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做大做强做优做靓省会中心城市调研报告

时间:2022-08-12 19:4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某市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做大做强做优做靓省会中心城市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某某市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做大做强做优做靓省会中心城市调研报告

 

 某某市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

 做大做强做优做靓省会中心城市的

 调

 研

 报

 告

  城市强则发展强,省会兴则全省兴。某某地处某某要地,转型发展任务重、城市竞争压力大,迫切需要一座“龙头”城市,需要一座敢于在全省发展中做“带头大哥”的城市,需要一个能够发挥集聚辐射作用、带动全省的区域性核心增长极。实施强省会战略,是发展所需、大势所趋、使命所系。

 一、客观认识某某:作为某某省会城市的发展现状

 某某市作为常住人口某某万人以上的新兴工业城市,近年来各方面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发展动能强劲勃发,某某自由贸易试验区某某片区正式挂牌,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双创升级示范区。二是产业格局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增长,“多彩某某”旅游品牌不断打响,某某、某某等知名企业繁荣壮大,市场主体超过某某余万户。三是城市形象焕然一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2019年中国省会城市创新能力第某名。某某正在以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把一张张城市名片递向某某。

 但与此同时,跳出某某、放眼全国看某某,不难发现某某市仍存在一些发展短板。一是与省内知名城市相比,“首位

 度”不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下同),2019 全国内陆 27 个省会城市中 GDP 占全省比重在 20%以上的共 23 个,而某某市占比仅为 16.55%,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 28.51%;其 GDP 总量低于某某、人均 GDP低于某某和某某,省内认可度不够强。2018 年某某外商投资企业 44 家,低于某某市 102 家、某某市 63 家、某某市 57 家、某某市 54 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1.16%,位列省内第 8名,仅高于某某、某某和某某市。二是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知名度”不大: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9 年某某市经济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 15 位,经济竞争力在全国 294 个城市中位列第某某,在北方各省当中次于某某、某某、某某;在某某沿海 7 省省会中低于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就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这一指标看,某某藏书量为 384 万册,在各省会中位列第某某,远远低于全国省会 871 万册的平均值。有人感慨:某某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存在感”较低。三是与周边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品牌度”不强:特别是相较于某某、某某等国际化大都市,在科研能力、产业结构、人才政策等方面存在差距。仅从国家级高新区规模来看,某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收入为2123 亿元,而某某高新区为 2956 亿元,某某高新区为 5619亿元,某某高新区为 11640 亿元,某某高新区为 13052 亿元,其差距可见一斑。四是从城市自身发展阶段来看,“成熟度”

 不足:2018 年某某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为某某%,职工年平均工资为某某元,在某某四省城市中均排在第×位;2019 年某某空气质量状况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仅为某某天,在各大省会中与郑州 177 天、济南 182 天共同处于末位。无论是从省会文化底蕴、居民生活水平、大型产业集群,还是从经济总量、知名龙头企业和“双一流”高校数量来看,距离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知名大都市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二、某某该往何处去:某某省实施强省会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某某、某某、某某等省会城市的崛起,面对某某新区的高速成长,面对某某转型发展重要任务和某某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某某该何去何从?省会城市是整个省份的一面旗帜,在中心城市战略日益凸显的今天,省会不强,省域经济就没有引领者。实施强省会战略,影响深远,关系全局。

 —— 这是把握城市发展规律、赢得新一轮城市竞争和区域竞争的战略抉择。城市发展演变有着内在规律。2019 年 12月,***总书记在《求是》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放眼国内,某某省正在打造“某某”都市圈,某某省通过将某某市并入某某市实现省会东跨,某某省致力于将某某市打造为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并推动其经济首位度连创新高,“强省会”正在成为多个省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某某省要想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脱颖而

 出,不能没有一座强大的省会城市,不能没有一个强劲的区域增长极。通过推进强省会战略聚集人才、整合资源、提升某某首位度,迫在眉睫。

 —— 这是打造省会都市圈、辐射全某某、服务某某协同发展的战略支撑 。某某地处某某要地,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但一些区域特别是中南部地区远离某某,周边缺乏具有强大号召力和辐射力的核心城市,成为某某协同发展的“软肋”。实施强省会战略,不仅能够打造以省会为中心的某某都市圈,带动某某中南部甚至辐射某某能源腹地;还能打造某某、某某、某某三个国家中心城市间的新兴战略支点,以某某强势崛起增强某某城市群实力,真正打造以某某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某某省会,某某市具有省内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有责任、也完全有条件担负起这一历史任务。

 —— 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转型发展的战略抓手。实施强省会战略,不仅是一座城的涅槃重生,更是省域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再优化、产业结构的再升级、城市功能的再提升。通过实施强省会战略,把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为省会某某主导产业,把先进城市规划理念和一流治理技术运用到省会,必将“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一座龙头城市的成熟发展实现区域功能升级、带动省会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推动某某省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省会:某某强省会 战略的路径分析

 实施强省会战略,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省会建设的决策部署,长远谋划、整体统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凝聚全省合力推动省会某某快马加鞭,继而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一)高点定位,打造一座前景无限的“未来之城”。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境界要高,眼界要高,标准要高。

 一是科学研究战略定位:结合某某面临的重大战略契机,不妨将其定位为中国北方重要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带动某某中南部城市圈深度融入某某城市群的某某核心区第三极;沟通某某与西部地区的中枢节点城市;承接某某产业转移的第一高地;具有浓郁某某文化特色、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典范城市。

 二是科学编制城市规划:要确保发展规划既符合某某世界级城市群整体需要、又实现均衡发展,科学设定中心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城市发展总量指标,三次产业比重、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等质量指标以及进出口总额、交通客运量等流量指标。

 三是科学推进全面改革:借鉴某某市“学深圳赶深圳”做法,对标全国一流城市找差距,围绕打造制度创新高地、

 营商环境高地、开放型经济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二)精细打 磨,打造一座独具魅力的“品牌之城”。城市有魅力,才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一是提炼城市文化:城市竞争短跑靠招商、中跑靠创新、长跑靠文化。要提炼某某古文化、近代文化和革命文化精髓并融入现代省会文化;借鉴某某市“绿树红瓦碧海蓝天”设计理念,摆脱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形象,打造有特色的多彩城市。

 二是铸造城市品牌:用好资源禀赋,在某某乳业入选中国十大新锐品牌基础上,培育壮大省会乳业,打造“乳业之都”;依托某某药业和某某集团等知名企业,发挥某某等地“中医药强县”优势,打造“中国药都”;扩大某某博会、数博会等已有基础展会影响力,争取更多高规格会展活动落地某某,打造“展会之都”;构建万商云集、四通八达的大商贸、大物流格局,打造覆盖全国、连接全球的“商贸物流之都”。

 三是提升城市品位:推动老旧小区、城中村和高架桥改造等城市更新,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合理扩容打造某某大都市,构建多中心、多组团的市区空间结构;高标准推进某某中央商务区,打造某某协同省会城市新地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实施精细化生态修复,培育无处不在的城市绿廊花海,营建醉人留人的生态环境、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

 设宜居宜业的美丽省会。

 (三)均衡发展,打造一座共建 共赢的“开放之城”。既要强省会、强一域,又要强某某、强全局。

 一是建构资源整合机制:把强省会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尽快出台相关规划,对内多方整合优势资源,对外争取国家级重大战略支持,支持某某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争取将某某建成新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二是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做大做强不等于“一家独大”。在强省会同时注重均衡推进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和某某等地发展,彻底消除行政壁垒、实施城市组团发展、打造多种形式的城市联盟,形成某某中南部“一小时城市圈”。

 三是构建深化开放机制:加强与某某、某某合作对接,实现各具特色、互利共赢;扩大开放力度,构建国际化现代服务中心、国际化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心、国际化产业创新中心。

 (四)升级产业,打造一座活力澎湃的“创新之城”。让创新成为某某做大做强的城市密码,实现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某某研发+某某转化”新模式,实施筑巢引才,培育“创新孵化基地”,拉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短腿”。

 二是促进招商选资:目前某某正在疏解某某功能,大量

 央企和跨国公司总部要外迁,机遇千载难逢。要瞄准国内国际龙头产业招商引资,有重点地引进世界 500 强、中国 500强等国内外企业,加快形成百亿企业引领、亿元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新格局。

 三是发展生态经济:围绕“绿”“利”双赢,持续实施工业改造升级,重点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等研发产业;重点发展健康文旅产业,推出一批旅游康养特色小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等,擦亮某某绿色发展的城市名片。

推荐访问:某某市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做大做强做优做靓省会中心城市调研报告 省会 做大做强 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