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由来【10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2-12-28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元节的由来1  1、“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由来【10篇】【通用文档】,供大家参考。

中元节由来【10篇】【通用文档】

中元节的由来1

  1、“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2、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3、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中元节的由来2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习俗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七月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中元节的由来3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是农作物成熟的时间,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中元节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是*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习俗和讲究

  1.烧纸

  一般民间风俗里认为纸在阴间就是钱,于是烧纸就变成了给亡故的长辈亲人送去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烧纸的地方有十字路口,也有去上坟的。但无论是在哪里烧纸,一般都认为要留几张给过路的孤魂野鬼,让它们行个方便,不要打劫了寄给亡故之人的钱财。曾见不少人在马路上烧纸的时候画个圈圈,圈圈里面烧一大堆,圈圈外面放几张,就是这个用意。

  不过,现在都提倡不要烧纸,一是为了环境卫生,二是为了消除火灾隐患。如果真的要烧,也一定要再三确认一个火星子也不没有了才能走哦。

  2.往海里放小木船

  据说从前山东沿海地区的渔民,会用木板做成小船,然后把衣物,食品,鞋袜等东西放在小木板船上,船头还会点一只蜡烛,然后找成年男子把小船推入海中。所谓靠海吃海,农民种地,所以七月十五有在农田里祭祀和祈福的习俗,那么渔民的土地就是大海。不过这些东西可能不是给死去的亲友,而是供奉海里的神明和孤魂野鬼。

  3.往野地里撒饭

  据说是浙江某些地方的习俗。如果中元节刚好下大雨,那么就是水稻丰收之吉兆,于是晚上的时候,农民会一边敲锣一边把饭洒在野地里,称之为“施食”。这也是佛教用语,源于《佛说盂兰盆经》,意思是给饿鬼道众生布施。

  4.放河灯

  放河灯,又叫放荷灯,大概是因为那些小河灯漂浮在水上宛若荷花。放河灯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为了普渡落水的鬼魂。因为水鬼在水中,大多不是自然死亡,这种鬼魂十分可怜,如不得轮回不得脱生,但河灯一放,它们便可以依附其上,随着随流进入阴曹地府,获得托生的机会。

  中元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的由来4

  中元节的由来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由来5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习俗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七月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中元节的由来6

  古时候,人们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在这段日子里,民间人们为保持生活的*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

  七月十五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炔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酸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服。这种活动在七月十五日达到最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莫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的`中元节习俗可以说与*上古的天人观有直接关系。在*古代习俗中,人们认为人升天为仙,下地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彼此不可转换和彼此绝对对立的,现实中的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另一时空。但是,在*古代宗教观中,天地可以互相转换,鬼神位且也可以转换,现实中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时空的关系。在我国先民们看来,天神和地鬼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去进行转换的。鬼魅、神仙和人类都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作用和转换位皿的。天神没有功德,也可能重新下地狱,地狱中的鬼魅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人们相信,人间的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个世界时空中的先人和后人的境遇。比如,当世人可以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功德去拯救自己先人的亡灵,也可以因此而给后人带来善果。

  因此,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了。

中元节的由来7

  广东省

  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东莞等广府地区的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四,以祭祖、上坟与施孤为主。中元节祭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家内、祠堂为祖先烧香、上供、叩拜;另一方面是上坟、祭扫先人。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施祭野鬼、孤魂。《中华全国风俗志》:“七月十五日,俗谓鬼节,僧道沿街搭台念经,谓之盂兰会,谓广施佛力,以追荐鬼魂,而为饿鬼施食。”。

  中元节,广州人称“七月半”。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俗称“包袱”,上面写上先人的姓名、官阶,每人数包不等,择日于午后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最后还要向街中施撒铜钱。此原意为借金属的声音驱鬼,但把铜钱撒到街上去以后,多被儿童们抢走。

  广州现在尚有些居民仍行此俗。

  曲江县瑶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七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 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新加坡

  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新加坡特别热闹,持续长达一个月之久,超越所有其他华人传统节日。不说别的,单单在阴历七月期间的歌台遍地开花,通常一个晚上十几场,每场观众至少一两千名。另外每晚还有多场中元宴会,一个月下来,参与中元节活动的民众少说也有六七十万人次,包括办歌台、宴会、购买福物与祭品等等的开销,整个中元节的总花费估计是上亿元。

  中元节已演变为“多元节”

  中元节是新加坡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俗活动,据说,这也是新加坡的另一个世界第一。不是说其他华人聚居地区就没有中元节活动,但是搞得如此热火朝天,遍地开花,似乎只有新加坡。

  一直有人质疑中元节活动的正面意义,新加坡不是早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了吗?人们怎么还那么热衷于祭鬼活动?新加坡人是怎么让电脑与“好兄弟”(民间因避讳,把鬼称为“好兄弟”)“和*共处”的呢?

  尽管中元现象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批评,但是至今依然兴盛不衰,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德国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有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中元现象能在新加坡延续百余年,必有它的道理,不是简单一句“封建迷信”就能说得清的。联合早报在200【网络综合-写中元节的作文:鬼节习俗】

  贵州省

  毕节地区、黔南州、黔西南州 等地,“烧包”时,以包砌塔,用香烛绕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阵型,寓意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均为寸厚,每两包之间夹上画有骏马的纸片一张,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置金属质盆一个,内盛半盆清水。盆上搁有贵州用来夹取煤炭的“夹钳”一个(也称“火钳”,类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为防止无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浙西南(处州一带)称此节为“七月半”又称“鬼节”。晚上一般不让小孩子在外面,因为小孩的心是纯洁的,眼睛是明亮的,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闽南地区也是过整个月的鬼节。闽北地区浦城县七月半会请亲人吃饭,做点小吃点心之类的,最普遍的就是大街小巷都卖“火把”1年8月12日有则带分析性的报道,指出中元节在新加坡实际上已演变成“多元节”。

  中元节的正面作用

  中元节新加坡有着正反两面的作用,此节日的现象也应正反两面看,才能全面而且客观地看待和理解。

  负面作用无非为宣扬迷信,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正面作用则可分为四点:

  一、重温“甘榜精神”。由于城市化的推进,过去的甘榜(乡村)都成了城镇,当年的厝边(邻居)各奔东西,中元宴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聚会叙旧的机会。同个组屋区的居民,也借这次机会联络感情。

  二、增进同业友情。中元*让同一商业中心、巴刹做生意的人之间加强了联系,彼此增进了感情。

  三、为慈善事业筹款。各慈善团体、社区组织会利用机会难得的中元宴会筹募义款。

  四、给民间俗文化一个展现的舞台。

中元节的由来8

  中元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又称为“七月半”,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旧称之为“鬼节”。

  *道教,全年的法事盛会有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赐福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中元”,是地官清虚大帝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水官洞阴大帝解厄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无主的到处游荡。七月十五日,人们以诵经、作法事,“普度”以超度孤魂野鬼,防其为祸人间;间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保佑家宅*安。封建时代,地方官府令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家弟子,实行追先、悼远的俗信旨意。

  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饿鬼。目连知后,很伤心,把饭菜给母亲吃,可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求教于佛。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解脱。久而久之,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就有了“盂兰盆节”。

  民间,“七月半”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民间俗传,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享用”。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民间认为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民间有路边点火、河中放灯、点灯引路等活动。

  吴地旧俗,在七月十五,家家要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如先人新亡,祭祀时间更早。有的人家请和尚道士设坛打醮、焚烧纸钱锡箔。庙宇举行盂尝兰盆会,夜间放河灯习俗,届时众人群集城河*,争看河灯。往日,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是很热闹的。

  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节”,虽有不同的"习俗形式,而这“三节”共有祭祀祖先、崇尚忠烈,以奉亲、敬养、普渡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祭祀,不仅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又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得到人们的重视。

  中元节习俗之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8]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习俗之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习俗之祭祀土地

  家家户户焚银纸、经衣[7]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的由来9

  本周三是农历七月十五,到了中元节,很多朋友对此感到陌生,以为是个外来的什么不相干的节日。其实,中元节是一个地地道道*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民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意。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20**年5月18日,**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元节终于回复了历史的面貌,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中元节的由来10

  中元节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鬼节,实在每一年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而有一些地方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为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那些鬼魂会被放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四处游荡着,徘徊到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些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之后来到了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那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十分之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实在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然恂私情,让看守牢房小鬼偷偷的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也都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习俗

  广东省中元节习俗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中元节习俗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云南省中元节习俗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河北省中元节习俗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中元节习俗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中元节习俗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中元节习俗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中元节习俗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中元节习俗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中元节习俗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中元节习俗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中元节习俗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中元节习俗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中元节的八大禁忌

  1.勿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红色最忌。

  2.少去阴气重的地方,比如山、小巷子等。

  3.勿捡路边的钱,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

  4.勿轻易的回头看,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叫你。

  5.筷子勿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与你分享食物。

  6.勿夜游,八字轻的人不要夜游,易碰上麻烦。

  7.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8.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阅读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1)

——中元节的由来10篇

中元节的由来1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倒悬,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传说中“目莲”的母亲被打入地狱,“目莲”看到母亲在恶鬼道中,肚子变大,喉咙缩小,不可以进食,饿得好苦。他拿了饭,就要喂,可饭刚送到口中,立即成为炭灰。他向释迦求救,释迦要其用盆,罗列了百味素食,供奉众多僧徒,方能解除他母亲罪孽深重的倒悬苦难。“目莲”照此去做,果然不错。后来人们把这应念在心目中,每年在鬼节这一天,就用竹子做的“盂兰盆”施斋于佛与僧,以此报答前辈养育之恩。

  寒衣节(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

  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鬼节──正名“盂兰节”。

  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安。

中元节的由来2

  古时候,人们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在这段日子里,民间人们为保持生活的*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

  七月十五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炔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酸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服。这种活动在七月十五日达到最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莫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的中元节习俗可以说与*上古的天人观有直接关系。在*古代习俗中,人们认为人升天为仙,下地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彼此不可转换和彼此绝对对立的,现实中的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另一时空。但是,在*古代宗教观中,天地可以互相转换,鬼神位且也可以转换,现实中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时空的关系。在我国先民们看来,天神和地鬼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去进行转换的。鬼魅、神仙和人类都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作用和转换位皿的。天神没有功德,也可能重新下地狱,地狱中的鬼魅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人们相信,人间的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个世界时空中的先人和后人的境遇。比如,当世人可以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功德去拯救自己先人的亡灵,也可以因此而给后人带来善果。

  因此,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了。

中元节的由来3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习俗

  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对它有两个很大的误会:首先,把它看成是鬼节,是宣扬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没人敢呼吁恢复;其次,把它当成了追思亡人的节日,那么,已经有了清明节,何必再恢复中元节呢?

  其实,中元节是古代的“孝亲节”,它与清明节的内涵并不相同。

  七月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中元节的由来4

  中元节也称之为“鬼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先人,还有些人在这一天要到河边去放河灯,传说这天是地狱开门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也是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庙普”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的由来5

  中元节还是一个民间鬼节。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中元节时,人们要做“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中元节因为正值秋收季节,故意含有“收获祭”之意。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我国大江南北都很流行。山东中元节祭祖习俗也较为普遍,是乡间祭祖的重要日子,时间一般都在午后。在潍坊各地家家包水饺,备纸香,或带上瓜果供品上坟祭祖。菏泽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博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已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骑着马回去;在德州则流行放河灯,据记载德州的中元节放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制船,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河上顿时灯火通明,灯具顺流而下,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德州运河*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场面颇为壮观。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中元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但最著名、流传最广者要算是「目莲救母」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目莲」,从小被地藏王菩萨引渡出家,他的母亲郤因欧打和尚、浪费食物。等等种种过失,死後被打入地狱,目莲知道这个消息时,母亲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悬」的惩罚,为了报答母亲的乳哺之恩,目莲准备了饭菜要给母亲吃,但是食物一到母亲的嘴边,便化成火焰;目莲无计可施,请求释迦牟尼佛帮忙,佛祖说明目莲母亲生前的种种过失,如果要让她吃东西,则要在七月十五日准备各种斋食,供养十方大德众僧,目莲依法施行後,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後来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中元普渡。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节」一词来自梵文Ulambana,原意即为「救倒悬」之意,南北朝时即有人将「盂兰盆」解为「装饰美丽的盆子」,於是竞相以木竹等材料,雕琢精美的图案,应为佛教徒的误解。

中元节的由来6

  中元节的由来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由来7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拓展阅读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的来历

  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的由来8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二、道教中元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中元节的由来9

  中元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又称为“七月半”,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旧称之为“鬼节”。

  *道教,全年的`法事盛会有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赐福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中元”,是地官清虚大帝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水官洞阴大帝解厄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无主的到处游荡。七月十五日,人们以诵经、作法事,“普度”以超度孤魂野鬼,防其为祸人间;间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保佑家宅*安。封建时代,地方官府令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家弟子,实行追先、悼远的俗信旨意。

  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饿鬼。目连知后,很伤心,把饭菜给母亲吃,可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求教于佛。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解脱。久而久之,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就有了“盂兰盆节”。

  民间,“七月半”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民间俗传,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享用”。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民间认为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民间有路边点火、河中放灯、点灯引路等活动。

  吴地旧俗,在七月十五,家家要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如先人新亡,祭祀时间更早。有的人家请和尚道士设坛打醮、焚烧纸钱锡箔。庙宇举行盂尝兰盆会,夜间放河灯习俗,届时众人群集城河*,争看河灯。往日,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是很热闹的。

  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节”,虽有不同的习俗形式,而这“三节”共有祭祀祖先、崇尚忠烈,以奉亲、敬养、普渡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祭祀,不仅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又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得到人们的重视。

  中元节习俗之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8]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习俗之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习俗之祭祀土地

  家家户户焚银纸、经衣[7]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的由来10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浙江省习俗: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中元节的饮食:

  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清明,又称鬼节,*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2)

——中元节的由来10篇

中元节的由来1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节的由来2

  七月半中元节的由来有哪些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1、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2、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3、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4、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

  5、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不得不知的中元节禁忌有哪些

  1、床头挂风铃传说如果在床头挂风铃的话,很容易招来鬼兄弟,而顺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会做出些什么来都是情不自禁。

  2、夜游八字弱的人在鬼节这一天千万不要夜游,因为这一天鬼门关大开,幽魂孤鬼都出来游荡,如果让他看到了阴气沉重的你,说不定会把你误认为是同伴,将你邀请回家做客。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在鬼节这一天大多数人们都会提前为路过的鬼兄弟烧些纸钱,然后等到隔天再来收拾残局。因此,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兄弟,通常都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千万不可以在非特定场合时间烧冥纸。

  4、偷吃祭品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於鬼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鬼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鬼节这一天忌下水,此时鬼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俗话说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们难得出来一趟自然是兴奋异常的。鬼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在八卦灵异学中,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鬼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鬼兄弟来家里坐坐,最好不要再家门口摆放榕树。

  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一天。

  11、靠墙鬼兄弟*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当这一天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鬼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鬼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在这一天尤其忌讳。

  17、一个人一个人容易引起鬼兄弟的觊觎,因为他会觉得你跟他一样都是独自一个,如果可以做伴的话会更好。

  18、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鬼节这一天在家对着镜子自拍更是危险,因为鬼兄弟很有可能会从镜子里面出来。

  19、玩碟仙*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鬼压床,而在鬼节这一天更是如此。

  21、吹口哨口哨与铃铛的声音对于鬼兄弟来说是同样的声音,听到这样的声音他们通常都会认为是他的伙伴在召唤自己。而如果最后他看到的人是完全陌生的你,则很容易动怒,而后……

  22、忌披头散发睡觉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23、生理期的禁忌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24、忌说鬼字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25、乱踩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中元节的由来3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元节由来的佛教传说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中元节民间祭祖习俗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中元节的由来4

  中元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又称为“七月半”,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旧称之为“鬼节”。

  *道教,全年的`法事盛会有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赐福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中元”,是地官清虚大帝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水官洞阴大帝解厄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无主的到处游荡。七月十五日,人们以诵经、作法事,“普度”以超度孤魂野鬼,防其为祸人间;间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保佑家宅*安。封建时代,地方官府令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家弟子,实行追先、悼远的俗信旨意。

  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饿鬼。目连知后,很伤心,把饭菜给母亲吃,可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求教于佛。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解脱。久而久之,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就有了“盂兰盆节”。

  民间,“七月半”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民间俗传,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享用”。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民间认为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民间有路边点火、河中放灯、点灯引路等活动。

  吴地旧俗,在七月十五,家家要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如先人新亡,祭祀时间更早。有的人家请和尚道士设坛打醮、焚烧纸钱锡箔。庙宇举行盂尝兰盆会,夜间放河灯习俗,届时众人群集城河*,争看河灯。往日,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是很热闹的。

  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节”,虽有不同的习俗形式,而这“三节”共有祭祀祖先、崇尚忠烈,以奉亲、敬养、普渡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祭祀,不仅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又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得到人们的重视。

  中元节习俗之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8]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习俗之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中元节习俗之祭祀土地

  家家户户焚银纸、经衣[7]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的由来5

  中元节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鬼节,实在每一年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而有一些地方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为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那些鬼魂会被放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四处游荡着,徘徊到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些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之后来到了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了受十八层地狱的那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十分之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实在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然恂私情,让看守牢房小鬼偷偷的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也都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习俗

  广东省中元节习俗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中元节习俗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云南省中元节习俗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河北省中元节习俗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中元节习俗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中元节习俗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中元节习俗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中元节习俗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中元节习俗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中元节习俗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著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中元节习俗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中元节习俗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於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中元节习俗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於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中元节的八大禁忌

  1.勿晚上晒衣服,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红色最忌。

  2.少去阴气重的地方,比如山、小巷子等。

  3.勿捡路边的钱,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

  4.勿轻易的回头看,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叫你。

  5.筷子勿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与你分享食物。

  6.勿夜游,八字轻的人不要夜游,易碰上麻烦。

  7.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冥纸是烧给鬼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8.勿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中元节的由来6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庙普”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的由来7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二、道教中元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中元节的由来8

  一、道教风俗

  东汉《老子章句》引《道经》云:“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北魏时道教于七月十五祭中元已成普遍仪式,《修行记》曰:“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

  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为地官寿诞,地官大帝会为鬼魂赦罪祈恩,释放狱中众鬼囚,让囚徒饿鬼解脱享食饱满免于众苦,道教会举行“中元普渡”, 诵经、作法、事以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顺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用以减轻亡魂的罪,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二、佛教风俗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大藏经》首次记载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因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便欲独贪之,不料食物到她口中立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并脱离恶鬼道。

  三、民间风俗

  民间在七月十五日而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传唱以怀念亲人,并对自身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这一风俗各地大同小异,其主旨更多是融合道佛二者仪式的实用处置。

中元节的由来9

  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中元节的由来10

  在上坟扫墓祭祖习俗中,除正月初二上坟拜年时,供品地过年吃的点心、糖块、瓜子、花生、红枣等,并可在祖坟上鸣鞭炮而外,其余三个鬼节均禁忌在祖坟上响鞭炮。清明节只添土,农历七月涉农信息服务大全十五只送钱,农历十月一只送衣服。具体程序一般分以下步骤进行。

  1、先在列祖列宗的"坟堆上,摆好饭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坟堆前上三柱香。

  2、给看坟的土地神摆好供品后,再烧一份黄纸,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坟神”。用以感谢他一年四季守护坟地,保护列祖列宗*安无事。

  3、香烧至半柱时,在列祖列宗的坟堆上,烧掉事先准备好的纸钱和衣物。并留少许钱物,分别在其他坟堆上烧掉,唯恐别的鬼魂在上坟人走后,到列祖列宗坟堆上抢钱和衣物。

  4、三柱香烧尽时,撤掉供品,并将供品向坟地四周抛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给那些人去上坟的远亲近邻抛撒吃的,不让他们在上坟人走后,到列祖列宗的坟堆上抢吃的。

  上坟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扫墓时穿黑色衣服庄重肃穆,可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扫墓时反而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这种衣服与扫墓的气氛不协调,还是穿素色衣服比较适宜。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扫墓回来之后,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劳,这时,应该洗个澡,换一换衣服。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3)

——中元节的由来故事_中元节3篇

中元节的由来故事_中元节1

  中元节的来源据考证应该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关。*传统教派的道教会在七月十五开盛大法会,纪念地官大帝的诞辰,同时也是为人间的孤鬼赦罪。这个七月十五祭鬼传统就一直流传下来了。儒家重孝道敬祖宗,古人中元节放水灯,普渡孤魂野鬼,同时是也奉上当年秋收的谷物与鲜果祭祀祖宗,向祖先禀告当年的收成,请祖先享用子孙的供奉。也是祈求先人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民间传说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但也并不是局限在中元节当天。一些地区会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人们在中元节这天,也会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秋收能五谷丰登,驱病除灾保家宅*安。为了防止在阳间飘荡的孤魂野鬼伤害自己,也会在路边祭祀孤魂野鬼,免他们无人祭祀而危害人间。

  佛教典故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为,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总众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生灵。

  据记载,释迦牟尼有一个叫目连的弟子,他的母亲生前为恶,死后化成饿鬼受饥饿磨难。目连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受难十分难受,他就以神力化成食物送到母亲身边,但是他母亲心生贪念,食物就会化为火焰。目连向佛祖求教如何能拯救母亲的亡灵,佛祖就告诉他,必须在每年的七月十五这一天,集中僧人的力量将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养十万僧众,以这边功德才能普渡亡灵。目连变以此言行事,最终其母终得解脱了。

  而盂兰盆节,在我国最早开坛举行法会是在梁武帝时期,自此以后,历代帝王都会在盂兰盆节举行法会,答谢先祖恩德。

  道教经典

  道教一年之中的三次盛会统称“三元”,分别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大帝生辰,主赐福典礼。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大帝生辰,主亡魂赦罪仪式。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大帝生辰,主除人世厄运法会。

  自宋朝以来,佛道教相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道教的中元祭鬼与原本儒家提倡的祭祖相互融合,人们不仅敬献供品祭祖同时也会放水灯祭鬼,让他们一路好走。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4)

——中元节的来历10篇

中元节的来历1

  中元节为什么要放孔明灯?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很多地区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在海南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客家孔明灯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安灯”。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万宁传说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阎王爷把“鬼门关”打开,让亡魂走出阴曹地府,来到人世间看看人间冷暖,享受亲人的祭拜。15天的时间一到,也就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阎王爷会召所有的亡魂返回地府,七月十五也被称作“鬼关门”日。当天,万宁地区的群众会放飞文灯,用文灯的点点亮光,给返回地府的亡魂照亮道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燃放“火灯”是件乐事,但在海南也是有禁忌的。“火灯”有“布袋鬼”之称,燃放“火灯”等于送瘟神,等于送走一年来的倒霉事。放飞不成功,或是在谁家的屋子旁烧起来,谁家人就会不吉利。燃放“火灯”时,孕妇、产妇、寡妇要躲之避之等等。

  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制作孔明灯的方法

  制作孔明灯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拷贝纸、裁纸刀、剪刀、尖嘴钳、棉线、工业酒精、502胶水、细铜丝、棉花、竹条。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先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水固定;用薄纸剪成一定规格的纸片,将纸片拼成一个两端镂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球状物上面的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要保证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铜丝,并系牢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牢牢粘在气球下面洞的纸边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

  特别提醒:孔明灯必须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引起火灾。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中元节的来历2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中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习俗

  我们称呼的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的一些祭祀仪式。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的来历3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民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意。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中元节的来历4

  *人自古讲求孝道,所以才促使中元节代代相传。人们认为逝去的人也有只是到了另一个空间,生活还是照样的过。只不过不能够与阳间的人接触,而中原节也算是团结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冥司会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让逝去的人回到阳间与家人相见。所以中元节的来历是因为阳间的人为表孝道、体现对家人的思念而设立的日子。

  什么是中元节。为和被成为鬼节呢?鬼节就是农历七月中元节,相传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会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因为夜间是人阳气弱,鬼阴气重的时候,如外出游荡,容易撞见“不干净”的东西。

  说完了中元节的来历,我们在来浅谈中元节的祭祀。中元节白天,家中要准备好吃食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到了傍晚,一家老小便携带好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这样做的寓意是让逝者认准亲人,前来领去祭供之物。画圈之后需在禁区中心点燃纸钱、衣物,让逝者在阴间能够吃饱穿暖有钱花,才不至于滋扰阳间的人,烧完钱纸便要开始送祖先上路,回归阴曹地府了。

  如今中元节、清明节这类祭祀的日子早已深入人心,每年的这两个日子,几乎家家都会参与其中,前去坟头祭祀,或是夜晚焚香,为了就是表现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除了祭祀家人之外,有些地区在这一天还会请出地藏菩萨、钟馗像、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供奉参拜,希望他们能够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保佑家宅一方*安,免受不洁之物的干扰。

中元节的来历5

  一、中元节的来历

  1、“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2、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3、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二、中元节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中元节的来历6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传说中的鬼节。也叫盂兰盆节。 在我的家乡,鬼节有三天,各家过的不一样,有些人家鬼节过七月十三,有些过十四,有些过十五。我家就是过十四,鬼节的这天,我们要准备很多东西给逝去的人在阴曹地府用。比如以前的老一辈会给祖宗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有酒有肉,给他们准备金钱,轿子,衣服,鞋子,房子,丫鬟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让他们好保佑我们在世上好好生活,家人健康*安,生活富足。所以鬼节是*节日最传统也最不能忽视的节日。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是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鬼节这天,晚上在吃饭之前,先给祖宗敬酒,请他们先吃。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就要烧掉给他们准备的东西,在烧的时候,要叫着他们的名字,好让他们在阴曹地府收到,不要让其他孤魂野鬼抢走。烧完以后,就回家关门睡觉了,鬼节这天是不要出门的,以免晚上遇见鬼魂。

中元节的来历7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中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习俗

  我们称呼的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的一些祭祀仪式。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的来历8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

  中元节为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传说中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而地官的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每年到了中元节这一天,地官会打开地狱之门,已故祖先可以回家与家人团圆,因此中元节也被叫做鬼节。

  中元节的习俗

  1、祭祖

  到了中元节这一天就有很多人开始祭祖,因此也被称为“七月半”祭祖。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同为祭祀节日,中元节就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

  2、中元普渡

  从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一些地方有中元节要做普度的习俗,就是用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该活动较为隆重。

  3、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就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水与鬼同为阴,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因此中元张灯就在水里,所以也叫放河灯。

中元节的来历9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第二种说法: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第三种说法: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10

  1.1、“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1.2、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1.3、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5)

——中元节作文10篇

中元节作文1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这美丽的家乡——闽南同样也具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有跑王的端午节、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我还是喜欢最有闽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节。

  盼啊,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作文2

  的编辑为您准备了关于《以中元节为话题的作文:快乐的中元节》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鬼节。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于是我便问妈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妈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中元节作文3

  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度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不过香港、闽南、台湾、潮汕并不从此风俗,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举行祭典。但后来由于时代变迁,目前在台湾的中元节,机关行号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则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周末假日举办。

中元节作文4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民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意。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中元节作文5

  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中元节作文6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中元节作文7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作文8

  接着,我们来谈世间所谓的「普度公」。什么是普度公?这是佛教中的另一个公案:

  佛在世时,有一位弟子叫阿难,他长得非常庄严。佛陀有三十二相,而阿难有三十相,在佛的弟子中,可以说是一位既年轻、形貌又庄严的弟子。有一次,他在结夏安居时,听佛讲法,*思惟。当他入定之时,忽然看到一个青面獠牙、面目狰狞、腹大如鼓、颈子又细又长的怪物,阿难看了非常害怕,就开口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如此丑陋可怕?为何出现在我面前?」

  这个人就咧嘴对阿难笑说:「你不必怕,也不要厌恶,三日之后你将和我一样,在这个道中与我同类!」看到他恐怖的笑容,听了他阴阳怪气的声音后,阿难吓得惊醒过来,便赶紧跑到佛陀的面前求救。

  佛陀劝说:「阿难,人生无常,人的生命在呼吸间,不必等到三天后,我们要随时准备任何时刻都可能堕落于三恶道中。」阿难说:「我不愿意堕入饿鬼道中,让自己变得狰狞恐怖,我实在很害怕!」佛陀回答:「这是业啊!三天之后,是大家修行圆满的日子,除了靠你自己自救外,还必须借重僧伽的功德力,让大家为你虔诚祝福,你才能够解脱。」

  阿难尊者便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一个「面燃大士」的牌位,设斋供僧来祈福。因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寺院道场普度时,都会写个「面燃大士」的牌子,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普度公」。

  爱神与恶鬼

  爱神和恶鬼一起来到了人间。

  春天里。他们同游花园。爱神说:“啊!多么美丽的景致——百花烂漫!”恶鬼说:“美什么,那花朵下有刺呢!”

  夏天里,他们一起游山林。爱神说:“瞧!多么美妙的风光——绿树浓荫!”恶鬼说:“妙什么。那树里有虫呢!”

  秋天里,他们一起游郊野。爱神说:“看!多么欢乐的美景——黄金世界!”恶鬼说:“乐什么,那黄表示是枯萎呢!”

  冬天里,他们一起游大漠。爱神说:“哈!多么洁净的大地——白雪皑皑!”恶鬼说:“洁什么,那雪下全是沙呢!”

  于是,上帝让爱神留在天堂,将恶鬼打入了地狱。

  内心有爱,得到的是欢乐;内心有恨,得到的只是痛苦。

中元节作文9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民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意。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中元节作文10

  今天,8月10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我老家光山县称为“七月半”,除了要给逝去的先人祭祀外,还要烧“孤坟纸”。

  没有后代,无人祭祀的坟被称为孤坟。烧“孤坟纸”,就是给没有后代的逝者送钱花,就象活人之间的献爱心。

  因为在外工作,使用的是公历。如果不是特别关注,就不会知道农历是什么日期。象这样不大重要的节日,我更是从来就没有在意过。

  然而,今天却有人记挂并提醒。

  张松屹老师的女儿今天打来电话,祝我节日快乐。我有点莫明其妙。她说是“中元节”,我想了半天,才想起今天是“七月半”。

  网上一查,“七月半”还真叫“中元节”。简编如下:

  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这天,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安。

  *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6)

——中元节的祝福语10篇

中元节的祝福语1

  中元节,有人说你是吝啬鬼,发的短信总不回,我说怎麽会,你心地善良是个爱哭鬼,你调皮可爱是个捣蛋鬼,这样的开心鬼不回短信的话,那真是个小气鬼。

  中元节,命令你今天必须给我发三条短信,打两个电话;号召你想我24小时,念我1440分;提醒你尽快请我吃饭。要是不从,肯定心里有“鬼”。

  中元节,心想事成送给你:身材,想想魔鬼,窈窕迷人;生活,想想魔法,精彩无限;本领,想想魔头,谁与争锋;事业,想想魔王,独占鳌头。祝你如意。

  中元节,就属你家最元:儿女高考金榜提名中状元;生意兴隆送你滚滚财源;工作顺利朋友照顾左右逢源;爱情甜蜜家人和睦花好月圆!

  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中元节,送个开心鬼给你,愿你踏上成功之路: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大富大“鬼”。"

  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也来到,愿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也无烦恼,开心美丽伴你直到老。"

  中元节,鬼神告诫说:唱歌不要鬼哭狼嚎,说话不要鬼话连篇,做事不要装神弄鬼,做人不要鬼迷心窍,这样鬼日子才会远离你,幸福生活才会永远围绕着你。

  中元节,是鬼节,鬼门开开群鬼闹,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让手机短信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中元节,防鬼妙招:电影就看《捉鬼大师》;小说就读《鬼吹灯》;唱歌就唱《思情鬼歌》;画画就画钟馗头像,以毒攻毒,就不信制不住恶鬼。

  中元节,半夜勿晒衣服;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随便捡起;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

  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中元节向来不寻常,七月半盛夏天未凉,与清明一起祭祖上,好朋友祝愿同分享,暑热消早日秋气爽,无烦恼时刻心情朗,开心度幸福好时光!

  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吃饭时不可以将筷子插在饭碗之上,其形状如同香插在香炉上,会招来鬼分食,晚上不可吹口哨,当心鬼喜欢你,不可去戏水,会碰到水鬼。

  过节如过关,鬼节要过鬼门关。先饮一杯忘忧水,世间烦恼全忘掉。再喝一碗迷魂汤,所有郁闷都泡汤。再赶一趟城隍庙,欢欢喜喜领红包。鬼节快乐!

  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猪的!

  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我代表十殿阎罗、黑白无常及一众大鬼、小鬼、冤鬼、死鬼、欠债鬼、还情鬼、影子鬼、上身鬼、讨厌鬼、机灵鬼祝你:鬼节快乐!

  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中元节聚会上,主持人热情提议:大家都来讲一个开头恐怖,中间好笑,结局悲惨的故事。譬如从前有个鬼,放了个屁,然后死了。话刚说完,下面有人接着大喊:遇到凤姐,爱上凤姐,娶了凤姐……

  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户户祭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鞭炮响,摆上盛宴共庆祝,年复一年留祭奠,纪念缅怀逝去亲!

  中元到,小鬼闹,横七竖八来回跑。用信息,我提醒,到时不能乱阵脚。左手朱砂右边逃,右手桃木左边跳。如若遇见开心鬼,扔掉朱砂乐一回。

  中元节,送个开心鬼给你,教你走上成功之路: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大富大“鬼”。

  恭喜你!鬼节收到我的消息您将同时获得三件礼物,第一件:吉祥护身符!第二件:降妖除魔镜!第三件:除鬼斩怪剑!如果今天走夜路以上三宝不奏效的时候,你大可惊声尖叫,大家一起哈罗。

  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

  瞧瞧你身后,黑影传动;看看你床头,午夜幽魂;听听你门外,鬼哭狼嚎;想想你梦中,骷髅遍野;过过中元节,胆子大一节。

  中元夜晚,坟前磷光,阴魂四散,八方游走,鬼哭狼嚎,惊天动地,阴影靠近,干枯的手,恐怖的头,苍白的`脸,轻轻地说:中元节快乐!"

  三个闹鬼节,就属今天“闹鬼”最严重,这天夜里,不管是妖魔还是鬼怪,他们将纷纷出动,寻找那些不发不收短信的人,为了不被抓,短信赶紧发。

  这是条非常恐怖的短信,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收到就更加恐怖了,别怪我没提醒你,胆小的话还是不看为妙,不听劝还看是吧?那就不客气了!吓着你了吧?其实我只想对你说:鬼节快乐!

  今天中元鬼节,多把鬼神拜谢;感谢鬼神诸仙,来向神灵许愿:一愿工作顺利多赚钱;二愿家庭和睦真美满;三愿没病没灾体康健;四愿朋友生活比蜜甜。

中元节的祝福语2

  1、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2、长得帅,罪不轻;中元节,莫出行,大鬼小鬼缠上你,紧紧抓住不放松,美女小倩就在其中,你若躲闪,她生气,踹你上天做财神!

  3、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中元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4、中元节晚上,男女恋人共处一室,男:让我亲一下吧!女:讨厌~你个色鬼!这时屋里有了第三个声音道:骂*什么啊,又不是我非说要亲你!

  5、防鬼妙招:电影就看《捉鬼大师》;小说就读《鬼吹灯》;唱歌就唱《思情鬼歌》;画画就画钟馗头像,以毒攻毒,就不信制不住恶鬼。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6、转眼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7、讲个故事给你听,从前有个穷鬼,有天在路上遇到了开心鬼,彼此深深相爱了,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中元节到了,愿穷鬼远离你,让开心鬼永伴你!

  8、阡陌悠长,碧草疯长,祭奠先祖源源流长。纸钱飞扬,淡菊飘香,中元祭祖儿孙不忘。不忘祖训,不忘传统,生活美满生意兴隆!祝中元节快乐!

  9、庭院深,夜微凉,几度浮现故人颜;慢踱步,陷深思,往昔相聚不再现;秋落叶,黄菊花,但愿故人不寂寥;举起杯,一饮尽,天堂故人一同醉;愿你中元节快乐,勿要多哀伤。

  10、鬼节,鬼门开开群鬼闹,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让手机短信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11、心静,自然清凉。心伤,披件衣裳。中元节的忧伤,哀怨又彷徨!逝者以已,杨柳依依,任阶前秋雨点点滴滴!风雨彩虹,哀伤之后,让我们细说从头。中元节快乐!

  12、人间和黄泉之路近在咫尺,薄薄黄土怎能隔断我们滴血的亲情?我知道天空那颗不落的星辰是您来自天国的祝福,身边那缕淡淡的清风是您永不凋谢的牵挂。中元节到了,愿逝世的先人们在天堂生活的幸福。

  13、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14、中元节,拜先祖,朵朵菊花敬亲人;忆先人,祭亡魂,片片真情表哀思;扫扫墓,烧柱香,悠悠情意随风传;中元日,送祝福,浓浓福气把你绕;愿你中元节乐无边,福无尽。

  15、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烧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随风传,拽一丝哀伤,顺水淌,中元节到,愿逝去亲人安息,愿你中元节吉祥相伴,幸福围绕。

中元节的祝福语3

  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也来到,愿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也无烦恼,开心美丽伴你直到老。

  中元节,忆故人,梦中曾几度相见;寄思念,以山水,花红柳绿缀江河;惜明日,共奋进,携手前行铸辉煌;中元节,勿沉沦,铿锵男儿把头扬,愿你中元节快乐!

  中元鬼节,给你耍个“鬼”把戏,变出个贞子吓吓你;给你出个“鬼”点子,发出条短信唬唬你,向你说句最动听的“鬼”话:祝你鬼节快乐!

  中元节: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中元节向来不寻常,七月半盛夏天未凉,与清明一起祭祖上,好朋友祝愿同分享,暑热消早日秋气爽,无烦恼时刻心情朗,开心度幸福好时光!

  庭院深,夜微凉,几度浮现故人颜;慢踱步,陷深思,往昔相聚不再现;秋落叶,黄菊花,但愿故人不寂寥;举起杯,一饮尽,天堂故人一同醉;愿你中元节快乐,勿要多哀伤。

  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  一缕相思,但愿亲人魂魄归;一身正气,不怕恶鬼来缠身;一条短信,祝福之情深又深。忘掉逝去的,把握好现在,才是明智之举。祝中元节快乐!

  中元节到了,送你一只开心鬼,愿你快乐每天无忧愁;送你一只富贵鬼,愿你财源滚滚财气旺;送你一只幸福鬼,愿你生活甜美万事顺。中元节快乐!

  热思凉,今念昔,山高望水长;悲喜泪,爱恨苦,人生多歧路;中元节,祭先祖,盼前路:欢乐多,没愁苦;好运多,不停步。

  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要你“鬼”在坚持,“鬼”在努力,一定会成为达官“鬼”人,夫“鬼”妻荣。

  今天是鬼节,让我“鬼使神差”、“鬼哭狼嚎”般的向鬼头鬼脑的你,献上这条“诡计多端”的“诡异”祝福:中元节快乐得要死!

  噹~噹~天干地燥,小心火烛!客官,中元夜非同寻常,鬼魂四处出发,遇人切勿乱搭,看信即刻转发,心诚鬼怪不压,不然,嘿嘿半夜鬼怪前来坐沙发!

  防鬼妙招:电影就看《捉鬼大师》;小说就读《鬼吹灯》;唱歌就唱《思情鬼歌》;画画就画钟馗头像,以毒攻毒,就不信制不住恶鬼。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中元节八拜祖先神灵,一拜身体健康,二拜顺心如意,三拜家庭和睦,四拜*安幸福,五拜事业有成,六拜开心快乐,七拜好运连连,八拜金银满仓!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啦,听说群鬼将在今天出动!出门可能撞鬼,睁眼可能见鬼,抬头可能碰鬼,听说他们都在寻找小气鬼报仇,为逢凶化吉,你自己看着吧!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祭祭祖先,祖先保佑你,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拜拜鬼神,鬼神远离你,出入*安,幸福美满;发发短信,祝福陪伴你,祝你鬼节快乐!

  点一柱清香,缕缕相思飘;烧一堆纸钱,翩翩祝愿到;送一束秋菊,幽幽哀思绕。中元佳节到,莫忘前辈劳。中华传统要记牢,祝福亲人永欢笑!

  先人幽魂,望家乡,路远山高。带去烦恼,中元节,留下美好。秋菊淡雅,此幽静,常伴梦中。庭院深深,树不语,诗情画意!先人庇佑你,朋友祝福你,中元节快乐!

  我拳打咸蛋奥特曼,脚踢未来终结者。智擒飞天蜘蛛侠,俘获天下会雄霸。各路神灵在麾下,妖魔看我都惧怕。发个短信送牵挂,中元节~遇到难事你说话!

  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中元节,防鬼妙招:电影就看《捉鬼大师》;小说就读《鬼吹灯》;唱歌就唱《思情鬼歌》;画画就画钟馗头像,以毒攻毒,就不信制不住恶鬼。

  最怕你劳累的倩影,最恐你疲倦的眼神,最担心你要放弃的哀叹,最感动你坚持到现在的一具灵魂,中元节,留给他人一份信心,留给自己一份信念!

  中元节,命令你今天必须给我发三条短信,打两个电话;号召你想我24小时,念我1440分;提醒你尽快请我吃饭。要是不从,肯定心里有“鬼”。

  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猪的!

中元节的祝福语4

  1、中元节怎么过?看点鬼片,说点鬼话,玩点鬼把戏,耍点鬼心眼,只要不鬼迷心窍,鬼神将把你永远庇护,幸福将与你终身鬼混。

  2、中元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

  3、中元节誓词:一定不要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小机灵鬼儿节日快乐!

  4、烟雾袅绕,散去烦恼;门挂桃符,*安幸福;鬼斧神工,愿你成功。中元节,别鬼哭狼嚎,要眉开眼笑,祝鬼头鬼脑的你幸福逍遥

  5、中元节到,短信化作“*安符”,驱逐恶鬼,消除烦恼,快乐吉祥迎头绕;家庭兴旺,健康*安,福星高照无困扰;信息赶快转,转转更*安!中元节快乐!

  6、在干嘛呢?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7、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8、今天是中元节,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就让手机短信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相伴;愿短信化成一道*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

  9、今天是鬼节,我托开心鬼、好运鬼、发财鬼、健康鬼去看你,愿你从此以后:忧愁少、好运绕、金钱抱、烦恼消、身体好。

  10、长得帅,罪不轻;中元节,莫出行,大鬼小鬼缠上你,紧紧抓住不放松,美女小倩就在其中,你若躲闪,她生气,踹你上天做财神!

  11、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给魔鬼身材的你发了条鬼斧神工的祝福,将幸福快乐神不知鬼不觉藏在其中,你收到后记得鬼迷心窍的开心!

  12、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13、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信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14、今天是中元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15、转眼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来临,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中元节的祝福语5

  中元鬼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才智超越机灵鬼!

  日子过得真不慢,转眼已是七月半。短信化作“*安符”,驱逐恶鬼,消除烦恼,快乐吉祥迎头绕;家庭兴旺,健康*安,福星高照无困扰;信息赶快转,转转更*安!中元节快乐!

  在干嘛呢?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今天是中元节,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就让手机短信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相伴;愿短信化成一道*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

  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信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去买祭品,看到居然有纸糊的苹果手机,便问老板:烧苹果手机,怕老祖宗不会用吧?老板白了他一眼说:乔布斯已经下去教了,你还操什么心呀?那人便买了一个,老板提醒:买个充电器吧,别忘了烧充电器,回头祖宗找你要就不好了,找你要还是小事,叫你送去就麻烦了!

  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收到我的短信,烦恼小鬼远离你,幸福精灵缠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忧愁小鬼远离你,吉祥精灵围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寂寞小鬼远离你,开心精灵伴着你;收到我的短信,妖魔鬼怪远离你,福运神灵靠近你。中元节快乐!

  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我代表十殿阎罗、黑白无常及一众大鬼、小鬼、冤鬼、死鬼、欠债鬼、还情鬼、影子鬼、上身鬼、讨厌鬼、机灵鬼祝你:鬼节快乐!

  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鬼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思念的滋味,寄情于山水,伫立了真情,沉淀了欣慰,快乐的颜色,永远追随;美好的心愿,凝聚成星辉,闪动着记忆,辉映了陶醉,祝福的日子,时刻点缀。祝中元节快乐甜美。

  中元节,是鬼节,鬼门开开群鬼闹,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让手机短信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防鬼,文人:我用唾液唾之!武人:我用柳叶打鬼,打一下短三寸!信佛人:我念大光明咒!道人:我用符咒急急如律令!忍者: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中元节七月十五,挥手告别秋老虎,夜晚盖好别晾肚,健康生活在处处,短信送上*安符,吉祥如意又幸福,思念随风来倾诉,真心祝福短信赋,愿你安康不发怒,快快乐乐多耍酷!

  中元节,心想事成送给你:身材,想想魔鬼,窈窕迷人;生活,想想魔法,精彩无限;本领,想想魔头,谁与争锋;事业,想想魔王,独占鳌头。祝你如意。

  七月半,中元节,祭祖先,拜鬼神,祈求神灵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远离你,大难小难,苦难都与你无关,大事小事,事事都顺利,大人小孩,全家都*安。

  中元节来临。祝你身材——魔鬼般迷人;生活——魔法般精彩;本领——魔头般厉害;事业——魔王般成功;财运——魔星般高照;鬼节快乐!

  你行事鬼斧神工,做人鬼头鬼脑,身负不世鬼才,对朋友不玩鬼把戏,不耍鬼心眼。中元节到了,我不得不对你说点鬼话:愿鬼神把你庇佑!

  中元节~请不要吝啬成小气鬼,不要调皮装神弄鬼,不要惹人恼火成讨厌鬼,不要贪杯成酒鬼,不要在牌桌成赌鬼,不要在他人背后搞鬼,更不要成为胆小鬼!

  中元节驱鬼实用妙招:倒放扫帚、身佩宝玉、咬破中指、挂钟馗像、斩公鸡头,最最关键是最后一条,要真遇到了鬼,就大喊救命!

  中元节你要出门:要互叫绰号。免被“那个”他(她)召唤,被召唤千万理睬,咱没听到。不要随便拍别人头及肩。否则容易被上身。OK,你可以出门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户户祭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鞭炮响,摆上盛宴共庆祝,年复一年留祭奠,纪念缅怀逝去亲!

中元节的祝福语6

  1、中元节,祝幸福鬼脸给你带来一串好运,开心鬼眼给你带去一片美丽,兴奋机灵鬼操纵你一阵子,快乐鬼点子伴你美满一辈子,祝你鬼节快乐!

  2、中元节到了,因为你“鬼点子”多,又因为你是大名鼎鼎的“鬼头鬼脑”。各路小鬼儿齐聚一起送上祝福:机灵鬼祝你大智大慧聪明伶俐;开心鬼祝你开心快乐吉祥如意;风流鬼祝你婚姻美满爱情甜蜜;逍遥鬼祝你幸运幸福乐逍遥!

  3、一点热,一点闷,你是希望收短信。中元节,送喜信,收到喜信福降临。淡淡忧,淡淡愁,一声振铃全带走。有点烦,有点躁,看到短信必须笑。中元节快乐!

  4、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到鬼节福来送:门挂桃符辟邪好,永葆*安和幸福;送你一道*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心想事成梦能圆。祝你幸福!

  5、淡淡菊花香,哀哀中元节。一哀不自强,渐把祖宗忘。二哀没有房,委屈俏新娘。三哀没有财,不懂做买卖。四五六七哀,全是没有才。首先笑起来,再把亲友爱。祖宗不敢忘,传统要记牢。根基扎的深,幸福窜进门。

  6、飘飘思念,悠悠过往,纷纷纸钱,闪闪泪光,最真最爱,叩问天堂,何时何地,班车一辆,载满深情,倾诉衷肠。中元节,祝福哀思,怀念成殇。唯愿一切安好。

  7、中元节到,鬼怪来骚扰:开心鬼把你追着跑,好运鬼与你紧拥抱,发财鬼与你不分离,健康鬼与你哈哈笑。愿你中元节忧愁少少好运绕,金钱抱抱身体好。

  8、七月十五是鬼节,鬼使神差送祝愿:魔鬼身材送给你,健康快乐不远离;鬼迷心窍躲着你,烦恼见你皱眉头;鬼头鬼脑跟着你,幸福无忧乐逍遥。祝中元节快乐!

  9、做人别学小气鬼,吝啬又抠门;坚决不做冒失鬼,笨拙又麻烦;永远不做讨厌鬼,厌恶又嫌烦;努力做个开心鬼,快乐笑开颜。中元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

  10、缕缕青烟飘去无尽的思念、片片河灯承载的是往日团聚的追忆,淡淡的菊香勾起往日温馨的深情回忆。中元节,祝愿已去的亲人们能够安息。

  11、今夜众小鬼齐聚你门口,开胃鬼保你好口胃,开心鬼愿你心如意,金钱鬼祝你财运旺,健康鬼与你永相随,大度鬼使你心乐观,这个中元节你是最大的赢家。

  12、中元节,斟一杯浊酒,寄托一片哀思,敬一位故人,把心里话诉说,献一束鲜花,祭奠已逝亲人,藏一段回忆,感念此生恩德!

  13、点一盏心灯,给逝去的亲人们,照亮你们回家的路,愿你们在天堂获得幸福和永生!

  14、今天是鬼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15、今天是鬼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中元节的祝福语7

  1、人人都说你是鬼,你就承认了吧!朋友叫你开心鬼,老板叫你机灵鬼,长辈叫你小鬼,回家开门,老婆迎出来喊死鬼!既然你是鬼,祝你鬼节快乐!

  2、中元节,祝愿你:和财运鬼并肩走,与开心鬼手牵手,跟多福多寿鬼长长久久,陪爱情甜蜜鬼一生温柔。我也不装神弄鬼,别说我鬼话连篇,惟愿你永远*安!

  3、中元节就要到了,当天会有很多人进行、装神弄鬼,友情提醒你千万别出门,在家中不停地念:鬼不会抓我,鬼不会抓我……鬼是不会抓动物的。

  4、中元节到了,我谨以一点精诚的心香为过世的先人祭奠,愿先人们在天国生活美好,无烦恼。

  5、鬼节,鬼门开开群鬼闹,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让手机短信替我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伴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6、七月半,中元节,为你这个机灵鬼祈个愿:愿你遇到开心鬼,结识发财鬼,搂住好运鬼,抱稳成功鬼。我说的不是鬼话,只愿你笑颜如花!

  7、中元节驱鬼实用妙招:倒放扫帚身佩宝玉咬破中指挂钟馗像斩公鸡头,最最关键是最后一条,要真遇到了鬼,就大喊救命!

  8、念一念亡魂,寄哀思,烧一柱青香,拜先祖,扯一片思念,随风传,拽一丝哀伤,顺水淌,中元节到,愿逝去亲人安息,愿你中元节吉祥相伴,幸福围绕。

  9、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10、缕相思,但愿亲人魂魄归;一身正气,不怕恶鬼来缠身;一条短信,祝福之情深又深。忘掉逝去的,把握好现在,才是明智之举。祝中元节快乐!

  11、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12、思念的滋味,寄情于山水,伫立了真情,沉淀了欣慰,快乐的颜色,永远追随;美好的心愿,凝聚成星辉,闪动着记忆,辉映了陶醉,祝福的日子,时刻点缀。祝中元节快乐甜美。

  13、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中元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14、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

  15、中元节八拜祖先神灵,一拜身体健康,二拜顺心如意,三拜家庭和睦,四拜*安幸福,五拜事业有成,六拜开心快乐,七拜好运连连,八拜金银满仓!

  16、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的!

  17、中元节防鬼,文人:我用唾液唾之!武人:我用柳叶打鬼,打一下短三寸!信佛人:我念大光明咒!道人:我用符咒急急如律令!忍者: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18、今天是中元节,夜晚各路鬼怪各洞妖魔各殿阎王大鬼小鬼将统统出动,不过你不用担心,因为鬼是从来不抓小猪猪的!

  19、每逢中元节,怀念逝去的亲人,梦中也会见到你,我太想你了,想你想到睡不着觉,太阳一出聚一聚,敬你一杯酒我们寄哀思,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中元节,拜先祖,朵朵菊花敬亲人;忆先人,祭亡魂,片片真情表哀思;扫扫墓,烧柱香,悠悠情意随风传;中元日,送祝福,浓浓福气把你绕;愿你中元节乐无边,福无尽。

  21、中元节,特派牛头马面两位心腹送送祝福,牛头祝你事业牛气冲天,好运多如牛毛,爱情牛郎织女;马面祝你做事马到功成,事业一马*川,出行香车宝马。

  22、你行事鬼斧神工,做人鬼头鬼脑,身负不世鬼才,对朋友不玩鬼把戏,不耍鬼心眼。中元节到了,我不得不对你说点鬼话:愿鬼神把你庇佑。

  23、中元节收到此短信的是开心鬼,保存此短信的是调皮鬼,删除此短信的是捣蛋鬼,转发此短信的是机灵鬼,回复此短信的是好心鬼,不回复短信的是死鬼。哈哈,小鬼祝您鬼节快乐!

  24、中元鬼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安鬼,总之都是好运鬼!最后祝你这个小鬼,中元节快乐,才智超越机灵鬼!

  25、碑石青,秋菊淡,无限思念在中元。山又高,路又远,只有梦里才相见。深深愁,深深怨,波涛汹涌终*淡。发短信,送祝愿,快快乐乐过中元!中元节快乐!

中元节的祝福语8

  1、听说今天,孤魂野鬼将重返人间。有空气的地方,都有鬼魂在转。最最要提醒你的是:千万别睡觉,不然饿鬼会钻进来,舔舔你的脸,然后道声:中元节快乐!

  2、你的身材象魔鬼,鬼斧神工长得美,人人看了人人追,左躲右藏都不行,铁杆粉丝一大堆。中元节到了,你晚上千万别出门哟,小心更多“人”来追!

  3、今天是中元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4、今天中元鬼节,多把鬼神拜谢;感谢鬼神诸仙,来向神灵许愿:一愿工作顺利多赚钱;二愿家庭和睦真美满;三愿没病没灾体康健;四愿朋友生活比蜜甜。

  5、传说七月十五群鬼闹节,为避免你惹鬼上身,送你吉祥*安符,保你*安!送你真心的祝福,愿你安康!中元节快乐!

  6、今天中元节,传统里的鬼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7、点一柱清香,缕缕相思飘;烧一堆纸钱,翩翩祝愿到;送一束秋菊,幽幽哀思绕。中元佳节到,莫忘前辈劳。中华传统要记牢,祝福亲人永欢笑!

  8、焚焚香,除除尘,中元节里祭先人。吃吃斋,念念佛,超度亡灵到天国。沐沐浴,更更衣,传统节日要牢记。中元节,短信息,心灵鸡汤送给你!

  9、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好好做事好做人,快乐生活享天伦,中元节日秋纷纷,多年友谊情深深,送来祝福送真诚,万事大吉万般顺新乐吧。

  10、人人都说你是鬼:同学喊你“倒霉鬼”,同事呼你“冒失鬼”,老师唤你“捣蛋鬼”,老婆喊你“糊涂鬼”!中元节,唯有我最懂你,爱称你——“风流鬼”!

  11、送你金元宝,你不要;送你百元大钞,你不要;送你我真挚的心,你还是不要,非说它是纸做的,要把它烧掉,今天怎么这样反常,原来中元节已来到!

  12、一缕相思,但愿亲人魂魄归;一身正气,不怕恶鬼来缠身;一条短信,祝福之情深又深。忘掉逝去的,把握好现在,才是明智之举。祝中元节快乐!

  13、中元节,忆故人,梦中曾几度相见;寄思念,以山水,花红柳绿缀江河;惜明日,共奋进,携手前行铸辉煌;中元节,勿沉沦,铿锵男儿把头扬,愿你中元节快乐!

  14、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中元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中元节的祝福语9

  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

  中元节到,大鬼小鬼要出道。我把祝福来送到,幸运之神身边绕,各路恶鬼自然消。工作顺心到,生活幸福到,家庭和睦到,朋友情谊到,挣钱财神到。愿你永远开颜笑!

  袅晴丝,闲庭院,中元节里摆供案。几只鸭,几颗桃,一个猪头哈哈笑。祭了祖,祝了福,家庭美满又和睦。讲传统,不忘祖,前程似锦真幸福!

  中元节,群鬼夜行送福到:老鬼少鬼祝你好运怀中抱,大鬼小鬼祝你快乐没烦恼,男鬼女鬼祝你悠闲又逍遥,发财鬼跟着你跑,开心鬼对着你笑,愿各路鬼神把你护佑好。

中元节的祝福语10

  中元节到,机灵鬼儿祝你头脑聪明,机智过人;伶俐鬼儿祝你身体健康,*安无恙;精细鬼儿祝你生活幸福,快乐无忧;发财鬼祝你财运旺盛,财源滚滚!

  中元节到了,大鬼小鬼齐聚一起为你送大礼,开心鬼送你一份快乐,幸运鬼送你一份好运,福气鬼送你一身福气,*安鬼送你一生*安,赶快请笑纳吧!

  中元天高云亦淡,略显秋意百花残。草木渐黄争营养,人淡如菊喝点汤。中元思绪很迷茫,常常旅游把歌唱。踏遍青山人未老,多吃水果与核桃。漂泊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中元快乐,福寿安康!

  中元节,带着思念,带着幻想,送去活着的人的.祝福,无须劳累身自安,无须烦恼心自宽,逝者长安息,天堂做故里,然而这都是祝愿,在飞灰烟尽后,一切都不复存在。

  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信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7)

——中元节是什么节10篇

中元节是什么节1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按传统俗谚有这样说法,“年兜不回家无某(老婆),七月半不回家无祖”,由此可见七月半是祭祖祀先重要活动,否则便会被笑为“无祖”。海外华侨,*常月令家信批银可以疏漏不寄,但清明、中元节、冬至和年兜这四节批银一定要寄,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由此可见中元节祭祖祀先之重要性。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

  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

中元节是什么节2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3

  不放。

  中元节不是法定节假日。

  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发布。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中元节是什么节4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5

  对于中元节,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到底中元节是什么节呢?其实中元节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节,在每年的七月十五。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20**年中元节时间是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五,星期三。

  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是什么节6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是什么节7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抢孤

  台湾某些地方盛行在中元时举行“抢孤”的活动,孤棚是由在四根柱子所构成,上面涂满牛油,参赛者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爬上孤棚,在孤棚的顶端,四边都有祭品在上面,先抢到的队伍获胜。这项活动在头城中元已成为最重要的活动,并吸引许多观光客前往参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是什么节8

  中元节

  中元节即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

  中元节祭祀活动

  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中元节的由来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是什么节9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族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什么节10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8)

——中元节由来的传说3篇

中元节由来的传说1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10篇(扩展9)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禁忌有哪些3篇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禁忌有哪些1

  1、中元节的来历

  1.1、“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1.2、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1.3、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2、中元节的禁忌

  2.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2、别拍肩膀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2.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2.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2.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禁忌有哪些2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推荐访问:中元节 由来 中元节由来【10篇】 中元节的由来1 中元节的由来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