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綦江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12-19 11: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曾浪琅 赵久丽 佘静平 王珍珍 黄思敏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綦江区气候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綦江区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发生率也更高,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了綦江区气候变化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綦江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最后梳理了几点应对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气象灾害;
病虫害;
影响;
綦江区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2–0010-03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总体上呈不断增暖趋势,我国整体气候同全球气候一致,也呈增暖趋势[1~3]。气候变暖促使各类极端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发生频率不断攀升,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虽说我国在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4~6]。然而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气候变化也有所差异。强化局部地区气候变化研究特别重要。

綦江区隶属于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理坐标为28°27′N~29°11′N,106°23′E~107°03′E,境内地貌主要包括山地、丘陵2种,地貌特点是南边和西边位置高、北边和东边地势低。境内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降水量丰富、光照资源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綦江区的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也越来越多。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綦江区气候变化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气候变化对綦江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最后梳理了几点应对策略,为推动綦江区农业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气象数据由重庆市綦江区气象局提供,主要涵盖1961—2021年重庆市綦江区平均气温以及降水量观测数据资料。采取气候倾向率以及滑动平均法分析綦江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2 綦江区的气候变化特征

2.1 綦江区的气温变化特征

由1961—2021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可以获悉(图1),近60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下降变化趋势,变化倾向率为-0.127 ℃/10年。1961—2021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20.1 ℃(2006年),年平均气温最低值为16.8 ℃(2012年)。结合綦江区5年滑动平均曲线分析了解到,1961—2021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整体上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1961—2010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
2011—2021年,年平均气温则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从2011年开始,气温偏低主要是由綦江区气象站迁站造成的,迁站之后綦江区温度比以前的数据降低了1.0~2.0 ℃。总体来说,1961—2010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呈增暖趋势,从2011年开始,受气象站搬迁影响,气温数据缺乏连续性,由此不具有代表性,因此重点考虑了1961—2010年綦江区气候增暖给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造成的影响。

2.2 綦江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1961—2021年綦江區降水量年际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图2):近60年来,綦江区降水量整体上呈增加的变化趋势特征,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7.061 mm/10年。此外,年降雨量最大值为1 439.7 mm(2020年),年降雨量最小值为590.3 mm(2011年)。根据5年滑动平均值曲线分析发现,近60年来,綦江区降水量周期波动较大,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3 气候变化对綦江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綦江区年平均气温以及降水也呈异常波动变化趋势,这导致綦江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天气频发,给綦江区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3.1 高温干旱

近年来,綦江区高温干旱出现频率愈来愈高,经常给綦江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春旱影响小春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以及大春作物的正常播栽。伏旱通常出现在7月和8月,往往伴随高温热害同时出现,影响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产量,干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脱水死亡,使作物绝收。此外,持续高温使池塘水位大幅下降,还会造成养殖水量大幅减少,影响群众的经济收入。2022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气旋的持续影响,綦江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出现了特别严重的干旱灾害,水稻、马铃薯、玉米等夏秋季节作物大面积受旱,部分作物颗粒无收,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3.2 暴雨洪涝

在全球气候增暖的大环境下,綦江区降水波动幅度很大,每年5—9月綦江区时常出现暴雨洪涝灾害,不仅会导致作物倒伏严重或被水冲走,还会导致田地被淹没或被冲毁,给作物造成极大地损失[7]。2020年6月22日,綦江区出现大范围暴雨洪涝灾害,綦江区21个街镇的农业灾情十分严重。据相关农业灾情资料统计显示,本次暴雨洪涝使得綦江区大田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76.7 hm2、成灾面积460 hm2、绝收面积93.4 hm2,农作物产量损失达2 268 t,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 551万元;
水果、茶叶受灾面积73.4 hm2、成灾面积17.3 hm2、绝收面积0.7 hm2,产量损失8 t,造成的经济损失18万元;
损毁耕地63.3 hm2。此次灾情还导致隆盛、赶水等地区的2个牛场、5个猪场受灾。

3.3 风雹

风雹是綦江区4—9月发生率很高的强对流天气,虽说影响区域很小,但是突发性强、危害特别大。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綦江区冰雹以及大风灾害也愈来愈频繁,风雹灾害会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倒伏,导致枝叶受损,落花落果,影响作物安全生长。2021年5月3日,綦江区11个街镇相继出现风雹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 气候变化对綦江区病虫害的影响

4.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类型的影响

气温、降水的异常变化导致病虫害类型逐渐增多[8~9]。在綦江区,种植规模最大的作物是水稻,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涉及稻曲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螟虫以及稻飞虱等。

綦江区稻曲病通常在8月开始对作物造成危害,即在水稻扬花以及孕穗后期侵染水稻,它属于细菌性病害,通常在日平均温度在25~30.0 ℃时比较容易出现,主要对水稻、籽粒造成严重危害,一旦感染稻曲病菌丝体,水稻籽粒的饱满程度可受严重影响,减轻千粒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能会出现稻瘟病,特别是苗期以及分蘖期、抽穗初期发病率更大。綦江区稻瘟病一般出现在盛夏(7—8月),该时间段为綦江区水稻旺长时期,若出现高温高湿气候,极易造成稻瘟病,稻瘟病不仅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影响稻米品质。

稻纵卷叶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在綦江区每年主要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喜欢把水稻叶片纵向卷曲起来,躲藏在内取食叶片表皮和叶肉危害;
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在叶片上危害,3龄后逐渐卷叶,食量随着虫龄的增大而变多。严重情况下吞食叶片会对光合作用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水稻生长受到阻碍,进而使水稻产量大幅减少。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统称为水稻螟虫,它们均以幼虫在水稻茎秆上进行钻蛀为害。

稻飞虱是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一类害虫,通常在綦江区8—9月经常出现。稻飞虱主要通过刺吸式口器刺穿水稻的茎、叶、穗,进而吸收水稻植株中的汁液,消耗作物营养物质,影响作物安全生长。观察外部条件发现,水稻叶片变黄变褐,生长发育受限,导致水稻植株倒伏,不利于水稻抽穗结实,使水稻产量显著下降。近年来,由于暖冬的存在,作物病虫害越来越频繁,严重威胁粮食生长安全[10]。

4.2 气候变暖对害虫迁飞的影响

气候变暖的幅度伴随纬度不断增加,在此条件下,南北温差逐渐变小,而夏季风越来越强,秋季副热带高压减弱东撤的速度不断变慢。在这种环流背景条件下,稻飞虱、黏虫以及稻丛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逐渐向北迁入的范围愈来愈广[11]。此外,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存在使大气环流出现变化,迁飞性害虫春秋往返迁飞的路径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大量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路径基本与大气低空气流的运行方向一致,使得害虫集中危害的区域分布也有所变化[12]。

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苞叶虫,是水稻生长最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在綦江区发生率高。2020年6—7月初,綦江区降水量较大,降水天数多,潮湿气候促使稻纵卷叶螟繁殖危害变得越来越重,加上外地虫源迁入量大,虫量上升非常快,田间危害十分严重,稻纵卷叶螟危害程度可达4级,局部田块发生程度高达5级,波及田块70%以上,卷叶率最高达21%,平均达到10%,稻纵卷叶螟最高虫量超过25万只/hm2,危害最重的田块,水稻叶片刮白面积较大,非常不利于水稻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

5 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应对策略

5.1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为了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綦江区气象局应结合当地气象实际和农业防灾现状,不断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强化綦江区各个乡镇、村落气象要素监测预报以及农村地区田间小气候的监测工作,确保各农业生产区气象要素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以及传输,大幅增强綦江区气象监测、预报能力。要重点做好綦江区短期气象预报以及中长期天气预报分析、研究工作,注重落实各重要天气过程的会商研判以及监测预报预警,进一步提高綦江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风雹等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测水平。

5.2 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服务的时效性

綦江区各气象局应特别注重预警信息的发布,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以及范围;
努力扩大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警覆盖面,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均可以接收到信息;
气象部门要强化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沟通协作,不断拓宽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升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性[10]。此外,尽可能借助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官网、村村通、手机短信、电视台、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发布手段以及途径,向相关单位与农民群众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信息,指导相关部门以及农户第一時间安排好农事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农业经济损失。

5.3 强化农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与防治工作

预测是做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关键依据。綦江区各乡镇应将病虫害调查监测当作第一要务来抓,对农业生产区加强病虫害监测业务,定期进行排查,尽早发现病虫害,做好防治,减轻病虫害危害。綦江区应构建全面的病虫害预报网络体系,及时获取綦江区病虫害发生趋势,对区域性病虫害现象进行短期预报预警,同时根据綦江区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候环境等数据信息开展主要农业病虫害长期预报。一旦监测到农业病虫害,相关部门要指导农户严格落实统防统治的原则,尽可能遏制农作物病虫害蔓延,切实做到“虫口夺粮”。具体防治病虫时要综合分析綦江区的气候变化规律、病虫害暴发的主要条件以及二者的关联性,在适宜的时间进行农药防治,同时配合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方法,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

6 结论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增暖背景下,綦江区气候也发生了异常变化,1961—2010年綦江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升温变化趋势;
綦江区降水量周期波动较大,总体呈增加变化趋势。在气候异常变化形势下,綦江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以及风雹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出现越来越频繁,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极大。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问题,气象部门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服务的精细化和时效性水平,指导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相关防范,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董思言,高学杰.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56-59.

[2] 秦大河,Thomas S.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1-6.

[3] 张晓华,高云,祁悦,等.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结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的影响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14-19.

[4] 王爱芹.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20 (24):225.

[5] 于志明,王驷鹞.我国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的影响[J].农业经济, 2015,35(6):17-18.

[6] 周曙东,周文魁,朱红根,等.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34-39.

[7] 闫树鹏.涿鹿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9):102.

[8] 游立军,黄爱芳.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59.

[9] 朱翠华,刘虹.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35(6):203.

[10] 杜海香,孙彦坤.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作物结构调整[J].黑龙江气象,2010,27(1):30-31,33.

[11] 刘星,刘晓维,阮兆兰,等.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35(2):191.

[12] 贾克寒.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9, 13(6):37-38.

责任编辑:黄艳飞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ometeorological Dis-

asters and Pests in Qijiang District

Zeng Lang-lang et al(Qijiang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1420)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the climate in Qiji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has also changed to varying degrees.In this context, the probability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pests in Qijiang District is also higher, and the impact on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also had varying degrees of impac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Qijiang District, and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pests in Qijiang District, and finally combs out several coping strategies for relevant people to learn from.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iseases and pests; Influence; Qijiang District

作者簡介 曾浪琅(1995—),女,重庆南川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气象工作。

收稿日期 2022-10-22

猜你喜欢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病虫害《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年12期)2022-02-02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生态文明新时代(2018年4期)2018-04-25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生态文明新时代(2018年1期)2018-03-21建立气象灾害评估机制 降低农业经济损失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1期)2017-02-16基于VB.net的农业气象灾害查询系统研究吉林农业·下半月(2016年11期)2017-01-09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探究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9期)2016-05-16

推荐访问:綦江 病虫害 灾害