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精选文档)

时间:2022-06-26 2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精选文档)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6篇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解读党课讲稿目录

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00页

(一)历史方位不平凡……………………………………00页

(二)顺应愿望不平凡……………………………………00页

(三)解决问题不平凡……………………………………00页

(四)推出举措不平凡……………………………………00页

二、党的十八大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00页

(一)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00页

(二)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00页

(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00页

(四)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00页

(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00页

(六)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00页

(七)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军队建设………………………00页

(八)坚定不移推进特色大国外交………………………00页

(九)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00页

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在新起点上砥砺奋进

——学习******7.26讲话精神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很高兴能给大家上党课。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在新起点上砥砺奋进》,主要和大家学习一下****7.26讲话精神,联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全面认识党和国家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5年的重要判断,树立四个自信,激发鼓舞我们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砥砺奋进,在新阶段上迈出新步伐,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贡献力量。

大家知道,在7月26日研讨班上,****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通过认真分析研读,我们可以看到,****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也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蓬勃兴旺的事业。要准确理解该部分讲话精神,全面认识砥砺奋进的五年,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不平凡五年”和“历史性成就”两大版块的丰富内涵和蕴意。下面,我分别做一下讲解,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

****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虽寥寥数言,但极有分量,是一个重要观点和重大判断。那为什么说这5年“不平凡”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历史方位不平凡

******在讲话中强调,要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思考阶段性特征问题。同样,思考这5年的不平凡的特性也一定要站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方位上把握和考虑。从历史方位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极为关键的5年,期间我们奋力拼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顺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5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关键时期的5年,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以雷霆万钧之力冲决着阻碍它前进的各种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了三期叠加、深水区和攻坚期的种种困扰,实现了新的跨越;
这5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极为宏伟的5年,期间的发展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现实、直观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顺应愿望不平凡

2012年11月,刚刚当选党的领导人的****就深情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此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了***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和根本原则。基于此,研讨班上****提出:“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出“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办成了许多大事”,又强调“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些重要观点和论述,再次重申了***的群众观点和为民情怀,展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的最终目的。深刻认识顺应人民愿望、满足群众需要的不平凡性,必须要正确理解“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两句话的深刻内涵。首先,我们解读一下“顺应人民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就顺应人民期待,保障改善民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都不能掉队”;
全面深化改革,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都是回映群众,满足群众向往的坚定承诺,彰显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其次,我们探讨一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基本事实。民之所望,工作所向。五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脱贫攻坚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最明显的国家;
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连续五年新增就业超1000万;
重腕治霾、打好蓝天保卫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12年增加;
等等,总之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各项民生指标逆势上扬,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持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解决问题不平凡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问题解决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和行动纲领。针对问题解决情况,****在讲话中指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这里提出了两类问题:一类是长期性难题,一类是最强烈最大的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这些都是党和国家长期存在的硬骨头。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这5年,我们敢于问责,敢于下狠手,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巨大成就;
产权保护问题,2016年11月,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为保护知识产权奠定了基石。比如,国防军队建设问题,5年来我们大刀阔斧、蹄疾步稳深化军改,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果。正如****所言:“使我军体制和结构焕然一新,发展格局焕然一新,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我们看一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我认为这类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中的粗放经营、缺乏创新问题,市场运行中存在的垄断、贫富悬殊问题,司法案件中存在的执法不严谨、审判不科学问题,党内存在的各种作风不正、党风廉政问题,政府监管中失位错位、滥用职权、为官不为问题,思想观念中的信念缺失、价值扭曲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经过5年不懈努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小康都得到了比较有效妥善的解决,对于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非凡意义。

(四)推出举措不平凡

****指出:“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首先,理解一下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比如,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各国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施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其次,分析一下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比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质是保持供需两端平衡,提升企业供给效率。自实施以来,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方面正有效解决经济新常态下的深层矛盾,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其他领域政策也不断推出。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共召开了37次会议,每一次会议都提出若干个改革政策,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撑。再次,梳理一下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举,比如,实施脱贫攻坚战,2015年12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等,目前已取得辉煌成就,五千余万人已成功脱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协同发展思路,到目前三年来,三省市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特别是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在2016年作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可谓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丽画卷的“点睛之笔”。

二、党的十八大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励精图治,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推进“四个伟大”恢弘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令国人振奋、让世界惊叹的非凡成就,书写了新的传奇。具体来说,有九个方面“伟大成就”,下面,我们分别梳理一下: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上率下、层层推进,全面加强多领域、各行业、全方位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统领全局,协调各方,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五年来,***亲自挂帅多个领导小组组长,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工作领导,定期听取人大政协、一府两院工作汇报,召开统战、群团、新闻舆论、国企党建、高校思想政治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动员部署会议,通过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全党领导核心地位,多措并举,强党兴党,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了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

二是强基固本,筑牢根基,充分发挥党战斗堡垒、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战,4年间使5564万人摆脱贫困,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更加坚定,先后出台修订党内法规近80部,使制度笼子越扎越牢;
同时在扶贫攻坚第一线、改革发展主战场、抗洪抢险最前沿,不断展现广大党员身影,像廖俊波、黄大年、谢樵等许多优秀典型引领广大党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实干担当,逐步使450多万党组织成为了450多万个战斗堡垒,使8900多万党员成为了8900多万干事创业先进模范,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汇聚了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三是自我革命,焕发活力,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通过理论武装凝心聚魂,通过整饬作风激浊扬清,通过严明纪律强化约束,通过打虎、拍蝇、猎狐惩治腐败,使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态势;
可以说以刀刃内向、自我革命的决心勇气,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1%增长到2016年的92.9%,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再次赢得了党心民心。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呼唤新理念,新理念引领新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在**发展难题中增强动力、厚植优势,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总体上看, 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5%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特别是今年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已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之间,经济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5年来,我国就业和物价形势保持稳定。2013年到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与此同时,价格涨势温和,2013年到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0%。综合来看,,7.2%的年均经济增速、2%的通胀率、5%左右的失业率,这样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枝独秀。5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16年,我国GDP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左右,比2012年提高超过3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到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也再次证明我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从细节和具体效果来看,主要有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追求创新发展。5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全国各类众创空间4200家,科技孵化器、加速器逾4000家,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像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导航卫星系统“北斗”、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飞机“C919”、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第一艘国产航母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仅2016年,国内专利拥有量就突破了110万件,成为了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的国家。

二是注重协调发展。5年来,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就,三大战略”实施进展顺利,“四大板块”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被摆在优先位置,330多万乡村教师、4000多万乡村学生受益;
超31个省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放宽落户限制;
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可以说经济、产业、消费、生活结构越来越加优化,全面均衡发展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三是倡导绿色发展。5年来,针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现实,积极纠正“唯GDP论”错误政绩观、发展观,大力落实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推行中央环保督察全国覆盖,坚决实施水土污染防治,开展蓝天保卫战,加快植树造林步伐,稳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单位GDP能耗、用水量连年下降,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人居环境逐渐好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四是厚植开放发展。“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5年来,从自贸区战略实施到“一带一路”建设,从G20杭州峰会到即将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从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到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30%,已是“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的中国,全方位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果,进出口贸易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2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首场报告29日在京举行,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报告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

问:“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综合国力有何变化?

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进程曲折艰难。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混沌的情况,我国坚持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导向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投资消费促进政策的关键作用,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看起来比以前有所放缓,但这是在很高基数上实现的增长,而且是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的增长。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较,我国仍然处于绝对领跑者地位。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上半年我国依然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这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而不是风险源。

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从需求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2014年消费率提高到51.2%,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2%。从供给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2014年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8.9%。

三是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比例为13.4%,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从科技实力看,科技经费投入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从设施看,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G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从国际竞争力看,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自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自2012年起稳居世界第三位。

问:“十二五”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较大改善?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增长建立在就业基本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福祉得到大幅增进。新时期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快于8.0%的GDP增速,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首次明确提出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等9领域44类80项服务项目,基本与非基本的政府职能边界得以明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升。

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我国长时期的战略任务。“十二五”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产业重大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新旧动力有序转换,长期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万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十一连增”;今年夏粮增收,秋粮增产可期,全年有望实现“十二连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0%,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是国家间经济角力和竞争的主战场,彰显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一手抓转型升级,改善品质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

三是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自2012年起超过二产,成为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维持市场地位、产业越来越趋向服务引领制造的新趋势下,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所改善。

四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由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兴产业大量涌现,经济新增长点生机显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问: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出台了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体系,效果如何?

答:近年来,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健全教育体系培养人才,以打造人才队伍支撑创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衔接,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初步建立“双创”扶持政策体系,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双创”支撑平台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速度加快。依托我国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活跃的互联网经济,以及快速成长的互联网骨干企业,各行各业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双创”活动迅猛发展。

二是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成果产出持续扩大,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85件,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特别是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

三是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持续提高,自2012年起稳定在4%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模日益扩大。

四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规模快速扩大,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逐渐增强,人才流动制度障碍逐步破除。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

问: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新型城镇化是消费需求的倍增器、投资需求的加速器,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黄金结合点。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我国围绕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人、地、钱等多个领域,出台了一批重大政策文件,启动了2个省和62个城市(镇)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镇化进入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的新阶段。今年,围绕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重点实施了“一融双新”工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24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8%,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三大城市群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成渝、长江中游等中西部城市群加快发展。

问:近年来,我国启动实施了“三大战略”。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目前,相关规划已在陆续出台,政策也在逐步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文相通,正在带动国内相关地区的经济增长。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启动一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示范项目,交通一体化快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有序进行。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支撑作用凸显,上中下游要素流动性增强、产业分工协作更为紧密。

问: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否意味着生态文明理念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得到树立?

答:资源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了改革和政策组合拳。这些举措彰显着这样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与生产力布局、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紧密相关,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的绿色变革。

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这几年来,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什么?

答: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十二五”以来,我国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行政、财税、金融、价格、投资、国企、科技、开放、城乡、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后,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制度红利。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十二五”以来,一方面,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问:“十二五”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

答:“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努力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特别是,***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开放的总抓手和新引擎,助推了我国外向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稳定出口、增加进口,努力保持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201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3万亿美元。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升,初级产品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8%。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6.5%,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提高到36.4%。

二是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保持。坚持“三个不会变”: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6亿美元,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前8个月,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0.7%,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三是对外投资全球配置。我国资产全球配置速度加快,国内资源短缺得到有效弥补,境外盈利能力得到增强。2011—201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466亿美元。李克强总理曾说,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几年来,通过投资建厂、建设基础设施、产业聚集区等多种方式,积极与相关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合作国数量达到17个,形成了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产业链。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3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3日 04 版) 作者:董洪亮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五场报告12日在京举行,记者采访了报告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问: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二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情况怎样?

  答: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5.83%,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普通本科高校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重大工程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和科技转化成果。

  三是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在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学生成绩连续两次均获第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首届世界语言大会、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在我国成功举办,表明中国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影响。

  问:加快教育普及是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的前提和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普及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幅提高,2014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比2009年提高19.6个百分点,提前6年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70%目标,“入园难”得到缓解。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有效巩固,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8%、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6%,比2009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扩大,毛入学率达到86.5%,比2009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逐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7.5%,比2009年提高13.3个百分点。继续教育参与人次快速增长,上千万老年人通过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等形式继续学习,各类人员参与社区教育等各类学习活动达上亿人次。

  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国家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十二五”时期,在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针对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是切实办好农村教育,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学生。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自2012年起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专项计划,2015年共招收7.5万名学生,比上年增长了10.5%。

  二是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能力,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录取率,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十二五”期间累计安排招生计划90万人。据初步统计,2015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加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水平,2014年少数民族在校学生达到2501万人,比2009年增长11.5%。

  三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法律规定,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实行阳光招生,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2014年,19个重点大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7.9%,公办初中达到95.4%。目前,全国已有918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认定。

  四是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群体差距。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014年,全国共资助各级各类学生8500多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31%;
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是2009年的两倍。五年来,全国各类资助资金累计达6300亿元。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且残疾儿童较多的县都有1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学校。着力解决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共接纳随迁子女1294.7万人,80%在公办学校就读,10%由政府购买学位在民办学校就读。2015年,29个省(区、市)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了高考。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初步建立。

  问: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二五”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衷心拥护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认同党中央治国理政大政方针,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

  加强实践育人,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建设150个示范性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和833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在全国高校学生中深入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每年有超过200万名大学生参加。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0多所部属高校和700多所地方高校参与,资助8万多个项目,参与学生近22万人。2015年,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达42.3万人,比上年增长6.8%。

  重视劳动教育,切实改进学校美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趋势得到遏制,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稳中向好。

  问:随着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教育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十二五”时期,教育结构调整重点做了哪些事?

  答: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高校分类发展,努力完善更加合理的教育结构。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构建新时期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系统设计。中职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对口率达76%。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更多孩子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获得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机会。

  二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2014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5万所,比2009年增加近5万所;
在校生4301.9万人,比2009年增加1236.5万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拓宽了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增加了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是积极推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效显著,我国高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型增加到40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专业学位招生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9年的14.1%提高到2014年的43.5%。

  问: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针对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互动,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努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为导向,全面启动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13个省份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大部分省份普遍降低分值。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学生选择机会。自主招生选拔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不得采用联考方式。

  二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坚持和完善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和协调运行机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方面的作用。推进校内民主管理,切实保障教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的权利。加强高校理事会建设,完善多方参与学校治理平台。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已建立家长委员会。

  三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先后取消下放了21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评审评估评价事项减少1/3。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推动省级政府落实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保障教育投入等方面的职责。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国务院出台教育督导条例,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目前超过99%的中小学校实现了挂牌督导。实行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开展学校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等专项督导。发挥信息公开监督功能,建立覆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中小学的信息公开制度。

  四是积极稳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同步扩大,2014年我国当年出国留学人员45.98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100.54%;
各类留学回国人员36.48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236.84%。来华留学与攻读学位人数同步增长,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我国正成为新兴留学目的地国。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学生在华学习,比2009年增加了58.3%。来华留学中的学历生比例稳步提高,2014年达到43.6%。“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提高,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持续增多,五年新设4所中外合作大学,新增643个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海外办学迈出实质性步伐,已有4所机构、98个项目在境外落地,在132个国家设立了478所孔子学院和884个孔子课堂。

  五是依法治教迈出重要步伐。全国所有高校全面启动章程制定工作,112所“985”和“211”高校已全部完成。中小学章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些地方已率先实现“一校一章程”。研究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完善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设计。

  问:教育是民生之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五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努力构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五年来,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涌现了张丽莉、叶志平、侯伯宇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五年来,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1.7万名,为中西部3万多所农村学校补充新生力量,三年期满留任比例超过90%。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全面覆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今年9月,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岗位。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从2013年起,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惠及近95万名教师。

  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物质基础。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28%,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很大的一件事。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突破3万亿,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4万亿,比2009年翻了一番。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学校互联网覆盖率达95.7%、农村学校达79%。数字教育设备和资源覆盖全国全部6.4万个教学点,偏远农村地区的400多万孩子由此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全国31%的中小学建有校本资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覆盖19个高职专业大类,高等教育上线931门视频公开课、269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全国51.4万所学校实现“一校一码”,中小学生基本实现“一人一号”。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运行,为学生资助、转学、经费核拨等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4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成就巨大

作者:白剑峰;

作者机构:;

来源:新华月报

ISSN:1001-666X

年:2015

卷:000

期:021

页码:P.24-26

页数:3

中图分类:G212.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医疗卫生事业;“十二五”;成就;记者采访;报告会;计生委

摘要:“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八场报告10月13日在京举行,记者采访了报告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5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作者:左国昌
来源:《中文信息》2018年第04期

        摘 要:从严治党是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基本责任。本文对当前当前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严治党的措施,旨在促进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 从严治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开展从严治党工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党组织是党的各项政策、方针落实的重要职能部门,当前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党组织机构不完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不健全,党员的党性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党组织应该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从严治党当做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坚定政治立场,切实履行从严治党的神圣使命。

        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党员思想意识涣散

        党员是党组织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有的党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外界的一些不良舆论对我国很多基层党员思想产生了一定的侵蚀,工作懒散、积极性不高等现象时有出现,基层党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对从严治党责任的落实产生一定影响。

        2.党组织建设水平较低

        党组织是开展党建工作,宣传党的各项决策与方针的重要组织,但是党组织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在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而且重经济建设、轻视党建工作,所以导致整个基层党组织内部缺乏党建工作氛围,影响党员积极性。另外,党组织发展过程中,没有积极领会当前党建工作的要求,对从严治党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影响党组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组织比较松散。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篇6

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

作 者:朱大鹏[1];辛向阳[2]

作者机构:[1]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出 版 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年 卷 期:2017年 第6期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涵盖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个社会运动系统,从而实现了社会整体的历史性发展和历史性飞跃。成就和变革是有机统一的,成就包括变革,变革是成就的重要内容,成就和变革都具有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共同体现出了历史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

页 码:20-26页

主 题 词: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成就 变革 历史性

推荐访问:会党 历史性 深刻 深刻领会党百年特别是党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18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