注册、在央行控制之外的各种金融形式。“民间金融”的内涵一般包含在“非正式金融”(informalfinance)中,非正式金融既包含民间金融形式也包含一些正规金融机构的非正式产品和形式。在*由于民间金融的规模很大,所以有必要突出民间金融部分,而非笼统称之为非正式金融。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2)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3篇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对象: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说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信息的含义。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探究新知:

  师生共同举例,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应该获得的知识。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萧伯纳名言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3)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上好本课就要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所选用的整本高中教材。本节是基础性理论知识,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提炼和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门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会受益匪浅。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门知识的学习,都能成为信息社会的小主人。

  板书:“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

  学生活动:听讲、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提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出示电子板书。

  (1)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个人信息。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你能总结出信息的概念吗?

  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互相传递消息,而传递的这些内容就是信息。深件展示:信息的正确概念。

  师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传递不同方式的认知,让学生能够自主说出不同方式传递的内容为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交流研讨

  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四组,从不同渠道寻找政治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及娱乐信息;指导学生按小组向全班汇报收集的信息。

  学生活动:分组收集信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公布信息的能力。

  4、自主学习

  师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获取信息的?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信息传递出去的?

  课件展示:过去,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借助自己的感官直接获取信息,这样获取的信息要受到时间、空间、感官灵敏度的诸多限制。现在,通过书籍、电话、广播、电视等,我们可以间接得到更多的信息。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获取的信息量在成倍地增加。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跟随教师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师总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因为获取了准确信息而成功的?是啊,没有信息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及时地掌握更多的信息。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6、拓展训练

  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学生思考信息具有的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六、课后追思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学科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研究问题的引路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注重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趣。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更加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艺术,而是不断改进的艺术,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今后要更加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由于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列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激情导入(信息与人类关系)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2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同学自由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结论。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理解,但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理解那么深。

  2、教师活动: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感觉剥夺实验”案例。教师结合以上两个案例,给出结论: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二)信息定义

  教师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告诉我们信息:红灯停、绿灯行。

  生3: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道等。

  教师活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更确切地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师:古长城上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从而引出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关系,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喜怒哀乐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而存在。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印刷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等。

  (4)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前,美国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猜测答案。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举例: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增加产量,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的时效性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吗?

  师:(举例)人们常说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说明过时的信息没人感兴趣。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大屏幕显示信息的时效性的特点: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4、信息的共享性

  师: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结果今天同学们都带了雨伞。说明气象信息被同学们都接收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信息共享性的特点:

  (1)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分享。

  (三)拓展训练:信息的其他特征

  教师投影显示题目,请学生小组探究,回答问题,再点评答案。

  1、诸葛亮“空城计”、“增兵减灶”→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2、盲人摸象→信息的不完全性特征。

  (四)课程总结,学生实践

  学生活动:完成P4页的实践,举一些信息,并注明信息的类别、用途、有效期、存储形式(载体),并且要与小组内其他成员相互评价一下你对信息的描述是否准确。分类、有效期、存储形式说明的是否正确,最后综合评价一下你这次实践的表现是优、良、中,还是差,填入评价表。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4)

——元曲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3篇

元曲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1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元曲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2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元曲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3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马致远,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

  郑光祖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代表作《倩女离魂》。

  白朴

  白朴(1226--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墙头马上》。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5)

——唐朝瓷器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3篇

唐朝瓷器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1

  唐代瓷器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而南方则以越窑和长沙窑为代表的青瓷最为著名。

  唐代邢窑瓷器从胎土淘炼、制坯定型、刻纹施釉及入窑烧成后的工艺性和美观度来看毫不逊色于唐代越窑和明清官窑瓷器,但陆羽《茶经》中邢瓷虽似银类雪,但色白而茶丹,邢不如越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千年来人们对邢窑瓷器的全面认识。

  唐代邢窑白瓷有精细和一般之分,精细者胎体轻薄,造型规整,釉色莹润,釉色有白中闪青,玻璃感较强和釉色乳白呈半透明状两类。胎质细白并印刻有精美的纹饰,但数量较少。

  而邢窑一般白瓷胎色黄白,有的通过施白色化妆土来增加瓷器的白度,造型亦较随意。如唐代邢窑花口钵,可以从残片上看到同样的器型却有不同的釉色,其一胎质细白,施釉均匀肥厚,釉层透明感很强,积釉处呈淡青绿色并有小型气泡密集,与两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白影青瓷又十分接近。其二胎质细白,施釉均匀略薄,釉层略失透,釉色乳白,积釉处微闪青色。其三胎质较黄,使釉色较暗,白中闪黄。

  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都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敛,*底。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体比以前更致密,灰白色,釉面均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

  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山水和人物等。 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佣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瓷胎细密坚致,磁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灰青、灰红及肉红;釉面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

  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唐朝瓷器的特点有什么艺术特征2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线。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6)

——滇剧的特点有哪些艺术特征 (菁选3篇)

滇剧的特点有哪些艺术特征1

  宜良滇剧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1955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1959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

  1967年,宜良县滇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但招回了一部分滇剧老艺人,还吸收了一批年轻演员,演出了滇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三姐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观众十分踊跃,滇剧演出日益兴盛。1975年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历史剧《天波潮》、《穿袈裟的军人》等剧目,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创作了民间故事剧《兔仙救龙记》、现代剧《野菊花》、《绿林新传奇》等剧目,在昆明戏剧汇演中均获奖。

  凤庆滇剧

  临沧市凤庆县滇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最早传入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金玉的“天庆班”到该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后产生了一批滇剧票友。一些地方官绅等筹款建戏台购戏装,组织演出,并不断邀请滇剧班和著名演员演出了许多滇剧剧目,滇剧在凤庆的演出活动影响增大,流布更广。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一定造诣的当地票友,生、旦、净、丑都有,有的还搭班下海,以演出滇剧为生。1933年成立第一个业余滇剧社“尚友社”,所演剧本大多为1935年由务本堂、云南大新书店、瑞华书局出版的《滇剧大观》、《新滇剧》、《滇剧曲谱》等,并移植了一些川剧剧目。抗战期间,“尚友社”多次募捐义演《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岳飞传》等剧目,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前方或灾区,受到当时的省*表彰。1953年顺宁滇剧团成立,后改为凤庆滇剧团。

  经过多年演出实践,凤庆滇剧团已基本形成一支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唱、念、做、打各具风格,有一定影响的滇剧演出队伍,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为改革滇剧唱腔作出了贡献。如赵兴仁创出的“反丝弦”、“反二黄”及融“襄阳”、“胡琴”、“丝弦”和杂牌小调为一体的“五音联蝉”,丰富发展了滇剧唱腔。在演绎好移植剧目的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夜梅》、《双冤案》、《生日蛋糕》、《借嫁妆》、《阳雀叫醒梦中人》、《涌金烈火》、《心愿》、《对象》、《金秋宴》、《蜂王选婿》等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原创剧目,参加过省级汇演并获奖,培养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表演者和剧作者。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文化消费的多元化,该县滇剧团于1990年解散后,已很少演滇剧,但不少业余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仍然在节假日或红白喜事等场合,组织一些围鼓演唱“板凳戏”。

滇剧的特点有哪些艺术特征2

  滇剧的表演艺术继承和吸收了徽、汉、秦腔等剧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向有“民族艺术海洋”之称,滇剧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吸收了民间艺术,具有民族乡土特色。不少名艺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如李少白饰《审潘洪》中的潘洪,能通过头上纱帽的高低移位,表现出潘洪惊悸、焦急的复杂心情;花脸卜金山在《梅花簪》中饰禁子,只用一个锁牢门的动作,使观众似乎听见锁簧入锁的声音,从而表现了他对犯人的同情和对官府的愤恨;又如名须生栗成之,他所扮演的《清风亭》中忠厚老实的张元秀,《马房失火》中机智沉着的白槐,《四进士》中不畏权势的宋士杰等角色,个个栩栩如生。尤其是《七星灯》中的孔明,唱工相当吃重,为了表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必须越唱越衰,而身衰心不衰,栗成之都表演得恰到好处,被誉为“滇剧泰斗”。

  滇剧的表演善于刻画人物和富于生活气息,如《牛皋扯旨》中的牛皋与陆文亮,《烤火下山》中的倪骏与尹碧莲,都是通过具有丰富生活内容的动作,表现出人物矛盾的过程,体现角色的`思想感情。另一特点是语言生动,通俗流畅,具有汉族民间歌谣的风格,如《秦香莲》一剧中的许多唱词。

滇剧的特点有哪些艺术特征3

  宜良滇剧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地方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吸收入社。1955年,宜良的滇剧班子合并于曲靖地区滇剧团,在宜良成立了曲靖地区滇剧团一队。1959年,宜良在滇剧一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宜良县滇剧团,云南省著名滇剧演员彭国珍、竹八音、小八音、戚少斌及琴师殷质泰等都曾是该团早期的骨干。

  1967年,宜良县滇剧团解散。1979年,以宜良县文艺宣传队为基础恢复了滇剧团,不但招回了一部分滇剧老艺人,还吸收了一批年轻演员,演出了滇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七侠五义》、《三姐下凡》、《杨家将》、《樊梨花》等,观众十分踊跃,滇剧演出日益兴盛。1975年后,宜良县滇剧团创作了历史剧《天波潮》、《穿袈裟的军人》等剧目,参加曲靖地区文艺汇演并获奖。后来又创作了民间故事剧《兔仙救龙记》、现代剧《野菊花》、《绿林新传奇》等剧目,在昆明戏剧汇演中均获奖。

  凤庆滇剧

  临沧市凤庆县滇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最早传入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金玉的“天庆班”到该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后产生了一批滇剧票友。一些地方官绅等筹款建戏台购戏装,组织演出,并不断邀请滇剧班和著名演员演出了许多滇剧剧目,滇剧在凤庆的演出活动影响增大,流布更广。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一定造诣的当地票友,生、旦、净、丑都有,有的还搭班下海,以演出滇剧为生。1933年成立第一个业余滇剧社“尚友社”,所演剧本大多为1935年由务本堂、云南大新书店、瑞华书局出版的《滇剧大观》、《新滇剧》、《滇剧曲谱》等,并移植了一些川剧剧目。抗战期间,“尚友社”多次募捐义演《木兰从军》、《苏武牧羊》、《岳飞传》等剧目,所得收入全部捐给前方或灾区,受到当时的省*表彰。1953年顺宁滇剧团成立,后改为凤庆滇剧团。

  经过多年演出实践,凤庆滇剧团已基本形成一支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唱、念、做、打各具风格,有一定影响的滇剧演出队伍,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为改革滇剧唱腔作出了贡献。如赵兴仁创出的“反丝弦”、“反二黄”及融“襄阳”、“胡琴”、“丝弦”和杂牌小调为一体的“五音联蝉”,丰富发展了滇剧唱腔。在演绎好移植剧目的同时,产生了一批诸如《夜梅》、《双冤案》、《生日蛋糕》、《借嫁妆》、《阳雀叫醒梦中人》、《涌金烈火》、《心愿》、《对象》、《金秋宴》、《蜂王选婿》等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原创剧目,参加过省级汇演并获奖,培养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表演者和剧作者。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文化消费的多元化,该县滇剧团于1990年解散后,已很少演滇剧,但不少业余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仍然在节假日或红白喜事等场合,组织一些围鼓演唱“板凳戏”。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扩展7)

——月季的特点及其外形特征 (菁选2篇)

月季的特点及其外形特征1

  1、有较强的耐寒性,可以忍受-15度的低温;

  2、花形多较小巧,花瓣一般是5瓣;

  3、味道甜美,枝干上的刺少且大,易看见;

  4、这个也是月季花最大的特点,它是四季都开花的,因此被人们称之为“花中的皇后”,它的花语也是美丽长存的幸福情。苏东坡就有一首赞美它四季开花的诗:“花落花开不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唯春晚,芍药岁繁只初夏。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月季的特点及其外形特征2

  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适应性强,耐寒、耐寒,不论地栽、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之一,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月季花荣秀美,姿色多样,四时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有52个城市将他选为市花,1985年5月月季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第五位。

推荐访问:特征 蒙古 舞蹈 蒙古舞蹈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1 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100字 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点 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上一篇:意大利留学打工常识介绍【优秀范文】 下一篇:2023年感动,来自毫不起眼关心作文【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