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您教学实际【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10 13:30:0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结合您教学实际【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请结合您教学实际【优秀范文】

 

 请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写一个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片断。字数不少于 400 字。

 正定县

 曲阳桥学区

 韩家楼联校

 焦国英 请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写一个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片断。字数不少于 400 字。

 正定县

 曲阳桥学区

 韩家楼联校

 焦国英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以教案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这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或者推着学生往下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往往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因而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往往违背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 教学片段一]: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

  学生把带来的各种物体(立体图形)分类后,部分学生把正方体、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却紧紧地抓住几个球,不敢放下。教师观察了片刻,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想放又不敢放。于是,教师改变了预设,轻声地问:××,你为什么不把球放下?

 学生羞羞答答地说:老师,球会跑的?

 教师追问了一句:它是怎么跑的?

 (学生的心情从紧张中顿时受到了安慰,大胆地放手试起来)

 生:乱跑的。

 学生还自高奋勇地上台表演,证明给大家看。

 师:真棒!还有谁会跑?

 生:圆柱。但它不会乱跑,比较听话地跑。(前后或左右跑)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

 学生哈哈大笑,畅所欲言。

 [思考]课前预设时,教师苦苦思索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从何入手?始终找不到答案,放弃,还是常规吧!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通过动手操作来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课堂上,学生“抓球不敢放下”的现象,给课堂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带来了生机。切入自然,学生都有“不敢放下,球会跑”的同感,“那放手试球怎么跑”完全是学生一种自主行为,一种需要所触动的探究学习。尊重生成,还学生学习的主权,教师改变了“看、摸、滚”的教学预设,师生共创了课堂的精彩。

  “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质疑问难的场所,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在这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中往往涌动着师生精彩的心灵对话。

 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现代课堂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教师根据课堂生成资源,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

 1、精心预设,拓展生成

 [教学片断二]:一年级《0 的认识》

  0 和 1、2、3 一样作为一种数学记号,但 0 的内涵比它们丰富得多。0 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学生能够形象地去感知、去理解。0 还表示起点,学生能理解吗?如何让这一知识性目标转化成过程目标,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感知,这深深地困绕着教师。教师多次查找资料:在直尺上的左端找到 0,说明 0 是起点。到底如何说明呢?教师又查了汉语拼音词典,起点的解释为开始的地方或时间。如何直观形象地找到开始的、地方呢?预设了多种方案。最终从“说说生活中的 0”入手,在直尺上把 0、1、2、3、4 融为一体,充分理解 1、2、3 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地在尽子上画出 0,此时,学生顿悟了:0 还表示开始的地方。

 [思考]:学生此时的顿悟是精心预设的生成,课堂中精彩生成的程度足以证明教师课前预设的程度和拥有的教学机智和水平。预设生成,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文本,而不是大致了解文本,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来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超越教材,达到知识和情感的迁移,这是个前提,其次是用心了解学生,这是个关键。

 2、及时调整,拓展生成。

 [教学片断三:一年级《复习 20 以内的数》

  复习 20 以内的数时,让学生说说,找找生活中的数,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其中有位学生说,经过十字路口时,红绿灯上有数。

 师问:你看到红灯上的数是怎样的?

 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既复习倒数,又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可是学生的回答是:“教师到红灯上的数是红红的,方方的。”教师马上调整问题:你看到红灯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齐答:20、19、18……

 [思考]: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及时分析。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如你所愿时,绝不能采取搁置生成,婉言拒绝的教学策略,应该首先考虑自己设计的问题是否恰当,就两个字的不同,效果完全不同。看来,现场生成的课堂变革,一方面依赖于教师课前充分周全的精心预设,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沉稳的课堂心理素质敏捷的课堂应变机智,也是教师一种经验的积累、过程的提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只有我们尊重生成,弘扬学生的课堂主权;引导生成,保证资源的有效价值和不断地反思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触动到生命的灵性,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智慧的灵光。

推荐访问:请结合您教学实际 优秀 教学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