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

时间:2022-12-28 12:55:05 来源:网友投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1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闻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掌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供大家参考。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1

  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闻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掌握。二是注意新闻汇聚一般消息类文章所有的特点于一身,并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深入挖掘其魅力的同时,渗透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知识。

  2. 品味文章的语言。

  3.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新闻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缺乏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描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回顾,使作品厚重感增加)

  教学难点:自主阅读过程中,品味本文是如何将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有机融合的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我将采用提问和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图片,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由于香港回归是97年的事件,当时虽然很盛大,但距今已有十五年。高一学生对此体会并不深刻。因此,授课前,我会安排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让学生在重温当时回归画面的同时,根据教师指导,独立阅读课文、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作为新闻单元的第一篇,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新闻知识,明确这篇新闻的结构。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在抓取重要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加以分析,体会文章中的深含的思想感情。

  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环节: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在《东方之珠》歌曲中,展示香港繁荣的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一起走进新课。

  (二)、复习旧知 掌握新知 先提问文体知识,由于初中学习过新闻。所以在这里简单复习新闻定义,而《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所以重点介绍新闻特写。

  (三)、独立阅读 掌握字词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学生读过后,教师提出需要掌握的字词

  (四)、整体感知 理清结构

  1、在排除字词干扰和独立阅读基础上,学生找出本篇新闻的结构

  2.由于结构中,重点是主体部分,我设置两个问题:

  (1)主体部分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描写的?(2)这部分写了几个重要场景?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行文思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容易明确:主体按时间顺序描写,共抓取了四个重要场景。

  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情景描写进行分析,找出文章的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学会抓文章的有用信息,学习作者融合二者的方式。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根据文章内容与特点,我设计了归纳式板书,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得把握课文。具体的板书设计我将在授课过程中为大家呈现。

别了,不列颠尼亚2

  一、导入: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报道既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人们是多么激动,而是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选材独特、意蕴深远,本篇报道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入选《通讯名作100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二、教师范读。

  三、回顾关于新闻的文体知识:新闻六要素(5个“W”和1个“H”)、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

  四、研究课文结构

  1、 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

  2、 概括主体部分写到的事件。

  4时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 举行象征英国管制的告别仪式

  7时45分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研讨问题:

  1) 在对这些仪式的叙述中,作者还插入了哪些内容的介绍?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静,没有直接的议论和抒情,但从这些我们又仿佛听到内心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者感情的语句。

  3)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意义吗?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质疑

  六、小结本文主题:

  本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3.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结构分析:

  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2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结构图表如下:

  写法分析: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如在写到英方在告别仪式上降下英国*时说:“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难点分析:

  特写性消息的特点:

  课文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在本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特写的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速读能力。

  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

  媒体选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前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介绍。

  2、复习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先观看三段电视解说词,多媒体展示)

  3、导入新课,看了几段电视解说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二、认识特写

  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

  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

  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

  三、小组的形式学习本文。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

  2、小组学习。

  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

  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习。

  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

  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习结果。

  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比较阅读

  比较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的异同点。多媒体给出。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特写,说说其含义。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语言极富特色。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1)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1

  【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

  3.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使用】

  1.香港回归视频资料.

  2.课件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清新闻事实与背景,理解两者结合交错使用的妙处。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导语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1〉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2〉短:消息要求短。2〉快:时效性2〉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2〉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1〉标题(正标、副标题)

  2〉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3〉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感悟(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2)主体部分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了哪些场景?请圈点出来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三、精读课文:

  1、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文章的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今昔对比,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深化了主题。

  2、对比这两句,哪句话更合适,为什么?

  ①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②香港回归,标志着*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①语言的含蓄,英国结束殖民统治,*人扬眉吐气。

  四、合作探究——品析课文精妙

  1、哪个标题好,为什么?

  ①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英国撤离香港,结束统治

  ①好。

  (1)句式倒装,更能表达感情。香港回归,*雪耻。

  (2)虚实结合,匠心独运,了无痕迹。“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2、下列两句哪个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①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4时30分: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①从视觉角度、听觉角度去进行描写,更细致生动,更能看出彭定康的失落,*人扬眉吐气;更能体现香港回归的主题。

  五、拓展运用——堂上练习

  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

  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生动的可听性

  2、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特写的特点。

  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培养速读能力。

  2、写一篇香港回归的感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小组学习、对比阅读。

  媒体选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课前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介绍。

  2、复习电视解说词的特点。(先观看三段电视解说词,多媒体展示)

  3、导入新课,看了几段电视解说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二、认识特写

  谈话:如果我们把刚才这些电视解说词的画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文体就是特写。

  媒体展示:特写的含义

  抓含义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真实的再现”

  三、小组的形式学习本文。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用上读书符号。

  2、小组学习。

  全文选取了几个场景。

  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可以选择你喜欢或适合你组的方法进行学习。

  建议使用方法:朗读体会、角色表演、抓住重点句或关键句体会深刻含义。

  3、讨论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学习结果。

  5、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四、比较阅读

  比较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的异同点。多媒体给出。

  五、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特写,说说其含义。本文选取了四个场景,详细的写出了香港回归的情形。语言极富特色。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新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自信

  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速读、品读、感悟、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闻,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知识积累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

  标题又分为主题、引题和副题三种。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它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闻还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尾时指新闻消息的结语,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体感知

  本文选取了五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作为典型性的特写镜头,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试找出并概括这些场景(按时间顺序)

  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明确: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着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但这一次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第三次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

  2、文章在写现实场景的同时,又相应的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请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降旗仪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结尾,从1841年1月26日……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这些背景材料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也使得现实场景有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事件本身的现实内涵,*人民长期的艰苦努力与漫长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人民这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成为了过去,彰显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复兴。

  五、分析鉴赏

  1、准确得体的语言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明确: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时黯然神伤的神情,以及他对大英帝国失去香港的失落感。侧面写出了*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确:暗示着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彻底离开香港,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2、恰当的对比和议论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明确: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明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金花图案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金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归祖国。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短短13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的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许多记者也写了很多篇新闻,但这篇新闻却独胜一筹,获第8届“*新闻奖”一等奖,它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寓虚境寓实景,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

  角度选取独特。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的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多么的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六、板书设计

  导语: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任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降下英国*

  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2)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

  2.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现在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他们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今年8月22号正好是*同志诞辰一百零九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同志诞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

  二、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凝重(níng) 瞩目(zhǔ) 易帜(zhì)

  港督(dū) 陈迹(jì) 赠言(zèng)

  2.理解词义。

  凝重:庄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

  子夜:半夜。

  易帜:变换旗帜,这里指降英国*,升**。

  陈迹:过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新闻特写吗?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或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特点是: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侧重“再现”。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后,复述课文。

  2.概括四个场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6月30日晚6:15添马舰军营东西广场,降英国*。

  (3)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3.由此可见,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写了这些重大场面,结构清晰而严谨,主题集中而鲜明,让人不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从现场的气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内涵。

  (二)研读1—2自然段。

  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阅读文章,探究下面问题。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缩写成一句话吗?

  明确:英国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2.“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饰“英国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确:英国米字旗在属于*领土的香港上空飘扬一百五十多年,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持续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沦为英租界的屈辱历史。

  3.用“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修饰“不列颠尼亚”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英国对香港施行殖民统治的末任港督,他的离港意味着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香港从此回归祖国。

  4.“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着重强调英国殖民统治将彻底结束,香港将回归这一历史事实。

  5.为何要突出“蒙蒙细雨”这一自然环境?

  明确:体现出英国末任港督离任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犹如雨过天晴,前途无限光明。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末任港督告别,

  降下港督旗帜

  殖民统治结束,

  降下英国*

  五、课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假如你现在就在现场,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终于回归祖国了!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一个瞬间!现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表达技巧。

  2.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文中几个场景的象征意义。(重点)

  2.体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学习表达技巧。(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后同学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对香港回归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关注这一盛事。

  二、自主预习

  1.阅读课文第三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场景?

  明确: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2.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确:以往港督离任时才降旗,这次降下之后“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这则新闻特写按时间顺序还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还写了以下几个场景:①6月30日晚6点15分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降英国*。②6月30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降下,*冉冉升起。③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2.第4自然段中插叙总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统治的标志。

  “历史的陈迹”标志着殖民统治从今天结束。

  3.细读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义?

  明确:(1)照应前文的“蒙蒙细雨”;(2)殖民统治倒行逆施,现在天将行大道;(3)衬托殖民者心情;(4)雨过必将天晴,暗示香港灿烂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对比。*实语言强烈对比,饱含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个精确的数字意味着什么?

  明确:这是特写的结束语。准确记载了英对港岛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

  (二)语言探究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对此,作者用庄重含蓄的语言作了恰当的处理,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明确:如“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点明主旨。这里既没有讽刺,也没有痛骂,我们却可以在看似*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写法探究

  善于运用象征意义的场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这些场景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①末任港督离府: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的终结;②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英国管治结束;③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正式交接;④“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英国殖民统治结束。

  四、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米字旗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

  主体:末任港督离府

  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象征意义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

  五、课外拓展

  你能运用特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吗?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3)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1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明白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是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及其作用。1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从学习效果看,总体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反思教学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这节课,由音乐《东方之珠》及一些香港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大体印象。接着对课文结构、四个典型场景进行了分析,在第三个场景时插入了交接仪式的视频,对当时刚出生的学生来说,这段视频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了解,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之后,重点对课后第一题及“这篇课文为什么能获奖”展开了讨论。最后,用了近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其他学生讨论共同解答。从结果来看,上课之前我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知识,不敢大胆放开“手脚”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学生的潜力很大。为此,我们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解答。

  二、反思新课改教学方式。新课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公开课,我必须在这方面体现的更充分。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加深对香港历史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过程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尤其是最后6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讨论共同解答,由于受公开课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学生有 许多 老师在场不敢大胆发言的情况下,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自由、大胆的讨论。虽然其过程贯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学生的表现及效果并没有*常课理想。为此,以后每堂课都应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4)

——别了,母校!小学作文3篇

别了,母校!小学作文1

  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感觉是那么陌生;当我第一眼看到即将和自己共同生活六年的同班同学,感觉是那么兴奋;当我第一次举起手发言时,感觉是那么激动……如今,我已在母校度过了难忘的六年,对母校,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别了,母校。

  在这个我深爱的母校里,有着太多太多美好而难忘的瞬间。我忘不了当我举起话筒,第一次在广播上演讲时,那因紧张和兴奋而微微发红的脸;忘不了第一次参加竞赛时,那因激动而发抖的手;忘不了手拿奖状时,那因高兴而眯成一条线的双眼;忘不了……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的母校,如果没有母校,我怎能登台演讲?如果没有母校,我怎能参加比赛?如果没有母校,我又如何获取知识?我又怎么会明白是非,辨别善恶?我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母校的`所有关心我的人!

  当我再次走在这熟悉的操场上,再次注视着母校,心里感到无限留恋。母校在我眼里像一位亲切而又美丽的母亲,用她那甜美的乳汁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母校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母校,走进另一所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同学。但我不会忘记自己的母校,不会忘记母校里的所有人!我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

  我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正张开翅膀,迎接更美好的春天。我将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上尽情翱翔。

  别了!母校!

  别了!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

别了,母校!小学作文2

  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校园,感觉是那么陌生;当我第一眼看到即将和自己共同生活六年的同班同学,感觉是那么兴奋;当我第一次举起手发言时,感觉是那么激动……如今,我已快离开这有着我无数美好记忆的母校,对母校,我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这个我深爱的母校里,有着太多太多美好而难忘的瞬间。

  我忘不了当我举起话筒,第一次在讲台上演讲时,那因紧张和兴奋而微微发红的脸;忘不了第一次参加 竞赛时,那因激动而发抖的手;忘不了手拿奖状时,那因高兴而眯成一条线的双眼;忘不了……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我的母校。如果没有母校,我怎能登台演讲?如果没有母校,我怎能参加比赛?如果没有母校,我又如何获取知识?我又怎么会明白是非,辨别善恶?我感谢我的母校,感谢母校的所有关心我的人!当我再次走在这熟悉的操场上,再次注视着母校,心里感到无限留恋。母校在我眼里像一位亲切而又美丽的母亲,用她那甜美的乳汁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我——母校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母校,走进另一所学校,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同学。但我不会忘记自己的母校,不会忘记母校里的所有人!我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我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雏鹰,正张开翅膀,迎接更美好的春天。我将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上尽情翱翔。别了!母校!别了!所有关心我的老师、同学!

别了,母校!小学作文3

  别了,母校!这次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仔细地看着你.校园里的每一棵草,每一寸土地都变得那么熟悉又亲切。在这里,我度过了小学将近6年的时光;在这里,见证着我的每一步成长的脚印;在这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回忆,留下了或值得骄傲,或值得反省的事情。

  当第一次跨入小学的校园,我觉得很新鲜。幼稚的少儿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迎接我的是崭新的生活。忙碌又有点紧张的学习,反而让生活变的更加充实。学习中,或为取得成绩而高兴;或为了犯了错误而难过。高兴也好,难过也罢,都是学习生活中的调色剂。当我最后一次跨进母校,依然觉得它是那么新鲜。当然,新鲜不再只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游戏场所。而是在枝枝叶叶间探索新的奥秘,在昆虫的薄翼上写上自己的遐想。

  看着眼前的母校,她仿佛就是一位慈母,呵护着我们。花坛里的柳树,已从小树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垂柳。花坛里的小花,正在迎风招展。这一切,全因为母校给了它们温暖的怀抱,园丁撒下了肥沃的养料。

  别了,母校!

  是母校与老师培养我们长大,是她(他)们把我从一个只会撒娇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大孩子。当毕业后,我们进入了初中校园,还会记得母校吗?会的。谁都不会忘了人生第一阶段的母校。母校就是照顾孩子的母亲,谁也不会忘了母亲的。当几年,十几年之后,我们或功成名就,或默默无闻,但始终不会忘了母校的栽培。我会回来,重新看看母校。寻找在这里的,美好的回忆。

  别了,母校!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5)

——久别了半命题作文3篇

久别了半命题作文1

  闪闪的星星挂在天上,大大的眼睛嵌在脸上。天上的星星眨啊眨,眼里的泪花闪啊闪。--题记

  揉揉干涩的眼睛,从镜中透射出了我那大而无神的双眼,还微带些浑浊。

  我吓得赶紧往我自己的眼里不停地滴入眼药水。微感到些许清凉之意,却还是那双无神浑浊的双眼,从眼眶中流下的那带有化学味道的液体是什么呀?我开始感到恐惧了!我突然意识到--我已好久没哭了,好久没从眼眶中流下那清新的纯天然的液体了!

  是自己突然冷血了,还是自己已忘了怎么哭?

  每天,我按部就班的,准时的坐在那张长一米多,宽五十多厘米,高一米多的课桌前,那浓浓的油漆味,重重的刺激着我的嗅觉神经。虽然恶心难奈,却起到了提神的作用,以至我上课时聚精会神,目光直视,不让自己与它物亲密接触。这种感觉很糟糕,我好想拿着空气清新剂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好好地喷个够!

  我感受到了压抑,可双眼仍死死地盯着那些讨厌的电路图,绕来绕去的。渐渐地开始干燥,渐渐地开始遗忘那咸咸的味道。

  什么时候,我规划了生活?什么时候我变的如此无味?曾几何时,坐在电视前的我,为主人公那悲惨的命运,感叹这世上怎么会有那种事,而痛哭流涕;曾几何时,我拿着小说,席地而坐,笑得合不拢嘴,以致涕落;回首,那仿佛不是我……

  微风掠过,亲吻着那崭新的书本,翻动着,那声音是如此的清脆,那感觉是如此的美妙。然而耳朵里传来的是老师手上的粉笔沙沙的声音,不时的一两声还挺刺耳,同学们笔下那刷刷的流星般飞走,无不让我惊醒。那些老师常常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好工作。”

  真的烦透了,真的累了!

  终于,从前那精力旺盛,活力十足的我,不得不在那知了泛滥的午后进行着血液输送,葡萄糖能量补充了。倒在床上,塞上小喇叭,不知不觉中传来了张涵韵那童稚的声音:亲的爸爸妈妈,虽然我很听话,并不代表我没有想法……

  眼眶里湿润了,满了,溢了出来的是那久别的熟悉的泪珠儿,坠落成了无比晶莹透亮的泪花。

久别了半命题作文2

  秋风吹过树梢,黄叶纷纷飘散,这种情景令我想起一位久别的朋友。

  我这位朋友的名字叫惠敏。身材适中,有一张圆圆的脸蛋,眼睛大而充满神采,看见她那乌黑的短发就知道她是一个活泼好动、乐天派的女孩子。

  我与她相处了5年,情同姐妹,大家做任何事都是商量着办,从不固执己见。有一次,我们相约星期天去旅行。这天,我们一同出发,走至半途,忽然有一位外籍游客拿着地图走过来,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地方,问我们应该怎样去。这时候公共汽车已经到了,我催着叫她赶快上车,可是惠敏却说:"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到这处地方。"我说:"要是帮他找,得要花上一段时间,那么就会耽误了我们的行程。"她说:"我们是去旅行,这位游客也是来旅游的。假如我们像他一样找不到地方,问着的人也同我们一样不理会,那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急人之难才对啊!"我终于被她说服了。于是便一同去找那地方,大约半小时便完成了导游的义务。我们高高兴兴地继续我们的行程。不知是不是因为做了一件好事的缘故,玩起来特别开心。

  后来,她随父母到外国去了。虽然我和她分开,但我们的友谊是分不开的,我们经常互通信息。她那乐于助人、急人之难的品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久别了半命题作文3

  上周五我终于抽出时间去看望我爱戴的小学老师,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那份激动就别提了。心里想着小学的校园,想着老师上课的情景,还有那许许多多的学弟学妹和老师们。真想马上飞到小学的校园里。

  不知不觉中,我便到了校门口。我惊叹着小学的变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好了充足的看到我期盼已久老师的心理准备,一步一步地走入校园。就在上楼梯时,我迎来了第一位老师--那就是我们的大队辅导员,我心里就像有一股暖流在急速的流淌,跟辅导员老师简单的聊了几句,便迫不及待地走到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我的眼泪就不住的夺眶而出,老师的皱纹更多了,白头发从原来的两三根变成了十几根。我哭了,哭得好伤心,因为看到老师的变化,因为看到老师的激动,就像久别了的亲人,老师安慰了我一会儿,就像慈母在安慰自己的孩子。老师亲昵的跟我说了几句话,为听到我的好消息而高兴,为看到我的消瘦感到心痛。亲爱的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久别了,敬爱的老师,您的学生要踏上去往中学的道路,我还会回来看您,我敬爱的.老师!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6)

——别了暑假作文3篇

别了暑假作文1

  匆匆忙忙,弹指一挥间,两个月的光阴稍纵即逝。在暑假结束之前,回顾这两个月的一点一滴,有快乐,有烦恼,有忧愁……真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说起。

  先说学习方面的吧。整个暑假,书籍始终伴随着我,每一天,每一刻。《人生困惑问庄子》、《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一本本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让我原本寂寞的假期不再孤单。在这个暑假里,我写的很多文章在建德教育信息网上发表,多写作既能给我信心,又能提高我的写作水*,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在这几天,我坚持天天练习书法。因为常练习书法能让我静下心来,保持一个*和的心态。

  在暑假里,我坚持每天花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跑步、跳绳、打球,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

  虽然有书籍、电脑、羽毛球等的陪伴,但是在国外打工的父亲却让人十分牵挂。父亲已在今年四月份回国一次,所以暑假里不能再和我与母亲相聚了。虽然每天他都会打电话给家里,但我还是日日夜夜地思念着父亲,希望他早些回来。这也是我暑假中略感美中不足的一点吧。

  两个月暑假终于结束了。开学后,我就是一名高二学生了。在新的学期里,我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去掉一些恶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不辜负父母与老师的"期望。

  暑假,再见!离开你后,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做一个崭新的自己。

别了暑假作文2

  别了,我亲爱的暑假.再拥有你的时候,我是多么的开心!然而,在离开你的同时我是多么的痛苦、不舍与留恋!

  别了,我亲爱的暑假。曾经拥有你时,我是多么的高兴,你与我一起玩耍,与我一起学习,是你将我与枯燥乏味的学习打破,让我得以解脱,使我们恢复玩的天性,沉浸于无边无际的快乐之中,你还记得吗?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是多么的开心,每天几乎都在玩,拥有你,我可以天天睡懒觉,而不会受到斥责,即使是从早玩到晚也不会受到严重的责怪;拥有你,我可以天天看电视到深夜,次日也能够做到精神饱满;拥有你,我也不必受到作业天天的煎熬,想做就做,不想做也可以过几天在做;拥有你,我还能*老家、欣赏家乡美丽的风景、呼吸家乡新鲜的空气、寻找曾经美好的童年……

  亲爱的暑假,拥有你是多么的美妙啊!

  别了,亲爱的暑假。离开你,我是多么的痛苦与不舍,但这毕竟已成为往事。你可千万不要想我哦!这可不是我忘恩负义。如果你天天围绕在我身旁,我就没心思去学习了,从而,刚开学就回落在后面,想必,这一定不会是你所希望的吧!别了,我亲爱的暑假。拥有你时,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离开你时,虽然有着短暂的痛楚,但迎来得却是无尽的欢乐。

  别了,我亲爱的暑假。虽然要经过一年后,我们才会再次相聚,但是我相信等来的欢乐,才是最幸福的!

别了暑假作文3

  匆匆忙忙,弹指一挥间,两个月的光阴稍纵即逝。在暑假结束之前,回顾这两个月的一点一滴,有快乐,有烦恼,有忧愁……真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说起。

  先说学习方面的吧。整个暑假,书籍始终伴随着我,每一天,每一刻。《人生困惑问庄子》、《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一本本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让我原本寂寞的假期不再孤单。在这个暑假里,我写的很多文章在建德教育信息网上发表,多写作既能给我信心,又能提高我的写作水*,何乐而不为呢!另一方面,在这几天,我坚持天天练习书法。因为常练习书法能让我静下心来,保持一个*和的心态。

  在暑假里,我坚持每天花一定的时间锻炼身体,跑步、跳绳、打球,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

  虽然有书籍、电脑、羽毛球等的陪伴,但是在国外打工的父亲却让人十分牵挂。父亲已在今年四月份回国一次,所以暑假里不能再和我与母亲相聚了。虽然每天他都会打电话给家里,但我还是日日夜夜地思念着父亲,希望他早些回来。这也是我暑假中略感美中不足的一点吧。

  两个月暑假终于结束了。开学后,我就是一名高二学生了。在新的学期里,我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去掉一些恶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不辜负父母与老师的期望。

  暑假,再见!离开你后,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学期,做一个崭新的.自己。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7)

——别了,我爱的母校作文3篇

别了,我爱的母校作文1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现在的我才明白,时间竟像流水般,从我身边走过。现在的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没想到在小学的六年过去了。回想起我刚进校时,仿佛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是如此的清晰……每当我想想起,每过一天,就说明离,离开母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回想起以前,我是多么期盼早日毕业,可现在……原来,什么事,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是这种感觉啊!我多么不舍这学校,不舍不辞辛苦培养我的夏老师,王老师,袁老师……我知道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好的.初中。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珍惜和老师,还有同学在一起的时光。要付出比*时多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努力,考上好的中学,为老师,为学校争光!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以前,我总是思考今后,长大后该从事什么工作,以前的我想过当公务员,可是在今年,我却希望长大后做老师。不知是为什么?以前我认为当老师非常辛苦,每天要改作业,回到家还要备课……而现在的我想当教师,想长大后在现在的学校当教师,希望能教出许多学习好的学生,为学校争光!

  这是我的誓言!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

别了,我爱的母校作文2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现在的我才明白,时间竟像流水般,从我身边走过。现在的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没想到在小学的六年过去了。回想起我刚进校时,仿佛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是如此的清晰……每当我想想起,每过一天,就说明离,离开母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回想起以前,我是多么期盼早日毕业,可现在……原来,什么事,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是这种感觉啊!我多么不舍这学校,不舍不辞辛苦培养我的夏老师,王老师,袁老师……我知道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好的初中。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珍惜和老师,还有同学在一起的时光。要付出比*时多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努力,考上好的中学,为老师,为学校争光!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以前,我总是思考今后,长大后该从事什么工作,以前的我想过当公务员,可是在今年,我却希望长大后做老师。不知是为什么?以前我认为当老师非常辛苦,每天要改作业,回到家还要备课……而现在的我想当教师,想长大后在现在的学校当教师,希望能教出许多学习好的学生,为学校争光!

  这是我的`誓言!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

别了,我爱的母校作文3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现在的我才明白,时间竟像流水般,从我身边走过。现在的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没想到在小学的六年过去了。回想起我刚进校时,仿佛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是如此的清晰……每当我想想起,每过一天,就说明离,离开母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回想起以前,我是多么期盼早日毕业,可现在……原来,什么事,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是这种感觉啊!我多么不舍这学校,不舍不辞辛苦培养我的夏老师,王老师,袁老师……我知道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好的初中。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珍惜和老师,还有同学在一起的时光。要付出比*时多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努力,考上好的中学,为老师,为学校争光!

  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以前,我总是思考今后,长大后该从事什么工作,以前的我想过当公务员,可是在今年,我却希望长大后做老师。不知是为什么?以前我认为当老师非常辛苦,每天要改作业,回到家还要备课……而现在的我想当教师,想长大后在现在的学校当教师,希望能教出许多学习好的学生,为学校争光!

  这是我的"誓言!别了,我爱的母校,我全心爱着的母校!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扩展8)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3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1

  好的教学方式是激起学生学习爱好的前提,教师在课前很难完全把握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所以,上课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那么,课后反思就显得很重要了。经常性的总结课后经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课用了一课时的时间完成,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下面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反思如下:

  首先,从课时安排上看。这节课用了一课时,关于课的内容学生很轻易就理解了,所以我觉得这节课完全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上课之前,我总是怕学生把握不了相关的知识,所以,总是放不开“手脚”,但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是有很大潜力的。在这一课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课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把这一课的重点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小组讨论。

  最后,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说,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预习一遍,然后抽出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和教师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具体实施如下:可以让学生自主出题,教师进行修改补充,然后,把题印成篇子,发给同学们回答,学生不明白的都可以问这一组的学生,解决不了的可以提交老师,师生共同解决。另外,还可以采取抽条的方式,把学生找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其他组的`学生抽到哪道题就回答哪道。形式的多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好,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我觉得假如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比我实际运用的方法更有效,而且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学科。所以,我决定以后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授课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

推荐访问:不列颠 别了 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3篇 别了 不列颠尼亚1 别了 不列颠尼亚10分钟试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