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完整版】

时间:2022-06-15 16: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完整版】

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3篇

第1篇: 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曾先后用“精神上的‘钙’”、“金刚不坏之身”、“总开关”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青年学生时代,是确立理想信念的黄金时期,更是规划设计未来、把握成长方向的关键阶段。没有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教育,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中国梦就难以实现。因此,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是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树牢“大思政”教育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特殊重要性,把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认识提升到“大思政”教育高度,也为进一步推进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大思政”教育观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角度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

(一)要构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运行格局。强化育人主体,着力强化“大思政”理念,落实高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建立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一盘棋”、打好“组合拳”、形成“大合唱”,形成教育和育人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保证每一次教育都能落到实处。

(二)要构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内容格局。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挖掘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各种方式蕴含的育人元素,并贯穿于育人全过程。在教育内容上,既把握理论学习,又注重校史校情文化传承、榜样教育感染、强化社会实践, 帮助青年学生做到知行的统一。在教育方式上,统筹校内外、课内外、线上线下, 搭建教育载体平台,使理想信念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更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作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青年群众基础的主阵地,高校必须担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把青年学生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懈奋斗。这就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扎实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需要。党的十九大, 绘制了我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主力军就是现阶段培养的这批青年学生。面对新时代的强国使命,高校要着力强化当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其认清所在的历史坐标,自觉把个人不懈奋斗融入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地在加强理想信念上做标杆,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体现新时代的新担当。

(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帮助新时代青年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青年学生只有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开辟和探索自己的人生新的航程,才能够更好的成长成才。

三、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着力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统筹构建思政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课堂教育体系,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因素,合力做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案例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将理想信念渗透到知识传授全过程,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充满“怦然心动”的“获得感”。专业课教学也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抓好理论学习这个根本,筑牢理想信念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影响力,是做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根本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前要重点引导青年学生从中国共产党97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俱进地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激发青年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并自觉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三)抓好实践育人这个关键,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广泛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练就过硬本领。要积极把校园文化作为教育载体,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愉悦身心的过程中增强对信念理想的理解与认同,有效实现文化活动的教化功能。

(四)抓好新媒体技术这个载体,守护共同的网上精神家园。当代青年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被网络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做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当前还要加强互联网教育载体建设,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联动与聚合传播,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互联网思想政治主平台,形成网上网下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合力,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过程中引领青年学生。要坚持典型引路,激发青年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青春篇章。

第2篇: 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

以实际行动凝聚在党旗下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摘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是的讲话》(1957年11月17日)

古往今来,无数的先辈们将兴国大业寄托在我们青年。是的,青年是活力,是国家再次崛起的重要武器,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生活在当今社会的青年,我们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地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执行者,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接班人,以实际行动凝聚在党旗下,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和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壮丽的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希望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辉煌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地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勤奋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大学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学习时光。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大学生要倍加珍惜大好时光,把学习当做首要的任务,努力学习一切对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健康成长有用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钻研各种专业知识,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是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努力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白“读书破万卷”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而又大有可为的地方,了解国情、体察民情,锤炼意志、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奉献的新一代建设人才。

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积极推动者。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开拓思维,积极进取,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在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要不断解放思想,敢于探索和突破,勇于扬弃和变革,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发挥聪明才智。要争取做到创业的先锋、脚踏实地、勤勉敬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在新兴产业、新兴领域闯新路、创新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应有贡献。

大学时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要注重道德修养,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更加频繁的情况下,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大学生,既要注重增长才干,又要注重培养优良品德,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根据党章规定和新时期的特点,我们大学生入党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努力:

一、要经常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在提出了入党申请之后,应经常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求入党?入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出于某种私利?要在摒弃和纠正错误思想的过程中,逐渐地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正确动机。

二、要树立坚定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能够把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同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坚定地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团结带领群众为完成党的任务作出贡献。

三、要不断提高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实绩的过硬本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熟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生产和工作中的骨干和行家。

四、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勤奋工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起码职责。如果一个党积极分子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不配做一名先锋战士。如果我们既缺乏勤奋精神,又缺乏创一流的能力,平时碌碌无为,关键时刻遇难而退,就不能为党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也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积分子,也应该按照这条要求,激励自己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为自己早日加入党组织创造条件。

五、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群众观点。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牢记:群众录像时党的基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成功,离开了群众,我们呢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把自己置身于群众的监督下,经常虚心征求和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在群众的联系中汲取营养,成熟自己。

六、要把党性修养作为自我修养的基本功。作为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虽然还不是党员,但是,仍然应该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党性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等。党性修养重在自觉,贵在坚持。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要有高度自觉,坚持不懈的进行党性修养,以便于我们能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是自己达到党员标准,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七、要老老实实的态度,靠自己的真诚的努力。入党没有什么捷径而言,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我们不能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想通过拉关系,托人情,意以致请客送礼、恭维奉献等不正当手段进入党内,这是非常错误的,是党规党法所不容的。企图采取这些入党的人,根本不够共产党员的条件,不能入党,即使混入党内,也终究会有被清除的一天。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言,入党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关系着自己的一生政治。必须持之以恒,必须矢志不移,在校期间就要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为学习动力,关心广大学生的利益,关心学校的发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热心帮助周围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的工作和社会实践,维护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以实际行动凝聚在党旗下,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想当我们暮年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第3篇: 只有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全心。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近期的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践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走出了一条基于中国国情的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这种理论与道路自信,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增强了前进的动力。

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观点问题, 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 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核心问题, 还是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价值的要害问题。对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站在无产阶级大众的立场上,来看待和解决现实的人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从现实的经济生产入手来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在关注人的解放的过程时,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二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是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方式,要依客观情况而定,可以是暴的方式也可以是和平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阐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把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认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是全部人类历史活动的实质和基本内容,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演变过程,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改革健康稳步地前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及主要矛盾演变

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95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三个里程碑式的伟大胜利:第一,经过28年的武装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第二,经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发展是发现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任何社会都存在主要矛盾,存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研判社会矛盾运动的“总闸门”;
把握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分析和解决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总枢纽”。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演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又通过三大改造和平解决了阶级矛盾。至1956年底,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阶级矛盾基本解决,国家的主要矛盾开始由阶级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第二阶段,建设时期。党的八大对我国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这之后由于缺乏经验和急于求成等原因,党逐步偏离并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转而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产阶级道路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时期,停止了以前的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矛盾当作主要矛盾的错误,果断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主要任务的变化,从而实现了伟大的转变。

纵观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崛起的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实践性,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三、当下中国快速崛起与马克思主义实践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全面融人国际社会并力争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标志着中国进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进人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国家实力有了更大提升,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和对外贸易额位居世界之首。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战略构想,中国的快速崛起为世界所瞩目。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不同时期社会矛盾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十八以来,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展现出新的特征。***同志指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问题导向以及正确认识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作出战略决策的方法论,在新的发展高度上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统一,推动中国社会蓬勃发展。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引领发展行动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从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辩证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既推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协调,又推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同志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6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规律尤其是对抗性矛盾运动规律取得革命成功;
60多年来尤其是今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运用法治这个生产关系特别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来推动生产力发展,运用法治这个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集合体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推动经济社会沿着法治轨道运行,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良性互动。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联系,而我们的每一个挫折都与我们偏离或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才能实现崛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是实证性与理论性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统一起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就能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