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14篇

时间:2022-11-05 15:10:09 来源:网友投稿

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14篇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内容摘要: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14篇,供大家参考。

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14篇

篇一: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内容摘要: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崛起,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也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争论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的应用厘清略思路。关键词:引力模型理论基础实证研究引力模型概述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20世纪40年代JamesStewart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并有若干具体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andWinters,2001)。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Armington假设)。接着一系列的研究指出引力模型框架与许多标准的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如H-O模型,垄断竞争模型。HelpmanKrugman(1985)明确表明,引力模型是来源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预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希望进口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所以贸易流量就会与进口国规模(需求)和出口国规模(产品多样性)联系在一起。Deardorff(1998)表示,引力模型同样得自于不存在产品差异情况下的H-O模型,他得出此结论的窍门就是放松了国际间要素价格相等的假设,这样国家间就可以专门生产差别产品。产品的不同在供给一方,消费偏好在需求一方,这样就暗示了引力方程,Deardorff强调引力类型贸易的关键是国家间生产差别产品,而差别产品是由垄断竞争企业提供(Helpman的假设)还是专门化生产(Anderson和Deardorff的假设)并不是关键。EatonKortum(2002)建立了一个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的同质产品新贸易模型,这个模型的实质也是体现了一种引力关系。Deardorff(1995)指出“几乎所有的贸易模型都可以导出类似引力方程的结果,但它们成功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仅仅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许多学者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作了实证分析,除了上文提到的Tinbergen(1962),还主要有Poyhonen(1963)、Bergstrand(1985,1989)、McCallum(1995)、Balistreri(2003)、AndersonWincoop(2003)等。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GDP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1966)将人口作为变量引入模型,Bergstrand(1989)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均收入和汇率及多个虚拟变量,使模型包含更多影响贸易量的因素。McCallum(1995)表明,在控制了贸易量大小与距离的情况下,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量是这些省与美国各洲贸易量的22倍。开创了对“边境效应”问题的研究。大量研究(HelliwellandMcCallum,1995;Helliwell,1999;Wei,1996;AndersonandSmith,1999;HeadandRies,2001等)发现,“边境效应”的确存在,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有所不同,而且呈下降趋势。AndersonWincoop(2003)、Evans(2003)又分别从边境效应的大小、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从调整解释变量阶段过度到对边境效应的解释阶段。引力模型在我国贸易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哲松(2000)、谷克鉴(2001)、骆许蓓(2003)等分别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众多影响我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因素。金哲松(2000)在其《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一书中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一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不同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谷克鉴(2001)认为,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需要曾多次扩展贸易引力模型,而中国又是一个经济转型、经济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一定要考虑过渡经济对中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因素。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然而由于数据上的限制,这些研究只限于货物贸易,在国内学者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二)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在现有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非常有限。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Francois(2001)首次将引力模型引入到服务贸易领域,Francois的模型是将服务的进口需求作为进口国人均GDP和人口的函数。服务贸易流动的数据来自GTAP数据库。其用最小二乘法去估计引力方程,然后把预测的两个国家贸易量与现实之差结合假设的进口需求弹性去估算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Francois所估算的关税等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研究。Park(2002)用GATP的服务数据去核算关税等值,数据涵盖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部门。引力模型得到改进,其中加入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别,然后结合了价格和数量工具去估计关税等值。Bergstrand(1985,1989)最先建议在引力模型中增加价格指标。然而Feenstra(2004)争论国内价格总指数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进口服务的成本,而比较CIF(成本+保险费+运费)价格和FOB(装运港船上货价)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价格的差别会更有效,AndersonvanWincoop(2003)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建立这种方法的基础上,用价格差异去衡量“边界效应”。GrunfeldMoxnes(2003)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双边服务出口和FDI流动,数据来源于OECD。他们的回归包括进口国和出口国的GDP和人均GDP、两国间的距离,虚拟变量包括是否在共同的自由贸易区(FTA),用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指数(TRI)去衡量进口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他们的结果说明了用于研究货物贸易的引力模型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两个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与它们的规模成正相关,与它们的距离和进口国的服务贸易壁垒反相关。他

  们同时发现在服务贸易中,FTA不显著,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一些FTA不包括服务贸易。GrunfeldMoxnes接着用估计出的TRI系数模型化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模拟将各个国家的TRI减少到等同于样本国家中最低的那个,然后核算服务贸易变化的百分比。KimuraLee(2004)把标准的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目的是比较其与货物贸易的估计结果。数据也来自于OECD。除了标准的引力模型变量,还有交界和语言两个虚拟变量,还把偏远程度作为回归的一个变量。KimuraLee用OLS(最小二乘法)和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去估计引力方程。他们通过回归发现两个国家间的距离对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重要,他们暗示是由于服务的较高运输成本,却不能提供任何理由解释为何如此。在KimuraLee的研究中共同的语言作为解释变量不显著,而PARK(2002)发现共同语言对一些服务部门的贸易具有积极的影响。KimuraLee发现FTAS与贸易有正向的联系,而这又与GrunfeldandMoxnes(2003)的发现相矛盾。LejourdePaivaVerheijden(2004)也比较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引力模型的估计,检验了加拿大国内和欧盟成员国的服务贸易。与KimuraLee(2004)的发现不同,他们发现距离对于服务贸易来说没有对于货物贸易重要。Lennon(2006)比较了服务贸易(集中于商业服务部门的服务)与货物贸易,距离和边界被发现对于服务贸易没有货物贸易重要,共同的语言被发现对于服务贸易而言更重要。关于距离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的不同结果反映在很多文献中。PortesRey(2005)用引力模型检验了国际资本流动,发现距离的影响是消极的,是显著的,他们认为距离代表信息的摩擦,限制国际资本流动。PARK(2002)也发现在所有检验中服务部门距离是显著消极的因素。Tharakan等(2005)在分析比较印度的软件的出口和货物贸易流动中,发现距离对软件出口的影响不显著。除了标准的引力模型特征,LejourdePaivaVerheijden(2004)还加入了OECD的产品市场管制(PMR)指标来衡量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他们发现其对服务贸易有显著消极的影响。KoxLejour(2005)对其方法进一步改进,引入了进口国与其贸易伙伴PMR的相对水平这一变量,他们发现其对服务贸易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国家间规则的不同是贸易流量的一个重要决定变量。他们的估计用了OLS,几个固定效应模型和一个SUR回归模型。由于PMR数据的限制,模型只估计了欧盟15个国家。他们发现PMR和PMR差异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距离具有消极的影响,较高的GDP和共同的语言也提高了贸易水平。上述研究用引力模型方法分析了决定服务贸易的变量,但是在一些关键的发现上还缺少一致的意见。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模型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服务贸易领域数据相对缺乏,所以引力模型本身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参考文献:1.金哲松.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2.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20013.骆许蓓.论双边贸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离因素.世界经济论坛,20034.ALONSO,W.1987.“GravityModels”,inJ.Eatwell,M.MilgateandP.Newman(eds.),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Volume2,London:Macmillan,pp.561-562

  

  

篇二: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中国与非洲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情况———基于引力模型的检验

  作者:李孟佳来源:《山西农经》2018年第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本文找出中国2016在非洲中的前十大贸易伙伴,运用引力模型,分析这些国家GDP和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以此验证引力模型的适用性。并对不符合引力模型的国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关键词:贸易伙伴;GDP;引力模型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6-0109-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224;F752.7

  文献标志码:A

  近些年引力模型成为研究问题所选择的热门方法之一,并且各学者在基础上对其进行加深和拓展。随着全球化贸易的进展速度加快,国与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断加深。本文将找出中国在非洲前十大贸易伙伴,用引力模型对其进行验证,来发现中国与各贸易伙伴之间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中国对外贸易更良好的发展。

  1文献综述

  引力模型在物理和科学方面的运用早已经非常广泛。如国内学者周念力(2010)通过对中国双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经验研究,得出了中国双边贸易流量更多的会受进口方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的结论。

  在有关于中非贸易方面,达林(2015)经研究发现虽然中非贸易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和问题,但是双方的贸易合作正在向着全面贸易伙伴关系前进,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

  2引力模型及数据来源

  用数学方式表达贸易引力模型为:Tij=A(YiYj/Dij)。在本文中,中国与非洲贸易数据来源于中非合作论坛,两国之间距离数据来源于WWW.INDO.COM。为了方便研究本文中Dij选择两国行政首都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

  3中国在非洲的十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非洲前十大贸易国家按贸易额从大到小排列为:南非、安哥拉、埃及、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加纳、肯尼亚、肯桑尼亚、摩洛哥。

  按距离远近排列为:加纳、南非、尼日利亚、摩洛哥、坦桑尼亚、肯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埃及。

  按GDP大小排列为:尼日利亚、埃及、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

  参照克鲁格曼版的国际贸易学第二章的方法,建立一个以该国与中国贸易额占中非总贸易额的比例为纵轴,以该国GDP占非洲总GDP的比例为横轴的坐标轴,来分析贸易伙伴中各国的贸易额是否达到引力模型的预测结果。

  其中贸易额超过引力模型预测结果的非洲国家有:加纳、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安哥拉、南非。其中加纳属于西非国家,虽然在十个国家无论与中国的距离还是GDP都不占优势,但是其是非洲西部国家中治安较好、民风淳朴的国家之一,拥有较高的金产量。近些年中国一直不断重视与加纳的贸易往来,在加纳开展大量的投资活动。另外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为东非国家。南非、安哥拉为非洲南部国家。非洲的东部和南部发展较好,并且资源充足,并与中国经常开展贸易活动。

  贸易额低于引力模型预测结果的非洲国家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尼日利亚虽然在非洲十大贸易伙伴中GDP排名第一,但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时长面临着安全、当地政府腐败、恐怖主义、水电供应缺乏等问题。尼日利亚虽然在非洲十大贸易伙伴中GDP排名第一,但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时长面临着安全、当地政府腐败、恐怖主义、水电供应缺乏等问题。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为北非国家。非洲北部与欧洲隔海相望,导致北非国家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较多,并且其一直是欧美国家的主要市场。以埃及为例,美国和西欧一直与埃及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往来,这些国家的贸易占埃及贸易总额的75%以上。

  结束语

  (1)并不是每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都符合引力模型。引力模型重要用途之一是有助于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2)不符合引力模型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如政治形势、贸易政策、贸易限制、地理条件等因素。在研究时,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完善。

  (3)要想使两国贸易长久的良好态势,除了加强自身内部经济的发展外,还应积极地推出相应的贸易政策、解决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张哲,顾丽姝.21世纪中非贸易关系问题与政策[J].经济问题探究,2012,(6):6672.

  

  

篇三: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

  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

  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

  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

  特区经济

  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5.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亚太纵横

  单文婷等(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2004年

  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来预测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率[2]。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

  国际贸易问题

  陈汉林等(2007)分别基于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建立了两种相应的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且两种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

  三.引力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7.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周念利(2010)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与出口潜力进行识别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主要服务贸易伙伴非关税壁垒的关税等价进行估算。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物理距离和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均会对中国双边服务出口产生显著影响。8,基于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决定因素分析企业经济

  肖文(2012)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最后给出建议。四.引力模型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应用9.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世界经济

  程惠芳(2004)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32个国家(地区)为样本,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越大。10.国际直接投资与引力模型世界经济研究

  高国伟(2009)构建了包含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作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中也存在一个引力模型,即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量与两国之间的距离负

  相关,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正相关。11.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分析世界经济

  蒋殿春(2011)基于美国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规模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相对地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东道国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成本等因素之后,美国对华投资仍显著低于模型的预测水平,但在制造业内,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却高于正常水平。12.要素禀赋、制度特征与FDI流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刘海平(2014)将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特征等因素引入投资引力模型,就二者与FDI流动的关系,诸因素交叉项与FDI流动的关系及东道国制度差异对FDI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双边贸易距离对FDI流动具有普遍性影响。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质量、历史经历及加入相关组织对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五.引力模型在双边和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13.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钱学锋(2008)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采用了改进引力模型,考虑到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结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14.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问题

  吕玉花(2009)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关于中国出口和进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2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人均GDP、伙伴国GDP、伙伴国人均GDP、距离和APEC组织等因素对出口贸易额存在影响,而进口贸易额仍受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15.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世界经济

  罗来军(2014)一是对引力模型的重新推导,二是运用理论模型对双边国际贸易进行经验检验,引入了方向性,设计了无方向性的总量贸易模型(贸易总额)和有方向性的流量贸易模型(出口丨进口)。经验检验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在交通技术相当发达和运输成本下降较多的今天,地理距离仍是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因素;总体来看,文化因素的趋同促进了双边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妨碍了双边国际贸易.

  六.引力模型在城市、城乡发展中的应用16.引力模型重构在城区与郊区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世界地理研究

  李江苏(2009)考虑了多项指标对引力模型中区域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并对引力模型中距离的内涵进行了深化,将其重构为一个货币和时间的组合概念,以昆明市城区和郊区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模型。SPSS分析17.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

  李山(2012)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计算出了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km。18.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中国农村经济

  刘红梅(2012)基于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引力模型,构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引力模型,以1997~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城乡一体化有正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有负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城市偏向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体制、城市偏向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和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一体化的时间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显著;

  部分文献细节篇名作者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李山王铮钟章奇2012研究对象及方法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基于威尔逊型的指数函数衰减模式,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并重点在参数估计和模型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21世纪初收入弹性系数可取0.64,而空间阻尼系数可取0.00322,且在空间阻尼影响下,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km。计算了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km创新点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一般有牛顿型(幂函数)和威尔逊型(指数函数)等两种基本形式,作者先批判了牛顿型的弊端,然后在威尔逊模型形式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

  Tjk=KAkPjCjexp(-βrjk)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提高四个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快基

  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pcGDPdifij,表

  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詹正华2006

  何影响区内贸易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引入新变量,结合旧概念林德定理,利用SPSS进行了线性回归。

  础交通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

  示自由贸易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这个变量的引入目的是为了检测“林德定理”,即当它为负且显著,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

  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2.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方法加以经济学解析和运用主流国际贸易模型实施理论验证,

  1960s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篇四: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民以食为天苹三实证检验果作为主要的水果产品在几乎所有国家地区的消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国既包括印尼泰国等西费中都占有很强的主导地位所以人口增长亚发展中国家也有美国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果进口量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样本数据看可以说主要集中在西亚北美两地

  基于引力模型的我国苹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自进入WTO以来,我国苹果对外出口量逐年增加。文章首先对影响苹果对外贸易的国内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根据我国苹果产业实际对传统的TGM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修正,使用接受我国苹果出口的30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得到影响苹果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并对潜在贸易率进行测算;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关键词]引力模型;苹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作者简介]熊芙蓉,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经济管理硕士;廖良美,湖北工业大学经政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68[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2)10-0138-04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一些大宗农产品如苹果、柑橘因其具备的低价优势迅速突人国际市场。具体就苹果而言,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这与我国北方有利的自然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有三大苹果主产区:渤海湾主产区、豫鲁苏皖结合带和黄土高原区。加之近几年将发展地区优势产业纳入整体规划布局,通过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极大的刺激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通过产业集聚和物流链效应,带动了加工、包装、运输、建筑等各相关行业的发展。这里意图通过构建一个有关我国苹果出口的双边贸易引力模型,提炼出影响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显著因素,并对潜在贸易量进行测算。一、苹果对外贸易的国内因素(一)国内消费比例仍然过高从2001年以来,苹果产量从2000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3200万吨,同比增长了60%,而国内消费量在同一时间段表现为从完全自产自销到2500万吨,整体上波动趋势与产量保持一致,在2002到2008年年间,我国鲜果出口量从0增加到了900万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10年平均值看国内消费比例仍然在8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总产量巨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高水平栽培技术及在物流运输环节的处理手段落后,导致了优质果率低,并在短期内很难流入国际销售市场以至被普遍压价。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10年鲜果出口量占本国产量比例我国仅为3.80%,而新西兰和智利达到了61.1%和57.7%.说明我国国内消费比例仍然过大。(二)国家对苹果产业的科技与政策支持我国农产品向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低成本优势,再加之近年来国际市场上苹果需求量减小,市场萎缩预期和价格下降使得南北欧和拉丁美洲的苹果生产商大幅减少产量,从而为我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上让出了大量的空间。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积极进行现代苹果产业体系创新,2008年由农业部主导建立的苹果产业体系包括技术研发和综合试验两个部分,试验站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云南等24个中西部省份,这种技术普及直接导致了苹果产地面积及效益“双增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发布的《2011苹果产业总结及建议》指出2011年苹果产地面积为221.62万公顷,较2010年上涨4%,而产量为3610万吨,环比上年增加8.93%。

  (三)苹果出口价格大幅上涨极大的激发了国内生产积极性图1显示从苹果出口价从2003年的600美元/吨上涨到了2008年的1720美元/吨,价格上涨了3倍,在2007-2008年期间苹果出口价上浮最快,虽然这与当时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实际出口价的降低有关,但如果进行汇率换算后发现出口价格还是与前几年等幅度上涨的。2008年我国苹果价格为1.5元/斤,经过换算才仅为476美元/吨,所以出口价格上涨极大的促进了苹果生产的积极性,这在客观上对苹果出口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苹果出口影响因素分析(一)引力模型基础引力模型(gravitymodel)是空间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完美结合,针对于国际贸易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经济现象,运用以往的理论并不能给出一个系统合理的解释。Carey(1858)首次采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经济学研究,成型的理论框架则由丁伯根形成的贸易引力模型。

  a,b——为参数。模型意义:两国直接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距离越短,则i国与i国之间的贸易额越大。并且随着空间地理经济学的发展,被纳入的因素数量逐渐增多,如linnemann(1966)认为人口在对外贸易往来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即使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如果人口数量过少,则贸易合作水平也不会太高。在实践中,为了便于计算,人们通常将这种指数形式的模型转化为弹性形式,如将(1)式转化为:

  一般而言,(2)式参数求解是属于三维数据集,即主体国与其他各国之间在时间维度上的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可以使用EVIEWS5.0软件进行求解。高颖(2008)对(2)式进行了理论说明:引力模型反映的是不同因素通过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影响改变贸易状况,首先是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规模越大代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能力越大,但两者之间距离越远,耗费的交易成本就越高,即运输成本与贸易距离正相关,同时作者认为在引力模型扩展过程中,因素有:关税配额、SPS措施等。(二)我国苹果出口引力模型建立除了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距离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我国苹果出口贸易,所有必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具体如下:1.人口因素(D):一国人口数越多,则对于某种国内产品的消费数量就越多,留给出口的名额就越少,这一点特别体现在生产能力的低下和人口众多发展中国家。一些学者采用的是人均GDP指标,也有学者如张昱(2006)直接使用人口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结论几乎与人均GDP情况相同,只是符号相反。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在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较高,消费具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而在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相比而言对苹果消费更具有弹性,所以变量分离后的结果应有一定的差异性。

  2.基尼系数(GINI):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社会消费曲线由个人消费曲线加总而成,但并非简单的加总。如果社会贫富差距越大,富人变得越富有,他们会用于储蓄的财富将会大大增加,最终全社会消费水平下降。出口国贫富差距大,意味着对苹果这种商品的消费减少,从而增加出口量。3.双边贸易国的性质(E)。相对而言,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商品进口依赖性更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并且在居民消费水平和进口倾向上也比较高。E=1时属于发达国家,反之为发展中国家。通过上述论述,建立了新的指标对TGM模型进行扩充得到:式(3)中的每个变量含义均在以上有所论述,强调的是这里同(2)比较发现本国的GDP指标、人口、基尼系数和国家性质没有纳入模型.这主要是因为本文假设中国为出口国,重点考察的是其他国家与我国之间关于苹果贸易的需求量,所以可以采取横截面数据进行直接简单最小二乘法回归。(三)实证检验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国既包括印尼、泰国等西亚发展中国家,也有美国、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说主要集中在西亚、北美两地。从数据看这些主要苹果对华进口国的苹果贸易占我国苹果贸易的绝大部分。数据来源各国对华苹果进口数据来源于中国苹果网(http://www.pinggu07.com/)2011年1-12月数据加总,其他数据通过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1.我国苹果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将上述各变量数据输入EVIEWS5.0后,使用015方法进行回归处理,得到回归结果如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参数指标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方向都能得到很好的理解,并且从统计学角度也具有一定的显著性水平,拟合系数R2=79.2%,方程稳定性值为48.82,所以通过在显著性为1%条件下的参数检验。对于拟合所得参数,有以下解释:(1)国外国民生产总值拟合参数为0.42.T检验值为2.48,通过检验,表明苹果进口国经济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会带来从中国苹果进口的0.42个百分点的增长,说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在提升单个国家实力中的重要性,只有每个国家的购买能力和国民收入增长了,其整体支付能力才能更强,这不仅体现在苹果贸易上,也体现在几乎所有贸易种类上。(2)距离系数-0.28,且T值为—1.92,在50/0的水平上未通过检验。说明随着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物流业的规范发展,距离已经是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原始数据也可以看出,对华苹果进口最少的是日本,美国和荷兰却分别为737793和107162公斤,排名18和24。实际上,本文所分析的数据样本绝大多数属于类似距离长度上,主要集中在西亚和中亚等地,样本国之间的距离差异并不大,所以对距离的研究意义不高。(3)人口对苹果进口量的系数为0.14,并且系数非常显著为4.22,说明外国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引起对华苹果进口量0.14%的增加。民以食为天,苹果作为主要的水果产品,在几乎所有国家地区的消费中都占有很强的主导地位,所以,人口增长对苹果进口量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样本数据看,印尼、菲律宾、

  新加坡等人口比较密集且人口增速较快的国家是我国苹果的主要进口国。(4)贫富差距系数为-0.86,这进一步验证了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假说,但显著性系数并不高,仅为-1.67,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膨胀,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异性现在已经大到贫富差距对贸易影响的作用逐渐降低的地步。(5)是否发达国家对苹果出口有显著影响,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进口增长率比发展中国家要多0.26%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人均居民收入高,愿意为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出口的动力,形成互加强效应。2.基于beta系数的因素重要性评判通过上文已经得知各因素与因变量之间的系数关系,但到底孰重孰轻,并不能通过简单的系数比较得以确定。通过将偏相关系数转化为beta系数,可以进行比较,具体公式是:

  可以发现距离因素在苹果贸易中的影响力最差,人口因素的重要性很高,为距离因素的5倍,国民收入系数为0.13,和国家性质因素重要性基本齐平,为距离因素的3倍,而贫富差距因素系数为0.09,是距离因素的2倍。3.贸易潜力及贸易缺口的衡量张海伟(2010)将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应用进行综述,认为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区域贸易协议制度安排影n向的衡量:二是制度质量因素影响的衡量:三是预测某些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针对于贸易潜力估算,可以将各国的自变量数据代入方程(3)得到预测值即为贸易潜力值Vi,如果^Vi>Vi,说明贸易不足,存在出口抑制现象。如果^Vi<Vi,表明贸易过剩,存在超额需求。经过数据分析,得到40个双边贸易国中,苹果出口存在贸易不足现象的共有15个,主要是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而剩余25个国家,均不同层叠上存在着过度对华苹果进口,总预测量与实际总量相比较大,这种存在苹果对外贸易超额、但由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该结论与林玲(2004)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整体贸易研究得出的结论类似。这进一步暴露出长期以来我国苹果对外出口一直以低成本为优势,产品质量方面的工作措施落后,而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发达国家均设置了一定的贸易壁垒以阻碍中国低价商品的流入,从而缓解贸易赤字的不利局面,非发达国家在前期持有的美元大幅贬值使得他们预期贬值加剧,从而更乐于用美元来换取中国低价商品,造成苹果贸易对外国结构性失衡。所以应当提高出口苹果的质量,减少贸易摩擦,改变这种结构性失衡的局面。三、全文总结本文针对我国苹果对外出口贸易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构建具有新指标的TGM引力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定量测度,主要结论及建议如下:1.我国苹果对外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为:人口>国民收入>是否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程度>距离这表明双边贸易国的人口越多、经济水平越发达,对我国苹果进口的需要量越大,这是因为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与该国土地紧缺性一般而言呈严格正向关系。而贫富差距与距离因素对苹果出口贸易的作用正在弱化,这一点是否发达国家系数也从另一方面进行证实。所以,

  我国应努力扩大对世界发达国家苹果市场的进入力度,积极提高检验标准以减少贸易摩擦和纠纷的可能,这不仅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发展路径,对提升我国苹果业的科技、管理软实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2.贸易缺口测量显示当前我国苹果对外贸易对不同国家而言既存在出口不足也有出口过剩。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苹果主要出口国为美国、西欧等世界发达国家和以韩国、东盟等新型工业化国家,这些地方在近10年的时间里对华苹果进口占我国苹果总出口的80%,其大多数均为聊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通常采用动用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来抑制对华进口,我国自2003年以来大约每年有60%的企业面临这种壁垒限制。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苹果成本较世界水平偏低,但由于为了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标准,为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要经过大量的检验、测试过程,造成了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的巨幅增加,使得原本具有的低成本优势被大幅削弱。3.我国实现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出口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及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彭国华(2007)为了解决引力模型内生性问题,构建了地理因素引进的省域开放变量,发现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对地区劳动生产率起到显著作用的。那么具体到苹果业,当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提高种植人员的职业水平,尤其是在采摘后的储藏、保管与运输专业水平,以减少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损失,造成在对外贸易市场上的话语权降低。4.引力模型的再思考。通过全文论述和相关文献总结发现,贸易引力模型中的自变量选择具有很强的变动意义,不会一成不变。在采用该模型分析时,要根据不同的产业、贸易出口与进口国的特征、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等不同的大环境情况加入合适的变量,同时因为一些数据存在突变情况以及研究时间段中因为自然灾害及战争导致的特殊情况,都应进行适当的模型修正,如引入岭回归、门限回归及虚拟变量方式加以测算误差消除。

  

  

篇五: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

  【原文出处】浙江社会科学【原刊地名】杭州【原刊期号】200206【原刊页号】17〜20【分类号】F52【分类名】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复印期号】**02【标题】【作者】刘青峰/姜书竹【作者简介】刘青峰,男,1967年生,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姜书竹,男,1977年生,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内容提要】本文采用贸易引力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验证了决定中国2000年双边贸易状况的主要因素是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空间距离和制度安排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摘要题】研究与探讨【关键词】对外贸易/双边贸易/贸易安排/贸易引力模型【正文】

  构建一个适当的分析框架来考察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双

  边贸易状况,分析制约双边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并进而有针对

  性地提出扩大双边贸易的对策,可为我国政府制定扩大双边贸易

  的措施、为企业开拓潜在的国际市场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参考。

  本文的分析框架采用了

  贸易引力模型”,所选

  取的数据是中国2000年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及相关

  的数据,在模型拟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一、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最初出现在Timbergen(1962)和

  Poynohen(1963)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所作的研究中。基本模型

  是

  Tij=A(Y[,i]Y[,j]/D[,ij])

  ⑴

  其中T[,ij]是双边贸易额,为进出口的总和;Y[,i]是国家i的GDP;Y[,j]是国家j的GDP;D[,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A是比例常数。

  该模型的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的相互吸引力与他们质量的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进而设想:两个国家的贸易量与它们的经济规模之积正相关,而与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负相关。

  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比较著名的有Helpman(1987)和Deardorff(1995)的研

  究。前者涉及Anderson(1979)、Krugman和Helpman(1985)

  所提出的垄断竞争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有关产品多样性的产业内

  贸易的情况,后者则研究基于Heckscher-Ohlin所提出的自然禀

  赋决定比较优势条件下的有关非竞争性产品的产业间贸易。两者

  的研究其实是考察产品的互补性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

  产品的互补性也是决定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因素。贸易引力模型相

  应地取得以下形式

  LnT[,ij]=a+B[,1]Ln[Y[,i]3]LnD[,ij]+B[,4]TCI[,ij]+e[,ij]

  •丫口]]+B[,2]Ln[(Y/P)[,i]

  -(Y/P)

  其中Ln表示自然对数;aB[,i](i=1,2,3,4)表示各变量的

  回归系数;e[]是回归误差;P代表人口;

  TCI[,ij]=刀凶,ki]xM[,kj]]/[

  刀X[2,kj]x代表产品][1/2]

  的互补性程度;k代表进行贸易的商品;X[,ki]代表国家出口商品K占总出口的份额;M[,kj]代表国家进口商品K占总进

  口的份额。另外,Frankel(1997)强调了像贸易伙伴之间是否具有陆

  地相连性等地理运输的便利,Garman(1999)、Wall(1999)和

  Tamirisa(1999)还考虑了经济一体化措施、贸易保护、贸易管制等

  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其中Sohn,Chan-Hyun的

  模型具有代表性,表达为

  LnT[,ij]=a+B[,1]Ln[Y[,i]

  •Y[,j]]+B[,2]Ln[(Y/P)[,i]

  3]LnD[,ij]+B[,4]TCI[,ij]+APEC[,ij]+

  -(Y/P)

  式中APEC[,ij]指贸易伙伴是否为某一国际经济组织的成员,用于衡量制度安排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本文则受上述文献的启发,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研究条件的约束,假设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由各方的经济规模、人口、空间距离、双边贸易的制度安排等因素决定或影响,即

  T[,ij]=f(Y[,i],Y[,j],P[,i],P[,j]],D[,ij],S[,ij])=A

  /P)[,i]]

  •(Y/P)[,j]][Y]•D[8,i(4)•e[SijZ]

  -(Y[,i]Y[,j]

  对(4)式两边取对数后得到贸易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形

  式

  LnT[,ij]=a+BLn[Y[,i]•Y[,j]]+YLn[(Y/P)[,i]

  D[,ij]+ZS[,ij]+£[,ij]

  (5)

  (Y/P)[,j]]+

  其中S[,ij]为制度安排变量,aBYZ是回归系数,&为误

  差项。

  [,ij]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它被认为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本文

  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这一分析框架,一方面是因为它运用灵活、计算

  简单而且能解释传统的要素禀赋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实际贸易现

  象;另一方面是据有关研究显示,贸易来自于需求,而需求又取决

  于收入,因此贸易双方的

  GDP人均

  GDP与贸易额正相关;空间距离的存在显然增加了商品的运输成

  本,也可能因此阻隔贸易的信息交流,因此与双边贸易额是负相关

  的;至于双边贸易的制度安排会影响贸易额,是因为贸易作为一种

  交易,存在大量的科斯意义的交易费用,有效的制度安排必然能够

  降低交易费用。

  二、数据处理及计算结果

  运用统计软件”将所得数据)依据方程(5)进行线性拟合,

  得到以下结果:

  附图

  三、结果分析

  从以上模型拟合的结果来看,决定中国2000年外贸状

  况的重要因素确实是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空间距

  离和制度安排等,而且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决定了中国外贸规模

  的基本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反映经济规模的GDP总量比反映国民收入水平的人均

  GDP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有研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规模更

  多地是由贸易伙伴的

  GDP总量决定,则说

  明这个国家的贸易结构尚处于低级阶段,也就是说,该国参与国际

  贸易的商品主要的是资源型的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相反,如果一

  个国家的贸易规模更多地是由贸易伙伴的人均GDP决定,则说明该

  国的贸易结构已经处于高级阶段,

  同时也

  意味着该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这样看来,中国

  要想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赢得应有的地位将还有一段漫长的艰辛道

  路。

  第二,作为决定双边贸易规模的负相关因素,空间距离的阻隔

  作用依然存在,但阻隔力度有所减弱。据现有的文献研究表明,空

  间距离的阻隔系数一般在

  -到-之间。通常的理

  解是,空间距离越大则运输成本越大、信息交流越困难、相互的文

  化差异也就越大,从而限制了相互的贸易往来。距离阻隔系数的变

  小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外贸活动受益于运输技术的改进,或者社会信

  息化的提高,或者是目前中国贸易商品的种类不是很受运输成本的

  约束,这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

  第三,贸易伙伴间的制度安排对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巨大,这

  一点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本研究用于衡量制度安排效应的指标仅

  仅考虑中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和中国一样处于亚太经合组织,而实际

  上影响双边贸易状况的制度因素在当今时代是如此之多,这又是一

  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尽管如此,本研究结果还是给我们足够

  的启示,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种组织、社团将在促进中国外贸发

  展方面拥有广阔的舞台。

  另外,据模型拟合结果得出的经验方程

  T[,ij]=f(Y[,i],Y[,j],P[,i],P[,j]],D[,ij],S[,ij])=e[]

  (Y[,i]Y[,j])[][(丫/

  •

  P)[,i]](Y/P)[,j]][]D[-,ij]e[]・

  我们计算出中国2000年与前30位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预测

  值,将实际贸易额与预测贸易额相比较,再依据两者的吻合程度把

  2000年中国前30位贸易伙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潜力再造型。这种贸易伙伴与之扩大贸易规模的现有潜力

  按模型分析已经用完,实际双边贸易额与预测双边贸易额的比值大

  于或等于,与这种贸易伙伴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思路是在保

  持现有积极因素的同时,发展培育其他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属于

  这种类型的贸易伙伴有香港、德国、美国、英国、印尼、伊朗、荷

  兰、俄罗斯和阿曼共计

  9

  个国家或地区。

  二是潜力开拓型。中国与这些贸易伙伴发展双边贸易的潜力尚

  未充分发挥,还有一定的扩大双边贸易的空间,实际双边贸易额与

  预测双边贸易额的比值在到之间,与这种贸易伙伴进一步发展贸易

  关系的主要思路是借鉴处理与第一类贸易伙伴关系的做法,同时注

  意开拓促进贸易发展的因素。属于此类的贸易伙伴有日本、韩国、

  台湾、马来西亚、沙特、新加坡、泰国、阿联酋、比利时、法国、

  意大利、巴西等12个国家或地区。

  三是潜力巨大型。按模型分析这种贸易伙伴与之扩大贸易规模

  的现有潜力非常大,实际双边贸易额与预测双边贸易

  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如印度、菲律宾、越南、西班牙、芬兰、瑞

  典、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9个国家或地区。中

  国与这类贸易伙伴之间一般存在较严重的贸易壁垒,与之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思路在于尽快排除贸易发展的障碍。

  四、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中国在将来就如何扩大双边贸易,进

  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个方面是强化积极因素、转变消极因素。从上文的分析知

  道,扩大双边贸易的积极因素有双方的经济规模、国民收入水平和

  某些制度安排,消极因素是贸易伙伴之间的空间距离及众多的贸易

  壁垒。对中国来说,强化积极因素首先在于提升产业水平,改善贸

  易结构。事实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更多的

  是竞争关系,而与发达国家更多的是互补关系,因此决定双边贸易

  额的经济规模因素比人均国民收入因素贡献大得多。这就意味着中

  国必须努力提升产业水平、改善贸易结构。比如目前应当抓住第三

  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特别是对信息

  产业的投入。如此一则可以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而改善贸易结

  构,提高国际竞争力,二则能够进一步弱化空间距离的阻隔效应,

  节约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

  强化积极因素还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各种民间组织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制度安排。中国已经是WTO的成员国,应当而且可以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积极参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制定,尽可能地扫除阻碍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各种贸易壁垒和不公平待遇;同时,积极加入或参与各种形式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如果中国能够抓住历史给予的机会,在东盟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有所作为,将为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转变消极因素除了上文所述的消除贸易壁垒以外,可以采取一

  切必要的措施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地理上的空间距离我们不能更

  改,但是我们可以培育、发展我国的贸易伙伴。中国有漫长的边

  界,周围有众多的邻国,如果与他们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空间距

  离的阻隔作用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弱化。

  中国扩大双边贸易、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二个方面的努力

  是有针对性地巩固已有的国际市场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巩固已有

  的国际市场重点在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贸易伙伴的市场。这两类贸易

  伙伴大多是发达的或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它们是中国初级产品

  的出口市场和高级产品的进口市场,巩固这市场对我国具有重大的

  意义。

  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一般说来重点在于第三类贸易伙伴的市

  场。但如果做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每种类型

  的贸易伙伴中都有与之扩大双边贸易规模的可能。

  表一2000年中国与前30位双边贸易伙伴的有关数据

  附图

  比如第一种类型的英国,虽然实际贸易额是预测贸易额的倍,

  但与贸易条件类似的德国相比,

  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这说明英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类贸易伙伴中的日本也是

  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我国与它的经

  济关系应当不亚于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但实际贸易额与预测贸

  易额的比例不但远低于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比例,而且只达到预测贸

  易额的,其中原因值得深思;又如台湾,它是中国的一部分,经济水平与中国的香港相似,但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和大陆与香港的经贸关系相比,情况大相径庭,其中政治原因可能是最大的障碍,如果这个障碍得以解决,相信双方的贸易额会有巨大的增长;在我国的第三类贸易伙伴中,瑞士、加拿大、菲律宾的国际市场尤其值得重视。中国与瑞士的贸易水平是30个贸易伙伴中最低的一个,实际双边贸易额只有预测贸易额的45%,也许其中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无论如何存在极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如果中国与其贸易伙伴的有利因素得以发挥,不利因素得以排除,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贸易伙伴的特殊情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中国的对外贸易将有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①Poyhonen,Pentti(1963),ATentativeModelfortheVolume

  ofTradeBetweenCountries,WeltwirtschaflichesArchive,,②Helpman,E.(1987),lmperfectCompetitionand

  InternationalTrade:EvidencefromFourteenIndustrialCountries,JournalofJapaneseandInternationalPress,Cambridge,MA.

  ③Deardorff,(1995),DeterminantsofBilateralTrade:DoesGravityWorkinaNeoclassicWorld?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WorkingPaper,5377.

  ④,RegionalTradingBlocsintheWorldEconomic

  System,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Washington,DC.

  ⑤GarmanGeorgeandDeboraGilliard(1999),Economic

  IntegrationinTheAmericas:1975-1992,TheJournalofApplied

  BusinessResearch,

  ⑥WallJ.,Howard(1999),UsingtheGravityModeltoEstimate

  theCostsofProtection,January/FebruaryReviewofFederalBank

  ofSaintLouis.

  ⑦Tamirisa,Natalia(1999),ExchangeandCapitalControlas

  BarrierstoTrade,IMFStaffPapers.

  ⑧Sohn,Chan-Hyun,AGravityModelAnalysisofKorea's

  TradePatternsandtheEffectsofaRegionalTrading

  Arrangement,2001,⑨黄益平、宋立刚:《应用数量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1年7月版,P182。

  ⑩本文的数据来源分别是:

  从《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选取中国2000年最大的贸易伙

  伴30个国家或地区,同时得到2000年中国与这些贸易伙伴的双

  边贸易额,并将贸易额换算成统一计量单位:万美元。计算发现,

  该年中国与这些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总额达亿美元,是中国当时对

  外贸易总额亿美元的

  %,反映了我国

  对外贸易的概况。

  从《世界经济年鉴2001》查阅贸易伙伴的GDP、人口

  数据,这主要考虑到数据的相对真实性和可比性,同时也作了必要的单位换算。在此基础上计算各贸易伙伴当年的人均GDP,单位为万美元/人。

  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以双方首府地理上的空间距离计算,这可能与实际的贸易状况有出入,但考虑到选用其它计量标准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以及操作的简便,本文还是采用选定的计算标准。该项数据来源于INTNET的各网站资料。

  制度安排变量以虚拟变量的形式出现,这里用于表示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是否因为共存于同一个世界或区域经济组织之中而具有促进双边贸易的制度安排。本文考察中国的贸易伙伴是否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如果是则S[,ij]=1,如果不是则S[,ij]=0。

  

  

篇六: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四结论本文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8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印证了引力模型对于两国间贸易额的说明两国的gdp总量与贸易额呈正相关两国间的距离与贸易额呈负相关即gdp总量越高贸易额就越高两国距离变远则贸易额随之下降

  中国贸易量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1978年增长了143倍,比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由此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并且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国贸易量变化的研究非常必要。一,建立模型本文选取引力模型的主要基本指标,来验证中国贸易和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引力模型等式显示了ij两国的GDP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其中T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代表了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说明了两国之间的距离,YD在本文中用两国之间的首都距离代表。由于引力模型基本公式是非线性公式,将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变成线性等式:

  二,数据来源鉴于中国在2012年的GDP总量是定值,故没有加入计算。本文选取2012年和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8个国家作为样本,其中中国和各个国家的贸易额来自中国国家商务部的2012年1-12月进出口数据;各个国家的GDP总量来自于IMF的统计数据;各国到中国的距离以各国首都到北京的距离测算,来自于网站www.jisuan.info。三,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本文收集了中国和18个国家在2012年的贸易总量,各个国家的GDP总量,和两个国家的距离。

  表1国家香港印度日本韩国台湾印尼泰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南非巴西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贸易总额(亿美元)3414.9664.73294.52563.31689.6662.2697.4631.11611.3510.2417.3676.1881.6599.5857.2513.74846.81223GDP(亿美元)2436.719467.75984411512.74740.28948.53769.924337.833666.525804.219804.47702.219535.63909.124250.517700.815676015420.6距离(公里)197337812102.41106170052283207.98146.7736482258136782858011297417330846011159.49028

  由于GDP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的贸易额会产生影响,属于多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作用结果,所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以上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回归分析。

  表2ModelSummary

  Std.ErroroftheModel1R.810aRSquare.656AdjustedRSquare.610Estimate793.55642

  a.Predictors:(Constant),到该国的直线距离(公里)该国GDP,(亿美元)由表2可知,两国距离和该国GDP与两国贸易额的相关系数是R=0.810,修正后的判决系数R2值为0.610,说明拟合优度尚好。

  表3ANOVAbSumofModel1RegressionResidualTotalSquares1.802E79445976.7902.747E7dfMeanSquare29010241.8551517629731.786F14.308Sig..000a

  a.Predictors:(Constant),到该国的直线距离(公里)该国GDP,(亿美元)b.DependentVariable:与该国贸易量(亿美元)在表3的显著性检验中,F检验的统计量的值为14.308,显著性概率p=0.000<a=0.01,说明二元线性回归方程非常显著。

  表4Coefficientsa

  Standardized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1(Constant)该国GDP(亿美元)到该国的直线距离(公里)B1584.136.029-.129Std.Error366.505.006.046.798-.434CoefficientsBetat4.3225.112-2.776Sig..001.000.014

  a.DependentVariable:与该国贸易量(亿美元)表4显示出,各国GDP总量和其到北京的距离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统计量值分别为5.112和-2.776,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0.000和0.014,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说明该国GDP和其到北京的距离对两国间的贸易额是很有影响的,其中贸易国的GDP总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两国之间的距离的影响较GDP影响弱。所以,运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解释引力模型是合适的,并且验证了引力模型中GDP总量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贸易额是有显著影响的。因此,线性的引力模型为:

  lnTij1584.136a1lnYi0.029lnYj0.129Dij

  根据表4,在中国GDP总量不变和两国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他国的GDP总量每上升1亿美元,则其与中国的贸易额平均增加0.029亿美元;在中国GDP和该国GDP不变的情况下,其与中国的距离每增加1公里,则与中国的贸易额就会平均下降0.129亿美元。四,结论本文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8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印证了引力模型对于两国间贸易额的说明,两国的GDP总量与贸易额呈正相关,两国间的距离与贸易额呈负相关,GDP总量越高,即贸易额就越高,两国距离变远,则贸易额随之下降。

  

  

篇七: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贸易引力模型对双边贸易的实证分析

  尚斯;李钟林【摘要】本文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均国民净收入、国际汇率和人口数量等解释变量,并添加了FTA作为虚拟变量,以建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解释双方国际贸易影响因素的模型.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净收入、国际汇率、空间距离以及FTA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显著,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把握,将会促进双方经贸.【期刊名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6页(P99-104)【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发展历程;实证检验;经济意义【作者】尚斯;李钟林【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2;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4自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起,国际贸易理论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新贸易理论,都不断的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但正如Harrigan指出的那样:“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

  贸易模式,其二是贸易流量。”现有的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均集中在贸易模式方面,力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福利,但是对国际贸易流量的研究屈指可数。贸易引力模型的及时出现使其成为了国际贸易流量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型。贸易引力模型具有着其自身特殊的发展历程,即实证研究在前,理论研究在后。贸易引力模型并非来自于各种贸易理论的严格推演,而是众多学者通过对国家间贸易的密切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从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模型及其验证均未能走向双边贸易流量的计量分析,无法为双边国际贸易流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正如Bergstrand指出的那样:“虽然该模型在统计上始终具有着较强的说服力,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它在用于解释和预期目的方面总是会收到许多限制。”于是贸易引力模型自其产生时起,就不得不依赖于物理学的概念。近十多年来众多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层出不穷,各种观点以及各种研究方式也各有差异,但所有学者的观点都一致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国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虚拟变量在双方的贸易额中占据着较大比重。一些学者先后引入了国家的区域面积、人口总数、国家间的技术差异、消费者价格指数等解释变量以及是否为发达国家、是否为APEC国家和是否为FTA国家等虚拟变量进行研究。这些现象表明,贸易引力模型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也说明了贸易引力模型在解释国际贸易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意义。贸易引力模型对双边的贸易进行了具体的量化,为国际贸易在计量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在古典贸易和新古典贸易始终无法对双边贸易进行实证检验的情况下,贸易引力模型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如上所述,由于贸易引力模型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引入的内生变量越多,研究结果也就会越来越偏离最初的贸易引力模型,因此,本文在新引入三个内生变量

  的基础上,还会对具有明显不显著的内生变量进行剔除,以达到与传统理论模型基本吻合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目的。贸易引力模型(TradeGravityModel)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二者之间的质量成正比,与二者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在20世纪60年代由Tinbergen和Poyhonen几乎同时提出,该模型表明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额与二者的空间距离成反比,与二者的经济总量成正比。即两个国家间的空间距离大,则二者的相互贸易额小;两个国家各自的经济总量大,则二者的相互贸易额大。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最初形式为:式中Tij表示i国与j国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额,Gi与Gj分别表示i、j两国的国民收入,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代替,Dij表示i、j两国的空间距离,A为常数。因为上式为非线性模型,为了便于进行实证检验,将模型转换为线性对数的形式:lnTij=β0+β1lnGiGj+β2lnDij+μ式中β0、β1、β2均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干扰项。Linnemann是第三位系统研究贸易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计量分析的经济学家。在评价Tinbergen的观点时指出:“该观点最大的优点即在估算名义贸易流量的同时考虑了空间距离的因素。”Linnemann在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解释变量国家人口总数和虚拟变量,并得出了国家人口总数变量对双边贸易有负相关关系,得出同样结论的经济学家还包括Aitken、Geraci和Prewo。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例如Brada和Mendez认为国家人口总数与双边贸易额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所研究的贸易国的产业结构水平认定不同,当面临的贸易国为产业间分析模型中的小国时,即经济系统并不十分完善,还需要较高程度依赖国外市场满足国内需求的国家,其国家

  人口规模越大,对国内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就越大,在国内市场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不得不寻求国外市场的帮助,此时将会扩大双边贸易额,双边贸易额和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此相反,若贸易国为产业间模型分析中的大国时,该国可能拥有一套成熟完整的经济体系,该国的人口规模扩大时,国内市场完全有能力接纳新增的需求,较多的供给和需求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进行解决,因此人口规模与双边贸易额将会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引力模型,目前主要分为三种方向,其一为基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其二为基于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最后一种为基于异质性企业的模型。其中Bergstrand、Deardorff、Eveneet和Keller等学者在国际贸易理论开发引力模型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引力计量方程式的改进。国内一些学者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金哲松认为,一个国家的出口流向及其出口规模与贸易国家的经济总量和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谷克鉴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转型和经济多年高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在考虑贸易引力模型的过程中,还应该构建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变量;林玲、王炎指出,除了GDP、空间距离以外,国土面积以及APEC等变量对双边贸易额也具有显著的影响;罗来军、罗雨泽和刘畅在其《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中将模型设计分为有方向性和无方向性,其中在无方向性的模型设计中,将总规模设定为了经济总量、人口总量和地理总量的函数,并考虑了价格水平,在距离因素分分析中,除了空间距离,还包括了文化距离、经济距离、技术距离和文化距离,使贸易引力模型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个更加纵深的发展。传统贸易引力模型自提出后,便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他们的不懈研究使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了对变量进行扩展和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变量的扩展是引入影响贸易额的解释变量和虚拟变量;

  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截面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分析。本文也对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了改善。首先,在解释变量方面除了传统贸易引力模型中涉及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空间距离两个影响因素外,引入了人均国民净收入、国际汇率、国家人口规模和三个解释变量。理由为双边贸易额受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在一定时间内,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技术条件的束缚,供给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改变,所以假设供给为外生变量,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收入,收入又可分为现期收入和预期收入,若只考虑现期收入,即不存在借贷,则人均国民净收入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那么只有当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变动时才能促使消费变动,进而影响双边贸易额,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双边贸易额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需求减少,双边贸易额减少;双方的贸易额同样受到国家间汇率的影响,汇率是国家间货币交换的相互比率,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贸易的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自2005年起到201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31.35%,201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又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升值。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实际价格并进而影响到双边贸易额,本文采用以一单位人民币为标准的间接标价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都有巨大的上升,本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将会影响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数量,同时,外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也会影响到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因此,研究国家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十分必要;其次,在虚拟安排方面,本文引入了FTA这一解释变量。FTA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因此研究FTA是否对双边贸易额具有影响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

  义。通过以上的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如下:lnTij=β0+β1lnGiGj+β2lnNiNj+β3lnEiEj+β4lnDij+β5lnPiPj+β6FTA+μ式中新增变量N、E、P分别表示i、j两国的人均国民净收入、国际汇率和国家总人口;FTA为虚拟变量,若已建立FTA,则赋值为1,若未建立,则赋值为0。本文依据《2017中国统计年鉴》截取了2016年同中国贸易额较大的34个国家或地区,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瑞士、安哥拉、南非、伊朗、土耳其、智利、秘鲁、墨西哥等六大洲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以上国家同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总和高达264505783万美元,占2016年中国海关统计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2%,较好的代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方向。中国同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来源于《2017中国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净收入、各国货币同人民币汇率(以一单位人民币为标准的间接标价法)以及各国总人口均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国家间的距离测算来源于谷歌地图。由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单一年份的截面数据,所以该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其次,通过对数转换基本解决了引力模型的异方差问题。那么利用以上搜集数据,通过Eviews8.0运用最小二乘法对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线性回归,得到的初次回归结果为:lnTij=0.63+1.57lnGiGj-0.84lnNiNj+0.05lnEiEj-0.37lnDij-0.97lnPiPj+0.51FTA首先对该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通过上式可知,解释变量中的人均国民净收入系数明显违背经济原理,当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时,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即使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也会有一部分的收入用于扩大消费,这将会扩大双边贸易额。其次对该模型进行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1所示。根据以上回归分析结果,R2=0.78,拟合度较好,表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78%的变量做出了解释,DW=2.36,介于1.5-2.5之间,表明序列无自相关。但

  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仅两国间的距离DD和是否为FTA通过检验,即使在显著性水平为0.1的情况下,其它解释变量仍未能通过检验。因此,需要对其余四个变量进行逐步剔除。首先,对各国的总人口P进行剔除,得到以下结果:lnTij=3.34+0.57lnGiGj+0.16lnNiNj-0.07lnEiEj-0.33lnDij+0.45FTA再次对该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可以发现此次回归结果符合一般的经济原理,所以对其进行拟合优度和检验统计,得到回归结果如表5-2所示。以上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标准下,国内生产总值、国家间的距离和是否为FTA通过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1的标准下,人均国民净收入和汇率通过检验,且R2=0.80,拟合度较好,解释变量“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净收入”“国际汇率”“空间距离”以及虚拟变量是否为FTA国家能够对被解释变量“双边贸易额”的80%的变化作出解释。DW=2.24,介于1.5-2.5之间,表明序列无自相关。从计量意义来看,该模型的检验较为成功。由此可解释该模型的经济意义为:中国与其贸易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乘积的对数每增长1%,双方的贸易额将增加0.57个百分点;贸易国双方的人均国民净收入乘积的对数每增加1%,双方贸易额将增加0.16个百分点;贸易国双方的货币汇率(以一单位人民币为基础的间接标价法)每上涨1%,双方贸易额将减少0.07个百分点;贸易国双方的空间距离每增加1%,双方的贸易额将减少0.33个百分点;以及当双方为自由贸易协定约定国时,将会对双方的贸易额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现实角度出发,该模型的检验结果也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运用所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越大,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越多,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对厂商来说,不得不开辟国外市场,减少非意愿存货投资,以获得更多利润。人均国民净收入为国民的可支配收入,代表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2016年中国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1190992百万美元和2274229百万美元,位列世界

  第二和世界第七,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日本、德国和英国之和,但中印两国的人均国民净收入分别为6309美元和1462美元,远远低于美国的49574美元。因此,当国民净收入提高时,若只考虑当期消费,依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者将会增加消费,以获得更大的效用。但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存在,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部分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会不断减少,致使收入增加对贸易额的贡献显著性稍弱,所以该变量P值仅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1的标准。本文以一单位人民币为标准,采用间接标价法的汇率,当汇率上升时,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外国将会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消费者将会适当扩大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当汇率下降时,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将会增加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本国居民将会减少对外来商品的需求。因此,对外贸易额的增减受外国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减少或增加和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相互作用的影响,该回归结果的显著性也与现实情况相吻合。贸易国之间的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越大,同时,两国空间距离越大,文化差异也就越大,对商品的接纳度相比具有较多相同习惯的邻近国家也越小。所以贸易国之间的距离越远,贸易关系也就越稀疏。中国目前同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巴基斯坦、比利时、韩国以及东盟十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建立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首先中国对约定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商品和服务的关税壁垒,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来说,降低商品的关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市场的价格,由于成本降低,居民将会扩大对该类商品的需求,因此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同中国的贸易额相比别国更大。其次也正如回归结果所示,虚拟变量FTA的回归系数为0.45,这表明签订FTA对双边的贸易额具有较高的正向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国家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我们有理由认为,双边的贸易额将会增加e0.45倍。

  本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虽然采用的研究方式,选取的解释变量和虚拟变量以及截取的数据各有不同,但在相同变量的研究上,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例如Filippini和Molini(2003)得出的空间距离系数为-0.765、-0.587以及-0.152,Buch等(2004)得出的空间距离系数为-0.36,Disdier和Head(2008)得出的空间距离系数范围为[-0.55,-0.003],而在本研究中所计算出的空间距离系数为-0.33,这也从侧面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综上所述,贸易引力模型在解释双边贸易问题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可以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一方面,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保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三,其一即为技术进步,Solow模型表明,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来源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该模型未能解释技术进步的决定作用,但是在大多数的公共政策中均大力鼓励技术的进步。当今中国正处在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化、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化的阶段,其实质就是要提高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然而技术的进步需要科学的支撑,所以想要从根本上促进技术的进步,就需要重视教育,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才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其二即为鼓励资本形成。资本存量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存量又主要受投资和储蓄率的影响,所以增加资本存量应从投资和储蓄率着手,但需注意应将资本保持或接近黄金律水平。其三即为增加劳动的供给,在劳动力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来提高居民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团队。另一方面还应在能自觉抵御外来风险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改善同别国的经贸关系,为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上述模型,其中较有效果的政策即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应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完整成熟的自由贸易区体系,有重点有层次的建立自由贸易区,首先,因为国家间的距离在双边贸易中起着重要的负作用,因此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时应当率先与周边国家达成共识,开

  辟周边国外市场,减少或避免因空间距离而造成的经济负作用;其次应当同经济大国建立自由区,例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国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技术与我国相比遥遥领先,与此类国家开展有优惠政策的贸易,不仅能够增加双边贸易额,也可以迫使我国在国际标准下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应当注意,不同开放程度的区域经济对双边或多变贸易额的影响不同,开放区域面积越广阔,开放程度越深,越容易促进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关系,因此,我国需把握时机,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关文献】

  [1]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7).[2]赵小明,冷落.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及贸易潜力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4]罗来军,罗雨泽,刘畅.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J].世界经济,2014(12).[5]史朝兴,顾海英.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进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财贸研究,2005(3).[6]许晓晨,韩志芳.引力模型的发展和在中国国际贸易问题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7]宋晶恩.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1(5).[8]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7).

  

  

篇八: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摘要为探究影响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发生的变化建立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onvar模型研究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交通运输固定投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世界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

  作者:祝建余思勤来源:《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年第02期

  摘要:为探究影响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因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发生的变化,建立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on,VAR)模型,研究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交通运输固定投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世界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由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对交通运输体系固定投资的增加在金融危机后较之金融危机之前更能提高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在金融危机之前、后对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不构成显著影响;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复苏明显提高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我国国内经济状况对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在金融危机后大幅削弱.

  关键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投资;人民币汇率;世界经济;国内经济;向量自回归

  中图分类号:U691.71;F224.7文献标志码:

  Influencefactorsof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hina’s

  coastalportsbasedontradegravitymodel

  ZHUJian,YUSiqin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MaritimeUniv.,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Tostudythefactorswhichinfluencethe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hina’scoastalportsandthechangingoftheinfluencewiththeeruptionofthefinancialcrisis,theVectorAutoRegression(VAR)modelof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hina’scoastalportsisestablishedbasedonthetradegravitymodel,andinfluencesoffixedtransportinvestment,theRMBexchangerate,foreigndirectinvestment,worldeconomicconditionsanddomesticeconomicconditionson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hina’scoastalportsbeforeandaftertheeruptionoffinancialcrisisarestudied.Partitioningofvarianceshows:increaseoffixedinvestmentintransportsystemafterthefinancialcrisisimprovesmore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oastalportsthanthatbeforethefinancialcrisis;bothfluctuationsintheRMBexchangerate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havelittleinfluenceon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oastalportsbeforeandafterthefinancialcrisis;the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worldeconomy’srecoveryafterthefinancialcrisisdramaticallyimprovesthe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oastalports;influenceofChina’sdomesticeconomicsituationonforeigntradecargothroughputofcoastalportsreducesgreatlyafterthefinancialcrisis.

  Keywords:coastalport;cargothroughput;investment;RMBexchangerate;worldeconomy;domesticeconomy;vectorautoregression

  0引言

  港口吞吐量是指通过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其不仅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该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参考依据.对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小至对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大至对地方和国家经济的战略规划都具有参考意义.

  目前,国内研究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尚不多见.黄维忠[1]针对以往文献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的现象,提出用因果模型预测与动态补偿相结合的方法预测集装箱吞吐量,并将此方法用于对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中.徐剑华等[2]以宁波港为例,就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外贸易发展、两岸关系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腹地资源开发等因素对该港运输需求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张萍等[3]从可能影响港口吞吐量的若干因素出发,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并以南京港为例,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该港口吞吐量的两个内在因素,即第三产业产值和GDP.江舰等[4]以大连港为例,通过对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所在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地方进出口商品总值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影响的大小.李晶等[5]运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东北地区经济因素对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影响,发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不断加剧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负面影响.王丹等[6]从我国港口建设现状谈起,提出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几大要素:地理位置、腹地经济、政策与环境、港口通过能力和集疏运系统,并用这些要素对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进行实例分析.张丽君等[7]指出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客观的区域因素;二是港口自身建港条件.陈涛焘等[8]针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中重要指标难以选取的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上海港、青岛港和广州港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尽管影响不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却相似,包括城市GDP,货运量,第三产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杨静蕾等[9]在梳理港口集群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选择货物总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煤炭吞吐量、矿石吞吐量和油品吞吐量等6个指标,对我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的发展规模和货类结构进行综合评价.

  由上可知,国内目前有关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的文献大都只作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研究,也无法全面并且动态地反映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文在从内、外需经济的视角对影响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可能因素作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相关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on,VAR)模型,并选取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影响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具体结论.

  1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之理论分析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十分复杂,但综合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港口自身条件,包括集疏运体系、装卸机械数量、泊位能力大小、水文气象状况和管理水平等.尽管港口自身条件有相当部分是自然形成的,但增加对港口及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固定投资势必能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改善港口的集疏运体系等,以增强港口的吞吐能力.二是货币汇率因素.汇率在直接影响进出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会间接影响港口的吞吐量.如当某国货币升值时,该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价格就上涨,这将导致国外对该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进而减少该国沿海港口的出口量,反之亦然;但鉴于我国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有待实证检验.三是资本流动因素.已有理论研究表明,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也会对国际间贸易的流向和流量产生影响,具体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直接效应指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自身的出口带动东道国的出口;间接效应指外商直接投资后,通过对当地企业生产能力的影响促进其出口.在直接效应中,外资企业利用当地的廉价资源或劳动力进行生产,加上其相对先进的国际销售网络和管理经验等,使其产品在东道国的出口中占有较大份额,并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进行也会对东道国的出口起到直接促进作用;在间接效应中,外资企业通过对当地企业的“溢出效应”和多种形式的非股权产业联系,或直接带动当地企业的出口,或使当地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得以提高.四是宏观外部环境,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大小由进出口贸易量决定,进出口贸易量由各国消费者对进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决定,对进出口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由各国消费者的收入所决定,而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则直接决定了各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故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2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之实证检验2.1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由上可知,影响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的主要因素有:港口自身条件、

  人民币汇率、外商直接投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等.在指标的选取上:为

  了反映港口自身条件的变化,用交通运输体系固定投资(

  )作为其衡量指标;为了反映

  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作为其衡量指标;为了反映国际资本在

  我国境内的流动情况,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作为其衡量指标;考虑到GDP

  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滞后性和样本数据的可得性(GDP只有季度数据),选取波罗的海综合

  运费指数(

  )和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来分别反映世界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考虑到国际贸易计量研究领域中的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提出

  并得到广泛应用,故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建立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路为:一国向另一国贸

  易流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国的经济规模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贸易量与经济规模之积正相

  关,而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负相关.由此,最初的贸易引力模型表达式为

  -

  式中:

  为双边贸易总额;

  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国家的GDP;

  为国家的GDP;

  地理距离;,b,均为比例常数.

  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之后,为了检验政策、制度、文化等因素对贸易流向及其规模的影响,一些学者又逐渐将

  人均收入、贸易限制措施等指标引入该引力模型中,使得该模型在解释国际间的实际贸易时得

  到广泛应用.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贸易引力模型作适当改进,建立基于贸易引力模型

  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的模型:

  (2)

  式中:,b,c,d,均为比例常数且符号不定.

  对式(2)中各个变量取对数,则式(2)可转化为线性模型

  J+β(3)又考虑到区分变量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困难,以及各变量

  可能受其滞后期变量的影响,故用VAR模型进一步对式(3)进行转化.VAR模型的一般形式

  为

  -

  式中:

  为白噪声.

  选取滞后期阶数为2,用式(4)对式(3)进行转化,可得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的VAR模型为

  -

  -

  -

  -

  -

  -

  -1+

  -

  -

  -

  -

  -2+ε(5)

  以下通过选取各变量从2005年1月—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其中:数据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

  ;数据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交通运输部网,万元;数据

  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网;数据

  来自Clarkson航运资讯

  网;数据(亿美元)和数据来自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考虑到各变量单位和振幅

  的不一致性,先对各变量取对数,以下分别用

  ,

  ,

  ,

  ,ln

  和

  表示,取对数后各变量的时间序列见图1.由图1可知,各个变量由于受

  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均呈现显著异常波动现象.为了避免由这种剧烈波动引起数据样本结构

  上的突变对最终实证结果可信度的干扰,把样本数据分为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两个阶段(即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2010年6月)分别进行实证检验,以定量考察各

  个因素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程度及其是否因爆发金融危机而发生变化.图1

  各变量时间序列图

  2.2单位根检验

  若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或自协方差函数随时间改变,则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即序列含有某种变动趋势.为此,首先需要对各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这里采用扩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Dickey-Fuller(ADF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由EViews5.0完成),结果见表1和2.由表1可

  知,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

  序列在不含常数项和趋势项的情况下,其ADF统

  计量均大于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ADF统计量的临界值,即

  序列不平稳,故对其进

  行一阶差分处理,得到D(

  )序列,该序列在不含常数项和趋势项的情况下,其

  ADF统计量均小于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相应ADF统计量的临界值,即D(

  )平稳,

  也即

  序列是一阶平稳序列,用符号表示为:

  同理可得:ln

  ,

  ,

  ,

  ,

  由表2可知,

  008年1月—2010年6月的

  序列在不含常数项和趋势项的情况下,其ADF统计量

  均大于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下ADF统计量的临界值,即

  序列不平稳,对其进行一阶差

  分处理后的D(

  )序列在不含常数项和趋势项的情况下,其ADF统计量均小于在不

  同显著性水平下相应ADF统计量的临界值,即该

  序列是一阶平稳序列,用符号表示

  为:

  同理可得:

  ,

  ,

  ,ln

  ,

  也即所有变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均为一阶平稳序列.

  2.3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由上述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均为一阶平稳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该多变量系统进行向量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和4.

  由表3和4可知,在金融危机前后,Johansen协整关系的检验结果都显示,在90%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和最多存在5个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这表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协整关系,也即本文所选取的变量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4VAR模型的构建

  由于各变量之间存在均衡关系,故可以进一步通过建立各变量具体的VAR模型来考察变

  量之间的关系.由EViews5.0建模的结果如下(括号里是标准差)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

  各变量的VAR结果

  -1(0.2038)-

  -

  -1(0.0549)-

  -

  0.663

  -1(1.0017)-

  -2(1.1482)+

  -1(0.1250)-

  -1(0.1385)-

  -

  -2(4.8239)-

  量的VAR结果

  -

  -

  -

  -1(4.1964)-

  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各变

  -

  -

  -2(0.1191)-

  -2(2.1982)-

  -1(0.1347)-

  -1(0.2564)--

  --1(5.0698)-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3.8458)-

  所有单位根均位于单位圆内,故该模

  型结构稳定,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然而结果中有些系数的估计值在统计上没有呈现显著性,这

  是由于作为一个动态系统,VAR模型的特点在于其解释整个模型中单个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

  水平较为困难,而且对结果的解释意义不大,因此没有必要对单个参数值的显著性水平进行解

  释.[10]

  2.5方差分解分析

  由上可知,各变量的VAR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故可以通过上述模型对

  进行方差

  分解分析,以反映系统的均方误差分解成各变量冲击的贡献度.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变量冲击对

  变化的重要性,对上述已建立的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见图2和3.

  图22005年1月—2007年12月

  的方差分解图

  图32008年1月—2010年6月

  的方差分解图

  从图2可知:金融危机爆发前,不考虑

  对自身的贡献率,

  对

  的

  贡献率最大,达到近40%;其次是

  ,接近20%;而

  ,

  和

  都

  不足10%.

  从图3可知: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考虑

  对自身的贡献率,

  的贡献率由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近40%下降到现在的不足20%;

  和

  所上升,尤其是

  由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不足10%上升到现在的近20%;

  则始终维持在低水平.

  对ln均有

  和ln

  3结论

  通过建立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影响因素的VAR模型,并以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的数据作为样本分两阶段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定量考察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交通运输体系固定投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外商直接投资、世界经济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情况.(1)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交通运输体系固定投资的增加较之金融危机爆发前更能提高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2)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均不构成显著影响;(3)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较之金融危机爆发前更易受到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并且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显著提高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4)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较之金融危机爆发前下降一半多(由近40%下降到不足20%),也即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我国国内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幅削弱.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黄维忠.集装箱吞吐量的动态预测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22(1):45-48.

  [2]徐剑华,姜颖珲.影响宁波港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J].综合运输,2004(5):53-55.

  [3]张萍,严以新,许长新.港口吞吐量的内在影响因素提取[J].中国港湾建设,2006(6):70-72.

  [4]江舰,王海燕,杨赞.集装箱吞吐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33(1):83-86.

  [5]李晶,吕靖.腹地经济发展对港口吞吐量影响的动态研究[J].水运工程,2007(11):49-51.

  [6]王丹,杨赞.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分析[J].水运工程,2007(1):45-48.

  [7]张丽君,刘佳骏.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内在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水运,2008,8(10):54-56.

  [8]陈涛焘,高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6):991-994.

  [9]杨静蕾,李欣.港口群内港口间协调发展评价[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30(3):54-58.

  [10]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廖粤新

  

  

篇九: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金哲松2000在其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一书中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一国与世界50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9年5期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不同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马凌远李晓敏来源:《商业时代》2009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自引力模型被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众多学者的努力,该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崛起,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领域也开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引力模型理论基础的争论以及其在国际贸易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的应用厘清略思路。

  关键词:引力模型理论基础实证研究

  引力模型概述

  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20世纪40年代JamesStewart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

  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并有若干具体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andWinters,2001)。

  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

  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Armington假设)。接着一系列的研究指出引力模型框架与许多标准的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如H-O模型,垄断竞争模型。Helpman&Krugman(1985)明确表明,引力模型是来源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预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希望进口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所以贸易流量就会与进口国规模(需求)和出口国规模(产品多样性)联系在一起。Deardorff(1998)表示,引力模型同样得自于不存在产品差异情况下的H-O模型,他得出此结论的窍门就是放松了国际间要素价格相等的假设,这样国家间就可以专门生产差别产品。产品的不同在供给一方,消费偏好在需求一方,这样就暗示了引力方程,Deardorff强调引力类型贸易的关键是国家间生产差别产品,而差别产品是由垄断竞争企业提供(Helpman的假设)还是专门化生产(Anderson和Deardorff的假设)并不是关键。Eaton&Kortum(2002)建立了一个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的同质产品新贸易模型,这个模型的实质也是体现了一种引力关系。Deardorff(1995)指出“几乎所有的贸易模型都可以导出类似引力方程的结果,但它们成功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仅仅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

  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许多学者应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流量和流向作了实证分析,除了上文提到的Tinbergen(1962),还主要有Poyhonen(1963)、Bergstrand(1985,1989)、McCallum(1995)、Balistreri(2003)、Anderson&Wincoop(2003)等。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GDP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1966)将人口作为变量引入模型,Bergstrand(1989)在模型中引入了人均收入和汇率及多个虚拟变量,使模型包含更多影响贸易量的因素。McCallum(1995)表明,在控制了贸易量大小与距离的情况下,加拿大各省之间的贸易量是这些省与美国各洲贸易量的22倍。开创了对“边境效应”问题的研究。大量研究(HelliwellandMcCallum,1995;Helliwell,1999;Wei,1996;AndersonandSmith,1999;HeadandRies,2001等)发现,“边境效应”的确存在,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有所不同,而且呈下降趋势。Anderson&Wincoop(2003)、Evans(2003)又分别从边境效应的大小、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从调整解释变量阶段过度到对边境效应的解释阶段。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引力模型在我国贸易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哲松(2000)、谷克鉴(2001)、骆许蓓(2003)等分别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众多影响我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因素。金哲松(2000)在其《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一书中用最简化的引力模型分析一国与世界其它国家发展水平和增长率差异、世界市场竞争程度、地理邻近程度、政治关系及“距离”不同对一国贸易流向和贸易流量的影响。谷克鉴(2001)认为,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需要曾多次扩展贸易引力模型,而中国又是一个经济转型、经济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在构造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时,一定要考虑过渡经济对中国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骆许蓓(2003)重点讨论了引力模型中的距离因素。盛斌和廖明中(2004)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量决定因素,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然而由于数据上的限制,这些研究只限于货物贸易,在国内学者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二)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在现有的文献中,将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的非常有限。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Francois(2001)首次将引力模型引入到服务贸易领域,Francois的模型是将服务的进口需求作为进口国人均GDP和人口的函数。服务贸易流动的数据来自GTAP数据库。其用最小二乘法去估计引力方程,然后把预测的两个国家贸易量与现实之差结合假设的进口需求弹性去估算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Francois所估算的关税等值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研究。

  Park(2002)用GATP的服务数据去核算关税等值,数据涵盖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部门。引力模型得到改进,其中加入价格指数,用来反映不同国家的价格差别,然后结合了价格和数量工具去估计关税等值。Bergstrand(1985,1989)最先建议在引力模型中增加价格指标。然而Feenstra(2004)争论国内价格总指数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进口服务的成本,而比较CIF(成本+保险费+运费)价格和FOB(装运港船上货价)装运港船上交货价价格的差别会更有效,Anderson&vanWincoop(2003)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建立这种方法的基础上,用价格差异去衡量“边界效应”。

  Grunfeld&Moxnes(2003)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双边服务出口和FDI流动,数据来源于OECD。他们的回归包括进口国和出口国的GDP和人均GDP、两国间的距离,虚拟变量包括是否在共同的自由贸易区(FTA),用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指数(TRI)去衡量进口国的服务贸易壁垒。他们的结果说明了用于研究货物贸易的引力模型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两个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与它们的规模成正相关,与它们的距离和进口国的服务贸易壁垒反相关。他们同时发现在服务贸易中,FTA不显著,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一些FTA不包括服务贸易。Grunfeld&Moxnes接着用估计出的TRI系数模型化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模拟将各个国家的TRI减少到等同于样本国家中最低的那个,然后核算服务贸易变化的百分比。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Kimura&Lee(2004)把标准的引力模型应用于服务贸易,目的是比较其与货物贸易的估计结果。数据也来自于OECD。除了标准的引力模型变量,还有交界和语言两个虚拟变量,还把偏远程度作为回归的一个变量。Kimura&Lee用OLS(最小二乘法)和时间固定效应方法去估计引力方程。他们通过回归发现两个国家间的距离对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重要,他们暗示是由于服务的较高运输成本,却不能提供任何理由解释为何如此。在Kimura&Lee的研究中共同的语言作为解释变量不显著,而PARK(2002)发现共同语言对一些服务部门的贸易具有积极的影响。Kimura&Lee发现FTAS与贸易有正向的联系,而这又与GrunfeldandMoxnes(2003)的发现相矛盾。

  Lejour&dePaivaVerheijden(2004)也比较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引力模型的估计,检验了加拿大国内和欧盟成员国的服务贸易。与Kimura&Lee(2004)的发现不同,他们发现距离对于服务贸易来说没有对于货物贸易重要。Lennon(2006)比较了服务贸易(集中于商业服务部门的服务)与货物贸易,距离和边界被发现对于服务贸易没有货物贸易重要,共同的语言被发现对于服务贸易而言更重要。关于距离对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的不同结果反映在很多文献中。Portes&Rey(2005)用引力模型检验了国际资本流动,发现距离的影响是消极的,是显著的,他们认为距离代表信息的摩擦,限制国际资本流动。PARK(2002)也发现在所有检验中服务部门距离是显著消极的因素。Tharakan等(2005)在分析比较印度的软件的出口和货物贸易流动中,发现距离对软件出口的影响不显著。

  除了标准的引力模型特征,Lejour&dePaivaVerheijden(2004)还加入了OECD的产品市场管制(PMR)指标来衡量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他们发现其对服务贸易有显著消极的影响。Kox&Lejour(2005)对其方法进一步改进,引入了进口国与其贸易伙伴PMR的相对水平这一变量,他们发现其对服务贸易的消极影响。他们认为国家间规则的不同是贸易流量的一个重要决定变量。他们的估计用了OLS,几个固定效应模型和一个SUR回归模型。由于PMR数据的限制,模型只估计了欧盟15个国家。他们发现PMR和PMR差异水平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距离具有消极的影响,较高的GDP和共同的语言也提高了贸易水平。

  上述研究用引力模型方法分析了决定服务贸易的变量,但是在一些关键的发现上还缺少一致的意见。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模型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服务贸易领域数据相对缺乏,所以引力模型本身及其对于国际贸易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金哲松.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2001

  3.骆许蓓.论双边贸易研究中重力模型的距离因素.世界经济论坛,200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4.ALONSO,W.1987.“GravityModels”,inJ.Eatwell,M.MilgateandP.Newman(eds.),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Volume2,London:Macmillan,pp.561-562

  作者简介:马凌远,男,(1982-),辽宁营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李晓敏,男,(1982-),河南洛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军事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篇十: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中国贸易量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全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1978年增长了143倍,比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由此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并且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国贸易量变化的研究非常必要。一,建立模型本文选取引力模型的主要基本指标,来验证中国贸易和其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引力模型等式显示了ij两国的GDP总量,和两国之间的距离。其中T代表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代表了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说明了两国之间的距离,YD在本文中用两国之间的首都距离代表。由于引力模型基本公式是非线性公式,将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变成线性等式:

  二,数据来源鉴于中国在2012年的GDP总量是定值,故没有加入计算。本文选取2012年和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8个国家作为样本,其中中国和各个国家的贸易额来自中国国家商务部的2012年1-12月进出口数据;各个国家的GDP总量来自于IMF的统计数据;各国到中国的距离以各国首都到北京的距离测算,来自于网站www.jisuan.info。三,引力模型的回归分析本文收集了中国和18个国家在2012年的贸易总量,各个国家的GDP总量,和两个国家的距离。

  表1国家香港印度日本韩国台湾印尼泰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南非巴西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贸易总额(亿美元)3414.9664.73294.52563.31689.6662.2697.4631.11611.3510.2417.3676.1881.6599.5857.2513.74846.81223GDP(亿美元)2436.719467.75984411512.74740.28948.53769.924337.833666.525804.219804.47702.219535.63909.124250.517700.815676015420.6距离(公里)197337812102.41106170052283207.98146.7736482258136782858011297417330846011159.49028

  由于GDP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的贸易额会产生影响,属于多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作用结果,所以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以上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回归分析。

  表2ModelSummary

  Std.ErroroftheModel1R.810aRSquare.656AdjustedRSquare.610Estimate793.55642

  a.Predictors:(Constant),到该国的直线距离(公里)该国GDP,(亿美元)由表2可知,两国距离和该国GDP与两国贸易额的相关系数是R=0.810,修正后的判决系数R2值为0.610,说明拟合优度尚好。

  表3ANOVAbSumofModel1RegressionResidualTotalSquares1.802E79445976.7902.747E7dfMeanSquare29010241.8551517629731.786F14.308Sig..000a

  a.Predictors:(Constant),到该国的直线距离(公里)该国GDP,(亿美元)b.DependentVariable:与该国贸易量(亿美元)在表3的显著性检验中,F检验的统计量的值为14.308,显著性概率p=0.000<a=0.01,说明二元线性回归方程非常显著。

  表4Coefficientsa

  Standardized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Model1(Constant)该国GDP(亿美元)到该国的直线距离(公里)B1584.136.029-.129Std.Error366.505.006.046.798-.434CoefficientsBetat4.3225.112-2.776Sig..001.000.014

  a.DependentVariable:与该国贸易量(亿美元)表4显示出,各国GDP总量和其到北京的距离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统计量值分别为5.112和-2.776,显著性概率值分别为0.000和0.014,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说明该国GDP和其到北京的距离对两国间的贸易额是很有影响的,其中贸易国的GDP总量的影响更加显著,而两国之间的距离的影响较GDP影响弱。所以,运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来解释引力模型是合适的,并且验证了引力模型中GDP总量和两国的距离对于两国贸易额是有显著影响的。因此,线性的引力模型为:

  lnTij1584.136a1lnYi0.029lnYj0.129Dij

  根据表4,在中国GDP总量不变和两国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他国的GDP总量每上升1亿美元,则其与中国的贸易额平均增加0.029亿美元;在中国GDP和该国GDP不变的情况下,其与中国的距离每增加1公里,则与中国的贸易额就会平均下降0.129亿美元。四,结论本文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8个国家和中国的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印证了引力模型对于两国间贸易额的说明,两国的GDP总量与贸易额呈正相关,两国间的距离与贸易额呈负相关,GDP总量越高,即贸易额就越高,两国距离变远,则贸易额随之下降。

  

  

篇十一: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引力模型下中美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探究

  作者:王晶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2017年第13期

  【摘要】中美经贸合作不仅影响各自经济,也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美国进入特朗普执政时代,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中美经贸合作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探究1979-201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得出GDP、贸易开放度以及汇率会对其产生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美进出口;引力模型;协整分析

  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贸易发展迅速。根据美国国家贸易统计网统计,2010至201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4922.94亿美元增加至6625.06亿美元,年均增长5.1%,远高于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增速。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中美贸易总额达5196.14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1%。

  中美贸易既存在着巨大的双方互利,但也出现了影响中美贸易正常往来的问题。因此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得出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因素,希望可以从中对未来中美贸易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中美贸易的研究有很多,也提出了许多的观点。Daniel(2007)认为中美贸易已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湛柏明(2006)分析中美贸易并指出中国应调整产业结构以避免贸易摩擦。吕婕、史强(2009)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2000-2006年中美贸易,发现其呈现出持久稳定的贸易互补性。师传敏(2009)运用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假设分析中美之间的农业贸易流量,说明影响两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于明言、李荣林(2010)运用引力模型、协整分析及误差修正等方法分析出在汇率和中美GDP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下,中国垂直专业化会加剧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林志帆(2013)对中美、中日贸易总量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引力模型,并指出汇率波动会影响贸易主体的贸易往来,从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三、中美双边贸易概况

  由图1可看出,中美两国的总进出口已从1979年的24.55亿美元增加至5570.23亿美元,增长了约226倍。分别看总出口和总进口数据,只有少数年份里中国对美进出口是减少的,总体来说,中美贸易量一直在增长。

  四、实证检验

  (一)引力模型介绍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通过引力法则构建了经典的引力模型。随后,Linnemann(1966)、Leamer(1974)和Bergstand(1985)分别将人口总量、人均收入和汇率纳入引力模型中,试图分析这些变量对贸易流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现阶段使用的拓展后的引力模型为:

  lnMij=α0+α1lnYi+α2lnYj+α3lnXij+ηij

  其中,Mij表示出口国i对进口国j的贸易流入量,Yi和Yj代表两国的经济规模,Xij则代表其他所有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集合,ηij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中国与美国从1979年到2015年的进出口数据以及相关可能有影响的解释变量,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贸易统计网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应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9.0。

  选取的解释变量主要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Yct、美国国内生产总值Yat、两国首都的直线地理距离Dca、中国总人口Pct、美国总人口Pat、中美两国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PYcat、中国贸易开放度TOct、美国贸易开放度TOat、人民币对美元汇率e、引入贸易政策的虚拟变量WTO。

  (三)建立引力模型

  根据已选好的解释变量,建立引力模型。我们用Ex和Im分别代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进口,因而得到两个回归方程:

  lnExt=β0+β1lnYct+β2lnYat+β3lnYat+β4lnDat+β5lnPct+β6lnPYcat+β7TOat+β8TOct+β9eat+β10WTOt+μcat

  lnImt=γ0+γ1lnYct+γ2lnYat+γ3lnDca+γ4lnPct+γ5lnPat+γ6lnPYcat+γ7TOat+γ8TOct+γ9eat+γ10WTOt+εcat

  (四)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的情况,需要用ADF法对变量做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与被解释变量同阶单整即一阶单整的变量才可以采取协整分析。由于PYca和Pa为二阶单整变量,故剔除。剩余所有变量均为一阶,且ADF检验值小于5%的临界值,说明是平稳序列。

  (五)OLS回归与协整检验

  这里采用Engel-Granger两步法对回归结果采取协整检验。先使用OLS回归并取回归残差,再对残差做ADF检验。OLS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对两模型分别提取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两个残差序列均在1%水平上稳定,表明两个模型都有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

  模型(1)研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交易额。中国GDP和贸易开放度以及汇率都对中国对美的出口量有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1.248141,27.66674和0.128067,并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

  模型(2)研究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量。中国GDP对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量有显著性影响,系数为0.869484。中国的贸易开放度与中国对美国进口量有正相关关系,中国贸易开放度每增加1%,中国对美国进口量增加19.11424%,并且在5%水平上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由上述引力模型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GDP、中国的贸易开放度以及汇率都会对中美双边贸易额产生显著影响。中美作为世界最主要两大经济体,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及越来越多样的贸易摩擦,但在诸多经济范畴内都有共同利益,合作空间仍然巨大。中美经贸合作既符合各自的利益,同时也能推动世界范围经济的进步。因此双方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经济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本国产品转型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两国应该提高贸易开放度,保证中美汇率稳定,提高各国经济总量,拓展中美经贸合作新空间,实现“双赢”和“多赢”。

  

篇十二: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作者:车金靓[1]

  作者机构:[1]吉林大学

  出版物刊名:环渤海经济瞭望

  页码:26-26页

  年卷期:2019年第8期

  主题词:贸易引力模型;双边贸易;中外贸易失衡

  摘要: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在分析了1998-2016年中国同前14位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GDP)、地理距离、国土面积和制度安排等。这将成为减少甚至消除中外贸易失衡,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外经济外交关系的关键。同时,将有助于我国以更积极的面貌应对中外贸易失衡的新挑战。

  

篇十三: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2005年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

  论文题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作者:韩*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韩剑[1]

  摘要: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新前沿理论,在实践中,产业内贸易对于促进一国贸易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对影响我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作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呈正相关,与规模和收入差异、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实证结论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引力模型、产业内贸易、双边贸易

  战后科技进步的加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国际分工由原来的垂直型分工逐渐转化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在这种转变中,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本与技术存量的差异等因素,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相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出于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上的相似性,其双边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则更多的受要素禀赋影响,接近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一国产业内贸易的国别结构也将出现动态调整,进而对其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产生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本文从国家特征揭示出产业内贸易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加强与潜在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联系,积极发展双边产业内贸易,从而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选择贸易政策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1、理论述评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新前沿理论,并处于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发展中。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经过了70年代中期的经验研究和80年代的理论研究,建立了一套解释同一产业内产品双向流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迪克西特(Dixit,1977)、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77)、克鲁格曼(Kmgman,1990)、赫尔普曼(Helpman,1981)、布兰德(Brander,1991)等经济学家结合现代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理论,对不同类型的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主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同时以格鲁贝尔与劳埃德、阿奎诺(Aquino,A.1978)、伯格斯特朗德(Bergstrand,J.H.,1983)、格林纳韦(Greenaway,1987)为代表的学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各自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模型,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伴随计量工具的大量运用,越来越多的有关产业内贸易的文献集中于对产业内贸易因素的研究。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家层面的(countryspecific)特征,包括国家规模、人均收入水平、经济一体化,也有产业层面的(industryspecific)特征,如产品差别化、规模经济、市场结构等。在研究双边产业内贸易时,由于更多的涉及宏观层面的内容,因此抽象掉产业层面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产业内贸易的早期研究中,国民收入水平是最早被考察的一个变量。林德(1961)的需求相似理论早就阐述了收入水平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他认为,相同的收入水平容易

  [1]韩剑,男,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E-mail:*****************

  导致相同或相似的需求与消费偏好,从而为产业内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从需求的角度看,低收入的人群对商品需求具有简单化和标准化的特点。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消费者的需求会变得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并表现出对异质产品旺盛的需求,推动以产品差异化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两个国家中人均收入越高,人均收入差别越小,产业内贸易比重就越大。巴拉萨(1986)、库莱姆和兰德伯格(1986)把收入分配方式与产业内贸易联系在一起,指出即使在收入水平不同的两个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有可能导致相互间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国家规模与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联系最为紧密。当国家规模较大时,它为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生产差别化产品提供了条件,使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与国家规模变化之间表现出正向关联的变动关系。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接近,需求结构越相似,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罗特斯切(Loertscher)和沃特尔(Wolter,1980)研究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强度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的大小差异与产业内贸易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费斯特纳和赫尔姆特(ForstnerandHelmut)选取47个国家的90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GDP绝对差额的负数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早期的研究由于不能很好地说明消费偏好多样化,产品差异,以及规模经济诸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一直无法得到合理的阐释。直到格林纳威在《地区贸易安排的经济问题》一书中才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较详尽的论述:经济一体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生产可以在最小有效规模(MES)下进行,一体化的根本优势在于生产者能够在区域范围内延长他们的生产线,规模经济在成员国间更有可能实现。区域一体化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的规模越大。Fontagné,Freudenberg和Péridy的一项研究表明,1980—1994原欧共体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出现大规模增长,其中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比重由最初的53%提高到63%。

  此外,从区位角度看,国家地理位置直接影响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似乎要远远大于其对产业间贸易的影响。这是因为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人们对同一产品不同变体偏好所拉动的,这种对产品变体偏好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交叉弹性的强弱。空间距离缩短所导致的产品价格下跌,无疑将会提高这些变体产品间的交叉弹性系数,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Amiti&Venables,2002)。不仅如此,两国较近的地缘关系也便于开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使得产业内贸易的比重相对较大。地理因素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一般关系应该是,距离越远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距离越近的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巴拉萨对美国与其37个贸易伙伴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表明,存在共同边界的国家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普遍较高,贸易伙伴间的距离与产业内贸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高达0.485。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关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对象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关注的很少。与国外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发展相对比,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是明显落后。大多数实证研究只是对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做简单的测算,一些学者对中国整体产业内贸易作回归分析,认为规模经济(徐娅玮,2001)、产品多样化、外商直接投资(马剑飞、朱红磊,2002)与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然而对于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包括其深刻政策含义探索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

  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利用翔实的贸易数据,具体考察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状况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

  在国际贸易的计量研究领域中,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与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模型一直以来都是计量经济学家最为关注的两大课题。1962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第一次提出了双边贸易流量计量模型的简约形式。他认为,一国向另一国的贸易流动主要取决于用GDP测量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贸易量与它们的经济规模之积正相关,而与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负相关。贸易引力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如下:

  Tij=A(YiYj/Dij),其中Tij是双边贸易总额;Yi是国家i的GDP;Yj是国家j的GDP;D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A是比例常数。

  1966年,Linnemann在原有的贸易流量计量模型中第一次把优惠贸易协定这个虚拟变量加入方程,考察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两国贸易的影响。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引力模型的理论涵义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探索,Grossman(1998)发现专业化生产是引力模型得以存在的理论前提。Feenstra,MarkusenandRose(2001)使用Rauch(1999)的贸易分类方法,证明引力模型能成功的运用到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差异化产品贸易。在本文中,我们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引力模型作适当的改进,构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

  假定各国专业化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各国消费者有着相似的需求偏好,贸易是无摩擦的,即零关税和零运输成本,各国消费的产品将根据它们的相对购买力(GDP)而定。i=1,2,…C代表不同国家;k=1,2,…N代表不同种类的产品;kiy表示国家i生产的k类商品的数量。由于假定产品各国同价,kiy实际上可以代表产品k在国家i的产值。各国的GDP可表示为Yi=∑=Nkiky1,全世界总GDP可表示为Yw=∑=C

  iiY1,用sj表示国家j在全世界总消费中的比重,国家i向国家j出口产品k的数量可以表示为ikjijkysX=,国家i

  向国家j的出口则是所有k种产品出口总和即

  ∑∑======kkjiwijwijijikjijkijXYssYYYYsysX

  X

  一国的出口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对数线性方程来表示:

  )ln()ln()ln()ln(jiwijIIIX++-=

  由于ln(Iw)项在研究双边贸易时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既定的,因此该方程表明,一国的出口是由本国和贸易伙伴国的收入决定的。将等式中的第一项和最后一项相加,我们可以得到:

  jiwjiijYYYXX⎪⎭

  ⎫⎝⎛=+2这是根据引力方程所做的一个最简单的推论,该推论有很多实际运用。其中,赫尔普曼(1984)将国家规模差异引入模型,证明了在由两个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体中,规模差别很大的国家要比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小得多。

  假设把这两个国家所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称为区域A,则A的GDP可以表示为YA=Yi+Yj。两国相对于区域总GDP比重为siA=Yi/YA,A相对于全世界GDP的比重sA=YA/YW。公式又可变形为AjAiAAjiijsssYXX2/)(=+。由于siA+sjA=1,2siAsjA=1-(siA)2-(sjA)2,将此代入上述方程,可以得到A的区域内贸易为,

  ⎪⎭⎫⎝⎛-=+∑∈AiiAAAji

  ijssYXX2)(1

  赫尔普曼将模型拓展为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国家,公式中的))(1(2∑∈-AiiAs

  项被称为国

  家规模差异指数(SizeDispersionIndex)。该指数证明国家的相对规模会如何影响贸易量。当研究双边贸易时,si+sj=1,两国的收入总和既定,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家差异指数将有较强的相关性。对方程两边分别取对数,得到

  ()()ijjiijjiji

  ijDispersionssYYXXlnlnlnβγα+++=⎪⎪⎭

  ⎫⎝⎛++按照格鲁贝尔与劳艾德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界定,产业内贸易值是进出口的重叠部分——相当于“贸易重叠”(TradeOverlap),

  即IIT=2∑=niiiMX

  1),min(Xi>Mi,IIT=2∑=niiM1Xi<Mi,IIT=2∑=niiX1

  产业内贸易GL指数被描述为∑=⨯+=niiiiiMXMXGL1

  100)/(),min(2

  由上述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计量方程,在一般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适当的外生变量,构造了一般的产业内贸易引力模型,如下式:

  μββββββββα+++++++++=COMLnDISTDISPDISPLnPGDPLnPGDPLnGDPLnGDPLnIIT87261524132211其中,IIT代表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值或者产业内贸易指数;GDP1和GDP2分别是反映两国市场大小GDP值;PGDP1和PGDP2则是反映两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人均GDP值;DISP1和DISP2是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国家差异指数及收入差异指数,DIST表示两国的地理距离,COM是虚拟变量,反映两国的区域一体化程度,如果两国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μ是残差项。

  3、实证检验

  根据样本选择的典型性和重要性原则,本文选取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英国、法国及我国这9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香港、新加坡和台湾是商品贸易的重要转口地,不能真实地反映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因此被排除在样本之外。我们采用联合国的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SITC三位数视为一个产业,计算2003年任意两个国家双边产业内贸易值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如表1,该表是一个99⨯的矩阵,矩阵的右上方是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矩阵的左下方是双边产业内贸易值(亿美元),所有结果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www.unstats.org汇总计算所得。2003年各国以美元计价的GDP数据及人口数据来自www.worldbank.org,并以此计算出各国的人均GDP。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用各国首都间的直线距离近似代替,数据来自www.indo.com。

  表12003年9个国家的双边产业内贸易情况

  由上文构造的产业内贸易引力方程,我们以产业内贸易值为因变量,两国的GDP、人均GDP(PGDP)、地理距离(DIST)、国家规模差异指数(DISP1)和人均收入差异指数(DISP2)和区域差异(COM)为自变量,做OLS回归分析。采用逐项剔除的回归分析方法,剔除统计结果不显著的变量,得到对回归方程有着最好解释力的几个变量。它们分别是GDP1(本国的GDP)、GDP2(贸易国的GDP)、COM(区域一体化)、DIST(地理距离)、DISP1(国家规模差异指数)。以上述变量作为方程的解释变量,常数项的t检验值无法通过检验,换成不含常数项的方程继续做回归检验。计量结果显示(表2),拟和优度系数R2高达0.992,调整R2系数也达到0.984,F值为386.441,对方程有着良好的回归效果。同时,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都符合显著性检验标准(见表3)。其中GDP1的回归系数为0.745,t检验值为10.42;GDP2的回归系数为0.512,t检验值5.535,表明本国和贸易国的市场规模与产业内贸易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本国的市场规模越大,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越高,贸易国的市场规模越大,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就越旺盛,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规模经济效应越大,商品的出口和进口都会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产业内贸易也就越可能发生。DISP1的回归系数为4.021,符号为负,t检验值为-4.873,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产业内贸易值越高,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比如,美国和日本、德国、英国的产业内贸易值都将近500亿美元,而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值也仅为300亿美元。此外,方程中COM变量的回归系数为1.033,t检验值2.617,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理论假设,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产业内贸易的显著提高。例如,美加贸易是所有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最高的,达到2265亿美元,法国和德国的产业内贸易总量也将近达到1000亿美元。

  表2模型总体检验

  表3回归系数检验

  接着,同样采用上述方法,以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因变量,由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取值在0—1之间,而回归方程可能会预期超过这个范围的值,有学者提出用逻辑转换(logistictransformation)的思想,而Greenaway和Milner(1986)提出,如果研究的目标是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则没有必要进行逻辑变换。基于这一点,我们依然对一般的产业内贸易引力方程做OLS回归。

  计量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人均GDP(PGDP1、PGDP2)、地理距离(DIST)、国家规模差异指数(DISP1)、COM(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五个变量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同样,含常数项的方程拟和效果不佳,继续使用不含常数项的方程做回归检验。如表4所示,不含常数项的方程拟和优度系数R2高达0.976,调整R2系数0.953,F值为126.644,回归效果显著提高,White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3209,可认为模型无异方差。同时方程中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也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见表5)。PGDP1的回归系数0.038,t检验值3.571;PGDP2的回归系数0.072,t检验值为3.767,这一结果与理论假设大致吻合。两国的人均收入是影响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均收入越高,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越大,以差异化为主的产业内贸易就越容易发生。地理距离(DIST)变量的回归系数0.074,符号为负,证明两个国家地理位置越近,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国家规模差异指数(DISP1)的回归系数达到0.349,符号为负,t检验值-2.737,规模相近的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与先前检验相同,COM同样是方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最高,达到0.128,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贸易指数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一旦两国达成双边贸易协定,产业内贸易指数将增加13%。

  表4模型总体检验

  表5回归系数检验

  4、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产业内贸易作因素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重要的结论:

  第一,我国的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普遍较低,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是产业间贸易。由于经济水平、人均收入与消费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开展水平分工的基础,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仍存在着很强的比较利益关系。

  第二,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影响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产业内贸易规模也越大。国家规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与产业内贸易有着很强的负相关性,经济发展程度类似的国家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比较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不断趋同,与发达国家的双边产业内贸易比重将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

  第三,由地理位置决定的运输成本是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邻近国家发展产业内贸易具有天然的优势,我国与周边亚洲国家的双边产业内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空间。

  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缓慢很大程度阻碍了我国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区域内产业内分工与交换的发展,加深产业链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促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大大提高产业内贸易在各成员国双边贸易中的比重。同时我国还需要更广泛的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来促进深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获得以规模经济为导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态收益。

  参考文献:

  (1)Amiti,MaryandAnthonyJ.Venables,(2002)‘TheGeographyofIntra-industryTrade’inP.J.

  LloydandHyun-HoonLee(eds.),FrontiersofResearchinIntra-IndustryTrade.Basingstoke:Palgrave,forthcoming.

  (2)Blassa,B,“TradeLiberalizationand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TheManchester

  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Vol.33

  (3)Dixit,A.andStiglitz,J.E.,“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OptimumProductDiverstiy”,

  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67.

  (4)Greenaway,AandMilner,C.R.,“TheEconomicsofIntra-industrytrade”,BasilBlackwall.

  (5)Grossman,G.,andHelpman.,Thepoliticsoffreetradeagreements.AmericanEconomic

  Review,vol.667.

  (6)Grubel,H.G.andLlyod,P.J.,“Intra-industrytrade:TheTheoryandMeasurementof

  InternationalTradeinDifferentiatedProducts”,Macmillan

  (7)Helpman,E.,“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esenceofProductDifferentiation,Economiesof

  ScaleandMonopolisticCompetit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es,Vol.11.

  (8)Krugman,P.,“Increasing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

  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Vol.9.

  (9)Krugman,P.,“Intra-industrySpecializationandGainsFromTrade”,JournalofPolitical

  Economy,Vol.81.

  (10)Krugman,P.,“RethinkInternationalTrade”,MITpress

  (11)Linnemann.H,“AnEconometricStudyofInternationalTradeFlows”,AmsterdamNorth-

  HollandPublishingCompany.vol.75.

  (12)Tinbergen.J.,ShapingtheWorldEconomy,AppendixVI,“AnAnalysisofWorldTrade

  Flows.”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Vol.35.

  (13)Rauch,J.E.,“IncreasingReturnstoscaleandthePattenofTrade”,Journal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26.

  (14)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2003年第2期

  (15)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6)赵春明:《国际贸易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Abstract:Intra-industrytheoryisanewtheoryininternationaltradefield.Inpractice,intra-industrytradedoesgreathelptopromotethecountry’sdevelopmentoftradeandeconomy.ThispaperreviewsthepertinentliteraturesandmakesanempiricalresearchonthefactorsofChina’sbilateralintra-industrytradebytheuseofthegravitymodel.Theresultsshowthatthelevelofintra-industrytradei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economiccapacity,nationalincomeand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butnegativelywithscaleandincomedisparityandgeographicdistance.ThisprovidesatheoreticsupporttoChina’sparticipationininternationallabordivisionandtradepolicyselection.

  Keywords:GravityModel,Intra-industryTrade,BilateralTrade

  

篇十四: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

  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

  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

  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世界经济

  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

  适当增设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

  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

  ;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

  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

  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

  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

  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

  南开经济研究

  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

  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

  包括支出系统法,一

  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H-0模型,基于H-0、规模

  3.

  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

  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

  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

  特区经济

  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

  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

  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

  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

  [1]。

  5.

  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

  贸易中的实证分析

  亚太纵横

  单文婷等(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

  利用2000-2004年

  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增

  加

  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来预测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

  增长率[2]。

  IDT”=7,135+0.727hiY.Yj+O,23OhiPCY,PCYj-

  1.046hidy+0.59511U1guage+().257hiHR

  (工弋5)

  6.静态贸易效应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

  陈汉林等(2007)分别基于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建立了两种相应的引力模型,

  实

  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且两种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

  三.引力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7.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周念利(2010)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与出口潜力进

  行识别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主要服务贸易伙伴非关税壁垒的关税等价进行估算。经验

  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物理距离和是否使用共同语言

  双边服务出口产生显著影响。

  均会对中国

  8,基于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决定因素分析

  企业经济

  肖文(2012)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

  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

  量就越大。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最后给出

  建议。

  四.引力模型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应用9.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程惠芳(2004)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

  世界经济

  32个国家(地区)为样本,把这些样本国的经纳入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与东道

  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投资国与东道

  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

  ,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越大。

  10.国际直接投资与引力模型

  世界经济研究

  高国伟(2009)构建了包含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作者认为

  国际直接投资中也存在一个引力模型两国的经济规模正相关。

  ,即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量与两国之间的距离负相关,与

  11.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分析蒋殿春(2011)基于美国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规模数据

  世界经济

  ,利用扩展的引

  力模型估计了中国

  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相对地位结果表明

  ,在控制了东道国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和贸

  易成本等因素之后,美国对华投资仍显著低于模型的预测水平

  ,但在制造业内,美国对华直接

  投资却高于正常水平。

  12.要素禀赋、制度特征与FDI流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刘海平(2014)将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特征等因素引入投资引力模型,就二者与

  FDI流动的关系,诸因素交叉项与FDI流动的关系及东道国制度差异对

  FDI流动的影响进

  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双边贸易距离对

  FDI流动具有普遍性影响

  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质量、历史经历及加入相关组织对

  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

  五•引力模型在双边和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

  13.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钱学锋(2008)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

  ,采用了改进

  引力模型,考虑到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

  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结果表明

  ,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

  经低于50%,

  14.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经济问题

  吕玉花(2009)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关于中国出口和进口的贸易引力模型,

  

推荐访问:引力模型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两国 引力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