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10篇

时间:2022-11-11 09:50:09 来源:网友投稿

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10篇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  【内容摘要】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一个老套的婚外恋故事,但从思想和艺  术效果上看,影片给人的震撼与启示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10篇,供大家参考。

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10篇

篇一: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

  【内容摘要】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一个老套的婚外恋故事,但从思想和艺

  术效果上看,影片给人的震撼与启示不是外在的,画面的,而是文化的,审美的,

  直凿人心里的。《花样年华》的思想性就在于它对在婚外恋背景下的男女欲挣脱

  传统道德枷锁的探讨,而艺术特色上影片则采用唯美的摄影风格、残缺的画面构

  图以及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音乐,加之旗袍的变化,含蓄的表达了东

  方男女主人公之间难以言说的感情纠葛。

  【关键词】婚外恋传统道德摄影风格音乐旗袍《花样年华》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指导,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和梁朝伟主演的

  一部影片,荣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特别技术奖等奖项。影片以一个遭丈夫背叛的女人和一个遭妻子背叛的男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到相离的故事。影片以一种诗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了一段消逝岁月里的记忆。

  一、《花样年华》的思想内涵(一)对婚外恋的探讨婚外恋是现代社会人们热衷的一个话题,关于婚外恋的影片数不胜数。但大部分的影片只是围绕婚外恋本身试图揪出谁对谁错。而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却没有把镜头对准周慕云和苏丽珍与各自配偶的感情冲突,而把镜头伸向两位看似是“婚外恋”受害者的男女主人公。导演试图在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身上,找到叙事的视角。正是因为周苏二人相同的境遇让彼此慢慢靠近,不知不觉地他们也陷入了他们当初所深恶痛绝的婚外恋泥沼中。尽管苏丽珍曾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但他们还是陷入这种困境。周苏二人唯一与他们各自配偶不同的或许就是他们没有冲出道德的枷锁,最后选择离去,各自回到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中。周苏二人的这段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们对自己配偶背叛的怨恨,也使他们对这种感情多了一份理解。影片试图告诉观众:任何一个男人和女人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分就可能开出爱情之花,或许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就像周苏两人的爱情,尽管最终他们选择把感情埋葬在心底,但

  《作品观摩与研讨三》

  那仍是一份往昔珍贵的回忆。(二)道德的残忍与光辉从导演对周苏两人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即可看出周苏两人都是身处中国传统

  道德环境下的男女。尤其对苏丽珍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她华丽的旗袍透出她的端庄,古典之美。尽管一个人去打面仍穿的很漂亮,甚至当苏发现自己丈夫背叛她仍然以一副端庄、贤淑、冷静的形象关心周太太,这些外在表现以及她的行为都表明苏丽珍是一位端庄,自尊,受过很好教育的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而周慕云也是这样一个传统男性。在道德的枷锁下,他们把各自的感情永远隐藏在黑暗的角落,例如昏暗的巷口,昏黄色的房间,这些都暗示着他们注定分别的结局。周与苏一直徘徊在感情的漩涡中,却没有汇聚在一起。他们在这段感情中表现出惊人的谨慎和自控,而这与他们的性格、思想、接受的传统思想和教育是分不开的。苏丽珍嫁给她丈夫时,是以一种“好妻子”的形象生存着,而当她遭遇丈夫背叛时,她是失望、孤独、伤心但外表上又坚强的。而与周慕云的这段感情,苏丽珍又是矛盾的,一方面是生理与心理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又是道德的自尊与残酷。而在这两者之间,苏丽珍选择了后者,她用这种方式捍卫了她的自尊与道德形象。她独自回到冷清、寂寞的家,掀起窗帘。而周慕云也把自己的这份感情永远的埋藏在柬埔寨吴哥窟的一个小洞里。正像影片最后所说“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的一切,如果他能打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向早已消逝的岁月。”而这块“积着灰尘的玻璃”就是道德的枷锁。王家卫不仅以诉诸东方式的静观,把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与心理活动刻画地入木三分,充分显示了中国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光辉,但也揭示了这种道德禁锢的残酷。

  二、《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一)唯美的摄影风格和残缺的画面构图华美的摄影风格是王家卫影片的一贯做派。而在《花样年华》这部影片中导演把古典唯美的影片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王家卫选择暗光和冷色调作人物背景铺垫,这一点很符合中国古典主义的风格。而在场景的选择上,昏黄的灯光下阴影的小巷,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和着灵动的音乐,淅沥的雨声,给人的感觉很唯美。而当周慕云站在旅馆前深思的面孔,衬在红色的窗帘下,又有了西方油画的沉重。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Page2of5

  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

  《作品观摩与研讨三》

  女主人公不断变换的旗袍,频繁的慢镜头,以及大量的逆光拍摄,时空频繁地切换,以及艰涩而隐晦的细节场景,这些都含蓄而哀婉地表达了周苏两人复杂的感情。在《花样年华》中经常出现一片片毫无整体感,残缺的画面,传达出主人公的无处可逃的孤寂。例如:人物常常被物体(桌子、门等)挤到一角,这种构图给人的感觉没有安全感,也显示了主人公在这种环境下的孤独和无奈。而且,导演善于通过镜子和锁孔里取景,镜子里反射出空荡的卧室,锁孔里窥见人的日常生活,这一方面反映了主人公的孤独,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二)音乐的塑造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气氛的渲染、情节的推动、情感的抒发、节奏的把握以及激发想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左右。在《花样年华》中,音乐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与画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渲染着画面的气氛,抒发着主人公的情感也激发着观众的想象。《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可谓是东西方音乐的结合,这一点很符合60、70年代香港文化的时代背景。其中有日本电影《梦二》中的电影音乐《梦二的主旋律》,以及爵士风格的拉丁情歌”QuizasQuizasQuizas”“AquellosojosVerdes”、上世纪周璇唱的“花样年华”,还有粤剧、京剧唱段,可谓是中西合璧。影片主题曲《梦二的主题曲》在影片中出现七次,缓慢的节奏、大提琴的低沉的音色,透露出一种忧郁,忧伤的风格,时刻衬托出影片中拥挤,阴冷,狭窄的场景,给人的一种揪心,忧愁的感受。例如在苏丽珍买面的场景中,苏丽珍独自走上狭长的楼梯,与周慕云的眼神交汇,简单地寒暄,主题曲在这时想起,一方面凸显着苏丽珍当时的孤独和忧伤,另一方面带着一种异性间试探的含义。而在搓麻将这一场戏中,苏丽珍和周慕云的太太都穿着妩媚的旗袍,窈窕的身姿,两人在房间里缓缓地走来走去,伴着缓缓的音乐,巧妙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又抒发了苏丽珍在丈夫背叛时心中的忧伤和孤独。而周与苏擦肩而过,音乐又暗示着一段爱情的到来。主题曲同样奠定了整部影片的缓慢的基调。在这部影片中还有着餐馆和旅馆的爵士背景音乐,一方面与餐馆的气氛相迎合,音乐中带着一种暧昧的,给影片营造了一种浪漫、感性、欲望和无奈的气氛。而另一首音乐“QuizasQuizasQuizas”,意为“也许也许也许”像是导演在提一个问题“他们会在一起吗?”,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在影片最后这个音乐多次响起,当周慕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Page3of5

  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

  《作品观摩与研讨三》

  云回到香港时,但是那段年华已经逝去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最后的结束曲,当周慕云跑到柬埔寨的吴哥窟,诉说着自己心中的秘密。这时的音乐将近有三分钟,伴随着画面的诉说缓缓地进行着,带着忧伤和失落,预示着周苏这段感情的结束。而王家卫选择周旋演唱的《花样年华》,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如歌中所唱的“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表达了分离两地的痛苦、愁苦的心情与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情绪非常吻合。另一方面在歌名也与该影片所契合。

  (三)旗袍的变换与隐喻在影片中女主人公身上有27件旗袍,这些色彩缤纷的旗袍折射出很多隐喻。虽然说影片的故事是发生在60、70年代的香港,但影片中时刻让人感觉像是张爱玲笔下的旧上海。上海话和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海派文化,形成了这种旧上海的氛围。而女主人公的那些具有东方情调的旗袍更暗示了这一点。一方面这些万紫千红、美轮美奂的旗袍也暗示着主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花样的年华却没人欣赏,只能消磨在日复一日的等待和忧伤中。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苏丽珍是一位追求美、爱情和自尊的女性。她注重自己的衣着和容貌,甚至去街头买面都要穿得如此漂亮,显而易见这表明苏丽珍内心有强烈的对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尽管遭丈夫背叛,她也没有蓬头垢面,也意味着她内心的自尊,苏希望用这些旗袍掩盖其内心的悲伤和寂寞,维护着她的自尊和形象。苏丽珍把这些复杂的情感隐藏在变换的旗袍,旗袍的每一种花色和款式都暗示着她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尊的保护。除此之外,旗袍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节的发展。例如在周慕云和苏丽珍的餐馆的戏中,苏丽珍就更换了两套旗袍,第一次穿的是白色的旗袍,第二次就换成黑色上带有竖条纹的旗袍了,告诉观众两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一起吃饭了。在这里旗袍的更换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总之,《花样年华》这部影片用一个看似俗套的婚外恋故事,却给人带来文化上,思想上、艺术上的震撼。导演用诗一样的语言含蓄地讲述了一段逝去的回忆,表现了处于婚外恋泥沼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苦恼、悲伤和纠结的复杂情感,显示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残酷和光辉。导演通过对苏丽珍这一人物的塑造把中国东方女性的古典美,以及对爱情含蓄的表达方式刻画地淋漓尽致。整部电影如同一首诗让观众回忆无穷。

  【参考文献】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Page4of5

  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

  《作品观摩与研讨三》

  1.肖霞,繁复的隐喻——论《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2.王大卫,道德与情感——品味电影《花样年华》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Page5of5

  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

篇二: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那光影交错的年代

  ——《花样年华》的影调与人物造型

  《花样年华》是一部在光和影调运用方面很突出的影片,镜头下昏黄的街道、幽暗的灯光、偏僻的小巷有很浓重的王家卫风格,但昏暗中又不缺乏浓烈的色彩对比,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在狭小的人物空间里叙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此相遇,相识,到缠绵难舍和最终的无奈分手的命运历程。本片的众多场景都发生在室内,充分展现孤独的内心世界。主人公时常邂逅在狭窄的过道,热闹的牌桌,公用厨房,陡然的楼梯以及空荡荡的弄堂,所以光线的设计非常重要。而本片中非自然光线的成功运用,使男女主角虽然经常身处昏暗之中,但都能在黑色中凸现了出来,幽幽的灯光,若隐若现的男女,透露着迷离的感情。灯在这部片子中无疑非常重要,是完成本片光效及影调的最基本工具,只是在这里,灯不再掩藏于镜头之外,而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们眼前,不仅将黑暗照“亮”,也成为画面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么多的灯光代替通常的阳光勾勒出了完美的光线影调:灯光下旗袍绚丽耀眼,清晰的轮廓线将主人公与黑暗分离;灯光下人物的脸昏暗朦胧,透露着创作者想要的含蓄。而这各式各样的灯的频繁出现也足以表达出创作者的另一种用意——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照明工具,也不仅仅是时代的象征;它有一种那个时代香港的韵味,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见证人:它看到了世人世态;它更是男女主角感情的见证人:看着他们从陌路、相识、相知、斗争到分手。陈太太与周先生无处躲藏的地“沐浴”于灯光之下,我们看见那盏曾无数次“目睹”过两个擦肩的“灯”在雨中见证两人最终分手之后,滴下了眼泪……这一切是不可以看见日光的,这一切是似梦非梦的。占九成以上的内景镜头氛围与一小部分的外景形成了一组明暗对比,这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最大的明暗对比。内景的昏暗调子但是透露出了多姿的色彩,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瑰丽,在越暗淡的场景下才越能显现丰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是外景的天空虽然“亮”但是不“明”,自然的阳光下却是不自然的单调,那种亮让人窒息,很闷,沉甸甸地压在观众心里,喘不上气儿来。当我们看到身着“花样”旗袍的女主角出现在窗口时,眼中含着的泪,便知道那来自于窗口的阳光是不可靠的、并不美好;而当周先生“说”出自己的秘密后,天空似乎呈现出一丝晴朗,但那只是“似乎”“一丝”,转瞬之间便被历史事件、历史古迹湮没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影片中光亮的女主角和逆光下的男主角是一对明暗对比。电影中谁处于顺光或者是逆光通常都是有一些寓意的。在很多场戏中,当男女主角擦肩而过也好,或是他们坐在屋子里谈论另一对“情人”的开始与过程也好,我们看到的通常是光洒在女主角的正面,而男主角则总是一个清晰的轮廓,但不把表情留给观众。只有他单独出现的时候,比如柬埔寨独白,我们才能看清楚他那一张有味道的脸——那时也是从室内转向了室外。《花样年华》演绎的还是一段旗袍下的孤独的人生。30多套旗袍充分体现了故事的时代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体现着他们隐秘的心灵和情感。片子

  前半段,张曼玉的旗袍从色彩到图案是触目惊心的艳丽和大胆。后来,在周慕云去新加坡之后的几年,她再出现,一件深蓝旗袍,是洗尽铅华的淡定。电影里的张曼玉优雅却又不失自然,没有清淡的素颜,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装束和极为克制的仪表,将那个时代的中年女子动于情止于礼的人物特征演绎得入木三分。带着60年代的怀旧气息和致命的优雅,张曼玉的妆容设计重点在于突出脸颊以及眼部,并且着重于突出对比的效果,使得那两扇蝴蝶坚毅而艳丽,脸部轮廓棱角分明,看上去既优雅,又能表现出如战士般的魄力。在不敢直面自我爱情的年代,梁朝伟则以温暖暧昧的目光、克制简洁的肢体语言以及永远不变的绅士打扮,塑造出一个温暖的小男人形象。老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无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已凝固成经典。青春转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应该追寻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华的闪现,我们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虽然好像转瞬即逝,但毕竟有过。

  那光影交错的年代

  ——《花样年华》的影调与人物造型

  学院:影视学院班级:广编三班姓名:郝婷婷

篇三: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心理斗争。此处是一个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

  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

  作用”。《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离开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旧的街道,老旧的音乐,久远的

  故事里深深的迷茫。她转身,她轻拭雨水,她无限深情的眼神,她的故事,在大银幕上,已凝固成经典。青春转眼逝去,就像花褪了色一般;应该追寻的是在昏暗中逝去年华的闪现,我们在明明暗暗中看到了生命的渴望,虽然好像转瞬即逝,但毕竟有过。

篇四: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

  色彩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烘托了电影的意境,而且渲染了电影的张力和视觉效果。色彩设计为电影的

  创作提供了动力,而电影剧本创作为色彩设计指明了方向。

  电影

  设计中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水准,

  决定着电影画面

  的整体质量。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的青

  睐。在以后的影视创作中,美术师优先考虑的将是色彩和色调的选择问题,他需

  要从影片的整体效果岀发去调和

  色彩。电影中的色彩不仅是烘托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

  而且还是

  全片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

  影视作品往往会借助于色彩语言的发

  挥来烘托角色的内心世界,

  对于不同的角色往往对应有不同的颜

  色。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灰暗基调电影《花样年华》将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舒缓的节奏中展开,

  故事围绕婚外恋推进,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苦涩爱情故事。王家卫导演的这部电影独具特色,在拍摄过程中,他很少用明亮色彩来进行铺陈,而以暗灰色为主色调展开拍摄,视觉差别不是很突岀。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铺陈通常会借助于色彩基调来烘托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电影经常选择大色块景来布置场景,

  进而烘托全片的主旋律。在

  电影《花样年华》中,微弱的灯光照耀下的楼梯,在色彩的烘托下笼罩着一层若

  隐若现的朦胧感,渲染了影片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男女主人公似有

  似无的感情。再者,电影

  花样年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选择同色系进行色彩铺陈,弱化了那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感情。

  电影《花样年华》比较强调暗色系的运用。影片整体色调之间的明暗对比,为女主角的服饰色彩及周围环境的色彩暗示主体提供了很多帮助。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

  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点的歌。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女主人公的脸缓慢转向男主人公,却又突然扭了回来,久久未动。这个场景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与动作并不多,这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暗过渡的转场黑暗地带,它主要是为了给观众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思索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至于影片对男女主人公的特写画面,多选择暗色调,这也为影片中的主角发泄内心的郁闷做了很好的铺垫,刻画了男女主人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道德约束抗争的那种复杂心理。

  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寓意

  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已经由20世纪最初的黑白色调发展到了今天的多彩色

  调。如果说黑白色影片会显得略加苍白,那么当今的多色彩的应用会使画面更加夺目。无论在什么艺术中,色彩都

  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力。电影创作往往会通过美术色彩的应用来烘托影片的主题,彰显影片的魅力。随着影视创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片的欣赏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也间接导致了多彩影片的产生。电影中色彩的变化也渲染着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因此,影片中色彩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影片及导演的受欢迎程度。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以灰色为主色调,并辅以黑白暗色系背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故事情节的推进显得顺理成章。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多彩的旗袍形象烘托了其内心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其性格的暗示也恰如其分。通过明暗交线,光影为影片勾勒岀了浓重的色彩,与其说这是一种视觉享受,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

  除了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外,片中女主角身上穿的旗袍无疑将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它是女性优雅气质的象征。旗袍的鲜艳色彩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十分透彻。吸引观众的思考。故

  事发生在20世纪

  成为整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在中国文化中,旗袍相对于其他服饰

  60年代,在当时,旗袍象征着传统与高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女主人公

  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其实骨子里透着传统的气息,但她的内心却寂寞而高贵。旗袍是影片女主人公惟一的服饰,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漫步,还是在走廊楼梯,她的这种高贵的气质都流露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受到这份高贵气质的约束,才使女主人公控制住了内心的欲望,一直坚持着那份高贵。此外,社会道德的约束与女主人公的传统观念也是导致男主人公感情悲剧的

  重要原因之一。女主人公的传统保守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这

  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影片中女主人公反复脱换旗袍,色彩也一变再

  变,这暗示着女主人公内心的感情波动及情节发

  展。旗袍的浅色系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相互协调,

  为影片营造了一

  种和谐的氛围。在影片中,孤独街道往往会与幽暗的路灯同时岀现,在暗淡的路

  灯映衬下,男女主人公的表情朦胧却深刻;而铁栅栏则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在那

  个年代婚外恋是十分可耻的,它的言外之意是婚外恋应该被约束。偶尔的瓢泼大

  雨更是烘托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陷入婚外恋的男女主人公那种欲罢不能的复杂情

  感。在整部影片中,不同的情景中出现的人物角色也有不同。

  比如孙太太,她比较喜欢浓妆艳抹,影片中对她的造型也略显夸张,不过成功彰显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特质。在整部影片中,她经常暗示年轻女子应该自尊自爱,切莫触及道德的底线,要以家庭为重。孙太太的人物造型比较夸张,在影片中对她的修饰多采用鲜艳的色调,她的夸张造型及危险气息多

  源于影片对她的色彩铺陈。

  三、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设置

  色彩牵动着整部影片的灵魂。每一个完美的电影镜头,不仅需要清晰的画面、经典的构图,细腻而真实的色彩设计也是必不

  可少的。色彩是影视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视觉元素。

  如果影片中缺

  乏色彩的设计,我们就无法享受影片中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无法

  领略那种唯美的精彩场面。有些影片会通过“色彩叙事”的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营造艺术氛围,实现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可以切身体验故事情节。色彩构图可以为影片创造一种清晰且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其存在形式、面积对比及表面结构等元素是影像色彩的关键因素,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元

篇五: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

  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

  色彩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烘托了电影的意境,而且渲染了电影的张力和视觉效果。色彩设计为电影的

  创作提供了动力,而电影剧本创作为色彩设计指明了方向。

  电影

  设计中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水准,

  决定着电影画面

  的整体质量。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的青

  睐。在以后的影视创作中,美术师优先考虑的将是色彩和色调的选择问题,他需

  要从影片的整体效果岀发去调和

  色彩。电影中的色彩不仅是烘托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

  而且还是

  全片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

  影视作品往往会借助于色彩语言的发

  挥来烘托角色的内心世界,

  对于不同的角色往往对应有不同的颜

  色。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灰暗基调电影《花样年华》将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舒缓的节奏中展开,

  故事围绕婚外恋推进,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苦涩爱情故事。王家卫导演的这部电影独具特色,在拍摄过程中,他很少用明亮色彩来进行铺陈,而以暗灰色为主色调展开拍摄,视觉差别不是很突岀。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铺陈通常会借助于色彩基调来烘托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电影经常选择大色块景来布置场景,

  进而烘托全片的主旋律。在

  电影《花样年华》中,微弱的灯光照耀下的楼梯,在色彩的烘托下笼罩着一层若

  隐若现的朦胧感,渲染了影片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男女主人公似有

  似无的感情。再者,电影

  花样年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选择同色系进行色彩铺陈,弱化了那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感情。

  电影《花样年华》比较强调暗色系的运用。影片整体色调之间的明暗对比,为女主角的服饰色彩及周围环境的色彩暗示主体提供了很多帮助。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

  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点的歌。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女主人公的脸缓慢转向男主人公,却又突然扭了回来,久久未动。这个场景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与动作并不多,这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暗过渡的转场黑暗地带,它主要是为了给观众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思索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至于影片对男女主人公的特写画面,多选择暗色调,这也为影片中的主角发泄内心的郁闷做了很好的铺垫,刻画了男女主人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道德约束抗争的那种复杂心理。

  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寓意

  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已经由20世纪最初的黑白色调发展到了今天的多彩色

  调。如果说黑白色影片会显得略加苍白,那么当今的多色彩的应用会使画面更加夺目。无论在什么艺术中,色彩都

  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力。电影创作往往会通过美术色彩的应用来烘托影片的主题,彰显影片的魅力。随着影视创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片的欣赏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也间接导致了多彩影片的产生。电影中色彩的变化也渲染着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因此,影片中色彩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影片及导演的受欢迎程度。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以灰色为主色调,并辅以黑白暗色系背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故事情节的推进显得顺理成章。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多彩的旗袍形象烘托了其内心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其性格的暗示也恰如其分。通过明暗交线,光影为影片勾勒岀了浓重的色彩,与其说这是一种视觉享受,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

  除了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外,片中女主角身上穿的旗袍无疑将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它是女性优雅气质的象征。旗袍的鲜艳色彩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十分透彻。吸引观众的思考。故

  事发生在20世纪

  成为整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在中国文化中,旗袍相对于其他服饰

  60年代,在当时,旗袍象征着传统与高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女主人公

  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其实骨子里透着传统的气息,但她的内心却寂寞而高贵。旗袍是影片女主人公惟一的服饰,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漫步,还是在走廊楼梯,她的这种高贵的气质都流露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受到这份高贵气质的约束,才使女主人公控制住了内心的欲望,一直坚持着那份高贵。此外,社会道德的约束与女主人公的传统观念也是导致男主人公感情悲剧的

  重要原因之一。女主人公的传统保守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这

  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影片中女主人公反复脱换旗袍,色彩也一变再

  变,这暗示着女主人公内心的感情波动及情节发

  展。旗袍的浅色系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相互协调,

  为影片营造了一

  种和谐的氛围。在影片中,孤独街道往往会与幽暗的路灯同时岀现,在暗淡的路

  灯映衬下,男女主人公的表情朦胧却深刻;而铁栅栏则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在那

  个年代婚外恋是十分可耻的,它的言外之意是婚外恋应该被约束。偶尔的瓢泼大

  雨更是烘托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陷入婚外恋的男女主人公那种欲罢不能的复杂情

  感。在整部影片中,不同的情景中出现的人物角色也有不同。

  比如孙太太,她比较喜欢浓妆艳抹,影片中对她的造型也略显夸张,不过成功彰显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特质。在整部影片中,她经常暗示年轻女子应该自尊自爱,切莫触及道德的底线,要以家庭为重。孙太太的人物造型比较夸张,在影片中对她的修饰多采用鲜艳的色调,她的夸张造型及危险气息多

  源于影片对她的色彩铺陈。

  三、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设置

  色彩牵动着整部影片的灵魂。每一个完美的电影镜头,不仅需要清晰的画面、经典的构图,细腻而真实的色彩设计也是必不

  可少的。色彩是影视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视觉元素。

  如果影片中缺

  乏色彩的设计,我们就无法享受影片中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无法

  领略那种唯美的精彩场面。有些影片会通过“色彩叙事”的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营造艺术氛围,实现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可以切身体验故事情节。色彩构图可以为影片创造一种清晰且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其存在形式、面积对比及表面结构等元素是影像色彩的关键因素,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元

  素。除此之外,影视创作中色彩的方向、位置及分布也是构成画了解大众的品位,所以将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影片中经常会岀现街道等场景,幽长的街道两旁昏暗的路灯,还有那冷色调的铁栅栏,在这种色彩的勾勒下的男女主人公进行着他们的交谈,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自然地体现在了色彩的勾勒中。低沉的音乐响了起来,女主人公穿着旗袍在街道上摇曳、舞蹈,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想与思考。即使是细雨,也会给男女主人公的特殊情感带来

  面的主要因素。

  导演王家卫强调色彩的运用,因为他很

  种朦胧的艺术感。在影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对比较私密的场景,如暗色系

  的餐厅,这是除了朦胧的雨巷外男女主人公交谈的第二场景,这里环境幽暗却清

  静,能够创造出一种别具心裁的色彩意境,没有其他,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对白。

  而影片的人物造型也完全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背景,男主人公的出现

  往往都是暗灰色的西装,而女主人公则每个场景都会换一种旗袍,而且他们的发

  型设计也都是上个世纪旧香港的经典,再加上他们的眼神交流,给观众带来了无

  限的遐想。在影片中,王家卫导演通过综合分析观众的欣赏品位,认真指导了影

  片的美术及灯光设

  计。影片中除了旗袍外,还经常伴有暗色的路灯与淅沥的小雨。

  在暗淡的路灯下,伴着那悠扬的曲子,男女主人公出现在淅沥的小雨中,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男女主人公那种浓郁的感情已经被观众真切感受到了。因此,色彩的搭配在电影美术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多种不同色彩的有目的的组合,影片创作出了多种色彩

  形态,其中包括电影整体的色彩结构与各个镜头的色彩结构。

  在

  一定意义上说,色彩形态其实讲的是观念形态。影片中,美术师

  结合多种色彩元素进行美术设计进而形成了电影整体形态。

  色彩

  是电影美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设计环节,

  它有着自己的风格。所谓电

  影的色彩风格,其实就是指某位或某几位具有共性的导演受到文化背景、色彩观

  念的影响,在进行美术色彩设计时形成的一种稳定性习惯。这里的文化背景主要

  是指地域文化及民族风俗等因素。对于导演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电影色彩风

  格,能够将民族情感、文化背景、地域象征等因素融入自己的影片当中。而且

  导演的色彩观念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影片的发展。

  成长环境的不

  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演对色彩风格的认识和解读,

  进而间接影

  响其影视创作的风格。

  在电影《花样年华》影片中,色彩决定着影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诠营造良好的故事氛围,释主人公的内心特征,还可以为观众展现独

  特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情感。色彩是推动电影美术设计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结语

  在电影《花样年华》中,虽然没有缤纷的场景、华丽的服饰和璀璨的灯光来渲染影片气氛,但导演王家卫却别具匠心,用暗色调来烘托影片氛围,独辟蹊径,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简单的场景布置、女主人公华丽的造型、典雅的旗袍、暗淡的灯光等,都是一种唯美的色彩艺术。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演员的全情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美术创作中的色彩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根据影片场景与剧情的变换,有针对性地进行色彩设计,可以使影片更具美感。电影艺术还在不断地成长,而色彩设计的创新无疑将会提高未来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使其效果更加夺目。

篇六: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后会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服装美而观看此片的话,那未免有点糟蹋一部好片子了。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像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周慕云一个人在面摊落寞地吃着云吞面,此时的镜头长时间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满苦闷和孤独--为了总不归家的妻子。这时苏丽珍提着精致的保温壶出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镜头由她纤细的手拍起,逐渐上移到她的胸前,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脸。这种开放性的构图可以引起观众无数的想象力。她来到面摊前,同样一份云吞面,脸上带着一种沉思的忧郁的神情--为了不归的丈夫。另一对在享受爱情,而这一对只是在各吃各的云吞面。不得不说,此刻导演用一种明暗线交织的手法既含蓄又内敛地表现了两种爱情的理念。而这种意境,只有在反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理解,可谓是该片的一个经典的情节。还有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出现在该片的中下段。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可苏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答应了。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却开始心潮汹涌。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紧接着,苏伏在周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只这一点,就可以让许多动辄让演员虚情假意地喊出“我爱你!”的导演好好学习。片尾,周慕云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之后,苏丽珍来到他的房间,点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里任它的烟雾缭绕、盘旋、四散。一种她曾经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开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片。此时,电影中的背景声全部消失,一阵寂寥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响在苏的心里,也回荡在观众的耳畔-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无言......也许一切都应了该片的英文译名:Inthemoodoflove只是那“情绪中的恋爱”,在那个消逝了的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一)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对影片主题的含蓄表达。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例如,影片通过苏丽珍替何老板给何太太(何老板的妻子)和给余小姐(何老板的情人)打电话、买礼物的情节,说明了老板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来回周旋。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不只是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出墙”,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样年华》中,导演正是运用一些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犹如街头道路等一样,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几次“挂钟”的空镜头的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还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时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画面,交待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转换。但

  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的不可能了。《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此外,《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二)明暗和色彩对主题的暗示。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但

  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3]。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三)道具的象征意义。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慕云一直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二、叙述形式上的简洁对主题的强化作用。

  “电影天生是一个故事的叙述着,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5]。电影和小说一样,人物与情节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况下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观众。而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却以高度简化的情节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极其精炼的人物对白来叙述故事,风格有点像法国新浪潮电影中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性格等的叙述特点。这种叙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简洁精练,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一丝多余的成分,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有着紧密的关系。(一)高度简化的情节。《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告诉他“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影片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细节包括音乐、色彩等都能都流露着对情感的抒发,表现着人物心理的复杂、矛盾、微妙的变化。周慕云临走前的一个晚上和苏丽珍在一条昏暗寂静的街道上见面,周说“我知道你是不会离开你先生的”,苏丽珍伏在周的肩头哭泣,之后是他们坐在汽车里离去的画面,苏在车里说“今晚我不想回家”,并没有交代他们去哪里、干什么。只是接着出现的是一面挂钟的镜头,画外是周慕云的声音“是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给我一起走?”。然后出现的是周、苏在不同的地方听着苏的丈夫为苏丽珍在收音机里点播的周旋的《花样的年华》二人神情黯然。这一系列的情节快速转换,很直观明了刻画出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遗憾、无奈、伤感、失落的复杂心理和微妙的变

  化过程。舍去次要的,紧抓主要的,突出强调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使观众能紧紧抓住影片的主旋律。(二)高度省略的人物。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三)高度简练的人物语言。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作用”〔6〕。《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影片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云的这句话之后,是周慕云所住的宾馆房间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后静静离开的情节,接着是苏丽珍匆匆的下楼梯的镜头、床上默默坐着的镜头,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句话“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从周慕云说那句话到苏丽珍说这句话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人物对白,只有背景音乐。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三、平缓均衡的节奏,使影片主题更具抒情意味。“电影,既是一部善于讲故事的机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笔”[7]《花样年华》虽然情节的过渡很简洁,但是整部影片在叙事节奏上显得很均衡,令影片具

  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观众就像坐在一辆匀速而平缓行驶的列车上,一路观赏优美的风景一样,在观赏的过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从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进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再到他们之间发生感情然后到男主人公的离开,这一系列的情节推进都是同一个节奏,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任何起伏。正是由于这种平缓的叙事节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时间去刻画细节,更好的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时给观众留下想象、思考的时间。而影片中人物的动作和主题音乐的协调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题音乐舒缓的三拍子节奏下苏丽珍独自拎着饭盒出去买饭时走路的动作,周慕云在小摊上吃混沌时的面部动作、坐在办公室边抽烟边写稿的动作等等,每当主题音乐响起时,人物的动作和着音乐“啪——哒——哒”三拍子缓慢节奏运动着,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乐中翩翩起舞一样优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卫用慢镜头的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和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结合,动作与音乐完全一致的节奏。强烈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听着主题音乐看着苏丽珍在昏暗狭长的楼道里缓慢行走的动作,我们不能不体会到她内心的寂寞与压抑。看到周慕云默默离开宾馆房间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无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与无奈。还有二人在宾馆的房间里一起写小说的慢镜头,也在主题音乐的旋律下以舒缓的节奏呈现,展现了二人在一起度过的那段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光。导演把这些动作用慢镜头拍摄下来配合音乐的旋律放出来,舒缓的节奏感很强。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平缓的节奏下,我们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爱再到离去的爱情过程,到底是对是错,已经说不清楚了。《花样年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主题。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王家卫没有把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篇七: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张迪经过最近一段时间跟随孙老师学习服装色彩与搭配的选修课程我对各个场合各种穿衣搭配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穿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物性格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衣着来慢慢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

  “服装色彩与搭配”选修课作业

  ——《花样年华》中是如何通过服装诠释人物性格

  院系: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学号:11011240146姓名:张迪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跟随孙老师学习“服装色彩与搭配”的选修课程,我对各个场合,各种穿衣搭配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穿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物性格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衣着来慢慢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课上孙老师让我们同一观看的《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就是通过各种服装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同时反映出人物性格特征。《花样年华》是一部有张曼玉,梁朝伟主演王家卫导演的电影。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这部影片中,穿着就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其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苏丽珍自始至终都是穿着代表高贵、典雅的中国旗袍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同时通过她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

  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搬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或是去公司上班。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其中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

  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服装色彩与搭配”是一种艺术,永远值得我们推敲学习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篇八: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飘逝如歌的岁月—《花样年华》

  这是部怀旧经典的电影,讲述的是个普通而又古老的故事,一个关于婚外恋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香港、1962年,报馆的周慕云和女秘书苏丽珍的婚外恋。也许有人会说,自从他们在同一天搬进同一层楼房,成为门户比邻的邻居,命运已将他们放在一起了。而当他们发现彼此的配偶间竟发生了不可告人的关系的时候,在他们之间更像是牵连著无形的线,要割也割不断。影片的情节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是平淡又简单。但导演王家卫在片中所使用的巧妙的表现手法,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法,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影片的主题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导演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运用一些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犹如街头道路等一样,孤苦伶仃。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影片有这么一幕: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可苏丽珍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丽珍答应了。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丽珍却开始心潮汹涌。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丽珍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紧接着,苏丽珍伏在周慕云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慕云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影片以平行剪辑为主,运用多种剪辑手法,对细节是十分重视的,如影片设计了两次重复的结构,运用重复蒙太奇手法,活泼生动.影片多次出现悠长的小弄和火红的走廊.两次对比,衬托影片情绪的波动.在雨中,男女主角多次相遇等都突出了影片的这一点.在男女主人公的工作单位都有一个大大的挂钟,它的一次次出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悠悠的怀旧情绪既体现在画面暗淡的色彩上,更体现在女主角那美艳的旗袍与动人的主题曲中.旗袍的出现为影片增色不少,充满美式爵士乐风格的主题曲更能让香港观众产生怀旧之感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在这部影片中,最具有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台词方面,王家卫的电影台词像一种格言,又像一种飘离的诗,里面不乏幽默,文学味很足。他通过他的人物的讲述,来叙说一种城市疏离的感情、一种过去的缅怀、一种多重视角里的变奏。这类台词可以说是对观众的欺骗,他的电影如果去掉台词,将会发现只剩下些优美的画面。他的台词对他的电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台词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王家卫的电影让我们重新发现了台词对于电影的重要作用。他的电影对人的刻画是片面的、偶像化的、表现化的,他的影片人物始终是破碎镜像中的截片。《花样年华》的台词安静简约,但简约而不简单,它有含蓄的隐喻和深度。当男女主人公在狭窄的楼道里单独相遇时,只有一句“这么巧啊?”便匆匆而过,继续走他们各自的路。那句至今被奉为经典的“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这台词如此温热,像苍凉里的一次幻想,像爱情。这是一段小心翼翼的爱情,总是欲说还休,所以片中时刻都是那样的压抑。影片的服装,对人物的形象的塑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张曼玉那让人眼花缭乱的几十件旗袍,衣服是一种语言,是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影片中处处可见传统中国式微妙隐秘的感情的体现。旗袍颜色的不断变换,时光在流逝。从颜色到花纹,如花美眷,终付似水流年。片子前半段,张曼玉的旗袍从色彩到图案是触目惊心的艳丽和大胆。后来,在周慕云去新加坡之后的几年,她再出现,一件深蓝旗袍,是洗尽铅华的淡定。

  影片的音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婉转优雅的背景音乐几乎响彻了整部影片,每次

  音乐的响起,总能紧紧抓住观众的情感,让观众在欣赏王家卫视觉上的盛宴时,心灵上同样在感受着影片不断变化的基调。音乐的响起,那种无奈和悲伤的感觉油然生起。此时的一切话语都是多余的。影片中那部留声机不断播放着主题曲和周璇的老歌《花样年华》,不断播放着很奇妙的爵士乐,这些都让观众想起了20、30年代的旧上海。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两性激情与守旧相冲突的矛盾。这种声音总是在影片最为关键的时候响起,而它往往代替了主人公的语言,却恰如其分。有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奇妙感情,用留声机表达起来,却有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通感。从这部影片中可以发现,最近掀起的"暧昧",在那个年代,就早已含蓄的发生.许多混乱不清的关系,许多欲说还休的爱怜,只是因为缺少一种勇气,一种打破舆论的勇气,一

  种不顾一切的勇气,一种东山再起的勇气.这样的情形,在那个年代,只能发生在小资产阶级的身上,也只能发生在具有这种独特气质的香港。《花样年华》是永恒的经典,周慕云和苏丽珍是那样忠于自己的心,那是一种暧昧,却不仅仅是暧昧,是一种生不逢时的爱。昏暗的灯光,沉寂的话语,狭窄却望不到尽头的街,女主人公一身又一身的旗袍,似乎都在诉说只属于那个年代的感情。被伦理束缚和压抑,只能够凭借一个眼神,只言片语,彼此意会的感情,

篇九: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花样年华》的影评这是一部看后会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后会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观看它只是因为那绚丽的旗袍。的确,那26套婉约幽雅的旗袍紧紧包裹出张曼玉玲珑曼妙的曲线时,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服装美而观看此片的话,那未免有点糟蹋一部好片子了。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没什么滋味,可细尝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会不知不觉地飘溢在你的五脏六腑间。《花样年华》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无论是镜头中精致的特写,还是丝丝小雨中由昏黄路灯投下的柔和光线,或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眼目,都是导演王家卫和摄影杜可风深厚功力的体现。还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声音艺术,就算是雨滴落地的声效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就更别提片中那伴随着男女主人公在楼道里多次相遇时恰如其分地响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带有丝许压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这些硬件设施做的完美无瑕,更可贵的是影片的灵魂--内容情节,王家卫一样描写的匠心独运。像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周慕云一个人在面摊落寞地吃着云吞面,此时的镜头长时间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满苦闷和孤独--为了总不归家的妻子。这时苏丽珍提着精致的保温壶出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镜头由她纤细的手拍起,逐渐上移到她的胸前,却始终看不到她的脸。这种开放性的构图可以引起观众无数的想象力。她来到面摊前,同样一份云吞面,脸上带着一种沉思的忧郁的神情--为了不归的丈夫。另一对在享受爱情,而这一对只是在各吃各的云吞面。不得不说,此刻导演用一种明暗线交织的手法既含蓄又内敛地表现了两种爱情的理念。而这种意境,只有在反复细细地品味后才能理解,可谓是该片的一个经典的情节。还有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出现在该片的中下段。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可苏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答应了。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却开始心潮汹涌。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紧接着,苏伏在周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只这一点,就可以让许多动辄让演员虚情假意地喊出“我爱你!”的导演好好学习。片尾,周慕云离开香港这个伤心地之后,苏丽珍来到他的房间,点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里任它的烟雾缭绕、盘旋、四散。一种她曾经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开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片。此时,电影中的背景声全部消失,一阵寂寥后,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响在苏的心里,也回荡在观

  众的耳畔-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无言......也许一切都应了该片的英文译名:Inthemoodoflove只是那“情绪中的恋爱”,在那个消逝了的花样年华......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一)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对影片主题的含蓄表达。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例如,影片通过苏丽珍替何老板给何太太(何老板的妻子)和给余小姐(何老板的情人)打电话、买礼物的情节,说明了老板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来回周旋。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不只是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出墙”,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样年华》中,导演正是运用一些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

  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犹如街头道路等一样,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几次“挂钟”的空镜头的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还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时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画面,交待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转换。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的不可能了。《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此外,《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二)明暗和色彩对主题的暗示。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

  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但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3]。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三)道具的象征意义。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

  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慕云一直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二、叙述形式上的简洁对主题的强化作用。“电影天生是一个故事的叙述着,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5]。电影和小说一样,人物与情节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况下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观众。而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却以高度简化的情节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极其精炼的人物对白来叙述故事,风格有点像法国新浪潮电影中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性格等的叙述特点。这种叙述形式所带来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简洁精练,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叙述过程中没有一丝多余的成分,每一个细节都与主题有着紧密的关系。(一)高度简化的情节。《花样年华》的情节是非常简单的,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丝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节的高度简化使得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显得非常的整洁、干净,没有赘余。如从苏丽珍、周慕云租房到他们搬家的情节过渡。租房的画面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了搬家的画面,中间没有任何其它的情节。而且在周慕云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孙太太告诉他“真对不起,房子已经租给刚才那位太太了”告诉他隔壁有空房让他去看看,然后就出现了两人搬家的画面。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极度简洁、紧密。这样快捷的过渡虽然有时候可能会给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细体味,就会发现这种过渡对影片主题的表现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有力的强化、突出主题。犹如中国的唐诗宋词,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简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是“怎样开始的”,高度简化了除主线以外的其他情节和内容。所有的情节和镜头都紧紧地围绕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而进行,直奔主题。影片中周慕云发觉自己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发生了婚外情、苏丽珍也觉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情后,二人心理都很难受,不愿面对事实。这时影片的场景突然从公寓切

  换到了咖啡馆,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的场面突然的出现。他们在咖啡馆里想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开始的”?紧接着画面又一下转到了在狭长的街道上,二人模拟周妻和苏夫之间的恋情是怎样开始的,是谁先主动的?从公寓到咖啡馆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拟画面,情节跳动的跳跃性很强。再如周慕云在宾馆的客房里写小说,苏丽珍去看他,银幕上苏丽珍上楼的画面刚刚结束,就出现了二人在门口告别的画面,省略了苏丽珍进入房间后的内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过渡性的情节,只保留了最能表现主题的主要情节,强有力的突出了主题。这种对情节的简化造成了情节与情节之间的空白,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人不断地在回味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意图。而且这种对情节的简化在无形中强化了对影片中人物飘忽不定、复杂微妙、难以捉摸的内心情态的变化的表现力,使得这部电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质。在影片中,每一个镜头、每一幅画面和每一个细节包括音乐、色彩等都能都流露着对情感的抒发,表现着人物心理的复杂、矛盾、微妙的变化。周慕云临走前的一个晚上和苏丽珍在一条昏暗寂静的街道上见面,周说“我知道你是不会离开你先生的”,苏丽珍伏在周的肩头哭泣,之后是他们坐在汽车里离去的画面,苏在车里说“今晚我不想回家”,并没有交代他们去哪里、干什么。只是接着出现的是一面挂钟的镜头,画外是周慕云的声音“是我,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给我一起走?”。然后出现的是周、苏在不同的地方听着苏的丈夫为苏丽珍在收音机里点播的周旋的《花样的年华》二人神情黯然。这一系列的情节快速转换,很直观明了刻画出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遗憾、无奈、伤感、失落的复杂心理和微妙的变化过程。舍去次要的,紧抓主要的,突出强调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使观众能紧紧抓住影片的主旋律。(二)高度省略的人物。在《花样年华》中,除了在情节上的简化之外还有对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几个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人物,几乎没有其它闲杂人物的出现。就连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也没有实际出现,只是出现了几次背影和声音。有人把王家卫的这种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实就整个影片中出现的人物来看,应该用“人物的省略”更为恰当。就整部影片来看,出现的能够看得清面目、有台词的人物只有十个,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话台词的搬运工、新加坡房东,就连房东顾太太也只出现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词。房东孙太太家就只出现了孙太太和佣人两个人物,孙先生、孙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出现。并不是说孙太太家里就只有孙太太一个人,从“王妈,开饭吧、三哥他们都饿了”一句话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家还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出现。此外影片中还省略了何老板的情人和太太、顾先生一家人、还有周慕云工作的报社的其他同事、苏丽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导演设计如此多的人物没有出现,已经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实际上应该是对人物的省略。这种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强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内心情感的发展,使故事的发展紧紧围绕着周、苏二人,无疑对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的心理变化产

  生了巨大的作用,强化了影片的主旨。(三)高度简练的人物语言。对白是电影声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帮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绪,提供事件发展线索的作用”〔6〕。《花样年华》中人物的台词非常地简练,人物的对白往往只有简短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如周慕云和何苏丽珍见完最后一面坐在出租车内离去时影片只出现了苏丽珍的一句话“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云即将要去新加坡时给苏丽珍打电话,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来表现他内心希望和苏丽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云的这句话之后,是周慕云所住的宾馆房间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后静静离开的情节,接着是苏丽珍匆匆的下楼梯的镜头、床上默默坐着的镜头,很长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一句话“是我,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一起走?”从周慕云说那句话到苏丽珍说这句话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人物对白,只有背景音乐。短短的两句话使观众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一个在痛苦的抉择,一个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态。再如,周慕云的妻子在给苏丽珍的丈夫打电话时,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你到底给你老婆说了没有?以后不要给我打电话了。”而且没有出现苏丽珍丈夫的声音。只这么简单的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个婚外恋者的人物情态。简洁精炼的人物语言,是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有时候简简单单几个字、几句话就把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贴切表达出来的,话语虽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蕴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满抒情意味。影片运用高度省略的艺术手法,简化了情节、简化了语言、省略了人物,为观众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取杂留精,使得主题更加突出、鲜明。三、平缓均衡的节奏,使影片主题更具抒情意味。“电影,既是一部善于讲故事的机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笔”[7]《花样年华》虽然情节的过渡很简洁,但是整部影片在叙事节奏上显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观众就像坐在一辆匀速而平缓行驶的列车上,一路观赏优美的风景一样,在观赏的过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从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进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再到他们之间发生感情然后到男主人公的离开,这一系列的情节推进都是同一个节奏,从开始到结尾没有任何起伏。正是由于这种平缓的叙事节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时间去刻画细节,更好的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时给观众留下想象、思考的时间。而影片中人物的动作和主题音乐的协调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题音乐舒缓的三拍子节奏下苏丽珍独自拎着饭盒出去买饭时走路的动作,周慕云在小摊上吃混沌时的面部动作、坐在办公室边抽烟边写稿的动作等等,每当主题音乐响起时,人物的动作和着音乐“啪——哒——哒”三拍子缓慢节奏运动着,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乐中翩翩起舞一样优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卫用慢镜头的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和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结合,动作与音乐完全一致的节奏。强烈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听着主题音乐看着苏丽珍在昏暗狭长的楼道里缓慢行走的动作,我

  们不能不体会到她内心的寂寞与压抑。看到周慕云默默离开宾馆房间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无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与无奈。还有二人在宾馆的房间里一起写小说的慢镜头,也在主题音乐的旋律下以舒缓的节奏呈现,展现了二人在一起度过的那段令人留恋的美好时光。导演把这些动作用慢镜头拍摄下来配合音乐的旋律放出来,舒缓的节奏感很强。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平缓的节奏下,我们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爱再到离去的爱情过程,到底是对是错,已经说不清楚了。《花样年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主题。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王家卫没有把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

篇十: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

  色彩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烘托了电影的意境,而且渲染了电影的张力和视觉效果。色彩设计为电影的

  创作提供了动力,而电影剧本创作为色彩设计指明了方向。

  电影

  设计中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水准,

  决定着电影画面

  的整体质量。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

  的青睐。在以后的影视创作中,美术师优先考虑的将是色彩和色调的选择

  问题,他需要从影片的整体效果出发去调和

  色彩。电影中的色彩不仅是烘托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

  而且还是

  全片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影视作品往往会借助于色彩语言的发

  挥来烘托角色的内心世界,

  对于不同的角色往往对应有不同的颜

  色。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灰暗基调

  电影《花样年华》将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舒缓的节奏中展开,

  故事围绕婚外恋推进,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苦涩爱情故事。王家卫导演的这部电影独具特色,在拍摄过程中,他很少用明亮色彩来进行铺陈,而以暗灰色为主色调展开拍摄,视觉差别不是很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铺陈通常会借助于色彩基调来烘托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电影经常选择大色块景来布置场景,

  进而烘托全片的主旋

  律。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微弱的灯光照耀下的楼梯,在色彩的烘托下笼罩着一层若隐若现的朦胧感,渲染了影片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男女主人公似有似无的感情。再者,电影

  花样年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选择同色系进行色彩铺陈,弱化了那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感情。

  电影《花样年华》比较强调暗色系的运用。影片整体色调之间的明暗

  对比,为女主角的服饰色彩及周围环境的色彩暗示主体提供了很多帮助。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点的歌。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女主人公的脸缓慢转向男主人公,却又突然扭了回来,久久未动。这个场景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与动作并不多,这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暗过渡的转场黑暗地带,它主要是为了给观众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思索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至于影片对男女主人公的特写画面,多选择暗色调,这也为影片中的主角发泄内心的郁闷做了很好的铺垫,刻画了男女主人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道德约束抗争的那种复杂心理。

  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寓意

  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已经由20世纪最初的黑白色调发展到了今天的多

  彩色调。如果说黑白色影片会显得略加苍白,那么当今的多色彩的应用会使画面更加夺目。无论在什么艺术中,色彩都

  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力。电影创作往往会通过美术色彩的应用来烘托影片的主题,彰显影片的魅力。随着影视创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片的欣赏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也间接导致了多彩影片的产生。电影中色彩的变化也渲染着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因此,影片中色彩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影片及导演的受欢迎程度。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以灰色为主色调,并辅以黑白暗色系背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故事情节的推进显得顺理成章。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多彩的旗袍形象烘托了其内心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其性格的暗示也恰如其分。通过明暗交线,光影为影片勾勒出了浓重的色彩,与其说这是一种视觉享受,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

  除了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外,片中女主角身上穿的旗袍无疑将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它是女性优雅气质的象征。旗袍的鲜艳色彩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十分透彻。吸

  引观众的思考。故事发生在20世纪

  成为整部影片的最大亮点。在中国文化中,旗袍相对于其他服饰

  60年代,在当时,旗袍象征着传统与高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女主

  人公的性格特点。女主人公其实骨子里透着传统的气息,但她的内心却寂寞而高贵。旗袍是影片女主人公惟一的服饰,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漫步,还是在走廊楼梯,她的这种高贵的气质都流露得淋漓尽致。也正是受到这份高贵气质的约束,才使女主人公控制住了内心的欲望,一直坚持着那份高贵。此外,社会道德的约束与女主人公的传统观念也是导致男主人公感情悲剧的

  重要原因之一。女主人公的传统保守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的,

  这

  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影片中女主人公反复脱换旗袍,色彩也一变

  再变,这暗示着女主人公内心的感情波动及情节发

  展。旗袍的浅色系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相互协调,

  为影片营造了一

  种和谐的氛围。在影片中,孤独街道往往会与幽暗的路灯同时出现,在暗淡

  的路灯映衬下,男女主人公的表情朦胧却深刻;而铁栅栏则从另一个角度暗

  示了在那个年代婚外恋是十分可耻的,它的言外之意是婚外恋应该被约束。

  偶尔的瓢泼大雨更是烘托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陷入婚外恋的男女主人公那种

  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在整部影片中,不同的情景中出现的人物角色也有不

  同。

  比如孙太太,她比较喜欢浓妆艳抹,影片中对她的造型也略显夸张,不过成功彰显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特质。在整部影片中,她经常暗示年轻女子应该自尊自爱,切莫触及道德的底线,要以家庭为重。孙太太的人物造型比较夸张,在影片中对她的修饰多采用鲜艳的色调,她的夸张造型及危险气息多

  源于影片对她的色彩铺陈。

  三、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设置

  色彩牵动着整部影片的灵魂。每一个完美的电影镜头,不仅需要清晰的画面、经典的构图,细腻而真实的色彩设计也是必不

  可少的。色彩是影视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视觉元素。

  如果影片中缺

  乏色彩的设计,我们就无法享受影片中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无法

  领略那种唯美的精彩场面。有些影片会通过“色彩叙事”的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营造艺术氛围,实现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可以切身体验故事情节。色彩构图可以为影片创造一种清晰且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其存在形式、面积对比及表面结构等元素是影像色彩的关键因素,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元

推荐访问:花样年华人物形象分析 花样年华 人物形象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