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时间:2022-08-06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神分析,供大家参考。

精神分析

 

 第十五章 精神分析 一、 精神分析的历 史背景

 (一)

 精神分析的社会背景 精神分析产生于 19 世纪末叶, 此时, 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整个社会精神沮丧, 惶惶不可终日, 以致神经病和精神病发病率增高。

 精神分析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二)

 精神分析的思想背景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 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

 精神分析的医学背景 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魔附体, 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 神经病的机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 认为精神病学必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 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

 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概念。

 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理, 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

 精神病因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1856-1939)

 , 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早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 、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 《性欲理论三讲》 、 《精神分析引论》 。晚期主要著作有《超越唯乐原则》 、 《群众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 《自我和伊底》 、 《文明及其不满》 、 《图腾和禁忌》 、 《摩西和一神教》 。

 (一)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 1、 意识和潜意识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 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无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 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 这些冲动和欲望是被压抑或排除在意识阈限之下的, 因而也称为潜意识。

 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种前意识, 就是在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 潜意识则是不可召回的。

 2、 压抑和抵抗

 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努力回忆过去的情绪经验时, 这些经验会遇到很大的抵抗, 这是因为当初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之遗忘的力量。

 为使患者从潜意识中挖掘出过去被压抑的情绪经验, 从而使患者的疾病痊愈, 精神分析者就得帮助患者进行自由联想以便克服抵抗。

 只有当患者不复抵抗时,病情才有可能改善。

 3、 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发现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徊的道路, 通过梦境的解释, 可以发现神经病患者的最终被压抑的欲望。

 梦通过它的工作方式-凝缩、 换位、 戏剧化和润饰, 表现了并非本来面目的欲望,即显梦。

 因而得对梦加以分析和解释, 把这重重化装揭开, 由显相寻示其隐义, 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4、 泛性论 弗洛伊德所谓的性的含义, 是极为广泛的, 一切快感都直接或间接和性有关。

 他认为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 常驱使人去寻求快感, 并把它称为"里比多"。

 在失常情况下, 里比多会附丽在别的活动上。

 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口腔期、 肛门期、 阴茎期和生殖期。

 他认为其中某一阶段发生停滞或倒退, 都有可能心理异常。

 5、 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 又受现实的限制, 因而提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概念。快乐原则是顺从心理冲动, 即本能的要求; 而现实原则则要求人们顾及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等等。快乐原则受到现实原则的指导。

 (二)

 弗洛伊德的后期理论 1、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而死的本能则体现着恨和破坏的力量。

 死的本能表现为求杀的欲望, 当它向外表现的时候, 成为破坏、 损害、 征服的动力。

 它是仇恨的动机, 表现为侵犯的倾向。

 当对外界有所破坏的时候, 它没有必要来毁伤自我; 当向外侵犯受到挫折的时候, 它往往退回到自我内部, 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

 它的活动范围广泛, 不限于杀人和自杀, 也包括自我谴责、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对权威的反抗等。

 2、 伊底、 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晚期, 在潜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人格说, 认为人的人格由伊底、 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伊底是最原始、 与生俱来的、 无意识的结构部分, 它由先天的本能、 基本欲望所组成, 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 处于伊底和外部世界之间, 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而活动, 对伊底进行压抑和控制; 超我就是一般所说的良心, 即由外部要求内化而成的内部规则。

 弗洛伊德认为在正常情况下, 这三者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中的, 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 就会产生神经病。

 三、 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一)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1870-1937)

 , 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

 主要著作有:

 《神经症的性格》 、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 《理解人类本性》 、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生活的科学》 、 《自卑与超越》 、 《神经症问题》 等。

 1、 "在上意志"或"权力意志" 阿德勒接受尼采的"超人哲学", 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 实际上也就是受所谓的"权力意志"的支配。

 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向上的内驱力, 人们的一切动机, 无论好坏, 都是向着一个方向, 追求征服、 追求优越, 永不停留。

 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权利意志的实现。

 2、 器官的缺陷与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所有的人或至少多数人都可能在生理器官上比不过别人, 由此导致自卑感。

 自卑感在性格上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愧不如人, 另一方面为掩饰自己的缺陷而力图装腔作势, 高出于人。

 自卑感越强烈, 自我意识也越强烈; 自我意识越强烈, 就越不容易屈服于自卑感。

 3、 补偿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有生理缺陷的人, 力求补偿, 结果反而使缺陷器官的机能超过了完好的器官。

 他后来把补偿的概念从生理学的领域扩展到心理学的领域, 认为儿童的心理差不多完全受补偿作用的支配。

 儿童看到成人处处比自己优越, 一方面感到自卑, 一方面力图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 这一推一拉的过程继续终生而不停止, 从而使个体达到更大的成就。

 补偿也可能造成神经病。

  4、 生活风格 他认为每一个儿童用以对付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在生活中不断加以总结、 归纳和概括, 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 用以补偿他的真正的和想象的自卑感, 这就是生活风格。

 他所说的"创造性自我"概念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风格"以决定自己的人格的能力。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他和外界的关系。

 5、 出生次序 阿德勒指出儿童在家庭中出生的次序及所处的地位对于人格形成影响是颇有意义的。儿童都是以"争取优胜"为目的, 长幼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6、 社会兴趣 他认为人是人们中的一员, 是社会的一部分, 对社会和世界的事业负有责任。

 社会兴趣发展程度,可用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情况。

 7、 神经病理论 他认为神经病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补偿方法, 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作用。

 "向上意志"的目标本来志在争胜, 但因外界抵抗力过大, 自己无法克服, 于是只有逃避竞争。

 发生神经病就是逃避的方法之一。

 (二)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1875-1961)

 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

 主要著作有:

 《力比多的转化和象征》 、 《潜意识心理学》 、 《心理类型》 、 《分析心理学的贡献》 、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集体潜意识的原型》 等。

 1、 里比多 荣格所说的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 表现于生长和生殖, 也表现于其他活动, 在身体一切活动中需要寻找出路。

 可以说他的里比多包括性的和营养的两大类。

 2、 个体结构 荣格以心灵代表整个人格, 包括着意识、 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意识的核心是自我。

 他认为个体潜意识是一度是意识的, 但因被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逝了; 而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 不是个体习得的, 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

 前者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绪, 而后者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并认为人格面具、 阿妮玛、 阿妮姆斯和暗影是原型中突出的代表。自我是最重要的原型, 包括了潜意识的一切方面, 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的作用。

 曼达拉是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

 一个人总是为着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已, 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 荣格称之为自我实现。

 3、 性格类型说 荣格根据里比多的趋向将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前者的里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他自己的人格上, 看待一切事物以自己的观点为准则; 而后者的里比多在一定程度上倾注于外, 依据客观的估价来看待事物。

 心理活动的四种机能即感觉, 思维, 情感和直觉与内外倾相结合, 可以产生许多可能的人格类型。

 四、 让内的心理理论 让内对于癔病的解释采取了唯理论和感觉论的心理学观点。心理生活可被描绘为一群不断变化的感觉, 互相结合, 构成一个复杂的感觉流, 就正常的人格而言, 这些感觉得到了有机的综合。

 就癔病患者而言, 他的心理因素的综合体丧失了统一性, 产生了两种或多种感觉流。

 那种脱离主要人格而同时并存的观念, 让内称之为下意识。

 他认为癔病是心理方面的毛病, 是分裂作用的结果。分裂作用是由于综合作用的无能, 而综合作用的无能, 则是由于心力的衰竭。

 让内在治疗方面认为精力的节约是重要的原则。

 同时他也不否认刺激法医疗的效果。

 从让内的心理治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从心理学的唯理论或感觉论到动力学的观点, 弗洛伊德在让内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术语, 创立了一个新的具有最深远意义的心理学体系。

 五、 本章小结 (一)

 本章概述: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 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 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 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类的行为动机, 重视情绪的发展, 注意心理冲突的动力过程, 并在治疗神经病患者方面受到了一定疗效。弗洛伊德理论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 他的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的,

 而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因把精神提高到了物质之上, 故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

 阿德勒和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 但他们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分歧。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重视社会因素, 注意家庭教育的影响, 表示人能够指导自己发展,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他所说的社会环境没有接触到社会的本质。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但他的性格类型说对教育和医疗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让内对癔病做了大量研究, 对于癔病的解释采取了唯理论和感觉论的心理学观点。

 在癔病患者的治疗上主张精力节约的原则。

推荐访问: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