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完整)

时间:2022-06-23 13: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完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4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篇1

心得体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新)

改革开放X年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完善的历史。总结改革开放X年的宝贵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改革开放X年后再出发的坚实基石。X***在庆祝改革开放X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明确把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X年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产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从这条道路的巨大成就、民族特色、实践本质等方面加深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开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一、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X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X***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里程碑。X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积累了治国理政新的宝贵经验;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以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X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X年来,我们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二、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要求。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是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不同国情、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建立起来的,每个国家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具体模式和途径。X***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独特的文化传统,注定了中国道路的民族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不能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路,但能影响和制约这个国家、民族的道路选择。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数千年来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塑造了民族心理、素质和行为,影响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道路不仅不能“全盘西化”,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能“全盘苏化”,照搬照抄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模式。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上建设社会主义,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道路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它是与世隔绝的,中国道路同时也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独特的历史命运,注定了中国道路的自主性。曾经创造了“汉唐盛世”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一代代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志士仁人的不懈追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走什么道路才能救中国?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X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苏东剧变,经历了世界大变局,但“我自岿然不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正是因为我们牢牢掌握了道路的自主权,也就牢牢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道路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
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创新实践。在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潮流中,中国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道路的阶段性。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从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出发,制定基本路线、规划发展道路,不能蛮干超越、不能陷于空想。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中叶,无论是对当代世界还是对当代中国而言,社会变化是迅速而巨大的,即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始终处于同一个水准、同一个尺度、同一个标识。在这100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会经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形成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会产生新的主要任务,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等宽、等高、等速的道路,而是变化、升高、加速的道路。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中国道路。

三、中国道路的根本是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开放,改革不变向、开放不变色,中国道路没有背离社会主义,始终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石。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制度形式不完全相同,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保证了我国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等,保证了我国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基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个国家,为了谁、服务谁、依靠谁,谁是这个国家的最大受益者,是这个国家性质的最鲜明的标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的主义,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石。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受到在一定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价值理念支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从价值基础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基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在先进政党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X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新认识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篇2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 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如图,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直接针对的是(D)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二月逆流”

C.“反击右倾翻案风”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四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B)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毛泽东思想

3.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D)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C)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5.《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C)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知识点2 拨乱反正

6.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B)

A.彭德怀 B.刘少奇

C.林彪 D.江青

7.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D)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03  能力提升

8.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D)

A.实行人民公社化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C)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开始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答案:1978年底,北京。邓小平。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答案: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1.******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筑梦风雨兼程】

(1)小婷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她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1949年10月

__①__成立

1956年底

__②__完成

1978年底

__③__召开

答案:①新中国;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梦想绽放砥砺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冬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启新纪元”“确立新制度”“伟大的转折”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答案:“开启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确立新制度”: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答案:百折不挠,众志成城;
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亦可)

04  直击中考

12.(2017·益阳)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D)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3.(2017·呼和浩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D)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篇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光辉的亮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来,虽然实践比较短暂,但是毕竟是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这些光辉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提出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面来;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会议提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这三个“拨乱反正”的提出和改革开放政策,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决定性的先决条件,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重要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实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不仅具体地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且对该理论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问答和总结,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的九条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和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进入了更加成熟的阶段。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城乡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最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一代特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五条与之相匹配的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使得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把握更加具体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路径选择,有了更加具体和详细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第五部分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标题作了全面的阐述,其精髓主演包括以下层面:
其一,坚持“一个根本”,即坚持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体现。

其二,坚持“两种民主形式”,即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和优势。

其三,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精髓。

其四,坚持“四大政治制度”,即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保障。

其五,坚持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动力机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向前快速稳定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后在党的十五大上又对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了科学定位。明确指出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另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提出了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创新,是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 自然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根据,总结了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 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进一步证明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穷魅力和雄厚的发展潜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深刻变化,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对党、对人民、对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展新画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题目就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向世界作出的一个庄重的政治宣示和历史选择。特别是在又一次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深刻挑战,这个庄重的宣示和历史选择,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就是遵循人类文明发展基本规律,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精神。她赋予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以思想灵魂、前进方向、发展动力。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事业的灵魂、行动的指南。她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回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党执政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理论结晶。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崛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任务,也是各族人民的历史愿望。建国以来,我们经过几十年艰苦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仅仅三十多年时间,先后超越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由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上升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影响力迅速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在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保障。我们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体现国家和人民意志,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我们的事业生生不息、胜利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执政的思想、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把国家领上富强之路,把民族领上复兴之路,把人民领向幸福之路,展示了伟大、光明的发展前景;
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成为全党的共识,也越来越获得国际的羡慕、理解和认同,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历史根基和蓬勃生命力。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我们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也反映了当代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是传统僵化的社会主义的悲剧;
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不能获得持续发展,是“华盛顿共识”的破产;
一些发展中国家依然一盘散沙,陷入战乱分裂,这都给了我们深刻的历史启迪。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探索,历经挫折而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开辟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发展大道,而且日益在世界上展示其巨大优越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要求,也必然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检验的唯一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漫长、动态发展的道路,目前我们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行,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因素,因此需要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懈努力和奋斗。只要我们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地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相信我们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定能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心得体会篇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色之我见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强大压力下、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低潮困境中向世人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本文从国情特色、理论特色、实践特色、目标特色及意义特色五个方面作细致深入的剖析,使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特色”有更好、更清晰和更透彻的理解。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实践;
特色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w the world a vibrant new scene under strong pressure from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 on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that in the frustration and low trouble . This article put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conditions of special, theory, practice of the special, special target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ive aspects to make the " special" to have better, clearer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引 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国情特色

纵观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苏联为首的各社会主义国家忽视了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实际,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使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困难和挫折,也使人们对于在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存在一个如何认识中国国情的问题,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建设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而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发展。初级阶段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理论特色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点,就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13年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将治党治军治国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运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次跨越。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同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扎根于我国国情和时代赋予的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正是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实践特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建设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建设布局更加科学完善,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路径选择。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治建设上,我们坚持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经济建设上,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文化建设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既包容了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力地抵制了错误的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社会建设上,我们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体建设布局中,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提供政治保障,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四大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四、目标特色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说:“我们搞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因此,和平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外的标志性特征和国家战略。

一方面,在国内战略上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克服发展的不平衡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另一方面,在国际战略上表现为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的世界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呵护人类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五、意义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突破地域界限而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经验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以重大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中国的社会现实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确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使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的低谷中看到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希望之光。我们坚信,以中国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定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结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条道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在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历尽曲折,从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它独具的“特”,也就是说,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壮大中国,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2]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列宁.列宁选集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97.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